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草案)

合集下载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人工气道气囊的基本作用是防止漏气和误吸;对于气管切开无需机械通气的患者,如果自主气道保护能力好,可将气囊完全放气或更换为无气囊套管。

气囊压力应维持在25-30cmH2O,每隔6-8h测量气囊压,每次测量时充气压力宜高于理想值2cmH2O。

当患者的气道压较低或自主呼吸较弱以及吸痰时,宜适当增加气囊压。

气管套管的气囊压力不仅受囊内气体量的影响,同时也受病人体位、气管套管类型和套管使用时间等的干扰。

而吸痰既是气管切开病人管理中常见的护理操作,但也可因引起病人咳嗽导致气囊压力明显升高。

研究指出气管切开病人吸痰时保持半卧位,可减轻气囊压力对气管黏膜的损伤,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这是因为半卧位时气囊对气管壁表面压力呈相对均匀分布且压力相对较小,此时所测的气囊压力最小口,所以当患者体位改变后,应重新测量气囊压。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方法: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向气囊内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抽出0.5ml气体,可闻及少许漏气声,再注气,直到再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优点:可减小气囊对气管壁损伤,不易发生误吸,不影响潮气量。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6页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7页
思索题
临床上什么时候需要监测气囊压力?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临床上人工气道常经口、鼻或气管切开建立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3页
气囊种类
低容量高压气囊
高容量低压气囊
等压气囊
气囊管理概述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4页
固定人工气道
密闭气道、确保Βιβλιοθήκη 气量供给 预防口鼻腔和胃内容物误吸
气囊作用
气囊作用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5页
气囊充气方法和压力监测
最小闭合技术
测压表充气技术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13页
气囊上滞留物去除
间断低负压吸引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14页
小结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概述人工气道气囊作用人工气道气囊充放气方法和压力监测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异常不良表现人工气道气囊上滞留物去除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15页
为了降低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在平时护理工作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16页
Thank you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17页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重症医学科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1页
学习目标
1
2
3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2页
气囊管理概述
概述
气囊管理是人工气道管理一个主要步骤
气囊压力是气囊是否损伤气管粘膜主要原因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道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道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道管理专家共识(2016) 2016-10-26 Neurosurgery气道管理是所有重症患者基础治疗的重要内容,气道管理不当会直接威胁患者生命。

重症患者的气道管理包括气道评估、氧疗、人工气道的建立、维护和撤除、呼吸支持治疗及人工气道并发症的防治等。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联合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共同发布了《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道管理专家共识(2016)》。

人工气道的建立1.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出现呼吸中枢功能不全、气道不畅、呼吸功能不全时必须建立人工气道2.人工气道主要指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也包括口咽通气管和喉罩等临时气道保护措施。

3.在建立人工气道前,应该对操作难度进行评估4.建立人工气道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避免操作导致的继发损害人工气道的管理1.需要定期对人工气道进行评估:人工气道建立并给予必要的呼吸支持措施后,患者呼吸、通气、氧合状况改善,缺氧得以缓解。

必须严密监测人工气道的通畅程度、固定是否妥善、气囊压力情况等。

应定期评估人工气道的固定状态并随时进行调整以确保妥善固定。

无论是气管插管还是气管切开导管,都有移位甚至脱出的风险。

随着患者体位的改变,人工气道的位置也会改变。

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调整可能会出现导管脱出和位置异常,威胁患者生命。

气管插管在口腔内可能打折或扭曲,如果不进行定期检查很难发现。

气管切开管相对容易固定,但在皮肤外固定良好的情况下,皮下段和气管内部分可能出现位置改变,如尖端脱出气管移位到皮下层或管口与气管成角造成气管局部压迫等,应及时调整。

应定期评估人工气道是否通畅,及时调整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人工气道的内壁常常因黏附痰液造成气道狭窄甚至阻塞。

痰液黏稠、气道湿化不充分和不充分的痰液引流是主要原因。

呼吸时可以听到人工气道口因气流流速明显增快增强的气流声,甚至可以听到哨音。

吸痰时吸痰管进入不畅和痰液黏稠具有重要提示作用。

必要时可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证实。

通过定期的评估并调整气道湿化和痰液引流措施可以有效避免气道痰痂形成。

人工气道的气囊管理

人工气道的气囊管理

人工气道的气囊管理在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时,气囊是人工呼吸回路上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保持呼吸回路的密闭性以维持呼吸机正常送气,可以防止分泌物漏进肺内导致继发感染。

气囊压力需要密切进行监测和调整,压力过高会导致气道黏膜的损伤,压力过低会导致漏气,市面上已经有新型的气囊管理系统,需要更多相关研究来完善并证实其临床获益。

一、气囊的作用及分类人工气道的气囊作用主要包括:1、防止漏气,保持呼吸回路的密闭性,有创机械通气时人工呼吸回路需要保持密闭,以确保气体按照呼吸机参数进行送气,保证患者的呼吸支持和氧合维持;2、防止误吸,有创机械通气时的人工气道一般破坏了患者固有的上呼吸道结构,患者的神志情况欠佳、咳嗽防御和吞咽功能受损,因此需要气囊密闭来防止口鼻咽部分泌物或食物残渣误入气道内造成进一步感染。

根据压力及形态可讲气囊类型大致分为低压高容型气囊、高压低容型气囊,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前者,因其充气后呈规则圆柱状,接触面积大,压力分布均匀,较少发生漏气,因此充其量适当时较少发生损伤。

诸多因素会影响气囊密闭性,当发现气囊漏气时应当及时处理。

影响其密闭性因素包括:1、气囊压力与充其量,2、气囊位置是否合适,3、导管型号与患者气管直径是否匹配,4、气囊的材质和性状,5、机械通气时的参数、模式设置,6、其他操作如吸痰、翻身等。

及时消除影响因素以保证患者安全。

二、气囊压力的管理目前国内外的专家共识一致推荐人工气囊的压力维持在25-30cmH2O,可以保持气囊的密闭,同时又不会损伤气道黏膜。

正常气道黏膜毛细血管动脉端、静脉端和淋巴管静水压分别为30-35mmHg> 18-20mmHg> 5-8mmHg,超过淋巴管压力可引起水肿,超过静脉端压力可引起淤血,超过动脉端压力一段时间可引起黏膜缺血性坏死。

气囊压力过低会导致呼吸回路漏气、患者氧合下降;或者导致囊上分泌物误吸入肺内造成VAP;气囊压力过高可能会导致气管黏膜的缺血损伤、气管软化,进而造成气管良性狭窄、严重者可造成气管食管屡,这些不良后果都需要再次巨大代价治疗。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_专家共识草案 ppt课件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_专家共识草案 ppt课件
当撤离有创机械通气时,不再需要气囊防止漏气的 作用,此时是否需要气囊取决于患者的自主气道保护能 力。
患者只要存在防止漏气和(或)误吸的需求,气囊 就应完全充气。
1 气囊的作用
对于气管插管患者,由于气管导管的存在影响其咳 嗽和吞咽,因此气囊需要始终保持充气以防误吸。
若患者已接受气管切开并撤机,神志清楚、可自主 进食无呛咳等,就可以将气囊完全放气或者更换为无气 囊的气管切开套管,好处是患者可部分通过上气道呼吸, 气道阻力降低,将气管切开口堵塞后还可满足患者发声 需求。
气囊的作用
最近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实,对自主气道保护能力 较好且撤机的气管切开患者,将气囊完全放气可明显缩短撤 机时间、降低呼吸系统感染率以及促进患者吞咽能力恢复。
推荐意见 1:气囊的基本作用是防止漏气和误吸。对于气 管切开无需机械通气的患者,如果自主气道保护能力好, 可将气囊完全放气或更换为无气囊套管(推荐级别:B 级)。
2 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推荐意见 3:应使气囊充气后压力维持在 25-30 cmH2 O(推荐级别:D 装置时每隔 6~8 h 重新手动 测量气囊压,每次测量时充气压力宜高于理想值 2 cmH 2O;应及时清理测压管内的积水(推荐级别:E 级)。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 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2 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接受气管插管前 8d 内,气囊 压力低于 20cmH2O 导致误吸率明显上升,成为发生 V AP 的独立危险因素(RR=4.23)。多项 VAP 预防指南 均推荐气囊充气后压力维持在 25-30cmH2O。然而随着 时间的延长,气囊发生微漏气,压力出现下降。

2023人工气道维护的管理专家共识

2023人工气道维护的管理专家共识

2023人工气道维护的管理专家共识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2023人工气道维护的管理专家共识,以确保在人工气道维护过程中的一致性和最佳实践。

2. 定义在本文档中,人工气道指的是在患者呼吸道中插入的任何设备,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

3. 目标本共识的目标如下:- 提供人工气道维护的最佳实践指南;- 确保患者在整个人工气道维护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降低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4. 人工气道维护的管理原则以下是人工气道维护的管理原则:1. 定期评估人工气道的位置和通畅性;2. 定期更换人工气道相关设备,包括气管插管和导管等;3. 注意口腔、咽喉和支气管的清洁和护理;4. 定期监测呼吸机和其他辅助呼吸设备的功能和有效性;5. 建立适当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机制,以确保人工气道的维护得到有效管理。

5. 人工气道维护的步骤人工气道维护的步骤如下:1. 患者评估: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人工气道的位置和通畅性;2. 装置选择:选择适当类型和规格的人工气道装置;3. 气囊充气:按照指南充气气囊,确保合适的充气量;4. 人工气道插入:根据操作指南正确插入人工气道;5. 确认位置:使用成像或观察方法确认人工气道的位置;6. 固定和连接:固定人工气道装置并连接至呼吸机或其他辅助呼吸设备;7. 适当护理:定期进行口腔、咽喉和支气管的清洁和护理;8. 监测和评估:监测人工气道的位置和通畅性,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

6. 总结本文档制定了2023人工气道维护的管理专家共识,旨在提供最佳实践指南,确保患者在人工气道维护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通过遵循本共识的原则和步骤,可以降低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维护的质量和效果。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草案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草案
• 推荐意见2:不能采用根据经验判定充气的指触法给予气囊充气 (推荐级别:C级)。
•目前临床上大部分病房还是用手触摸气囊,来感受压 力大小 •用手触摸,估计气囊压力,通常会导致压力过大
二、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 推荐意见3:应使气囊充气后压力维持在25~30 cm H20(推荐级别:D级) 。可采用自动充气泵维持气囊压(推荐级别:B级);无该装置时每隔6h重 新手动量气囊压,每次测量时充气压力宜高于理想值2 cmH20;应及时清理 测压管内的积水(推荐级别:E级)。

细菌,分泌物

在插管套囊周围的微量误吸

聚集,

肺损伤,

VAP
一、气囊的作用
• 推荐意见1:气囊的基本作用是防止漏气和误吸;对于气管切开无需机 械通气的患者,如果自主气道保护能力好,可将气囊完全放气或更换为 无气囊套管(推荐级别:B级)。
气囊的作用 1、固定气管插管 2、防漏气 3、防误吸
二、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皱褶和通道导致了误吸/微误吸的发生
•目前PVC套囊材料,造成典型的套囊壁折叠现象,是声 门下分泌物流入气管的通道,是VAP的主要原因。
超薄聚氨酯气囊 (ultrathin polyurethane cuff)
很多研究显示指出使用超薄 聚氨酯气囊 (ultrathin polyurethane cuff) 可减低 垂直皱纹的形成, 並降低微 量吸入, 从而减少 VAP的发 生
最小闭合容量技术: 气囊充气后,吸气时恰好无气体漏出 方法: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向气囊内注气,直到 听不到漏气声为止,抽出0.5ml气体,可闻及少量漏 气声,再注气,直到再吸气时听不到漏声为止
三、影响气囊密闭性的因素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经口、鼻或气管切开处插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常用于呼吸衰竭、心肺复苏等患者的治疗。

而气囊作为人工气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气囊的主要作用是封闭气道,防止气体泄漏和误吸。

然而,如果气囊管理不当,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例如,气囊压力过高会导致气管黏膜缺血、坏死,甚至形成气管食管瘘;而气囊压力过低则无法有效封闭气道,容易引起误吸和肺部感染。

那么,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人工气道气囊管理呢?首先,我们要明确气囊压力的合适范围。

一般来说,理想的气囊压力应维持在 25 30cmH₂O。

为了准确测量气囊压力,临床上通常会使用专门的气囊压力测量仪。

这些测量仪操作简便,能够实时显示气囊压力值,帮助医护人员及时调整。

在进行气囊压力测量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

一般建议在患者安静、呼吸平稳的状态下进行测量,以获得较为准确的结果。

同时,测量的频率也很重要。

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通常每 4 8 小时测量一次气囊压力;而对于病情较重或存在特殊情况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地测量。

除了测量压力,气囊的充气方法也有讲究。

传统的手动充气方法往往凭借医护人员的经验和手感,容易导致气囊压力不准确。

现在,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采用自动充气装置,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气囊充气量,从而保证气囊压力处于理想范围。

另外,气囊的放气也需要谨慎操作。

长期不进行气囊放气可能会导致气管黏膜受压时间过长,加重损伤。

但频繁放气又可能增加误吸的风险。

一般情况下,每隔 6 8 小时进行一次短暂的放气,每次放气 5 10 分钟即可。

在放气前,需要先清除患者口腔和气道内的分泌物,防止误吸。

在人工气道气囊管理中,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检查气囊压力是否合适,以及是否存在其他问题。

同时,要做好气囊的护理工作。

保持气囊及周围气道的清洁,定期更换固定气囊的胶带或绑带,防止松动或移位。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人工气道是保证气道通畅的有效手段,在抢救过程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然而,人工气道的建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和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解剖功能,给患者带来危害。

建立人工气道,特别是气管插管后,患者的吞咽受限,口腔分泌物及胃食道反流物受气囊阻隔滞留于气囊上方,会形成气囊上滞留物。

国外研究结果显示,气囊上滞留物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病原的重要来源。

因此,管理好气囊是降低VAP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经口/鼻或气管切开处插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可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

气囊管理的目的:气管导管设置气囊这一装置的目的在于封闭气道,固定导管,保证潮气量的供给,预防口咽部分泌物进入肺部,从而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现临床使用可吸引式气管导管进行持续或间断声门下吸引是一种新的可靠的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方法。

一、气囊概述气囊管理是人工气道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气囊压力是气囊是否损伤气管粘膜的重要因素。

气囊位置:气管插管、气切套管和喉罩上的气囊位置。

指示球囊以充气管与气囊联通,可通过指示球囊为气囊充气和监测气囊压力。

气囊的种类依据气囊内压的大小及制作材料不同可分为:低容高压型气囊(LVHP)、高容低压型气囊(HVLP)及等压气囊。

由于高压易造成气管黏膜坏死,现较少采用,目前临床多采用高容低压气囊的气管导管。

气囊作用固定导管;封闭气道,保证潮气量;预防口腔和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的误吸或VAP。

气囊使用并发症当气囊充气不足,则导致漏气、误吸等;气囊压力<20cmH2O时,口咽部分泌物和胃内容物沿着气囊皱褶及气管壁进入肺部,而引起VAP。

这是导致VAP发生的一个独立致病因素。

若气囊充气量过大,气囊压过高会影响气道黏膜供血。

气管插管气囊充气

气管插管气囊充气

最小闭合技术是根据气囊充气防止漏气的原理,患者气管 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后,当气囊充气不足以封闭气道 时,在患者喉部可闻及漏气声,此时将听诊器放于该处, 边向气囊内缓慢注气边听漏气声,直至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虽然该技术可使气囊刚好封闭气道且充气量最小,但往往 不能有效防止气囊上滞留物进入下呼吸道。研究结果显示, 虽然使用最小闭合技术,但大部分患者的气囊压力仍低于 20cmH2O。 推荐意见 4:不宜常规采用最小闭合技术给予气囊充气, 在无法测量气囊压的情况下,可临时采用最小闭合技术充 气(推荐级别:E 级)。
一、气囊的作用
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建立人工气道的主要目的是进行 机械通气,气囊最基本的作用是保持声门以下的气道封闭, 从而保障正压通气的有效完成;当撤离有创机械通气时, 不再需要气囊防止漏气的作用,此时是否需要气囊取决于 患者的自主气道保护能力。患者只要存在防止漏气和(或) 误吸的需求,气囊就应完全充气。 对于气管插管患者,由于气管导管的存在影响其咳嗽和吞 咽,因此气囊需要始终保持充气以防误吸。若患者已接受 气管切开并撤机,神志清楚、可自主进食无呛咳等,就可 以将气囊完全放气或者更换为无气囊的气管切开套管,好 处是患者可部分通过上气道呼吸,气道阻力降低,将气管 切开口堵塞后还可满足患者发声需求。
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自动充气泵组始终维持气囊压力为 25 cmH2O 的患者微量误吸的发生率、气道分泌物的细菌浓度以及 VAP 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采用气囊测压表进行手动测气囊压,连接气囊指示球阀门时会出现漏 气,研究结果显示每次测量后气囊压力下降约 2 cmH2O,因此每次 手动测压时充气压力宜高于理想值 2cmH2O。当气囊测压管内有积水 时,气囊内实际压力较监测压力小,因此应注意观察并及时清理测压 管内的积水。 推荐意见 3:应使气囊充气后压力维持在 25-30 cmH2O(推荐级别: D 级)。可采用自动充气泵维持气囊压(推荐级别:B 级);无该装 置时每隔 6~8 h 重新手动测量气囊压,每次测量时充气压力宜高于理 想值 2 cmH2O;应及时清理测压管内的积水(推荐级别:E 级)。

人工气道护理管理方案

人工气道护理管理方案

人工气道护理管理方案一、人工气道的固定。

1. 气管插管的固定。

就像给插管找个安稳的家一样,我们要用胶布或者专门的固定装置把气管插管固定好。

胶布得粘得牢牢的,但又不能太使劲儿,免得把病人的皮肤弄伤了。

一般来说,我们要把插管固定在病人的面部,就像给它搭个小架子似的,要保证插管不会随便乱动。

而且要经常检查这个固定情况,要是发现胶布松了或者固定装置有点歪了,就得赶紧重新固定。

就像检查房子的地基稳不稳一样,这可是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基础呢。

2. 气管切开套管的固定。

对于气管切开的病人,这个套管的固定也不能马虎。

我们可以用绳子或者特制的固定带把套管系在病人的脖子上。

这个绳子或者固定带的松紧度得刚刚好,能塞进一个小指头就差不多了。

太松了,套管可能会掉出来,那就麻烦大了;太紧了,病人会觉得不舒服,还可能影响血液循环呢。

二、气道的湿化。

1. 湿化的重要性。

你想啊,正常呼吸的时候,我们的呼吸道有自身的湿化系统。

但是人工气道的病人就像断了这个天然的“加湿器”,所以我们得人工给他们的气道加湿。

要是气道太干了,就像沙漠里的路一样,痰液就会变得又稠又黏,根本走不动,就容易堵在气道里,那病人就会喘不上气来。

2. 湿化方法。

可以用湿化器持续地给气道送湿化的气体。

这个湿化器就像一个小小的喷雾器,不断地喷出湿润的空气,让病人的气道保持湿润。

还可以间断地往气道里滴注生理盐水。

就像给气道里的花草浇水一样,但是这个“浇水”的量得控制好,每次滴个几毫升就可以了,滴太多了也不行,会让病人呛着。

三、吸痰护理。

1. 吸痰时机。

不是想吸痰就吸痰的,得看准时机。

如果听到病人的气道里有呼噜呼噜的声音,就像有小火车在里面跑似的,或者看到病人呼吸有点费劲,氧饱和度下降了,那可能就是痰液在捣乱了,这个时候就该吸痰了。

2. 吸痰操作。

吸痰的时候,动作要轻柔得像抚摸小猫咪一样。

先把吸痰管轻轻地插入气道,可不能硬捅,不然会伤到气道的黏膜。

插入到合适的深度后,再慢慢地转动着把痰液吸出来。

人工气囊管理共识(草案)

人工气囊管理共识(草案)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草案)2015-03-24 14:33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xx字体大小-|+人工气道是保证气道通畅的有效手段,在抢救过程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然而,人工气道的建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和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解剖功能,给患者带来危害。

建立人工气道,特别是气管插管后,患者的吞咽受限,口腔分泌物及胃食道反流物受气囊阻隔滞留于气囊上方,会形成气囊上滞留物。

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气囊上滞留物是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病原的重要来源。

因此,管理好气囊是降低VAP 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规范我国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结合近年来的国内外进展,制定本共识。

其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国际感染论坛(ISF)提出的Delphi 分级标准(表1),将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 分级分为A—E 级,其中A 级为最高。

一、气囊的作用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建立人工气道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机械通气,气囊最基本的作用是保持声门以下的气道封闭,从而保障正压通气的有效完成;当撤离有创机械通气时,不再需要气囊防止漏气的作用,此时是否需要气囊取决于患者的自主气道保护能力。

患者只要存在防止漏气和(或)误吸的需求,气囊就应完全充气。

对于气管插管患者,由于气管导管的存在影响其咳嗽和吞咽,因此气囊需要始终保持充气以防误吸。

若患者已接受气管切开并撤机,神志清楚、可自主进食无呛咳等,就可以将气囊完全放气或者更换为无气囊的气管切开套管,好处是患者可部分通过上气道呼吸,气道阻力降低,将气管切开口堵塞后还可满足患者发声需求。

最近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实,对自主气道保护能力较好且撤机的气管切开患者,将气囊完全放气可明显缩短撤机时间、降低呼吸系统感染率以及促进患者吞咽能力恢复。

推荐意见1:气囊的基本作用是防止漏气和误吸。

人工气道管理难点

人工气道管理难点

3
无该装置时每隔 6~8h重新手动测量 气囊压,每次测量 时充气压力宜高于 理想值2cmH2O;应 及时清理测压管内 的积水。 (推荐级别:E级)
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最小闭合技术是根据气囊充气防止漏气的原理,患者 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后,当气囊充气不足以封闭 气道时,在患者喉部可闻及漏气声,此时将听诊器放于该 处,边向气囊内缓慢注气边听漏气声,直至听不到漏气声 为止。
预防---护理关注的焦点
生活护理
探视接触 家属
护工
医生
器械操作
生理盐液
聚维酮碘
洗必泰
与操作相关预防措施
11.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VAT)
治疗VAT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病率 (2C)
12.早期康复治疗 包括一般活动治疗和专业的呼吸功
能康复治疗以及电刺激等物理治疗、 心理治疗等。
尚未见研究报告康复治疗与VAP发 病率的关系
药物预防
不常规静脉使用 抗菌药物预防VAP
口/鼻咽通 气管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经口、鼻)
导管
其他
(喉罩、气管食
管联合导管)
人工气道(artificial airway)
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保护气道,预防误吸 便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 为机械通气提供封闭通道
气管插管位置
气管内导管最佳位置: 气管内导管尖端位于隆突上2~4cm
对于气管切开无需 机械通气的患者, 如果自主气道保护 能力好,可将气囊 完全放气或更换为 无气囊套管。(推 荐级别:B级)
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1
2
不能采用根据经验 判定充气的指触法 给予气囊充气
(推荐级别:C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這項研究顯示,圓錐梨形氣囊 較 椎形氣囊 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
工作原理
• 新的锥形套囊设计,这项技术相比高容量低压力套囊的桶状设计更能有效提 高气道的封闭性能。和目前的高容量低压力套囊相比可以减少85%的经套囊 产生的误吸。 锥形套囊是将其套囊近端的直径设计成大于正常成人气管的直径。


套囊的直径从近端到远端(靠近肺部)逐渐减小,可以使套囊的直径从
三、影响气囊密闭性的因素
• 推荐意见5:应为患者选择合适型号的人工气道,建立后需仔细判断气囊所 在位置。当气囊压足够仍存在漏气时,应考虑改变人工气道位置或更换其他 型号的人工气道(推荐级别:E级)。
三、影响气囊密闭性的因素
• 推荐意见6:宜采用聚氨酯制成的圆锥形气囊导管防止VAP,尤其是长期机 械通气患者(推荐级别:A级)。
机体免疫力下降
胃十二指肠定植菌 逆行与移位
原因
呼吸机管道的 污染
抗酸剂的滥用
医务人员手 的媒介传播
口咽部细菌定植和误吸
基础病情严重、住院 /ICU时间长、曾经用过 广谱抗菌药、营养不良 、气管插管、原有慢性 肺部疾病等因素均增加 细菌定植的机会
(1)细菌的定植是VAP的“前奏” (2)细菌侵入方式: 细菌从气管周围进入肺部 细菌从气管插管中进入肺部
Zanella et al (2011) 研究顯示圓錐梨形ETT氣囊防止洩漏(尤其是 加入吐氣末端陽壓 PEEP)。
Dave et al (2012) 研究顯示圓錐梨形ETT氣囊較椎形聚氨酯ETT氣 囊 能更有效地防止液體洩漏。
作者
Dave et al (2010)
設計
• 體外/檯式的的研究 Vitro / benchtop study
3種類型的PVC ETTs在5分鐘內完全洩漏 (p<0.001)
結論
• 在直徑較小的ETTs (16mm), 圓錐梨形聚氨酯ETT (Tapered PU)與椎形聚氨酯ETT (Cylindrical PU)同樣有效地防止流體洩漏 • 在直徑較大的ETTs (20 & 22mm), 圓錐梨形聚氨酯ETT (tapered PU) 較椎形聚氨酯ETT (Cylindrical PU)更有效地防止流體洩漏
口咽部和胃液的分泌物是主要的细菌进 入肺内的主要通道,也是误吸/微量误吸 发生的重要原因。
气管插管破坏了上下 呼吸道之间的自然屏 障,为定植菌通过误 吸进入远端气道和肺 创造了条件
管理好气囊是降低VAP发生的重要手段
• 有人工气道存在时,不仅是明显的误吸,即使 是微误吸也可导致VAP。
• 微误吸是指气管导管气囊与气道壁存在细小 间隙而使口腔及鼻咽部分泌物流入下呼吸道。
作者
Kollef et al (2008)
設計
• 前瞻性單盲隨機對照試驗 Prospective single-blind RCT
• 在美國54個中心進行
• 一共9417位名成年患者在2002-2006之間的進行了篩選 • 一共有2003位患者參與 • 對照組Control group : 常規的PVC ETT
二、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 推荐意见2:不能采用根据经验判定充气的指触法给予气囊充气 (推荐级别:C级)。
•目前临床上大部分病房还是用手触摸气囊,来感受压 力大小 •用手触摸,估计气囊压力,通常会导致压力过大
二、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 推荐意见3:应使气囊充气后压力维持在25~30 cm H20(推荐级别:D级) 。可采用自动充气泵维持气囊压(推荐级别:B级);无该装置时每隔6h重 新手动量气囊压,每次测量时充气压力宜高于理想值2 cmH20;应及时清理 测压管内的积水(推荐级别:E级)。 •正确的充气囊压方式是用气囊压力表测压
二、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 推荐意见4:不宜常规采用最小闭合技术给予气囊充气,在无法测 量气囊压的情况下,可临时采用最小闭合技术充气(推荐级别:E 级)。
最小闭合容量技术: 气囊充气后,吸气时恰好无气体漏出 方法: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向气囊内注气,直到 听不到漏气声为止,抽出0.5ml气体,可闻及少量漏 气声,再注气,直到再吸气时听不到漏声为止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草案)
解 读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 (草案)
•为规范我国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 分会呼吸治疗学组结合近年来的国内外进展,于2014年 制定本共识。 •其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国际感染论坛(ISF)提出的 Delphi分级标准(表1),将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 结果分成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分级 分为A~E级,其中A级为最高。
結果
對照組 VAP 率
5.3/1000 ventilator days 2.8/1000
實驗組
0.013
P值
Ventilator days
結論
聚氨酯(Polyurethane)超薄ETT與 VAP 率也有顯著下降有關聯
VAP Rate = No. of patients with VAP x 1000 (ventilator days) Total Vent-Bed x mean LOS
• 實驗組 Exp group : 鍍銀 ETT
結果
對照組 VAP 率 6.7 %
實驗組 3.5%
P值 0.005
結論
曾接受鍍銀ETT的患者,在統計上顯著降低VAP的發病率,以及推遲VAP發生 的時間。
改变气管插管气囊形状
传统 ETT通常有一个柱形的气囊。但是,人体的气管直径在不同 位置也有不同。因此,使用传统柱形 ETT可能不可以有效的 密封气管,微量吸入仍然可以发生。
結果
對照組 實驗組 P值
VAP
22.1%
7.9%
0.001
早期VAP
10.7%
3.6%
0.02
晚期VAP
26.7%
9.5%
0.01
結論
使用聚氨酯(Polyurethane)超薄ETT聲門下抽吸(subglottic suction)有助於防止早期和晚期VAP。
作者
設計
Miller et al (2011)
超薄聚氨酯气囊 (ultrathin polyurethane cuff)

很多研究显示指出使用超薄 聚氨酯气囊 (ultrathin polyurethane cuff) 可减低 垂直皱纹的形成, 並降低微 量吸入, 从而减少 VAP的发 生
(Miller et al, 2011; Lorente et al, 2007; Lucangelo et al, 2008; Zanella et al, 2011; Dave et al, 2012; Pitts et al, 2010; Ouanes et al, 2011; Zanella et al, 2008).
作者
Lorente et al (2007)
設計
• 隨機對照試驗 (RCT)
• 24張床位的醫療外科重症監護病房
• 280 患者 (140 對照 l; 140 experimental) • 對照組Control group : 慣用的 PVC ETT + 聲門下抽 (subglottic suction) • 實驗組 Exp group : 聚氨酯(Polyurethane)超薄ETT+ 聲門下抽 (subglottic suction
• 是指机械通气(MV)48小时后至 拔管后48小时内出现的肺炎。
VAP
国外
我国
发病率
6-52%
4.7-55.8 %
病死率
14-50 %
19.4-51.6 %
Chin J Intern Med, June 2013,Vol. 52, No. 6
VAP的发病机制
气道防御机制受损 上呼吸道和胃腔内 定植菌误吸
镀银气管插管
• 当微生物依附在ETT 的表面上,会引 起生物群集繁殖,然后转移下去至气 管/肺部。 结果发现,微生物不会依附在镀银 ETT ,将导致生物群集繁殖的停止, 更可能有助于降低VAP。 镀银ETT可以减少细菌在其表面上群集 繁殖与生物膜的形成,从而降低VAP 。


(Kollef et al, 2008; Rello et al, 2006; Berra et al, 2008; Rell et al, 2010)
• 實驗組 Exp Group : 持續氣囊壓力監測,以確保有足夠的壓力與氣動裝置
• 收取氣管吸出物,進行胃蛋白酶檢測,檢測有否微量吸入
結果 對照組 微量吸入率 46% 實驗組 18% P值 0.002
VAP 率
26.2%
9.8%
0.032
結論
危重病人的 持續氣囊壓力監測 (氣囊壓力監測儀) ,與微量吸入率 和VAP 率也有顯著下降有關聯
• 回顧的中斷的時間序列分析(Retrospective interrupted time-series analysis) • 在1間醫院中5間加護病房的所有患者 • 對照組Control group :所有患者在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期間 (慣用的護理)
• 實驗組 Exp group :所有患者在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期間 (聚氨酯(Polyurethane)超薄ETT)
椎形 ETT气囊
• 近年,研发了圆锥梨形(Conical, pear) ETT

这种ETT承诺,它能够更好地适应人体气 管大小的自然变化。在这种情況下,圆 锥梨形气囊可以在一个点上密封气管而 不会形成折叠部份。
2 benchtop (vitro) 研究 (Zanella et al, 2011; Dave et al, 2012) 顯 示圓錐梨形ETT氣囊可以防止液體洩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