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档案史料看黄埔军校研究

合集下载

黄埔军校参观感想

黄埔军校参观感想

黄埔军校参观感想【实用版】目录一、黄埔军校的历史背景二、黄埔军校的创立与发展三、黄埔军校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四、参观黄埔军校的感想正文一、黄埔军校的历史背景黄埔军校,全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位于广州市黄埔区,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支持下,为培养民族革命军事人才而创立的一所军事学校。

黄埔军校的创建,标志着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开始,也为中国革命事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二、黄埔军校的创立与发展黄埔军校成立于 1924 年 5 月,孙中山任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建校初期,黄埔军校秉持“忠诚、团结、勇敢、牺牲”的校训,以培养忠诚于民族革命事业的军事指挥人才为宗旨,吸引了大量有志青年投身其中。

从创立到 1949 年,黄埔军校共培养了 20 余万毕业生,其中不乏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杰出将领。

三、黄埔军校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黄埔军校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方面,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量军事人才,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黄埔军校毕业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另一方面,黄埔军校也是国共合作的重要象征。

从建校初期的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到后来的国共对峙,黄埔军校的历史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的风云变幻。

四、参观黄埔军校的感想作为一名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有幸参观了黄埔军校旧址。

走在校园里,我仿佛能感受到当年那些热血青年的激情与决心。

黄埔军校的创建,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通过参观,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黄埔军校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也为那些为国家民族付出生命的英雄们感到敬佩。

总之,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具有重要意义的军事学校。

它不仅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也成为了一种精神的象征。

黄埔军校政治教育研究

黄埔军校政治教育研究

黄埔军校政治教育研究黄埔军校是大革命时期,孙中山为创建革命武装力量而力主开办的一所新式陆军军官学校。

这所由苏俄与中国共产党人帮助下建立起来的军官学校,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积极开展革命军人政治教育,并将政治教育工作置于军校建设与教学的核心位置。

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在一批优秀革命家的努力下开展地有声有色,卓有成效。

最终,出色的政治教育工作帮助黄埔军校在短时间内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坚定革命信仰的军事将领和一支敢于“为主义而牺牲,为主义而奋斗”的革命军队,对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采用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时间和逻辑的线性线索展开,从历史缘起、制度与内容以及基本特点和历史贡献等多个维度对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展开了较为全面地梳理研究。

具体而言本文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黄埔军校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缘起。

黄埔得以开展政治教育是受特定时代条件下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其是基于孙中山反思革命失败教训后形成的主义建军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其也是苏俄积极引导孙中山学习苏俄红军政治建军经验的结果。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黄埔军校政治教育的制度依托与基本内容。

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是常态化制度化的教育实践。

而这主要有赖与职能明确、机制健全的“党代表、政治部、特别党部”三位一体政教组织体系的设立;也有赖于以政治教育大纲为核心的系列章程条例的拟定与实施。

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内容则是始终围绕着培养革命军人的教育宗旨而设置,层次分明,环环相扣。

其中主要包括革命思想理论的灌输、革命纪律意识的培养与人生观的引导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黄埔军校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黄埔军校政治教育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是丰富多彩的,是以不偏重纯注入式的灌输为原则。

具体包括课程教授、名人讲演、寓教于乐、开设政治问答箱、教唱革命歌曲等。

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黄埔军校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与意义。

黄埔军校政治教育是特色鲜明的,其实现了与军事教育的并重地位;同时实现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

黄埔军校旧址历史观点作文

黄埔军校旧址历史观点作文

黄埔军校旧址历史观点作文
《游黄埔军校旧址有感》
哎呀呀,要说这黄埔军校旧址啊,那可真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记得有一次我专门跑到那儿去参观,那感受真是特别不一样。

一进去,看着那古老的建筑,仿佛能感受到当年的气息。

我就慢慢地走着,一边看一边想象着当年那些热血青年们在这里学习、训练的场景。

当时我走到一间教室模样的地方,看到那摆放整齐的桌椅,我就想啊,以前的学员们是不是就在这儿认真听讲呢,他们心中肯定都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吧。

我还凑近去看了看桌子上有没有啥刻痕之类的,说不定有哪个调皮的学员当年偷偷刻了点什么呢,哈哈。

然后我又走到操场那儿,挺大的一片地儿。

我就站在那儿闭着眼睛,想象着学员们喊着响亮的口号在这里操练的模样,那场面肯定特别震撼。

我当时就在想啊,就是在这样的地方孕育出了那么多的英雄豪杰啊。

走出黄埔军校旧址的时候,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慨。

这里真的见证了太多的历史,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着它独特的意义。

它就像是一部活着的史书,向我们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真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再去一次,好好地再感受感受那特别的历史氛围。

这黄埔军校旧址呀,可真是值得我们好好去铭记和品味的地方呢。

黄埔军校调研报告

黄埔军校调研报告

黄埔军校调研报告黄埔军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所军事学校,对于中国的革命事业和军队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次调研旨在对黄埔军校进行深入了解,探究其对于中国革命和现代军事教育的影响。

黄埔军校成立于1924年,由孙中山和共产国际联合创办。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黄埔军校作为培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军队的摇篮,承载着革命理想和使命。

黄埔军校注重培养军人的政治素质、军事素养和革命意识,为将来的军队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方面,黄埔军校注重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员良好的革命觉悟和忠诚精神。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学员们在学校接受政治教育的同时,还积极参与革命斗争,并且愿意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一切。

这种革命的理想和思想对于当时的中国革命非常重要,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另一方面,黄埔军校的军事教育十分严格,培养学员坚定的军事观念和高超的军事技能。

在军事训练方面,学员们接受了严格的体能训练和实战演练,使他们具备了出色的作战能力。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学员们注重实战训练和军事理论的学习,努力掌握军队战斗指挥和作战技巧。

这种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为将来的军队培养了一大批军事骨干,对于革命事业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黄埔军校还注重学员的综合素质培养。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学员们接受了全面的教育,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培养,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现代军事人才。

黄埔军校的教育理念强调“军事必须配合政治,政治必须为军事服务”,这种理念对于当时的中国革命和军队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总结起来,黄埔军校作为中国革命的一座瑰宝,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中国军队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严格的政治思想教育、军事技能培养和综合素质发展,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和军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强等。

解析黄埔现象 探索黄埔之谜

解析黄埔现象 探索黄埔之谜

解析黄埔现象探索黄埔之谜作者:李忠杰来源:《红广角》 2014年第7期在黄埔军校创办9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的“黄埔军校与中国革命”学术研讨会在广州隆重举行。

我谨代表中央党史研究室,对这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全体参加会议的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为这次会议筹备工作作出贡献的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尤其是对中共广东省委对这次会议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刚才李部长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黄埔军校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系统总结了黄埔军校值得汲取和总结的历史经验。

听了以后很受教育和启发。

下面我作为中央党史研究室的同志,从黄埔军校的研究和有关工作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总的主题是三句话,叫做纪念黄埔军校,解析黄埔现象,探索黄埔之谜。

一、充分认识黄埔军校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2005年,我们在西安召开过一次国共关系史学术研讨会,当时我作了一个讲话,题目叫《解读分合史,锻造大战略》。

我在讲话中指出,中国20世纪的历史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分分合合构成的。

这里面不仅有无数的传奇故事,还有深刻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认真研究国共两党的历史,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对于进一步锻造推进祖国统一的大战略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其实就是国共两党分合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共两党分合史上一段重要的篇章、一条特殊的支脉、一个重要的现象。

黄埔军校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对20世纪中国变迁的历史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我们对黄埔军校的历史,首先要从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来加以考察和研究。

从这样一个大视角来看,黄埔军校具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我觉得:第一,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所真正为着革命目的而创办的新型军事学校。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教育事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黄埔军校史料的价值与开发利用

黄埔军校史料的价值与开发利用

黄埔军校史料的价值与开发利用作者:肖玲来源:《河北科技图苑》2018年第03期摘要:黄埔军校史料形成于1924年至1949年间,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包括图书、期刊、报纸、档案、照片等各种类型,是开展黄埔军校研究不可或缺的史料支撑。

校史资料、人物资料、校规资料、教学资料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开发利用黄埔军校史料意义重大,应采用拓展史料搜集范围、加快影印出版进度、加快全文数据库和图片数据库建设等措施来开发利用黄埔军校史料。

关键词:黄埔军校;史料价值;文献开发;文献利用;文献保护中图分类号:G253文献标识码:ADOI:10.13897/ki.hbkjty.2018.00401引言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建的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全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位于广州黄埔长洲岛,通称黄埔军校[1]。

黄埔军校史料是指形成于1924年黄埔军校创建后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这段时期,与黄埔军校相关的正式出版和非正式出版的所有文献资料,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包括图书、期刊、报纸、档案、照片等各种资料类型,这些资料是开展黄埔军校研究不可或缺的史料。

本文以黄埔军校史料作为讨论对象,一方面源自笔者近年来一直参与《黄埔军校史料丛编》影印出版项目的目录搜集和书稿校对工作,对黄埔军校史料的收藏情况、文献价值以及整理开发情况较为关注;另一方面笔者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文献调研(检索时间2017年10月29日),发现“主题”中包含“黄埔军校”的文献有3 146条,根据检索结果,笔者发现目前对黄埔军校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国共合作与黄埔军校、黄埔军校的历史地位与作用、黄埔军校的教学与管理、黄埔军校的教官与学生、名人与黄埔军校、黄埔精神、黄埔军校与中国革命等方面的文章较多,但是关于如何开发利用黄埔军校史料的文章却并不多见。

黄埔军校史料

黄埔军校史料

黄埔军校史料
黄埔军校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军事学院,也被视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源地之一。

以下是一些关于黄埔军校的常见史料:
1. 《黄埔军校史》:这是黄埔军校的官方历史著作,由曾任黄埔军校校长的陈诚和程潜编撰而成,全面记录了黄埔军校的创建、发展和毛泽东等著名革命家在军校的教育工作。

2. 《黄埔军校校歌》:由黄埔军校教员杨铭编曲,陈毅和叶剑英填词的校歌,表达了革命军人的忠诚和牺牲精神,至今仍然广为流传。

3. 《黄埔军校学员名单》: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中国革命烈士和政治家,他们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黄埔军校学员名单记录了这些学员的姓名和后续的活动经历。

4. 《毛泽东在黄埔军校的讲话和指示》:毛泽东在黄埔军校任教期间,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和指示,这些文献记录了毛泽东丰富的军事理论和对中国革命的思考。

5. 《黄埔军校教材》:黄埔军校为培养革命军人而编写的教材,包含了军事理论、政治教育、军事战术等方面的内容,深受当时学员的重视。

以上是黄埔军校常见的一些史料,这些史料不仅是研究黄埔军
校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也对研究中国革命和中国军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黄埔军校的兴起和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

黄埔军校的兴起和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

黄埔军校的兴起和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黄埔军校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名词,黄埔军校的产生标志着近代中国建军事业走向新的历史阶段,同时在国共合作的历史进程中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黄埔军校的兴起及其在国共合作中的历史意义。

一、黄埔军校的兴起黄埔军校是中国革命时期的一所著名军事学院,它的创办者是孙中山先生和黄兴将军,成立于1924年,位于广东省黄埔镇。

黄埔军校在其创立之初,规定了三大基本任务,分别是培养拥护国民革命、熟悉军事及政治工作和掌握实际斗争的指挥。

黄埔军校的正式授课由前苏联教官任教,许多留学苏联的中国革命领袖也回到国内来任教。

黄埔军校的教育特点是“三大关口”,即军事教育、技术教育、政治教育。

在黄埔军校,学员们学到了革命理论、军事战术、篮球排球、电机制造以及自然地理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学习期间,学员们要时刻准备着为国家的独立和发展进行奋斗。

随着学员们的不断壮大,黄埔军校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军事教育理念和管理制度,这个理念和制度对近代中国的军事建设起到了相当的促进作用。

二、黄埔军校的国共合作意义黄埔军校的兴起恰逢国共两党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合作,这个历史事件被称为“第一次国共合作”,黄埔军校的作用也体现在了这段历史进程中。

1.新式军事力量的壮大在新式军事力量的壮大过程中,黄埔军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众多的革命家和军事家都是在黄埔军校学习的。

黄埔军校所培养的新式军事人才,不仅在国共两党联合抗外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为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联合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期间,黄埔军校培养的将士成为了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军事力量。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冯玉祥、胡宗南、李宗仁等红军转入国军的部队,是黄埔军校的精英学员。

在战争中,黄埔军校的新式军事理论和实战指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3.中国革命思想的发展黄埔军校对中国革命思想的发展也有重要的贡献。

参观黄埔军校心得

参观黄埔军校心得

参观黄埔军校心得黄埔军校是中国现代革命的摇篮,也是一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军事学府。

最近,我有幸参观了黄埔军校,并深受震撼和启发。

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一、历史沉淀黄埔军校的历史可追溯到1924年,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蒋介石在广州成立了这所军事学校。

军校创办之初,面临着许多艰难和困苦,但坚持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严格要求,形成了一种严谨的军事纪律和优良的军事传统。

历经磨难的军校,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也塑造了一批批优秀的军事人才。

二、热爱祖国的精神在黄埔军校的参观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学员们对祖国的深沉热爱和忠诚。

他们用勇气和牺牲精神践行着自己的使命,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军校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思想教育,培养出了一批个性坚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军事人才。

他们以黄埔精神为信念,肩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为国家的繁荣和强盛贡献力量。

三、弘扬革命精神参观黄埔军校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革命精神的重要性。

在那里,我看到了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作出的伟大牺牲。

他们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革命篇章,为后人树立了崇高楷模。

革命精神激励着人们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参观黄埔军校让我明白,只有弘扬革命精神,才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四、强化国防观念黄埔军校的参观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国家的安全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军校严谨的军事训练和优秀的教育体系,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军事人才。

他们无私地为国家的安全和边疆稳定付出着辛勤努力。

参观黄埔军校让我认识到,只有国家的安全得到保障,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五、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参观黄埔军校我不禁深深地感受到了军人艰苦朴素的作风。

在军校里,学员们要求严格,生活简单,强调团队协作和集体荣誉感。

这种朴实无华的作风,让我深受启发。

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功利至上的社会,我们更应该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培养顽强拼搏的意志,追求真正的人生价值。

总结起来,参观黄埔军校使我受益匪浅。

略论档案史料在军事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略论档案史料在军事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细菌战和毒气 战》 等专题 , 反映 了 委批准 、 由全军各大单位 组织 编纂的《 中国 学求真。 吕思勉说 :各种学 问, “ 皆须求得正 地暴行》《
91 95 掠 人 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 书》 是一套汇集我军 确之事实 , 然后归纳之而得其公理 , 史学亦 日军 自 13 年至 14 年间对中国侵略 、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m版 的 建军 以来作战和建设等历史资料 的大 型丛 犹是也 。 白寿彝认为 :史 书的首要要求 夺和残酷暴行 。 ” “
而认 为遵 义 会 议 召 开 时 问为 来 代表中央军委起草的慰劳淮海 战役参 战 的档案史料 , 以理性 的历 史分析 , 加 就可能 日政治 局 通 过 ”
其 “ 参 发现这些错误并纠正之 。 这方面的例子不胜 13 95年 1 6日至 8日,但有关单位和学 人 员的一份电报手稿 , 中写道 :…一 战 月 前线人员 , 一律慰劳 以每人猪 肉一斤 、 枚举。 比如 : 根据《 明史 ・ 自成传》 李 记载 , 崇 者根据 当时的行 军命 令等档案史料确定 中 部队 、 祯八年 (65 正月 ,3家 7 13 ) 1 2营农 民军曾在 央 机关 进 驻 遵 义 的时 问 应 为 1 9 日, 月 又从 香 烟五包。凡不吸烟者 , 得以其他 同等价值 荥 阳开会 , 白成在会上提出“ 李 分兵定 向” 之 档案史料 中找到了 “ 十五 日开政 治局会议 ” 物品代替。 看似简单平 白的几句话 , ” 却体现 耐人寻 策, 为此后的胜利奠定 了基 础 , 这一说法 在 的电报 内容 , 从共产 国际保存 的文件中发现 了军委首长对指战员 的关爱和体贴 ,
清代档 案史 料丛 编》《 、义和团档案史料 》 书 , 、 已立项 8 7卷 , 拟编辑 40多册 , 5亿 5 约 是如实 , 是符合客观历史 。” 军事历史研 《 l 筹笔偶存》 包含许多清代军事和义和团 字 , 等, 目前 已f 版《 } 红军 长征》《 { 、八路军》 《 、新 究当然也是如此。 求真” 而“ 的前提是掌握真 《

对黄埔军校的考察

对黄埔军校的考察

对黄埔军校的考察黄埔军校大门风格非常朴实,中央上方横匾上“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是谭延闿所书。

学校面积不大,大约分为3进院落。

先参观了教员办公室,从门外看去处处透着俭朴。

旧式的办公桌椅、笔墨纸砚、木制的报架上是泛黄的报纸。

我仿佛看见当年的教员们在里面辛勤工作、谈笑风生。

那是一个充满了希望与责任感的年代啊,教员们在这里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也一定感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

再往里走第二进院落被改成了纪念馆。

记载着黄埔校史与黄埔师生的丰功伟绩。

看着一张张模糊的黑白照片,一件件毕业证书、委任状、钢笔、眼镜、箱包、衣物等实物一股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当年的铁血峥嵘、殊死拼杀全都浓缩在了其中。

心中升起的只有崇敬之情。

第三进院落是画像馆,黄埔师生中的名人基本位列其中。

有趣的是左右两个馆壁垒分明。

共产党人都在左边那间馆,其中也包括了毛泽东。

我实在想不到毛主席居然也能很黄埔扯上关系,据说他当年在黄埔驻上海招生办工作过。

右边自然都是国民党人,总算蒋中正校长也在。

只是按道理校长的位置应该在最显赫的位置才对,可是这里摆放的却只是一般的位置既不当头也不居中。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这么多年了,有些东西实在应该看开些才对,国民党主席不是都回大陆访问了吗?胡锦涛主席也进行了热情地接待。

可见兄弟间并没有解不开的恩仇。

走完了楼下3进就顺着楼梯上了2楼,这也是顶楼。

楼上大体是学生宿舍、食堂以及领导办公休息室。

宿舍极为简陋,一排矮木床,薄薄的毯子。

墙边的架子上整齐的放着鞋帽、脸盆等物。

衣帽都很破旧,鞋也只是草鞋。

条件的俭朴连学生都能看出来。

可就是这样的条件下,黄埔军校却走出了那么多位将军,创造了那么多丰功伟绩,成为中国历史第一军校。

哪怕放在世界上和美国、俄国那些名军校比也绝不输半分!想来更是钦佩不已。

文化与该处的联系:参观完黄埔军校我很有感触,时隔多年,先辈们那种艰苦朴素的精神任然可以通过他们生活用品展现的淋漓尽致,就是他们不断的奋斗与抗争才换来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但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又有多少人去缅怀过那些烈士,那些黄埔军校毕业的优秀将领们。

个人对黄埔军校历史及精神的理解

个人对黄埔军校历史及精神的理解

个人对黄埔军校历史及精神的理解
黄埔军校,作为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学校,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军事人才,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埔精神,我认为是一种坚韧不拔、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信念。

黄埔军校的历史是一部充满斗争和牺牲的史诗。

从东征北伐到十年内战,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黄埔师生在这段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无比的勇气,为国家、为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黄埔精神的核心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黄埔师生在面对内外敌人时,始终坚守着保卫祖国的信念。

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而战。

这种精神不仅仅体现在战场上的勇敢,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坚守。

在黄埔军校,我深深感受到了这种精神的传承。

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对军事技能的培训,更是对人格的塑造和精神的熏陶。

黄埔师生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始终保持着冷静和坚定,这种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总的来说,我对黄埔军校历史及精神的理解是:黄埔军校不仅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黄埔精神不仅仅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更是对人类和平和进步的追求。

在今天这个和平发展的时代,我们更应该铭记黄埔精神,将其传承下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黄埔军校 - 历史沿革

黄埔军校 - 历史沿革

1923年9月,孙中山派蒋介石访问苏联,学习建军经验。

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命名成立的“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28日选定广州长洲岛上的原广东陆军学堂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旧址上建立军校。

5月,任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

随后,任李济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周恩来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

此外还有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

1924年5月,从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录学生350名,备取120名。

5月5日开始入学。

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到会场给青年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孙中山的训词后来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

1925年2月,军校出师东征使用的校名为中国国民党党立陆军军官学校,以排斥共产党人在校内的地位。

学校在当时集中了革命军中有才能的人。

黄埔军校最初有许多从苏联来的教员,但在北伐期间蒋介石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破裂,所以这些苏联教员离开了。

1926年,根据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原陆军军官学校扩大改组,于同年3月正式命名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北伐军攻克武汉后,1926年10月27日,国民党中央先决定在两湖书院旧址设政治训练班,后改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科,后将黄埔第五期政治科学员移往武昌就读。

12月,又决定将黄埔五期炮兵、工兵科移来武昌就读,于1927年1月19日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分裂,于是在广州、武汉和南京分别出现了三所黄埔军校。

在武汉,3月22日,以国民党中央的名义,决定将武汉分校扩大改组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开展讨蒋斗争。

“七·一五”反共事变后,黄埔五期学员被迫毕业离校,军校整体改编为张发奎的军官教导团,成为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主力,武汉军校便不复存在;在广州,原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依然开办,1928年5月,由副校长李济深决定将学校改名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校只剩下718人坚持至毕业,其余散往武汉、南京等地,称黄埔六期生。

参观黄埔军校心得体会

参观黄埔军校心得体会

参观黄埔军校心得体会2022年9月10日,我有幸参观了位于广州市的黄埔军校。

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军事学府,黄埔军校承载着许多历史的记忆和精神的遗产。

这次参观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黄埔军校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使我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和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以下是我在参观黄埔军校时的心得体会。

一、历史的记忆黄埔军校建于1924年,是中国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的一所革命军事学校。

黄埔军校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国共合作时期和国共内战时期的重要军事基地。

在这里,培养了大批革命军事领袖和将领,如孙中山、蒋介石、叶剑英、李宗仁等。

参观黄埔军校,我深深感受到了这所学府的深厚历史渊源,以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不可磨灭的地位和影响力。

在参观中,我看到了黄埔军校的许多历史建筑和文物,如孙中山先生的教学台、蒋介石的办公室、学员宿舍、军校礼堂等。

这些建筑和文物都保存完好,展现出了当年军校的风采和历史的记忆。

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感受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革命年代的气息。

二、精神的遗产黄埔军校以“忠诚、勇敢、求实、有为”为校训,这四个字也成为了黄埔精神的代表。

这种精神是中国革命成功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国革命历程中凝聚着无数先烈鲜血和汗水的结晶。

参观黄埔军校,我深刻感受到了这种精神的力量和魅力。

在校园内,我看到了黄埔军校学员的日常生活场景和军事训练场景。

他们在严格的军事纪律下,日夜奋战,锻炼着自己的身体和意志,追求着忠诚、勇敢、求实、有为的革命理想。

在这里,我深刻感受到了这些黄埔精神的内涵和外在表现,也使我对国家和国家的未来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三、革命的理想黄埔军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所充满着革命理想的学府。

这里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军事人才,他们不畏艰难,不懈奋斗,最终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参观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这些革命英雄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也被他们的革命理想所感动和鼓舞。

历史为什么选择了黄埔军校

历史为什么选择了黄埔军校

我想 , 我们 的 MBA 教育能不 能也按 照 市场需求 , 进行模拟
呢? 课 堂就是商场 ,课程就是实际的操作方法。
第三 ,军事与政治教育并重。 黄埔在中国军队教育史上 首 ,
先引入 了“ 思想教育” 课程 ,把思想教育与军事教育摆到同样重
要的位置。 为提高政治建军,加 强教育的重要性 ,孙 中山先生专
学校 , 培养 了那 么 多领军打仗 的将军 、元 帅?
是 我们 今 天
学 j- >
黄埔 中应该冷静思考 、 细 心 感悟 的。
第一 , 学 习为 了打仗 。 研 究黄埔 军校 的教学 , 很 出乎我的
历 史反 复告诫 我们 的是 :最基本 、 最简单的, 往往是最重
意料。 针对学制短 、 人 员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 ,黄埔军校课程
的学生。 解放 后 第一 次授衔 , 1 0 大元 帅中的 5 名 ,1 0 名大将 中 达 到外界甚 至 是 自己的期望 。 其 实 ,这 也 是个世 界现 象。 在美
的 4 名 . 5 0 名上将 中的 1 8 名 , 均 出 自黄埔军校 。


为企

培养

输送
董事长
CEO


多的不

哈佛


是斯坦
门题
写校训



官发财请走
别路

贪生
怕死
勿入



” 我 曾翻
‘‘为什 么 一 个学 制 不 长— — 只 有 4 0 天 到 8 个 月 ;人 员
素质不 高— — 主 要 来源 于破产农 民( 打 工 者 )、 城 市无 产 者

黄埔军校调研报告800字

黄埔军校调研报告800字

黄埔军校调研报告800字黄埔军校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领导的指示,我们组织了一次对黄埔军校的调研活动。

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向领导汇报如下。

一、调研目的黄埔军校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对于了解中国现代军事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对黄埔军校的调研,深入了解其历史沿革、办学理念以及培养的优秀军人,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调研方法我们通过图书馆资料检索、互联网搜索以及与相关专家学者进行访谈的方式获取了大量的资料,对黄埔军校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进行了全面了解。

此外,我们还组织了实地考察,亲自参观了黄埔军校的遗址和相关纪念馆,以便更直观地了解其实际情况。

三、调研内容1. 黄埔军校的历史沿革:我们对黄埔军校的建校背景、发展历程以及创办人孙中山先生的办学理念进行了详细了解。

黄埔军校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创新,对于培养了一大批杰出军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2. 黄埔军校的办学理念:我们深入研究了黄埔军校的办学理念,发现其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注重纪律和品德的塑造,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

这为我们认识到高等军事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性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3. 黄埔军校培养的优秀军人: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将领和军事家,例如,何应钦、赵世炎等。

他们在中国革命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今天了解和认识中国近现代军事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四、调研成果和启示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黄埔军校的历史沿革、办学理念以及培养的优秀军人,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 正确认识军事教育的重要性:通过研究黄埔军校的办学理念,我们认识到军事教育在军队建设和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

只有加强军事教育,才能培养更多的优秀军事人才。

2. 加强纪律和品德教育:黄埔军校的办学理念注重纪律和品德的培养。

我们应该认识到纪律和品德在培养军事人才中的重要性,加强对军事人才的教育和管理,以提高整体素质。

蒋介石军事教育思想研究——以黄埔军校为中心(1924-1927)【最新法学论文..

蒋介石军事教育思想研究——以黄埔军校为中心(1924-1927)【最新法学论文..
大学生论坛大学生交友
是会感到些许欣慰吧!不再多言,且说这个暑假我是如何度过的吧!
坦白说,本打算在暑假里到工厂找一份临时工作的,遗憾的是并没有找到,附近的工厂里都没有熟人,厂子里似乎也不缺人,远的工厂里就更不可能找到活干了(也许是不够远,后来听说许多同学都在外地打工,而没有回家,由此不免感到有些惭愧)。倒是在一开始找了一份在饭店端盘子什么的工作,不过离家较远加之还要上夜班,所以必须得住在那儿,后来让我给推辞掉了,因为那样一来几乎天天不能在家了,而我想多陪陪母亲。就这样一连十多天都闷在家里,没有找到任何工作。一天接到高中同学打来的电话,说是次日七八个同学小聚一下,心想也是,毕竟一旦开学而同学又不在同一个城市,连见面都不太可能,更别说弄一个小小的聚会了,遂决定参加聚会。
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让我受益匪浅的是,有两个同学大
一一年利用空闲时间自己挣了不少工资,更重要的是他们藉此锻炼了自己在社会上闯
荡的能力,此外还有一个同学就在这个暑假办了一个补习班,收了五六十个即将上高中的学生,保守估计一个暑假下来净赚几千元。其间,“社会”一词必然成为话题的重中之重,彼此交流闯荡社会的经验、趣闻,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认识,一顿饭的工夫,我觉得自己的思想已经相当落后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恐怕多半是纸上谈兵吧!因此,我自是沉默而少言,有同学禁不住问我这个暑假没出去打工?我如实诉说,不想同学竟帮我出主意,他们比较了解我的性格,有些内向,所以出的主意多半是要我突破自己,多和人打交道,说在社会上不会交际是不行的!最后,一同学说暑假有很多商场都在搞活动,恰好他姨市某大型超市的经理,说可以帮我问问她那要不要人。我欣然说好!不几天同学打来电话叫我去他姨在的那家超市工作,同时还有另一个同学和我一块。到那儿之后,工作并不是当售货员,而是这段时间超市在搞家电“以旧换新”的活动,也是顺应国

揭秘黄埔军校培养了多少共产党高官

揭秘黄埔军校培养了多少共产党高官

揭秘黄埔军校培养了多少共产党高官闻名中外的黄埔军校,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我军建军史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黄埔军校不仅为我军预先培养了大批优秀军事、政治干部,更为重要的是,我党在黄埔迈开了开展军事工作、掌握军队、从事武装斗争的第一步,走开这一步,才有后来的三大起义,才有人民军队的诞生、土地革命的展开,等等。

这是紧扣中国革命主题的一步,也是关系我军勃兴发展的一步。

在纪念建军80周年之际,记者来到珠江之畔的黄埔遗址,追思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追寻黄埔军校留给我们的红色记忆……黄埔军校如同一块“磁石”,吸引着包括众多共产党人在内的热血青年、有识之士,齐聚在革命的旗帜下初夏的珠江,一泾汪洋,水云连天。

轮渡缓缓开动,从东郊码头驶向广州东南方向的黄埔区长洲岛。

83年前的6月16日,孙中山先生就是沿着这条航道,乘坐“江固”号军舰登上长洲岛,宣布这所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创办的“陆军军官学校”正式开学。

上得长洲岛,在军校路的尽头,记者一行久久驻足于那座欧陆式门楼前。

尖顶之下,“陆军军官学校”六个大字在斑驳的木匾校牌上依然清晰。

几十年过去了,这座军校曾数易其名,惟有因地而名的通称——“黄埔军校”四字,在今日中国依旧妇孺皆知;而这座著名的门楼,也成为大多数中国人记忆中的永恒景致。

初次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国共产党,对于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早在黄埔军校酝酿和筹备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已介入其间。

1921年,中国共产党促成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与孙中山在桂林会谈,建议创办革命军官学校。

1923年,中国共产党帮助“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以俄为师,学习创办军校的经验。

1924年,中国共产党帮助黄埔军校筹委会招收学生;张申府、茅延桢、金佛庄、周恩来等许多中共党员相继来到黄埔军校担任教职员,成为踏足黄埔的首批红色教官。

在国家动荡、民族衰微、民生凋敝的年代,黄埔军校仿佛一块磁石,吸引着全国各地胸怀大志的革命青年。

黄埔军校简介资料

黄埔军校简介资料

黄埔军校简介资料
中华民国10年(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

马林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

中华民国13年(1924年)6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长洲岛上创办的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学校 [1] 。

黄埔军校,全名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是一间中华民国的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原址设于中国大陆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军校在1924年由中国国民党创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黄埔军校于1927年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再改制为陆军军官学校,并与中华民国政府迁台时一并迁至台湾高雄县凤山市。

黄埔军校研究报告的研究成果设想

黄埔军校研究报告的研究成果设想

黄埔军校研究报告的研究成果设想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军队和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黄埔军校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

本文旨在梳理黄埔军校的历史背景、教育制度、师资队伍、学生特点等内容,对黄埔军校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为深入研究黄埔军校的历史和特点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历史背景黄埔军校成立于1924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联合创办的一所军事学校。

当时,由于北洋政府军阀的割据和列强的入侵,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为了挽救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决定联合起来,创办一所符合国情、有利于培养革命军人的军事学校。

经过两年多的积极筹备,黄埔军校终于于1924年11月16日正式成立。

二、教育制度黄埔军校的教育制度以“三三制”为主,即三年文化课和三年军事训练。

文化课程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经济、语文和外语等,旨在培养学员广泛的知识面和革命精神。

军事训练则包括步兵、炮兵、骑兵等课程,培养学员各方面的军事素质和实战能力。

此外,黄埔军校还重视实践教学,在课堂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训练和参加实战任务,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师资队伍黄埔军校的师资队伍由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共同组成,其中以共产党人为主。

创校初期,师资队伍不是很完备,但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等众多著名人士都曾在这里担任过教师,培养了一大批有战斗力的革命军人。

四、学生特点黄埔军校的学生大多都是来自农村、工人家庭和小市民的青年,他们希望通过学习获得改变命运的机会。

他们具有坚定的革命信仰,热爱祖国,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

在学习期间,学生们勤奋刻苦,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结论黄埔军校在中国革命和近代历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制度、师资队伍和学生特点等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研究黄埔军校能够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军事史、教育史等领域,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国家的发展规律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03广东档案乐部,分政治、经济、美术、戏剧、音乐、体育等组。

11月,设置总理室、革命博物馆、文化陈列所等。

总理室为纪念孙中山而设,是其后各部队中山室之始。

中山室模仿列宁室,使官兵在战争之余有体育娱乐和心理放松的专门场所。

娱乐室以领袖名字命名,可以让官兵在娱乐之际不忘领袖。

“寓教于乐”是形象化的思教方式。

它把教育内容融入文化形态中,使官兵在富有乐趣的文化活动中受到教育。

革命博物馆与陈列所把英雄人物的遗照、遗物及英勇事迹,固化在特定场合。

珍贵的物件、扼要的事迹,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财富和生动教材。

官兵在出入这些场合时,可以反复地接受革命历史的熏陶。

俱乐部、总理室的文娱活动,革命博物馆、文化陈列所的物品展出,都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感染力,情理交融。

它们不是靠言语的说教,而是靠感染,使人的思想感情通过浸染的作用得到陶冶,受到触动,收到自我教育的效果。

因此,“寓教于乐”也是黄埔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对正常的课程教育、精神训话的密切配合和必要补充。

结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同志”这一称谓的传开,就是思想教育和革命精神相互传递相互熏陶的结果。

以军校为集合地,众多同志汇聚一块,结成了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组织化的革命集体。

在1924-1925年,这一集体在反帝反封建,推翻军阀统治方面有着相近的认知。

这种同一性,很快被塑造为黄埔的集体心理。

这种心理,又像发酵的醇酒,使校园的每一寸土地都具有育人的功能。

它既作为社会环境为师生所反映,又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结果。

受群体精神统一的支配,集体心理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无声的命令,通过传输、暗示、感染、仿效、从众、竞争等机制转化为潜移默化的力量,演变为集体的传统,对师生具有连续性的心理影响。

每位学生进入黄埔之前的自觉个性的消失,以及感情和思想转向一个几近相同的方向,是就要变成组织化群体的人所表现出的首要特征。

这也是改组之后,在苏俄与中共的联合作用下,国民党组织凝聚力增强的重要表现。

1924-1925年的平定商团叛乱、两次东征、讨伐杨刘叛乱等革命行动,如同时代的旋流,将黄埔学生融汇聚集在一起,从而立刻获得集体行为特有的属性。

“心理群体一旦形成,它就会获得一些暂时的然而又十分明确的普遍特征”。

尽管国共两党存在着局部的冲突,但此阶段的异质性被革命的同质性所压倒。

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救国救民,成为黄埔的两党官兵集体心理的核心。

黄埔师生在战斗中表现出的舍生忘死的昂扬斗志,充分显示了政治教育的突出功效。

■ (作者系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专 栏透过档案史料看黄埔军校研究陈予欢档案史料的运用始于史家的学术发掘,黄埔军校初始史料源自档案馆藏。

笔者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对于黄埔军校之认识就源于档案史料。

发源于20世纪20年代前期的广州黄埔军校,它在过往历史的风采与轶事,通过历史档案展现和亲历者回忆,逐渐为世人所了解和认识,在现代中国军事历史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黄埔军校作为现代中国著名军校,以其称誉世界长存中国之军事魅力,引发了广大读者的无尽话题。

笔者拟就档案史料发掘与运用,藉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纪念,谈些粗浅认识。

152014.03广东档案 一、文字档案与具像照片运用于黄埔军校史料研究 对于黄埔军校的了解,就史家而言最早的直面认识,无疑是历史档案的发掘与展现。

人类进入网络时代后,数字化和现代传媒技术对历史研究的革命性影响之一,是具像(照片)进入史料与人物传记,作为史实的直观叙述同样对于历史学研究加注有力佐证,于是史料档案尤其是直观具像照片的发掘与运用,发挥了日益重要的实证作用。

回顾过往,从内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黄埔军校这个历史名词,又从老辈话语中重拾记忆,被誉为“活着的历史”的档案馆,在史家于浩如烟海的故纸堆中爬梳厘清,向后世人展现了黄埔军校曾经北伐抗战的夺目风采,这个回顾与再现非同小可,过往历史的黄埔军校是什么?它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就在于:它是大革命时期领导先驱与进步的同义词,是国民革命与北伐成功的摇篮,是两支先后为执政党武装力量的发源地,是那个年代的军人魂、民族魂的精神体现。

档案馆作为收集、保管,并提供档案利用的重要场所,历史学者离不开档案史料,进行黄埔军校史及其人物研究,更离不开原始档案的查阅和考证。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黄埔军校史及其人物研究,作为中华民国史或中国现代军事史研究中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逐渐受到史家的认识与重视。

从历史意义上看,黄埔军校开创了国共两大先后为执政党的军事力量的历史,延续了半个多世纪,流传着许多不朽颂扬与军人风采。

黄埔军校历期学员开启的黄埔精神、黄埔话语、黄埔热点,超乎军事、政治乃至社会意义之民族精神,至今仍旧引发后世无尽的思索与追寻。

究竟是什么缘由,使之魅力无尽迥影相随?笔者在长期发掘与研究黄埔军校史料,特别注重档案馆藏初始史料之查阅运用,常见的初始史料主要见于档案馆藏的文字史料与具像照片,这些都是历史研究取得实证趋向深入的必要途径。

例如:进行黄埔军校历期学员之史料运用与研究,首先要从原始记录——档案馆藏之《同学录》的征集入手,因为《同学录》是做好黄埔军校历期学员学籍考证的最为重要的依据,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史料佐证。

由此观之,存档于各地档案馆之历史资料作为国家公共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实了传统史料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史料观察的视野,以馆藏档案为初始史料,也作为史家研究的取证途径之一。

而人物具像照片更成为黄埔军校人物研究的重要资料,印证了“史料革命”之到来,充足的史料叙述与人物具像照片的结合应用,正在深化人们对原始档案与阅读方式的传统认识,并促使历史研究发生变革。

随着研究手段的不断深化,从事黄埔军校史料乃至民国军事史料研究的学者,必然要游走于传统纸质文本和具像照片史料之间,既需要在传统的故纸堆中寻觅爬梳,还要在浩如烟海的具像照片资料中浏览筛查。

掩藏于文字档案当中的各种具像照片资料,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伴生物日益凸显其优势与价值,例如:在黄埔军校学员研究著述当中,尽可能多的插入每个学员的具像照片,无疑提高其观赏效果和存史价值。

在笔者撰写的黄埔军校第一至七期师生研究专著中,在文字叙述当中就吸收了部分具像照片,图文并茂直观可读,确实为文本历史资料增色不小,同时亦提高了作品的存史与应用价值,许多传主(照片)的家属后人更是从中获益匪浅,感叹史料再现的档案魅力。

二、具像照片资料重塑史学叙事模式 综观当今信息社会,各种数字出版物大量涌现,在对纸质出版物造成挤压同时,更要求历史学者重新审视历史研究的生产方式,即如何利用具像照片资料从事历史研究,建构历史叙述新模式。

虽然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纸质文本仍然是史学研究的当家史料,而利用档案馆藏资料无疑可以弥补某些纸质资料的缺憾,应是每个述史者所追求和探索的目标。

缘于黄埔军校研究课题的取证与考究,广东省档案馆、广州市档案馆是笔者常去的地方。

在查阅民国档案的丰富藏卷中,笔者获得了许多珍贵的文字信息及具像资料,特别是黄埔军校第一至七期同学录的发掘和印证,为黄埔军校学籍考证提供了很多帮助。

专 栏2014.03广东档案专 栏借助档案史料的不断发掘和运用,为黄埔军校研究从政治缘由转向学术探求,开辟了广阔空间和学术氛围。

特别是在此期间与黄埔军校相关联的许多军事问题、军队建设、军校教育等方方面面,骤然成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和重要方面。

黄埔军校研究的范围,由于历史与政治原因使然,既往的目光主要集中在前六期学员,即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学员。

其中在此期间的黄埔军校国共两党知名人物皆成为记述或研究对象,回顾有时未免令人伤痛与惆怅,但是过往军事历史终须有人记载与传述,追溯是为了让后人知道与记住过去。

笔者亲历其间“黄埔热”史事记述,以及现代中国军事史人物研究的演进过程,具像照片资料运用于军事历史人物传记当中,起到了重塑史学叙事模式的功能。

在过去二十多年当中,笔者始终追寻着黄埔军校历期生的步伐与身影,回顾与记载他们行将远去的背影与故事,藉档案史料、图书信息、同学录册、职官年表、军队序列、传主亲历、家属来函及其相关背景资料基础上,相继著述出版了《黄埔军校将帅录》和《岭南文化名片-黄埔军校》、《初露锋芒:黄埔军校第一期生研究》、《叱咤风云-黄埔二期生驰骋记》、《风云际会-黄埔军校三期生研究》、《雄关漫道-黄埔军校四期生研究》、《军中骄子-黄埔一期纵横论》、《天子门生-黄埔一期全记录》等八部书,为学界研究黄埔军校早期生提供历史学术类论著。

在著述与推进黄埔军校史及其人物研究的同时,同步进行着现代中国军事将领名人群像及其战史资料征集、研究与著述,先后出版了《保定军校将帅录》、《陆军大学将帅录》、《云南讲武堂将帅录》、《中国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将帅录》以及《东北讲武堂将帅录》,形成了连贯选题六部书的“现代中国著名军校将帅人物传记书系”,仅就收录信息资料以及人物传记历史照片而言,几乎集中和囊括了近现代中国所有最为著名的军事将领及其人物具像,称得上是前所未有的现代军事人物传记资料照片库,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档案馆藏史料之发掘应用。

三、档案史料的发掘,继续推进深化黄埔军校研究 历史学术之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追溯与复归原始,沉淀于档案馆藏的史料很可能就是当年史实之再现。

换个角度,随着黄埔军校研究的深化拓宽,中共党史作为独立学科,也要在研究中寻求广阔的历史背景支持,所以无论从历史本身发展的需要,还是从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的需要,黄埔军校研究也应当向更为宽广的历史视觉中延伸和拓展,黄埔军校在现代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兴盛、变故、迁移的历史过程。

在文化认同与传承方面,海峡两岸始终认定黄埔军校是同属一个中国的现代诠释,“黄埔精神”与“民族精神”已经成为树立于中华民族现代军事历史之永久丰碑,镌刻于国共两党过往军事史册当中。

因此,各地档案馆藏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至二十三期史料,存档于各地档案馆藏的各时期的黄埔军校分校史料,将会逐步纳入研究者的搜寻、征集范围。

通过发掘与运用档案馆藏史料,还起到了述史记实、启迪教育之重要功能。

真实的史料可以告诫后人——面对外来侵略时,黄埔军校师生曾是中华民族和国家意义的武装力量及军事栋梁,他们曾为中华民族而“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曾是中华民族与国家军事成长历程的先驱者、开拓者和奠基者!要认清他们曾在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及其军事、政治、外交、社会诸多方面留存各自不同的轨迹与风采。

透过档案史料知史懂史述史记史,还可告诫后人:忘记自己民族与国家的过往历史,等于“数典忘祖”!其后果及罪责“罄竹难书”!世界上任何民族与国家的军事历史都有一个功德荣辱褒贬扬弃的过程。

记住历史是为了放眼未来善待明天! 笔者有幸率先查阅并发掘黄埔军校档案史料,充当这段中华民族军事成长史迹及其将领传记照片的图书记录人,并形成一家之言于学界与读者群,实乃吾辈此生梦寐以求莫大幸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