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各章重点问答题剖析
管理学基础试题分析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试题分析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 简述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
答案: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计划是确定组织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组织是将资源分配和协调以实现计划;领导是激励和指导员工以达成组织目标;控制是监督活动以确保计划的实施与预期结果相符。
2. 描述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主张通过科学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
其主要内容包括:工作分析,以确定最有效的工作方法;工作设计,确保工作流程的合理性;激励机制,通过差别计件工资制来激励工人;管理职能与工人职能的分离,以提高管理效率。
二、论述题1. 论述现代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
答案:现代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扁平化,减少管理层级,提高决策效率;网络化,通过信息技术连接不同地理位置的员工;灵活化,根据市场变化快速调整组织结构;多元化,组织结构更加多样化以适应不同的业务需求。
2. 分析企业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
答案: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信仰、行为规范和传统。
它对员工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塑造员工的价值观,引导员工行为;提供行为准则,规范员工的日常行为;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提高工作积极性;影响员工的职业发展,形成特定的职业行为模式。
三、案例分析题案例:某公司近期面临市场竞争加剧,需要进行组织结构调整以提高竞争力。
请分析该公司可能采取的组织结构调整策略,并讨论这些策略的潜在影响。
答案:该公司可能采取的组织结构调整策略包括:实施扁平化管理,减少管理层级,提高决策速度;推行项目制或矩阵制组织结构,以提高资源的灵活性和利用效率;强化跨部门协作,打破部门壁垒,促进信息流通;引入外部专家或顾问,为组织结构调整提供专业意见。
这些策略的潜在影响包括:提高组织的响应速度和市场适应性;增强员工的参与感和创新能力;可能导致短期内的组织混乱和员工不安;需要对员工进行新的培训和指导,以适应新的组织结构。
管理学基础章节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章节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管理学中的“计划”是指:A. 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B. 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C. 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D. 组织的战略目标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管理的四大职能之一?A. 计划B. 组织C. 领导D. 创新答案:D3.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强调:A. 员工的自我管理B. 工作流程的标准化C. 员工的个人发展D. 组织文化的重要性答案:B二、简答题1. 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答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2. 请简述SWOT分析法。
答案:SWOT分析法是一种战略规划工具,用于评估组织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
通过分析这四个方面,组织可以更好地制定战略,利用优势,弥补劣势,抓住机会,应对威胁。
三、案例分析题案例:某公司近期业绩下滑,员工士气低落。
作为管理者,你将如何采取措施来改善这一状况?答案:作为管理者,我会首先进行SWOT分析,识别公司当前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然后,我会制定一个全面的计划,包括但不限于:- 增强员工培训,提升团队技能和效率。
- 优化工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 强化领导力,提升团队士气和凝聚力。
- 探索新的市场机会,扩大业务范围。
- 调整或削减成本,确保公司的财务健康。
四、论述题论述现代管理理论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答案:现代管理理论强调“以人为本”,认为员工是组织最宝贵的资源。
这种理念主张:- 重视员工的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
- 建立开放和透明的沟通机制,鼓励员工参与决策。
- 创造一个积极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 通过激励和奖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
管理学基础试题分析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试题分析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哪些?A.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B. 计划、组织、协调、反馈C. 计划、领导、控制、创新D. 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答案:A2.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关注以下哪个方面?A. 人际关系B. 工作条件C. 工作效率D. 组织结构答案:C3. 以下哪个不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层次?A. 生理需求B. 安全需求C. 社交需求D. 权力需求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属于管理的基本原则?A. 系统原则B. 人本原则C. 目标原则D. 效率原则答案:A, B, C, D2. 组织文化的功能包括哪些?A. 导向功能B. 凝聚功能C. 激励功能D. 约束功能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1. 简述管理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答:管理是指在组织中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协调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提高组织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2. 描述决策过程中的四个主要阶段。
答:决策过程的四个主要阶段包括:问题识别、方案生成、方案评估和方案选择。
问题识别是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方案生成是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方案评估是对各个方案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案选择是最终决定采取哪个方案。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某公司近期业绩下滑,员工士气低落,公司决定进行管理改革以提升业绩和员工满意度。
问题:如果你是该公司的管理者,你将如何进行管理改革?答:作为管理者,我会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管理改革:1. 进行市场和内部环境分析,识别业绩下滑的原因。
2. 设定清晰、可量化的目标,并与员工共享,以提高目标导向性。
3. 优化组织结构,确保职责明确,提高工作效率。
4. 强化领导力,通过有效沟通提升员工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5. 建立激励机制,如绩效考核和奖励制度,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6. 加强员工培训和发展,提升团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管理学基础问答题
管理学基础问答题简答题、论述题辅导1、管理的性质;41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管理的科学性;3管理的艺术性;2、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7一是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二是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3、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241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4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5实行职能工长制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4、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和意义;311职工是“社会人”;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梅奥认为,在共同工作过程中,人们必然产生相互联系,产生共同的感情,会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形成一种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有很大的区别:在“正式组织”中是以效率的逻辑为标准,而在“非正式组织”中是以感情的逻辑为标准的;“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共同存在,相互依存,对生产效率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影响;5、现代管理理论内容;33二战以后,管理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众多的流派,美国着名管理学家孔茨称之为“管理理论的丛林”;1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法约尔,其代表人物包括孔茨、奥唐奈,其主要观点是把管理学说与管理职能联系起来,专门研究管理过程和管理职能;2经验学派经验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德鲁克、戴尔,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案例来研究管理问题;3系统管理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强调以系统的观点来研究管理问题;4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西蒙,他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都是决策过程,管理是以决策为特征的;决策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管理人员应该集中精力研究决策问题;西蒙将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他的研究重点是非程序性决策;5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是运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来进行管理决策,以提高经济效益;6权变理论学派权变理论学派认为,管理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采用何种理论和方法,要视组织的实际情况而定,即所谓“权宜应变”;7、企业文化理论;37企业文化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发源于美国,但企业文化的实践却首先在日本得到较快的发展;企业文化是指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它由三个部分组成:1企业精神;2企业作风;3企业形象;企业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1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着导向作用;2对企业文化具有凝聚和激励作用;3对员工行为具有约束和辐射作用;8、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73目标管理实施过程一般可以分为目标建立、目标分解、目标控制、目标评定与考核四个阶段;1目标建立;建立企业目标首先要明确企业的使命宗旨,并结合企业内外环境决定一定期限内的工作具体目标;传统的目标设定过程是单向的,由上级给下级设定目标,即由企业领导者设定,然后分解成各级目标,最后落实到个人目标;现代管理学提倡参与制目标设定法,要求企业员工参与目标的设立;常用的有自上而下的目标制定法和自下而上的目标制定法;2目标分解;把企业的总目标分解成各部门的分目标和个人目标;要使所有员工都乐于接受企业的目标,明确自己应承担的责任;3目标控制;为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管理者必须进行目标控制,随时了解目标实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协助解决;必要时,也可以根据环境变化对目标进行一定的修正;积极的自我控制与有力的领导控制相结合是实现目标动态控制的关键;4目标评定与考核;目标管理注重结果,对部门及个人目标的完成情况必须进行自我评定、群众评议、领导评审;通过评价活动,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及时总结目标执行过程中的成绩与不足,完善下一个目标管理过程;9、目标管理的优越性;79目标管理主要有以下优点:1能有效地提高管理的效率2能有助于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3能有效地激励职工完成企业目标4能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减少无效劳动10、决策及其特征;98决策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西蒙说:“决策是管理的心脏;管理是由一系列决策组成的;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具有这样的特征:一是超前性;二是目标性;三是选择性;四是可行性;五是过程性;六是科学性;11、决策应遵循的原则;101一是满意原则;二是分级原则;三是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五是整体效用原则;12、特尔菲法106特尔菲法是由美国着名的兰德公司首创并用于预测和决策的方法,该方法是以匿名方式通过几轮函询征求专家的意见,组织预测小组对每一轮的意见进行汇总整理后作为参考再发给各专家,供他们分析判断以提出新的论证;几轮反复后,专家意见渐趋一致,最后供决策者进行决策;13、企业组织结构的含义;124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企业全体职工为实现企业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其含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1组织结构的本质是职工的分工合作关系;2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权责利关系的划分;3组织结构设计的出发点与依据是企业目标;14、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1271目标任务原则;2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3分工协作原则及精干高效原则;4管理幅度原则;5统一指挥原则和权力制衡原则;6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15、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优缺点;1441特征也可称之为项目式组织结构,其结构图是M形的;最早设立事业部的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其发明者是管理学家斯隆和杜邦;这是一种分权式结构,它是在总公司之下设立多个事业部,事业部可以按产品、或按市场、或按地区划分,每一个事业部都有自己的产品和市场;事业部是总公司下面的一个利润中心,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2优点其优点是:1权力下放,有利于高层领导集中精力研究企业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问题;2各事业部独立核算,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各事业部之间的竞争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整体效率;4便于培训管理人才;3缺点其缺点是,由于在总公司和各个事业部都要设置职能结构,比如生产、销售、财务,容易造成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管理费用增加;另一方面,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容易忽视整个利益,等等;16、衡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151集权与分权是相对的,衡量一个组织集权或分权的标志主要有:1决策的数量;2决策的范围;3决策的重要性;4决策的审核;17、人员配备的基本原则;162人员配备是根据组织目标和任务正确选择、合理使用、科学考评和培训人员,以合适的人员去完成组织结构中规定的各项任务,从而保证整个组织目标和各项任务完成的职能活动;要完成人员配备的任务,就要坚持如下原则:1经济效益原则;2任人唯贤原则;3因事择人原则;4量才使用原则;5程序化、规范化原则;18、管理人员的选聘渠道;163管理人员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是从组织内部培养、选拔、任用,即内部来源;二是从组织外部招聘,即外部来源;一个组织要得到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同时考虑内源与外源两个渠道;1内部来源优点:1他们对组织情况较为熟悉,了解与适应管理工作的过程会大大缩短,他们上任后能很快进入角色;2选任时间较为充裕,对备选对象可以进行长期考察,全面了解,对他们的长处和短处看得比较清楚,能做到用其所长,避其所短;3有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上进心;4手续简单,费用低;缺陷:1容易造成“近亲繁殖”;2容易在组织内部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任人唯亲,拉帮结派,给公平、合理、科学的管理带来困难;3内部备选对象范围狭窄;2外部来源优点:1来源广泛,选择空间大;2可避免“近亲繁殖”,能给组织带来新鲜空气和活力,有利于组织创新和管理革新;3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4可以要求应聘者有一定的学历和工作经验,因而可节省在培训方面所耗费的时间和费用;缺点:1难以准确地判断他们的实际管理才能;2费用高;3容易造成对内部员工的打击;总之,一个组织选聘管理人员是采用内源渠道还是外源渠道,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是这样的:高层主管一般采用外源渠道,基层和中层管理者可采用内源渠道;在组织成长期多用外源渠道,稳定期多用内源渠道;19、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1631组织规模;2业务的复杂程度;3管理部门的数目;4管理人员的储备需要;20、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1741业务培训;2管理理论培训;3管理能力培训;4交际能力及心理素质培训;21、领导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1901性格理论阶段;2行为理论阶段;3权变理论阶段;22、领导的影响力;187领导是领导者向下属施加影响的行为,领导的实质在于影响;影响力由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两方面构成;1法定权力;法定权是组织赋予领导者的岗位权力,它以服从为前提,具有明显强制性;法定权随职务的授予而开始,以职务的免除而终止;包括决策权、组织权、指挥权、人事权、奖惩权;2自身影响力;影响力是领导者以自身的威望影响或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力量;自身影响力不能由组织赋予,不具有法定性质;构成领导影响力的因素包括品德、学识、能力、情感;23、领导班子的合理构成;2021年龄结构;2知识结构;3能力结构;4专业构成;24、领导者科学用人的艺术;2071知人善任的艺术;2量才使用的艺术;3用人不疑的艺术;25、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1职工空间距离的远近;2职工观念态度的相似性;3职工彼此交往的频率;4职工彼此需要的互补性;26、激励过程;219激励,就是“激发、鼓励”,是一种人的需要和动机得到强化的心理状态;激励实质上就是以未满足的需要为基础,利用各种目标激发产生动机,驱使和诱导行为,促使目标的实现;激励过程就是一个由需要开始,到需要得到满足为止的连锁反应过程;当人们产生需要而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时,这种紧张不安的心理就转化为动机,并在动机的驱动下向目标努力,目标达到后,需要得到满足,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随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引起新的动机和行为;这就是激励过程;2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22马斯洛认为,人是有需要的“动物”,需要产生了人的动机,需要是激励人们工作的因素;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分为五大类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且,可以按照需要的重要性及其先后顺序排列一个需要层次图;第一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包括那些维持人的生命存在的生活必需品;马斯洛认为,当这些需要还没有达到足以维持生命之前,其他的需要都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第二层次的需要是安全的需要;比如,生活要有保障;工作要稳定;生病了、年纪大了,要有所依靠;避免人身伤害,等等;第三层次的需要是友爱和归属的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的需要是较低层次的需要;衣食足,然后知荣辱;当生理及安全需要得到相当的满足后,友爱和归属方面的需要便开始占据主要地位;第四层次的需要是尊重的需要;人们一旦满足了归属的需要,就会产生尊重的需要,即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第五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一种能使人发挥最大的潜能,实现自己理想的一种欲望;马斯洛认为,一般的人都是按照这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一层一层地去追求并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总有某一层次的需要在起着主导的激励作用;一旦这一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那么这一层次的需要就不再是人们工作的主要动力和激励因素,人们就会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管理者应当根据不同人的需要层次,用他们正在追求的那一层次的需要来激励他们,将会取得极好的激励效果;28、双因素理论;223赫茨伯格把影响人类需要的因素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第一,有一些需要,比如:公司政策、管理、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工资、地位和职业安定以及个人生活等,如果得不到满足,会导致人们的不满;如果得到满足,则没有不满;赫茨伯格把这类和工作环境或工作条件相关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换句话说,如果这些因素在工作环境中大量存在,而且条件优越,就不至于引起人们的不满意;而缺少这些因素,就会引起不满非有不可;这是一些保持因素,但不是激励因素;第二,另一些需要,比如:成就、责任、赏识、工作具有挑战性以及工作中的成长、晋升等,如果得到满足,会给人以极大的激励,产生满意感,有助于充分、有效、持久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如果得不到满足,则不会产生满意感;赫茨伯格认为,这些与工作内容相关的因素,才是真正的激励因素;赫茨伯格认为,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到激励人们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作为管理者,首先必须确保满足职工保健因素方面的需要:要给职工提供适当的工资和安全保障,要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对职工的监督要能为他们所接受,否则,就会引起职工的不满;但是,即使满足了上述条件,也不能产生激励效果,因此,管理者必须充分利用激励方面的因素,为职工创造工作的条件和机会,丰富其工作内容,增强职工的责任心,使其在工作中取得成就,得到上级和人们的赏识,这样才能促使其不断进步和发展;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大体上是相符的;他的保健因素相当于马斯洛的较低层次的需要,而激励因素则相当于较高层次的需要;所不同的是,赫茨伯格认为,激励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人的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上面;29、控制系统的特点;2461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2具有自身的目的性;3具有较强的反馈功能;30、有效控制的基本要求;2491控制工作要具有全局观点;2控制工作应面向组织的未来发展;3控制工作应确立客观标准;4控制系统应切合主管人员的个别情况;5控制工作应有纠正措施;31、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和内容;265全面质量管理,就是指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都参与到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工作过程中,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专业操作和开发技术、各种统计与会计手段方法等结合起来,在企业中普遍建立从研究开发、新产品设计、外购原材料、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的贯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二是全过程质量管理;32、企业与外部关系的协调;2811企业与消费者关系的协调;2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协调;3企业与新闻界关系的协调;4企业与社区的关系;33、冲突对组织发展的作用;285冲突具有正面和反面、建设性和破坏性两种性质;没有冲突的组织将表现得呆滞,对环境变化适应慢和缺乏创新精神,因而绩效也不是最好的;而存在一定水平的冲突,可以促进组织变革,使组织充满活力,因而绩效水平可以大大提高;基于这种认识,管理者的任务不再是防止和消除冲突,而是管理好冲突,减少其不利影响,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冲突到底能给组织带来哪些好处呢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冲突可以使对抗双方采取适当方式发泄他们心中的不满,促进双方之间的沟通,避免由于长期压抑而可能发生极端状态;2冲突可以使组织内一些平时不被重视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使管理者及早发现并加以解决;3冲突可以促进新思想、好建议的产生,从而促进组织变革;4组织间的冲突,可以增加组织的内聚力,使组织内部成员齐心协力,一致对外;5冲突可以促进联合,以求共同生存;比如,现在经常发生的大公司之间的购并,就是为了战胜他们共同的对手而进行的联手;由于冲突对组织发展具有以上重要意义,因此,冲突成为组织协调的最基本内容;34、协调组织冲突的对策;287面对冲突,管理者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加以解决:1回避:这是解决冲突的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当冲突微不足道时,或当冲突双方情绪非常激动时,可以采取让双方暂时回避的方法来加以解决;2强制解决:管理者利用职权强行解决冲突;强制解决的优点是花费时间少,一个命令解决问题;但强制解决,往往会以牺牲某一方的利益为代价;3妥协:要求冲突各方都作出一定的让步,使问题得到解决;比如说,当冲突各方势均力敌时,或者冲突双方希望就某一问题尽快取得解决办法时,可以采取这种处理方法;4树立更高目标:为冲突双方树立更高的目标,使冲突各方感到紧迫感和压力;当其中任何一方单靠自己的能力不能完成目标时,冲突双方可能会进行合作并作出一定让步,为完成目标而统一起来;5合作:将冲突各方召集到一起,让他们进行开诚布公的讨论,搞清楚分歧在哪里,并商量可能的解决办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满足,从结果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但这种方法花费时间会比较多;35、信息沟通的障碍及克服措施;2981信息沟通的障碍:第一,沟通方式选择不当,会造成沟通障碍;第二,沟通双方在技能、知识等方面的差异,会影响沟通效果;第三,态度和兴趣;第四,情绪;第五,信息过滤:故意篡改或歪曲事实,使信息接受者接受不到真实、全面的信息;2促进有效沟通的措施:第一,选择适合的沟通方式:要根据沟通内容和特点、沟通双方的特点、沟通方式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沟通方式;第二,善于运用反馈;第三,学会积极倾听;第四,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学基础问题解答( 第二篇 计划与决策)
管理学基础问题解答(第二篇计划与决策)( 2004年10月11日)第3章计划1.简述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2.计划的种类有哪些?1.简述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1)目的性:计划工作旨在有效地达到某种目标。
首先就是确立目标,然后使今后的行动集中于目标, 朝着目标的方向迈进。
(2)主导性: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都是为了支持实现组织的目标。
因此,计划职能在管理职能中居首要地位。
具有主导性特征。
(3)普遍性:计划工作在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中是普遍存在的。
(4)效率性:计划的效率是指从组织目标所作贡献中扣除制定和执行计划所需费用及其他因素后的总额。
在制定计划时,要时时考虑计划的效率,不但要考虑经济方面的利益,而且还要考虑非经济方面的利益和损耗。
2.计划的种类有哪些?根据企业部门管理职能之不同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生产计划、财务成本计划、供应计划、劳资计划、安全计划、人员培训计划、研究与开发计划、销售计划等等。
按计划内容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
按计划所涉及的时间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第4章目标管理1.企业目标的特征是什么?2.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是什么?3.目标管理具有哪些特点?4.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
5.如何评价目标管理制度?1.企业目标的特征是什么?企业目标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
其主要特征为:(1)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
(2)目标具有多重性。
(3)目标具有层次性。
(4)目标具有变动性。
2.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是什么?(1)现实性原则。
目标的确立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其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
(2)关键性原则。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要以合理的成本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
实现这一宗旨的企业发展目标很多,企业必须保证其将有关大局的、决定经营成果的关键内容作为企业目标主体。
管理学基础各章重点问答题剖析
管理学基础各章重点问答题(请同学们仍然要看书)管理及其性质。
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管理的性质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管理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
说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指它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3.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2.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外部环境可以理解为对组织各种活动具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和。
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变动性特征。
组织外部环境构成因素包括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科学技术环境、文化教育环境、自然地理环境。
概括起来说,组织与外部环境间的关系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二是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1.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1)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决定性作用。
(2)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制约作用。
(3)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影响作用。
2.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是消极、被动的适应;二是积极、主动的适应。
任何组织要想达到自己既定的目标,都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3.管理的作用管理可以维持组织的存在。
.管理可以提高组织的效率。
4.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1.职工是“社会人”。
金钱并非是刺激职工积极性的惟一动力,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等等社会的和心理的欲望的满足,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土气(所谓士气,就是指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协作精神等结合成一体的精神状态),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管理学基础第十一章练习讲解
了避免不希望得到的结果,这就是
( C )。
A、自然消退
C、消极强化
B、惩罚
D、积极强化
6.成就需要理论一般适用于( C )的
研究。
A、普通员工
C、主管人员
B、技术人员
D、基层管理人员
7.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由低到高划归 为五层次。他认为,一般的人都是 按照这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一层 一层地去追求并使自己的需要得到 满足。这就是著名的( B )。 A、双因素理论 B、需要层次理论 C、过程型激励理论 D、强化理论
3.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
( A )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 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A、保健因素 C、成就因素 B、激励因素 D、需要因素
4.根据佛鲁姆的期望理论公式,一般
说来,效价越高,期望值越大,激
励的水平就越( A )。
A、高
C、一般
B、低
D、不能确定
5.根据强化理论,职工努力工作是为
案 例
北京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 司)始建于1994年。公司创办之初非常艰难。 没有资金,就向亲属借了5万元钱;没有场 地,就从别的公司的营业场所中租了一张桌 子,作为自己的营业场所;没有现成的客户, 就从他们原先认识的朋友中开始介绍。开始 整个公司就两个人,所有推销、搬运、验货、 送货等全部工作都是两人亲自来于,辛苦自 不必说。
中央电大统设课程
《管理学基础》
第十一章练习讲解
讲授人:
沈
波
教授
一、单项选择
1.人们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所遇到的 障碍就是( D )。 A、抑制 B、紧张 C、防范 D、挫折
2.激励方法得当,有利于激发和调动 职工的积极性。根据美国哈佛大学 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职工的研究 中发现的研究,按时计酬的职工的 能力仅能发挥20%--30%,而受到激 励的职工的能力可发挥到( C )。 A、60%—70% B、70%--80% C、80%--90% D、90%以上
管理学基础复习资料——问答题
1.对目标管理该如何评价?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
目标管理制度的优点:(1)目标管理能有效地提高管理的效率。
(2)能有助于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
(3)能有效地激励职工完成企业目标。
(4)能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目标管理的局限性:(1)目标制定较为困难。
(2)目标制定与分解中的职工参与费时、费力。
(3)目标成果的考核与奖惩标准很难统一。
(4)企业职工素质差异影响目标管理方法的实施。
2.试述直线职能制和事业部制两种组织结构形式的特点及适用情况。
直线职能制又被称为U型结构。
它是以权力集中于高层为特征的组织结构。
其基本特征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照功能划分为若干个职能部门,每一个部门又是一个垂直管理系统,每个部门或系统均由企业最高层领导直接进行管理,所以U型结构又叫“功能型垂直结构”。
U型结构的优点是,有利于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按总体设想,投资到最有效的项目上去。
同时这种结构还有利于产供销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协调,这一点对于纵向一体化的产品相关度很高的企业来说,尤其重要。
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U型结构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
这就是高层领导者陷于日常经营活动,疏于考虑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同时,由于行政机构越来越庞大,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也越来越困难,导致体制僵化,管理成本上升。
事业部制又称M型组织结构。
它是一种分权式结构,即:事业部制是在总公司领导下按产品、按地区或按市场划分的统一进行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和销售的相对独立经营、单独核算的部门化分权结构。
概括起来说,M型结构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1)权力下放,有利于最高管理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集中精力研究企业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问题。
(2)各事业部独立核算,能充分发挥部门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经营的适应能力。
(3)各事业部之间的竞争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整体效率。
(4)便于培训管理人才。
另外,事业部制还存在许多问题。
比如,在上层与事业部内部都要设置职能机构,容易造成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管理费用增加;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容易忽视整体利益,各事业部之间协调难度增大,等等。
管理学基础简答题重点及案例分析题
简答题1. 产业竞争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
答:①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强度。
②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③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④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⑤替代品的威胁。
2. 发展型战略的三种基本形式是什么?答:发展型战略,也称为扩张型战略,是一种在现有战略起点基础上,向更高目标发展的总体战略。
主要有三种形式:①密集型发展战略。
②一体化发展战略。
③多元化发展战略。
3. 管理具有怎样的性质?答:①管理具有二重性。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②管理具有科学性。
③管理具有艺术性。
4. 管理人员的选聘源自哪里?答:管理人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
内部提升,是指组织内部成员的能力增强并得到充分地证实后,被委以需要承担更大责任的更高职务。
外部招聘,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从组织外部的众多候选人中选拔符合空缺职位工作要求的管理人员。
5. 管理人员考评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管理人员的考评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内容:贡献考评和能力考评。
1.贡献考评,是指考核和评估管理人员在一定时期内担任某个职务的过程中对实现组织目标的贡献程度。
即评价和对比组织要求某个管理职务及其所辖部门提供的贡献与该部门的实际贡献。
2.能力考评,是指通过考察管理人员在一定时间内的管理工作,评估他们的现实能力和发展潜力,即分析他们是否符合现任职务所具备的要求,任现职后素质和能力是否有所提高,能否担任更重要的工作。
6. 管理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业务培训;管理理论培训;管理能力培训;交际能力及心理素质培训。
7. 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受哪些因素影响?答:1.组织现有的规模、结构和岗位。
2.管理人员的流动率。
要考虑自然的和非自然的管理人员减员情况。
3.组织发展的需要。
考虑预测和评估组织发展与业务扩充的要求。
8. 管理者解决冲突的方法有哪些?答:管理者解决冲突的主要方法有:协调解决、强制解决、建立联络小组、树立远大目标、解决问题。
9. 合格的管理人员应该符合哪些要求?答:1、管理的欲望。
管理学基础知识问答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知识问答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古人云:“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里的“运筹帷幄”反映了管理的哪一个职能?( A )A计划职能B组织职能C领导职能D控制职能2、在科学管理思想阶段,( B )主张在企业管理中实行“例外原则”。
A梅奥B 泰罗C 法约尔D马斯洛3、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 D)。
A 法约尔B 泰罗C 梅奥D 马斯洛4、在行为科学管理思想阶段,( A )提出了关于“社会人”的观点。
A梅奥B赫茨伯格C法约尔D巴纳德5、“学习型组织理论”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C )提出来的。
A 迈克尔·波特B 迈克尔·哈默C 彼得·圣吉D 安索夫6、决策学派的创始人,并在197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是( B )。
A 巴纳德B 西蒙C芦桑斯D 梅奥7、属于企业员工的良师益友,充当前沿指挥官角色的是( C )。
A高层领导者B 中层领导者C 基层领导者D中高层领导者8、“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最低层需要是( A )A 生理需要B 安全需要C 尊重需要D 社交需要9、最早提出管理的职能,并系统总结管理的14项原则的是( C )。
A 欧文B泰罗C法约尔D韦伯10、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不包括( B )。
A 计划B指导C控制D 组织11“企业再造”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提出来的。
他是(A)A 迈克尔*哈默B 彼得*圣吉C 巴纳德D 马斯洛12、提出“双因素论”的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 B )。
A马斯洛B赫茨伯格C梅赛D玛素13、在何种情况下,金钱可以成为“激励因素”,而不是“保健因素”( C )A 那些未达到最低生活标准,急于要养家糊口的人的计件工资。
B 组织在个人取得额外成就而很快给予的奖金。
C 以上两种情况均可使金钱成为“激励因素”。
D 无论什么情况下金钱都只是“保健因素”。
14、生产车间的工段长、班组长属于( C )。
A高层管理者B 中层管理者C 基层管理者D中高层管理者15、人际技能是( D)应具备的技能。
管理学基础简答题(带答案)
管理学基础简答题(带答案)一简答题1、企业文化理论的含义和功能是什么?2、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有何优点?3、领导者的法定权力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1、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户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它由三个部分组成:企业精神、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
企业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着导向作用;对企业员工具有凝聚和激励作用;对员工行为具有约束和辐射性用。
2、事业部制,又称M型组织结构,它是一‘种分权式结构。
其优点:(1)权力下放,有利于最高管理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集中精力研究企业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问题。
(2)各事业部独立核算,能充分发挥部门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各事业部之间的竞争有利寸:提高公司的整体效率。
(4)便于培训管理人才。
3、法定权是组织赋予领导者的岗位权力,以服从为前提,具有强制性。
它们包括:(1)决策权: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过程就是制定决策和实施决策的过程,决策正确与否是领导者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2)组织权:主要包括:设计合理的组织机构,规定必要的组织纪律,确定适宜的人员编制和配备恰当的人员等。
这是领导意图得以实现的组织保证。
(3)指挥权:指挥权是领导者实施领导决策或规划、计划等的必要保障,如果没有这种保障,领导者便无法完成其使命。
(4)人事权:人事权是指领导者对工作人员的挑选录用、培养、调配、任免等权力。
大量事实说明,如果人事问题不与主管领导发生直接联系,必然要削弱领导者的权力基础。
(5)奖惩权:领导者根据下属的功过表现进行奖励或惩罚的权力。
二1.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2.什么是目标管理?它有哪些优势与缺陷?3.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有哪些?4.什么零基预算方法?与传统预算方法相比较它有哪些优势?答案1、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它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管理学基础问答题解答
管理学基础问答题解答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杨瑞的苦恼"答题1. 从两个方面看,首先杨瑞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一周时间就提出三个问题并下了结论,有些仓促;其次王经理是小型家族企业经理,又是负责研发工作的,他根本没有管理理念,也不关心杨瑞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见解;2. 在此,最关键的问题是沟通障碍,杨瑞和王经理两人的想法完全没有达成一致;从组织角度讲,上下级之间有地位差异,目标差异,该小型企业缺乏明确的沟通渠道,协调不够.从个体角度讲,杨瑞和王经理两人属于选择性知觉,都是根据自身的背景经验及态度来看待对方的想法.3. 由于沟通障碍,杨瑞陷入困惑;如果不离开这个企业就必须克服沟通障碍.具体的做法请参考教材224—226页.例如1)做好充分的沟通准备,把上次提出的三个问题与小型家族企业的现实联系起来,明确一个重要的近期能做的问题;沟通前要对沟通目标进行分析,问问自己能否改变王经理的态度;问问自己能否争取到王经理的认同;(2)调整心态,沟通中最重要的问题在于了解对方需要什么;杨瑞走上工作岗位才一周时间,她必须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去了解企业需要什么,王经理需要什么.4. 王经理在这个小型家族企业里是负责研发工作的,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他应该接受并认真考虑杨瑞提出的问题与建议,学习管理理念,提高管理者素质;并从管理者的组织行动上克服沟通障碍.具体的做法请参考教材224三.名词解释1.企业目标(p63页):即组织目标是在分析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
2.决策:(P106)3.集权与分权(新版教材无定义)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层次的一点那个程度的分散。
2010年简答题: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
答: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这个概念包含着以下几层意思: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和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答: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人际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员工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满足员工的社会欲望,提高员工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管理理论丛林(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管理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学说,并形成了众多的学派.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渊源和内容上相互影响和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1961年月12月,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在美国《管理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管理理论的丛林》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把当时的各种管理理论划分为六个主要学派.1980年,孔茨又发表了《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指出管理理论已经发展为至少十个学派.包括以下六点: 1)管理过程学派 2)经验学派 3)系统管理学派 4)决策理论学派 5)管理科学学派 6)权变理论学派管理者角色与管理技能。
《管理学基础》简答题及答案
1.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答: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它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主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利益关系,它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3)管理是围绕着某一共同目标进行的,目标不明确,管理便无从谈起,目标是否切合实际,直接关系到管理的成败或成效的高低.(4)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5)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 2.科学地的选择和培训工人. 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4.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 5.实行职能工长制. 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3.什么是管理理论的丛林?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重视,管理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学说,形成众多的学派.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渊源和内容上相互影响和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它们包括: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4.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主要内容是:1.职工是”社会人”.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5.什么是计划工作,它具有怎样的性质?答: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包括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环节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主要是指制定计划.计划工作具有如下性质:1.目的性.2.主导性.3.普遍性.4.效率性. 5.灵活性.6.创造性.6.什么是目标管理,它有哪些优势与缺陷?答: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具体而言,它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管理任务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主要优势:1.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2.有助于组织机构的改革.3.有效地激励职工完成组织目标. 4.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减少无效劳动.目标管理的缺陷主要表现在:1.目标制定较为困难. 2.目标制定与分解中的职工参与费时、费力. 3.目标成果的考核与奖惩难以完全一致. 4.职工素质差异影响目标管理方法的实施.7.战略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答:一项有效的组织战略应包括五个基本要素:战略远景、目标与目的、资源、业务和组织.8.竞争战略的三种类型是什么?(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答:竞争战略,也就是业务层战略.波特教授提出了三种可供选择的一般性竞争战略,分别是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9.如何理解决策的含义?答:决策,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从两个以上的可性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准确理解决策需要把握以下问题: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2.决策要有可供挑选的可行方案.3.决策要作分析评价. 4.决策具有科学性. 5.决策要遵循满意原则.10.德尔菲法的主要内容?答:德尔菲法是由美国兰德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初发明的一种预测、决策方法,是一种改进的专家意见法,其实质是有反馈的函询调查.它有两个基本点,即函询和反馈.采取多轮函询与反馈的方法,集中意见,得出结论.11.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是什么?答:组织结构设计是指一个正式组织为了实现其长期或者阶段性目标,设计或变革组织的结构体系的工作. 设计组织结构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有效性原则.2.分工与协作原则. 3.权责利对等原则. 4.分级管理原则. 5.协调原则. 6.弹性结构原则.12.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优点?答:事业部制的优点有:1.总公司领导可以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考虑全局问题.2.事业部制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更能发挥经营管理的积极性,更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和实现组织的内部协作. 3.各事业部之间有比较、有竞争,有利于组织的发展. 4.事业部内部的供、产、销等职能之间容易协调.5.事业部经理要从事业部整体来考虑问题,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全能型管理人才.13.管理人员的选聘源自哪里?(管理人员的渠道源自哪里?)答:管理人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和方法问答题解析第一篇总论详细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简要介绍彼·德鲁克关于管理概念的观点;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①管理与所有权、地位或权利完全无关;②管理是专业性工作;③管理人员是一个专业的管理阶层;④管理的本质和基础是执行任务的责任;这一点淡化了管理的社会属性而片面强调了管理的自然属性;2.简要介绍西蒙关于管理概念的观点;①管理就是决策;②决策的过程分成四个阶段:调查阶段;制定方案;选择并执行方案;评价执行情况;3.简述系统论者关于管理概念的观点;管理就是根据一个系统所固有的客观规律,施加影响于这个系统,从而使这个系统呈现出一种新状态的过程;①任何社会组织都是若干单元或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②系统的发展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③管理职能就是根据系统的客观规律对系统施加影响;④管理的任务就是使系统呈现出新状态,以达到预定的目的;4.归纳法有何局限性a:一次典型调查只是近似于无穷大的总体中的一个样本,所以实证研究必须对足够多的对象进行研究才有价值;b:研究事物的状态不能人为地重复,管理状态也不能完全一样,所以研究的结论只是近似的;c:研究的结论不能用通过实验加以证明,只能用过去发生的事实来证明,但将来未必是过去的再现;5.运用归纳法进行管理问题的实证研究时,应注意哪几点a:弄清与研究事物相关的因素,并尽可能提出各种不相关因素b:选择好典型,并分成若干类,分类标志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c:调查对象应有足够数量d:调查提纲和问卷设计时应包括较多的信息数量,并作出简单明确的答案; e: 对调查资料分析整理时应采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 6.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①自古至今,人类一切社会活动,都具有三个基本特点:目的性,依存性和知识性;②这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问题;7.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组织预期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基本特征是a: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b: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c: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当中d:协调的中心是人e: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8.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①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是一切管理最基本职能;②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新的一轮管理循环;如此循环不息,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创新在这个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位置,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9.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①管理具有自然属性,这种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它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管理也是生产力;②管理具有社会属性,它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从来就是为了统治阶级,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服务的;管理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10.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①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管理者分为三类十种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人、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者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②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必须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1.泰罗所提出的科学管理制度有哪些内容a: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b: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c: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d: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e:使管理和劳动分离2.如何客观评价泰罗制a:它冲破了传统地落后地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是管理理论上的创新b:由于采用了科学地管理方法和科学地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地发展;c: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d:把工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使资本家最大限度压榨工人血汗的手段,对人的认识片面3.简述法约尔所提出的管理原则分工,权力和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集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论点分为五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的论点:a: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b: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需要才出现5.简述Z理论的主要内容a:企业对职工的雇佣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b:上下结合制定决策,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c:实行个人责任制d:上下级之间关系要融洽e:对职工要进行知识全面的培训;f:长期评价和稳步提升6.试比较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X理论的主要观点:①人的本性是坏的,一般人都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②对大多数人来说,仅用奖励的办法是不足以战胜其厌恶工作的倾向,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指挥、对惩罚进行威胁,才能使他们努力地去完成工作目标;③一般人胸无大志,通常满足于平平稳稳地完成工作,而不喜欢具有“压迫感”的创造性工作;Y理论的主要观点:人并不是懒惰的,他们对工作的喜欢和憎恶取决于这工作对他一种满足还是一种惩罚;在正常情况下人愿意承担责任,人们都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制造性;对比X理论和Y理论,可以看出,它们的差别在于对于工人的需要看法不同,因此采用的管理方法也不相同;按X 理论来看淡工人的需要,进行管理就是采取严格的控制,强制方式;按Y 理论来看待个人的需要,管理者就是创造一个能多方面满足工人需要的环境,使人们的智慧,能力得以充分的发挥,以更好地实现组织和个人的目标;7.简述超Y理论的主要观点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有人希望有正规化的组织与规章条例来要求自己的工作,而不愿参与问题的决策,这种人欢迎以X 理论来指导工作,有的人则需要更多的自治责任和发挥个人创造性的机会,这种人则欢迎用Y理论来指导的管理工作;此外,工作的性质,员工的素质也影响到管理理论的选择;不同的情况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8.简述ERP思想的主要内容EPR 的核心思想: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b: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c:体现事先计划和事中控制的思想9.新经济时代,管理出现了哪些新的原则a:对等的知识联网b:集成的过程c:对话式工作d:人类的时间与计时e:建立虚拟企业与动态团队10.学习型组织有何标准①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②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③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⑤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11.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的主要内容并思考对现代企业经营有何启示;比如,中国古代法制思想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可以概括为以下要点: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12.请综合分析斯密与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斯密在分析“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时,特别强调了分工的作用;分工的益处主要是:①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单项操作,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②减少工作转换的时间损失;③使劳动简化,创新工具、设备巴贝奇赞同亚当斯密的观点,认为斯密忽略了分工可以减少支付工资这一好处;②提出了“边际熟练”原则,即对技艺水平、劳动强度定出界限,作为报酬的依据;13.理解我国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①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②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③全面学习苏联的管理模式④探索中国现在管理模式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①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经济责任制和利改税②推行各种经营责任制,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主要内容③以理顺产权关系,转化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内容;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发展的新趋势①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②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化③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④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化⑤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化14.新经济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理解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原则的变革;新经济时代的特征: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全球化新经济时代使企业朝以下几个方面创新:管理思想的创新,管理原则的创新,经营目标创新,经营战略创新,生产系统创新15.解释厄威克的管理理论综合概念结构图;P62图,图中可以看出:①厄威克认为管理过程是由计划,组织和控制三个主要职能构成的②科学调查和分析是一切管理职能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与主要职能相适应的三项指导原则:预测,协调和指挥③厄威克还归纳出了管理的间接目标,即只需,稳定,主动性和集体精神; 16.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行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a: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b:满足工人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c: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d: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行为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通过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找出不同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控制人的行为以达到预定目标;17.理解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管理科学学派的主要观点a:生产和经营各项领域的各项活动都以经济效果好坏作为评价标准b:使衡量的标准定量化,借助数学模型找出最优的实施方案c:依靠计算机进行各项管理d:特别强调使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a:管理就是决策b: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1.简要分析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a:客观性,管理原理是对管理的实质和客观规律的表述,它与管理工作中所确定的原则有严格区别;b:概括性,管理原理是对包含了各种复杂因素和复杂关系的管理活动客观规律的描述,是总结大量管理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舍弃了各组织间的差别,经过高度综合和概括得出的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结论;c:稳定性,管理原理能够被人们正确认识和利用,从而知道管理实践活动取得成效d:系统性,管理的实质,就是在系统内部,以人为本,通过确定责任,达到一定效益2.简述研究管理原理有何意义a: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b:有助于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c: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经和手段3.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原理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佳;实际上就是从整体着眼,部分着手,统筹考虑,各方协调,达到整体的最优化;当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4.系统原理有何要点a:整体性原理,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佳;实际上就是从整体着眼,部分着手,统筹考虑,各方协调,达到整体的最优化;当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b:动态性原理,系统作为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其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c:开放性原理,明对外开放是系统的生命;在管理工作中,任何试图把本系统封闭起来与外界隔绝的做法,都只会导致失败d:环境适应性原理,环境可以施加作用于系统,系统也可以施加作用和影响环境;e:综合性原理,把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包括,一方面是系统目标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另一方面是系统实施方案选择的多样性和综合性,还要由综合而创造5.什么是系统的综合性原理,有何含义综合性原理就是把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包括,一方面是系统目标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另一方面是系统实施方案选择的多样性和综合性,还要由综合而创造,管理者既要学会把许多普遍的东西综合为新的构思,新的产品,创造新的系统,又要善于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最简单的单元去解决;6.人本管理有何主要观点a:职工是企业的主体b: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c: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d: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人7.简述实现有效管理有何途径,并比较其差别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实现有效管理两种不同的途经a:高度集权,从严治厂,依靠严格的管理使得企业目标统一,行动一致,从而实现高的工作效率;b:适度分权,民主治厂,依靠科学管理和职工参与使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联系在一起,使职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自觉努力的奋斗,从而实现高的工作效率;两种途经的根本不同之处:a:前者职工处于被动管理地位,职工是管理的客体b:后者职工处于主动参与管理地位,职工是管理的主体;当企业职工受到饥饿和失业威胁时,或受到政治与社会的压力时,前一种管理方法可能是有效的,而当职工经济上比较富裕,基本生活已得到保证,就业和流动比较容易,政治社会环境比较宽松时,后一种方法就必然更为合理有效; 8.分工明确,职责是否也会明确要注意哪几点一般来说分工明确,职责也会明确;但实际上两者对应关系并不这样简单;这是因为风一般只是对工作范围作了形式上的划分,至于工作的数量,质量,完成时间,效益等要求,分工本身还不能完全体现出来;所以必须在分工的基础上,通过适当方式对每个人的职责作出明确规定a:职责的界限要清楚b:职责中要包括横向联系的内容c:职责要落实到人9.列宁曾说:“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一定的人对所管的一定的工作完全负责;”怎样才能做到完全负责一定的人对工作是否能做到完全负责取决于三个因素a:权限:明确职责就要授予相应的权利;b:利益:任何的管理者在承担风险的同时都要自觉不自觉地对收益和风险进行权衡;c:能力:能力是完全负责的关键因素;职责和权限、利益、能力之间的关系遵守等边三角形, 职责、权限和利益是三角形的三个边,它们是相等的,能力是三角形的高,根据具体情况,它可以略小于职责;这样,就使得工作富有挑战性,从而促使管理者自觉的学习新知识,注意发挥智囊的作用,使用权限也会慎重些,获得利益时还会产生更大的动力,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但是能力也不可过小,以免形成“挑不起”职责的后果;10.什么是系统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管理者可以从系统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是指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本质上,系统是“过程的复合体”;系统的特征: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要点中得到如下启示:a:整体性原理,当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b:动态性原理,研究系统的动态规律,可以使我们预见系统的发展趋势,树立超前观念,减少偏差,掌握主动,使系统向期望的目标顺利发展;c:开放性原理,明智的管理者都应当从开放性原理出发,充分估计外部与本系统的影响,努力扩大本系统从外界吸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d:环境适应性原理,既要有勇气看到能动地改变环境的可能,又要冷静地看到自己的局限,才能实事求是地做出科学的决策e:综合性原理,管理者既要学会把普通的东西综合为新的构思,新的产品,创造新的系统,又要善于把复杂的系统分解成最简单的单元去解决11.如何理解责任原理责任原理的本质是什么管理者可以从责任原理中的得到哪些启示管理是追求效率和效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挖掘人的潜能,就必须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这些部门和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必须承担与此相应的责任;a:明确每个人的职责b:职位设计和权限委任要合理c: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12.何谓“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又如何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这是管理理论发展到20世纪末的主要特点包括下述主要观点a:职工是企业的主体b: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c: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d: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人13.何谓效果,效率,效益人类一切活动为何要遵循效益原理效益、效率、效果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效果: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是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效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的联系效益: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管理,可从社会和经济两个不同角度去考察,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管理应讲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效益是管理的根本目的;管理就是对效益的不断追求;14.管理有效性的实质是什么管理者如何追求自身工作的效益效益是管理永恒的主题,任何组织的管理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效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效益的追求是有规律可循的;a:在实际工作中,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而得到表现的;综合评价管理效益,必须首先从管理主体的劳动效益及所创造的价值来考虑;b:影响管理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主题管理思想正确与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管理效益总是与管理主体的战略联系在一起;c:追求局部效益必须同追求全局效益协调一致;d: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e:建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15.与法律相比,伦理有哪些特征伦理与法律及效益的关系各是怎样伦理是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而法律是指一整套前后一致的,公开的,被广泛接受的,带有强制性的普遍规则,这些规则规定人们应该或不应该如何行动;伦理的特性a:非强制性,伦理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起作用,体现了自觉性和内在性b:非官方性,伦理是约定俗成的,不需要通过行政命令或法定程序来制定或修改;个人伦理评判也无须官方的批准c:普适性,除了少数不具备行为意识的人精神病者和婴幼儿所有人都受伦理的指导、调节和约束d:扬善性,伦理既指出什么是恶的,不应该的,也指出什么是善的,应该的;它不仅对不符合伦理的行为予以批评谴责,也对符合伦理的行为,尤其是高尚的行为予以褒奖鼓励;联系:伦理和法律在内容上相互渗透;伦理是不成文的法律,法律是最低程度的伦理;伦理往往是法律制定修改废止的依据;许多法律起初只是伦理规范,后来随着问题严重性和公众呼声的提高,升格为法律;在作用上相互补充;伦理可以引导人们遵守法律,而法律可以作为维护伦理的威慑力量;伦理可以防范尚未发生的违法行为,而法律可以用来制止已经发生的违法行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伦理和法律是调节规范非经济组织行为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手段;伦理与效益的关系企业的伦理经营不仅使除所有者之外的利益相关者债权人、员工、顾客、供应者、竞争对手、社区和政府的利益得到不同程度的增进,而且使企业自身的效益得到提高;a:企业的伦理经营意味着企业注重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需付出一定的成本b:伦理与效益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大多数据研究表明,在企业伦理经营与长期效益之间有某种程度的正的相关关系;c:历史证明效益和伦理具有兼得的可能性d:效率有了道德基础,可以产生超常规效率第四章管理的基本方法1.什么是管理方法管理方法有何重要性管理方法是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所采取的工作方式;重要性:管理原理必须通过管理方法才能在管理实践中发挥作用,是管理原理的延伸、具体化、实际化;是管理原理指导管理活动的必要中介和桥梁;是实现管理目的的途径和手段,它的作用是一切管理理论,原理本身所无法代替的;2.什么是管理哲学它由几个方面构成是关于管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管理主客体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管理哲学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a:管理的辨证法; b:管理的认识论c:管哩文化d:管理的科学价值观3.如何正确运用奖金与罚款这两种经济手段。
管理学基础知识问答
管理学基础知识问答1、什么是目标管理?把目标管理用于计划制度,有哪些思想需要明确与坚持?并说明之答:目标管理是一种综合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即上下级共同判定组织目标,共同实施目标的管理活动。
目标管理用于计划制定,必须坚持做到各级人员均能参与目标的制定和执行,注意坚持自我控制、信息反馈,注重成果,不图虚名,不走过场。
2、企业的计划是如何根据企业所经营产品所处的寿命周期阶段作相应调整?答:①投入期阶段,管理者应当更多地依赖指向性计划,因为这一阶段的产品经营活动要求有很高的灵活性;所制定的目标应该是尝试性的,资源的获取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②成长期阶段,随着目标更确定、资源更容易获取和顾客的忠诚度的提高,经营计划也更具有明确性,计划的期限也较短。
③成熟期阶段,经营活动的可预见性达到最大,可以制定长期的具体计划。
④衰退期经营目标要重新考虑,资源也要重新分配,这样具体计划就不适用,组织需要转变为制定短期的指向性计划。
3、目标管理方法的特征有哪些?答:目标管理的实质是员工参与制定目标,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建立具体、可衡量的目标体系,实现对员工行为的引导、激励与控制的有机统一。
通常要求有相应实用文档的组织文化的支持,但目标管理方法耗时长,从而削弱了组织效率,而且适用领域有限。
4、按照组织经营产品所处的寿命周期,企业计划应当如何做出相应的调整?答:投入期鉴于产组织变革的过程分为解冻――改变――再冻结三个阶段为确保改革的目标的实现,应不断加强改革的外部力量和内部力量。
以减少阻力。
A、创造性进行变革的良好的社会环境,激励改革者。
B、动员全体员工参与改革。
加强舆论和宣传工作。
C、确立合理的改革进程。
D、照顾各方面利益,避免社会振荡。
E、利用群体的力量。
品经营活动的灵活性,更多依赖指向性(指导性)计划。
成长期随着目标明确,经营计划也更具明确性更强调短期计划。
成熟期经营活动预见性大,可以制定长期的具体计划.衰退期经营目标需做调正,计划转而为短期的指导性计划。
管理学基础各章问题
管理学基础各章问题第1章管理与管理学1.什么是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首先,管理是生产社会化引起的,因此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其次,管理又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一种“监督劳动”,具有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要用科学的方法论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管理的艺术性。
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
它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2.影响组织管理的外部环境因素有哪些?(1)社会环境。
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年龄结构、职业结构、民族构成和特性、生活习惯、道德风尚以及这个国家的历史和历史上形成的文化传统。
(2)政治环境。
主要包括国家的政权性质和社会制度,以及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和规定等。
(3)经济环境。
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的水平、速度,国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党和国家的经济法令和经济政策,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计划,人民的生活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市场的供求状况以及社会基础设施等。
(4)科学技术环境。
它主要包括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和利用,国家的科技政策、科技管理体制和科技人才,它们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可提供利用的技术资源。
(5)文化教育环境。
主要包括人们的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各种大专院校、职业学校的发展规模和水平等。
(6)自然地理环境。
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等。
3.组织的外部环境具有怎样的特征?(1)复杂性,构成组织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它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政治经济、技术、文化、自然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
这些因素同时综合地对组织发生影响,制约着组织的行为。
(2)交叉性,构成组织环境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基础各章重点问答题(请同学们仍然要看书)管理及其性质。
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管理的性质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管理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
说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指它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3.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2.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外部环境可以理解为对组织各种活动具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和。
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交叉性、变动性特征。
组织外部环境构成因素包括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科学技术环境、文化教育环境、自然地理环境。
概括起来说,组织与外部环境间的关系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二是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1.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1)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决定性作用。
(2)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制约作用。
(3)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影响作用。
2.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是消极、被动的适应;二是积极、主动的适应。
任何组织要想达到自己既定的目标,都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3.管理的作用管理可以维持组织的存在。
.管理可以提高组织的效率。
4.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1.职工是“社会人”。
金钱并非是刺激职工积极性的惟一动力,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等等社会的和心理的欲望的满足,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土气(所谓士气,就是指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协作精神等结合成一体的精神状态),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有重大的区别,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而在‘啡正式组织”中则以情感的逻辑为重要标准。
‘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
人际关系学说也为以后的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企业再造理论。
企业再造(又称业务流程重组,简称BPR)是迈克尔·海默与杰姆斯·钱皮在《企业再造工程》提出的新理论。
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生产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产品增值无实质作用的环节和过程,建立起科学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使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规模发生质的变化。
企业再造强调以顾客为导向和服务至上的理念,对企业整个运作流程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并加以彻底的改革。
企业必须把重点从过去的计划、控制和增长转到速度、创新、质量、服务和成本,以便吸引顾客、赢得竞争和适应变化。
5.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的管理。
泰罗的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1.制订科学的作业方法。
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
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4.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5.实行职能工长制。
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科学管理理论对以后的管理理论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霍桑试验及其结论。
2O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
此项试验旨在证明工作环境与生产率之间有无直接的关系。
2.继电器装配试验。
试验的目的是企图发现各种工作条件变动对生产率的影响。
3.谈话研究。
研究者由此得出结论:任何一位员工的工作成绩都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即不仅仅取决于个人自身,还取决于群体成员。
4.观察试验。
梅奥等人由此得出结论:实际生产中,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并决定着每个人的工作效率。
梅奥等人通过上述试验得出的结论是: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
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相对于“科学管理”只重视物质条件,忽视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对工人生产效率影响的观点,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7.企业文化理论。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它由三个部分组成:(1)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理想和信仰等。
(2)制度文化。
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是把企业精神和物质文化二者联系起来,使企业文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行为准则。
(3)物质文化。
它是企业文化的外围层,是呈物质形态的产品设计、产品质量、厂容厂貌、员工服饰等,它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
企业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着导向作用;对企业员工具有凝聚和激励作用;对员工行为具有约束和辐射作用。
8.简述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
管理思想得到了迅猛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学说,并形成众多的学派。
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竟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把当时的各种管理理论划分为6个主要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9.计划工作含义和特征。
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
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需达到的具体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计划工作的特征:目的性、主导性、普遍性、效率性9.目标管理及其特点和优越性。
目标管理(简称MBO)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
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
具体而言,它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组织管理任务的过程。
目标管理具有如下的特点:1.目标管理运用系统论的思想,通过目标体系进行管理;2.目标管理是一种民主的、强调职工自我管理的管理制度;3.目标管理强调成果,实行“能力至上”。
概括起来目标管理主要有以下的优点:1.能有效地提高管理的效率,2.能有助于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3.能有效地激励职工完成企业目标,4.能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减少无效劳动目标管理在应用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目标制定较为困难2.目标制定与分解中的职工参与费时、费力,3.目标成果的考核与奖惩难以完全一致,4.企业职工素质差异影响目标管理方法的实施。
10.预测的含义和类型预测就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已知因素,运用人们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对未来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的活动过程。
预测是计划工作的基础环节,为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预测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预测的类型(-)按预测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宏观经济预测和微观经济预测(二)按预测内容的不同划分,主要有以下类型:1.市场预测。
2.技术预测。
3.经营绩效预测4.经济形势预测。
(三)按预测性质的不同划分,可以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四)按预测时间跨度大小划分,预测可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11.简述市场预测内容市场预测是对企业销售收入及其变化趋势的预测,其预测内容包括:某种产品需求的大小及其变化趋势,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影响市场需求的各因素的作用力大小及其变化趋势,企业市场占有率的变化,竞争对手的动向等。
市场预测是企业制定新产品开发计划、生产计划、生产准备计划、财务收支计划的前提和基础。
12.决策的基本原则。
决策要科学,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满意原则满意原则是针对“最优化”原则提出来的。
具体讲,它包括以下内容:1.决策目标追求的不是使企业及其期望值达到理想的要求,而是使它们能够得到切实的改善,实力得到增强。
2.决策备选方案不是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而是要达到能够满足分析对比和实现决策目标的要求,能够较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并能较好地利用内部资源。
3.决策方案选择不是要避免一切风险,而是对可实现决策目标的方案进行权衡,作到“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弊相权取其小”。
(二)分级原则决策在企业内部分级进行(三)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原则这是提高决策质量的保证,反映了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客观要求。
(四)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五)整体效用的原则把提高整体效用放在首位,实现决策方案的整体满意。
13.决策的含义所谓决策,就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决策这一含义,具有以下几个特征:超前性、目标性、选择性、可行性、过程性、科学性。
14.特尔菲法。
特尔菲法是由美国著名的兰德公司首创并用于预测和决策的方法,该法以匿名方式通过几轮函询征求专家的意见,组织预测小组对每一轮的意见进行汇总整理后作为参考再发给各专家,供他们分析判断,以提出新的论证。
其基本步骤如下:1.确定预测题目2.选择专家制定调查表4.预测过程5.作出预测结论。
特尔菲法有下述特点:1.匿名性。
2.多轮反馈。
3.统计性。
特尔菲法属定性决策,但对专家成员的意见采用统计方法予以定量处理。
15.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也叫思维共振法,即通过有关专家之间的信息交流,引起思维共振,产生组合效应,从而导致创造性思维。
头脑风暴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已提出的每一种设想进行质疑,并在质疑中产生新设想,第二阶段是对每一种设想编制一个评价意见一览表,第三个阶段是对质疑过程中所提意见进行总结,以便形成一组对解决所论及问题的最终设想。
16.组织的含义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在分工合作基础上构成的人的集合。
理解组织的含义,我们一定要抓住以下几点:(1)组织是一个人为的系统。
(2)组织必须有特定目标。
(3)组织必须有分工与协作。
(4)组织必须有不同层次的权利与责任制度。
17. 组织的管理学含义在管理学中,组织的含义可以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来理解。
静态方面,指组织结构,即:反映人、职位、任务以及它们之间的特定关系的网络。
动态方面,指维持与变革组织结构,以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企业必须根据组织的目标,建立组织结构,并不断地调整组织结构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正是从组织的动态方面理解,组织被作为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