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介绍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介绍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介绍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介绍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是:1856年10月~1860年11月。这场战争过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进入中国内地,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使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1856年10月,英殖民主义者利用“亚罗号事件”制造战争借口。10月23日,英军开始行动,三天之内,连占虎门口内各炮台。与此同时,法国亦找借口出兵入侵中国。

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率舰溯白河而上,侵入天津城郊,并扬言要进攻北京。6月中国分别与俄、英、法、美签订《天津条约》。英、法政府远不满足从《天津条约》攫取的种种特权,蓄意利用换约之机再次挑起战争。6月25日,英海军司令贺布亲率12艘军舰从拦江沙开往海口,下午3时贺布下令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由于清军火力充分,战术得当,英法联军惨遭失败。

不料前敌统帅僧格林沁以为敌军不善陆战,因而专守大沽,尽弃北塘防务,给敌以可乘之机。1860年8月24日英法联军占领天津,清政府急派桂良等到天津议和,但随后谈判破裂。

10月18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10月24日、25日,英法联军以焚毁紫禁城作为威胁,迫使恭亲王奕?分别与额尔金、葛罗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不平等的《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作为《天津条约》的补充。《北京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开始撤离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此宣告结束。

一、沙俄的侵略利益没有完全得到满足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沙俄还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还相对比较低,对外的市场和原料产地的需求还不是很强。沙俄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是扩张领土。1858年5月28日俄国乘英法联军进攻天津的时机,用武力逼迫黑龙江奕山签订了不平等的《瑷珲条约》。根据这一条约,俄国割占了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并把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约合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清廷没有批准《瑷珲条约》,并对奕山等人予以处分。在1858年6月签订的中俄《天津条约》中清政府亦没有批准《瑷珲条约》,沙俄希望能强迫清政府签订新的条约,能使《瑷珲条约》生效,满足其扩张领土的侵略要求。因此,在1858年,英法重新挑起战争后,沙俄认为满足自己需要的时机来了,它以“凋停人”自居,一方面给英法军队提供情报,极力配合和支持英法军队的侵略行动,另一方面恫吓清政府,在英法联军扬言要炮轰北京城、捣毁皇宫,奕说,中国“必须立刻同意联军的一切要求”。因此,1860年11月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承认《瑷珲条约》,并把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中国割占去,同时还为其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根据”。

二、清朝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统治者惧战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朝的统治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一方面西方列强的侵

略还没有完全止息,另一方面国内的太平天国运动仍对其统治构成直接威胁。在这种内忧

外患的局势下,清朝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希望把主要力量用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对

外来侵略势力呈现出了惧战求和的心理。沙俄侵略者抓住了清朝统治者的这种心理,欲借

此谋求更多的侵略利益。在1858年英法挑起新的战争时,沙俄极力怂恿、支持和配合英

法侵略者,在奕“一字不能更易”地接受,否则“兵端不难屡兴”。沙俄侵略者利用清朝

统治者的俱战心理进行恫吓、利诱、威逼,最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

三、沙俄侵略者为了转嫁国内危机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时,沙俄国内面临严重的农奴制危机。国内人民不断起来反抗封建

主的统治,阶级矛盾尖锐激化,沙俄统治者企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获得更多的侵略利益

来满足封建主的利益,转移国内的矛盾,缓解统治危机。

四、国际环境对沙俄有利

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后,英、法、美等国在华的侵略利益暂时得到满足,且美国面临着总统大选和严重的南北矛盾。沙俄对中国北方领土的要求又没有损害英、法、美等国的在华利益,而且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俄对英、法在华的侵略给予了极大

的配合和支持,因此沙俄对华提出领土要求时没有受到英、法、美等国的反对。

联军:爱德华·霍巴特·西摩尔、葛罗、额尔金伯爵

清军:咸丰皇帝、叶名琛、僧格林沁

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至今,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介绍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介绍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是:1856年10月~1860年11月。这场战争过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进入中国内地,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使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1856年10月,英殖民主义者利用“亚罗号事件”制造战争借口。10月23日,英军开始行动,三天之内,连占虎门口内各炮台。与此同时,法国亦找借口出兵入侵中国。 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率舰溯白河而上,侵入天津城郊,并扬言要进攻北京。6月中国分别与俄、英、法、美签订《天津条约》。英、法政府远不满足从《天津条约》攫取的种种特权,蓄意利用换约之机再次挑起战争。6月25日,英海军司令贺布亲率12艘军舰从拦江沙开往海口,下午3时贺布下令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由于清军火力充分,战术得当,英法联军惨遭失败。 不料前敌统帅僧格林沁以为敌军不善陆战,因而专守大沽,尽弃北塘防务,给敌以可乘之机。1860年8月24日英法联军占领天津,清政府急派桂良等到天津议和,但随后谈判破裂。 10月18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10月24日、25日,英法联军以焚毁紫禁城作为威胁,迫使恭亲王奕?分别与额尔金、葛罗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不平等的《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作为《天津条约》的补充。《北京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开始撤离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此宣告结束。 一、沙俄的侵略利益没有完全得到满足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沙俄还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还相对比较低,对外的市场和原料产地的需求还不是很强。沙俄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是扩张领土。1858年5月28日俄国乘英法联军进攻天津的时机,用武力逼迫黑龙江奕山签订了不平等的《瑷珲条约》。根据这一条约,俄国割占了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并把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约合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清廷没有批准《瑷珲条约》,并对奕山等人予以处分。在1858年6月签订的中俄《天津条约》中清政府亦没有批准《瑷珲条约》,沙俄希望能强迫清政府签订新的条约,能使《瑷珲条约》生效,满足其扩张领土的侵略要求。因此,在1858年,英法重新挑起战争后,沙俄认为满足自己需要的时机来了,它以“凋停人”自居,一方面给英法军队提供情报,极力配合和支持英法军队的侵略行动,另一方面恫吓清政府,在英法联军扬言要炮轰北京城、捣毁皇宫,奕说,中国“必须立刻同意联军的一切要求”。因此,1860年11月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承认《瑷珲条约》,并把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中国割占去,同时还为其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根据”。 二、清朝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统治者惧战

【高三历史复习关于鸦片战争的知识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是

【高三历史复习关于鸦片战争的知识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 争时间是 【导语】进入高三的同学一定要加把劲努力复习了,首先学生要把握各方面的知识点,下面大将为大家带来高三 __学习知识点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引发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商人在中国广东海域走私鸦片二十多年不止日盛,林则徐于1839年在广东强行销烟,中英矛盾逐次升级,而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由此签署的《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除赔款外,将香港岛永久让予英国,并使英国得到领事裁判权。 鸦片战争 1、1840年6月,英军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原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直接原因:禁烟运动——英国借口保护鸦片贸易 【影响】外交方面——开与外国订约的先例;中国国际地位下降

国家主权——破坏国家领土主权;丧失领事裁判权;丧失关税自主权;给予列强最惠国待遇。 经济方面——国民经济大受打击,鸦片为患;中国从此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影响:1.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开了割让土地的先例 2.加重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尖锐,开了勒索赔款恶例 3.打开中国东南沿海门户,便利了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4.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失败原因:1.客观: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2.主观:清王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不当 3.根本:制度上的差距,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资本主义 3、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 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第二次鸦片战争优秀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和结束的时间及标志;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知道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情况;讲述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列举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主要事迹。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编演历史短剧,让学生初步掌握收集、整理、运用历史材料和创新思维的方法和能力、与他人合作做事的能力;通过学习“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培养学生从历史表格和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写作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培养学生吸取历史教训,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和用文章表达自己历史情感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面目;通过揭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雄事迹,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荣传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难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老师旁白)1840年,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屈辱战争——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破了清王朝的“天朝上国”梦,也惊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当清政府惊魂未定时,要推翻清政府统治的由洪秀全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场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于1851年发生,使清政

两次鸦片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 1、林则徐与虎门销烟 2、时间:1839年6月 人物: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英美等国商人的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虎门销烟壮举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3、如何评价林则徐:(事件+意义) 虎门销烟: 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对开阔人们的视野,了解外部世界起了积极作用。 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英国以中国禁烟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得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时间:1840.6—1842.8, 爆发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得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战争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有: 1、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2、赔款:赔款2100万元银元(增加中国人民的负担) 3、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东南民户被打开) 4、中英协定关税(破坏了贸易、关税、经济主权); 5、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附件: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永久居住、“领事裁判权”(破坏了我国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3、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①社会性质变化: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矛盾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 ③革命任务变化: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帝反封的双重革命任务。 所以,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第二次鸦片战争: 爆发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时间:1856.10—1860.10 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闯入北京西郊的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园中之园”),大肆抢劫,放火烧毁了这座宏伟华美的皇家园林。(两个强盗指 的就是英国和法国) (2)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从

鸦片战争开始的时间

1、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的时间(1840)年——1842年 2、(1839)年(6 )月(3 )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销烟。 3、、(1840 )年(6)月(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 4、(1842)年(8)月(29)日签订的《南京条约》 5、(1860)年(10)月(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6、 1894年9月17日,日军袭击北洋海军。“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250多名官兵 壮烈牺牲(黄海大战) 7、 1895年1月20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宁死不降,自杀殉国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8、 1894年是旧历(甲午年),历史上称这场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9、(1895)年日本政府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 10、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历史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1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 中会)。 12、(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 13、(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取得成功。这一年是(辛亥)年,历史 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14、(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宣告中华民 国成立。 15、(1919)年爆发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 16、(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望志路 108号举行 17、(1927)年(8)月(1)日,(周恩来)领导南昌起义 18、(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湖北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 议” 19、1928)年(4)月,朱德、陈毅领导(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到达井冈山,与 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井冈山会师) 20、(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 21、(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行程(二万 五千里)。(1936)年(10)月,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22、(1931)年(9)月(18)日,日军进攻中国东北,炮轰沈阳城。蒋介石坚持(攘 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命令东北军(绝不抵抗),东北三省沦亡,被称为(九一八事变)。 23、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 到拒绝,炮轰宛平县城,进攻卢沟桥,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24、(1945)年(8)月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5、(1946)年(6)月发动内战。 26、从(1948)年(9)月到(1919)年(1)月,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反动军队先后 进行了三次主力决战,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改编国民党军队主力(150)多万人。 27、(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 安门)举行, 28、(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蒋家王朝覆灭。 29、(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参加会议代表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授课人 : 支文昊 授课时间 : 授课地点 : 临洮中学高一(10—15)班教室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英、法、美三国提出“修约”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2.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沙俄侵占中 国大片领土的史实。 3.掌握《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 二、能力目标: 1.教师帮助学生 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从而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师指导学生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当中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 约的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危害,从而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要求学生比较两次鸦片战争中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 响,训练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美等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扩大鸦片战争中所得的侵略权益而进行的一场侵略战争。它实质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一次体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的反动 本质,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教学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 [教学难点] 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教学方法] 讲读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资源] 1. 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地图册; 2. 李侃主编:《中国近代史》。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 <导入新课>在鸦片战争中,英、法、美等国虽然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是它们并不满足,决定利用中国爆发人民起义、清政府忙于镇压之机,扩大侵略权益,对中国发动了一次新的侵略战争。因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教学活动过程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 法、美提出“修约”要求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西方列强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的原因。) <教师讲述>19世纪四五十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继续发展,扩大市场的要求更加迫切。虽然外国棉纺织品和其他工业品大量涌进中国,但由于受到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外国商品一直销路不畅。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4年,英、法、美三国提出“修约”要求。而清政府担心外国势力继续深入,危及其统治利益,拒绝了其“修约”要求。英法就阴谋发动战争来迫使清政府屈服。 2.英法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 1856年,英、法两国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由,寻衅挑起战争。(请学生阅读课文小字有关“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的内容。) 教师指出:所谓“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是英法侵略者为发动侵略战争,蓄意制造的借口。 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教师讲述>1856年10月下旬,英国派兵舰突然闯进珠江口,炮轰广州,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年,法国也出兵参加侵略战争,俄国和美国则以“调停”为名,充当英、法的帮凶。 面临英法联军的进攻,两广总督叶名琛不作战守准备,在衙门里梦想着请神仙下界的主意。临战又不肯抵抗,甚至下令“敌船入内”也“不可发炮还击”,以至广州很快失陷。叶名琛也作了俘虏,被解往印度。时人讥讽他为“六不”总督:“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如此疆臣,如此抱负,古之所无,今亦罕有。” 广州陷落后,广州附近人民自发组织起来打击敌人,使侵略者惊恐万状。 (布置学生阅读小字部分。) (二)英法联军进攻天津 1.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天津 <教师讲述>为了更快达到侵略目的,英法决定迅速北上,迫近清政府的统治中心,逼清政府就范,于是,英法联军除留一部分守广州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