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导学案(教师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虞美人》名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虞美人》名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https://img.taocdn.com/s3/m/d11670e26edb6f1afe001f11.png)
李江华教学目标:1、知其人、论其事、诵其诗。
2、评鉴名句,把握诗人的感情。
3、自主阅读,提高审美情绪,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评鉴名句,把握诗人的感情。
2、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一、导入: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最美丽也是最绝望的词――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
(板课题)二、简介词人――李煜(多媒体呈现李煜头像及相关档案)姓名:李煜别名:重光生辰:937年七月初七祭日:978年七月初七国家:南唐职业:国主词人信仰:佛教三、听、读:1、听:现在让我们随着《虞美人》一词,一起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
请大家认真听录音朗读,用心感受词人通过词传达出来的情感。
(放录音朗读)2、问:同学们通过听了诵读能不能体会到作者写这首词时的心情?(幽怨、悲伤、无奈、悔恨)同学们说得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读这首词,同桌的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读一个听,并且互相点评,结束之后,我们再请一位同学诵读,好不好?(学生听、评,教师巡视指点)3、刚才同学们都很认真,现在哪一位同学能为我们诵读这首词?(由一位学生读)四、感:通过听、读的环节我们基本把握了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是幽怨、是悲伤、是无奈、是痛苦。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情感在词中表现最为明确,最为直接的是哪一句?一起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这句可以说是这首词的中心句,主旨句,那这句中哪一个字最重要?(愁)因此它是这首词的词眼。
这么说这首词的就是围绕着这个“愁”字来写的。
李煜的“愁”是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还是苏东坡“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壮志难酬之这愁?作者他愁什么?从词作中那里可以体现出他的的愁?(由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老师归纳。
多媒体显示板书)往事之叹亡国之恨愁离家之痛思家之苦(1)“春花秋月”本来是非常美好的事物,词人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由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点评)教师点评: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名虽是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
苏教版必修4《虞美人》导学案设计附答案
![苏教版必修4《虞美人》导学案设计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ea8a7afab069dc51220101.png)
虞美人【教学目标】: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2.理解李煜词“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教学难点】:理解李煜词“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学生学法指导】:这是一篇伤时感事的词,可运用多种方式朗读、圈划、品读等方法,把握文中有感染力的字词,感受作者在“听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身世之衰和亡国之恨相融和的情感。
【知识链接】:一、解释词牌虞美人,词牌名。
给人的感觉:美丽,一种夜色深沉的美丽,一种灯火阑珊的美丽。
由词牌想到项羽悲怆的呐喊:“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愈兮愈兮奈若何”。
那时那地,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一代霸王,英雄末路,引出了千古凄美的故事:霸王别姬。
当年美人虞姬为绝项羽后顾之忧,拔剑自刎,血染之地开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取名虞美人。
二、作者及背景结合注释(1),学生讲述。
教师补充:李煜当政期间,不理国政,沉迷声色,逃避现实,宋兵南下,屈辱投降,因词惹祸,生于7月7日,死于7月7日,而我们知道,7月7日,是中国的七夕节,相传这一天,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
所以,李煜死在这一天,有些离奇而又感伤。
但更为离奇的是他是个重瞳。
就是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历史上有此现象的还有项羽和舜帝。
在战火纷飞的五代十国,李煜与项羽和舜帝相比,过于柔弱,但作为词人,他是词坛里响当当的君王。
所以后人凭吊李煜说:“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学习过程】: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此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①“春花”,生命与希望。
但春对于一个失去了自由尊严的亡国之君来说,哪里还能看到希望呢?②“秋月”,秋高气爽,皓月当空,宁静而从容,恬淡而悠远。
但月又是那么敏感而多情,多少因时空距离而不能相见的人,只能借千里明月以寄相思。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语文虞美人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语文虞美人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93c0e8469b6648d7c1c74637.png)
《虞美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及词作者的相关情况;2.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词思想内涵;3.体会词的艺术特点,对李煜的词风有一定的了解。
一、自学质疑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板书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眼前景(实写)——心中情(虚写)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3.前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比手法宇宙之永恒不变“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人生之短暂无常“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写出了词人作为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人非,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之情。
二、交流展示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句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愁?抒发了词人的怎样的感情?还有哪些诗句中用了这种手法来写愁思?愁思恰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以水喻愁,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
这种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运用比喻写愁思的名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竹枝词》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三、互动探究:1.讨论:词中两次出现“月”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固定的涵义吗?“柳”、“长亭”又代表什么呢?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之意。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秦时明月汉时关。
柳:同“留”,依依惜别之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长亭:送别之意。
虞美人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虞美人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eb4204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c3.png)
虞美人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虞美人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虞美人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一、背景介绍本教案是针对苏教版高一必修的古诗文内容设计而成,主要介绍虞美人这首诗的文学背景和写作特点,同时结合教学实例进行分析。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们可以:1.了解虞美人这首诗的文学背景,掌握其诗意和抒情特点。
2.理解“意难平”、“色难裁”等富有意象性的表述,提高对诗歌的理解水平。
3.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加强对古诗文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虞美人这首诗的背景介绍虞美人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抒情诗歌,描写了诗人与美女虞美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激烈的情感和对虞美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被誉为唐代五十大爱情诗之一。
2. 虞美人这首诗的文学鉴赏虞美人这首诗用诗意深沉、富有意象的表达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美女虞美人的追忆之情。
其中,“意难平”、“色难裁”、“冰簟银床梦不成”等表述,不仅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且为诗歌增添了强烈的感染力和美感。
3. 虞美人这首诗的写作特点虞美人这首诗具有富有感染力的抒情特点,表现了作者对虞美人追忆之情的真挚和深刻。
它也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特色,交融着儒、道、佛、性、情的文化思想,既有浓郁的情感表达,又不乏理性思考和人生感悟。
四、教学方法本教案重点采用积极探究和互动式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们观看诗歌解读视频、阅读诗歌文本,通过讨论和互动探究,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五、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虞美人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及特点,首先需要通过图像展示等方式,搭建文学背景脉络,引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好奇心理,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2.引导阅读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提供虞美人这首诗的文本,并辅以专业的研读解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诗歌的意象特点和情感内涵。
3.诗歌鉴赏通过老师提问和学生思考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挖掘虞美人这首诗的表现力,从而促进他们对古典诗词的深入理解。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虞美人》《蝶恋花》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虞美人》《蝶恋花》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https://img.taocdn.com/s3/m/df4fc106360cba1aa911da17.png)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虞美人》《蝶恋花》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学习重点】1.反复诵读,把握诗词的思想情感。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手法。
3.培养学生从诗歌中感悟人生的诗意情怀。
一、诵记描绘“愁”的名句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⒊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⒋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⒎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横塘路》⒏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⒐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⒑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⒒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晏殊《蝶恋花》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⒔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⒕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李煜《浪淘沙》二、了解文学常识(一)走进作者李煜,能诗文、善书画、通音律,尤以词闻名。
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男女恋情,风格柔靡。
后期则描写了思乡之情,亡国之恨以及对昔日生活的怀念,表现出浓厚的感伤情绪,在题材与意境上突破了晚唐五代以写艳为主的窠臼。
相传因在七夕之夜命歌妓唱此词,李煜被宋太宗赐酒毒死,所以本词也就成了他的绝命词。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集政权、军权于一身,兼文武二职的宰相,进入了人生的巅峰阶段),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
《虞美人》导学案(教师版)
![《虞美人》导学案(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c12e1c03964bcf84b9d57b7a.png)
《虞美人》导学案编制人:审核人:课时安排:1课时使用班级:A班班别:高一( ) 姓名:学号:学习小组:【预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3.词中各种写作技巧的运用对提升主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4.反复诵读并背诵,把握诗歌朗读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学习重点: 品味诗歌意象意境。
难点:学习词中的写作技巧。
二、学法指导一、词的基本知识“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一般分为两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
分两片的词最为常见。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则为长调。
词按风格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温庭筠、柳永、李清照,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
二、词牌名虞美人: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
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
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
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
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
“虞美人”因以逐渐成为词牌名。
虞美人,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三、走进作家李煜,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世称李后主。
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为违命侯,实已沦为阶下囚。
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李煜便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死。
这首《虞美人》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
《虞美人》优质课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虞美人》优质课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四)](https://img.taocdn.com/s3/m/b1682be343323968001c9274.png)
《虞美人》优质课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四)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文言词语及名句2、能够背诵并默写这首词,理解诗句意思3、赏析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透过诗句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由刘涛、吴奇隆等主演的《问君能有几多愁》这部电视剧曾经红遍大江南北,大家看过这部电视剧吗?谁能说说这部剧的大致内容?学生:叙述故事内容。
师:这部电视剧讲述了南唐后主李煜和娥皇之间的爱情故事,作为悲情皇帝让人惋惜。
还记得片尾曲叫什么名字吗?生:……师: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虞美人》这首词。
师生共同赏析由费玉清演唱的歌曲《问君能有几多愁》。
二、出示学习目标。
初读这首词,读准字音和节奏。
1、学生自读。
在词中给生字注音,指名学生读。
2、欣赏名家朗诵,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出示幻灯片展示朗读节奏。
(播放名家诵读片段)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结合注释及有关资料了解作者。
出示幻灯片。
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世称李后主。
后人把他及其父李璟(李中主)的作品合为《南唐二主词》。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尤以词著名,词尤为五代之冠,世称李后主。
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其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
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
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
2、出示幻灯片,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
两年后,他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不久,李煜饮所赐牵机药酒被毒死,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四、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深入理解词的内容。
《虞美人》精品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_0
![《虞美人》精品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_0](https://img.taocdn.com/s3/m/0c31860176a20029bc642d86.png)
《虞美人》精品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四)一、教材及学情等分析:㈠、教材分析:本课是《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前两个单元学习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本单元在诵读诗词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节奏和音韵。
学生通过感受诗文的节奏来把握作品的精神,通过吟咏诗文的音韵来体味创作时的情感状态,真正进入诗词的情感世界,达到与古人相感应、相契合的境界。
㈡、学情分析:前两个单元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古代诗词的激情与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了祖国优秀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同时增强了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
学生学习诗词气氛浓,热情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养成了充分预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已具备赏析诗词的基本能力,本课继续提高学生诵读鉴赏诗词的能力。
㈢、考情分析:古代诗词鉴赏历来是高考的一大重点,分值6分或8分,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将鉴赏方法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㈠、知识目标:诵读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要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词的意境美,情韵美。
㈡、能力目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领会诗词意旨、鉴赏诗词的能力,以教材为例,拓宽学生思路。
㈢、情感目标:欣赏宋词,让学生感受祖国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通过反复有感情朗读,再加以播放歌曲,使学生沉浸在忧伤的乐曲中,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情感,真正进入诗词的情感世界,达到与古人感应、契合的境界。
三、教学重难点:㈠教学重点: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等艺术手法。
㈡教学难点:1、词中各种写作技巧的运用对提升主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探求作者的情感世界,进一步体会作者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的真挚情感。
虞美人-苏教版必修四教案
![虞美人-苏教版必修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d3592e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14.png)
虞美人-苏教版必修四教案一、教学背景苏教版高中必修四《诗经》单元中,有一首古诗叫做《虞美人》,它是《诗经》中的一篇民歌。
《虞美人》是一首以描写美人为主要内容的民歌,可以让学生在感受诗歌与音乐中领略美的力量,开发自己的感性美与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韵律、词汇及意境,感受文学的美感;2.学习音乐与音乐韵律,体验音乐的美;3.通过对美人形象的描写,体验美的力量,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教师首先介绍《虞美人》这首古诗的背景和历史渊源,并通过对原文的分析和注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韵律、词汇及意境,并引导学生领略其中的美感。
接着,教师再通过外教的帮助,将诗歌与音乐韵律相结合,为学生展现纯音乐美、音乐韵律美和情感美,并指导学生通过音乐来感受诗歌中的情感。
2.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虞美人》这首诗的背景、作者及意境,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意义。
2.比较归纳法:将经典音乐与现代音乐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并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进行提升。
3.个别辅导法:教师通过对学生每一个字或词汇的解释,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程序1. 教学准备1.准备古诗《虞美人》的教学材料;2.准备音乐与音乐韵律,并对其进行筛选和整理;3.进行外教的准备工作。
2. 教学内容1.介绍《虞美人》这首古诗的背景和历史渊源;2.讲解《虞美人》诗歌的韵律和词汇;3.通过外教的帮助,将经典音乐与现代音乐进行比较,并对音乐风格进行分析和说明;4.引导学生将音乐与诗歌融为一体,并领略音乐和文学的美感。
3. 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本次课程通过对《虞美人》这首古诗的内容和韵律进行讲解,并结合音乐进行融合,让学生感受文学与音乐的美,达到了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本次课程采用了案例分析法、比较归纳法和个别辅导法,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3.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学生对《虞美人》这首古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音乐在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虞美人》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虞美人》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https://img.taocdn.com/s3/m/65e1300e5022aaea988f0f26.png)
《虞美人》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记牢李煜的相关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2、读准重点字词读音教学难点学生学习词的上阕,说出作者情感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记牢李煜的相关文学常识。
2、读准重点字词读音,正确朗读诗歌3、学生学习上阕,说出作者情感4、背诵上阙。
二、能力目标:1、思维能力:通过学生课前搜集整理的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培养学生筛选、分析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能力:利用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读准字音,梳理词的大意理由:李煜的相关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是本课教学重点。
三分钟考查《阿房宫赋》第三段默写检查默写情况,评价总结小考结果默写,交换批改,订正错误强化记忆考纲规定的背诵篇目李煜的生平简介本词写作背景背诵李煜其他诗词1、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进行及时评价。
2、用PPT展示文学常识相关问题3、评价4、补充介绍李煜,介绍李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课代表协助老师检查完成情况。
2、回答PPT上的问题3、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李煜的生平4、在书上记录5、小组或同桌间检查。
验收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并加强记忆做议讲评环节朗诵诗歌校正字音1、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
2、找出文中语段的字音并要求学生在书中标记。
3、用PPT展示重要的字词注音1、抽小组号提问朗读2、其他小组给予纠正3、在书上补充重要字词读音4、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自主学习成果检测积累字音字形做议讲评环节体悟作者情感本文的诗眼1、提问: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他早点结束?2、提问:“往事”致那些事?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怎么理解?4、提问:“故国”是指什么?1、自己独立思考2、讨论并写出答案2、小组展示。
3、书上记录相关答案。
训练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的能力。
课堂总结提升环节总结本课知识。
1、补充学生总结内容2、评价学生总结内容回忆、文学常识,字音字形,诗歌上阕所讲内容巩固本课所学,完成学习目标目标检测环节文学常识和字音字形的考察1、巡视学生做答。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 《虞美人》精品导学案3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 《虞美人》精品导学案3](https://img.taocdn.com/s3/m/fc6b2a5858fafab069dc02ae.png)
《虞美人》精品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把握词中意象的特征,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能力目标学习李煜“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手法。
3、情感目标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学习思路:整首词的学习以“读”、“感”为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意象特征的整体把握从而更好的深入探寻作者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把握词的感情。
学习过程:一、品味鉴赏:1 读诗悟情(是什么):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朗读语调概括全文的情感2追寻愁因:(为什么)了解李煜3愁情表达:(怎么样/方法技巧)1)品味意象2)赏析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小结:二、联想比较:1)都是东流水,试比较《虞美人》的结句与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中的“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的表情达意有什么不同。
2)都是末路王侯,同是绝命词,《垓下歌》与《虞美人》的风格有何不同三、“愁”句集锦: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成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4.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四、迁移运用:1仿照例子,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夸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是一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2片段练习:以“李煜,我想对你说”为题附页:一、关于李煜:1 李煜能诗文、善书画、通音律,尤以词闻名。
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男女恋情,风格柔靡。
后期则描写了思乡之情,亡国之恨以及对昔日生活的怀念,表现出浓厚的感伤情绪,在题材与意境上突破了晚唐五代以写艳主的窠臼。
相传因在七夕之夜命歌妓唱此词,李煜被宋太宗赐酒毒死,所以本词也就成了他的绝命词。
二、关于词的知识: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
苏教版语文高一语文4.5《虞美人》学案苏教版必修四
![苏教版语文高一语文4.5《虞美人》学案苏教版必修四](https://img.taocdn.com/s3/m/657d3c42dd36a32d72758123.png)
《虞美人》学案学习目标:1.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学习重点: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学习时数: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词是___________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___________”,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___________,59—90字为___________,91字以上为___________。
2、写下我所知道的李煜及其诗词二、课内探究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5、从全词来看,哪个字最能直接表现词人的感情?这种感情从何而来?请结合词句回答。
6、词的前六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7、词的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三课后练习与提高1、鉴赏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分析本首词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1921年毛泽东仿写了一首《虞美人》写新婚乍别的离愁别绪:“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虞美人》word导学案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虞美人》word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5c49a9b9d528ea81c77941.png)
虞美人1.能够通过赏析词作,准确把握词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李煜词中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2.学习本词的对比、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学会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手法,并能运用这一手法进行片段习作。
1.连线作者李煜(937—978),字重光,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五代词人。
南唐国君。
史称南唐后主(或李后主)。
李煜工书画,知音律,能诗文,尤擅填词。
他的词不用典,不雕饰,不落俗套,语言自然真率、凝重洗练,拓展了词的领域,对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
被称为“千古词帝”。
主要词作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等。
2.探寻背景《虞美人》是李煜的绝笔词。
宋攻克金陵,李煜投降后被送往汴京(今河南开封)。
公元978年李煜作此词后,命乐伎在他的生日七月七日之夕演奏,抒发自己怀念故国的哀伤之情,引起宋太宗的震怒,便将他毒死。
此词表现的正是作者的故国之恋。
1.识字注音雕阑.玉砌.(lán qì) 不堪.回首(kān ) 虞.美人(yú) 2.字形辨认⎩⎪⎨⎪⎧ 砌(砌墙)沏(沏茶)彻(彻底) ⎩⎪⎨⎪⎧ 堪(不堪)勘(勘探) ⎩⎪⎨⎪⎧ 恰(恰当)洽(洽谈) ⎩⎪⎨⎪⎧阑(阑珊)澜(波澜)谰(谰言) 3.一词多义知⎩⎪⎨⎪⎧往事知.多少(动词,知道,懂得)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名词,知识) 4.词类活用小楼昨夜又东风..(名词用作动词,吹进了东风)1.“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提示:“春、花、秋、月”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已经不属于自己。
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事物不如结束的好。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提示:“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词人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虞美人 导学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虞美人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440efd19e8b8f67c1cb9dc.png)
高一语文学科学案章节课题:《虞美人》【学习目标】1、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及词作者的相关情况。
2、理解李煜词“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3、掌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表现写法。
【学习重难点】体会作者情感,掌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表现写法。
✍【看作者】李煜,字,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国的最后一位君主﹐世称李后主或,与其父并称“南唐二主”。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
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所写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
亡国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其创作转向孤寂悲凉,多写思乡情、亡国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相传他命歌妓在七夕之夜唱此词,被宋太宗赐牵机药毒死,时年41岁,所以本词也就成了他的绝命词。
前人吊李煜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看题目】关于《虞美人》虞美人,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
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
夜饮中,项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美人虞姬和之: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
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
所以此词牌名源于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事。
♣文学常识——词词产生时间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全盛于。
词的别称“曲子词”、“诗余”、“长短句”、“琴趣”、“乐府”词的分类按段分:分上下两段,叫做“片”或者“阙”。
也有分三段、四段的,称三叠、四叠。
按长短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词的流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浑厚。
代表作家有、。
婉约派:清丽含蓄,婉转缠绵。
代表作家有、、。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虞美人教案1苏教版必修4 教案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虞美人教案1苏教版必修4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239f1f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65.png)
1、研读文本,找出文中的对比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人世间“往事”之短暂无常
“小楼昨夜又东风”之永恒—“故国不堪回首”之变化无常
“雕栏玉砌应犹在”之物是——“朱颜改”之人非
2、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1、【教师补充归纳】:
(见导学案)
2、请两位同学来朗读这
首词,其他同学在听读过程中,要注意比较,评析谁朗读得更好。
【合作探究1】
学生讨论——自由回答——教师总结
【情感】:
A,往事之叹
B、亡国之恨;离开君主宝座的失落,没有了妻妾的幸福,家已经支离破碎。 对往事的怀念,命运越来越差。
C、国破家亡、物是人非之痛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虞美人
课题
《虞美人》李煜
总课时数
第节
教学目标
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3、感受李煜词中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教学重难点
1、准确把握词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2、学习对比、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的运用
3、诗歌内在的人文精神
教学参考
教学参考书、课本
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早如青丝暮成雪。”
寇准的“愁情不断如春水”
秦观“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贺铸的“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等等
五、课堂小结:
本词可谓比喻含泪,对比生情,虚实相生。我看除了对比、比喻外,作者的发问也很有特色。先问天:“春花秋月何时了?”再问人:“往事知多少?”最后问自己: “问君能有几多愁?”可以说是,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层层叠加,曲折回旋。最后以“一江春水”作结,这哪是一江春水啊?简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使抒情达到了极至。无怪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虞美人》导学案(教师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虞美人》导学案(教师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https://img.taocdn.com/s3/m/271a18f102020740bf1e9b2d.png)
【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李煜词风的转变。
2、体悟本词的情感,赏析本词运用的手法。
【问题情境】1、李煜简介公元974年的冬天,宋军的铁骑踏破了美丽的南唐国都金陵。
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从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中走了出来。
契丹,它求过了。
佛,他拜过了,他仍逃脱不了亡国的命运。
他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一片辱骂声中,一路呜咽,被驱北上,最后被囚禁在汴京,虽被封为违命侯,但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
在他过完41虽生日的那个七夕之夜,面对一轮皎洁的明月,远眺他那永远无法再见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遏制这三年囚徒生涯所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虞美人》,此曲触怒了宋太宗,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2、诵读诗歌、背诵【我的疑问】备注第1页共4页【自主探究】1、找出文章中的主旨句手法:比喻2、作者是如何表现愁情的?(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成为阶下囚、亡国奴,失去尊严,失去自由、生存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快乐,所以见了美丽的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
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手法:以乐景衬哀情(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在往事之叹中,其实暗含着今昔对比(手法)(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
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4)品悟“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和“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蕴含的情感。
浙江省金华市云富高级中学高中苏教版语文必修四 第三专题 《虞美人》《蝶恋花》导学案教师版
![浙江省金华市云富高级中学高中苏教版语文必修四 第三专题 《虞美人》《蝶恋花》导学案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5109947b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33.png)
《虞美人》《蝶恋花》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一、学习目标1.了解词以及作者的相关知识。
2.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从诗歌中悟人生的诗意情怀。
4.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二、学习重难点:1.从意象入手鉴赏诗歌。
2.体会衬托手法的运用。
3、掌握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
【知识积累】〖关于词〗1、词是韵文文体之一,萌芽于隋唐,兴于晚唐五代,极盛于宋。
2、词本来是为配乐歌唱而写的诗,所以又被称为曲词、曲子词、乐府、歌曲、乐章、琴趣等;后逐渐与音乐分离路,成为诗的别体,所以又被称作诗余;因其句式长短不齐,故也称长短句。
3、由于词是配乐歌唱的,所以每首词都有或至少曾经有过一个乐谱,属于某种词调。
每种词调有一个名称,这个名称就叫词牌。
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
常见的词牌名有:满江红、摸鱼儿、西江月、卜算子、水调歌头、扬州慢、声声慢、浣溪沙、苏幕遮、菩萨蛮、念奴娇、虞美人、浪淘沙、如梦令、雨霖铃、永遇乐、沁园春……4、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小令在58字以内,中调在59-90字,长调在91字以上。
词调中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学术语为“片”或“阕”。
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5、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东坡为之绝倒。
)6、关于李煜失败的君王: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
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尤以词著名,词尤为五代之冠,后世称其为李后主。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中语文《虞美人》一课时导学案苏教版必修4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中语文《虞美人》一课时导学案苏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f053683c84254b35effd344f.png)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中语文《虞佳人》一课时导教案苏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词的知识点以及李煜的相关文学知识。
2、认识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
3、背诵全词。
【学习要点】:认识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
【学习难点】:感觉李煜的愁情之源。
【预习案】:1.知识链接——文学知识(1)、词兴于,盛于,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又称为、、等。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每国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
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阕”。
( 3)、词按字数分为、、。
字数在58字之内的是,在59至90字的是,在91字以上的是。
( 4)、宋词有和。
豪迈派气概豪迈,境界雄浑,充满激情壮志,如和。
婉约派语言清丽委婉,感情委婉缠绵,情调或轻松开朗,或婉约细腻,如、。
(5)李煜,五代十国时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
彭城(今江苏)人。
南唐元宗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
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国都,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大将军、违命侯。
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佳人》而被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干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必定成就,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千古杰作、、《》等词。
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
2、背景资料李煜的词大概以南唐消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先期词以描绘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绚丽,清靡委婉。
后期词则多追想旧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凄凉。
语言自然精练,境地宽阔,词风疏朗,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
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上拥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3.知识回首(1).庄生晓梦迷蝴蝶,(2)座中泣下谁最多,。
(3)我闻琵琶已惋惜,又闻此语重唧唧。
(4)、,常常取酒还独倾。
(5)、千呼万唤始出来,。
(6)、,落魄新停浊酒杯。
5.疑难问题。
,。
在预习的过程中你碰到了哪些疑难问题,请记录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美人》导学案(教师版)(苏教版高一必修
四)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李煜词风的转变。
2、体悟本词的情感,赏析本词运用的手法。
【问题情境】
1、李煜简介
公元974年的冬天,宋军的铁骑踏破了美丽的南唐国都金陵。
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从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中走了出来。
契丹,它求过了。
佛,他拜过了,他仍逃脱不了亡国的命运。
他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一片辱骂声中,一路呜咽,被驱北上,最后被囚禁在汴京,虽被封为违命侯,但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
在他过完41虽生日的那个七夕之夜,面对一轮皎洁的明月,远眺他那永远无法再见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遏制这三年囚徒生涯所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虞美人》,此曲触怒了宋太宗,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2、诵读诗歌、背诵
【我的疑问】
备注
第1页共4页
【自主探究】
1、找出文章中的主旨句
手法:比喻
2、作者是如何表现愁情的?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成为阶下囚、亡国奴,失去尊严,失去自由、生存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快乐,所以见了美丽的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
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
手法:以乐景衬哀情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在往事之叹中,其实暗含着今昔对比(手法)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
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4)品悟“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和“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蕴含的情感。
明月——思乡之苦,将故国衰亡与天地变化联系在一起,以一个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接抒发亡国之恨。
故国物还在,而人已非,下句暗含物是人非的怅恨之感。
抒发了亡国之恨。
“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手法:虚写或想象
备注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
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
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
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
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
第2页共4页
【课堂检测】
默写全词
【回标反馈】
备注
第3页共4页
【巩固练习】
浪淘沙令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文章的词眼:寒
2、作者的情感是通过哪些意象体现的?
潺潺的雨:以声写静,以雨声滴滴写出词人内心愁绪纷扰;
以春雨之寒衬托人物内心的悲凉。
流水:表示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无尽哀伤与愁怨。
李煜《乌夜啼》“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
落花:多隐含好景不长、青春易逝、人生苦短、好事难再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3赏析“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句运用的手法。
对比:失去江山容易与重见江山难;虚实结合,无限江山,“江山”实指,“无限”虚指,这里面多少情意耐人咀嚼,江山辽远,再难相见。
表现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与悔恨
4、“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这句话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落花随流水而去,春光已逝,好景一去不返,从前在天上过着快乐的帝王生活,现在在人间过着暗无天日的俘虏生活,国家灭亡。
侯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