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2教案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主要分析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和新的经济成分、生产方式的出现即洋务运动。
实际上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最重要的表现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民资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和它在中国近代经济上的地位来共同学习。
【重点难点】中国民资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因素【知识梳理】【思维拓展】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列强凭借工业文明优势,叩开中国大门。
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艰难起步。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60、70年代开始到1911年的五十年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本总额仅1.3亿元左右。
而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八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摘自严中平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依据材料描述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状况,请分析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
(6分)参考答案:状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繁荣景象(黄金时期)。
(1分)原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2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分)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分)【课后检测】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条件有①政府的提倡与鼓励②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③洋务运动的诱导④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④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A.鸦片战争期间B. 洋务运动期间C.甲午战争期间D. 戊戌变法期间3.甲午战争后,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
其直接原因是A.西方技术的传播B.重农抑商思潮的影响C.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D.改良思想的推动4.民国初期的一则报纸广告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等字样。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重点难点】重点: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讲授新课】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2)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2、时间:19世纪末。
3、表现和特点:(1)设立的厂矿企业数量增多、投资数额增大;(2)兴办的近代企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3)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4)受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和束缚,民族工业发展仍然十分艰难。
4、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主要表现为:(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2)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提升到制度层面。
二、短暂的春天1 •原因(1)辛亥革命的推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经过这场革命,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2)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辛亥革命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使“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
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使国内市场扩大,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3)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民国初年,“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相对减少;也因战争的需求,他们的工业生产主要转为战争服务,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不仅为中国民族工业拓展了国内市场,也为他们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4)“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政策,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自19世纪六七 十年代产生以来,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 程?
初步发展 短暂春天 曲折发展 萎缩 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
民国初年——一战期间
1927——1945
1945——1949
100元法币在不同年份的购买力:
1937年 1938年
= = = =
=
人们不得不携 带大捆大捆的 钱前往抢购日 用品的情景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概况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原因:
(1)列强入侵,瓦解自然经济 (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4)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中国民族资 产阶级有哪 些特点?
贻来牟机器 磨坊
19世纪六 七年代中 国官僚、 地主、商 人开始投 资近代工 业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曲折发展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马小云创业》
马 父
儿呀,官府知道 父亲,洋人办厂 不会,官府也办 那你的人手哪里 了要杀头的呀! 日进斗金,我也 厂了,我的技术 来呀! 农村不是有很多 要办厂! 就是那里学的! 闲散人员吗,我 办厂肯定能成!
云马 小
最强大脑:从以上对话里找出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
材料2: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 自身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19世 纪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 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技术力量薄弱
夹缝产生
千 呼 万 唤 始 出 来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
解读张裕酿酒公司的发展 在选址建厂时,张振勋饱受地痞恶霸与地 方旧势力的刁难。张振勋曾用三十万两贿赂大官 与外国资本主义和 本国封建势力既有 僚盛宣怀等,有了大人物撑腰,厂子获得了免税 三年,专利十五年的特殊待遇。 矛盾,又有依赖性; 张振勋苦苦寻找多位外国技师,都无法得 到真正的酿酒技术。当张振勋培养 出中国酿酒师,张裕葡萄酒得了金 奖时,却被外国人要求贴上法国商 标。张多次感叹兴办实业“一波三 折,举步维艰”,但同时张又与很 多外国公使关系密切。
高中历史必修2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三 短暂的春天(1912 — 1919年) 1.背景 (1)外因: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内因: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一些障碍;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的法令,激发兴办实业的热情 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2.概况 (1)时间: 1912 - 1919年 (2)发展较快的行业:纺织、面粉、化工、皮革、卷烟等轻工业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60、70年代)
1.原因: 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2.时间、地点: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南沿海 3.重要企业 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4.基本特征: 私人投资;机器生产;雇佣工人
(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 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 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 (都)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人联群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 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乡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当风潮最剧时,亲友 危之,宗族议之,(启沅)亦绝不为动,其魄力之雄毅有如此者。然以事招众忌,乃改 创缫丝小机,以便小资本家经营,功用则与大机无异,而小机之利尤普。卒之(终于) 风气日开,南、顺(南海、顺德)各属群相仿效。今(1910年)则全省缫丝均用机器, 多至百余家……
四 曲折的发展 1.国共对峙时期(1927 — 1937)
在国民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因素促进下,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 展。1935年至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2.日本侵华期间:遭受空前打击
[历史必修2]第10课_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结局: 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分布范围扩大,主要集中在东部地 区地区; 特点: 发展很快,但持续时间很短暂; 偏重于轻工业,结构不平衡,没有 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力量薄弱,无力与外资抗衡,自然 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三、曲折发展: 1、较快发展。 (1)时间: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1927~1936
1912年
1927年 1949年 时间
1895年 19C70年代前后
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
影响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发展 的因素主要有 哪些?
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 推动因素: 历届政府的鼓励 人民的爱国热情,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实业家自身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阻碍因素: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近代中国政局的长期动荡 帝、官、封三座大山的压迫 ……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时间: 19世纪末(甲午战争以后):
原因: 1、甲午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 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表现: 1、民族资本总额增加 2、商办企业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 3、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 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你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历程中得到什么认识和启示?
历史认识和启示: (1)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 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要实现近代化,必须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独立是 民族经济振兴的基本前提。 (3)善于抓住有利的国际机遇是振兴民族经济的重要 策略。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正是抓住有利的国际机遇而 实现发展的重要保证。 (4)优化投资环境,减少垄断经营。近代官僚资本的 垄断经营成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重大障碍。 (5)保证充足资金,以科技为先导。近代中国民族经 济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金少、技术力量弱、对 外依赖性强。
人教版必修二第10课_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蒋家天下陈家党 宋氏姐妹孔家财
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 蒋 宋 的急剧膨胀,而中国的民族资本在 萎缩
介 石 子 文
孔 祥 熙
陈果夫
陈立夫本课Βιβλιοθήκη 结较快发展 日益萎缩 陷入绝境
短暂春天
初步发展 获得新生 夹缝产生
1860 1870
1895
1912
1919
1927
1936
1945
1949 1952 1956
C
单项选择
2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
的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 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 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这表明他受到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 军阀官僚政府 B 外国资本 C 清官府 D 地主阶级
A
3.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成为
24集电视连续剧《大染坊》主题歌
总以为泪水早已擦干 心中的滋味却有苦有咸 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 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 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 这一场锦绣年华欲说无言 早知道这命运由天注定 我是否还要走万水千山 也许白发已无法遮掩 我还要把等待留在身边 也许爱恨瞬间一刹 我要把感动留在人间 留在人间
中 国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荣氏兄弟为中国民族面粉工业、棉 纺织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成 为旧中国有名的“面粉大王、棉纱 大王”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
二、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20世纪初 三、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927-1949
1896年,荣氏兄弟看到大量免税外国面 粉进口,销路甚广且投资小,见效快,遂决 定筹办面粉厂。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 业的官员,一连下了七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 持实业。1900年他们与人合伙创办了第一个 面粉厂,1903年独资经营,1905年又开设振 新纱厂,随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 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时间: 19C末 (甲午战争后) P44 客观: 2、原因 主观: P44
3、表现:p44 ①②③
①P44 + 为资`级改革和革命奠定社会 4、影响:基础,先后掀起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近代化由器物---制度) ②“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1.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末状元张謇愤而辞官 从商,投资创办南通大生纱厂。该企业属于 A.洋务企业 B.外资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思考2:20世纪初的20年间可谓是荣氏企业成长的 “春天”,你认为这段期间促进企业迅速发展的 外部条件有哪些?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二、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20世纪初
短暂春天 出现的原 因?
二、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时间: 民国建立到一战期间(20C初) 2、原因 ⑴内因:①②③ P44 ④实业救国热潮的影响 ⑵外因: P45 3、表现: ①②③ P44 ④涌现出一批著名实业家 4、“短暂”的原因: P45 5、特点: ①发展迅速 ②“春天”短暂 ③分布不平衡 ④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ppt课件
战 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 ③面粉业和
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纺织业发展
期 特点:带有明显半殖 最快
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间 (发展不平衡,力量
④涌现出一 批著名的实
薄弱,受自然经济的 业家
束缚)
①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新文化运动)
②无产阶级壮大 (五四运动、中 共诞生)
中国革命向新民主 主义革命过渡
周学熙创建的北洋银元局
危 助国 济机 于” 结呢 父“ 构?亲兴出开业现丝”怎织呢样厂? 的呢这 变?反 化映 呢了 ?社会的什么观念呢?
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C末20C初)
小荷已露尖尖角
时 间
原因
表现
影响
19 ①列强输出资本,
①民族资产阶
世 自然经济进一步 ①资本总额增 级开始登上政
纪 瓦解(主要原因)加;
思考
: 21.试19想45老年人8月及,其老工人厂为的什命么运哭,呢并?分他析高其呼原的因
“熬出头了”是指什么呢?
四)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927-1949)
无可奈何花落去
时间
原因
表现
影响
1927 -
1936
①全国基本统一
①纺织、面粉、新兴工 业都有较大发展
为抗日战争胜利
②“国民经济建设 ②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奠定物质基础
年均投资 万元
(119)12厂~矿19企19业年增8年多间;,建成
3000 2000 1000
0 1895-1911
1912-1918
(厂 元2)矿 。投4这7资80多 年总相个额,当增投于加资过;近去一的亿全
(部3)投面资粉的、总纺额织。发其展中最,快纺织 业新设厂27家,投资额2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合作探究(一)、画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曲线图, 概括并标出每一阶段的发展特征是什么?
发 展 状 况
短暂春天
较快发展
初步发展 产生
日益萎缩
陷入绝境 获得新生
1860 1870
1895
年份
1912 1919 1927 1936 1937 1945 1949 1956
合作探究(二)、分析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 因素有哪些?
1、西方列强的侵略; 2、政府的政策; 3、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 4、群众性运动的影响; 5、政局的稳定与否; 6、我国的社会性质; 7、企业家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辛亥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合作探究(三)、探讨资本主义经济在我国近代发 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子的口吻,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小短文。
感谢下 载
情景一:寿亭创业 梦想破灭
情景二: 曲折发展
情景三:
阶段 初步 发展
短暂 春天
较快 发展
残酷 打击
萎缩
时间 19世 纪末
一战 期间
1927 —— 1936 1937 —— 1945
1945 —— 1949
原因
表现或影响
1、甲午战后,帝国主义侵略加速自然经济瓦 解;
2、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表现 1、数量和规模; 2、地域拓展;
沦陷区:吞并、
国统区:1、实行战时体制,强化经济控制; 破产
2、官僚资本挤压;
国统区:停产
1、美国商品的涌入; 2、官僚资本压榨; 3、苛捐杂税,通货膨胀;
纷纷倒闭
小组内互相检查,老师抽查。
1、甲午中日战争后,我国民族工业发展 的原因有哪些?
历史必修二第10课_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材料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材料2: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 资,设立实业部…… ——摘自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 材料3:1915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全国掀起 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爱国运动。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情景四
八年抗战后,奄奄一息的荣氏集团劫 后余生,试图重振旗鼓,东山再起。但 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 品的大量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 业最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1946年,荣 德生遭到绑架。荣家为了救他,竟被上 海国民党当局敲诈了60多万美元。荣德 生对国民党政府的幻想完全破灭了。
五.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
(2)20年代后,发展势头迅猛的荣氏企业怎么 会走下坡路呢?从“短暂”的原因,你能得到什么 启示? 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因 加紧了对华的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帝国主义是 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民族独立是民 族经济振兴的前提.
(2)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民主革命的发展 奠定了社会基础,同时也促使无产阶级队伍不 断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共 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三.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较快发展)
时间
原因 表现 影 响
1927 年 ①全国基本统一 ②“国民经济建 1936 设运动”的推动 年
为抗日战争 胜利奠定一 定物质基础
四.抗日战争时期(空前打击)
时间 原因 表现 影 响 1937 年 ①战火破坏 ②日本掠夺 1945 年 ③官僚资本膨胀
遭受打击 民族资本 日益萎缩
材料一:《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 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二、短暂的春天(1912—1919年)
1、原因:
2、表现: (1)厂矿企业增多和投资总额增加 (2)轻工业发展较快:面粉业、纺织业等
3.结束: “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 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 主义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 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现代化
小结
曲折发展
1860 1870 1895 1912 1914 1919 1927 1936 1945 1949
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调整与改造 (1949-1956)
(一)合理调整(1949-1953) (二)和平改造(1953-1956)
中 概况
时间
原因
国 民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自然经济的解体; 外商企业刺激; 洋务企业的诱导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决定中国社会历史 发展方向的国内基本因素是 (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 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 D、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活动
3、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
影响主要有:( )
(1)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提供了机会
(2)使帝国主义在华势力调整
第 10 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9世纪末)
1、原因: (1)甲午战争后列强争先向中国输出资本;
(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表现:
(1)投资总额迅速增长 (2)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3)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影响:
①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如发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族
初步发展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人教新课标)必修2历史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
短暂的春天
2.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 天地之大德日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 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 水平线上的生活。” 这段话体现了民族工业怎样的特点? 提示 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曲折的发展
3.1948年4月2日《东北日报》报道,国民党统治区“民营工业 的危机日益深重。大批工厂又纷纷倒闭,仅去年上半年倒闭 之工厂商号,即达一千六百余家”。 这一时期“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的原因有哪些?
课标分解
1.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特点。 2.“短暂的春天”的原因、表现。 3.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 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 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 不合时宜了。” 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 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提示
美国对华倾销商品;官僚资本垄断经济;政府征收苛
捐杂税。
考点一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点及其影响
突破依据:本考点是课标要求内容的深化
(1)发展特点 ①时间短暂。从1912年至1919年,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兴 旺似昙花一现,只能是“短暂的春天”。 ②发展不平衡。轻工业尤其是纺织业、面粉业发展迅速, 重工业发展缓慢。 ③地区分布不合理。民族工业大部分都集中在沿海一带,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这是一幅反映近代民族资本主义
企业曲折发展历史的漫画。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条件下艰难成长起来的,深受外国 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 迫,发展艰难。 想一想:民国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怎么的 曲折发展历程呢?
历史 必修二 第10课_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5、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当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业上,实施的结果 是纺织业发展空前,钢铁业没有得到发展。其最重要的原因是 A 清政府对外赔款使重工业发展缺少资金 B 清政府顽固派阻挠发展重工业
C 重工业因周期长、利润小,民族资本家不愿涉及
D 西方列强对中国矿产资源的掠夺和外贸工业的激烈竞争
讨论
张謇主张:“实业救 国” ,荣宗敬论述过“实业 救民杜侵略”思想,有人认 为他们找到了救国的正确途 径。你认为通过发展资本主 义实业的道路能救国吗?为 什么?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夹缝产生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的 曲 折 发 展
民国末年(1946-1949) 抗战时期(1937-1945) 日益萎缩 黄金时代 民国前期(1927-1936) 20世纪初(1912-1919)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初步发展
短暂春天
陷入绝境
23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1、19世纪末,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高潮,主要原因是
A B C D
外国资本主义竞相向中国输出资本 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维新运动的兴起 民族企业家追求利润的需要
2、辛亥革命后,尤其是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 勃发展,其特点是 A 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C 东南沿海成为工商业中心 B 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 D 中国工业产品大量出口
中国的经济形态和阶级的关系: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中国工业无产阶级(1840S)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产阶级 (1860S)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资产阶级 (1860S) 新民主主义经济(1920S)
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决定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
高中历史必修二课 件: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共19张PPT)
施是奖励实业,振兴商务。政府决定带头 材料二: 按《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要在三年 破除耻于为商的成见,提倡、奖励私人资 (1)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 内付清日本2亿两的巨额赔款,当时清政府国库空 本办工业。 原 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虚,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8000余万两。
因
(2)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放松限制,允许民间设厂。
B
5.中国近代“实业救国”的道路之所以行不通, 主要是因为 A.“实业”往往被反动政权所垄断 B.科技水平严重滞后
C
C.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D.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5)1949—1956年:
(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获得新生
随堂巩固
1、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较快的最主要原因是 A.有识之士倡导“实业救国” B.利润的刺激,民族资产阶级愿意投资 C.欧洲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D.辛亥革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
2、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 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均衡 C.社会环境未得到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德国
完全停止出口
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表现?
清末民初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对比简表
3000 2000 1000 0
100 80 60 40 20 0
1895-1911
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 年均投资 万元 (1)厂矿企业增多 1912~1919年8年间,建成 (2)投资总额增加 厂矿470多个,投资近一亿 元。这8年相当于过去的全 (3)面粉、纺织发展较快 部投资的总和。其中,纺织 1895-1911 1912-1918 业新设厂27家,投资额 2998.4万元……面粉业新设 年均办厂 家 厂91家;投资额472.3万元, 烟草业新设厂12家;投资额 为601.9万元。 ——《中国近代史教程》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10课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条件(原因): (1)鸦片战后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开始 解体; (2)洋务运动的诱导 (3)外商企业的刺激
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 (一)兴起阶段 2、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代表企业: a.交通便利; b.受外国侵略早, 自然经济开始解 体较早。 c.经济基础好; d.外资企业和洋 务企业主要分布 在东南沿海地区 朱其昂贻来牟机器 磨坊
二、影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见本课资料)
2、不利因素: ②主观因素:先天不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 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后天畸形:由于先天不足,民族工 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和发展主要在轻工 业领域和主要分布在沿海,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的失衡使民族工 业呈畸形发展。
本主 义 “先天不足(资金少 、规模 小、技术力量薄弱),后天畸 形”(地区不平衡、行业不平 衡、次要地位)的特点,在经 济中不占主导地位。
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
(一)兴起阶段
历史: 明朝中后期,中国封建社会已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 (注意:近代民族工业并不是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三、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
(一)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阶级特点):两面性
两面性:一方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启示:民族资产阶级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动力,是革命团结的 另一方面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妥协性 对象,但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双重压迫
反抗要求 (根本原因)
(六)新生阶段:建国后
2、三大改造时期(1953-56):消亡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相矛盾。 政策:“和平赎买”(有代价的收归国有或集体所 有,区别于对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官僚资本的没收) 途径:走“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从统购包销、 经销代销等低级国家资本主形式到公私合营的高级 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结果:被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作为一种经 济形式消亡。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 地位,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经济上 看( )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 利于社会进步
(1)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2)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
沉重 打击
抗战爆 发后
(1)沦陷区:日军的破坏和吞并 (2)国统区:实行_战__时___体__制__; 官僚资本的压榨
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 日益萎缩
(1)美国取得在华特权 陷入 抗战胜 (2)_官__僚__资__本___的挤压 绝境 利后 (3)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通
B.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力量的发展以及无产阶级队伍 的壮大
C.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难以独立发 展 【解析】选 A。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从经济上看”。
二、非选择题 6.(2010 年浙江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 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 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材料二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 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 1929 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解析】选 C。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阻碍是帝国 主义的压制,其次是封建政府的剥削,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4.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 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共32张PPT)
为扩大税源,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实业救国
3、一些爱国工商人士,痛感战败之辱,发出了“实 业救国”的呼声。
爱国精神
爱国火花
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一组火花 反映了早期民族火柴业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这种精 神也是支撑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支柱。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面粉业
外国资本控制了全 国机器采矿的75%,日本 资本控制了全国钢铁生 产能力的94%。至于机器 制造业,国内几乎是空 白,机器设备完全依赖 从国外进口。
重工业基础薄弱
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
3、局限性:
(1)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内地很少。 (2)发展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3)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不可 能独立发展。 (4)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经济占绝对优势。
100元法币在不同年份的购买力
1937 1938
=
= = =
=
1939
1943
人们不得不携 带大捆大捆的钱前 往抢购日用品……
1945 1948
=
大米0.000 000 001 85两
3、陷入绝境(1945-1949)
(1)原因:
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官僚资本主义的挤压; 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滥发纸币。 (2)表现:
A.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 D.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3、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的主要原 因是 A.清政府的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破坏 C.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阻碍 D.帝国主义加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4、费正清教授曾经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下列理由中不能 正确解释这一观点的是 A.因为中国社会环境未改变 B.因为中国封建主义的阻力依然存在 C.因为帝国主义的破坏仍然未停止 D.因为它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高中历史必修2笔记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2笔记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2.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二.短暂的春天1.时间:1912—1919年2.背景: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反帝爱国运动(如1915年反对21条,群众抵制日货,提倡国货)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战列强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条件3. 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迅速,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发展3. 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三.曲折的发展1.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2. 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面粉业、纺织业、化工业,橡胶业都有发展3.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民族企业遭受残酷打击。
沦陷区,遭日本摧毁和吞并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全面控制。
导致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4.内战时期,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国民政府与美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取得特权,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增加苛捐杂税,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产品滞销前言:中国民族火柴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缩影。
它兴起与清末,发展于民国,在内忧外患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顽强成长。
总结:1. 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2. 辛亥革命的推动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中国民族工业获得短暂而迅速的发展3. 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经过了怎样的曲折历程?民国时期,民族经济发展艰难曲折1. 1912—1919年,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使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十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按《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要在三年内付清 日本2亿两的巨额赔款,当时清政府国库空虚,一年 的财政收入也不过8000余万两。 甲午战后,社会上要求“设厂自救”的呼声高 涨,就连“中外臣工”也纷纷条陈时务,谋求自救 之策。光绪皇帝也锐意推行新政,以求富国强兵。 其新政的中心内容不外是“修铁路、铸钱币、造机 器、开矿产、折南漕、减兵额、创邮政、练陆军、 整海军、立学堂,大抵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 惠工为本源”。(《时务报》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九月十
当时的民族工业发展主 要在轻工业方面,重工 业虽然有所发展,但较 为薄弱,工业结构不平 衡。
新建的民族工业大都分 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 地域分布不平衡。
1912年~1921年中国对外贸易情况
单位:百万海关银两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一日。)
表现:
企业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
商办企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影响:
随着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 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 台,主要表现是维新派掀起了只在救亡 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革命派发动了推 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 革命70 569 454 516 550 555 647 762 906
出口额 371 403 356 419 482 463 486 631 542 601
入超额 102 167 213 35 34 87 69 16 220 305
材料中1912~1921年中国外贸进出口额的变化 反映了一战期间和一战后中国对外贸易的何 种现状?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
民国初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销售示意图 (1917年上海厂开工后产品销售未计入)
必修2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9C60、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70年代 2、洋务运动的诱导3、外商企业的刺激
初步 发展 短暂 春天
19世 纪末 一战 期间
1、甲午战后,帝国主义侵略加速自然经济瓦解; 2、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1、辛亥革命扫除障碍;2、临时政府奖励实业; 3、“实业救国”推动;4、群众爱国运动推动; 5、一战提供外部条件;
柳暗花明又一村 1927年,蒋委员长主政南京,1932年,荣氏兄弟控制 下面粉、 纺织系统在全国民族资本面粉厂、纺织的 比重,分别占30.7%, 29.4%,“面粉大王”和“棉 纱大王”两项光彩夺目的桂冠,同 时落在兄弟俩的 头。
自主学习四:结合教材了解国民政府前期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 概况并分析原因。 概况:发展迅速,尤其面粉、纺织行业发展较快; 原因:国民政府鼓励发展经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币制改革。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全国基本统一。
无可奈何花落去
自主学习五:联系教材归纳荣氏企业发展状况并分析遭受残酷 打击的原因。 状况:空前破坏
原因:沦陷区:战火破坏;日本掠夺。 国统区:国民政府战时专卖政策压制,奄奄一息的荣氏集团劫后余生,试图重整 旗鼓,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中国卷入全面 内战 之中,再加上美国产品的大量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 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1946年,荣德生遭到绑架。荣 家为了救他, 竟被上海国民党当局敲诈了60多万美元。荣德 生想通过国民政府向日本索取荣家企业在战争中的损失赔偿, 同时还想通过得到国民政府的帮助来发展荣家企业的幻想完 全破灭了。 自主学习六:结合教材思考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发展状况如何? 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的阻碍因素是什么? 状况:奄奄一息或劫后余生 阻力:战火破坏;美国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挤压; 国民政府苛捐杂税;滥发纸币,大搞通货膨胀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三合一”特色教案】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鸦片战争以后,外商陆续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
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如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这些企业使用机器、雇用工人,进行生产。
它们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
(“峨嵋文化”收集整理)历史纵横1866年,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
建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工人,专为美商的“老船坞”加工、制造船舶零配件。
三年以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由一个手工锻铁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
19世纪70年代,这家工厂发展很快,已经能够制造小火轮船,不久又生产车床、汽锤等。
不过直到此时,发昌机器厂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它制造的小火轮船,发动机均为英国制造。
进入80年代,发昌机器厂受到外商排挤,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于被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时间、地点、特征?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趋势?原因? 缓慢发展——中断;封建制度阻碍,列强侵略。
资本主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概念: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体系,指资本家控制生产资料,雇佣工人生产商品,通过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积累财富,而工人靠给资本家做工得到生活来源的经济方式。
民主资本主义:国内资本家通过创办企业和政治欺诈手段,让国民只支持自己的产品,不买外国商品,从而保护自己的利益。
前提是外国资本主义侵入,双半社会性质。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前提条件:自然经济解体 客观条件: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洋务运动的诱导 ; 主观条件: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近代企业。
为什么是这些人先投资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这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因为他们通过封建剥削和商业贸易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受洋务运动的影响;较早的接触西方先进思想和生产方式。
影响:使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家与封建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自主学习:主观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地点、创办者、代表企业为什么是在沿海地区?沿海地区 较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受列强侵略较早,自然经济解体较早,商品经济和交通发达。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沿海 创办者分别是方举赞的上海发昌机器厂,陈启沅的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朱其昂的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地点:沿海 创办者分别是方举赞的上海发昌机器厂,陈启沅的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朱其昂的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表现?影响?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从19世纪40—70年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学习延伸有人说:“洋务派提出的‘自强’‘求富’ 口号,对民族企业起了诱导、催生的作用。
” 也有人说:“上海机器织布局成立,经李鸿章奏准,‘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各行设局’。
这对民族机器织布业是压制。
”请讨论:洋务运动对民族工业有什么影响?(答案见课本笔记)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到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万元,而甲午中日战争后3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
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表现为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而且还表现出由沿海向内地的扩展。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发起救亡图存的民族民主运动。
三、短暂的春天进一步发展的原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较著名的有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等。
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
那时,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伏彼起。
特别是1915年为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这些因素使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
进一步发展的表现:1912—1919年,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再加上扩建2、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及其原因:主要特点是民族资本主义的两面性。
原因是它诞生在双半社会,受双重压迫,所以具有革命性,而投资者源于封建官僚地主商人,他们与封建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具有妥协性。
次要特点是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受外资排挤而发展艰难。
原因是诞生在双半社会。
3、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有何变化 多种经济结构并存:外国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自然经济。
两大类: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和民族企业自然经济日益发展商品经济日益发展。
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为什么发展缓慢?内:封建主义的压迫;外:外资的压制和排挤;根源:双半社会。
过渡:有没有迅速发展时期? 阅读第下面2段文字,回答:1.该时期(什么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总体状况如何(一句话)?2.、表现?该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及其原因?企业,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
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学思之窗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晚清状元。
他不热心官场,而是以极大的爱国热忱倡导“实业救国”,并创办实业。
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该“听之民办”,重点要放在纺织和钢铁工业上,。
他提倡在不损害民族权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的。
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
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开始每况愈下。
思考◎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20年代中期又很快衰落下去?四、曲折的发展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
无论是原来较为发达的棉纺织业和面粉业,还是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橡胶工业,都有较大发展。
制碱工厂在1927—1936年建成了15家。
1931~1935年,制成的碱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出口日本和朝鲜半岛。
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
中国国民生产总值,1935~1936年,年增长8.86%;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残酷的打击。
在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民族企业,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
仅1937年8月—1938年3月,上海被日军摧毁的工厂就超过两千家,损失超过八亿元。
在华北,日本采取“军管理”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
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这虽然是出于抗战需要,但是国民党官僚阶层却借此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从而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抗战期间,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仅1943年停产的工厂近三分之一,炼铁厂停产超过四分之三。
历史纵横国民政府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
1937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当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取得美国援助发动内战,不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取得了在华的政治、经济等特权。
美国商品大量涌人中国市场,排挤国货。
官僚资本也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内外双重的打击。
以江浙蚕丝业为例,抗战胜利后,官僚资本接收华中、华东一带敌伪的蚕丝厂,成立了中国蚕丝公司,强行规定蚕农只能把蚕茧卖给这个公司,致使江浙民营蚕丝业一蹶不振。
国民政府还不断增加苛捐杂税,并滥发纸币,导致通货急剧膨胀,造成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
知识结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产生【春】——十九世纪末 初步发展【夏】——一战间 短暂春天【秋】——国民政府时期 曲折发展【冬】。
特点:发展迅速但时间短暂;轻工业最快,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实业与救国紧密结合。
原因:短暂是因为一战结束卷土重来;短暂发展说明:双压下民资发展艰难,外侵是阻碍的主要因素,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振兴民族工业。
曲折的历程如何?(阶段、特点、原因)阶段时间原因表现影响产生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1、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对华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2、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3、维新变法运和清末新政的客观推动及收回利权运动的刺激1、商办企业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2、由沿海向内地的扩展3、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最快1、为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新的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加快了中国的近代化(主要)2、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瓦解和崩溃3、形成了“实业救国”的思潮短暂春天民国初年(1912--1919)特别是“一战”期间1、辛亥革命的推动(推翻封建专制;资产阶级地位提高;政府奖励发展实业)2、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推动3、“实业救国”思潮影响,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内在动力)4、北洋军阀政府的支持5、一战中欧列强暂时放松侵华(主要原因)1、办厂数量剧增、投资额剧增2、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3、涌现著名实业家:张謇(状元出身)、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1、为资产阶级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2、有利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思想的进步,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3、导致新文化运动的开展4、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主要)迅速萧条“一战”结束后(19191、“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2、封建主义的压迫控制、封建军阀混战,没有一个和平安定大量工厂倒闭--1927)的社会环境3、民企本身竞争力较弱较快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6)1、中国基本统一,政局相对稳定2、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工业部门增多2、产品出口国外3、国民生产总值增长4、1936年,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主导地位,超过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1、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2、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主要)日益萎缩抗战时期(1937--1945)1、在沦陷区: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及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2、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对经济的全面控制1、在沦陷区民族企业或毁或被吞并2、在国统区,大量企业倒闭陷入绝境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1、美国经济侵略加剧2、官僚资本垄断经济,挤压民企3、国民政府的增捐加税,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民族工业纷纷倒闭调整改造发展特点第一,先天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