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
《哲学与人生》教案2015.3(第7次授课第五单元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第13、14、15课)
3.做德能兼备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二、在社会发展中实现人的个性自由
1.个性自由不是无拘无束
2.个性自由与社会约束
3.在职业活动中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课堂小结>
1.师生一起进行课堂学习内容小结,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课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习题册)
提问2: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观点对不对?
P169
对,说明理由。
二、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1.人生发展不能只顾个人利益
2.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3.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阅读P175图示
谈谈怎样处理义利关系,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第十四课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
一、人生价值贵在奉献
1.人生价值不在自己活得多少
2.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3.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之中
提问5:什么是意志?
参考答案:
P149意志——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状态和自决能力。
2.理想、信念与意志的关系
理想是信念的依据和前提,信念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
坚强的意志是实现理想所必须的主观条件。
3.坚定理想信念,磨炼坚强意志
提问6:什么是责任?
提问2:成功者与平庸者最大区别是什么?
P127参考答案:最大区别之一就是有无明确的人生目标。
提问3:什么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参考答案:P129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历史发展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哲学与人生13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ppt课件
到的好处。利益包括,物质利益,政治利益和精神利
益三个方面。其中,经济利益是基础,政治利益是保
障,精神利益是导向。
ppt课件
2
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斯芬克斯向前路过他面前的每 个行人,都说出同样的谜语。。。 这个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
斯芬克斯人面狮身的形 象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已 经认识到了自己与动物, 即有联系又有区别。
ppt课件ຫໍສະໝຸດ 10• 分析赵薇穿日本军旗装事件,说明个人行为与社 会紧密相连。
(1)个人与社会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影
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ppt课件
11
人与社会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的生存和 发展离不开社会;另一方面,社会是由个人组 成的,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社会全体 成员努力的结果。但是,个人与社会相比较, 社会起着根本决定的作用。
16
第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
P 169
个人正当利益: 是指人们在生活或工作中,通过诚实 劳动或合法经营的途径和方式,所谋求的用以满足个人 正常生活和有效工作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应得利益。
不能将个人的正当利益等同于自私,自私的本质是损
人利己,如果是争取合理地正当的个人利益,非但不是自
私,还要受法律保护。
P 165
4
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
你每天是否喝水、吃菜、吃肉?
•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ppt课件
5
(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 开自然界;
(2)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 自然规律的制约;
(3)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求生 欲等自然欲求。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一、正确处理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家庭、家乡、亲人、朋友、同学、同事。。。。。。 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生活。。。。。。
• 请思考:人,能不能脱离自然界和人类社 会孤立地存在呢?
• —— 比如:英国小说《鲁滨孙飘流记》,部分同学可能
看过,鲁滨孙在航海时遇险,飘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 上生活了28年。鲁滨孙独自在一个孤岛上生活了28年,
•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 (1)人的社会属性之一:人是社会的人。 (2)人的社会属性之二: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 (3)人的社会属性之三: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 (2)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更是 社会劳动的产物
请思考: 在你的日常生活当中,存在着多 少“关系”呢?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类特有的属性, 它揭示了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殊本质
• 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 • (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 生存离不开自然界;(生理结构) • (2)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 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生理机能) • (3)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 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生理需求)
总之,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生活,只有体现 着一定的社会关系,才是真正的人,人只有在社 会中不断地进行社会化才能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 的人。
(3)人不能脱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孤立地存在
例一:兽孩。从18世纪到今天被人们发现的为野兽 等动物所抚养的兽孩大约有三十几个。其中有狼孩、 猴孩、熊孩、豹孩、猪孩等,无论经过几年兽孩应 当仍然是人,而不是野兽,然而,后来找到的兽孩
3、在服务社会关爱他人中实现利己与利他的统一
(1)人生活在社会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利益关系问题
• (2)坚持利己与利他的统一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教学课件)【中职专用】高一政治同步课件(高教版哲学与人生)
名人名言
•
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
服,住别人造的房子。我们的大部分知识
和信仰都是通过别人创造的语言由别人传
授给我们的……个人之所以成其为个人,
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
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
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在
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爱因斯坦
2.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个人和集体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个人依赖于集体;另一方面,个人 也作用于集体。个人和集体是相互依存、相 互作用的。
3. 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互为前提 而存在
互相促进 共同发展
个人利益
统对 一立
集体利益
局部利益 眼前利益
全局利益 长远利益
树
明确义利标准
立
正
确
的
摆正各种义利关系
义
利 观
反对把“利”看成高于
一切的利己主义
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与社会 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 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 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如果 有矛盾,个人的利益要服 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揭示了在我国现阶 段,国家、集体和个人 利益的关系,指明了处 理这一关系的正确态度 和方法。
• 36岁的丛飞,唯一的职务是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 团长,没有薪水,只有爱心。作为一名职业歌手,丛 飞以唱歌为生,但他又是一名五星级义工,10年来他 为社会进行公益演出3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达到 3600多小时。作为一名著名歌手,丛飞的商演频繁, 本可以过上富裕生活,但他10年来倾其所有,累计捐 款捐物300多万元,为贵州等地的贫困孩子提供学费 和生活资助。他只有一个女儿,却是178名贫困孩子 的“代理爸爸”。 他是深圳著名的歌手,是著名歌唱 家郭颂的关门弟子,每场演出费高达万元,自己却一 直过着清贫的生活。身患晚期胃癌的他曾经获得深圳 市团市委和市青少年事业发展基金会颁发的深圳市 “鹏城青年爱心荣誉勋章”及“关心支持深圳市青少 年事业发展突出贡献奖”。最近,他被命名为优秀外 地来深建设者“五星级义工”。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的教案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的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
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3、情感目标: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
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教学难点】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3、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多媒体展示:“司芬克斯之谜”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司芬克斯向路过他面前的每个行人,都说出同样的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的东西是什么?行人能答出,就放其过去,反之,则将其吃掉。
2、思考问题:这个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为什么?3、引出课题:这表明希腊人是从什么角度在对人进行思考? (从人生过程中的外部特征角度) 司芬克斯人面狮身的形象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与什么的区别与联系呢? (人与动物) 那么,人与动物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区别?他自身有哪些属性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回答的问题。
「讲授新课」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1、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
(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2)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3)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1)人的社会属性之一:人是社会的人。
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
利己的动机,利他的效果一种年代久远的观点认为,利他精神是社会和国家不可缺少的,积极的和建设性的,利己之心则是破坏性的,有害的,对团结只会起负面的消极的影响。
直到今天,在中国13亿人中,可能有12亿9999万以上的人还是这么认为。
然而,出现国民普遍迷信利他主义的现象,除了传统文化的因素之外,大概与中国共产党的人为鼓吹不无关系。
1949年来,所谓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被人为地推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这种观念将集体的利益置于个人之上,主张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集体需要。
像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等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存在冲突的文明成果,长期只有极小的学术圈子内才有所知晓,这可能是中国的公众舆论难以全面客观地对待利己主义的主要原因。
亚当.斯密的观点可以借助于很生动的事例来理解。
我曾经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村生活过,那个时候,哪个农民如果有一双套鞋(胶制的雨靴),就是值得炫耀一番的财富,亚当.斯密的利己促进公益最大化的理论,可以借助于套鞋来理解。
张三因为看到9亿农民没几个人穿套鞋,套鞋市场需求量极其巨大,投资将有大钱可赚,所以,建了一座年产10万双套鞋的工厂,假设他每双卖10元钱——10元钱在那个年代可是个了不起的大数目,能净赚5元。
这样,9亿农民中只有10万境况稍好的人能买得起。
他一年毛收入100万,净赚50万。
不用说,发了。
李四见张三做套鞋能赚这么多钱,就也建了一座套鞋厂,也能年产10万双。
但全国9亿农民中只有10万人出得起10元钱买这种鞋,假定市场两人均分,这样,两人就各有5万双卖不出去。
卖出去怎么办呢?只有降价。
降到8元左右吧,结果20万双全卖出去了。
虽然张三李四从每双鞋上赚的少了,但利润还是相当可观。
为了赚更多的钱,仅仅这个极端自私的目的,两人就又扩大再生产,把套鞋的产量各自增加到100万双,同时,王麻子也来建套鞋厂,还有其他的人也拥进这个市场,全国的套鞋年产量很快达到1亿双。
为了把仓库里的鞋子都卖出去,价格不得不一降再降,降到4元——表面上看,跌破了原来的成本价,虽说每双的价格下降了六成,但规模大了,成本也跟着降了,同时,由于市场前景广阔,使套鞋的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成本由原来的每双5元下降到每双2元。
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辩证统一
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辩证统一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以及对他人需求的关怀是我们行为的两个重要因素。
这种被称为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的态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交织出复杂的关系。
这篇文章将探讨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这两种立场的辩证统一,以及它们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利己主义强调个体的自我保护和自我增益。
它着眼于个人的欲望、利益和成就。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很多人会认为只有通过不断追求自我利益,才能在职场和生活中取得成功。
然而,过分夸大利己主义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冲突。
当个人只关注自己的利益时,很容易忽略他人的需求和情感。
这样的情况会使得社会变得冷漠和无情。
另一方面,利他主义关注的是他人的需求和福祉,注重为他人做出贡献。
这种立场促使我们关怀社会弱势群体,垂青公益事业,并努力改善社会不公正现象。
利他主义者相信,通过奉献和助人为乐,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然而,过度强调利他主义有时可能让个人忽视了自己的需求和欲望,从而无法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实际上,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之间并不存在对立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双向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可以关心他人的需求。
这种辩证统一的观念可以使我们成为既有自我意识又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例如,一个成功的商人可以利用自己的财富和影响力回报社会,支持慈善事业和教育项目。
这样一来,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利益实现了统一。
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辩证统一也体现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中。
个体只有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基础上,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去关心他人。
当一个人获得了稳定的经济基础、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充分的自信心时,他才能更好地投身于利他主义行动之中。
换句话说,个人的自我实现和社会进步是相辅相成的。
在社会层面上,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辩证统一也至关重要。
社会的进步不仅需要个人的自我发展,也需要人们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如果每个人都绝对自私利己,社会就会陷入混乱和衰退。
利己与利他的辩证关系
利己与利他的辩证关系利己与利他的辩证关系1. 引言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在日常生活中时常面临利己与利他的抉择。
利己是指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满足个人欲望和需求的行为;而利他是指个体关注他人利益,主动为他人谋求幸福和福祉的行为。
虽然这两者看似相互对立,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相辅相成并在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2. 利己的重要性利己是一种基本的生存本能,是个体满足自我需求的一种必然追求。
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身的利益,为自己谋求快乐、成功和幸福。
通过追求个体利益,人们可以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同时也为社会的繁荣作出贡献。
个体的利己行为有助于促进竞争、创新和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3. 利他的重要性利他是人们之间建立紧密联系和互助关系的基础。
关注他人的利益和幸福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
通过利他行为,我们可以培养同理心和关爱之情,理解他人的需求并给予帮助。
当一个社会的成员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时,他们更有可能相互支持、合作和共同进步,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繁荣。
4. 利己与利他的辩证关系在现实社会中,利己和利他并不是单一的选择,而是相互渗透、互为条件的关系。
个体的成功和幸福常常建立在他人的支持和合作基础上。
一个人如果一味追求个体利益,忽视了他人的需求和利益,很可能面临疏离和孤立。
相反,如果一个人完全忽略了自身的利益,过度追求利他行为,可能会对个人的自我发展和生存权益产生负面影响。
在实践中,理性的个体会在利己和利他之间寻求平衡。
个体可以通过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和利益,增强自身能力和资源,从而有更多的能力去关注他人。
关注他人的利益和幸福也可以为个体带来情感上的满足和内心的愉悦。
利己和利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成了一种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环。
5. 个体与社会的发展在社会的发展中,利己和利他的辩证关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个社会如果每个成员都只关心自身的利益,可能会导致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
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对立与统一
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对立与统一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一种互惠关系,即个人的利益追求和社会的共同利益之间的平衡。
这种平衡既包含了利己主义,也包含了利他主义。
利己主义强调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原则,而利他主义强调为他人谋取福祉的原则。
然而,这两种原则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与互相补充的关系。
在人际关系中,每个个体自然地希望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能够得到他人的支持与帮助。
这种互助互惠的相互关系体现了个人利己与社会利他的统一。
换句话说,只有当每个人都尊重他人的利益,并以积极的态度回报他人,社会才能保持稳定和谐的状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利己主义者,他们不顾他人的感受,只追求自己的私利,并将自己的利益置于他人之上。
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无疑会破坏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使社会变得冷漠和不公平。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利他主义者的出现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他们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关心他人的需求和利益。
这种利他主义者的出现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提供了保障。
但是,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将利己主义者与利他主义者划分为对立的两个阵营。
其实,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包含了这两种原则,只是度的差异和表现形式不同。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各种压力和竞争,追求自身利益是为了生活的需要。
同时,大部分人也有着对他人的关怀和帮助的冲动。
因此,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并非割裂的,而是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
在企业管理领域中,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的统一也被广泛地探讨和应用。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利己主义的表现,但同时也需要关注员工的福祉和社会责任的履行,这体现了利他主义的一面。
企业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和培训机会,能够使员工感到被关心和尊重,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忠诚度。
而忠诚的员工会更加努力地为企业创造利润,这又回到了利己主义的原点。
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的统一还能在公共服务领域中找到共通之处。
政府和公共机构致力于提供公平、高效的服务,满足公众的需求和利益。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课堂教学互动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课堂教学互动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是社会伦理与道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话题。
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人的本质及利己与利他的关系,对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互动的角度,介绍一些促进学生理解和探讨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的方法和活动。
一、讲解基本概念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向学生讲解人的本质以及利己与利他的含义。
可以通过举例和故事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人的本质是什么,人在行为和选择中常常会考虑自己的利益,但同时也会考虑他人的利益。
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利己和利他的取舍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体现的,以及其对社会和他人的影响。
二、小组讨论在学生对人的本质和利己利他有了初步的认识后,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深入的交流和思考。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认为人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有人更注重利己而有人更注重利他?”、“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利己和利他的例子?你是如何看待这些行为的?”等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讨论,并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看法。
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的关系,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三、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将学生引入到具体的场景中,让他们从实际生活中的案例中思考人的本质和利己利他的问题。
可以选取一些真实的案例,如公益活动中的志愿者,突发事件中的人们的行为反应等等,让学生分析和思考其中涉及的利己和利他的因素,并探讨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具体地理解利己利他行为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验和理解利己利他的意义。
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不同角色,如利己者、利他者、旁观者等,让他们通过角色扮演去感受不同角色的心情和思考,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的关系。
通过角色扮演,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同理心,促进他们对利己利他行为的认识和理解。
专题10二元思辨话题:“利他”与“利己”-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宝鉴
专题10 二元思辨话题:“利他”与“利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老子·八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之所以推崇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水包含了“利他”精神。
黄宗羲提出“有生之初,人各自利也”,强调了维护和发展自身利益的合理之处。
但当今有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将个人私利作为唯一追求。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1.守“利己”本分,秉“利他”精神2.“利己”谋发展,“利他”聚长流3.“利己”兼“利他”,道义济天下4.“利己”以自强,“利他”促国强5. 推崇“利他”精神,合理追求“利己”6.“利己”华自我,“利他”顺万物7.“损人利己”不可取,“利他利我”行致远【范文1】守“利己”本分秉“利他”精神丁文静如木一般,牢固根基,坚定内心,守“利己”之本分;如水一般,心怀宽广,润物无声,秉“利他”精神。
在成长中,合理“利己”,提升自我,以谋求发展之路,不失为明智之举。
然与他人协手互助的过程中,怀有“利他”之精神,也是一种无私之爱。
吾侪正值青春年华,应坚守内心,协手共进,守“利己”本分,秉“利他”精神,为“利国”之事。
浮沉于人生的汪洋,合理“利己”,让我们在迎面而来的浪朝中,坚定内心之信念,毫不动摇。
黄宗羲曾提出:“有生之初,人各自利也。
”表明了“利己”于人的合理性,适度“利己”可以让我们为自己的前途作出更多规划,同时面对不公的待遇时,坚守本分,不向外界妥协。
利己,它可以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赐金放还后,不向权贵低头的铮铮傲骨;可以是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乐观豁达,贬谪与失意掩盖不了的淡泊从容;可以是文天祥“人生自苦谁无死,留取丹心照干青”,从容赴死,誓为国家流尽最后一滴血的碧血丹心……在面对变革与迎面而来的浪潮中,不向外界妥协,坚守“利己”本分,吾侪方可紧握手中帆绳,勇往直前。
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
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利他主义强调个体应该关心和帮助他人,为他人的利益着想;而利己主义则更注重个体的自我利益和个人追求。
这两种主义在人类社会中广泛存在,并对我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念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的本质、优劣以及在个人与社会层面的应用。
首先,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人性的两面。
作为社会性的动物,人类具有关心他人和友善的本性。
利他主义强调了人们应该为他人着想,关心社会公益,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他人的福祉。
而利己主义则突出了个体的自我利益追求,强调自我实现和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性。
这两种主义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合理性,符合人的自身需要和社会的运作机制。
其次,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在实践中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劣。
利他主义强调人们的互助和合作,通过帮助他人来建立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它可以培养人们的同理心和善良品质,使人们在面对他人的需要时能够主动伸出援手。
然而,过分的利他主义也可能导致个人权益被剥夺或被滥用。
例如,当个体一味地为他人付出而忽略了自己的需求时,可能会导致自身精神和身体健康的下降。
与此相对应的是利己主义,它强调个体的自我利益和个人追求。
利己主义使个体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能够更好地适应和生存。
追求自身利益可以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但是,过分的利己主义可能会导致人陷入囚徒困境,让集体和共同利益受到损害。
如果每个人都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及他人,最终会形成一种不信任和破坏的环境。
尽管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有各自的优劣,但它们不完全是对立的。
实际上,在实践中往往会出现两者的结合。
人们在关心他人的同时也会关心自己的利益,而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互助。
这种双赢的关系可以在个人和社会层面上实现。
例如,一个企业可以通过互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员工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为企业做出了贡献。
经济学中的利己与利他
斯密眼中的利己与利他,是经济人进行经济活动中的两种行为。利己是进行经济活动的根本,是主要的,是要实现的目标;利他是经济活动的附属品,是次要的(可以是不必要的),是产生利己结果的额外收获。在斯密看来,我在你的配合下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也会让你从中获得或大或小的好处。这是因为“一个人尽毕生之力,亦难博得几个人的好感,而他在文明社会中,随时有取得多数人的协作和援助的必要。别的动物,一达到壮年期,几乎全部都能够独立,自然状态下,不需要其他动物的援助。但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都需要同胞的协助,要想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那是一定不行的。他如果能够刺激他们的利已心,使有利于他,并告诉他们,给他做事,是对他们自己有利的,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得多了。不论是谁,如果他要与旁人做买卖,他首先就要这样提议。请给我以我所要的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这句话是交易的通义。我们所需要的相互帮忙,大部分是依照这个方法取得的。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在一个存在交换的世界里,站在甲的角度而言,甲的利己的实现需要乙的配合,故甲必利他,乙实现利己;同样站在乙的角度,乙必利己,利他是实现利己的一个保证。所以,斯密站在经济发展的视角得出,经济人利己是推动经济进步的强大动力,这与站在道德角度上得出“同情心”——利他会推动社会进步是不同的。西蒙对经济人理论进行了重新界定,提出了着名的“有限理性”理论。他从信息不完全出发,认为经济人不可能获得完全信息,追求“最优”是不可能实现的,“次优”和“满意”才是经济人最可能实现的目标。此外,西蒙对利他行为也进行了比较详尽的阐述。西蒙对人类行为中的利他主义在何种程度上符合新达尔文主义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进行了考察,并得出结论:利他主义完全与达尔文的顺从性、适应性、有限理性等理论相容,利他行为是被生物界所承认的,是存在的,并且利他行为会对经济行为产生重大影响。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把利他主义定义为“为了另一个人的效用而牺牲利他主义者效用的行为,用他或她的效用函数来度量。”在进行经济学解释时,利他主义是“如果为了另一个人的财富或权力而牺牲了自己的财富和权力,那么行为就是利他主义的,如果寻求最大化财富和权力,则行为就是自私的。”并且西蒙认为运用利他主义可以对公共产品进行更好地解释。贝克尔对利他主义的分析是在家庭和市场中进行的。贝克尔认为“利他主义鲜见于市场而多见于家庭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交换中利他主义的效率低;而在家庭生活中利他主义的效率较高。”而且贝克尔谈到“最近的研究表明,在市场竞争中,有目的的行为比随意的、无目的的行为有更强的生命力。但是这些探讨并没有说明,利他主义的有目的的行为是否与有目的的利己主义的行为有同样长久,或者有更强的生命力。”而且当市场交易中利他主义行为和利已主义行为发生冲突时又应该如何解决,贝克尔认为斯密当时也没有给予回答,但贝克尔给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在市场交易中,利他主义是无法与利己主义进行竞争的。”因为利他主义者在市场交易中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所要求的价格总是低于市场价格,所以他们一般总是得到较少的利润和其他货币收入,接受了部分精神收入来替代货币收入,但精神收入在市场中又是无效率的,所以利他主义不具有普遍性。贝克尔还认为即使会存在一些利他主义者,但利他的行为表现却更像利已,因为“他们通过与市场交易无关的现金交易来表达其利他主义。这一点早已被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制造业头面人物的喜剧性行为所说明。这些人本来都是一些臭名昭着的利己主义者,但却为慈善事业捐赠了巨款。”也就是在市场交易中效率较高的参加者可能有较高的利他主义倾向,但这种倾向却是大量利己行为中的局部表现。对于经济学中的利己与利他,贝克尔认为“在过去的200年里,有关探索利己主义的经济效应的模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因此,在这期间,经济科学已经使亚当·斯密的洞察力细化了。现在已知的利己主义在不同市场类型中配置资源的方式是非常多的,然而不幸的是,一个同样复杂的关于利他主义的分析模型却一直没有被提出来,我希望本章关于利他主义的分析能够成为这一模型进一步发展、完善的起点。”实际上关于利己与利他的关系,许多着名的经济学家如Arrow、Samuelson以及Sen等都曾经指出,在现实中,人们是有限自私自利的,常常会关心他人的利益,关心物质利益的分配是否公平。近些年来,在博弈论的推动下,一些经济学家通过实验——最后通牒博弈、单方指定博弈、礼物交换博弈和信任博弈得出了人们完全自私自利的假设并不能成立。似乎大家已经统一趋向了“有限利己、有限利他”这种利己、利他关系,经济人的世界开始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 时间: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 班级:职三(1)(3)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 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 、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 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运用: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 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 一、情景导入新课(5分钟)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三、小结(5分钟) 四、课堂练习(5分钟) 五、作业布置
为什么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成为黄金一代的航天员, 能够上天、为祖国争光? “神七”发射成功,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能够在太空按 照既定计划自由翱翔,除了一定的个人条件外,还需要哪些 社会条件?
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任何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一定社 会的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的政治制度、社 会的科学文化发展程度和传统文化等条件,都对人的活动 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告诉我们:我们个人要想成才,必须 具备成才的个人条件和社会条件,应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需要和个人的兴趣爱好,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成才 条件,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以便 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2000年1月11日,徐州大黄山煤矿发生 漏水事故,63名矿工被困在井下,在生死 关头,被困矿工勇敢自救,大家互相传递 盛水的胶靴,你一口,我一口,谁也没有 为水而争斗。 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鲁滨逊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他脱 离了社会照样生活得很好,这如何解释呢?
社会性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是 “人”的最根本的东西,这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即人作为高级 动物和其他动物一样,都具有自然性,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生存离不开自然界;人在自然界中生存和发展受到自然规律 的支配和制约;都具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但 是人还有社会性,而且社会性是人类特有的属性,动物不具 有。第二,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人作为社会性的 动物,在进行自然性活动的过程中,渗透着社会性,受社会 性的制约,具有鲜明的社会色彩,例如,人与动物都具有食 欲,但动物的食欲仅仅是本能的反应,是一种生存,是一种 条件反射,是一种自然属性。而人的饮食不仅是一种生存的 需要,一种自然属性,同时它还有保持健康,发展体力、智 力的需要,并且有社会交往、联络感情的需要,所以自然性 受社会性制约。
2、个人与社会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 (2)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每个人及其集体努 力的结果。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
三、在服务社会关爱他人中实 现利己利他的统一 如何实现利己与利他的统一? 第一、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第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 第三、反对损人利己
分析赵薇穿日本军旗装事件,说明个人行为与社 会紧密相连。
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影响
在性质上,有的人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推动作 用,而有的人则起阻碍乃至破坏作用。 对比:①毛泽东与汪精卫;②孙中山与袁世凯。 谈谈你的看法。
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反映了人民 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就能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 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第一框题
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
一、人生发展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 二、人的本质是社会的人 三、在服务社会关爱他人中实现利己 利他的统一
一、人生发展不能损害他人利益
1、人生发展始终伴随着利益关系(不能不利己) 利益:就是人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得到的好处。 经济利益具有基础地位。 利益关系:是指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也就 是围绕着利益的占有所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核心是物质利益。 2、人生的利益是在社会关系中实现的 (不能不利他)
二、人的本质是社会的人
1、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1)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 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的社会属性之一:人是社会的人。 人的社会属性之二: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人的社会属性之三: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个人与社会密不可分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联名写给赵薇的一封公开信。 赵薇:你好! 我们是一些在当年日军南京大屠杀中的幸存 者,对于当年侵华日军屠杀我同胞的罪行,我们 有着刻骨铭心的亲身体会,而作为行将入土的老 者,这些年来,我们也时刻不忘用自己的亲身经 历教导我们的后辈,教导所有身处幸福生活中的 人,牢记当年的血泪史,奋发有为,为国争光。
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司芬克斯向路过他面前的每个行人 ,都说出同样的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 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的东西是什么?行人能答出,就放其过去,反 之,则将其吃掉。
这个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
谜底是:人。早、中、晚比喻人一生中的幼年、成年、晚年。 这表明希腊人是从什么角度在对人进行思考? 芬克斯人面狮身的形象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已经认识到 了自己与什么的区别与联系呢? 那么,人与动物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区别?他自身有哪 些属性呢?
第一框题
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
一、人生发展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 二、人的本质是社会的人 三、在服务社会关爱他人中实现利己 利他的统一
作业布置:
一、个人与社会之间又怎样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如何实现利己与利他的统一?
1992年,我国开始了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 工作。选拔具有大本以上学历、身高1.7米左右、 体重约65公斤、年龄35岁以下、1000小时的经 历,除这些以外,还要具备思想作风好、政治 素质强、心理稳定临危不乱等品质。经过一系 列严格筛选,最终确定14人为中国第一批航天 员。之后这14人接受了基础理论训练、专业技 能训练、飞行程序和任务训练等各项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