俄罗斯文学概论——《罪与罚》中索尼娅形象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文学概论

题目:《罪与罚》中索尼娅形象分析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有许多成功的女性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丰满、动人、令人惊叹,她们丰富了世界的文学殿堂。有许多研究者对她们都很倾心,进行过大量地多角度的分析研究。有的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有的从人物心理角度分析,还有的从人物体现的作家心理来研究。女性作为与男性相对的“他者”而言,在男性的作家心理是有不同意义的。这种不同意义既可以从女性人物本身体现出来,也可以从作家在故事情节中对女性人物的设置看出来,更可以从男性对待女性的态度表现出来。

本文将从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罪与罚》中女性地位的转变、女性形象在小说结构中作用以及宗教意义三方面分析索尼娅这一人物形象。

在小说《罪与罚》中索尼娅是退职九等文官马美拉多夫的大女儿。她为了养家糊口,被迫去当妓女。房东嫌弃她所从事的职业,不允许她住在家里。没有办法,她只有每星期偷偷地回家一次,看看弟妹,把自己受侮辱得来的钱交给继母,以维持家人的生命。就是在这种生活中,索尼娅竟然还试图去帮助有罪的拉斯科尼科夫,帮助他摆脱精神的折磨。在性格上,索尼娅恭顺、忍让、情愿受苦并富有牺牲精神。对任何羞辱她都加以理解和宽恕。她的理想是“对任何人小心、和气、顺从是可以消灾灭祸的”,为此她从不抗议,不怨天尤人,表现出基督教的博爱精神。索尼娅可说是陀氏宗教受难思想的体现者和代言人。

一、从索尼娅形象看女性地位变化

1,从受压迫到救赎他人的转变

在《罪与罚》的小说世界中,从纯洁美好的代表( 如索尼娅、杜尼娅) 到罪恶的化身( 阿廖娜) ,她们作为“被欺凌与被侮辱的”女性,全都是男权社会中受压迫的对象,置身于苦难、压抑的广漠社会背景之中。小说中着力塑造的女性索尼娅,美丽、仁慈、对上帝无比虔诚,却深受命运的苦难,因为家庭的贫困而不得不沦为妓女以补贴家用,受着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面对社会的压迫她表现出极度的听凭和忍耐,企图用基督信仰消解一切苦难。

我们应该看到,索尼娅对于拉斯科尼科夫的救赎过程,也是女性争取主动地位的过程,充满着艰辛,这在他们针锋相对的对话中有所体现。“‘难道您到这儿来只是为了折磨我吗?’”拉斯科尼科夫望着她,“他故作无礼和无能为力的挑衅腔调消失了”,他“轻声地说:‘……我这是请求你饶恕,索尼娅……’”此中原因,一方面来自于拉斯科尼科夫内心根深蒂固的“超人理论”无法忍受索尼娅打破其平衡; 另一方面,无可厚非地,也是来自于索尼娅作为一名女性的角色定位。在男权社会中,女性话语是注定要被忽略甚至抹灭的。但最终,索尼娅还是以其强大的基督中介形象,从一个客体角色进入了主体领域,完成了“叛教—落难—悔改—救助”这样一个圣经文化中“U”型的救赎结构。

又如索尼娅向拉斯科尼科夫讲述有关拉撒路复活的故事:“这时候蜡烛头在那个歪歪扭扭的烛台上快要熄灭了,朦朦胧胧地照着这贫寒屋子里的杀人犯和卖淫妇,他们两人是如此奇怪地凑到一起,读着这本不朽的书”( 326) 。这是一个极富基督符号象征意味的场景。在《圣经》中,拉撒路的复活是基督精神最为伟大的胜利,同为传道者的索尼娅相对应的是故事中的耶稣形象,而拉斯科尼科夫,作为一个等待救赎的群众,若皈依基督,就能像拉撒路一样获得复活。

拉斯科尼科夫最终听从了索尼娅的说教而去自首,索尼娅终于完成了对于一个苦难心灵的救赎。作为圣母,她救助了罪人; 而作为女性,她拯救了男性。在小说末尾的西伯利亚流放地,索尼娅的救赎者形象被愈发地强化和神圣化了。她是“俄罗斯母亲”一样高尚的存在。“妈妈,索菲亚·谢苗诺夫娜,你是我们温柔可爱的妈妈!”作为俄罗斯文化中的圣母崇拜原型,索尼娅不仅仅成为男性精神上的引导者,更是他们的精神母亲,体现出无比巨大的精神力量,将女性地位上升到一种绝对的高度。索尼娅以极具母亲色彩的基督精神战胜了富有男权色彩的“超人理论”。女性在小说中的地位被彻底颠覆过来。从被男性压迫的地位上升到男性的精神上帝的境界。《罪与罚》中的女性形象,完成了一个从压迫、反抗自救到救赎他人的完整过程。

2,女性地位变化的内在探究

综观《罪与罚》,从主题上而言,它是主人公犯罪———受罚———获得救赎的过程。从女性形象自身的角度看,是从被压迫———反抗自救———救赎他人的过程,而从主人公或是作者对女性的视角去关照这部小说,则是体现了从歧视女性———正视女性———尊重女性———被女性拯救的模式。

通过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平以及他的女性观的审视,我们发现了这个女性模式存在的合理性。陀思妥耶夫斯基生性敏感而偏执,拥有坎坷的人生经历以及复杂独特的思想,看待事物的观点往往矛盾而又两极化。比如他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的经历,使他从一个无神论者转变为虔诚的基督徒。而这一转变,同样体现在了《罪与罚》的主人公拉斯科尼科夫身上。同样,对于女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观念也是十分矛盾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圣母崇拜情结隐含着他从童年时代已具备的“俄狄浦斯情结”。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母亲玛利亚·费奥多罗夫娜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童年留下了十分美好的记忆,但另一方面,他的母亲一向受到父亲的指责和精神折磨,陀思妥耶夫斯基十六岁时她在抑郁的精神状况下因病离世。与女性相关的重要人生经验以及产生的复杂情感早已在作家的精神世界埋下了种子。作为其精神世界的复现,陀思妥耶夫斯基把他的这种情感带入了《罪与罚》的小说世界中,使得小说中女性形象既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对故事的发展起到了隐性线索的作用,同时她们的地位又非常不稳定,表现出了一个曲折的线性变化过程。

此外,《罪与罚》中女性形象及其地位的转变也是当时俄罗斯女性的社会处境的真实体现。19世纪的俄罗斯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被一再强化。女性作为弱势群体,更是受到各方压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与此同时,社会的腐化和人性的堕落,使得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掌握着统治权的男性们不抱多余希望,反而把这种希望寄托于具有母性和牺牲精神的女性的身上,企图通过女性对基督信仰的传播来拯救人们的信仰危机、社会的文化危机。而《罪与罚》中女性地位的嬗变,也是体现了这样的一层意义,暗含了作者以及俄罗斯民众的某种期待。在《作家日记》中他曾写道:“与人民的直接接触,在共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