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第二版)第一章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测量学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3. 学时安排:总学时数为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学时,实践学时16学时。

4. 先修课程:无5.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测量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测量学知识进行工程测量和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测量学基础1.1 测量学概述1.2 测量学的基本原理1.3 测量学的基本方法2. 第二章测量仪器的使用与维护2.1 测量仪器的基本知识2.2 常用测量仪器及其使用方法2.3 测量仪器的维护与保养3. 第三章角度测量与水平角测量3.1 角度测量概述3.2 水平角测量方法3.3 角度测量误差及其处理4. 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测量4.1 距离测量概述4.2 钢尺测量方法4.3 光电测距仪及其使用5. 第五章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平差5.1 测量数据处理概述5.2 测量平差原理5.3 测量平差方法及应用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演示、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板书、实验设备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测量学原理和方法。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30%。

2. 期中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核学生对测量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占总评的4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测量学教材。

2. 实验设备:具备完整的测量实验设备,如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等。

3.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

4.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测量学资源共享,如学术论文、案例分析等。

5. 辅导资料:提供测量学相关书籍、期刊、论文等辅导资料。

六、第六章地形图与地形测量6.1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6.2 地形测量的方法与步骤6.3 数字地形图的应用七、第七章建筑施工测量7.1 建筑施工测量概述7.2 建筑施工测量的方法与步骤7.3 建筑施工测量实例分析八、第八章控制测量与测网布设8.1 控制测量概述8.2 控制点的选择与布设8.3 控制测量成果的整理与评价九、第九章地理信息系统与测量学9.1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9.2 测量学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9.3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十、第十章现代测量技术及其发展10.1 现代测量技术概述10.2 卫星定位技术及其应用10.3 遥感技术在测量学中的应用10.4 测量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六、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实地考察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测量学第一章绪论

测量学第一章绪论

°
°
°
°
14
15
16
17
18
19
20
78
84
90
96
102° 108° 114° 120°
°
°
°
°
27
29
31
33
35
37
39
图1-6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6˚带投影与3˚带投影的关系
我国境内6°带号在13~23之间, 3°带号在24~45之间,根据y坐标前 的带号便可区分是那一种分带方式。
第二节 地面点位的确定
(2)测设 测设是指将设计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位置,在实 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二、土木工程测量的任务
土木工程测量是测量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研究土木工程 在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理论、 技术和方法的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
(1)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纵断图和横断图。 (2)用图。设计阶段、城市规划、城镇建设等。 (3)建筑物的施工测量。(放样) (3)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第三节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当测区范围较小时,可以把水准面看作水平面。探讨用水平面代替 水准面对距离、角度和高差的影响,以便给出限制水平面代替水 准面的限度。
B
一、对距离的影响
如 图 1-10 所 示 , 地 面 上 A、B两点在大地水准面 上的投影点是a、b,用 过a点的水平面代替大 地水准面,则B点在水 平面上的投影为b′。
以不同的面积P代入式(1-11),可求出球面角超值,如表1-2所示。
第三节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表1-2 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水平角误差
球面多边形面积P/km2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课程教案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测量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具体学分课程总学时:具体学时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测量学的基本概念、任务和作用。

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测量工作的基本原理。

熟悉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处理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使用常规测量仪器进行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工作。

具备处理测量数据和绘制地形图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1、测量学的基本知识测量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面点位的确定。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2、水准测量水准测量的原理。

水准仪的构造和使用。

水准测量的外业施测和内业计算。

3、角度测量角度测量的原理。

经纬仪的构造和使用。

水平角和竖直角的观测和计算。

4、距离测量钢尺量距的方法和精度。

视距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电磁波测距的原理和应用。

5、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分类。

衡量测量精度的指标。

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

6、控制测量控制测量的概念和作用。

导线测量的布设形式和外业观测。

三角测量和 GPS 测量的基本原理。

7、地形图的测绘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地物和地貌的表示方法。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方法。

8、地形图的应用地形图在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

地形图的面积量算和土石方计算。

四、课程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讲解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

2、实验教学安排学生进行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课程设计布置地形图测绘的课程设计任务,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分析测量工作在工程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

5、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测量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测量数据的处理能力。

3. 使学生能够应用于实际工程测量,提高工程质量。

二、教学内容:1. 测量学基本概念:测量、测量的性质、测量工作、测量学分支等。

2. 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NSS接收机等。

3. 测量方法: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平面控制测量、立体控制测量等。

4. 测量数据处理:观测数据的整理、平差原理、误差理论、测量成果的评定等。

5. 工程测量实例:地形图测绘、施工放样、建筑基线测量、工程质量控制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演示:展示测量仪器实物,演示测量操作过程。

3. 实践:安排现场实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际测量能力。

4. 讨论:组织学生对实际工程测量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环境:1. 教室:配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教学设备。

2. 实验室:配备各种测量仪器,如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

3. 实习基地:具备实际工程测量条件的场地。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讨论的程度等。

2. 实习报告:评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操作技能、数据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测量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包括16理论课时和16实践课时。

2. 授课方式:理论课时在教室进行,实践课时在实验室和实习基地进行。

3. 授课顺序:先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仪器和使用方法,接着进行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的讲解,通过实习环节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测量学原理》等权威教材。

2. 课件:制作涵盖教学内容的PPT课件。

3. 实习指导书:提供详细的实习操作指导和数据处理方法。

4. 测量仪器:为学生提供各类测量仪器,如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课程教案测量学课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理解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常见的测量工具和仪器;
3、学会使用测量数据进行空间分析;
4、提高对测量误差的认识和评估能力;
5、能够运用测量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测量学的基本概念
2、常见的测量工具和仪器
3、测量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4、测量误差的分析和评估
5、空间分析的方法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了解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测量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3、项目实践:通过小组项目实践,使学生学会运用测量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资源
1、教材:《测量学基础》
2、软件:AutoCAD、ArcGIS等
3、实验设备:全站仪、水准仪、GPS等
4、网络资源:测量学相关网站、论文、期刊等
五、教学计划
第一周: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第二周:常见的测量工具和仪器第三周:测量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第四周:测量误差的分析和评估第五周:空间分析的方法和应用第六周:综合实践:小组项目实践第七周:总结与复习
六、教学评估
1、平时作业:20%
2、实验报告:30%
3、项目实践:30%
4、期末考试:20%
七、教学反思
1、回顾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分析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3、评估教学资源是否充足;
4、反思教学评估是否公正。

(完整版)测量学(全)

(完整版)测量学(全)

(完整版)测量学(全)测量学电⼦教案2004年7⽉本课程教学与实验概况:《测量学》是测绘⼯程专业本科⽣所学的第⼀门有关测绘⽅⾯的课程,是⾮常重要的⼀门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

主要介绍观测和绘图两⼤⽅⾯的相关知识,包括各种常规仪器的结构、作⽤及其使⽤⽅法等等;平板测图的原理、操作和⽅法要求等等;也包括相应的⼀些测量内业数据处理、测量误差理论和应⽤等等。

教学环节:教学环节包括两个学期,⼀共100个左右的学时。

第⼀学期教学内容为1~9章,主要知识点有测量的基本知识、仪器、观测、导线计算和基本误差理论等知识,学时数68学时。

第⼆学期教学内容为11~16章(不包括第12章),主要知识点有地形图测绘的基本知识,竖直⾓观测与计算,地球曲率和⼤⽓折射对三⾓⾼程的影响,经纬仪视距测量,平板测图原理和平板的应⽤,地形图表⽰地物、地貌的基本⽅法,地物、地貌的观测与绘制,地形图的分幅、接边和整饰清绘的基本⽅法和要求等,总学时数32学时。

实验环节:实验环节也包括两部分,⼀是课间实习,整个课程结束后的四周实习。

为了加⼤实习的⼒度,让学⽣熟练掌握仪器操作,另外增加20学时,进⾏导线测量和⽔准测量综合练习。

第⼀章绪论主要内容:本章是对测绘⼯作的简单概括,主要介绍了测绘⼯作的研究对象、分类、任务、作⽤以及国、内外测量学的巨⼤发展。

作⽤:对测量学课程的内容、范畴及其任务、作⽤有了⼀个基本的认识。

§1-1 测绘⼯作的任务及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主要内容:测绘科学研究的对象;测绘科学的分类及其研究的内容;测绘⼯作的任务和作⽤。

1.测绘科学研究的对象:地球的形状、⼤⼩和地表⾯上各种物体的⼏何形状及其空间位置。

2.测绘科学的分类及其任务——从其研究的内容和⽅法分1)地形测量学:研究地球⾃然表⾯上的⼀个⼩区域内地表⾯各类物体形状和⼤⼩的测绘科学。

由于地球半径很⼤,可以把这块球⾯当作平⾯看待⽽不考虑其曲率,其研究的内容可以⽤⽂字和数字记录下来,也可以⽤图表⽰。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熟悉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3)学会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4)能够运用测量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授、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测量学理论素养;(2)利用实验、实习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培养学生解决测量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测量学的兴趣和热情;(2)树立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测量学基本概念(1)测量的定义、作用和分类;(2)测量学的基本要素:长度、角度、高程、坐标等。

2. 测量仪器的使用与维护(1)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NSS接收机等基本测量仪器的结构及功能;(2)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3)测量仪器的维护保养方法。

3. 测量方法及其应用(1)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等基本方法;(2)地形图测绘、建筑施工测量、道路工程测量等应用实例。

4. 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1)误差理论及测量数据的精度评定;(2)测量数据的平差及求解;(3)测量数据的整理与表达。

5. 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1)地形图的应用:地形分析、规划设计等;(2)施工测量的应用:建筑物的定位、控制网建立等;(3)道路工程测量的应用:道路设计、施工控制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课堂讲授,系统地传授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操作,熟悉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测量方法;3. 实习: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培养学生解决测量问题的能力;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测量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3. 实习报告:评价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测量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测量学的基本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测量学实验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测量学基本概念1. 测量学的定义、作用和分类2. 测量学的坐标系统、基准和计量单位3. 测量学的基本要素:测点、测线、测面、测体第二章:测量学基本原理1. 测量学的基本原理:相似原理、连续原理、累积原理2. 测量学的基本方法: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组合测量3. 测量学的基本误差及其处理方法第三章:测量学仪器与工具1. 概述测量仪器与工具的分类、性能和选用原则2. 常用测量仪器与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3. 测量仪器的维护保养第四章:测量学数据处理1. 概述测量数据的分类、采集和处理方法2. 测量数据的预处理:粗差剔除、数据平滑、数据变换3. 测量数据的分析:精度评定、误差传播、最小二乘法第五章:测量学实验操作1. 测量实验的基本流程:实验准备、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实验报告2. 常用测量实验操作:水平角测量、垂直角测量、距离测量、面积测量3. 测量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三、教学方法1. 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辅助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测量学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3. 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40%。

2. 考试成绩: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占总评的6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测量学教程》2. 实验设备: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距离测量仪等。

3. 教学课件:测量学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及实验操作。

六、第六章:测量学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1. 概述测量学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重要性2. 城市规划中的测量学应用:控制网建立、地形图绘制、土地测量3. 城市管理中的测量学应用:建筑物的定位与测量、道路与桥梁的测量、工程测量七、第七章:测量学在地质工程中的应用1. 概述测量学在地质工程中的重要性2. 地质工程中的测量学应用:地形测量、地质勘探、岩土工程测量3. 测量学在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中的应用八、第八章:测量学在建筑与土木工程中的应用1. 概述测量学在建筑与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2. 建筑与土木工程中的测量学应用:建筑物的定位与测量、结构物的尺寸测量、隧道与桥梁的测量3. 测量学在工程质量控制与验收中的应用九、第九章:现代测量学技术及其发展1. 概述现代测量学技术的发展趋势2. 遥感测量学: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3. 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采集、数据管理、空间分析4. 测量学与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十、第十章:测量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 概述测量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2. 地球科学中的测量学应用:地质测量、地形测量、地球物理测量3. 生命科学中的测量学应用:生物测量、医学测量、生理测量4. 测量学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物理学、化学、物理学等十一、教学方法与评价(同第五章)十二、教学资源与评价(同第五章)重点解析一、教学目标:理解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测量学的基本技能,并能够运用测量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测量学精品课程课件第一章绪论

测量学精品课程课件第一章绪论

测定碎部点的位置分两步进行:先进行控制测量,再进行碎部
测量。这种“先控制后碎部、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是测量工作应
遵循的原则。
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另一个原则就是“步步有检核”。
无论是控制测量、碎部测量还是施工放样,其实质都是确定地 面点的位置,也就是测定三个元素棗水平角测量、距离测量和水平角测量是测量的基本工作,观
第一章 绪 论
1-1 测量学的任务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1-2 地面点位的测定 1-3 测量工作概述 复习思考题
整理课件
3
第一章 绪 论 1-1 测量学的任务及其在工程中的作用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置的科 学。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测定和测设两部分。测定就是使用测量 仪器和工具,将测区内的地物和地貌缩绘成地形图,供规划设 计、工程建设和国防建设使用。测设(也称放样)就是把图上设 计好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标定到实地上去,以便于施工。
测量工作不外乎两大类:即地形图测绘和施工放样。其基本工
作内容就是测角、测距和测高差。地球表面复杂多样的形态可分为
地物和地貌两大类。地面上的固定性物体称为地物;地球表面各种
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貌。地物和地貌总称为地形。 一般将表示
地物形态变化的点称为地物特征点,也叫碎部点。测图工作主要就
是测定这些碎部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
4
第一章 绪 论
1-2 地面点位的确定
地球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高出海水面8846.27 m,最低的马里
亚纳海沟,低于海水面11022 m。这些高低起伏与巨大的地球半径
(平均为6371 km)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地球上陆地面积仅占整个
地球表面的29%,而海洋面积占了71%,可以认为地球是被静止的海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性质《测量学》是工科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地球表面上点的空间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的测量理论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工程实践打下基础。

2. 课程目标(1)掌握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熟悉测量仪器的结构、使用和维护;(3)了解测量误差的基本理论和处理方法;(4)具备基本的测量设计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测量学基本概念(1)测量的定义和分类;(2)测量学的分支和应用。

2. 测量仪器的原理与使用(1)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基本原理;(2)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3. 测量误差及其处理(1)误差的概念和分类;(2)误差传播定律和误差合成;(3)粗大误差的检测和剔除;(4)测量数据的精度评价。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工程应用进行讲解;(3)学生实验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2)实地测量实习;(3)测量软件操作练习。

四、教学安排1. 课时分配(1)第一章:2课时;(2)第二章:3课时;(3)第三章:4课时;(4)第四章:3课时;(5)第五章:2课时。

2. 教学进度(1)第一章:第1-2周;(2)第二章:第3-5周;(3)第三章:第6-8周;(4)第四章:第9-11周;(5)第五章:第12-13周。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验成绩:30%(包括实验报告、实际操作能力等);3. 期末考试:40%(包括理论知识、案例分析等)。

六、教学评价1. 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反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改进。

2. 定期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和作业,了解学生对测量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

3. 期末考试结束后,对试卷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为下一届教学提供参考。

测量学 1章绪论(1)

测量学 1章绪论(1)
与重力方向垂直的曲面,重力方向(铅垂 方向)测量工作基准线
地球椭球体(参考椭球、旋转椭球): 长轴a=6378140米 短轴b=6356755米 扁率α=(a-b )/ a =1/ 298.257 地球近似半径 R=1/3(a+a+b)=6371公里
b
a
二.确定地面点位的方法
1.高程:地面点到基准面的铅垂距离 海拔高程(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 距离 HA . HB 假定高程(相对高程):地面点到任一水准面的铅 垂距离 H'A . H'B 国家水准原点:1956年黄海高程系H=72.289米(50-56) 1985高程基准:H=72.260米(52-79) 高差:两点间的高程之差 hAB=HB-HA=H'B-H'A
12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6°带投影 LO=6ºN–3º
3° 9°
69° 75° 81° 87° 93° 99° 105°111°117° 123°129°135°
123
23 25 27 29 31 33 35 37 39 41 43 45
3º带:自东经1º30‘起,自西向东,经差3º、分成120带 任意带中央子午线经度 L’O=3ºn(我国25-45)
分支:大地测量、普通测量、摄影测量、工程 测量.地图制图、海洋测量 二.任务 1.宏观 国家控制网、大型工程、研究地球形状 2.微观 各种比例尺图、土地开发、放样、安装
三.作用 经济建设尖兵 四. 学习方法 技术基础课.实践性强.实验与实习.
大作业
1.2 测量学的发展现状
古代 73年发掘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公元前二世 纪 的地图,驻军图,使用水平尺,罗盘仪进行测量,比欧洲 早700年. 公元724年,唐代高僧测量子午线200公里 北宋发展制图理论,应用比例尺,磁偏角. 1794年德国高斯提出最小二乘原理 横圆柱正形投影 古人测量地球方法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教案授课学期:2007年上学期教学班级:建筑学041、2班教师姓名:刘龙海二00七年上学期《测量学》课程教案课程编号:B03003课程名称:测量学/surveying课程总学时/学分:40/2.5 (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8学时)适用专业:建筑学一、课程地位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般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技术,掌握工程测量基本工作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基本原理、程序、方法,并能正确阅读和使用地形图。

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无畏精神,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的良好作风,爱护仪器、关心群众的优秀品质。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选用教材:[1] 华南理工大学主编,《建筑工程测量》第三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2] 湖南工业大学主编,《测量学实验实习指导书》,2007年主要参考书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2] 郝延锦主编,《建筑工程测量》,科学出版社,2002[3] 合肥工大,重庆建筑大学等合编,《测量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4] 杨德麟、高飞主编,《建筑测量学》,测绘出版社出版;[5] 潘正风等编,《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6] 各种相关的《测量规范》和《地形图图式》三、课时分配序号授课内容提要学时1 绪论 22 水准测量 53 角度测量 54 距离测量 25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26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27 小地区控制测量 28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49 地形图的应用 210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211 房屋建筑变形测量和竣工总平面图绘制 212 机动复习 2 合计32四、考核方式与成绩核定办法1. 考核方式:开卷考试2. 成绩核定办法:总分=70%×考试成绩+30%×平时成绩五、授课方案本章学时 2 课堂讲授 2 实验0 观看教学片0教学内容(1)测量学的概念,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2)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面点位的确定方法;(3)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4)测量的基本工作,测量的基本原则,测量工作的基本要求,常用的测量元素和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学(第二版)第一

测量学P10 1-10题
1.名词解释:测量学、测定、测设、大地水准面、地球椭球面、绝对高程、相对高程、6°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参心坐标系、地心坐标系、正高、大地高。

测量学: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水下及空间点位的科学。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测定和测设。

测定:用测量仪器对被测点进行测量、数据处理,从而得到被测点的位置坐标,或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地形图。

测设:把图纸上设计好的工程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通过测量在实地标定出来。

大地水准面:把通过平均静止的海水面并向大陆、岛屿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

地球椭球面:用一个椭球绕其短轴旋转而成的,与大地水准面非常接近且能用数学模型表达的规则基准曲面。

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相对高程:在小范围的局部地区,选定一个任意水准面作为高程基准面,这时地面点至此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6°带:从格林尼治首子午线起每隔经差6°划分成的一个投影带。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为了方便工程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测区投影到平面上,使测量计算和绘图更加方便,把地球上的点位化算到平面上的直角坐标。

参心坐标系:是以参考椭球的几何中心为基准的大地坐标系。

通常分为:参心空间直角坐标系(以x,y,z为其坐标元素)和参心大地坐标系(以B,L,H为其坐标元素)。

地心坐标系:以地球质心为原点建立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或以球心与地球质心重合的地球椭球面为基准面所建立的大地坐标系。

正高:地面点沿该点的重力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大地高:从一地面点沿过此点的地球椭球面的法线到地球椭球面的距离
2.测量学主要包括哪两部分内容?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测量学主要包括测定和测设。

测定是指用测量仪器对被测点进行测量、数据处理,从而得到被测点的位置坐标,或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地形图;测设是指把图纸上设计好的工程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通过测量在实地标定出来。

3.简述Geomatics的来历及含义。

来历:Geomatics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法国,大地测量和摄影测量学家Bernart Dubuisson于1975年将该词的法文“Geomatique”正式用于科学文献。

自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各国将大学里的测量学专业、测量学机构和测量学杂志都纷纷改名为Geomatics 。

含义:美国在1993年出的Webster字典(第3版)中,对“Geomatics”作了定义:“Geomatics是地球的数学,它强调的是所有现代地理科学的严格技术支撑”。

接着,199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Geomatics定义为:Geomatics是研究采集、测量、分析、储存、管理、显示和应用空间数据的现代空间信息科学技术。

从“Geomatics”的构词过程可以看出,它分为两部分:
“Geo”和“matics”。

“Geo”可以理解为地球或地学,不宜理解为地理;“matics”可以理解为informatics或mathematics的缩写,宜译为信息学。

但是从上面所给出的定义看,“Geo”在这里更确切地应理解为Geo-spatial的缩写,宜译作地球空间,所以“Geomatics”宜译为“地球空间信息学”。

4.测量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何不同?
不同点:(1)测量直角坐标系是以过原点的南北线即中央子午线为纵坐标轴,定为X轴;赤道投影为Y轴;数学直角坐标系横坐标轴为X轴,纵坐标轴为Y轴。

(2)测量直角坐标系是以X轴正向为始边,顺时针方向转定方位角φ及I、II、III、IV象限;数学直角坐标系是以X轴正向为始边,逆时针方向转定倾斜角θ,分I、II、III、IV象限。

(3)测量直角坐标系原点O的坐标(x。

,y。

)多为两个大正整数,如北京城建坐标系原点坐标y。

=500000m,x。

=300000m;数学坐标原点的坐标是x。

=0,y。

=0。

5.简述我国采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方法。

根据高斯投影的特点,以赤道和中央子午线的交点为坐标原点,中央子午线方向为x轴,赤道投影线为y轴。

考虑我国领土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各地面点的纵坐标均为正,为避免横坐标出现负值,将每带的坐标原点向西平移
500km,这样就能保证横坐标的数值均为正。

此外,为判明点位所在是哪个投影带,规定坐标值前加上投影带号,因此我国高斯直角坐标是由带号、500km以及自然坐标值三部分组成。

6.设我国某处P点的横坐标Y=19 729513.12 m ,问该坐标值是按几度带投影计算而得?P点位于第几带?P点位于中央子午线东侧还是西侧,距中央子午线有多远?该点在投影带中真实的自然横坐标值是多少?
(1)由横坐标可知,该坐标值是按6°带投影计算而得的;
(2)P点位于第19带;
(3)由于729513.12 m > 500000 m ,所以P点位于中央子午线东侧,距离中央子午线距离为729513.12 - 500000 = 229513.12 m ;
(4)该点在投影带中真实的自然横坐标值是229513.12 m
7.目前我国统一采用的高程系统和大地坐标系统各叫什么?我国的高程原点在哪里?
目前我国统一采用的高程系统是“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大地坐标系统是“1954北京坐标系”,我国的高程原点是青岛验潮站1952年到1979年的验潮数据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

8.地面点的三维空间通常是怎么测得的?测量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测量地面点的三维空间位置,采用的方法有极坐标法和直角坐标法.对于极坐标法,如图所示,已知A点的平面位置及高程及AB的水平方向,只要测出水平角β,水平距离AP以及A,P两点间的高差,就确定了点P的空间位置,传统常规的测量均采用极坐标法;而对于直角坐标法,指的是使用全站仪或全球定位系统等新一代的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直接测出地面点位的三维直角坐标的方法。

测量的基本要素是角度(即水平角)、距离(即水平距离)、高差(或高程)和坐标。

9.测量的工作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要遵守这些原则?
测量的工作原则:布局要“从整体到局部”,程序是“先控制后碎部”,精度按“由高级到低级”,工作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才能确保测量成果精确可靠。

遵守这些原则是为了避免测量错误,防止测量误差的积累。

10.测量工作中,地球曲率对距离测量和高程测量的影响如何?
地球曲率对距离测量的影响较小,半径为10Km的范围内用水平面代替大地水准面时,可以不考虑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离测量的影响;但是地球曲率对高程测量的影响很大,进行高程测量时,即使距离很短也不能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