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国土地宏观调控政策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所下降, 但是仍然高于 20 年 的水平 。第二 , 02 房地产 开发利用存量建设用地数量增加明显, 初步扭转了房
地产开发用地 以新增用地为主的局面 20 年利用 04
市场接顿留出时间, 利于相关土地管理部门采取更合
理有效 的手段 加强对土地市 场 的管理 。20 04年 1 2
存量建设用地 的比例达 到 5% ,05年一季度达到 6 20 6% 房地产利用存量建设用地 以后, 1。 就会减少对耕地
的占有, 对保护耕地是非常有利的。 第三, 土地供应 向
月, 国土资源部再次发文 , 强调建设项 目 用地必须分
级审批 , 强化预审在土地审批 中的作用 。 4 运用市场机制调节土地供应 , 、 使土地价格与价
制新增建设用地。 这是 自 19 年 国务院 1 号文件 以 97 1 来国家第二次采取 “ 暂停”这种非常规 的高压手段 。 “ 暂停’ 利于缓解土地价格迅速上涨 的预期, 有 为土地
从总体来看 ,国家上述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以后 ,
房地产市场正在向着预期 目标积极地发生转化 , 主要 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 土地供应的总量基本满 足 了房地产市场 的需求 , 并不存在土地供应总量不足 的问题 。 02 2 0 年是建设用地供应总量超常增 2 0 年、0 3 长 的两年 ,年增长率分别 达到了 3% 3% 。20 7和 5 04
府掌握了增量和存量土地的供应权 , 调控能力明显增强, 可为各
产业的健康发展开拓巨大的空间。截止到 20 年底, 02 全国已有
15 个市、 28 县建立了土地收购储备制度。 2 开发区清理整顿。2 0 年 2月, 、 03 开始了以开发 区清理整
改革开放后土地政策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土地政策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土地政策经历了重大变化。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变化:
1. 农村土地改革: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实行了农村土地集体经营的政策,允许农民租赁土地并承包经营。
这一政策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逐步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允许农民有相对的自主权,可以选择自己的居住地和宅基地的使用方式。
这一改革使农民在土地使用上更加灵活,有利于他们的居住条件和经济发展。
3. 城市土地制度改革: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建立了城市土地市场,并实行了土地出让制度。
这一改革使得土地资源能够更加有效地配置,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发展。
同时,也给城市居民提供了个人产权保护的环境。
4. 农村土地承包期延长:为了稳定农民的积极性,中国政府多次延长了农村土地承包的期限。
这使得农民在土地上可以长期稳定地进行经营,提高了他们的投入积极性。
5.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政策调整:改革开放后,中国经历了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
为了应对城市土地供应不足和高房价问题,中国政府通过推行土地供应制度改革、土地增量使用计划等措施,调整了城市土地政策,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和改革,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土地资源的作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这些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中国的农村和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我国土地政策有哪些?
A man is not old as long as he is seeking something. A man is not old until regrets take the place of dreams. 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我国土地政策有哪些?1、土地宏观调控政策。
2、土地集约利用政策。
3、土地有偿使用政策。
4、节约用地政策。
5、保护耕地政策。
国际上的各个国家,国情不一样,实行的土地政策也不一样。
像是英国全国70%的土地掌握在众多王公贵族的手里,澳大利亚半个国家的土地掌握在十几个地主财团的手里,而我国,农村村民一出生国家就给分配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那么,我国土地政策有哪些呢?为您解答。
我国现行的土地政策:1、土地宏观调控政策。
国家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农业、林业、牧业、工业、城市和居民住宅建设等各类用地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确定各类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总量、耕地保有量,对各类用地进行控制,尤其是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进行控制,并通过编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对建设用地总量进行控制。
2、土地集约利用政策。
按照“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土地利用要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率,充分发挥土地使用的效益和使用功能,减少土地的闲置和浪费。
3、土地有偿使用政策。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要逐步减少划拨使用土地的范围,扩大土地有偿使用的范围,对原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用于非农业建设的,除法律规定可以实行划拨外,要逐步实行有偿使用,国企改革划拨土地使用权经过地价评估,也要实行有偿使用。
通过有偿使用,建立起土地使用者的自我约束机制。
4、节约用地政策。
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都必须注意节约用地,可以少占地的,不得多占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建设工程项目设计应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定额指标,防止宽打窄用,占而不用,防止闲置浪费土地。
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和重要政策的基本内容
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和重要政策的基本内容建国以后,我国十分重视土地的合理利用与管理,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土地改革法》; 1986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土地管理法》,1988年进行了修改,该法是我国第一个较全面的综合性的关于保护土地的法律。
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订案)》。
1999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4年,国家又进行了修正。
其基本原则为土地公有原则、充分合理利用土地原则、节约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原则、土地有偿使用原则等四项原则。
近年来,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经济平稳运行,国务院将土地管理作为宏观调控的一条重要手段,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宗旨是: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行“两个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即:“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格建设用地审批。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实行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制,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控制1、土地的所有制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农村集体所有制。
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集体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2、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以及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等在空间和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通过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有量和建设用地总规模三个“刚性”指标来控制。
10年:宏观调控彰显中国智慧
10年:宏观调控彰显中国智慧编者按:10年间,国内外经济形势风云变幻,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宏观调控相机抉择、与时偕行,确保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在复杂形势中稳健前行。
这是宏观调控手段不断走向成熟的10年。
针对中国经济形势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松紧有度,彰显高超的艺术和技巧,这成为十年来宏观调控的“主旋律”。
10年来,面对从“双防”到“保增长”、“控物价”、“稳增长”等调控目标的变化,调控手段更趋灵活和科学。
2002年以来,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到“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从“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到“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再到新形势下重启“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配合,我们看到,宏观调控的政策“搭配”彰显智慧和艺术。
与此同时,调控政策的内涵更趋丰富,手段运用更趋合理。
与货币和财政手段配合,适当的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的综合运用也为熨平经济波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中国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并提出要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作出预调、微调。
从被动到主动、从单一到多元、从政策到体系,“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相互配合、有力有效。
我们看到,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宏观调控更加注重把握经济规律,在实践和探索中走向科学。
这是十年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坚实保证,而这必将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调控更重协调:“多目标”中求平衡核心提示:10年来,针对不同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的经济呈现不同特点。
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宏观调控的目标各有不同,很多时候要同时面对多重目标。
10年间,我国经济曾经历了2003年开始的上升周期出现的过热苗头,也正经历着始于2008年末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宏观调控既要不时面对“抑通胀”的压力,也要适时加大对“保增长”的支持。
土地宏观调控中的相关政策分析
案件 中, 违法 占用地面积 8%以上 , 0 主 际效果不佳 。针对土地 的失控有的专 要城 市 的 土地 出让 过 程 及 土地 出让 金 要是地方政府涉及 的案件 , 而公 民、 个 家提出 , 管住管好土地 , 最关键的是要 的 收入 和 使 用 进行 调 查 审 计 ,深 层 次
提高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水 2 0 0 5年 , 即使在 收 紧“ 根 ” 地 的情 况 总督察徐绍史的话讲 ,土地违法尚未 有成本 ,
得到遏制 , 形势依然严峻。 土地 出让金总额更达到 7 0 0 0亿元 平, 强调凡社会保障费用不落实的不得 下 , 2 法律与权威对土地违法 的无奈。 批 准 征地 。耕 地 占用 税 和城 镇 土 地 使 历 史高 峰 。 而 北京 大 学 中国 经济 研 究 .
20 0 7年 7月 1 日上 午 , 国务 院举 行 省 国土厅 的调 研 中 ,某 市 下 属一 个 区 地交易与房地产市 场上获得的利益越 3 这 新闻发布会 ,国家土地副总督察 甘藏 的国土资源局 ,一年垫付 的土地违法 来 越大 , 是 症 结 的根 本所 在 。
春在会上透 露。20 0 7年 1至 5月份 , 强制执行费 2 0多万元 , 相当于该局一
维普资讯
甄
=宏调中褶政分 i 觋 控 的 关 策 : 避
文 /吴 强
一
.
硬顶的也比比皆是。 面 象仍然大量存在 , 土地 “ 闸门” 怎么也 地方政府诸 多土地违法案例 使法院 已判决 , 对如此情 况,只能 申请地方法 院强制 没能真正关住。
对 中央宏观抉择的挑战
面对人多可耕地少的 国情和近年 执行。而地 方法院则往往要 收高额执 快发展 ,国务院及有 关部 门多次出台 行 , 后拖的不 了了之 。 最 据河南省统计
宏观调控的历程和经验
宏观调控的历程和经验宏观调控的主要措施五年来的宏观调控,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前三年(*年至*年);第二阶段是后两年(*年至*年)。
第一阶段的宏观调控,主要针对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以及粮食供求关系趋紧。
进入新世纪,在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和克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之后,我国经济增长率逐渐回升,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
到*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迅速升温;在第二季度抗击非典取得胜利的基础上,从第三季度起,经济增长又继续升温,特别是钢铁等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
这使得煤电油运的供给全面趋紧。
与此同时,*年,粮食播种面积减少到15亿亩以下,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水平;粮食产量下降到1990年以来的最低点。
针对这种情况,本轮宏观调控拉开了序幕。
*年7月,以土地管理为切入点,出台了暂停审批和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的措施。
严把土地闸门,对于控制盲目新上投资项目来说是一种釜底抽薪的硬措施,对于确保耕地和粮食增产来说则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保证。
12月,又出台了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的措施。
进入*年,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大幅度攀升。
1月至2月,有关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分别为:黑色金属矿采选业453.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72.6%,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00.1%,非金属矿采选业14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37.3%。
1月至2月,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高达53%。
针对这种情况,宏观调控加大了力度。
*年4月,集中出台了一批措施,如: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调整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查处江苏铁本钢铁有限公司违规建设钢铁项目;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严格土地管理;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等等。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初步遏制了部分行业盲目投资的势头。
*年,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由年初的53%回落至12月的27.6%。
煤电油运供给紧张局面得到缓解。
我国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措施
我国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措施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我国实施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
下面将从政府调控、金融政策、土地政策以及税收政策等方面,详细介绍我国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措施。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通过发布一系列限购、限贷政策来控制房价上涨。
限购政策限制了购房的人数和面积,限贷政策则限制了购房者的贷款额度。
这些政策的出台有效地遏制了房价的过快上涨,保持了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其次,金融政策也是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手段。
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影响信贷市场。
通过加大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央行有效地控制了资金的流动,避免了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从而减少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形成。
此外,土地政策也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宏观调控。
政府通过供应土地的方式来影响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
一方面,加快土地供应,增加房地产市场的供应量,从而减缓房价上涨的压力;另一方面,加大对土地出让金和土地使用权的监管力度,避免土地被炒作和浪费。
此外,我国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还包括税收政策。
通过调整房地产税率,征收房产税和土地增值税等,政府可以有效地控制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和供求关系。
同时,政府也通过加大对房地产投资的税收监管力度,避免投资者过度投资房地产,导致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泡沫。
总结起来,我国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措施包括政府调控、金融政策、土地政策和税收政策等多个方面。
这些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发展,保持了市场的稳定,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宏观调控措施应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的情况进行调整,以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和健康发展。
第三章第一节土地宏观调控
四、土地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
4、土地供应价格调控
由于我国城市土地属国家所有, 地价关系反映着国家与投资 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因此,国家完全可以通过地价杠杆来实 现让利与取利,从而有效地调节资本在不同的级差土地以及部门 和产业间合理流动, 直接或间接制约甚至决定投资的方向, 从而 对经济与社会发展进行调控。
建设用地总量调控主要通过编制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 利用年度计划来实现。 我国第一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是在1986 年。1997 年进行了第二 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2004 年-2009进行的第三次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修编确立的三个原则是: 严控建设用地增量; 严保耕地特别 是基本农田; 严防随意调整规划基数。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了坚守18亿亩耕地红 线的目标,到2010年和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 和18.05亿亩。2010和2020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分别为195万公顷 (2925万亩)和585万公顷(8775万亩)。通过引导开发未利用地形成 新增建设用地125万公顷(1875万亩)以上。
五、土地宏观调控的功能
3、引导集约节约用地, 保护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以需求为到导向转向以供给为导向 严格控制增量建设用地供给 盘活存量用地 建立集约用地评价体系 4、规范土地市场, 创造公开公平的发展环境
建设用地供应总量控制制度 城市建设用地集中供应制度
第十三章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
2016年12月9日
《土地经济学》之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
2016年12月9日
《土地经济学》之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
2016年12月9日
《土地经济学》之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
三、我国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现状
(二)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成效 1、土地供应与经济增长基本相适应 2、土地政策约束了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 2006年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5%,低于2004年的28.8%和2005年的 27.2%。2007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6个 百分点。与此相适应,2003年以来,建设用地供应始终都是在固定资产投资增 长的下线波动,比较有效地遏制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 3、供地政策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对一些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和大量耗费资源的建设项目,实施了限制和禁止 用地,促使经济发达地区工业用地比重开始降低,房地产开发用地和其他用地 比例都有所提高,土地供应向中高技术密集型产业集中的趋势开始明显出现。
4月13日,住建部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4月17日,新国十条 9月,严查空置率
6月12日,七部门联合发文加快公租房建设 12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2016年12月9日
《土地经济学》之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
三、我国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现状
(四)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土地政策调控如何控制高企的房价?
2016年12月9日
2016年12月9日
《土地经济学》之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
三、我国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现状
(一)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实践历程
2、2004年,土地政策的历史性转折 3月18日,国土资源部和监察部联合发出《关于继续开展经营性土地使用权 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全面推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 让制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批地用地行为。要求各地在2004年8月31日前将历史 遗留问题处理完毕,即影响深远的“8· 31大限”; 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严格土地管理的 紧急通知》; 5月,国土资源部发出《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紧急通知精神进一步严格土地 管理的通知》,这两个政策实质上暂停半年农地转用审批; 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该文件被认为是土 地参与新一轮宏观调控的标志性文件。
我国利用土地政策宏观调控经济的分析
‘ 院好 评 化敞 曾蜉 ■ 岳±雌髑 枘 圃*脯
, ‘ 土地 剩 目 雎 瞳 理 舟{ T 毫, 粒 ‘ 设班 目 用蚰 砸 审 t珲 挂 ’ 蠢 国土弧 撼
摔为 。 ∞
立。
国 土瓷 掉 茸
‘ 完●采用地 *于 土地 收审董 搬批 国土磷 荜
∞I ,
‘ 地利 胃 年 廑计 t罪 挂 , ±
维普资讯
我
固
2 鬟 咖
出土 是 观 ,地 宏
9 9 0 3年 我国 =. 利用土地政策宏观调控房地 平稳 快速增 长。 19 ~2 0 , 购置土 的面积和开发土地面积的差额 产的影响 19 利用 土地 供 应政 策 进行 宏 观调 逐年增大 ,9 9年土地 开发面积为购 79 到 0 3年这一 控 ,其实质是以中央政府为主的国家 置土地面积的 7 .%, 2 0 各级政府通过对全国或本辖区 内土地 指标降至 6 .%( 表 2 ,房地产业 21 见 ) 圈地” 成风 。 资源的供应总量 和结构 的干 预 , 对一 “ 定范 围内宏观经济总体运行进行 引导 20 0 4年 4月底 , 国务院决定在全 和调节的过程 。 l土地政策宏观调控作用 、 国范 围内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
度大力整顿 土地市场 , 国家颁 布的土 杜绝协 像 融 币 地政策主要 体现在三个方 面 : 金货政
墅 控
的
= = :
星 完善各项 土地制度 。土地政 策作为 中
央政府调控 经济 的重 要手段 , 当前 在 经济形 势下具 有一定 的现实必要性 。 各地地 方政 府也相应 出台土地政策 , 例如上海 市人 民政府 2 o O 4年 6月颁 布《 上海市土地 储备办法》( 即上海市
但 土 资谭鄙*半下 < 0 2 4年垒 土 国土 D 国 资曝皓
历年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一览
For evaluation only.
2004年 9月 2日中国银监会公布了《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指引》,规定建筑商
不得为开发商垫资建楼,开发商开发项目自有资金不低于项目总投资的 35%,购房者的
月供房款不得超过收入的 50%,这是继去年央行 121文件后金融监管部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土地管理部门有权收回土地,纳入国家土地储备体系。此文件的下发
被房地产业界称之为“ 8.31大限”,是中央政府从土地供给上抑制房
地产过热的又一举措。
2004年 5月 13日 《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正式施行
为了加强经济适用房的管理, 2004年 5月 31日,由建设部、国家
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颁布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
建成尚未售出的商品住房,至 2002年 12月 31日之前免征营业税、契
税;(2)对于 1998年 6月 30日以前建成的商业用房、写字楼在 2001
年 1月 1日至 2002年 12月 31日期间销售的,免征营业税、契税;同时
对于开发企业在 1998年 6月 30日以前建成的商业用房、写字楼、住房
知》,对房地产咨询费、房地产价格评估费、房地产经纪费的收取额
度作了明确规定。房地产书面咨询费每份收费 300元-1000元;价格
评估费按照房地产价格的总额采取差额定率分档累进计收;房屋租赁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 目录前言第一章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第二节机遇与挑战第二章指导原则与目标任务第一节指导原则第二节规划目标第三节主要任务第三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第一节严格控制耕地流失第二节加大补充耕地力度第三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第四节强化耕地质量建设第五节统筹安排其他农用地第四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第二节优化配置城镇工矿用地第三节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第四节保障必要基础设施用地第五节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第五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第一节加强基础性生态用地保护第二节加大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力度第三节因地制宜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第六章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第一节明确区域土地利用方向第二节实施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第三节加强省级土地利用调控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第一节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第二节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的利益调节机制第四节加强规划实施的基础建设第五节推进规划民主决策附表1: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附表2:建设用地指标附表3:园地指标附表4:林地指标附表5:牧草地指标附表6:近期新增建设用地及补充耕地指标前言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1997—2010年)》基础上,制定《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国家土地利用战略,明确政府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
《纲要》以2005年为基期,以2020年为规划期末年。
我国宏观调控下的土地政策分析
控 的成 效是 明显 的 : 是 土地 政 策 约 束 了 固定 资产 一
投 资 的过快 增长 ; 是 土 地政 策 促 进 了产业 结 构调 二
整与优 化 ; 三是 土地 调 控促 进 了 区域 发 展格 局优 化 和 区域 协调 发展 ; 四是 土地 节 约 集 约 利 用政 策 的强
第2 2卷 第 3期
20 0 9年 5月
河 南商业 高等 专科 学校 学报
J u n lo n n B sn s ol g o r a fHe a u i e s C l e e
Vo . No. 122 3 M a . 00 v2 9
我 国宏观 调 控 下 的 土地政 策 分析
价格等 方 面。 由于 我 国 土地 资 源 十分 匮乏 , 加上 再 经 济发展 和 城市建 设 的影 响 , 十五 ” 间全 国耕地 “ 期
保 障经济 增长 的重 要 手 段 之一 , 地宏 观 调 控 体 系 土
构建 在政 策层 面取 得 了较快 的进 展 , 地 宏 观 调 控 土 体系 初步成 型 , 大体 可 以分为三 个 阶段 : 第 一 阶 段从 2 0 0 3年 下半 年 到 2 0 0 4年 上 半 年 , 土地宏 观 调控侧 重 于规 范土地 出让 制度并 开展 土 地 市场 整顿 , 有力 地遏 制 了一 些地 方 固定 资 产 投 资 过 热的情 况 。 以此 为 契 机 , 有土 地 出让 制 度 得 到 了 国 统 一规 范 , 即所有 经 营 性 用地 一 律 实 行 招 标 拍 卖挂 牌 出让 , 大改变 了过 去 招标 拍 卖 挂 牌 出让 土 地 的 大 面积 占有偿 用地 总 面 积 的 比例 只有 2 到 5 而 导 % % 致 的土地 暴 利局 面 。另 外 , 国土 地 市 场 秩序 治理 全 整顿 工作 也成 果 显 著 。在 此 一 系 列政 策 的调 控 下 , 我 国土地 买卖 纳入 拍 卖 轨 道 , 去 建设 用 地 供 应 主 过
改革开放以来土地管理政策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土地管理政策的历史性转变【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土地管理政策经历了历史性转变,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土地经营权,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推行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化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的土地管理政策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土地集约利用和保护政策的出台保障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改革为农民提供了安居乐业的土地保障。
展望未来,需要加强土地管理政策的精细化和综合化,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助力实现农村振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改革开放、土地管理政策、历史性转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土地承包制度、土地流转政策、城乡统筹发展、土地集约利用、宅基地制度、推动作用、未来趋势。
1. 引言1.1 改革开放以来土地管理政策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土地管理政策经历了一系列的历史性转变,对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土地是农村经济的基础,土地管理政策的变革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土地管理政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土地管理政策的变革为农村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保障。
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让农民有了稳定的土地承包权,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推行,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土地要素的流动性,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产业化。
城乡统筹发展的土地管理政策也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
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城乡土地资源,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实现了城乡经济的互补性,拉动了农村地区的发展,并减少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土地管理政策的重要性在于为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和支撑,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了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这些历史性转变为中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未来的土地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有力借鉴和倡导。
我国历年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回顾
我国历年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回顾Author:Editor:段培扬Origin:新浪财经网我国对房地产的重要宏观调控分别发生在1993年、1998年、2003年、2005年、2008年、2010年。
代表性调控政策包括国十六条、国八条、国六条、(新)国十条、23号文件、18号文件等.透过历年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我们不妨做个清晰的研判。
1993-1996年:我国第一次对房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时间:1993—1996年现状:首次出现房地产热——房地产开发公司急剧增加,房地产开发投资高速增长,以炒地皮、炒钢材、炒项目为主的房地产市场异常活跃,尤其是海南、广西北海等地,房地产开发过热,形成了较严重的房地产泡沫,经济运行出现严重过热态势和通货膨胀。
对策:199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提出整顿金融秩序、加强宏观调控的16条政策措施(通称“国16条”);1994年系列出台《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住宅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颁布。
效果:随着各项措施的落实,全国房地产开发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通货膨胀得到遏制.经济由热转冷,房地产市场也沉寂下来,商品房和商品住宅的价格迅速回落.经过3年努力,中国经济终于在1996年成功实现“软着陆".问题:此次调控给房地产业一记重创.“国16条"一出,海南房地产热浪应声而落,数千家开发商卷款逃离,留下遍地烂尾楼。
后经统计,海南省当时闲置土地18834公顷,积压资金800亿元,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就高达300亿元,而一海之隔的北海,沉淀资金甚至高达200亿元,烂尾楼面积超过了三亚,被称为中国的“泡沫经济博物馆”.泡沫破裂后,海南等地房地产市场元气大伤,进入持续数年的低谷期。
1998—2002年:促进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核心是房改时间:1998—2002年现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开始出现“通货紧缩”,房地产市场也随之进入低潮.对策: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1998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简称“23号”文件),明确提出“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拉开了以取消福利分房为特征的中国住房制度改革。
中国近年来房地产业宏观调控政策之效果分析
中国近年来房地产业宏观调控政策之效果在我国近年来房地产业朝气蓬勃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市场上却也陆续出现了房地产供不应求、房价地价都上涨过快、投资炒作充斥整个市场等问题。
自从2003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房地产市场及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宏观调控政策,主要包括行政调控政策、金融调控政策、土地调控政策。
以2006年和2007年为例,对我国的房地产宏观政策进行,不难看出其效果何在与问题何在。
2006年是中国房地产业大风大浪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政府先后共出台了13项房地产政策。
其中有代表性的有2006年5月17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的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六项措施(“国六条”),包括住房供应结构、税收、信贷、土地、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等方面;同年5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国办发(2006)37号),人称9部委“十五条”,是对“国六条”进一步细化;7月26日,国税总局发布《关于住房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108号文),宣布从8月1日起,各地税局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强制性征收二手房转让个人所得税。
2007年宏观政策的频繁出台使得2007年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多事之秋”:央行一年内6次加息;开征了土地增值税;“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物权法》终获通过;第二套房首付提至四成国土部39号令出物业税有望正式征收旨在对存量房市场的投资性需求将起到抑制作用;建设部、发改委、人民银行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央行为管理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十次上调准备金率。
进入2008年以来,我国继续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新年伊始央行便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目的在于继续抑制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从而开启了2008年楼市调控的第一章,也定下了全年打击囤积土地的基调,这一举措势必对房价走势产生决定性影响。
土地政策:我国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土地政策:我国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闫菡(09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0910********)摘要: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实践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长期以来一直是实践先于理论。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客观形势和现实需要,土地政策在调控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结合中国国情、联系市场经济发展状况,拓展、拓宽宏观调控工具,研究土地政策与宏观调控的关系显得非常重要且必要。
关键词:土地政策;宏观调控;政府;工具一、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相关理论国际上,常用宏观调控手段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其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最基本的手段。
但是,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可以借鉴应用的相关理论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不动产经济学、公共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金融投资理论、政策科学以及公共管理等。
土地政策成为我国当前宏观调控手段,主要有以下理论依据:土地的生产要素理论;土地的资产理论和土地产权理论二、土地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中国现实表1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中国的现实条件三、土地政策宏观调控的成效(一)宏观调控的主要指标主要目标:主要指标:表2(二)土地宏观调控政策进程中央政府明确提出将土地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高度重视这一调控手段,“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
2003年是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2004年是土地政策年。
8.31大限,三个暂停,国务院28号文, 对土地市场、房地产业乃至宏观经济都产生重要影响2005年是房价调控政策年,国八条,新国八条,七部委意见,抑制过快上涨的房价2006年是房地产综合政策年,国六条,九部委意见,国务院31号文等,成为宏观调控中除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外最主要的政策工具2007年是加强土地供给监管力度的一年,是政府真正开始承担住房保障责任的一年,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2008年出台多项关于住房优惠的一年,加强经济复苏2009年是保持经济较快发展,保障扩内需、调结构、促民生的用地政策2010年提高购房门槛、完善住房保障制度、通过预售证制度调整2011年将以转变土地利用结构为方向,以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房建设用地为重点,探索有效控制房价地价的政策和措施。
浅析我国近年宏观经济政策及效果
浅析我国近年宏观经济政策及效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一国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政策工具,两者充分搭配协调才能达到最佳宏观调控效果。
近年来,面对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因素和我国国内经济领域的各类矛盾,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良好,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得到改善,我国政府在宏观调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从国内形势看,2004年部分领域投资过热,2005年人民币一次性升值2%,2006年“三过”问题突出,2007年食品价格大幅上涨,2008年资本市场的强烈震荡……中国经济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挑战和考验,破解了一个又一个发展中的矛盾和难题,中国经济列车始终保持了在高位平台上的快速稳健运行,年度波动控制在1个百分点以内,年均增长率达到10.6%,比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4.5%高出1.36倍,已成长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和第三大贸易国。
本文对我国近五年(2004-2008)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演变情况及其原因做了简单的回顾,并对相应搭配产生的效果做了一定的分析。
一、2004年——“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1、宏观经济背景。
2004年年初,承接上一年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但同时信贷规模增长偏快,消费价格指数高位运行,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加大。
其主要表现为:央行每月发布的企业商品价格指数(CGPI)在2004年的头四个月比同比上涨了6.3%、7%、8.3%和9.3%;油、电、煤、运全面紧张和基础原材料价格也大幅上涨。
狂飙的价格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也反映了上游行业的热度。
这主要是由投资膨胀造成的。
这年开始的各级领导班子换届,开始了新一轮“政绩工程”的基建投资热潮。
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会带来严重后果。
由此可见,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基础条件正在逐步发生变化,以鼓励投资为主要手段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通货紧缩的态势也在逐渐淡去,宏观财政政策也应相应进行调整。
200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了财政政策转型的决定,宏观调控由“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过渡到“双稳健”模式。
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效果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效果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
中国的土地制度改革历经多年,不断取得成果。
本文将深入探讨当前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效果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土地制度改革历程我国的土地制度改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1988 年,我国实施了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农民获得了土地使用权,农村经济开始蓬勃发展。
之后,我国的土地利用、管理和流转不断改革创新。
2019年1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土地管理的意见》,提出了“集中 & 分散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强调建立健全现代土地管理制度,构建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经济、生态的土地制度。
二、土地制度改革的效果土地制度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稳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依靠土地制度改革,我国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
通过流转土地,可以促进单位面积土地收益的提高,推动农村集约化管理和高效农业的发展。
此外,对工业园区、城乡建设用地的合理利用,也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二是促进了农民的收入增长。
将农民的土地用权扩大,使得农民可以将土地权益的流转作为一种收益渠道。
与此同时,种植结构的调整和现代化方法的推广,也为农户提高了农业产出和收益。
三是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乡土地的流转不仅巩固了农民的土地产权,也为城市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与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土地制度改革的挑战尽管土地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效,但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土地征收和流转问题,这涉及到土地流转市场的完善、财务补偿机制等一系列问题。
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制度性和文化性障碍,这也为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完善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四、结论土地制度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今后,我国还需要进一步推进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的土地流转市场,建立和健全财务补偿机制,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土地利用方式,进一步推动中国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和广度化的发展,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助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
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实行分类设置和下达;农用地转用计划实行指令性管理,并强调严格计划执行的法律效力;明确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04年11月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
对建设项目用地实行分级预审和分类管理,通过预审从源头上对项目用地进行总量控制和管理,从而把住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的关口。
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土地供应,明确其占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比例,停止别墅类用地供应,严格控制高档住房的土地供应;土地供应采取竞地价、竞房价的招标方式确定开发建设单位;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完善土地市场统计及信息披露制度。
06年6月
《关于当前进一步从严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
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从严审批各类非农建设用地,发挥土地调查、登记在建设用地审批中的基础作用;建立健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加大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的力度。
近几年来我国土地宏观调控政策
时间
政策
土地要点
年5月
《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
统一国有土地出让的制度规范,所有经营性用地一律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明确规定出让的范围、组织实施程序等,力求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使用制度。
03年2月
《关于清理各类园区用地加强土地供应调控的紧急通知》
04年10月
《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好基本农田;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完善征地补偿和安置制度;健全土地节约利用和收益分配机制;严格土地管理责任追究制度。
04年10月
《关于基本农田保护中有关问题的整改意见》
解决基本农田保护中基础工作有关问题,落实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处理基本农田用途变化中的有关问题,稳定基本农田面积和质量;针对基本农田保护的薄弱环节,建立健全有关保护制度。
清理违规设立的各类园区;严禁违法下放土地审批权;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农民集体土地进行商品房开发;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优化土地供应布局和结构;加强土地的同一性管理,加大监管力度。
03年4月
《关于开展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执法监察工作方案》
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必须公开进行,在全国开展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执法监察,进一步推进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市、县建立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实现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全部纳入市场,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交易;土地买卖纳入拍卖轨道。
04年3月
《关于继续开展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
04年4月
《关于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严格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
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同时实施“三个暂停”,即全国暂停审批农用地转非农建设用地,暂停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的各类规划修改,对新批的县改市(区)和乡改镇,暂停修改涉及土地利用的各类规划。
06年7月
《关于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
设立国家土地总督察及其办公室,向地方派驻九大国家土地督察局,全国省(区、市)及计划单列市的土地审批利用全部纳入严格监管。
06年8月
《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和《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
严格控制国有土地出让范围,建立用地预申请制度;提高土地出让公开程度,建立国有土地出让的协调决策机构和价格争议裁决机制;建立国有土地出让公示制度,直接在土地出让环节稳定房价,推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
06年9月
《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
进一步明确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的责任;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调整建设用地有关税费政策;建立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统一公布制度;禁止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强化对土地管理行为的监督检查;严肃惩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
05年4月
《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
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适时调整土地供应结构、供应方式及供应时间;加大非高档住房土地供应力度,停止别墅类用地供应,严控高档住房用地供应;进一步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监管土地开发使用过程;加强和完善土地市场信息监测及披露制度。
06年5月
《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