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路基 (17)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设计院模板)
路基、路⾯设计说明(设计院模板)路基、路⾯设计说明1 ⼀般路基设计1.1 设计原则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地质、⽔⽂、⽓象等⾃然条件,结合《⼯可报告》,依据相关规程、规范及有关指导性意见等进⾏设计。
初步设计⽂件编制及组成内容执⾏交通部颁2007年10⽉实施的《公路⼯程基本建设项⽬设计⽂件编制办法》,图表格式参照《公路⼯程基本建设项⽬设计⽂件图表⽰例》。
1.2 路基横断⾯布设及加宽超⾼⽅式1、路基标准横断⾯主线⼀般路段为26m路基标准横断⾯,采⽤平原微丘区双向四车道⼀级公路标准,整体式断⾯,其断⾯组成为:中间带3.5m(其中左侧路缘带2×0.75m,中央分隔带宽2.0m),两侧⾏车道2×3.75m,硬路肩2×3m(含右侧路缘带2×0.5m),⼟路肩2×0.75m。
图1 路基标准横断⾯图2、路基超⾼及加宽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本项⽬对于平曲线半径⼩于4000m的路段均设置2%超⾼;全线未设置加宽路段。
3、路基边坡、护坡道及边沟填⽅路段:主线填⽅路段H≤6.0m,采⽤1:1.5的边坡坡率,护坡道1.0m。
路基横断⾯各部分线条连接处折点均宜作圆弧处理,形成流畅优美的视觉效果。
挖⽅路段:坡底设5m宽碎落台,碎落台下设置矩形边沟,路堑边坡坡率为1:2。
⼟路肩、边坡坡脚⾄边沟均采⽤圆弧流线形连接。
4、公路⽤地界填⽅路段路基边沟外边缘以外1.0m为公路⽤地界,挖⽅段路堑边坡顶部以外1.5m为公路⽤地界。
沿(压)河、沟、塘路段,河塘边坡防护基础外缘以外0.5m为公路⽤地界;桥梁段落⼀般不设边沟,⽤地界为桥梁正投影。
1.3 路基设计1、路基填料与路基压实根据路基⼟调查成果,项⽬区域5⽶以浅多为低液限黏⼟,局部为低液限粉⼟。
结合本项⽬取⼟条件进⾏分析,路基填筑时主要采⽤以下填料:低~⾼液限粘⼟。
初步填料处理⽅案为:低~⾼液限粘⼟采⽤掺⽯灰处治可以满⾜填料强度要求。
公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1设计规范及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4)《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2、路基设计2.1路基设计标准本项目路基宽度6.5米,路面宽度5.5米。
路基设计标高为路中线路面顶标高,路面横坡采用2%双向坡。
2.2平曲线超高、加宽方式平曲线超高为行车道及路肩绕路中线(未加宽前)旋转。
平曲线半径小于90米时均应设置超高,平曲线半径小于250米均应设置加宽(按TG2U1-2019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四级公路II类加宽),平曲线超高、加宽缓和段长度等于平曲线缓和曲线长度。
2.3 2.1路基超高方式:路基超高方式采用绕路基中心线旋转,圆曲线半径小于90米均应设置超高,超高渐变率为1/100。
计算超高缓和段时最短应符合渐变率1:15且不小于IOm的要求。
允许将超高、加2.2.2按规范平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米路面均应加宽,相应路基也进行加宽。
在平曲线内侧进行加宽,加宽缓和段长度采用相应缓和曲线全长按其成比例增加。
不设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长度应按渐变率为1:15且长度不小于IOm的要求设置。
加宽为单侧(曲线内侧)加宽。
加宽过渡段不小于IOn1。
宽缓和段部分插入曲线内。
最大超高4圾路基压实度及填料强度要求表3填方路基与构造物衔接处,路基压实度不小于85乐路堤填料为一般砂粘土(普通土),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3.3.1条要求并符合上表压实度及强度要求。
2.4.2路基边坡坡率(1)路堤:本设计段填方高度较小,边坡坡率均采用1:1.5,路基填料均利用路基开挖上石方以20:80的填料比例进行路基填筑。
三级公路路基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路基部分)一、设计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4、《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 TD33-2012);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B02—2013);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2);9、《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 D32-2012);以及其他有关的国家及地方强制性规程、标准。
二、路基、路面排水及防护工程设计一)、路基横断面设计新建山区三级公路现状路基宽度7。
5米:由0.5米(土路肩)+2X3.25米(行车道)+0。
5米(土路肩)组成.路线设计线位于路中桩,路基设计标高位置位于路中桩.二)、路基设计1、路基设计原则路基必须做到密实、均匀、稳定,路基回弹模量值应不小于40MPa,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土基强度。
路基填筑材料因地制宜,合理采用当地材料或工业废料。
路基设计应经济、耐用,满足设计年限的使用需求。
路基设计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景观,同时注意工程景观效果。
2、路基设计标高及路拱横坡路基设计标高为道路路线中心路面顶标高。
新建山区三级公路路面横坡为双向2%。
3、路基填料及压实度要求填方路基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并应严格控制分层厚度,并注意不同填料的填筑顺序。
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基填料强度及压实度应满足下表要求。
本项目立交区土石方中,挖除的I类土不得作为路基填料使用,可作为绿化及边坡培土。
其余非膨胀性挖方土(或经过改良后的膨胀土)作为路基填方用土,尽量做到土石方就地利用.填方高度大于2m的填方路基和土质或全、强风化泥岩段的挖方路基,于路面下1。
5m范围内(路床+上路堤),进行砂砾石填筑(换填)处理.4、路基边坡(1)路堤当边坡高度小于20m,且基底无不良地质现象时,一般土质路堤边坡坡率如下:路肩以下0~8m边坡坡率采用1:1。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一、路基设计1.初步设计:初步设计主要包括对道路纵、横断面、几何图形的确定,路基宽度和边坡的确定等。
2.轴线设计:轴线设计是将道路纵、横断面的几何要求与过程地物条件相结合,确定道路轴线位置的一种设计。
需要充分考虑到地理、经济、环境等因素,确保设计满足实际需求。
3.路基宽度设计:路基宽度设计是根据使用要求、地形条件和交通量等因素,确定路基横断面宽度的一种设计。
一般来说,高速公路和重要干线道路的路基宽度较大,而次干线和支线道路的路基宽度较小。
二、路面设计1.路面材料选择:根据交通量、设计速度、地理环境等条件,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包括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
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能够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平整度。
2.路面结构设计:路面结构设计是指确定路面层等级和层厚度的一种设计。
根据交通量、承载能力以及设计速度等要求,合理确定路面结构的组成及层厚度,确保路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路面平整度设计:路面平整度会直接影响到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根据设计速度和交通量等要求,确定合适的平整度标准,保证路面的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
三、排水设计1.雷达模拟评估:通过雷达模拟评估,确定道路纵、横断面的泄水要求,包括水流速度、水深等因素。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排水系统的类型和尺寸。
2.排水系统设计:根据排水要求和地形条件,设计合适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排水管道等设施。
3.施工方法选择: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施工方法,如开挖沟槽、铺设管道等。
综上所述,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的质量和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通过充分考虑地理、经济、环境等因素,并合理选择材料和设计层厚度,确保道路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通过雷达模拟评估和合适的排水系统设计,保证道路排水良好,避免积水和水流横穿的情况的发生。
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才能保证道路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行车。
同时,对于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的改进和优化,也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总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满足不断发展的交通需求和提高道路的安全、舒适性。
路基设计说明
路基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路基按<>(jtgd30-2022)设计。
1、路线技术标准,山岭重丘区一般三级公路,路基宽7.5m。
2.路基土为砂土,重力为??18kn/m3,计算内摩擦角=35°,填料与墙背摩擦角?=/2.3、当设计挡墙等构造物时,地基为整体性较好的石灰岩,其允许承载力?? 0?= 450kpa,基础摩擦系数为f=0.45。
4、挡墙采用浆砌片石挡墙,墙身材料采用5号砂浆砌30号片石,砌体? A=22kn/m3,砌体容许压应力为??A.600kpa,容许剪切应力[?]=100KPA,容量许拉应力[?wl]=60kpa。
5.0~2m为土层,2~8m为碎石层,8~25m为强风化岩石。
二:边坡设计设计了两幅图,一幅是路堑,另一幅是半填半挖边坡。
路堑路堤左侧的设计地面线与实际地面线高差较小,因此直接对边坡进行分级,坡度接近1:1.5,然后在边坡上种草。
右侧由于设计道路线与实际道路线高差较大,先在下方设置重力式挡土墙,高度约7,7m,墙坡1:0.25,墙背坡1:0.1,墙顶宽1.5m,墙底宽2.66M,在距墙趾0.49m处制作一只高0.2m、宽0.41m的凸形猎鹰。
挡土墙采用浆砌片石整体砌筑,挡土墙坡度为1:0.75,坡度较陡。
所以在斜坡上种植有框架的草。
路堑路基边坡设计基本完成。
另一个半填半挖路基左侧较高。
为避免大填大挖,直接修建路肩挡土墙。
该挡土墙仍为重力式挡土墙。
挡土墙高9.14米,墙坡1:0.25,墙背坡1:0.1,墙顶1.5米。
为了增加抗滑稳定性,增加了一个凸形鹰架,右侧边坡非常缓慢,设计的路面线与自然地面线正好相交,因此可以直接在侧面做一个截水沟,然后在边坡上种草。
3:边坡稳定性分析将上述的挡土墙的数据很边坡数据输入李振岩土软件的挡土墙稳定性分析和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如发现不合理就改数据知道合理为止。
路基设计、施工工艺、参数、材料要求等说明
路基设计、施工工艺、参数、材料要求等说明1 、一般填方路基设计(1)一般填方路段的边坡坡率见表3-1:(2)当路基放坡受限时,可将边坡适当收陡,通过设置路肩墙挡土墙等支挡结构收缩边坡。
(3)填方路堤基底视地形、土质、地下水位、填方边坡高度等不同进行相应处理。
本项目原地面清除表土厚度按0.3m计,考虑在清理场地后,进行填前夯实。
水田、堰塘地段,应视具体情况采用排水清淤或晾晒压实。
若水塘还保留一部分,则应按浸水路堤的要求修筑。
填土高度小于路床厚度(80cm)、或土质挖方路段,其地基表层一定厚度属下路床范围,应按下路床的要求(压实度≥96%)处治。
当路基外侧为鱼塘及其它浸水路段时,排水沟外的填土边坡坡率为 1:1.5。
2 、一般挖方路基设计路堑设计贯彻“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思想,以路基稳定为前提,合理控制挖方深度。
土质挖方深度根据地形、地貌、地下水情况、土质情况及既有人工或自然边坡的稳定情况等因素,兼顾土石方平衡、工程造价等进行设计。
石质挖方则综合考虑岩石的岩性、风化程度、力学性质、地下水位及既有人工或自然边坡的稳定情况等因素,本着边坡安全、稳定、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设计,并考虑和防护工程紧密结合。
本项目小冈出入口K8+725附近存在挖方,最大挖方高度为30m。
(2 )一般路堑边坡坡率本次设计根据边坡工程地质情况,对一般路堑边坡采取适当加固或少加固的原则确定边坡坡率,具体如下:3 、过水塘、鱼塘路基设计在池塘(鱼塘)或常年积水地段施工时,一般先做排水处理,排干塘水,然后清除表层淤泥并晒干后才能填筑路基。
但对个别面积大的池塘,可考虑在用地范围内修好围堰,并将围堰内的水抽干并晒干后再填筑路基。
围堰可用草袋或其它可行方法修筑。
在一般情况下,围堰顶宽1.0~2.0m,高度以超过常水位50cm 为宜。
4 、桥梁台背路基处理台背或墙后填料宜采用中粗砂,宜采用水密法压实,不允许采用大型机械振动压实,且应满足最小强度要求及 96%的压实度要求。
路基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一、设计范围:DK824+301.49~+430.54,长129.05m。
(前接湘东萍水特大桥,后接省界萍水特大桥) 二、设计类型:不良地质路基及深路堑三、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丘陵,相对高差20~40m,丘坡自然坡度10~15°,植被发育,最大挖深约21m 。
(二)地层岩性及工程地质条件:表层为Qel+dl粉质黏土,黄褐色,厚度约0~3m ,硬塑。
上部基岩为:T3a 砂岩、炭质页岩、硅质岩,夹煤层灰岩,全~弱风化。
浅部全、强风化混杂,不能见清晰界面,部分地段开挖即见强风化基岩碎块。
厚度约25~50m 。
该层部分地段底部发育灰岩,具溶蚀作用,岩溶发育。
岩层产状120°∠35 °。
下部为P1m 灰岩。
弱风化,青灰~ 灰白色,岩质坚硬,岩溶发育,溶洞内无填充或泥质填充。
(三)特殊地质、不良地质及地质构造:1. 煤层采空区。
线路右侧120m 左右T3a 地层中存在露天开采煤坑和煤洞,背离线路向北开采,线路位置未见开采迹象,勘探孔亦未见较厚煤层,经评估开采区基本对线路无影响,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地层核查,发现异常及时反应。
2.岩溶本工点发育两套地层,上覆T3a 以砂、砾岩为主夹炭质岩、灰岩等成分,砾岩及灰岩中均有岩溶发育,勘探孔遇到溶洞,因地层以夹层形式存在,总体为弱风化。
3.地质构造本工点T3a 与P1m 为断层接触关系,上覆T3a 地层岩性混杂,软硬不一,同时岩性破碎,风化极度不均。
本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 。
(四)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主要为岩溶水及基岩裂隙水,较发育。
地下水无侵蚀性。
四、设计依据:(一)地基处理:DK824+301.49 ~+315.49 、+416.54 ~+430.54 地基采用钻孔灌注桩加固处理。
(二)不良地质:本段存在岩溶,地下可能存在采空区,+315.49+416.54 段采用注浆加固。
(三)支挡工程设计参数:1. 桩板墙相关岩土设计参数:γ=20kN/m 3 、φ=35°,地基系数:m=8MPa/m2 。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1 设计依据及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5、《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7)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9、《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10、《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1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12、《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E40-2007)13、《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14、《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2 路基压实标准及填料强度2.1 路基压实标准及压实度路堤填料压实的标准应根据工程规模、场地大小、填料种类、压实度要求、气候条件、压实机械效率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采用重型标准,分层压实。
2.1.1 路堤的压实度路基压实度标准见下表:表2-1 路基压实度控制标准表1、表列压实度数值系指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重型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压实度。
2.2 路基填料强度路基填料强度见下表:表2-2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最大粒径表3 路基、路面排水及防护工程设计3.1 路基、路面排水3.1.1 路基排水3.1.1.1 垫层因沿线地下水位较高,在路面结构设置了垫层的路段两侧设置纵向碎石盲沟,用于降低沿线低填、路堑路段地下水位,减少地下水对路面的侵害。
纵向盲沟通过三通管设置直径15cm横向硬塑管与雨水检查井连接,把地下水导入雨水检查井,出口穿出雨水检查井管壁。
3.1.2 中央分隔带排水3.1.2.1 分隔带纵向排水分隔带底部、底基层下设置级配碎石盲沟,中央分隔带处尺寸为60×30cm,盲沟底设一根φ10cm纵向软式透水管,每隔30m(按检查井间距确定)设置一道φ15cm的横向硬塑料排水管,与检查井连接,将分隔带渗水排除。
路基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路基排水工程设计说明1、边沟、截水沟与排水沟1)一般规定(1)边沟断面形式及尺寸应根据降雨强度,汇水面积,地形地质条件以及对路侧安全与环境景观的影响程度等确定。
(2)截水沟应根据地形条件及汇水面积等进行设置,挖方路基的堑顶截水沟应设置在坡口5m以外,并宜结合地形进行布设。
填方路基上侧的路堤截水沟距填方坡脚的距离,应不小于2m。
在多雨地区,视实际情况可设一道或多道截水沟。
(3)将边沟、截水沟、取(弃)土场和路基附近低洼处集的水引向路基以外时,应设置排水沟。
(4)截排水沟沟底纵坡不得小于0.3%当沟底纵坡大于3%时应对水沟进行加固。
截排水沟基底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进行地基处理。
2)材料要求(1)片石:一般用爆破或契劈法开采石块,厚度不小于15cm,其强度不得小于MU30。
用作镶面的片石,应选择表面较平整,尺寸较大者,并应稍加修整。
(2)块石:应形状大致方正,上下面大致平整,厚度20~30m,宽度约为厚度的1~15倍,长度约为厚度的1.5~3倍(如有锋棱锐角,应敲除),其他要求必须符合片石相关要求。
(3)水沟沟身应采用低强度等级且符合设计要求的合格水泥,水泥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C15;盖板混凝土采用C30砼。
(4)砂浆:强度等级应符合图纸规定和规范要求。
砂浆中砂宜用中砂或粗砂,砂的最大粒径,当用于砌筑片石时,不宜大于5mm:当用砌筑块石、粗料石时,不宜大于2.5mm,勾缝砂浆强度对于主体工程不低于M10,附属工程不低于M7.5且均不低于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
(5)钢筋:带肋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钢筋》(GB1499)的规定,光圆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钢筋》(GB13013)的规定,钢筋应顺直,不得有裂纹、断伤、刻痕、表面油污和锈蚀。
3)艺流程(1)边沟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放样→沟槽开挖→地基处理→沟体修整→验槽→砌筑沟底→砌筑沟帮→沟帮、沟底抹面或勾缝→砂浆养护→制作、运输盖板→清除边沟淤积及沉降缝封缝→安装盖板→找平外露边沟顶面。
公路边坡地质灾害设计
说明一、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1、路基横断面布置:6.5米路基宽度:加固土路肩0.25米+行车道2×3米+加固土路肩0.25米;7.0米路基宽度:加固土路肩0.5米+行车道2×3米+加固土路肩0.5米。
2、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圆曲线加宽采用第1类加宽值进行加宽。
3、本项目属于改造工程,超高过渡方式采用绕路中线旋转。
二、路基设计1、设计原则根据沿线岩土类别、物理力学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以及对沿线已建道路挖方边坡及其稳定状况的调查,结合本路段挖方边坡高度,拟定挖方边坡坡度取值,土质1:0.75~1:1,石质1:0.3~1:0.75,视具体地质情况对软弱或破碎岩层挖方设置2m宽度的平台。
填方路基原则上利用挖方中土、石作填料(其强度CBR值符合规范要求),但有机质土,湿度过大以及高膨胀性的粘土不能用作填料(必要时应作改良处理),填方边坡坡度取值1:1.5~1:2。
对于挖方高度大于30m的边坡,对于填方高度大于20m及斜坡路堤等边坡则通过稳定计算确定处治设计方案。
2、路基压实标准本项目的路基压实度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关于压实度的要求执行,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面底面以下路基不同深度的压实度可按下表执行:表3.2-1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压实度表填挖类别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压实度(%)填方路基上路床0~30 5 ≥94下路床30~80 3 ≥94上路堤80~150 3 ≥93下路堤150以下 2 ≥90零填及路堑路床上路床0~30 5 ≥94下路床30~80 3 ≥943、填挖边坡及其防护设计填方路基本线由于基本属于新线,纵坡设计考虑尽可能避免高填深挖进行高程控制。
填方边坡最上级采用8m高度与1:1.5坡率,以下各级边坡均采用10m高度,坡率从1:1.75至1:2,坡脚视地形情况进行加固处理。
挖方路基挖方边坡的高度与坡率视具体岩土性质而定,采用分级开挖的方式,每级边坡高度一般为8m~10m,坡率范围为1:0.75~1:1,平台宽度2.0m,平台仅用于软弱或破碎岩质及土质挖方。
一般路基详细设计图
路基设计说明
路基设计说明书1路基设计原则、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的说明1.1路基设计原则1)路基设计以安全稳定为原则,兼顾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充分体现安全、环保、协调、舒适的设计理念。
2)根据项目区的特点,灵活选用路基横断面型式及设计参数,因地制宜,避免过多开挖山体,减少高填深挖路基,控制工程规模,节省工程造价。
3)充分考虑机械化施工方法,应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简化施工环节,缩短工期,节省工程造价。
4)防止地质灾害对路基、桥梁、隧道等构筑物的危害,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处治方案安全经济、施工方便、顺应自然、并尽量与周遍环境景观相协调。
1.2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1)路基横断面布置根据设计任务书:全线采用二级公路建设标准,双向二车道,设计速度为60km/h, —般路段路基宽度12m路基设计标高为道路中线。
路基横断面技术指标见表-1。
路基标准横断面技术指标表2)路基加宽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的规定,平曲线半径小于250m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
加宽渐变采用线性渐变方式,渐变段布设于缓和曲线段。
1.3超高方案超高渐变段按直线渐变,并在缓和曲线内完成。
路面超高旋转轴为道路中心线,两侧行车道、硬路肩分别绕旋转轴旋转,使之各自成为独立的单向超高断面。
外侧土路肩横坡保持向外4%横坡不变;行车道超高w 4%时,内侧土路肩保持4%横坡不变,行车道超高>4%时,内侧土路肩与行车道保持一样的横坡。
旋转方式:先将外侧车道绕中央线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再一同绕中心线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值。
2路基设计、施工工艺、参数,材料要求等说明2.1 一般路基1)填方路基边坡坡率根据路基填土高度、工程地质条件、地形条件、填料类型等综合确定。
当边坡高度H w8.0m时,坡率为1 : 1.5,采用流线型路基横断面型式;当边坡高度8.0m v H w20.0m 时, 采用折线形横断面型式,8.0m以上边坡坡率为1 : 1.5,8.0m以下边坡坡率为1 : 1.75,变坡处不设平台。
路基动态设计及监控方案说明
路基动态设计及监控方案说明1.动态设计原则1.1软基处理采用动态设计原则软土在空间上分布不均,且分布范围相对变化大。
详期钻孔难以将软土的空间分布全部探明,施工前的补充勘察是动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软基处理方案、范围的适当调整是动态设计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1)当实际地质条件与详勘时提供的地质有较大出入,并因此会变动软基处治方案时,应及时将施工补充勘察资料报送设计单位,然后根据设计单位的调整结果进行施工。
(2)当软基处治方案不变时,由设计代表、监理、业主代表、施工单位联合根据施工补充勘察资料及现场试打结果对软基处理深度和范围作出合理调整。
1.2高边坡的施工应加强动态监控高边坡施工应贯彻“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原则”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并设置相应的边坡监测措施,将开挖过程视为再勘察的过程对待,及时进行地质编录,并注意核对地质情况,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或地质情况异常,应立即通报业主、监理和设计单位,以便对设计进行调整,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总而言之,动态设计和控制的目的是完善设计方案,确保路基处治彻底,进而保证道路安全运行。
动态设计和控制须与监控方案结合使用。
2.高陡、挖方边坡及软基监控方案(1)检测断面布设同一路段、不同观测项目的测点布置在同一横断面上。
施工时,建议按监测仪器设置表中布设的断面、位置实施,具体事项由监测单位根据设计文件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编制。
如下路段必须设置监测断面:①软土深度较深及性质极差的路段;②填土高度最高路段或填土高度较高且软土深度较深的危险路段;③半填半挖及纵横向软土分布变化较大的路段④软土零星分布路段。
除上述路段外,连续、均匀分布的一般软土路段可根据处治措施和桥涵设置情况按10m左右间距设置监测断面。
(2)沉降观测沉降观测采用沉降板和分层沉降标。
沉降板:埋设时,沉降板底槽应平整,其下铺设60cm×60cm×20cm的砂垫层。
沉降板的金属测杆、套管和接驳的垂直偏差率应不大于1.5%。
岩溶路基设计说明
岩溶路基设计说明(1)设计原则1 溶沟、溶槽1)溶沟、石牙直接出露或者埋深不超过3m时当沟槽填充土为硬塑土时,爆平石牙突石,表层铺设褥垫层处理当沟槽内填充土为软弱散土时,爆平石牙突石,挖除软弱散土,换填片石、碎石并夯实达到相关规范要求,换填深度H≥2m。
当路基经过溶沟、溶槽或者岩溶漏洞和落水洞的边缘时,采用挡墙进行收脚,2)溶沟、石牙埋深3m~8m时填充土为硬塑土时,可不处理填充土为软弱土时,进行换填夯实或者灌浆固化处理2溶洞、落水洞、地下暗河1)溶洞距路基的安全距离当岩溶地貌位于路基两侧时,大于安全距离时可不做处理。
L≈0.67H1+1.2H2其中H为溶洞的顶板厚度,H1为灰岩厚度;H2为覆盖层厚度。
2)溶洞顶板安全厚度按照厚跨比确定,当顶板厚度与路基跨越溶洞的长度之比大于0.8时,溶洞不处理3)当溶洞位于路基基底下直接出露或者被揭露时当溶洞或落水洞未填充或者以失去消融岩溶水或者无排除地表水需求时,,可采用片石回填夯实处治,自洞底至洞口依次采用粒径由大到小逐级分层填筑,并于顶面进行强夯处治,单击能采用200×10kN●m,夯后调平后于顶面铺设一层双向土工格栅;当溶洞为区域地下岩溶排水管道或连通暗河的落水洞,沿落水洞窄边作盖板跨越,盖板上部铺设片石、碎石。
当溶洞或者落水洞填充软弱土时,进行软弱土的挖除,然后人工砌片石,回填碎石并夯实。
如果挖除困难时直接进行固化灌浆处理。
当挖方路基将地下暗河、有水流的溶洞揭露时,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盖板跨越,盖板置于上路床顶面?下路床底面?设置渗水暗沟、截水墙、截水洞截断岩溶水渗入,达到疏于路基范围内岩溶水的目的。
4)当溶洞位于路基基底下呈隐伏状态时对于已查明的溶洞、落水洞和地下暗河,若其顶板厚度小于其安全厚度,应进行专门的处治对于沿线填方路段隐伏性岩溶,可采用强夯检验法,清表后,先采用200×20KN●m单击能夯2遍,如有塌陷,则用片石回填至顶,再以200×10KN●m单击能夯2遍,最后以200×4KN●m单击能满夯1遍,每遍间隔时间不少于4天。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1996年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交通部。
3、现行的其它有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F10-200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JD30-200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路面结构设计采用“公路路面设计系统”(HPDS2003A)专用设计程序进行设计。
二、技术标准公路等级:四级设计速度:20Km/h 设计荷载:公路II级路基宽度:4.5米路面宽度:3.5米路面类型:水泥砼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30米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5米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200米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00米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200米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00米最大纵坡:一般不大于9%,特殊路段不大于12% 最小坡长:60米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25原路补强后弯沉代表值不得大于280(0.001mm),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弯沉代表值不得大于150(0.001mm),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拉弯强度不得小于4.5Mpa。
三、改建设计标准设计行车速度:15公里/小时,路基宽5.5/4.5米,行车道宽4.5/3.5米。
按照通村公路建设基本要求设计为:cm厚手摆片石局部补强,cm厚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cm厚水泥混凝土路面。
错车道按沿公路纵向200—300m设置,全线共设置个错车道,错车道加宽按设计结构层加宽。
路线走向按沿老路进行改建。
四、工程设计要求:材料1、水泥:道路用水泥应采用强度高、收缩性小、耐磨性强、抗冻性好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标号不应低于42.5Mpa;其物理性和化学成份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水泥进场时,应有产品合格证及化验单。
并应对品种、标号、包装、数量、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验收;2、砂:应采用洁净、坚硬、符合规定级配、细度模数在2.5以上的粗、中砂。
(完整版)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施工图设计说明
说明一、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一)路基、路面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图设计中《***工程两阶段初步设计批复意见》(简称《初设批复意见》)执行情况如下:1、《初设批复意见》中:“路基高度小于3m且不占用农田和林地的段落,路基边坡原则上应放缓为1:3至1:4,并结合周围的景观对边坡进行综合设计。
填挖方折角处改为流线型”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对于路基高度小于3m且不占用农田和林地的段落采用1:3坡率,并对边坡进行绿化。
填挖方折角处已改为流线型。
2、《初设批复意见》中:“应加强零填挖路基的处治设计,根据路床干湿状况采取翻挖、碾压、换填等工程措施以满足压实度的要求。
”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根据调查本地区路床除特殊路基段落外大部分处于中湿或干燥状态,对于处于潮湿状态的路段采用翻挖、晾晒、换填粗粒料等处理措施。
3、《初设批复意见》中:“考虑全线缺方严重,挖方路段可采用超挖取土,减少线外取土占地规模。
”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对挖方段落已采取超挖取土措施减少线外取土占地规模。
4、《初设批复意见》中:“进一步落实取、弃土场的具体位置,做好植被恢复方案的设计,做好取土场的勘探试验工作,并与当地政府签订相关协议。
”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已落实取、弃土场的具体位置,并对取、弃土场植被恢复进行了方案设计,取土场的勘探试验也已完成,并与当地政府签订了相关协议。
5、《初设批复意见》中:“全线清除地表腐殖土及挖除的淤泥应集中堆放,用于路基边坡、取土场等恢复绿化工作。
”在施工图设计土方调运过程中已考虑利用挖除腐殖质土进行路基边坡和取土场恢复绿化工作。
6、《初设批复意见》中:“进一步加强对路基不良地质地段的地质调查,查明软弱土层的分布范围、厚度、埋藏条件和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确定合理的处置方案。
”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对路基不良地质地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勘探,根据查明的软弱土层的分布范围、厚度和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确定了不同的处置方案。
7、《初设批复意见》中:“施工图阶段应查明冻土的分布范围、冻深,提出合理的处治方案,同时应查明地下水分布情况,并加强对涎流冰病害的调查与防治。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一,公路概况此路是运煤专用公路,沿线无其他经济、文化等发展规划,运煤主要车型是中型载重汽车。
沿线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土质为碎石土,土层厚1.5 米,1.5 米以下为坚实泥灰岩(次坚石),水文条件良好。
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半刚性路面结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D20-2017),按照交通量的计算要求,本公路设计定为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设计速度为30km/h。
二,纸上定线1选线:方案一:从A(1825,315)处出发,向(1420,380)的垭口展线,并在垭口处下挖四米;通过该垭口后向(1280,500)的垭口展线,并在垭口处下挖两米;通过该垭口后向(656,504)处放坡,并设置半径为20米的回头曲线,接着向(821,427)的区域放坡,并在该处设置半径为30米的回头曲线,最后向西南展线至目标线路。
方案二:从A处出发,向(1420,380)的垭口展线,通过该垭口后向(1280,450)的垭口展线,通过该垭口后向(950,400)处的垭口展线,在此垭口处下挖6米,通过垭口后向(656,504)处放坡,再次设置两次回头曲线后展线至目标线路。
方案一合理利用两处垭口,通过垭口下挖快速降低路线高程,平曲线半径大、直线段路线长,地势和缓车辆行驶舒适,但是路线较长,养护的难度较大,成本较高;方案二路线更短,但是在第三个垭口处的填挖建设和铺设道路方面难度较高,线形标准低,且填挖方量较大,施工技术要求高、难度大。
经比较,决定采用线路一进行施工设计。
2,定线:采用直线定线方法,依照规范要求作出放坡线。
三,平面设计1,设计要求:在保证行车安全、迅速、舒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营费用,利于施工养护,要做到利用地形和技术指标的协调使用,主要技术指标为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长度、超高、加宽、视距。
2,该路线起点桩号为QD:K0+000,终点桩号为ZD:K2+086.32,全长2058.42米,设置JD6与JD8处为回头曲线,JD3处为缓和曲线。
路基、路面施工图设计说明
说明书一、一般路基设计1、路基标准横断面为配合清远华侨工业园建设的要求,并结合当地城镇发展的实际情况,设计从适度超前角度出发,对鱼湾平面交叉扩建改造,其路基布置详见“平面交叉布置图”。
2、路拱横坡行车道及辅道采用1.5%的路拱横坡,人行道2%的反向横坡。
3、超高方式本路段为平面交叉改造,不设超高路段。
4设计标高路基设计标高为中央绿化带两侧处的路面标高。
5、用地范围路堤两侧排水沟外缘以及涵洞边线外3m以内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
6、路基设计要求⑴、根据调查,填方路基填料主要为亚粘土。
本地区的土质条件好,一般可直接采用亚粘土及风化土作路床填料。
为保证路基的压实度,填方路基两侧各超宽填筑50cm,路基施工完成后再对边坡进行整修,恢复正常路基宽度。
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压实标准,分层压实。
本项目对路基压实度在施工期间应按规范要求进行严格控制。
路基压实度、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均应符合表3-1的要求。
- 1 - / 20填料粒径、强度及路基压实标准表3-1数大于18的粘性土,用作上路床、下路床及上、下路堤的填料时,应采用各种措施使其压实度达到表3-1中的规定。
⑶、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高的土,不得直接用作路基填料。
需要使用时,必须采用翻晒、掺石灰、水泥等技术措施,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下路床和路堤填料。
⑷新旧路基衔接时必须按相关规范设置台阶,、路床顶面验收标准)、路基填料应符合规范和设计的规定,经)、填方路基须分层填筑压实,每层表面平)、施工临时排水系统应与设计排水系统结合,避免边坡冲刷,勿使路基附近积水。
⑵、外观鉴定1)、路基表面平整,边线直顺,曲线圆滑。
2)、路基边坡平顺、稳定,不得亏坡,曲线圆滑。
二、路基、路面排水本线路的路基路面排水按自成排水系统的原则进行设计。
设计时,根据当地的气候、降雨特点,结合原有水系,采用路堑两侧设边沟(盖板边沟)或路堤两侧排水沟与涵洞构成排水系统。
1、边沟边沟设置在挖方路段的路基边缘,结构尺寸为:宽度×高度为60cm×60cm的矩形浆砌边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说明
一、施工范围:
DK72+540~DK73+120(K237+595.13~K238+175.13),长580m。
二、工点类型:风沙路基
三、工点概述:
鄂尔多斯高原区,地势开阔有起伏,第四系全新统风积层(Q/4eol/):粉砂,褐黄色为主,潮湿-饱和,松散-稍密,局部夹有细砂,σ/0=90-100 kPa;第四系全新统风积层(Q/4eol/):细砂,褐黄色为主,潮湿-饱和,松散-稍密,局部夹有粉砂,σ/0=100-120 kPa;第四系全新统湖积层(Q/4l/):粉砂,灰黄色-褐灰色、黄褐色,潮湿-饱和,稍密-中密,局部夹有细砂,σ/0=100-110 kPa;第四系全新统湖积层(Q/4l/):细砂,灰黄色-褐灰色、黄褐色,潮湿-饱和,稍密-中密,局部夹有粉砂,σ/0=120-150 kPa;白垩系下统(K/1)泥质砂岩:棕红色,细粒砂状结构,薄-中厚层构造,泥质胶结,胶结程度较低,全-强风化,全风化层厚0-10.0m,σ/0=200-350 kPa。
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埋深较浅,一般为0.7~10.5m。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Ⅵ级,土壤最大冻结深度1.80m。
DK72+540~DK73+120(K237+595.13~K238+175.13)为流动沙丘,沙害程度中等。
四、工程措施:
1、基床加固:基床表层填0.6m厚A组填料,基床底层填筑1.9m厚的B组填料,基床以下填筑C组填料。
2、边坡防护:DK72+725~DK73+045(K237+780.13~K238+100.13)两侧边坡采用C25混凝土六棱空心砖进行边坡防护,空心砖内植草,六棱空心砖详细技术要求参见“陶鄂竣路-02-04”。
其余路基两侧边坡采用树枝沙障内植沙柳防护,树枝沙障规格1m×1m,沿线路方向边坡每隔4m(边坡高度2.5m≤h<4m)或8m(边坡高度0.6m<h<2.5m)设置一处集中排水槽,坡脚设脚墙基础。
边坡上部设置护肩、镶边及挡水橼。
详细要求参见“陶鄂竣路-02-05”。
3、过渡段:路堤与涵洞过渡段采用A组填料分层填筑,基床表层填料与压实标准与相邻基床表层相同,基床表层以下压实标准符合基床底层的要求。
4、平面防护:DK72+540~DK73+120(K237+595.13~K238+175.13)段路堤坡脚外
侧设风沙平面防护,防护措施结合试验段报批后确定。
防护带宽度左侧50m,右侧150m。
5、基底处理:DK72+540~DK73+120(K237+595.13~K238+175.13)路基基底采用重型碾压。
6、路堤加固:边坡高度H≥4m时,铺设土工格栅。
路堤边坡自基床表层以下每隔0.6m平铺一层双向经编土工格栅,铺设宽度2.5m,图中未专门标注铺设范围时,与工程防护起终点一致。
具体技术要求参见“陶鄂竣路-02-10”。
7、边坡坡率:边坡高度小于等于6m时,采用1:1.75;边坡高度大于6m时,采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