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国高考卷2物理试题及答案(精编清晰)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二)及解析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二)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8598403b3567ec102d8aee.png)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Ⅱ)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对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B.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气体的温度就越高C.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分子对器壁的碰撞产生的D.当气体膨胀时,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减少,因而气体的内能减少2.(6分)一束单色光斜射到一厚平板玻璃的一个表面上,经两次折射后从玻璃板另一个表面射出,出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侧移了一段距离,在下列情况下,出射光线侧移距离最大的是()A.红光以30°的入射角入射B.红光以45°的入射角入射C.紫光以30°的入射角入射D.紫光以45°的入射角入射3.(6分)如图,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滑块A和B紧挨着匀速下滑,A与B的接触面光滑.已知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B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2倍,斜面倾角为α,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A.tanα B.cotαC.tanαD.cotα4.(6分)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振动为A,t=0时,平衡位置在x=0处的质元位于y=0处,且向y轴负方向运动,此时平衡位置在x=0.15m处的质元位于y=A处,该波的波长可能等于()A.0.60 m B.0.20 m C.0.12 m D.0.086 m5.(6分)如图,一很长的不可伸长的柔软细绳跨过光滑定滑轮,绳两端各系一小球a和b.a球质量为m,静置于地面,b球质量为3m,用手托住,高度为h,此时轻绳刚好拉紧.从静止开始释放b后,a 可能到达的最大高度为()A.h B.l.5h C.2h D.2.5h6.(6分)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水平放置,两极板间有一带电量不变的小油滴,油滴在极板间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其速率成正比.若两极板间电压为零,经一段时间后,油滴以速率v匀速下降;若两极板间的电压为U,经一段时间后,油滴以速率v匀速上升.若两极板间电压为﹣U,油滴做匀速运动时速度的大小、方向将是()A.2v、向下B.2v、向上C.3v、向下D.3v、向上7.(6分)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时,质量亏捐为△m,相应的能量△E=△mc2=2.2MeV是氘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能量小于2.2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不会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B.用能量等于2.2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C.用能量大于2.2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不会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D.用能量大于2.2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不会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不为零8.(6分)如图,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虚线框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个边长也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所在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虚线框的对角线ba与导线框的一条边垂直,ab的延长线平分导线框.在t=0时,使导线框从图示位置开始以恒定速度沿ab方向移动,直到整个导线框离开磁场区域.以i表示导线框中感应电流的强度,取逆时针方向为正.下列表示i﹣t关系的图示中,可能正确的是()A.B.C.D.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72分)9.(5分)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一铜丝的直径,测微器的示数如图所示,铜丝的直径为mm.10.(13分)如图为一电学实验的实物连线图,该实验可用来测量待测电阻R x的阻值(约500Ω),图中两个电压表量程相同,内阻都很大.实验步骤如下:①调节电阻箱,使它的阻值R0与待测电阻的阻值接近.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调到最右端;②合上开关S;③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向左端滑动,使两个电压表指针都有明显偏转;④记下两个电压表的示数U1和U2;⑤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位置,记下两个电压表的多组示数U1和U2;⑥求R x的平均值.回答下列问题:(Ⅰ)根据实物连线图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的电路原理图,其中电阻箱的符号为:滑动变阻器的符号为:其余器材用通用的符号表示.(Ⅱ)不计电压表内阻的影响,用U1、U2和R0表示R x的公式为R x=.(Ⅲ)考虑电压表内阻的影响,用U1、U2、R0、电压表内阻r1和r2表示R x的公式为R x=.11.(15分)如图,一质量为M的物块静止在桌面边缘,桌面离水平地面高度为h,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射入物块后,以水平速度射出物块.重力加速度为g.求:(1)此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2)此后物块落地点离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12.(19分)如图,一直导体棒质量为m、长为l、电阻为r,其两端放在位于水平面内间距也为l的光滑平行导轨上,并与之密接;棒左侧两导轨之间连接一可控制的负载电阻(图中未画出);导轨置于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导轨所在平面.开始时,给导体棒一个平行于导轨的初速度v0.在棒的运动速度由v0减小至v1的过程中,通过控制负载电阻的阻值使棒中的电流强度I 保持恒定.导体棒一直在磁场中运动.若不计导轨电阻,求此过程中导体棒上感应电动势的平均值和负载电阻上消耗的平均功率.13.(20分)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近似于圆的轨道绕月飞行.为了获得月球表面全貌的信息,让卫星轨道平面缓慢变化,卫星将获得的信息持续地用微波信号发回地球.设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M和m,地球和月球的半径分别为R和R1,月球绕地球的轨道半径和卫星绕月球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和r1,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为T.假定在卫星绕月运行的一个周期内,卫星轨道平面与地月连心线共面,求在该周期内卫星发射的微波信号因月球遮挡而不能到达地面的时间(用M、m、R、R1、r、r1和T表示,忽略月球绕地球转动对遮挡时间的影响).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2008•全国卷Ⅱ)对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B.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气体的温度就越高C.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分子对器壁的碰撞产生的D.当气体膨胀时,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减少,因而气体的内能减少【分析】根据气体分子间空隙很大,分析气体的体积与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的关系.根据温度的微观含义、压强产生的微观机理分析.根据内能的概念分析气体膨胀时内能如何变化.【解答】解:A、气体分子间空隙很大,气体的体积大于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故A错误.B、温度的微观含义是反映物体内分子的热运动剧烈程度,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故B正确.C、气体的压强产生的机理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不断碰撞而产生的,故C正确.D、当气体膨胀时,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增大,内能变化无法判断.故D错误故选BC2.(6分)(2008•全国卷Ⅱ)一束单色光斜射到一厚平板玻璃的一个表面上,经两次折射后从玻璃板另一个表面射出,出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侧移了一段距离,在下列情况下,出射光线侧移距离最大的是()A.红光以30°的入射角入射B.红光以45°的入射角入射C.紫光以30°的入射角入射D.紫光以45°的入射角入射【分析】作出光路图,根据折射定律结合几何关系求出侧移,从而判断出哪种情况出射光线的侧移距离最大.【解答】解:画出光的两次折射的光路图,由题意知O2A为侧移距离△x.根据几何关系有:①又有②(1)若为同一色光,则n相同,则i增加且i比r增加得快,得知sin (i﹣r)>0且增加,且增加.故A、C错误.(2)若入射角相同,由①②两式可得得知n增加,△x增加.知B错误,D正确.故选D.3.(6分)(2008•全国卷Ⅱ)如图,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滑块A和B紧挨着匀速下滑,A与B的接触面光滑.已知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2倍,斜面倾角为α,B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A.tanα B.cotαC.tanαD.cotα【分析】对AB整体进行研究,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解答】解:设每个物体的质量为m,B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得2mgsinα=μA mgcosα+μB mgcosα=2μmgcosα+μmgcosα解得μ=tanα故选A.4.(6分)(2008•全国卷Ⅱ)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振动为A,t=0时,平衡位置在x=0处的质元位于y=0处,且向y轴负方向运动,此时平衡位置在x=0.15m处的质元位于y=A处,该波的波长可能等于()A.0.60 m B.0.20 m C.0.12 m D.0.086 m【分析】t=0时,平衡位置在x=0处的质元位于y=0处,且向y轴负方向运动,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所以该点处于上坡段,平衡位置在x=0.15m处的质元位于y=A处.可知两点平衡位置间的位移与波长的关系,注意波的周期性.【解答】解:t=0时,平衡位置在x=0处的质元位于y=0处,且向y 轴负方向运动,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所以该点处于上坡段,平衡位置在x=0.15m处的质元位于y=A处,故x=0处质元与x=0.15m处的质元平衡位置间距至少为波长,所以,有:0.15m=(n+)λ (其中n=0,1,2,3…)当n=0时,λ=0.60m;n=1时,λ=0.12m;当n=2时,λ=0.067m.故A 正确,C正确、B、D错误;故选AC.5.(6分)(2008•全国卷Ⅱ)如图,一很长的不可伸长的柔软细绳跨过光滑定滑轮,绳两端各系一小球a和b.a球质量为m,静置于地面,b球质量为3m,用手托住,高度为h,此时轻绳刚好拉紧.从静止开始释放b后,a可能到达的最大高度为()A.h B.l.5h C.2h D.2.5h【分析】本题可以分为两个过程来求解,首先根据ab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可以求得a球上升h时的速度的大小,之后,b球落地,a球的机械能守恒,从而可以求得a球上升的高度的大小.【解答】解:设a球到达高度h时两球的速度v,根据机械能守恒:b球的重力势能减小转化为a球的重力势能和a、b球的动能.即:3mgh=mgh+•(3m+m)V2解得两球的速度都为V=,此时绳子恰好松弛,a球开始做初速为V=的竖直上抛运动,同样根据机械能守恒:mgh+mV2=mgH解得a球能达到的最大高度H为1.5h.故选B.6.(6分)(2008•全国卷Ⅱ)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水平放置,两极板间有一带电量不变的小油滴,油滴在极板间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其速率成正比.若两极板间电压为零,经一段时间后,油滴以速率v匀速下降;若两极板间的电压为U,经一段时间后,油滴以速率v匀速上升.若两极板间电压为﹣U,油滴做匀速运动时速度的大小、方向将是()A.2v、向下B.2v、向上C.3v、向下D.3v、向上【分析】当两极板间电压为零,根据平衡得出油滴的重力和阻力的关系;若两极板间的电压为U,根据平衡求出电场力、重力和阻力的大小关系;最终再根据平衡求出两极板间电压为﹣U时电场力、重力和阻力的大小关系,从而得出油滴的速度大小和方向.【解答】解:若两极板间电压为零,经一段时间后,油滴以速率v匀速下降,有mg=kv,若两极板间的电压为U,经一段时间后,油滴以速率v匀速上升,知电场力大于重力,有:q=mg+kv,若两极板间电压为﹣U,则电场力方向向下,当油滴做匀速运动时,有kv′=,联立三式解得v′=3v,方向向下.故C正确,A、B、D 错误.故选C.7.(6分)(2008•全国卷Ⅱ)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时,质量亏捐为△m,相应的能量△E=△mc2=2.2MeV是氘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能量小于2.2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不会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B.用能量等于2.2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C.用能量大于2.2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不会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D.用能量大于2.2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不会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不为零【分析】氘核的结合能是2.2MeV,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时释放能量为2.2MeV,将氘核分解为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时至少需要2.2MeV 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分析总动能是否为零.【解答】解:A、由题,氘核的结合能是2.2MeV,将氘核分解为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时至少需要2.2MeV的能量.所以用能量小于2.0MeV 的光子照射静止的氘核时,氘核不能分解为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故A正确.B、核子结合成原子核与原子核分解为核子是逆过程,质量的变化相等,能量变化也相等,故用能量等于氘核结合能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还要另给它们分离时所需要的足够的动能(光子方向有动量),所以不可能使氘核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故B错误.C、用能量大于2.2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会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不为零.故C错误.D、用能量大于2.2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会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根据能量守恒它们的动能之和不为零.故D错误.故选:A.8.(6分)(2008•全国卷Ⅱ)如图,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虚线框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个边长也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所在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虚线框的对角线ba与导线框的一条边垂直,ab的延长线平分导线框.在t=0时,使导线框从图示位置开始以恒定速度沿ab方向移动,直到整个导线框离开磁场区域.以i表示导线框中感应电流的强度,取逆时针方向为正.下列表示i﹣t关系的图示中,可能正确的是()A.B.C.D.【分析】根据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根据切割磁感线的有效切割长度的变化得出电流的大小变化.【解答】解:A、从正方形线框下边开始进入到下边完全进入过程中,线框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逐渐增大,所以感应电流也逐渐拉增大,故A错误;B、从正方形线框下边完全进入至下边刚穿出磁场边界时,切割磁感线有效长度不变,故感应电流不变,故B错误;C、当正方形线框下边离开磁场,上边未进入磁场的过程比正方形线框上边进入磁场过程中,磁通量减少的稍慢,故这两个过程中感应电动势不相等,感应电流也不相等,故D错误,C正确.故选:C.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72分)9.(5分)(2008•全国卷Ⅱ)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一铜丝的直径,测微器的示数如图所示,铜丝的直径为 4.593mm.【分析】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等于固定刻度加上可动刻度.在读可动刻度时需要估读.【解答】解: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为4.5mm,可动刻度读数为0.01×9.3=0.093mm,所以最终读数为4.593mm.故本题答案为:4.593.10.(13分)(2008•全国卷Ⅱ)如图为一电学实验的实物连线图,该实验可用来测量待测电阻R x的阻值(约500Ω),图中两个电压表量程相同,内阻都很大.实验步骤如下:①调节电阻箱,使它的阻值R0与待测电阻的阻值接近.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调到最右端;②合上开关S;③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向左端滑动,使两个电压表指针都有明显偏转;④记下两个电压表的示数U1和U2;⑤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位置,记下两个电压表的多组示数U1和U2;⑥求R x的平均值.回答下列问题:(Ⅰ)根据实物连线图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的电路原理图,其中电阻箱的符号为:滑动变阻器的符号为:其余器材用通用的符号表示.(Ⅱ)不计电压表内阻的影响,用U1、U2和R0表示R x的公式为R x=.(Ⅲ)考虑电压表内阻的影响,用U1、U2、R0、电压表内阻r1和r2表示R x的公式为R x=.【分析】分析清楚实物电路图结构,然后根据实物电路图作出实验电路图.分析清楚电路结构、应用欧姆定律即可正确解题.【解答】解:(I)根据实物电路图作出电路图,如图所示;(II)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I=,待测电阻阻值R X==;(Ⅲ)考虑电表内阻影响,通过待测电阻的实际电流I X=I R0+I V1﹣I V2=+﹣,待测电阻阻值R X==;故答案为:(Ⅰ)电路图如图所示;(Ⅱ);(Ⅲ).11.(15分)(2008•全国卷Ⅱ)如图,一质量为M的物块静止在桌面边缘,桌面离水平地面高度为h,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射入物块后,以水平速度射出物块.重力加速度为g.求:(1)此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2)此后物块落地点离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分析】(1)子弹射击物块,子弹和物块的总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求出子弹穿出木块时木块的速度大小.系统损失的机械能等于射入前子弹的动能与射出后物块与子弹总动能之差.(2)子弹射出物块后,物块做平抛运动,由高度求出时间,再求出水平距离.【解答】解:(1)设子弹穿过物块后物块的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Mv…①解得v=v0…②系统的机械能损失为△E=mv02﹣[m()2+Mv2]…③由②③式得△E=(3﹣)mv02…④(2)设物块下落到地面所需时间为t,落地点距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为s,则:h=gt2…⑤s=vt…⑥由②⑤⑥式得s=(1)此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3﹣)mv02;(2)此后物块落地点离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为.12.(19分)(2008•全国卷Ⅱ)如图,一直导体棒质量为m、长为l、电阻为r,其两端放在位于水平面内间距也为l的光滑平行导轨上,并与之密接;棒左侧两导轨之间连接一可控制的负载电阻(图中未画出);导轨置于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导轨所在平面.开始时,给导体棒一个平行于导轨的初速度v0.在棒的运动速度由v0减小至v1的过程中,通过控制负载电阻的阻值使棒中的电流强度I保持恒定.导体棒一直在磁场中运动.若不计导轨电阻,求此过程中导体棒上感应电动势的平均值和负载电阻上消耗的平均功率.【分析】由题,棒中的电流强度I保持恒定时,棒所受的安培力恒定,棒做匀减速运动,根据公式=求出平均速度,由求出平均感应电动势.负载电阻上消耗的平均功率等于电源的平均功率减去负载的功率.【解答】解:导体棒所受的安培力为:F=BIl…①由题意可知,该力的大小不变,棒做匀减速运动,因此在棒的速度从v0减小到v1的过程中,平均速度为:…②当棒的速度为v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E=Blv…③棒中的平均感应电动势为:…④综合②④式可得:…⑤导体棒中消耗的热功率为:P1=I2r…⑥负载电阻上消耗的热功率为:…⑦由以上三式可得:=﹣I2r…⑧答:此过程中导体棒上感应电动势的平均值,负载电阻上消耗的平均功率是﹣I2r.13.(20分)(2008•全国卷Ⅱ)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近似于圆的轨道绕月飞行.为了获得月球表面全貌的信息,让卫星轨道平面缓慢变化,卫星将获得的信息持续地用微波信号发回地球.设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M和m,地球和月球的半径分别为R和R1,月球绕地球的轨道半径和卫星绕月球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和r1,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为T.假定在卫星绕月运行的一个周期内,卫星轨道平面与地月连心线共面,求在该周期内卫星发射的微波信号因月球遮挡而不能到达地面的时间(用M、m、R、R1、r、r1和T表示,忽略月球绕地球转动对遮挡时间的影响).【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地球和月球的平面示意图,作出地月球面的公切线,找出卫星运动时发出的信号被遮挡所在的圆弧.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求出探月卫星绕月球转动的周期.由几何关系求出发出的信号被遮挡所在的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再结合周期求出信号被遮挡的时间.【解答】解:如图,O和O′分别表示地球和月球的中心.在卫星轨道平面上,A是地月连心级OO′与地月球面的公切线ACD的交点,D、C 和B分别是该公切线与地球表面、月球表面和卫星圆轨道的交点,根据对称性,过A点在另一侧作地月球面的公切线,交卫星轨道于E 点.卫星在圆弧BE上运动时发出的信号被遮挡.设探月卫星的质量为m0,万有引力常量为G,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有G=m r,G=m0r1,得:()2=,rcos α=R﹣R1,r1cos β=R1,=(α﹣β),解得:t=(arccos﹣arccos),答:在该周期内卫星发射的微波信号因月球遮挡而不能到达地面的时间是(arccos﹣arccos).。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https://img.taocdn.com/s3/m/8b36b325a26925c52cc5bfe7.png)
2007高考全国理综Ⅰ(物理部分)14.据报道,最近有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6.4倍,一个在地球表面重量为600N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重量将变为960N。
由此可推知,该行星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 B 易A.0.5 B.2 C.3.2 D.15.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标原点(x=0)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a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t=0.15s时波形的图是B16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无摩擦。
a达到的平衡状态,b中达到的平衡状态。
气体从a态变化到bA.与b态相比,a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活塞的个数较多B.与a态相比,b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活塞的冲量较大AC 中C.在相同时间内,a、b两态的气体分子对活塞的冲量相等D.从a态到b态,气体的内能增加,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向外界释放了热量17.在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
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
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则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半径为 C 中A.r B.1.5r C.2r D.2.5r1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的作用。
力F可按图(a)、(b)、(c)、(d)四种方式随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与mg的比值,A B C D.1v2、34秒末的速率,则这四个速率中最大的是 C 难A.v1B.v2C.v3D.v4t/sx/mx/mt/s t/st/s19.用大量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观测到了一定数目的光谱线。
调高电子的能量再次进行观测,发现光谱线的数目比原来增加了5条。
用Δn 表示两次观测中最高激发态的量子数n 之差,E 表示调高后电子的能量。
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可以判断,Δn和E 的可能值为 AD 难 A .Δn =1,13.22eV<E <13.32 eV B .Δn =2,13.22eV<E <13.32 eVC .Δn =1,12.75eV<E <13.06 eVD .Δn =2,12.75eV<E <13.06 eV20.a 、b 、c 、d 是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它们正好是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II)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II)](https://img.taocdn.com/s3/m/613ca657ad02de80d4d84078.png)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Ⅱ)(总分:120 考试时间:97分钟)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5 题, 共计30 分)1.(6分)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振幅为A。
t=0时,平衡位置在x=0处的质元位于y=0处,且向y轴负方向运动;此时,平衡位置在x=0.15 m处的质元位于y=A处。
该波的波长可能等于A.0.60m B.0.20 m C.0.12 m D.0.086 m答案:(6分) AC解析:由题意知t=0时x=0处的质元处在平衡位置,向y轴负方向运动,x=0.15 m处的质元处在波峰位置,所以nλ+λ=0.15 m,其中n=0,1,2…可得λ1=0.60m,λ2=0.12 m,λ3=<0.086 m,则正确答案为A、C。
2.(6分)如图,一很长的、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绳两端各系一小球a和b。
a球质量为m,静置于地面;b球质量为3m,用手托住,高度为h,此时轻绳刚好拉紧。
从静止开始释放b后,a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A.h B.1.5hC.2h D.2.5h答案:(6分) B解析:释放B.后,B.下落到地面,a上升高度h瞬间,va,B.两者的速度相等,设为v,由机械能守恒得3mgh=mgh+mv2+×3mv2,则v=,之后a竖直上抛,继续上升的高度为h′,由h′=得h′=h,所以a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h′=h,则B正确。
3.(6分)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水平放置,两极板间有一带电量不变的小油滴,油滴在极板间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其速率成正比。
若两极板间电压为零,经一段时间后,油滴以速率v匀速下降;若两极板间的电压为U,经一段时间后,油滴以速率v匀速上升。
若两极板间电压为-U,油滴做匀速运动时速度的大小、方向将是A.2v、向下B.2v、向上C.3v、向下D.3v、向上答案:(6分) C解析:设电容器两板间距离为D,小油滴质量为m,带电量为q,速度为v时所受空气阻力为f=kv,当两板间电压为零时,液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速度为v时有mg=kv;当两板间电压为U时,液滴以v匀速上升,说明所受电场力向上,有mg+kv=q;当两板间电压为-U时,即电容器上电压大小不变而反向,液滴受电场力向下,液滴匀速向下运动的速度为v′时,有mg+q=kv′,综上解得v′=3v。
2008年高考理综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二)
![2008年高考理综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二)](https://img.taocdn.com/s3/m/590f9924aaea998fcc220edc.png)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5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机读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Cl 35.5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了确定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采用的方法是A.检测正常叶片中该矿质元素的含量B.分析根系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C.分析环境条件对该矿质元素吸收D.观察含全部营养的培养液中去掉该矿质元素前、后植株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B.H2CO3/ NaHCO3 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3.下列对根瘤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瘤菌在植物根外也能固氮 B.根瘤菌离开植物根系不能存活C.土壤淹水时,根瘤菌固氮量减少 D.大豆植株生长所需的氮都来自根瘤菌4.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烟草花叶病毒可以不依赖宿主细胞而增殖B.流感病毒的核酸位于衣壳外面的囊膜上C.肠道病毒可在经高温灭菌的培养基上生长增殖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可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5.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6.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C.比丁烷更易液化D.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品7.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变色范围如下甲基橙: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用0.1 000mol/L NaOH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 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8.对于ⅣA族元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SiO2和CO2中,Si和O,C和O之间都是共价键B.C、Si和Ge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次外层电子数都8C.CO2和SiO2都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和氧化钙反应D.该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4和+29.取浓度相同的Na0H和HCl溶液,以3∶2 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溶液的pH 等于12,则原溶液的浓度为A.0.01mol/L B.0.017mol/LC.0.05mol/L D.0.50mol/L。
2008年高考理综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二)
![2008年高考理综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二)](https://img.taocdn.com/s3/m/6b6e484169eae009581bec6c.png)
2008年高考(全国Ⅱ)理综化学试题6.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的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C.比丁烷更易液化D.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品解析:烷烃分子结构,是以每个碳为中心的四面体结构,多碳烷烃的碳链是锯齿型的,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烷烃的特征反应是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石油分馏所获碳原子在1—4之间的烷烃混合物叫石油气,更进一步分离石油气可获得丙烷。
烷烃随分子内碳原子数的增多,状态由气态、液态、固态变化,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随分子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因此丁烷比丙烷易液化。
考点:烷烃的结构、物理性质(液化)、化学性质(取代反应)、丙烷的获取(石油分馏)。
7.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变色范围如下甲基橙: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用0.1000mol/L 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解析:反应恰好完全时,生成CH3COONa是强碱弱酸盐,因发生水解而使溶液显碱性,因此,应该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8.对于ⅣA族元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SiO2和CO2中,Si和O、C和O之间都是共价键B. Si、C、Ge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C. SiO2和CO2中都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和氧化钙反应D. 该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4和+2考点: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9.取浓度相等的NaOH和HCl溶液,以3∶2体积比相混和,所得溶液的pH等于12,则原溶液的浓度为A.0.01mol/LB. 0.017mol/LC. 0.05mol/LD. 0.50mol/L解析:设原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V(NaOH)=3L,V(HCl)=2L,二者混合后反应,混合溶液体积为5L,二者混合后反应,所得溶液pH=12,则c(OH-)=10-2mol/L3L×cmol/L-2L×cmol/L = 10-2mol/L×5L则,c=0.05mol/L10.右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及答案-全国2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及答案-全国2](https://img.taocdn.com/s3/m/a9f3256ab307e87100f69607.png)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5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机读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N 14 O 16 Na 23 P 31 Cl 35.5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了确定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采用的方法是A.检测正常叶片中该矿质元素的含量B.分析根系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C.分析环境条件对该矿质元素吸收D.观察含全部营养的培养液中去掉该矿质元素前、后植株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B.H2CO3/ 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3.下列对根瘤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瘤菌在植物根外也能固氮B.根瘤菌离开植物根系不能存活C.土壤淹水时,根瘤菌固氮量减少D.大豆植株生长所需的氮都来自根瘤菌4.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烟草花叶病毒可以不依赖宿主细胞而增殖B.流感病毒的核酸位于衣壳外面的囊膜上C.肠道病毒可在经高温灭菌的培养基上生长增殖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可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5.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6.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C.比丁烷更易液化D.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品7.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变色范围如下甲基橙: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 用0.1 000mol/L NaOH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 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8.对于ⅣA族元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SiO2和CO2中,Si和O,C和O之间都是共价键B.C、Si和Ge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次外层电子数都8C.CO2和SiO2都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和氧化钙反应D.该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4和+29.取浓度相同的Na0H和HCl溶液,以3∶2 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溶液的pH 等于12,则原溶液的浓度为A.0.01mol/L B.0.017mol/LC.0.05mol/L D.0.50mol/L10.右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 水溶液的装置。
2008高考理综大题及答案历年物理压轴题解析
![2008高考理综大题及答案历年物理压轴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92952b453610661ed9f4b3.png)
2008 年高考全国理综Ⅱ卷(生物试题)1、选择题1.为了确定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采用的方法是A.检测正常叶片中该矿质元素的含量B.分析根系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C.分析环境条件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的影响D.观察含全部营养的培养液中去掉该矿质元素前、后植株生长发育状况【答案】选D【解析】判断元素是否是必需元素通常用溶液培养法。
在人工配制的完全培养液中,除去某种矿质元素,然后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如果植物的生长发育仍正常,说明该元素不是植物所必需的;如果植物的生长发育不正常(出现特定的缺乏症状),且只有补充了该种元素(其他元素无效)后,植物的生长发育又恢复正常(症状消失),说明该元素是必需的矿质元素。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B. H2CO3/NaHCO3 对血浆pH 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D.人体内的内环境即指体液【答案】选B【解析】葡萄糖被小肠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
人体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不会随环境气温的变化而发生明显的变化。
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叫做人体的内环境。
人体血浆pH 通常在7.35-7.45 之间,而且相对稳定,这主要依靠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 等)的调节。
3.下列对根瘤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瘤菌在植物根外也能固氮B.根瘤菌离开植物根系不能存活C.土壤淹水时,根瘤菌固氮量减少D.大豆植株生长所需的氮都来自根瘤菌【答案】选C【解析】根瘤菌是共生固氮菌,可独立生活在含化合态氮的环境中,但不能进行固氮,因为固氮过程所需要的[H]须由寄主细胞提供。
大豆所需要的氮素有的高达80%以上可由根瘤菌来提供。
根瘤菌是好氧性细菌,当土壤淹水时使豆科植物根系缺氧,豆科植物生长不良且不利于根瘤菌的生长繁殖,固氮量会减少。
2008年高考理综试卷及答案(全国卷II)
![2008年高考理综试卷及答案(全国卷II)](https://img.taocdn.com/s3/m/77dfa11e59eef8c75fbfb3ba.png)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5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机读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N 14 O 16 Na 23 P 31 Cl 35.5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了确定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采用的方法是A.检测正常叶片中该矿质元素的含量B.分析根系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C.分析环境条件对该矿质元素吸收D.观察含全部营养的培养液中去掉该矿质元素前、后植株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B.H2CO3/ 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3.下列对根瘤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瘤菌在植物根外也能固氮B.根瘤菌离开植物根系不能存活C.土壤淹水时,根瘤菌固氮量减少D.大豆植株生长所需的氮都来自根瘤菌4.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烟草花叶病毒可以不依赖宿主细胞而增殖B.流感病毒的核酸位于衣壳外面的囊膜上C.肠道病毒可在经高温灭菌的培养基上生长增殖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可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5.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6.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C.比丁烷更易液化D.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品7.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变色范围如下甲基橙: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 用0.1 000mol/L NaOH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 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8.对于ⅣA族元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SiO2和CO2中,Si和O,C和O之间都是共价键B.C、Si和Ge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次外层电子数都8C.CO2和SiO2都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和氧化钙反应D.该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4和+29.取浓度相同的Na0H和HCl溶液,以3∶2 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溶液的pH 等于12,则原溶液的浓度为A.0.01mol/L B.0.017mol/LC.0.05mol/L D.0.50mol/L10.右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 水溶液的装置。
2008年高考理综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二)
![2008年高考理综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二)](https://img.taocdn.com/s3/m/164b57eb5727a5e9856a61de.png)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1卷注意事项:1 •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Cl 35.5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为了确定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采用的方法是A. 检测正常叶片中该矿质元素的含量B. 分析根系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C. 分析环境条件对该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D. 观察含全部营养的培养液中去掉该矿质元素前、后植株生长发育状况2.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B. H z CO/NaHCO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 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D. 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3. 下列对根瘤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 根瘤菌在植物根外也能固氮B. 根瘤菌离开植物根系不能存活C. 土壤淹水时,根瘤菌固氮量减少D. 大豆植株生长所需的氮都来自根瘤菌4. 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 烟草花叶病毒可以不依赖宿主细胞而增殖B. 流感病毒的核酸位于衣壳外面的囊膜上C. 肠道病毒可在经高温灭菌的培养基上生长增殖D.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可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5. 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A. 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B. 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C. 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D. 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6•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C.比丁烷更易液化D7 .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B •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物pH变色范围如下甲基橙: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用0.1000mol/L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COO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 N 2、SQ 、NH 、HOD . H 2Q NH 、SQ 、N 213 .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CQ(g)+H 2(g) =CQ(g)+H20(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塹的COiHj OpH?O甲 0 mol a mol 0 mol 0 mol 乙 2a moi a mo] 0 mol 0 mo! 丙0 mol 0 mol a mol a mo! Ta mol0 mola mola mol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 A .乙=丁>丙=甲C. 丁>乙>丙=甲n (CQ)的大小顺序是B.乙〉丁>甲>丙D .丁〉丙>乙>甲 二、选择题(本题共 8小题。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71fb6dce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0.png)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Ⅱ)一、选择题目(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对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B.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气体的温度就越高C.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分子对器壁的碰撞产生的D.当气体膨胀时,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减少,因而气体的内能减少2.(6分)一束单色光斜射到一厚平板玻璃的一个表面上,经两次折射后从玻璃板另一个表面射出,出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侧移了一段距离,在下列情况下,出射光线侧移距离最大的是()A.红光以30°的入射角入射B.红光以45°的入射角入射C.紫光以30°的入射角入射D.紫光以45°的入射角入射3.(6分)如图,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滑块A和B紧挨着匀速下滑,A与B的接触面光滑.已知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2倍,斜面倾角为α,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A.tanαB.cotαC.tanαD.cotα4.(6分)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振动为A,t=0时,平衡位置在x=0处的质元位于y=0处,且向y轴负方向运动,此时平衡位置在x=0.15m处的质元位于y=A处,该波的波长可能等于()A.0.60m B.0.20m C.0.12m D.0.086m 5.(6分)如图,一很长的不可伸长的柔软细绳跨过光滑定滑轮,绳两端各系一小球a和b.a球质量为m,静置于地面,b球质量为3m,用手托住,高度为h,此时轻绳刚好拉紧.从静止开始释放b后,a可能到达的最大高度为()A.h B.l.5h C.2h D.2.5h6.(6分)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水平放置,两极板间有一带电量不变的小油滴,油滴在极板间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其速率成正比.若两极板间电压为零,经一段时间后,油滴以速率v匀速下降;若两极板间的电压为U,经一段时间后,油滴以速率v匀速上升.若两极板间电压为﹣U,油滴做匀速运动时速度的大小、方向将是()A.2v、向下B.2v、向上C.3v、向下D.3v、向上7.(6分)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时,质量亏捐为△m,相应的能量△E=△mc2=2.2MeV是氘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能量小于2.2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不会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B.用能量等于2.2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C.用能量大于2.2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不会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D.用能量大于2.2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不会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不为零8.(6分)如图,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虚线框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个边长也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所在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虚线框的对角线ba与导线框的一条边垂直,ab的延长线平分导线框.在t=0时,使导线框从图示位置开始以恒定速度沿ab方向移动,直到整个导线框离开磁场区域.以i表示导线框中感应电流的强度,取逆时针方向为正.下列表示i ﹣t关系的图示中,可能正确的是()A.B.C.D.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72分)9.(5分)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一铜丝的直径,测微器的示数如图所示,铜丝的直径为mm.10.(13分)如图为一电学实验的实物连线图,该实验可用来测量待测电阻R x 的阻值(约500Ω),图中两个电压表量程相同,内阻都很大.实验步骤如下:①调节电阻箱,使它的阻值R0与待测电阻的阻值接近.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调到最右端;②合上开关S;③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向左端滑动,使两个电压表指针都有明显偏转;④记下两个电压表的示数U1和U2;⑤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位置,记下两个电压表的多组示数U1和U2;⑥求R x的平均值.回答下列问题:(Ⅰ)根据实物连线图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的电路原理图,其中电阻箱的符号为:滑动变阻器的符号为:其余器材用通用的符号表示.(Ⅱ)不计电压表内阻的影响,用U1、U2和R0表示R x的公式为R x=.(Ⅲ)考虑电压表内阻的影响,用U1、U2、R0、电压表内阻r1和r2表示R x 的公式为R x=.11.(15分)如图,一质量为M的物块静止在桌面边缘,桌面离水平地面高度为h,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射入物块后,以水平速度射出物块.重力加速度为g.求:(1)此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2)此后物块落地点离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12.(19分)如图,一直导体棒质量为m、长为l、电阻为r,其两端放在位于水平面内间距也为l的光滑平行导轨上,并与之密接;棒左侧两导轨之间连接一可控制的负载电阻(图中未画出);导轨置于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导轨所在平面.开始时,给导体棒一个平行于导轨的初速度v0.在棒的运动速度由v0减小至v1的过程中,通过控制负载电阻的阻值使棒中的电流强度I保持恒定.导体棒一直在磁场中运动.若不计导轨电阻,求此过程中导体棒上感应电动势的平均值和负载电阻上消耗的平均功率.13.(20分)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近似于圆的轨道绕月飞行.为了获得月球表面全貌的信息,让卫星轨道平面缓慢变化,卫星将获得的信息持续地用微波信号发回地球.设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M和m,地球和月球的半径分别为R和R1,月球绕地球的轨道半径和卫星绕月球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和r1,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为T.假定在卫星绕月运行的一个周期内,卫星轨道平面与地月连心线共面,求在该周期内卫星发射的微波信号因月球遮挡而不能到达地面的时间(用M、m、R、R1、r、r1和T表示,忽略月球绕地球转动对遮挡时间的影响).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目(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对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B.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气体的温度就越高C.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分子对器壁的碰撞产生的D.当气体膨胀时,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减少,因而气体的内能减少【考点】8F:热力学第一定律;9C: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专题】548:热力学定理专题.【分析】根据气体分子间空隙很大,分析气体的体积与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的关系.根据温度的微观含义、压强产生的微观机理分析.根据内能的概念分析气体膨胀时内能如何变化.【解答】解:A、气体分子间空隙很大,气体的体积大于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
2008年高考理综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二)
![2008年高考理综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二)](https://img.taocdn.com/s3/m/846a81050066f5335a8121d9.png)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12页,满分3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巾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写,如写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夂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选择题共21小题,第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l C 12 O 16 Na 23 K 39Mn 55 Cu 64 Zn 65 Ag 108 Pb 207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
正确的是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公剩一个种群。
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3.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硝化细菌能以NH,作为氮源和能源物质B.某些细菌可以利用光能因定CO2合成有机物C.生长因子是某些细菌生长过程中需要额外补弃的营养物质D.含伊红和美蓝试剂的培养基不能用来签别牛奶中的大肠杆菌4.已知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在一线性DNA分子上有3个酶切位点,如图中箭头所指,如果该线性DNA分子在3个酶切位点上都被该酶切断,则会产生a、b、c、d四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及答案-全国2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及答案-全国2](https://img.taocdn.com/s3/m/f0405e41a26925c52dc5bf39.png)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5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机读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N 14 O 16 Na 23 P 31 Cl 35.5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了确定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采用的方法是A.检测正常叶片中该矿质元素的含量B.分析根系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C.分析环境条件对该矿质元素吸收D.观察含全部营养的培养液中去掉该矿质元素前、后植株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B.H2CO3/ 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3.下列对根瘤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瘤菌在植物根外也能固氮B.根瘤菌离开植物根系不能存活C.土壤淹水时,根瘤菌固氮量减少D.大豆植株生长所需的氮都来自根瘤菌4.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烟草花叶病毒可以不依赖宿主细胞而增殖B.流感病毒的核酸位于衣壳外面的囊膜上C.肠道病毒可在经高温灭菌的培养基上生长增殖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可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5.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6.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C.比丁烷更易液化D.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品7.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变色范围如下甲基橙: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 用0.1 000mol/L NaOH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 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8.对于ⅣA族元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SiO2和CO2中,Si和O,C和O之间都是共价键B.C、Si和Ge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次外层电子数都8C.CO2和SiO2都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和氧化钙反应D.该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4和+29.取浓度相同的Na0H和HCl溶液,以3∶2 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溶液的pH 等于12,则原溶液的浓度为A.0.01mol/L B.0.017mol/LC.0.05mol/L D.0.50mol/L10.右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 水溶液的装置。
2008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附答案)
![2008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e4acbefd0a79563c1e7229.png)
2008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14.如图所示,一物体自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顶端沿水平方向抛出后落在斜面上。
物体与斜面接触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φ满足A.tanφ=sinθB. tanφ=cosθC. tanφ=tanθD. tanφ=2tanθ15.如图,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A.向右做加速运动B.向右做减速运动C.向左做加速运动D.向左做减速运动16.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周期为T,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
此时平衡位置位于x=3 m处的质点正在向上运动,若a、b两质点平衡位置的坐标分别为x a=2.5 m, x b=5.5 m,则A. 当a质点处在波峰时,b质点恰在波谷B. t=T/4时,a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C. t=3T/4时,b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D. 在某一时刻,a、b两质点的位移和速度可能相同17.已知太阳到地球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的比值约为390,月球绕地球旋转的周期约为27天.利用上述数据以及日常的天文知识,可估算出太阳对月球与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的比值约为A.0.2B.2C.20D.20018.三个原子核X、Y、Z,X核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为Y核,Y核与质子发生核反应后生成Z核并放出一个个氦核(42He)。
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X核比Z核多一个质子B. X核比Z核少一个中子C. X核的质量数比Z核质量数大3D. X核与Z核的总电荷是Y核电荷的2倍19.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4×106 m,空气的摩尔质量约为29×10-3 kg/mol,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0×105 Pa。
利用以上数据可估算出地球表面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A. 4×1016 m3B. 4×1018 m3C. 4×1020 m3D. 4×1022 m320.矩形导线框abcd固定在匀强磁场中,磁感线的方向与导线框所在平面垂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Ⅱ卷理综卷(物理部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对一定量的气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B .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气体温度就越高C .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不断碰撞而产生的D .当气体膨胀时,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减小,因而气体的内能减少 14、BC 解析:气体分子距离远大于分子大小,所以气体的体积远大于所有气体分子体积之和,A 项错;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是表示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物理量,B 项正确;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是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产生的,C 项正确;气体膨胀,说明气体对外做功,但不能确定吸、放热情况,故不能确定内能变化情况,D 项错。
15.一束单色光斜射到厚平板玻璃的一个表面上,经两次折射后从玻璃板另一个表面射出,出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侧移了一段距离。
在下列情况下,出射光线侧移距离最大的是 A .红光以30°的入射角入射 B .红光以45°的入射角入射 C .紫光以30°的入射角入射 D .紫光以45°的入射角入射15、D 解析:因为同种介质对紫光的折射率较大,故入射角相同时,紫光侧移距离较大,A 、B 项错;设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r,则侧移距离x ∆=,可见对于同一种色光,入射角越大,侧移距离越大,D 项正确。
16. 如图,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物块A 和B 紧挨着匀速下滑,A 与B 的接触面光滑。
已知A 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B 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2倍,斜面倾角为α。
B 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A .23tan αB .23cot αC .tan αD .cot α16、A 解析:A 、B 两物体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均为cos mg α,所受滑动摩擦力分别为:f A = μA mgcosα,f B = μB mgcosα,对整体受力分析结合平衡条件可得:2mgsin α =μA mgcosα+μB mgcosα,且μA = 2μB ,解之得:μB = tan α,A 项正确。
17. 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振幅为A 。
t=0时, 平衡位置在x =0处的质元位于y =0处, 且向y 轴负方向运动;此时,平衡位置在x =0.15m 处的质元位于y =A 处.该波的波长可能等于 A .0.60mB .0.20mC .0.12mD .0.086m17、AC 解析:因为波沿正方向传播,且x=0处质点经平衡位置向y 轴负方向运动,故此时波形图为正弦函数图像,则x=0.15m =1()4n λ+,当n=0时,0.60m λ=,A 项正确;当n=1时,0.12m λ=,C 项正确;当n ≥3时,0.066m λ≤,D 项错。
18. 如图,一很长的、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绳两端各系一小球a 和b .a球质量为m ,静置于地面;b 球质量为3m , 用手托住,高度为h ,此时轻绳刚好拉紧.从静止开始释放b 后,a 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 A .h B .1.5h C .2h D .2.5h18、B 解析:在b 落地前,a 、b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且a 、b 两物体速度大小相等,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213(3)2mgh mgh m m v v -=+⇒=,b 球落地时,a 球高度为h ,之后a 球向上做竖直上抛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221222v h mv mg h h g =∆⇒∆==,所以a 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1.5h,B 项正确。
19.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水平放置,两极板间有一带电量不变的小油滴,油滴在极板间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其速率成正比。
若两极板间电压为零,经一段时间后,油滴以速率v 匀速下降;若两极板间的电压为U ,经一段时间后,油滴以速率v 匀速上升。
若两极板间电压为-U ,油滴做匀速运动时速度的大小、方向将是 A .2v 、向下 B .2v 、向上 C .3 v 、向下 D .3 v 、向上 19、C解析:当不加电场时,油滴匀速下降,即f kv mg ==;当两极板间电压为U 时,油滴向上匀速运动,即F kv mg =+电,解之得:2F mg =电,当两极间电压为-U 时,电场力方向反向,大小不变,油滴向下运动,当匀速运动时,'F mg kv +=电,解之得:v'=3v ,C 项正确。
20.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时,质量亏损△m ,相应的能量△E =△mc 2=2.2M e V 是氘核的结合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能量小于2.2M e V 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不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B .用能量等于2.2M e V 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C .用能量大于2.2M e V 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D .用能量大于2.2M e V 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不为零 20、AD 解析:只有静止氘核吸收光子能量大于其结合能时,才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故A 项正确,B 项错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光子能量大于氘核结合题,则多余的能量以核子动能形式呈现,故C 项错,D 项正确。
21. 如图,一个边长为l 的正方形虚线框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 一个边长也为l 的正方形导线框所在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 虚线框对角线ab 与导线框的一条边垂直,ba 的延长线平分导线框.在t=0时,使导线框从图示位置开始以恒定速度沿ab 方向移动,直到整个导线框离开磁场区域.以i 表示导线框中感应电流的强度,取逆时针方向为正.下列表示i-t 关系的图示中,可能正确的是21、C 解析:从正方形线框下边开始进入到下边完全进入过程中,线框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逐渐增大,所以感应电流也逐渐拉增大,A 项错误;从正方形线框下边完全进入至下边刚穿出磁场边界时,切割磁感线有效长度不变,故感应电流不变,B 项错;当正方形线框下边离开磁场,上边未进入磁场的过程比正方形线框上边进入磁场过程中,磁通量减少的稍慢,故这两个过程中感应电动势不相等,感应电流也不相等,D 项错,故正确选项为C 。
22. (18分) (1)(5分)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铜丝的直径,测微器的示数如图所示,该铜丝的直径为__________mm .(2)(13分)右图为一电学实验的实物连线图. 该实验可用来测量待测电阻R x 的阻值(约500Ω). 图中两具电压表量程相同, 内阻都很大. 实验步骤如下:①调节电阻箱, 使它的阻值R 0与待测电阻的阻值接近;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调到最右端.②合上开关S .③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向左端滑动, 使两个电压表指针都有明显偏转. ④记下两个电压表○V1和○V2的读数U 1和U 2⑤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头的位置, 记下○V1和○V2的多组读数U 1和U 2⑥求R x 的平均值. 回答下面问题:(Ⅰ)根据实物连线图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的电路原理图,其中电阻箱的符号为,滑动变阻器的符号为,其余器材用通用的符号表示。
(Ⅱ)不计电压表内阻的影响,用U 1、U 2和R 0表示R x 的公式为R x =___________ (Ⅲ)考虑电压表内阻的影响, 用U 1、U 2、R 0、○V1的内阻r 1、○V2的内阻r 2表示R x 的公式为R x =__________________ 22、(1)4.592~4.594; (2)I 电路如图:. II201x U R R U =III.20121201201()x U R r r R U r R r U R r =+-解析:(1)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部分读数为4.5mm ,可动刻度部分读数为0.093mm,所以所测铜丝直径为4.593mm 。
(2)不计电压表内阻,根据串联分压原理,有:012021x x R U U R R U R U =⇒= (3)可考电压表内阻影响,则R 0与R v1的并联电阻与R x与Rv2的并联电阻串联分压,即:120121111()()x U U R r R r +=+解得:20121201201()x U R r r R U r R r U R r =+-。
23.(15分)如图, 一质量为M 的物块静止在桌面边缘, 桌面离水平面的高度为h .一质量为m 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 0射入物块后, 以水平速度v 0/2射出. 重力加速度为g . 求 (1)此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2)此后物块落地点离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
23、解:(1)设子弹穿过物块后的速度为V ,由动量守恒得02v mv m MV =⨯+……………………① (3分) 解得:02mv V M =…………………………②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222001112222v E mv m MV ⎡⎤⎛⎫∆=-+⎢⎥ ⎪⎝⎭⎢⎥⎣⎦……………………③ (3分)由②③两式可得:20138m E mv M ⎛⎫∆=- ⎪⎝⎭…………………………④ (3分) (2)设物块下落到地面所需时间为t ,落地点距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为s , 则:212h gt =……………………⑤ (2分) s Vt =…………………………⑥ (2分)由②⑤⑥三式可得:s =⑦ (2分) 24.(19分)如图,一直导体棒质量为m 、长为l 、电阻为r ,其两端放在位于水平面内间距也为l 的光滑平行导轨上,并与之密接;棒左侧两导轨之间连接一可控制的负载电阻(图中未画出);导轨置于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于导轨所在平面。
开始时,给导体棒一个平行于导轨的初速度v 0。
在棒的运动速度由v 0减小至v 1的过程中,通过控制负载电阻的阻值使棒中的电流强度I 保持恒定。
导体棒一直在磁场中运动。
若不计导轨电阻,求此过程中导体棒上感应电动势的平均值和负载电阻上消耗的平均功率。
24、解:导体棒所受的安培力为:F =BIl ………………① (3分)由题意可知,该力的大小不变,棒做匀减速运动,因此在棒的速度从v 0减小到v 1的过程中,平均速度为:011()2v v v =+……………………② (3分) 当棒的速度为v 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E =Blv ………………③ (3分) 棒中的平均感应电动势为:E Blv =………………④ (2分)综合②④式可得:()0112E Bl v v =+………………⑤ (2分) 导体棒中消耗的热功率为:21P I r =………………⑥ (2分)负载电阻上消耗的热功率为:21P EI P =-…………⑦ (2分) 由以上三式可得:()220112P Bl v v I r =+-…………⑧ (2分) 25.(20分)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近似于圆形轨道绕月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