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与调查诊断

合集下载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调查诊断和处理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调查诊断和处理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调查诊断和处理预防接种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一系列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然而,接种过程中可能发生异常反应,对个体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确保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需要进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调查诊断和处理。

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当接种者出现异常反应时,接种单位或医疗机构应立即进行记录和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接种者的个人信息、接种疫苗的名称和批次、接种时间、接种者的症状描述以及就诊的医疗机构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诊断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接种异常反应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调查诊断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症状和体征的评估:通过详细询问接种者的症状和体征,可以了解症状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程度等信息,有助于诊断接种异常反应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2.病史的收集:在调查诊断过程中,需要收集接种者的个人病史,包括过敏史、慢性疾病史、曾经的接种反应史等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识别与接种异常反应相关的因素。

3.疫苗相关数据的分析:对接种异常反应进行调查诊断时,需要分析接种者所接种疫苗的相关数据,包括该疫苗的成分、质量控制、批次等信息,以确定是否与接种异常反应相关。

4.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的应用:在诊断接种异常反应时,有时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如血液生化指标、病原学检测等,以帮助确定接种异常反应的病因。

以上调查诊断过程应该由专业的医疗人员进行,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诊断方法和技术。

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后,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异常反应类型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

一般来说,处理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继续监测和观察:对于一些较轻的接种异常反应,可以继续观察接种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以确保没有进一步的恶化。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调查诊断和补偿2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调查诊断和补偿2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调查诊断和补偿2汇报人:日期:contents•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目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文件•疑难问题与对策建议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的范围包括所有疑似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异常反应,无论是否与预防接种有关。

报告范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的标准包括临床标准、流行病学标准和因果关系标准等。

报告标准报告范围与标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的流程包括报告的发现、报告的受理和调查、诊断和补偿等环节。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的方式包括个案报告、集体报告和越级报告等。

报告流程与方式报告方式报告流程报告责任与监督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等负有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责任。

监督机制建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督机制,对不按规定报告的行为进行处罚,并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临床诊断进行必要的临床检查和诊断,确定疑似反应的类型和程度。

初步筛选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初步筛选,排除不属于异常反应的情况。

详细询问对筛选出的疑似病例进行详细询问,了解接种情况、疑似反应发生时间、症状等。

鉴别诊断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反应的疾病或因素。

综合评估根据调查结果,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综合评估。

明确接种疫苗和接种时间。

确定疑似反应的发生时间和表现形式。

判断疑似反应是否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如有必要,进行相关的临床检查和辅助检查。

0102030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诊断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协助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诊断工作,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调查诊断责任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补偿标准与依据补偿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规定,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造成损害的受种者予以一次性补偿。

补偿标准按照当时当地平均生活水平、接种对象年龄等因素综合确定,原则上不低于次均医疗费用总额的2倍,但最高不超过50万元。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处置制度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处置制度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处置制度1、建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制度。

接种单位工作人员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或接到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报告后,应当及时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AEFI时,应当在发现后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2、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

接种单位工作人员应当在发现AEFI后48小时内填写AEFI个案报告卡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报告。

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AEFI时,在2小时内填写AEFI个案报告卡或群体性AEFI登记表,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报告。

3、实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网络直报。

有网络直报条件的接种单位应当直接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报告;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当由县级疾控机构代报。

4、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相关资料的保存、整理和归档。

5、配合疾控机构开展调查和处理。

向调查人员提供所需要的AEFI病例临床资料和疫苗接种等情况。

6、省、市和县级疾控机构成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对需要进行调查诊断的AEFI病例进行诊断,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做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

疫苗管理制度1、制订、上报疫苗计划。

接种单位应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和辖区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制定第一、二类疫苗使用计划并报告县级疾控机构。

2、接收疫苗要索取证明文件。

在接收疫苗时,应索取由药品检定机构依法签发的生物制品每批检验合格或者审核批准证明复印件;接收进口疫苗时,还应索取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索取的上述证明文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3、接收疫苗要索要运输温度记录。

在接收疫苗时,应当索要疫苗配送方本次运输过程的温度监测记录。

4、要做好疫苗出入库记录。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与处理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与处理

ZJEPI
二、AEFI分类(按发生原因)

江 不 一般反应
省 预浙 防江 接省 种预
良 反 应
异常反应
人防
员接 培种
疫苗质量事故
训人
班员 接种事故


偶合症
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 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局部红肿、 硬结,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 状。
预浙 防江
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
接省 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种预 人防 员接
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 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培种 训人 班员
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 病;
培 训
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

容忍度低;

免疫规划具有政策性、群体性、公益性,
AEFI应妥善处理。
ZJEPI
主要内容



概念
预浙 防江
AEFI分类
接省 种预
发生原因
人防 员接 培种
监测目的 AEFI报告
训人 班员
处置原则
培 训
处理程序
预防措施
小结
ZJEPI
一、概念



监测病例定义:
预浙
防江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人防 员接

培种 训人 班员
为改进疫苗质量和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提供 依据。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

第五章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1 报告1.1 病例定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

1.2 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医疗机构、接种单位、疾控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疫苗生产企业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为AEFI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1.3 报告程序1.3.1 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发现AEFI(包括接到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报告)后应当及时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AEFI时,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在发现后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2小时内逐级向上一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

1.3.2 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在发现AEFI后48小时内填写AEFI个案报告卡(附件三表5-1)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报告。

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AEFI时,在2小时内填写AEFI个案报告卡或群体性AEFI登记表(附件三表5-2),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报告。

1.3.2.1有网络直报条件的乡级接种单位应当直接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报告;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当由县级疾控机构代报。

1.3.2.2县级疾控机构接到上述报告后,将属于本辖区预防接种后发生的AEFI 立即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不属于本辖区预防接种后发生的AEFI,应将AEFI个案报告卡立即转报至其预防接种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由预防接种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进行网络直报。

1.3.3 各级疾控机构应当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监测AEFI报告信息。

1.3.4 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死亡或群体性AEFI,同时还应当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调查和诊断

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调查和诊断

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调查和诊断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疫苗成为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偶尔会出现疫苗接种后的疑似异常反应,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进行调查和诊断,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一、调查方法调查疑似异常反应需遵循科学的方法和程序,以下是一些通用的调查方法:1.收集信息在接种疫苗后,我们需要即时收集相关信息,包括接种者的个人信息、接种的疫苗种类、批次、接种途径和时间等。

同时,还需询问接种者的症状描述、病史、药物使用情况等相关因素。

2.建立数据库将收集到的信息整理归档,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库,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比对。

3.分析数据利用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患病率、时间趋势、地域分布等方面。

这有助于了解疑似异常反应的整体情况,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

4.进行回溯调查在发现疑似异常反应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回溯调查,追溯相关接种者的临床和个人信息,以确定疑似异常反应的原因和可能的联系。

5.文献研究疫苗疑似异常反应的诊断通常要借助文献研究,梳理已有的文献资料,了解相似的报道或分析,以辅助对疑似异常反应的判断和诊断。

二、诊断过程诊断疫苗疑似异常反应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以下是一般的诊断过程:1.临床表现根据接种者的疾病表现、症状和体征,如发热、异常皮肤反应等,医生可以对疑似异常反应进行初步诊断。

2.排除其他原因在确定疑似异常反应后,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可能的病因,如感染、药物过敏等,通过排除其他原因来确认疫苗接种引起的异常反应。

3.实验室检查医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液、尿液、皮肤等方面的检查,以进一步确定诊断。

4.咨询专家对于疑似异常反应的诊断不确定或复杂的情况,可以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以获得更准确的诊断和指导。

5.风险评估在确诊疫苗疑似异常反应后,医生需要对患者的个体风险进行评估,包括病情的发展趋势、治疗方法和预后等方面。

三、异常反应管理一旦发现疫苗疑似异常反应,需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停止疫苗接种在发现疑似异常反应后,医生需要立即停止接种疫苗,并记录相关信息,以便后续调查和研究。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第五章疑似预防接种特殊反应的监测及处理1报告1.1病例定义疑似预防接种特殊反应(adverseeventfollowingimmunization,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者事件。

1.2责任报告单位与报告人医疗机构、接种单位、疾控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疫苗生产企业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为aefi的责任报告单位与报告人。

1.3报告程序1.3.1责任报告单位与报告人发现aefi(包含接到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的报告)后应当及时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aefi时,责任报告单位与报告人应当在发现后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2小时内逐级向上一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

1.3.2责任报告单位与报告人应当在发现aefi后48小时内填写aefi个案报告卡(附件三表5-1)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报告。

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aefi时,在2小时内填写aefi 个案报告卡或者群体性aefi登记表(附件三表5-2),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报告。

1.3.2.1有网络直报条件的乡级接种单位应当直接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报告;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当由县级疾控机构代报。

1.3.2.2县级疾控机构接到上述报告后,将属于本辖区预防接种后发生的aefi立即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不属于本辖区预防接种后发生的aefi,应将aefi个案报告卡立即转报至其预防接种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由预防接种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进行网络直报。

1.3.3各级疾控机构应当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监测aefi报告信息。

1.3.4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死亡或者群体性aefi,同时还应当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

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

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为加强疫苗使用的安全性监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疫苗不良反应监测指南,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规范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调查核实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情况和原因,为改进疫苗质量和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二、监测病例定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简称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

三、报告(一)报告范围。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范围按照发生时限分为以下情形:——24小时内:如过敏性休克、不伴休克的过敏反应(荨麻疹、斑丘疹、喉头水肿等)、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晕厥、癔症等。

——5天内:如发热(腋温≥38.6℃)、血管性水肿、全身化脓性感染(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接种部位发生的红肿(直径>2.5cm)、硬结(直径>2.5cm)、局部化脓性感染(局部脓肿、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等。

——15天内:如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过敏性紫癜、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反应)、热性惊厥、癫痫、多发性神经炎、脑病、脑炎和脑膜炎等。

——6周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格林巴利综合征、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等。

——3个月内:如臂丛神经炎、接种部位发生的无菌性脓肿等。

——接种卡介苗后1—12个月:如淋巴结炎或淋巴管炎、骨髓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等。

——其他: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其他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二)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医疗机构、接种单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三)报告程序。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

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

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

附件: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为加强疫苗使用的安全性监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疫苗不良反应监测指南,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规范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调查核实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情况和原因,为改进疫苗质量和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二、监测病例定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简称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

三、报告(一)报告范围。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范围按照发生时限分为以下情形:——24小时内:如过敏性休克、不伴休克的过敏反应(荨麻疹、斑丘疹、喉头水肿等)、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晕厥、癔症等。

——5天内:如发热(腋温≥38.6℃)、血管性水肿、全身化脓性感染(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接种部位发生的红肿(直径>2.5cm)、硬结(直径>2.5cm)、局部化脓性感染(局部脓肿、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等。

——15天内:如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过敏性紫癜、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反应)、热性惊厥、癫痫、多发性神经炎、脑病、脑炎和脑膜炎等。

——6周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格林巴利综合征、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等。

——3个月内:如臂丛神经炎、接种部位发生的无菌性脓肿等。

--接种卡介苗后1-12个月:如淋巴结炎或淋巴管炎、骨髓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等。

——其他: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其他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二)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医疗机构、接种单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三)报告程序。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信息报告制度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信息报告制度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信息报告制度是指针对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情况进行监测和报告的一种制度。

其目的是及时了解疫苗的安全性和接种效果,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该制度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异常反应监测人员培训:相关机构需要对从事异常反应监测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包括监测方法、记录方式、报告要求等内容,确保监测工作能够规范、准确地进行。

2. 异常反应报告机制:机构需要建立起异常反应报告的机制,确保各级医疗机构、疾病控制机构等能够及时报告疫苗接种后的异常反应情况。

报告的内容应包括疫苗接种者的基本信息、接种疫苗种类、反应症状、病例严重性等内容。

3. 数据收集和分析:收集报告的异常反应数据,并进行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汇总、整理和分析,可以统计出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的常见异常反应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反应的趋势和规律。

4. 结果公布和信息通报:监测机构需要定期公布监测结果,将异常反应信息通报给各级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和公众。

同时,还需要做好信息的科学解读和有效的风险沟通,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

通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信息报告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掌握接种疫苗后的异常反应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
公众的健康。

同时,也可以为疫苗的研发和监管提供参考依据,保障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及调查处理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及调查处理

(二)、异常反应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将异常反应 定义为: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 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 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异常反应特点
由疫苗固有性质引起,包括疫苗的毒株、纯度、生产工 艺、疫苗中的附加物等。.
接种的疫苗是通过检定机构检定合格的疫苗。 接种实施过程正确、包括疫苗运输、储存、免疫程序和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及调 查处理
概念
疑似异常反应 群体性疑似异常反应(或称群体性反应) 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偶合症、预防接
种事故(简称事故)和心因性反应
一、疑似异常反应的定义
疑似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 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 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 关的反应。
三、疑似异常反应的分类
一般反应 异常反应 事故 偶合症 心因性反应 不明原因性反应
(一)、一般反应
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固有的 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 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 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 乏力等症状。
一般反应的特点
接种操作等各方面均无过错。 发生率极低,但反应相对较重,需要临床处置,绝大多
数的异常反应经过临床治疗后不留永久性损害。 这些特点决定了中国对异常反应的补偿采取的是一
种无过错补偿机制
(三)、事 故
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或者由于在预防接 种实施过程中违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 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造成受种者 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六)、不明原因反应
不明原因反应是指疑似异常反应经 过调查、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仍不 能明确的反应。
疑似异常反应的报告

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置方案

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置方案

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置方案—、目的(一)规范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二)调查核实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情况,评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新冠疫苗接种的因果关系,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和补偿提供支持;(三)发现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异常信号,为开展调查、评估和处置提供信息支持;(四)及时发现新冠疫苗接种差错;(五)支持公众交流与沟通,妥善处理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二、定义与分类(一)定义。

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接种新冠疫苗后发生的怀疑与疫苗接种有关的健康损害或者其他反应,包括接种疫苗后出现的任何症状、体征、疾病、异常实验室检测结果等。

报告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可能是新冠疫苗或者接种操作所致,也可能与疫苗或者接种操作无因果关系。

(二)分类1.按照严重程度,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为以下类型:(1)非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指常见的或者轻微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一般不需要采取住院治疗等临床措施。

如发热和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硬结,以及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或者轻微的皮疹等症状。

(2)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死亡、危及生命、需要住院治疗或者延长已在住院治疗的时间、持续的或者显著的人体伤残/失能、先天性异常或者出生缺陷(怀疑受种者母亲孕期接种疫苗所致),以及如不干预或者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情形。

一般需要采取住院治疗等措施,包括需要临床治疗的重度疾病。

如怀疑与疫苗可能相关的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紫瘢、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反应)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吉兰-巴雷综合征、脑病、脑炎等神经系统疾病,减毒活疫苗的疫苗株病原体感染导致的相关疾病以及其他疾病,或者怀疑与接种差错、疫苗质量问题等相关的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全身化脓性感染等疾病,以及由这些疾病导致的残疾和死亡。

2.按照发生原因,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为以下类型:(1)疫苗不良反应:是指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者意外的反应,与受种者个体差异有关。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与处置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与处置
一般反应-全身反应
一般反应-局部反应
临床表现 接种局部红肿,伴疼痛 接种BCG:局部红肿→化脓或溃疡→结痂→疤痕 接种吸附疫苗:硬结
年老体弱或重度衰弱的人,不主张接种各种疫苗,否则容易发生晕厥,或因接种反应引起其他原有疾病发生。
01
03
02
疫苗使用方面的因素1
如果机体某些反应性不正常或处于某种病理或生理状态(即禁忌证),接种疫苗后可能对机体带来某些损害,甚至引起严重的异常反应。
违反任何禁忌证都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但发生概率及反应严重程度随疫苗种类、禁忌证的性质而异。一般来说,违反特殊的禁忌证比违反一般禁忌证危险要大。
1
2
3
4
接种部位、途径不正确
疫苗使用方面的因素3
疫苗使用方面的因素4
接种剂量和接种次数过多 要获得足够的免疫力,必须要有足够的抗原刺激量。抗原剂量低于一定限度,则不足以调动机体的免疫反应。 在一定限度内,免疫力的产生和注入剂量成正比。但增至一定程度,抗体增长较缓,达到最高限度则不再增加; 超过限度,反而抑制抗体上升,不但影响免疫效果而且会加重反应。不同疫苗的剂量有所不同; 同一疫苗在不同年龄的对象中,所用的剂量也是不同的。 大部分疫苗的使用剂量是随年龄增大而递增,如果成人剂量给儿童使用,势必要引起反应的加剧。 有些疫苗的预防接种与注射次数有密切关系,如注射百白破疫苗的局部红肿与发热反应的程度随着接种次数而增加。
03
注射器或疫苗使用时间过长,受到空气中的细菌或操作人员污染;注射局部消毒不严等。
04
不安全注射
疫苗使用方面的因素7
健康状况 预防接种后的不良反应与机体生理因素及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关系。
在健康状况较差的情况下,如重度营养不良、经常低热、消耗性疾病的恢复期进行预防接种,容易引起反应加重;

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精)

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精)

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为加强疫苗使用的安全性监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疫苗不良反应监测指南,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规范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调查核实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情况和原因,为改进疫苗质量和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二、监测病例定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 zation,简称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

三、报告(一)报告范围。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范围按照发生时限分为以下情形:——24小时内:如过敏性休克、不伴休克的过敏反应(荨麻疹、斑丘疹、喉头水肿等)、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晕厥、癔症等。

——5天内:如发热(腋温≥38.6℃)、血管性水肿、全身化脓性感染(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接种部位发生的红肿(直径> 2.5cm)、硬结(直径>2.5cm)、局部化脓性感染(局部脓肿、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等。

——15天内:如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过敏性紫癜、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反应)、热性惊厥、癫痫、多发性神经炎、脑病、脑炎和脑膜炎等。

——6周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格林巴利综合征、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等。

——3个月内:如臂丛神经炎、接种部位发生的无菌性脓肿等。

--接种卡介苗后1-12个月:如淋巴结炎或淋巴管炎、骨髓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等。

——其他: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其他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二)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医疗机构、接种单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三)报告程序。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报告与调查诊断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报告与调查诊断
有 过错 有 损害 有时间 关联 有因果 关联
实施差错
Algeria India
也门1997
胰岛素误作DTP疫苗给70名婴儿注射,导致
21名婴儿死亡
TT DTP
胰岛素瓶
疫苗瓶
12
4.偶合症(Coincidental
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
Event)
常见偶合症

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 种后巧合发病
3. 偶合症
4. 注射反应 5. 不明原因
16
5. 心因性反应
6. 不明原因×
三、AEFI报告范围
• 如过敏性休克、不伴休克的过敏反应(荨麻疹、斑丘疹、喉头水肿等)、中毒 24h 性休克综合征、晕厥、癔症等 • 如发热 (腋温≥38.6℃)、血管性水肿、全身化脓性感染(毒血症、败血症、脓 毒血症)、接种部位发生的红肿(直径>2.5cm)、硬结(直径>2.5cm)、局 部化脓性感染(局部脓肿、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蜂窝织炎)等
8
1.不良反应分类
一般反应
Common Vaccine Reaction
异常反应
Rare Vaccine Reaction
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
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 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 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 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 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 伴有全身不适、倦怠、 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 症状
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
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
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 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 药品不良反应
9
严重异常反应
严重异常反应(Serious Rare Vaccine Reaction): 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中诊断为异常反应者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报告、调查诊断和处理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报告、调查诊断和处理

现场调查和 资料收集
标本采集和 实验室检查
讨论分析
初步调查 结果和建议
撰写调查报告
立即调查
死亡 群体性反应 公众高度关注事件
48小时内调查
其它AEFI
死亡 严重残疾或组织器官损伤 群体性反应 公众高度关注事件
AEFI调查
内容提要
一、AEFI的概念 二、AEFI的报告 三、AEFI的调查 四、AEFI的诊断 五、AEFI的发生原因 六、常见AEFI处理
AEFI的报告
谁报告? 报告什么? 向谁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 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
---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 接种异常反应或者接到相关报告,应当 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AEFI)报告、调查诊断和处

内容提要
一、AEFI的概念 二、AEFI的报告 三、AEFI的调查 四、AEFI的诊断 五、AEFI的发生原因 六、常见AEFI处理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
• 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 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 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
AEFI报告流程
国家CDC
国家卫生部
国家药监局
国家ADR
省级CDC 市级CDC 县级CDC
省卫生厅 市卫生局 县卫生局
省药监局 市药监局 县药监局
省级ADR 市级ADR 县级ADR
医疗机构、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
2小时内
死亡 群体性反应 公众高度关注 事件
48小时内
其它AEFI
内容提要
一、AEFI的概念 二、AEFI的报告 三、AEFI的调查 四、AEFI的诊断 五、AEFI的发生原因 六、常见AEFI处理

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精)

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精)

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为加强疫苗使用的安全性监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疫苗不良反应监测指南,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规范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调查核实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情况和原因,为改进疫苗质量和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二、监测病例定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 zation,简称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

三、报告(一)报告范围。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范围按照发生时限分为以下情形:——24小时内:如过敏性休克、不伴休克的过敏反应(荨麻疹、斑丘疹、喉头水肿等)、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晕厥、癔症等。

——5天内:如发热(腋温≥38.6℃)、血管性水肿、全身化脓性感染(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接种部位发生的红肿(直径> 2.5cm)、硬结(直径>2.5cm)、局部化脓性感染(局部脓肿、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等。

——15天内:如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过敏性紫癜、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反应)、热性惊厥、癫痫、多发性神经炎、脑病、脑炎和脑膜炎等。

——6周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格林巴利综合征、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等。

——3个月内:如臂丛神经炎、接种部位发生的无菌性脓肿等。

--接种卡介苗后1-12个月:如淋巴结炎或淋巴管炎、骨髓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等。

——其他: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其他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二)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医疗机构、接种单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三)报告程序。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调 查 诊 断 专 家 组 的 组 成
30
3.资料收集-临床资料
31
3.资料收集-疫苗与接种资料
• 预防接种证
32
4.诊断
调查诊断依据: 1. 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规范 2. 临床表现、医学检查结果 3. 疫苗储存、运输情况,接种实施情况等 4. 疫苗质量检验结果等 死亡病例诊断需要尸检结果的,受种方拒绝或者不配合尸检,承担 无法进行调查诊断的责任
判定证据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队列研究或 病例对照研究
具有明确生物学标志 不同人体研究结果一致 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活疫苗发生的类似自然感染,时
间合理 疫苗附加物引起的特异性反应 排除实施差错、疫苗质量问题、
心理因素
36
AEFI的分类流程
不良反应
37
疫苗的一般反应发生率-WHO
资料来源:WHO
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 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 种后巧合发病
不是由疫苗的固有性质引起的
常见偶合症 急性传染病 内科疾病 神经精神疾病 婴儿窒息或猝死
13
5.心因性反应
(Psychogenic Reaction或 Injection Reaction )
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 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反应
不是由疫苗的固有性质 引起的
泗县甲肝疫苗事件 调查结论:群发性癔症
14
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 Cluster)
AEFI Cluster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短时间内同一接种单位的受种者 中,发生的2例及以上相同或类似 临床症状的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 常反应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 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 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
短时间内同一接种单位的同种疫
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
苗受种者中,发生相同或类似临
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
床症状的非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 常反应明显增多 异常信号??
公众健康的事件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 告管理信息系统
AEFI分类
中国
一般反应 1.不良反应
异常反应
2. 疫苗质量事故 3. 接种事故 4. 偶合症 5. 心因性反应 6. 不明原因×
1999,WHO, IMMUNIZATION SAFETY SURVEILLANCE:GUIDELINES
FOR MANAGERS OF IMMUNIZATION PROGRAMMES ON REPORTING AND INVESTIGATING 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一般反应
Common Vaccine Reaction
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 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 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 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 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 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 伴有全身不适、倦怠、 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 症状
异常反应
Rare Vaccine Reaction
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 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 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 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 药品不良反应
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Serious AEFI)
导致死亡;危及生命;导致永久或显著的伤残或器官功能损伤 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喉头水肿、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反应) 热性惊厥、癫痫、臂丛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格林巴利 综合征、脑病、脑炎和脑膜炎 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卡介苗骨髓炎 、全身播散性 卡介苗感染 晕厥、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全身化脓性感染 其他
33
AEFI的诊断分析步骤
• 第一步:澄清临床诊断 • 第二步:分析原因
– 疫苗本身特性 – 疫苗质量问题 – 接种实施过程中的因素 – 受种人本身存在的疾病(
复发或加重) – 受种人在接种时正处于某
种疾病潜伏期或前驱期 – 受种人心理因素
接种对象不当 禁忌症掌握不严 接种部位途径不正确 接种剂量、剂次过多
WHO
1.疫苗反应
常见轻微反应 罕见严重反应
2. 事故
疫苗反应 实施差错
3. 偶合症
4. 注射反应
5. 不明原因
16
三、AEFI报告范围
四、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五、报告程序-行政报告
五、报告程21
1.AEFI报卡 -48小时内
2.群体性AEFI登记表-2小时内
•除明确诊断的一般反应(如单纯发热、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等)外的AEFI
28
2.组织调查诊断
谁来组织? CDC
谁来调查诊断?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
谁来成立调查诊断专家组? 设立机构: CDC,省级、设区的市级、县级CDC 专家组组成:流行病学、临床医学、药学等
各级调查诊断专家组分工? 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AEFI、重大社会影响AEFI 市级、省级调查诊断专家组 立即组织调查 其他AEFI 县级CDC调查诊断专家组,48小时内组织调查
1955年,脊灰灭活疫苗接种后, 260名儿童感染脊灰 甲醛溶液灭活不全
11
3.接种事故(Program Error)
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 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 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 接种方案,造成受种者机体 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12
4.偶合症(Coincidental Event)
4.
提供的材料不真实的
5.
不缴纳鉴定费的
6.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47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鉴定(4)
鉴定期限:医学会应当自收到有关鉴定材料之日起45日内组织鉴定,出 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书。情况特殊的可延长至90日
误用与剂型不符的 疫苗或稀释液
疫苗使用因素
疫苗运输储存不当
疫苗毒株 疫苗纯度与均匀度
疫苗生产工艺
疫苗中的附加物
AEFI
疫苗本质因素
污染外源性性因子 疫苗制造中的差错
使用时未检查或摇匀 不安全注射
健康状况
个体因素
药物
过敏体质
精神因素 免疫功能不全
35
AEFI与疫苗因果关联的判断原则
参考原则
• 时间关联性 • 生物学合理性 • 分布一致性 • 关联程度 • 特异性
1.不良反应
(Vaccine Reaction Following Immunization)
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后,发生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 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8
1.不良反应分类
A medical incident that takes place after an immunization, causes concern, and is believed to be caused by immunization
2000: An event that negatively affects the health of an individual who has received a vaccine in the recent past.
疫苗的异常反应发生率-WHO
资料来源:WHO
AEFI处置原则
救治-愈快愈好:严重病例 补偿-及时到位:异常反应 鉴定-公正科学:程序/实体 事故-依法处理:疫苗质量/接种事故 沟通-不厌其烦:媒体/受种者或其监护人
40
5.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鉴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60号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已 于2008年7月17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 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8年12 月1日起施行。
) 4、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申请表 5、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复核表 6-1、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款下拨通知书 6-2、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通知书 7、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协议书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鉴定(1)
鉴定申请人:受种方、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 鉴定主体
设区的市级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 全省一个专家库:省级医学会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专家库
2.
受种者健康状况、知情同意告知以及医学建议等预防接种有关记录
3.
与诊断治疗有关的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
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病历资料
4.
疫苗接收、购进记录和储存温度记录等
5.
相关疫苗该批次检验合格或抽样检验报告,进口疫苗还应当由批发
企业提供进口药品通关文件
6.
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有关的其他材料
46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鉴定(3)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学会不予受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
1.
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结论的
2.
已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检察院委托的除外),或者
已经人民法院调解达成协议或者判决的
3.
受种方、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未按规定提交有关材料的
常反应补偿意见的通知》 2010年《关于下发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使用文书的通知 》
一、目 的
二、有关定义
二、监测病例定义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 AEFI 《监测方案》定义 在预防接种后发生 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
3.调查表-非一般反应 调查开始后3日内
4. 调查报告
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对社会有重大影响AEFI
网络直报
六、AEFI的调查诊断程序
26
1.核实报告
谁来核实
县级CDC
核实内容
AEFI的基本情况 发生时间和人数 主要临床表现 初步诊断 疫苗接种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