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大事记
明清大事记表
1271 忽必烈即中国帝位,定国号元1274 第一次征日1275 马可波罗(1254-1323)到达中国1279 灭南宋(1127-1279)1281 第二次征日1292 马可波罗(1254-1323)离开中国1294 成宗(1267-1307)1295 元贞1297 大德1300 关汉卿(1220-1300)1307 武宗1308 至大1311 仁宗1312 皇庆1314 延祐1316 郭守敬(1231-1316)逝,计算数、天文学、地理1320 英宗1321 至治1321 马致远(1250?-1323?)逝1323 晋宗1324 甲子年1324 泰定1328 致和天顺帝1328 天历文宗1329 明宗1329 文宗1330 至顺1332 宁宗1333 元统顺帝(1320-1370)1335 至元1335 废止科举1341 至正1341 重开科举1345 辽史、金史、宋史写成1351 韩山童( -1351)、刘福通( -1363)红巾之乱(1351-1366)起1368 明军攻陷大都,元顺帝北逃,元朝结束明(1368-1644)1368 洪武太祖(朱元璋,1328-1398)即位1369 倭寇侵山东沿岸,倭寇之忧起1370 定科举法1370 施耐庵(1296-1370)逝,著有《水浒传》1380 胡惟庸( -1380)入狱,废止宰相1373 颁布大明律1381 行里甲制1384 甲子年1384 再定科举取士制1385 画家王蒙(1308-1385)逝1385 徐达(1332-1385)逝1387 《鱼鳞图册》问世1398 惠帝(朱允炆,1377-1402?)1399 建文1400 罗贯中(1330?-1400?)逝,著有《三国志演义》1402 成祖(朱棣,1360-1424)1402 方孝孺( -1402)被杀1403 永乐1405 郑和(1371-1435)七次下西洋( 1405-1433)始1407 《永乐大典》问世1420 北京设东厂1421 迁都北京1424 仁宗(朱高炽,1378-1425)1425 洪熙1425 宣宗(朱瞻基,1399-1435)1426 宣德1435 英宗(朱祁镇,1427-1464)1435 宦官专政开始1436 正统1444 甲子年1449 土木堡之变,英宗(1427-1464)被瓦剌军也先( -1454)俘1449 景帝(朱祁钰,1428-1457)1449 瓦剌军也先( -1454)攻北京1450 景泰1457 天顺英宗(朱祁镇,1427-1464)1462 画家戴进(1389-1462)逝1464 宪宗(朱见深,1447-1487)1465 成化1487 孝宗(朱祐樘,1470-1505)1488 弘治1502 《大明会典》问世1504 甲子年1505 武宗(朱厚照,1491-1521)1506 正德1506 王阳明(1472-1529)贬贵州1509 画家沈周(1427-1509)逝1510 宦官刘瑾( -1510)逝1521 世宗(朱厚熜,1507-1566)1522 嘉靖1550 瓦剌军围北京1552 画家仇英( -1552?)逝1559 杨慎(1488-1559)逝1559 文征明(1470-1559)逝1562 严嵩遭罢免1557 葡萄牙获澳门居住权1563 俞大猷(1504-1580),戚继光(1528-1587)于福建破倭寇1564 甲子年1566 穆宗(朱载垕,1537-1572)1566 海瑞(1514-1587)非难世宗(1507-1566)入狱1566 葡萄牙人建设澳门1567 隆庆1570 缔约承认蒙古对西藏宗主权1570 李攀龙(1514-1557)逝1572 神宗(朱翊钧,1563-1620)1572 张居正(1525-1582)为首辅,高拱(1512-1578)遭罢免1573 万历1578 李时珍(1518-1593)著《本草纲目》(Great Pharmacopoeia)问世1580 张居正(1525-1582)丈量田亩1582 吴承恩(1510?-1582?)逝,著有《西游记》1583 申时行(1535-1614)任首辅1584 耿定理(1534-1584)逝1590 王世贞(1526-1590)逝1592 日本丰臣秀吉(1536-1598)出兵朝鲜1593 文人徐渭(1521-1593)逝1596 耿定向(1524-1596)逝1596 日本第二次出兵朝鲜1601 意大利耶稣教会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到北京1602 李贽(李卓吾,1527-1602)狱中自杀1604 顾宪成(1550-1612)重建东林书院1606 袁黄(袁了凡,1533-1606)逝,著有《了凡四训》1610 袁宏道(1568-1610)逝1615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定八旗制1616 汤显祖(1550-1616)逝1620 光宗(朱常洛,1582-1620)1620 泰昌熹宗(朱由校,1605-1627)1620 官宦之争起1621 天启1623 魏忠贤(1568-1627)为东厂长官1627 思宗(朱由检,1611-1644)1628 崇祯西北大饥荒,李自成(1605-1645)乱起1630 袁崇焕( -1630)遭磔刑1636 董其昌(1555-1636)逝1637 宋应星(1587-1666)著《天工开物》1642 洪承畴降清1644 李自成(1605-1645)陷北京,明朝灭亡南明(1644-1662)1644 吴三桂(1612-1678)降清1644 弘光安宗(朱由嵩, -1646)福王即位南京1645 隆武绍宗(朱聿键,1602-1646)唐王即位福州1646 绍武注1唐王(朱聿, -1647)即位于广州1646 永历桂王(朱由榔,1623-1662)即位肇庆1650 郑成功(1624-1662)以金门、厦门为据点抗清1658 郑成功(1624-1662)封延平郡王1659 桂王(1623-1662)逃缅甸1661 郑成功(1624-1662)攻台湾,驱荷兰人1662 吴三桂(1612-1678)杀桂王1623-1662)后金(1616-1635)1616 天命太祖(努尔哈赤,1559-1626)即位,国号大金(后金),国都兴京1624 甲子年1626 太宗(皇太极,1592-1643)1627 天聪清(1636-1912)1636 改国号大清,皇太极称帝,清朝建立1636 崇德1643 世祖(福临,1638-1661)1644 顺治灭明(1368-1644)1650 摄政王多尔衮逝(1612-1650)1659 朱舜水(1600-1682)归化日本,和水户学派往来1661 圣祖(玄烨,1654-1722)1662 康熙1666 德国耶稣教会传教士汤若望1666 (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1591-1666)逝1671 耿继茂( -1671)逝1673 三藩之乱(1673-1681)起1676 尚可喜(1604-1676)逝1678 吴三桂(1612-1678)逝1681 郑经(1642-1681)逝1682 顾炎武(1613-1682)逝,著有《日知录》1683 施琅攻台湾,郑克塽( 1670-1707)投降1684 甲子年1692 王夫之(王而农,1619-1692)逝1695 黄宗羲(1610-1695),著有《明儒学案》1705 八大山人(朱耷,1626-1705)逝1711 王士祯(1634-1711)逝1715 蒲松龄(1640-1715)逝,著有《聊斋志异》1716 《康熙字典》问世1718 画僧石涛(1642-1718?)逝1721 台湾朱一贵(1687-1721)举兵反清失败1722 世宗(胤禛,1678-1735)1723 驱逐各地基督教传教士1723 雍正1725 《古今图书集成》问世1735 高宗(弘历,1711-1799)1735 《明史》问世1736 乾隆1740 《大清一统志》问世1744 甲子年1754 吴敬梓(1701-1754)逝,著有《儒林外史》1763 曹雪芹(1724-1763)逝,著有《红楼梦》1763 书画家金农(1687-1763)逝1765 郑板桥(1693-1765)逝1766 《大清会典》问世1769 诗人沈德潜(1673-1769)逝1780 《四库全书荟要》问世1782 《四库全书》问世1786 台湾天地会林爽文( -1788)反乱1796 嘉庆仁宗(颙琰,1760-1820)1796 白莲教起义(1796-1804)起1797 袁枚(1716-1796)逝1799 和珅( -1799)自杀1804 甲子年1804 钱大昕(1728-1804)逝1805 纪昀(纪晓岚,1724-1805)逝,负责主编《四库全书》1811 禁止基督教传教1815 禁鸦片1820 宣宗(旻宁,1782-1850)1821 道光1839 林则徐(1785-1850)虎门销烟1839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1841 龚自珍(1792-1841)逝,著有《定盦文集》1848 徐松(1781-1848)逝,著有《宋会要》1850 文宗(奕詝,1831-1861)1851 咸丰1851 洪秀全(1814-1864)成立太平天国1851 (Heavenly Kingdom of Great Peace,1850-1864)1852 曾国藩(1811-1872)组湘军1853 淮北捻军(1853-1868)起1856 英法联军,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861 穆宗(载淳,1856-1875)1861 慈禧(1835-1908)垂廉听政开始1861 恭亲王奕䜣(1832-1898)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62 同治1863 石达开(1831-1863)被杀1864 甲子年1865 李鸿章(1823-1901)立江南制造局1866 左宗棠(1812-1885)设福州造船厂1874 德宗(载湉,1871-1908)1875 光绪1876 沈葆祯(1820-1879)聘法国工程师于台南建成亿载金城1885 刘铭传(1836-1895)任台湾省巡抚(1885-1891)1876年,左宗棠讨伐阿古柏。
明朝历年大事记
明朝历年大事记明朝历年大事记 (1368—1644)1328年(元天历元年)太祖朱元璋出生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太祖朱元璋起义1360年(元至正二十年)成祖朱棣出生1365年(元至正二十五年)杨士奇出生1368年(元至正二十八年)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建国大明,年号洪武1368年洪武元年,明朝开始修建明长城1369年洪武二年,倭寇侵略山东沿岸,倭寇之忧从此而起1369年洪武二年,大将常遇春在北伐时暴病而亡,享年39岁1370年洪武三年,定科举法1370年洪武三年,《水浒传》作者施耐庵逝世,享年74岁1371年洪武四年,郑和出生1371年洪武四年,杨荣出生1372年洪武五年,杨溥出生1373年洪武六年,颁布《大明律》1377年洪武十年,惠帝朱允炆出生1378年洪武十一年,仁宗朱高炽出生1380年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入狱,同年处死,至此废止丞相制1381年洪武十四年,徐达修筑山海关1381年洪武十四年,行里甲制1381年洪武十四年,宋濂逝世,享年71岁1382年洪武十五年,皇后马秀英逝世,享年51岁1384年洪武十七年,再定科举取士制1385年洪武十八年,画家王蒙逝世,享年77岁1385年洪武十八年,开国大将徐达逝世,享年53岁1387年洪武二十年,《鱼鳞图册》问世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逝世,享年37岁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于谦出生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太祖朱元璋逝世,享年70岁。
其次孙朱允炆继位,改元建文1399年建文元年(洪武三十二年),敕修《太祖实录》1399年建文元年(洪武三十二年),宣宗朱瞻基出生1399年建文元年(洪武三十二年),成祖朱棣起兵发动“靖难之役”1400年建文二年(洪武三十三年),白沟河大战爆发1400年建文二年(洪武三十三年),《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逝世,享年约70岁1401年建文三年(洪武三十四年),夹河之战爆发1402年建文四年(洪武三十五年),成祖朱棣攻陷南京,惠帝朱允炆下落不明。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明世宗朱厚熜11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 年号嘉靖, 庙号世宗, 嘉靖四⼗五年(1566年)⼗⼆⽉⼗四⽇,朱厚熜卒于乾清宫,年60岁。
在位四⼗五年,在位时间之长在明代皇帝中仅次于其孙⼦明神宗,庙号世宗。
葬北京昌平永陵。
明世宗朱厚骢,明代第11位皇帝。
嘉靖皇帝并不是武宗的⼉⼦,也不是孝宗的孙⼦。
由于武宗荒淫,没有留下⼦嗣,孝宗则是单传,只有武宗⼀个孩⼦,因此,孝宗⼀脉到了武宗驾崩也就断了⾹⽕,皇位继承⼈就要从最近⽀的皇族中选出。
孝宗的弟弟,成化皇帝的次⼦兴王朱佑沅被确定为最近⽀的皇室,当时兴王已经去世,因此就⼜他唯⼀的⼉⼦朱厚骢来继承皇位,他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
“议礼之争” 嘉靖皇帝即位之初就爆发了“议礼之争”,也是明朝最著名的政治事件。
早在嘉靖皇帝由藩邸进京的时候,未即位的嘉靖皇帝与朝⾂们就迎接的礼仪发⽣了争执,结果以朝⾂的妥协告终,紧接着,嘉靖皇帝的⽣母进京,⼜发⽣了类似的事情,最后朝⾂⼜做了让步。
这两件事可是说是议礼之争的导⽕索,从嘉靖皇帝主观来讲,他从外藩即皇帝位,对朝廷的旧⾂并不⼗分信任,⽽且他不希望以过继给孝宗皇帝当养⼦的⾝份来⼊继⼤统,因此他要求追封⾃⼰的亲⽣⽗亲为皇帝,这⼀点标榜尊崇先师孔⼦礼教的⼤⾂门是⽆法同意的,众⼤⾂表现的空前团结,反对的奏章压的世宗喘不过⽓来,就在世宗准备让步的时候,⼀个叫张璁的⼈站了出来,帮了嘉靖皇帝⼀个忙。
他写了⼀篇⽂章,为嘉靖皇帝追封⾃⼰的⽗母找了许多理论依据,⽽且引经据典批驳了群⾂的观点,嘉靖皇帝看后深受⿎舞,张璁也得以加官进爵,成为议礼派的⾸领(当时的反对⼤⾂们称为护礼派)。
朝中出现了议礼派与护礼派的对⽴,由于嘉靖皇帝的⽀持,议礼派的队伍也在不断扩⼤,双⽅的⽃争也⽇趋激烈,经过⼏回合的你来我往,终于爆发了“⾎溅左顺门”事件。
由于议礼派逐渐占据上风,护礼派群⾂决定集体向皇帝进谏,于是包括九卿⼆⼗三⼈,翰林⼆⼗⼈,给事中⼆⼗⼀⼈,御使三⼗⼈等共⼆百余⼈的庞⼤队伍,集体跪在左顺门外,哭声,喊声震天。
嘉靖在位45年,换了8位内阁首辅,明朝政治斗争最激烈的时代
嘉靖在位45年,换了8位内阁首辅,明朝政治斗争最激烈的时代01 杨廷和明武宗朱厚照死了,他又没有儿子,那就只能从兄弟上找继承人。
武宗是独苗,也没有亲兄弟,那就只能找堂兄弟。
堂兄弟也不能乱找。
明武宗的父亲明孝宗是老大,兴献王是老二,按照传统,应该找老二家的儿子,也就是兴献王的儿子。
兴献王有一个儿子,也是独苗,就是朱厚熜。
后来的嘉靖皇帝。
那么嘉靖皇帝就成了大明的皇位继承人。
嘉靖皇帝当时15岁,踏上了去京城的路,准备去继承皇位。
到了北京城,马上要入宫了,礼部来了公文,大体意思是:你给明武宗当儿子,以皇太子的身份继承皇位。
嘉靖皇帝一听,撂挑子不干了,明明是堂兄弟,怎么就成了儿子了?按照年龄,武宗朱厚照死的时候是31岁,嘉靖朱厚熜是15岁,当儿子在年龄方面勉强够数。
但是,嘉靖和武宗完全不一样。
有记载,嘉靖读书非常刻苦,文学功底非常好,而且老成持重。
性格阴沉,是一个搞政治的好材料。
后来的事情也证明了这一点。
嘉靖皇帝不干了,这下把大臣吓坏了,这可不是谁想干就能干,也不是谁想不干就不干的事情。
于是我们的第一个主角出场了,杨廷和。
展开剩余90%杨廷和是当时的内阁首辅,他率百官上疏劝进,嘉靖终于勉强答应进宫,但是这事还没有完。
这事得好好掰扯掰扯,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礼议’之争。
杨廷和上疏,大体意思是这样的:你不给武宗当儿子了,你把原来的伯父孝宗当亲爹,把原来的亲爹兴献王当伯父,这样不就行了嘛。
兴献王现在没有儿子了,再把益王的儿子朱崇仁过继给他,不就皆大欢喜了嘛。
嘉靖皇帝说:“亲爹岂能换来换去,再议”。
02 张璁杨廷和的建议没有符合嘉靖的心意,于是就有人走投机路线,这就是第二个主角,张璁。
张璁写了一篇《大礼疏》呈给嘉靖皇帝,大体意思就是这样的:我支持你,咱就应该立自己亲爹为帝,你伯父不是弘治皇帝嘛,你让你爹当兴献皇帝,你母亲当兴献皇后,这不就行了嘛。
嘉靖皇帝嘉靖一看,这主意好,反正都是皇帝,不冲突。
最重要的是,自己爹是兴献皇帝,那自己就是从兴献皇帝手里继位的,跟弘治皇帝没啥关系了。
大 事 记
大事记春秋今县境属越之北鄙,与吴相邻,为吴越接壤争战之地。
越王句践元年(吴王阖庐十九年,公元前496年)吴王阖庐乘越王允常死,兴师伐越。
越王句践御敌于携李,吴师大败,吴王卒于陉.其子夫差立为吴王。
越王句践三年(吴王夫差二年,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越割地求和,自御儿至浙以西皆属吴。
战时,吴筑何、晏、管、萱四城拒越.除管城(今属海宁市)外,余三城皆在今桐乡县境。
战国越王句践二十四年(吴王夫差二十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灭吴,今桐乡县境属越。
越王无彊九年(楚威王六年,公元前334年)楚威王兴师伐越,杀越王无彊,尽取故吴地,至浙江(钱塘江)以北,今县境属楚。
秦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前222)置会稽郡,下辖长水。
今县境在长水境内。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改长水为由拳,今县境在由拳县之西南境。
汉高祖十二年至景帝三年(前195一前154)高祖封兄刘仲之子刘濞为吴王,今县境在吴境。
元封元年(前110)、封辕终古为(御)儿侯。
永建四年(129)分浙江(钱塘江)以东为会稽郡,以西为吴郡。
今桐乡仍属由拳,隶吴郡。
三国吴黄龙三年(231)由拳野谷自生,改名禾兴县,今县境在禾兴县内。
南北朝梁天监二年(503)福严禅院建立(在今同福乡联星村)。
当时未有此名,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始名为福严禅院。
同年,建祟福寺,在今祟福镇,初名常乐寺,俗名西寺。
隋大业六年(610)敕开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今杭州)800余里,广20余丈,可通龙舟。
运河水自杭境南来,入今县境至石门一折而东,后为漕运通津。
唐上元六年(679)刘展作乱,据江淮诸州,遣将张景超攻杭州,败李藏用将李强于石夷门(今桐乡县石门镇)。
元和三年(808)浙江观察使李椅叛,宪宗遣淮南节度使王锷讨伐,部将乌赞战死于乌镇,葬于车溪河西。
居民建庙纪念,并植银杏一株,至今犹存.乾符六年(879)黄巢起义军攻占杭州,朝廷以御儿乡起兵保护乡井有功,升御儿乡为义和镇。
乾宁二年(895)杨行密围嘉兴,屯兵乌墩(今乌镇)等地。
明代大事年表
明朝史1368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即帝位,国号明,是为明太祖朱元璋;闰七月,元顺帝逃往上都,史称北元.八月,明军占领大都,元亡.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即帝位,国号明,是为明太祖;闰七月,元顺帝逃往上都,史称北元.八月,明军占领大都,元亡;明定田赋额,编定役法,定卫所制度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以临濠为中都;诏天下府,州,县皆立学.侍官制,定封建诸王之制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四月,元顺帝病死于应昌,昭宗继位;分封诸王.诏定科举制度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定开中法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定屯田法.颁《大明律》;罢市舶司,实行海禁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正月,令乡里立社学;三月,立钞法,造大明宝钞;四月,改各都卫为都指挥使司;空印案发,诛连甚广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明太祖洪武十一年1378改南京为京师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胡惟庸案发,株连三万余人;罢中书省,废丞相制度.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罢御史台,废御史大夫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徐达等出塞击元,俘获甚众;是年,定赋役籍,编里甲,造黄册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置锦衣卫.置都察院.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太祖洪武十六年1383遣西平侯沐英镇守云南,从此沐氏世守其地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改定都察院官制;颁科举取士程式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三月,郭桓案发,株连者数万人;十月,颁《大诰》明太祖洪武十九年1386福建僧彭玉琳组织白莲会,称晋王,旋被镇压;令划入匠籍之工匠轮班入京师服役明太祖洪武二十年1387编绘鱼鳞图册,与黄册并行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明军至捕鱼儿海,俘元皇子及妃嫔等数万人,北元主远走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 1编定天下赋役黄册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蓝玉案发.蓝玉因谋反被杀,株连死者一万五千余人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颁《皇明祖训》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南北榜案发,开明朝取士分南北之先例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太祖死,皇太孙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即位后议定削藩,削废周,齐,湘,代,岷五王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靖难之役开始,七月,燕王朱棣起兵北平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六月,燕兵攻入南京.宫中起火,建文帝不知所终.燕王朱棣即帝位,是为明成祖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二月,改北平为北京明成祖永乐三年1405命宦官郑和与王景弘等出使南洋各地,郑和下西洋自此始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永乐大典》成书,凡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改安南置交趾布政使司明成祖永乐七年1409置奴儿干都司;乌斯藏黄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在拉萨行大祈愿法会,黄教渐成执政教派明成祖永乐八年1410明成祖亲击鞑靼本雅失里,至斡难河,本雅失里兵溃明成祖永乐九年1411开会通河明成祖永乐十二年1414成祖亲领步骑五十万击瓦剌马哈木,大破之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辽东总兵刘江大破倭寇于金州望海埚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山东蒲台唐赛儿起义,同年失败;置东厂,由宦官掌管,专职缉查军民官吏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1424成祖第五次率师亲征鞑靼.七月病死榆木川.皇太子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五月, 仁宗病死.六月,太子瞻基即位,是为宣宗明宣宗宣德四年1429始设钞关, 以船只大小收税,称"船料"明宣宗宣德五年1430各省专设巡抚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郑和第七次自西洋还.明宣宗宣德十年1435正月,宣宗死,太子祁镇即位,是为英宗;以宦官王振掌司礼监,明代宦官专权自此开始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推广"折色"之法,是为金花银明英宗正统七年1442设建州右卫,建州三卫之名始此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处州人叶宗留聚众至福建开矿,被禁,遂杀官反抗明英宗正统十二年1447叶宗留聚众数万起义,称大王,攻建阳,建宁等地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福建沙县佃农邓茂七起义,称铲平王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瓦剌也先犯大同;七月,英宗率军亲征.八月十五日,在土木堡为瓦剌军所破,英宗被俘,全军覆没,史称土木之变.九月,祁钰即帝位.十月,也先挟英宗逼京师,被于谦击退明代宗景泰元年1450也先在大同,宣府等地被明总兵官郭登等击退,乃与明约和明代宗景泰五年1454也先被部下所杀,瓦剌遂衰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正月,宦官曹吉祥及其党羽石亨等乘景帝病危,迎太上皇英宗复位,史称夺门之变.二月,景帝死明英宗天顺四年1460鞑靼孛来率军分路南下,抵雁门.京师大乱.后鞑靼军退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正月,英宗死,太子见深即位,是为宪宗.始以内批授官,时称传奉官明宪宗成化元年1465刘通,石龙等率荆襄流民起义于湖北房县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刘通旧部李原领导荆襄流民再次起义,称太平王明宪宗成化七年1471是年,定漕粮长运法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正月,置西厂,太监汪直掌之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八月,宪宗死.九月,太子佑樘即位,是为孝宗.遣散传奉官两千余人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鞑靼小王子遣使至京,自称大元可汗(达延汗),从此屡与明通使.达延汗在位时统一漠北,蒙古复强明孝宗弘治五年1492改开中盐法,废盐商赴边纳粮,改在运司纳银,领盐引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孝宗死.太子厚照即位,是为武宗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命刘瑾掌司礼监,大权尽归刘瑾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置内行厂,由刘瑾领其事明武宗正德五年1510霸州文安人刘六,刘七起义,为明中叶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佛郎机使者至中国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宁王宸濠反于南昌,南赣巡抚王守仁发兵征讨,克南昌.宸濠兵败被俘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武宗死.四月,武宗从弟厚熜即位,是为明世宗;大礼议起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定大礼议,群臣力争,下狱者一百数十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1542宫婢杨金英等谋杀世宗未遂,是为宫婢之变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1544严嵩升任首辅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1549海盗王直,陈东与倭连结,劫掠浙东,沿海倭患大炽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庚戌之变.俺答攻宣府,至通州,逼京师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应俺答请,开马市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1563巡抚谭纶率戚继光,俞大猷,刘显三将大破倭寇,收复兴化,浙,闽倭寇渐平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二月,世宗服丹中毒死.子载垕即位,是为穆宗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张居正入阁明穆宗隆庆三年1569海瑞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贪官污吏不敢作恶;戚继光任总兵官,镇守蓟州等地明穆宗隆庆四年1570冬,俺答孙把汉那吉降明;应天巡抚海瑞疏浚吴淞江,浚白茆河,并抑制豪强,被劾离职明穆宗隆庆五年1571封俺答为顺义王,开互市.自此宣大以西平静无事;戚继光修成蓟镇长城,又调浙兵加强边军训练明穆宗隆庆六年157五月,穆宗死.六月,太子翊钧即位,是为明神宗;张居正任首辅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张居正请行"考成法",以整顿吏治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诏清丈天下田亩;俺答汗尊乌斯藏喇嘛领袖索南嘉措为达赖喇嘛,是为达赖三世;张居正举潘季驯总理河漕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诏毁天下书院,凡毁六十四所明神宗万历九年1581张居正进行赋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一条鞭法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袭封为指挥使,起兵攻尼堪外兰明神宗万历十五年1587明政府封索南嘉措为"朵只儿唱达赖喇嘛";海瑞死于南京右都御史任,人民为之罢市致哀明神宗万历十六年1588努尔哈赤统一建州五部明神宗万历十八年1590以大理评事雒于仁谏疏,神宗不欲外人得知,留中不发,自是章奏留中遂成为例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五月,日本关白丰臣秀吉侵朝鲜.明兵赴援,大败.乃任李如松为防海御倭总兵官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1593李如松收复平壤,开城,进攻王京,日军弃王京,退据釜山.明撤主力回国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4吏部郎中顾宪成被责革职,遂回无锡修东林书院,讽议朝政评论人物,东林党议始于此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1596遣宦官赴通州,天津征税,从此税使继矿使四出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1597日本再侵朝鲜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明军再次赴援.丰臣秀吉死,日军撤走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1599遣宦官至各地征税,办矿.临清,沙市,武昌等地民变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1600播州杨应龙作乱多年,明军平乱,史称播州之役;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到京,神宗允许在京师建教堂传教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1604发生"楚宗之乱".宗室数百人大肆抢掠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梃击案发,杀张差结案;努尔哈赤正式建立八旗制度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正月,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1618后金汗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征明,毁抚顺,拔清河堡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1619明经略杨镐率四路军攻后金,大败.萨尔浒之战,西路军被歼;后金灭叶赫海西女真扈伦四部均亡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七月,神宗死.八月,太子常洛即位,是为光宗.光宗病,红丸案发.廷臣恐光宗选侍李氏操纵朝政,迫令迁宫,是为移宫案.皇长子由校即位,是为熹宗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后金攻陷沈阳,又陷辽阳.后金迁都辽阳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荷兰人入侵台湾;白莲教首领徐鸿儒在山东起义,称中兴福烈帝,不久败死明熹宗天启三年 1623阉党顾秉谦,魏广微入阁.魏忠贤提督东厂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魏忠贤兴大狱,捕杀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人,杀前辽东经略熊廷弼,罢孙承宗,命放弃关外各城;三月,后金迁都沈阳,是为盛京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苏州居民因反对滥捕东林党人,发生民变.后颜佩韦,杨念如等五人挺身投案被杀,葬于虎丘,称五人墓;八月,努尔哈赤死.九月,皇太极即位,是为清太宗;后金制订"逃人法"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皇太极攻宁远,锦州,被袁崇焕击退,时称宁锦大捷;八月,熹宗死,弟信王由检即位,是为明思宗.十一月,宣布魏忠贤罪状,魏自缢死明思宗崇祯元年1628以袁崇焕为兵部尚书,总督蓟辽;陕西连旱,王嘉胤,高迎祥等起义,明末农民战争开始;张溥,孙淳等联合几社,闻社,南社,匡社等结成复社明思宗崇祯二年1629后金大举攻明,袁崇焕入援;崇祯帝中后金反间计,将袁下狱;开历局,以徐光启监督明思宗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参加起义;张献忠起义于陕西米脂明思宗崇祯八年1635高迎祥,张献忠东进,破凤阳.明廷因战区扩大,命卢象升总督山,陕;张献忠率部西入陕西,与李自成合明思宗崇祯九年1636高迎祥为孙传庭所杀,李自成代为闯王;四月,皇太极即帝位,改国号为清明思宗崇祯十年1637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刊行明思宗崇祯十一年1638 明廷推行招抚政策,张献忠据谷城受抚,但拒绝解甲.李自成屡为明军所败,兵力微弱,起义军入商雒山中;清多尔衮大举攻明;清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明思宗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张献忠谷城再起,破房山,保康.九月,杨嗣昌出京督师明思宗崇祯十三年1640张献忠,罗汝才合兵攻四川,破绵州,逼成都.李自成重入河南明思宗崇祯十四年1641张献忠东进.正月,破明军于川东开县黄陵城.二月,破襄阳,进破光州等地.李自成攻入洛阳,杀明福王朱常洵明思宗崇祯十五年1642清军攻陷松山明思宗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自称"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八月,清太宗死,子福临即位,是为清世祖.以郑亲王济尔哈朗,亲王多尔衮辅政;九月,李自成进兵汝州,大败孙传庭.十月,破潼关明思宗崇祯十七年 1644正月,李自成陷西安,改西安为长安,号西京,于西安称王,国号"大顺";三月,李自成率大顺军攻占北京,明崇祯帝自缢,明亡。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帝大事年表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帝大事年表朱厚熜(1507—1567)明宪宗朱见深之孙、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时间:1521年-1567,年号嘉靖,庙号世宗。
是明朝在位时间较长的一位皇帝。
正德十六年(1521年)朱厚照病危,遗照罢弊政:威武团练营,营兵回团营,边兵遣还原镇;尽革皇店;哈密、吐鲁番、佛郎机(葡萄牙)诸国贡使,俱给赏遣回国;豹房遣散;放还进献女子;停止京师不急工务;收宣府行宫金室归入内库。
不久,朱厚照驾崩于豹房,时年31岁;皇太后张氏降旨,捕江彬等人下狱。
因朱厚照无子,经首辅杨廷和提议,由兴献王世子朱厚熜入京继位,以明年为嘉靖元年;上正德帝谥号葬康陵。
同年,因朱厚熜追封父亲朱祐杬,爆发“大礼仪之争”;裁革锦衣卫冒滥军校;钱宁伏诛。
嘉靖元年(1522年)甘肃总兵李隆与巡抚许铭不和,唆使部下杀死许铭,史称“甘州兵变”;鞑靼达延汗之孙俺答入侵固原等地,明朝军民死伤数以万计;常州、松江发生飓风,水患严重,死伤数万人;山东青州矿工王堂起义,连客数城,率部进入河南开封;减免内府岁额盐课;查核京营官兵;严禁仓场科分恒例;禁止宗室子弟私自入京,奏事只遣一人;严禁军职冒籍异姓。
同年,罢撤浙江市舶提举司,尽撤天下镇守中官;称孝宗为皇考,慈寿皇太后为圣母,兴献王为兴献帝,母为兴王后;上孝宗太后尊号为“昭圣慈寿皇太后”,武宗皇后为“庄肃皇后”,圣祖母邵氏为“寿安皇太后”,本生父为“兴献帝”,母为“兴献太后”,立陈氏为皇后。
嘉靖二年(1523年)佛郎机(葡萄牙)入侵广东被击败;日本贡使虏掠宁波;鞑靼袭扰大同、沙河、辽东等地;暖殿太监崔文以祷祀诱朱厚熜崇奉道教,并于乾清宫、坤宁宫、五花宫、西暖阁诸处各建斋醮;同年,追尊兴献帝为本生皇考,母为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增加盐商中纳之课;令边防积储粮饷;令边防巡抚久任不调;派遣宦官提督织造;撤马儿罕遣使朝贡,定五年一贡,并限定人数;唐伯虎去世,时年54岁。
嘉靖三年(1524年)更定大礼:称孝宗为皇伯考,昭圣皇太后为皇伯母,献皇帝为皇考,章圣皇太后为圣母;群臣哭争“大礼”,朱厚熜令锦衣卫逮捕为首者一百余人下狱,杖毙十七人;大同发生兵变;南直隶诸府发生大饥荒,百姓争相食人,叛乱四起;令魏国公徐鹏仿造佛郎机火炮;定奉先殿西室为观徳殿,奉献皇帝神位;严禁内官索贿。
明朝大事记
大明朝曆年大事記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初四,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建國大明,年號洪武。
八月初二,明軍攻克大都,元亡。
1369年(洪武二年):二月,詔修《元史》。
1370年(洪武三年):1、正月至十一月,第一次北伐蒙古。
四月,元順帝妥歡帖睦爾崩於應昌,元臣上上廟號惠宗。
太祖以其“知順天命,退避而去”,特諡曰“順帝”。
2、八月,始開科取士。
1371年(洪武四年):六月,滅重慶明夏政權。
1372年(洪武五年):正月至十一月,第二次北伐蒙古。
1373年(洪武六年):1、二月,詔置烏斯藏衛指揮使司、朵甘衛指揮使司及二宣慰使司、四招討司等。
次年七月升為烏斯藏行都指揮使司和朵甘行都指揮使司。
2、閏十一月命刑部尚書劉惟謙詳定《大明律》,洪武七年二月編成。
1375年(洪武八年):1、是年,在今西藏阿裏地區設置俄力思軍民元帥府。
2、十月,改在外各處所設都衛為都指揮使司(簡稱都司)。
1376年(洪武九年):1、六月,設立承宣佈政使司。
詔改各行中書省為承宣佈政使司。
罷行省平章政事,左、右丞等官,改參知政事為布政使。
2、明初四大案之空印案發生。
1380年(洪武十三年):1、二月至三月,第三次北伐蒙古。
2、明初四大案之胡惟庸案發生。
胡惟庸被殺,朱元璋廢除丞相之職,取消中書省。
1381年(洪武十四年):1、正月至八月,第四次北伐蒙古。
2、複置各道按察使司。
3、行裏甲制。
4、傅友德、沐英征雲南,平,沐氏自此世守雲南。
1382年(洪武十五年):1、四月,置錦衣衛。
2、十月,置都察院,設監察都禦史、監察禦史。
1385年(洪武十八年):明初四大案之郭桓案發生。
1387年(洪武二十年):1、正月至閏六月,第五次北伐蒙古。
北元太尉納哈出兵敗勢窮而降。
2、九月至二十一年四月,第六次北伐蒙古。
藍玉取得“捕魚兒海戰役”大捷;北元後主脫古思帖木兒逃跑途中被也速迭兒所殺,自是北元再無年號。
1390年(洪武二十三年):1、正月至三月:第七次北伐蒙古。
大事记
大事记宋淳祐六年(1246)潮州知州陈圭捐资建林姜桥、陈塘桥、水磨头桥、百丈埔桥、黄冈五里桥、竹林径内大桥、竹林第二桥等石桥。
景炎二年(1277)陈吊眼和许夫人率师于百丈埔(今钱东上浮山)抗击元兵,许夫人阵亡。
元大德八年(1304)九月飓风大作,海潮冲毁民房,乡民溺死甚多。
明成化十三年(1477)饶平置县,钱东属饶平县信宁都陈塘堡。
成化十五年(1479)林姜寺全面重建。
嘉靖元年(1522)广东提学副使魏校毁寺观淫祠,立书院社学。
上浮山百丈埔纪念抗元将领许夫人庙宇(娘娘庙)被误毁。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重修定慧净寺(该寺始建于明末)。
乾隆三十六年(1771)丁庆乡(现为施厝村辖下居民点)获乾隆御赐匾额一块。
该匾(红豆杉材质)长177.5公分,宽67公分,牌匾正中上书“齿德可风”四字。
嘉庆十一年(1806)农历五月重修望海岭寺(该寺创建于明代)。
咸丰九年(1859)澄海盐灶基督教(长志会派)在上浮山村设立分堂,为饶平县最早建立的基督教会。
同治年间(1862~1873)钱东地区形成集贸市场。
同治三年(1864)紫云村黄天年等多人从柘林港乘船往暹罗谋生。
光绪六年(1880)重修望海岭寺。
光绪三十三年(1907)4月19日在塔护退潮的海滩上,村民发现19具浮尸(系丁末黄冈之役义军遗体),就近埋于顶园海滩上。
因恐清官追查,仅在旁石刻“古人公墓”为记。
民国二十二年(1933),因此处需筑公路,移葬于仙隆乡二坛。
约1953年,因平整土地需要,又移到今塔护村大北山麓竹仔山坡。
是年潮州黄冈丁末革命起义失败后,避难泰国义士中,有钱东上浮山吴戍等人。
是年潮州黄冈革命志士、钱东下浮山人蔡德,杀死清朝浮山汛地官员后,即避难香港打工,稍有积蓄便当小贩、经商,先后创立了恒裕栈、恒丰、恒泰、德盛昌等米行及恒发油厂,被推选为香港米业商会主席。
中华民国民国初年紫云村旅泰华侨黄天年投资,在钱东围垦南北围海滩,面积达1000余亩。
其后,海堤被海潮冲垮。
汉正街近代大事记
汉正街近代大事记----明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成化初,汉水于汉阳郭师口之上决而东,从龟山东注于长江。
原汉阳县龟山北麓形成江汉南北两岸,北岸为汉口。
明嘉靖七年(1528年)汉口沿岸渡口、码头集舟为市,河街市场初具雏形。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汉口居仁、由义、循礼、大智四坊连成一线,成为汉口的主要街市。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汉阳府设置汉口巡检司管理汉口行政、商务,司署仍驻南岸崇信坊。
明万历元年(1573年)明廷规定湖广诸粮产区漕粮均由城陵矶改在汉口交兑,汉水沿岸码头及汉正街市场“八大行”兴起。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汉水南岸崇信坊遭受重大火灾,汉镇商业重心逐步转移至汉水北岸汉口一侧。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明廷推行淮盐转输制,汉口定为楚商行盐总口岸,后设淮盐公所于汉正街。
明崇祯八年(1635年)汉阳通判袁焻,后称袁公堤。
位于汉水与长堤间的汉正街成为汉口沿河商业区之主脉。
明崇祯十五年~十七年(1642年~1644年)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张献忠所率部队与明军左良玉部队在汉口镇交战,汉正街市场毁损严重。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汉正街市场于战乱后复苏。
会馆、公所陆续兴建。
药帮公所落成。
清康熙元年(1662年)汉口巡检司移驻汉正街。
汉水南岸为汉阳县城关,北岸称汉口镇。
清雍正五年(1727年)汉口巡检司划为仁义、礼智两分巡检司,分段管理以汉正街为主脉的汉口沿河商业区的民事商务。
清乾隆四年(1739年)汉正街铺条石路面,并建成汉口第一条长达数里的有窨井的排水暗沟。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汉口镇有居民33209户、93381人,其中汉正街市场客商和居民占大多数。
清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天国起义军首次攻克汉口镇,杨秀清、李秀成等部驻扎汉正街关帝庙等处。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江汉关开关。
英租界开始辟建。
汉正街部分富商大贾的资产向沿江地区迁移。
清同治三年(1864年)汉阳知府钟谦钧修筑汉口堡。
台湾历史大事记
台湾历史大事记1403―1424年(明成祖永乐年间),郑和率领船队曾在台湾停留。
l563年(明嘉靖42年),俞大猷、戚继光追剿海盗林道乾入台。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
1602年,荷兰派韦麻郎率领船队东来,进攻澳门,遭到中国军民的抵抗。
1604年,明朝政府在澎湖设立了名为“游岁”的军事管理机构,并屯军。
1616年,日本军阀政府派船进犯占湾,遭到明军重创。
1622年6月荷兰再次派远征舰队总司令雷约兹率领军舰14艘,再次侵入澎湖并对福建沿海进行骚扰。
1624年9月,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
1625年,荷兰殖民者建筑热兰遮城(今赤嵌城),从此开始在台湾近38年的殖民统治。
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率将士2万5千余,战船百余艘进军台湾。
1662年2月9日,荷兰人退出热兰遮城投降,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清政府决定在台湾设一府三县,并明谕台湾隶属福建省管辖。
1841年,中、英首次在台交战,停泊鸡笼的英籍船舰纳尔不达号被击沉。
1854年,美国伯理派阿布特率舰队开到台湾,调查台湾地质矿产,力主占领台湾。
1874年4月,日本侵入台湾,台湾军民英勇抗击。
1884年7月,刘铭传率军进入台湾,加强台湾海防。
1884年,法军进攻台湾,遭刘铭传军重创。
1888年3月3日,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正式上任,台湾省正式建立。
1893年,建成台湾第一条铁路。
铁路北起台北,南抵新竹。
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1895年5月25日,上午台湾抗日政府正式成立,定名为台湾民主国。
1895年5月29日,日军开始进攻台湾,台湾军民英勇抗击。
1895年6月1日,清政府的代表李经方与日本人签订《交接台湾文据》,台湾正式割让给日本。
1942年12月9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宣布废除中日之间的一切条约和协议。
1943年11月22日中美英三国在开罗召开最高首脑会议,中国代表明确提出台湾、澎湖应归还中国。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大事-明代大事年表
明-大事年表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中外交流明中央:太祖废丞相,成祖设内阁(票拟),皇帝(批红)地方:三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司),督抚出现大明律,八股取士民营手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玉米等高产农作物引进,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商帮出现,城镇商业繁荣,形成地域性商业中心,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货币白银化(得益于地理大发现,美洲、日本白银大量流入)推动一条鞭法改革,使赋役征收由实物向货币转化陆王心学(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主观唯心)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产生具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如李贽和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徐光启著《农政全书》、李时珍著《本草纲目》;章回小说蓬勃发展;文人画繁荣郑和下西洋后转为海禁,推行朝贡贸易(将贸易与等级秩序、外交相结合,不注重经济效益)1.《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因此,他采取了A.废丞相,裁撤中书省B.废丞相,设内阁C.八股取士,选拔贤相D.设军机处,分割相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朱元璋认为丞相制度容易专权乱政,因此其废丞相,裁撤中书省,A正确;明成祖设置内阁,排除B;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排除C;清朝设置军机处,排除D。
2.1380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
他的目的是A.打击贪官污吏B.强化君主权威C.稳定社会秩序D.提高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为了加强君主的权威,撤销中书省,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由自己亲自统领,因此B正确,ACD排除。
故选B。
3.有人统计,洪武(明太祖年号)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各机关奏事文书多达1660件。
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207件文书。
导致他如此繁忙的直接原因是A.专制皇权强化B.六部职能缺失C.宰相制度被废D.内阁制的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得出,宰相的职责是助理万机,而废除宰相后,这些事务都要由皇帝来处理,因此才会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C项正确;专制皇权强化是目的,排除A;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内阁制是明成祖时期确立,排除D。
[茶风俗] 中国茶业大事简记
[茶风俗]中国茶业大事简记神农时代中国已发现和利用茶。
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前1066年《华阳国志·巴志》载:巴国境内“园有芳篛香茗”。
此系文献中最早的人工栽培茶树的记述。
前308〜前206年饮茶和茶的有关知识,开始由巴蜀向外传播。
明末清初顾炎武《日知录》:“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
"前201年西汉高祖六年,置“荼陵”县。
据(茶陵图经》称,因陵谷产茶而得名,后改为“茶陵”。
前168~前160年长沙马王堆一、三号汉墓中有“捐一筍”简文、木牌随葬(出土后经考证“梢”系“檟”异体字,箱内实物经有关单位鉴定,类似茶)。
前59年西汉时茶已成为商品进入市场,蜀郡资中(今四川资阳)王褒的《僮约》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荼”的记载,系茶作为商品交易的最早记载。
前206〜24年据《名山县志》及其他有关文献记载,相传西汉时即有人(吴理真)在四川蒙山植茶。
220〜265年三国魏时中国已出现饼茶采制工艺。
张揖《广雅》:“荆、巴间采叶作饼,饼成以米膏出之”。
265〜317年西晋时茶已见于诗歌,左思、孙楚和张载诗中均有茶事。
420〜589年南北朝时中国始有制茶作坊,将鲜叶经蒸煮压制成饼茶。
593年隋开皇十三年,即日本圣德太子时代,中国茶文化随佛教始传日本。
618〜907年唐代制茶技术进一步完善,创造了蒸青团茶。
641年唐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嫁藏王松赞干布,以茶作随嫁礼品。
茶始入西藏。
731年(新唐书》载,藏人于本年要求“交马于赤岭(今青海西宁)互市于甘松岭(今四川松潘)”,始辟茶马交易先河。
742〜755年唐天宝年间,《杜佑通典》载:“夷陵郡贡茶芽二百五十斤,灵溪郡贡茶芽二百斤”,是为唐代贡茶的最早记载。
750~780年中唐时期,已用“茶”字。
此前古代指茶的字有荼、茗、掼、荈、疫、様、苦榇等多种。
760年〜780陆羽编著的世界第一部茶业专著《茶经》问世,全书共三卷十章,是系统阐述唐代以前有关茶叶的综合性古茶书,流传于世的约有33个版本。
1539年嘉靖皇帝承天之行
1539年嘉靖皇帝承天之⾏嘉靖朱厚熜(1521-1566)是明朝的第⼗⼀位皇帝,他的⽗亲兴献王是弘治皇帝的弟弟,就藩湖⼴安陆。
正德帝是弘治帝的独⼦,早逝⽆嗣。
内阁⾸辅杨廷和举皇明祖训⽰之⽈:"兄终弟及,谁能渎焉。
兴献王长⼦,宪宗之孙,孝宗之从⼦,⼤⾏皇帝之从弟,序当⽴。
" 于是,时在湖⼴安陆府、年仅15岁的朱厚熜匆忙赴京继位(1521),次年改元嘉靖。
嘉靖⼗⼋年,朱厚熜回到了故乡承天府。
这次南巡,是嘉靖有史以来的第⼀次离京,它有着特殊的原因。
嘉靖⼗七年,朱厚熜⽣母章圣皇太后蒋⽒去世了。
在如何安葬母亲问题上:究竟是把显陵北迁⾄京师,还是把母亲的梓宫南葬在显陵呢?武定侯郭勋和⼤学⼠夏⾔主张把蒋太后的梓宫南祔,直⾪巡按御史陈让却主张 " 奉睿宗皇帝遗⾐冠与章圣皇太后合葬于⼤裕⼭,⼜以章圣皇太后遗冠帔奉以合葬于显陵 " 。
群⾂的建议不⽆道理,但当他从⼤裕⼭视察回来以后,却萌⽣了把慈宫南祔的念头。
在礼部尚书严嵩的建议下,嘉靖诏令锦⾐卫指挥赵俊星夜驰赴显陵,启视显陵⽞宫,发现地宫渗透有⽔。
这引起了嘉靖的担忧,于是他决定南巡承天,亲⾃考察显陵地宫的建制,并加以调度和安排,使⽗母圣体安⼼。
⼀、嘉靖南巡⾏程及停留时间嘉靖⼗⼋年正⽉,朱厚熜在锦⾐卫和官军万余⼈护卫下开始承天之⾏。
随⾏⼈员包括翊国公郭勋、成国公朱希忠、京⼭侯崔元、⼤学⼠夏⾔、礼部尚书严嵩、左都御史王廷相等⼀⼲重⾂及道⼠陶仲⽂。
这次南巡路途遥远,⾏程艰难。
三⽉⼗⼀⽇,嘉靖及其随⾏⼈员终于车驾⾄承天府。
朱厚熜按捺不住内⼼的喜悦之情,即兴赋七⾔律诗《麦浪》⼀⾸:故国瞻依纯德⼭,礼制亲裁肃驾还。
途边遮马⽲苗长,道畔拂舆麦穗斑。
迎风激叠苍云合,向⽇明堆翠雾间。
成实愿饱吾民腹,须得灵膏⾃帝颁。
三⽉⼗⼆⽇,嘉靖拜谒了隆庆殿,祭告⽂在宸翰中。
⼗三⽇,楚王朱显榕朝见嘉靖于⾏在旧邸。
同⽇,嘉靖拜谒纯德⼭,诏令 " ⽴表于皇考陵寝之北,命改营焉 " ,钦定陵号 " 显陵 " ,赋五⾔诗⼀⾸,即《初谒纯德⼭喜⽽⾃得》。
明朝嘉靖年间及万历初年的政治
明朝嘉靖年间及万历初年的政治大礼议的风波武宗死后无子,皇太后张氏(孝宗后)命太监张永、谷大用与内阁大臣商议后,以宪宗之孙、孝宗亲弟兴献王长子朱厚熜继位。
四月二十二日,朱厚熜在奉天殿登上皇帝的宝座,是为明世宗,诏改翌年为嘉靖元年(1522)。
朱厚熜以藩王入继大统,史称其“多谋”而“刚愎”。
确实,年仅十五岁的明世宗,绝非是不谙世事、任人摆布的少年天子,从踏入京城之日起,他便显示出君临天下的威势。
四月二十二日,当明世宗来到京城外的行殿时,在即位礼仪上便与内廷和内阁发生了争执。
礼部官员具议请世宗依皇太子即位礼,由东安门入居文华殿,择日登极。
世宗则认为自己是来继承皇位的,应从大明门入宫在奉天殿即位,拒绝行皇太子即位礼。
内阁首辅杨廷和“固请如礼部所具状,帝不许”②。
最后,内廷与内阁只得让步。
第一次较量,世宗便以皇帝的权威压倒了内廷与内阁。
内阁首辅杨廷和在武宗去世至世宗即位的三十七天内总揽了朝政。
在这段时间内,杨廷和做了几件为世人所称道的事:(1)颁布武宗遗诏,罢威武营团练诸军,革皇店,遣还豹房番僧、少林僧、教坊乐人等,放遣四方进献女子,停止京师不急工务等。
(2)收捕江彬。
武宗死后,平虏伯江彬拥重兵在肘腋间,他自知“天下恶之”,在反与不反之间正自犹豫。
杨廷和适时提醒皇太后发布懿旨,谋划捕捉江彬,为天下除去一大祸患。
(3)草拟世宗登极诏书。
登极诏书长达八千多言,对时事多有兴革,如诏复武宗朝因忠直敢谏而去任降调的官员,裁汰锦衣诸卫、内监局旗校工役十四万多人,减漕粮一百五十三万余石,斥去恩幸得官者,查禁各地镇守官科敛财物等。
登极诏书的颁布,不仅使“中外称新天子圣人,且颂廷和功”①。
无疑,杨廷和所做的这几件事都是顺应民心、有利于巩固明皇朝统治的,因此,杨廷和在朝廷内外获得了极大的声望。
声望加上权位资历,使杨廷和在朝中的势力陡增,亦使他能藉此与羽翼未丰的少年天子世宗相抗衡。
世宗与杨廷和的矛盾在即位礼仪上已显现出来,以后在议定世宗生父兴献王主祀称号的问题上进一步激化。
嘉靖·西苑·御瓷
嘉靖·西苑·御瓷作者:尹翠琪来源:《中国收藏》2013年第03期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1542年11月27日)深夜,十几名宫女于大内合谋缢杀熟睡中的明世宗朱厚熜。
行事期间,由于宫女误将勒明世宗脖子的丝带打了死结,未能将他杀死,与此同时,皇后亦接报赶往营救,皇帝因而幸免于难,史称“壬寅宫变”。
这件为人熟知的明代宫廷谋杀案,过去鲜有在嘉靖瓷器的研究中提及。
然而,它的发生和影响,却与该朝的瓷器设计和使用有密切关系。
“壬寅宫变”发生于1542年,此前三年,即嘉靖十八年(1539年),明世宗已偶宿紫禁城以西的皇室苑囿,时称西苑,并在此举行斋醮等道教活动。
“壬寅宫变”后,明世宗决心离开紫禁城,移居西苑。
从嘉靖二十一年起,西苑便成为朝廷政务的中心,同时也是皇帝生活起居和举行各种崇道活动的场所,直至1567年离世。
明世宗移居西苑的25年,正是嘉靖御用瓷器的生产高峰期。
据笔者的粗略估计,此段期间供御瓷器总数高达58万件。
明世宗移居西苑和供御瓷生产高峰期的重叠,不但说明他移居西苑后对瓷器的需求大增,更重要的是,这显示西苑很可能是大部分供御瓷器的使用场所。
西苑作为嘉靖供御瓷器的主要目的地,具有特殊意义。
大量文献表明,明世宗退居西苑,不仅专注奉玄,追求成仙,更大兴土木,修建道观、道坛、宫殿,将西苑营造得仿若洞天仙府。
明世宗重视营造西苑的宗教环境和气氛,而该朝生产具道教和神仙色彩的瓷器,或是用于宫室陈设,或是作为祭祀、宴饮用器,便成为西苑环境的构成部分。
事实上,随着明初御厂成立,青花、色釉瓷等烧制技术的成熟,瓷器用作建构“理想”环境的功能越发明显。
最突出的例子,是明初以来皇室祭器的烧造,尤其是嘉靖九年(1530年)明世宗颁定,郊坛用瓷须为青(天坛)、黄(地坛)、赤(日坛)、白(月坛)四色,以求法天象地,可知当时瓷器已被用作营造场景和表达祭祀信仰内涵。
明室对场景和气氛营造的重视,并不限于祭祀。
《江西省大志》所列嘉靖朝的供御瓷器,包括二十三年(1544年)烧制1340桌,每桌计27件的瓷器,当中有里青双云龙等花样380桌,暗龙紫金、金黄、天青、翠青、矾红、翠绿等釉色花样各160桌。
明朝嘉靖年间发生了什么大事
明朝嘉靖年间发生了什么大事1541年(嘉靖二十年),宫女杨金英和王宁嫔等人策动“宫变”,诡计勒死朱厚熜,后因宫女因害怕告发未遂,当事者21人被分尸处死,曹端妃也被连累。
后朱厚熜为了缓和社会矛盾,采纳变革缩弊、复兴法纪等鼎新办法,汰除军校匠役10万余人,开创了嘉靖年间的“新政”期间,获得朝野上下的反对。
朱厚熜迷信道教,祈求长生不老,竟持久不视朝政,由严嵩和他的儿子严世蕃执掌大权,政治败北,不只“新政”未能完全实施,反使国势日趋没落,政治和经济都呈现深刻危机。
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朱厚熜驾崩,时年60岁。
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又决定操纵元大都土城遗址,四面环抱构筑京城外郭城。
最后规划的外城长七十里,工具十七里,南北十八里,设城门十一座、敌台一百七十六座,西直门外和通惠河设置水闸两处,其他低凹地带设置水关八处。
因为工期浩荡,在严嵩的建议下改为先构筑南面,将正阳门外的大片富贵市区包入,获得嘉靖帝的许可。
后因用兵屡次,再加上1557年紫禁城大火警后将财力物力集中于宫殿的重建,因而外城不断没有再筑。
1564年增筑外城各城门的瓮城。
嘉靖初年还在四郊新建了地坛、日坛、月坛。
1524年(嘉靖三年),朱厚熜提出要追尊其父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遭到吏部右侍郎何春孟等200余人的否决,发生了历时三年半之久,史称“大礼议”的政治事务,有200多位文武官员遭到分歧赏罚,终究追尊其父为后帝,改献陵为显陵,按皇帝陵园的规模扩建,花费白银48万余两。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十四日,朱厚熜卒于乾清宫,年60岁。
庙号世宗。
葬北京昌平永陵。
公元1566年,明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五日,裕王朱载垕继位,年号隆庆。
奉先帝世宗皇帝遗诏,“存者召用,殁者恤录,见监者即先释放复职”。
以海瑞为代表,赦宥了所有谏言诸臣。
从这一刻起,揭开了长达十八年隆庆大鼎新的序幕!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覆的评价是?评论收起展开全数明世宗朱厚璁(1507-1566),年号“嘉靖”1521年即位,在位46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慢游荡回来,我就一直困惑,七夕必须找人要过么
中夏言建议罢市舶,厉行海禁。朝廷接受建议, 实行海禁。封锁沿海各港口,销毁出海船只,断 绝海上交通。
嘉靖 6 年莫朝在越南建立。
嘉靖 8 年思想家王守仁逝世。由他和陆九渊
创立的陆王心学学派开始盛行。 嘉靖 21 年十月廿一日壬寅宫变。 嘉靖 23 年戚继光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职。 嘉靖 25 年索南嘉措被明世宗认定为三世达
请上岸晾晒。 嘉靖 34 年华县大地震 嘉靖 36 年海瑞任浙江淳安县知县。葡萄牙
人取得澳门长久居住权。
嘉靖 40 年太湖大水。
慢慢游荡回来,我就一直困惑,七夕必须找人要过么
嘉靖 41 年徐阶暗中指使御史邹应龙上书弹 劾严嵩。严嵩被罢官,其子严世藩被谪戍。
嘉靖 43 年海瑞任户部云南司主事。
嘉靖 45 年徐阶推荐高拱任文渊阁大学士, 高拱正式进入内阁。
嘉靖 28 年唐荆川编纂《武论》。《西麓堂琴 统》出版。海瑞考中举人。
慢慢游荡回来,我就一直困惑,七夕必须找人要过么
嘉靖 29 年鞑靼部俺答汗率军长驱直入北京 郊区,烧杀抢掠数日,满意而去,史称庚戌之乱。
嘉靖 30 年被迫开放宣府、大同等地与鞑靼 进行茶马互市。
嘉靖 32 年葡萄牙人商船搁浅,向明地方申
赖喇嘛。
慢慢游荡回来,我就一直困惑,七夕必须找人要过么
嘉靖 26 年张居正中进士,后逐步由编修至 翰林院掌院学士。
嘉靖 27 年浙江巡抚朱纨派都指挥卢镗率兵 进攻舟山市佛渡岛上双屿港,港口以木石淤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城市被大火烧光。数百葡萄牙人被杀,侥幸活命 的乘船逃走。该港由浙江民间海商和葡萄牙人所 建。内阁首辅夏言被杀,严嵩取代夏言把持内阁。
嘉靖 45 年二月海瑞进《直言天下第一事疏》。 相关
上传相关 0
0c18f5cc 易博
慢慢游荡回来,我就一直困惑,七夕必须找人要过么
嘉靖年间曾多次爆发农民暴乱。 嘉靖后期朝廷内部发生争。 虽然在嘉靖年间明朝实行海禁,但在中国南 部仍然有许多海民入海。他们的船只都是私造的 大船,而且备有武器护航。
正德 16 年八月底(此时嘉靖皇帝已继位), 明军在广东屯门海战,击退葡萄牙人。
嘉靖元年关于嘉靖皇帝父母名分的大礼议 之争,最终迫使内阁首辅杨廷和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