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戊戌变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事件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事件:公车上书。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民族危机
大大加深。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措施影响】 (2)梁启超认为:“(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 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推动了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请结合戊戌变法的内容说明上述观点的
话是怎样理解的?
提示:①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顽固派的势力过于强大 ;维新 派力量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没有发动广大人 民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等。 ②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宣传了资产阶级思想;宣传了维 新变法思想;唤醒了资产阶级革命。
【观点评说】 材料三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 ——谭嗣同《狱中题壁》 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 作第一个吧!
„„
“杀!”
„„
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
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历史在这里沉思
世纪末的落日,王朝的落日 文明的落日 „„ 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
(1)材料中“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几个“读书人”为什么
要提出“变”?文中的“读书人”指的是谁? 提示:《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康有 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2)材料中的“杀!”是谁指使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慈禧太后;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 遭到他们的反对。
提示二:如果谭嗣同和梁启超等人一起逃跑,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这样,一来可以为变法保存有生力量,他日有望东山再起,为中 国尽力,又可以减少牺牲。 但是,不管谭嗣同的选择如何,都已经成为历史,站在今天 的角度,我们仍然视他为英雄,戊戌变法的流血牺牲者。
【备选探究】
探究主题
戊戌变法
阅读以下材料: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 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 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 几个读书人呼号 “变亦变,不变亦变”
【记一记】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其 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维新派主张在不推翻清朝统治的前 提下,通过改革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救
亡图存。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百日维
新是戊戌变法的高潮事件,戊戌政变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
B 年春 时间:__ C 影响:揭开了__ 运动的序幕 公车上书 A:_________ 变法维新 C:_________ 1895 B:_____
【线索构建】
公车上书 A:_________
百日维新 B:_________
1898年短短三个多月的戊戌变法在历史长河中犹如浪花击 石,转瞬即逝了。但这朵浪花激起的却是千层浪,它推动了中国 近代化的进程……一百多年后,回首戊戌,每一个探索救亡图强 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当年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艰难起步、用 生命唤醒东方睡狮的爱国志士们!
二、发展——维新思想的传播 万国公报 》。 1.创办报刊:《_________ (1)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维新变法 。 (2)内容: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_________ 2.组织团体:强学会。 中外纪闻 》。 (1)机关报刊:《_________ 政治团体 形成。 (2)标志:维新派的_________
【核心点拨】 1.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异同。 提示:(1)相同点:都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维护源自文库朝统治;都发 展工业、建立新式军队、重视教育;都推进了中国近代化。
(2)不同点:洋务运动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侧重于经济领域,开
启了经济近代化,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领导,侧重于政治领域,
开启了政治民主化。
2.怎样认识戊戌变法? 提示:(1)戊戌变法是以救亡图存为目的,因而是一场爱国的、 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起到了思想启蒙的 作用。
正确性。
提示:政治上的措施,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 经济上的措施,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文化教育上的措施, 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民主思想的传播;军事上的措施,有利于 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总之,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历程)
【历史点评】
材料二 ……那个烦闷的夏季,又一次见证了旧制度的腐朽。
☉戊戌变法的失败充分说明了资产阶级改良(改革)道路在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读一读】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解读】这句话体现了梁启超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 , 主动寻求变革,救亡图存的思想。维新人士的变法思想是符合 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是进步的、爱国的。
【读图学史】 A 事件:__
第 8 课 戊 戌 变 法
一、序幕——“公车上书”
马关条约 》的签订,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1.背景:1895年,《_________ 康有为、梁启超 联合各省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 2.概况:_______________
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变法维新 运动的序幕。 3.影响:揭开了_________
【背景探析】 材料一 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
《马关条约》中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和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 突然消息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他们联名上书光 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举人们为什么会群情激愤?这
三、高潮——百日维新 1898 年6-9月。 1.时间:_____
2.皇帝:光绪帝。
3.内容: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维新人士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_________ 工矿企业 鼓励私人兴办_________
新式学堂 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 开办_________ 等
新式军队 训练_________
4.评价:
(1)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2)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四、失败——戊戌政变 1.时间:1898年9月。
顽固派 的利益。 2.原因:维新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_______
慈禧太后 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下令逮捕维新人士, 3.经过:_________ 谭嗣同 等六人被杀。 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_______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4)谭嗣同的话语荡气回肠。对于谭嗣同的舍生赴死,有人认为
他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起民族觉醒,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丈
夫。有人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谭嗣同能逃却不逃,
未免迂腐。你如何看待?
提示一:谭嗣同选择英勇就义,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和 变法的决心,这无疑是对顽固派的有力冲击,而且坚定了仁人志 士的变法救亡的决心,他的死,正表现了中华儿女不怕牺牲的英 勇斗志,他死得其所,但是,谭嗣同把变法失败归结为中国历来 没有为变法流血牺牲者是片面的。
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
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 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戊戌变法被扼杀 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复兴之路》
(3)你认为出现材料二所描述的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你
对“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这句
(2)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勇于进取、创新变革
的精神和高尚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3.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有何影响? 提示:(1)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2)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
播。 (3)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 张,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 (4)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 了革命。因而戊戌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材料中的“现代化”运动指什么?“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 你能说出材料中“冷”的原因吗? 提示:戊戌变法;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维新人士, 变法最终失败。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现代化’运动”失败的原因有 哪些。
提示:维新派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帝身上 ,导致革
命力量大大低于反革命力量;维新派严重脱离群众,维新变法的 内容基本上没有涉及人民的利益,得不到人民的支持;以慈禧太 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等。
提示:事件:公车上书。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民族危机
大大加深。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措施影响】 (2)梁启超认为:“(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 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推动了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请结合戊戌变法的内容说明上述观点的
话是怎样理解的?
提示:①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顽固派的势力过于强大 ;维新 派力量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没有发动广大人 民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等。 ②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宣传了资产阶级思想;宣传了维 新变法思想;唤醒了资产阶级革命。
【观点评说】 材料三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 ——谭嗣同《狱中题壁》 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 作第一个吧!
„„
“杀!”
„„
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
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历史在这里沉思
世纪末的落日,王朝的落日 文明的落日 „„ 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
(1)材料中“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几个“读书人”为什么
要提出“变”?文中的“读书人”指的是谁? 提示:《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康有 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2)材料中的“杀!”是谁指使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慈禧太后;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 遭到他们的反对。
提示二:如果谭嗣同和梁启超等人一起逃跑,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这样,一来可以为变法保存有生力量,他日有望东山再起,为中 国尽力,又可以减少牺牲。 但是,不管谭嗣同的选择如何,都已经成为历史,站在今天 的角度,我们仍然视他为英雄,戊戌变法的流血牺牲者。
【备选探究】
探究主题
戊戌变法
阅读以下材料: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 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 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 几个读书人呼号 “变亦变,不变亦变”
【记一记】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其 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维新派主张在不推翻清朝统治的前 提下,通过改革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救
亡图存。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百日维
新是戊戌变法的高潮事件,戊戌政变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
B 年春 时间:__ C 影响:揭开了__ 运动的序幕 公车上书 A:_________ 变法维新 C:_________ 1895 B:_____
【线索构建】
公车上书 A:_________
百日维新 B:_________
1898年短短三个多月的戊戌变法在历史长河中犹如浪花击 石,转瞬即逝了。但这朵浪花激起的却是千层浪,它推动了中国 近代化的进程……一百多年后,回首戊戌,每一个探索救亡图强 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当年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艰难起步、用 生命唤醒东方睡狮的爱国志士们!
二、发展——维新思想的传播 万国公报 》。 1.创办报刊:《_________ (1)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维新变法 。 (2)内容: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_________ 2.组织团体:强学会。 中外纪闻 》。 (1)机关报刊:《_________ 政治团体 形成。 (2)标志:维新派的_________
【核心点拨】 1.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异同。 提示:(1)相同点:都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维护源自文库朝统治;都发 展工业、建立新式军队、重视教育;都推进了中国近代化。
(2)不同点:洋务运动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侧重于经济领域,开
启了经济近代化,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领导,侧重于政治领域,
开启了政治民主化。
2.怎样认识戊戌变法? 提示:(1)戊戌变法是以救亡图存为目的,因而是一场爱国的、 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起到了思想启蒙的 作用。
正确性。
提示:政治上的措施,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 经济上的措施,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文化教育上的措施, 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民主思想的传播;军事上的措施,有利于 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总之,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历程)
【历史点评】
材料二 ……那个烦闷的夏季,又一次见证了旧制度的腐朽。
☉戊戌变法的失败充分说明了资产阶级改良(改革)道路在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读一读】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解读】这句话体现了梁启超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 , 主动寻求变革,救亡图存的思想。维新人士的变法思想是符合 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是进步的、爱国的。
【读图学史】 A 事件:__
第 8 课 戊 戌 变 法
一、序幕——“公车上书”
马关条约 》的签订,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1.背景:1895年,《_________ 康有为、梁启超 联合各省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 2.概况:_______________
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变法维新 运动的序幕。 3.影响:揭开了_________
【背景探析】 材料一 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
《马关条约》中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和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 突然消息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他们联名上书光 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举人们为什么会群情激愤?这
三、高潮——百日维新 1898 年6-9月。 1.时间:_____
2.皇帝:光绪帝。
3.内容: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维新人士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_________ 工矿企业 鼓励私人兴办_________
新式学堂 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 开办_________ 等
新式军队 训练_________
4.评价:
(1)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2)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四、失败——戊戌政变 1.时间:1898年9月。
顽固派 的利益。 2.原因:维新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_______
慈禧太后 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下令逮捕维新人士, 3.经过:_________ 谭嗣同 等六人被杀。 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_______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4)谭嗣同的话语荡气回肠。对于谭嗣同的舍生赴死,有人认为
他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起民族觉醒,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丈
夫。有人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谭嗣同能逃却不逃,
未免迂腐。你如何看待?
提示一:谭嗣同选择英勇就义,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和 变法的决心,这无疑是对顽固派的有力冲击,而且坚定了仁人志 士的变法救亡的决心,他的死,正表现了中华儿女不怕牺牲的英 勇斗志,他死得其所,但是,谭嗣同把变法失败归结为中国历来 没有为变法流血牺牲者是片面的。
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
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 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戊戌变法被扼杀 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复兴之路》
(3)你认为出现材料二所描述的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你
对“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这句
(2)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勇于进取、创新变革
的精神和高尚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3.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有何影响? 提示:(1)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2)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
播。 (3)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 张,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 (4)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 了革命。因而戊戌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材料中的“现代化”运动指什么?“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 你能说出材料中“冷”的原因吗? 提示:戊戌变法;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维新人士, 变法最终失败。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现代化’运动”失败的原因有 哪些。
提示:维新派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帝身上 ,导致革
命力量大大低于反革命力量;维新派严重脱离群众,维新变法的 内容基本上没有涉及人民的利益,得不到人民的支持;以慈禧太 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