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运动》复习课教案
初中物理物体运动状态教案
初中物理物体运动状态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掌握影响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因素。
3. 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物体运动状态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影响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因素。
3. 控制变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讨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物体运动情况,如跑步、骑车等。
2. 提问:如何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和运动状态有什么关系?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物体运动状态的概念: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2. 介绍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物理量,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的量。
3. 讲解影响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因素:力、质量、摩擦力等。
4. 举例说明:通过实际例子分析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控制变量法的原则,设计实验来研究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 学生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分析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2. 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3. 讲解答案:讲解练习题的答案,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物体运动状态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2. 强调控制变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理解程度来评价讲解的效果。
2. 课堂实践:通过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来评价实践的效果。
3. 巩固练习:通过学生的练习题完成情况和答案的正确性来评价巩固的效果。
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2. 实验器材:如小车、滑轮等。
3. 练习题。
教学建议:1. 在讲解物体运动状态时,可以使用示意图或动画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2. 在实验设计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控制变量,提高他们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高中物理实验物体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物体运动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掌握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并能够探究物体运动的规律。
实验材料:倾斜面、小球、计时器、尺子、磁性支架、纸板
实验步骤:
1. 将倾斜面固定在桌子上,确保倾斜面的角度可以调节。
2. 将小球静止放置在倾斜面的顶端,用计时器记录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用的时间。
3. 分别调节倾斜面的角度,重复步骤2,记录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的时间。
4. 将小球放在平地上进行自由落体实验,用计时器记录小球下落的时间。
5. 利用实验数据分析,讨论物体在不同斜面上和自由下落时的运动规律。
实验要点:
1. 物体在斜面上滚动运动的速度和时间与斜面的角度有关系,角度越大,小球下滚的速度
越快,时间也越短。
2. 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和重力加速度有关系,质量越大,下
落的时间越长。
3. 物体在运动中受到重力的作用,运动规律由牛顿运动定律描述。
实验延伸:学生可以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探究其他因素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空气阻力、摩擦力等。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掌握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
和方法,提高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2012届中考物理复习方案(苏教版)第7课时 物体的运动
2012-4-14
·江苏科技版
│考点聚焦
考点2 机械运动 考点 1. 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 位置 的变化叫做机械 定义: 定义 物理学里把物体________的变化叫做机械 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时间相同比________; 路程相同比________; ① 时间相同比 路程 ; ② 路程相同比 时间 ; 比较________内通过的路程 内通过的路程. ③比较 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知识纵横 知识纵横
测量误差和测量错误 测量误差 测量错误
产生 原因
①与测量人的估读有关; ①不遵循测量和 与测量人的估读有关; 仪器使用规则; ②跟测量工具的精确度 仪器使用规则; 有关; 读数、 有关; ②读数、记录结 ③受环境等因素影响 果时粗心
①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 减小或 值; 避免的 ②采用更高精确度的测 量工具; 方法 量工具; ③运用合理的测量方法
2012-4-14
·江苏科技版
│考点聚焦
2. 参照物 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 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 照物. 照物. [点拨 ①任何物体都可作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 点拨] 任何物体都可作参照物, 点拨 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 如 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 ,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②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 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对于同一物体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 ③对于同一物体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 运动情况往往不同
初中物体的运动教案
初中物体的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体运动的概念,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让学生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速度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1. 物体运动的概念和相对性2.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速度计算3. 实验: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教学重点:1. 物体运动的概念和相对性2.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速度计算3. 实验操作和观察教学难点:1. 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速度计算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如速度、路程、时间等。
2.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运动形式?这些运动形式有什么特点?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物体运动的概念,介绍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讲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如速度恒定不变,路程和时间成正比等。
3. 讲解速度的计算方法,如速度=路程÷时间。
三、实验环节(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2.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如物体的运动方式、速度、路程等。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如物体运动的概念、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等。
2. 提问: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改变这些因素?3.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物体运动的例子,如汽车、自行车、电梯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物体运动的概念、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速度计算方法。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能够较好地完成实验任务。
但在总结和拓展环节,部分学生对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第一章 物体的运动 复习课
四、世界是运动的
一、运动与静止
1、运动的绝对性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参照物: 2、参照物: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 体,叫做参照物 运动: 3、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 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静止: 4、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 叫做静止。 叫做静止。
1. 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 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 放正尺的位置;(尺位要放正) ;(尺位要放正 放正尺的位置;(尺位要放正) 2. 刻度尺的零刻度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 视线与尺面垂直;(零线要对准、 ;(零线要对准 齐,视线与尺面垂直;(零线要对准、 视线要垂直) 视线要垂直) 3. 测量值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 测量值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读记要齐全) (读记要齐全)
3.测量铁路线的长度 (化曲为直法) 3.测量铁路线的长度 化曲为直法) 4.测操场周长 滚轮法) 4.测操场周长 (滚轮法) 5.测圆锥体的高 组合法) 5.测圆锥体的高 (组合法)
四、误差
• • •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误差只能减小, 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 错误可以避免
五、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主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主单位:
秒 s
常用单位: 常用单位:
1 小时(h) =60分 小时(h) =60分 1 分(min) =60秒 =60秒
秒表的使用
• 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 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 • 1. 2. • 秒表 使用秒表前应观察它的: 使用秒表前应观察它的: 大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多少; 大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多少;分度值是 多少; 多少; 小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多少; 小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多少;分度值是 多少; 多少; 读数时先读小盘再读大盘, 读数时先读小盘再读大盘,然后相加
第5章 第9课时 物体的运动 复习课
第9课时物体的运动复习课一、填空题1.如图所示,用甲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用乙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
2.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在实验室中,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________,时间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3.现有10 m、2m、1 cm、1 mm、1μm五个长度值,请分别选择其中一个填空:壹角硬币的宽度最接近于________,三角板的厚度最接近于________ ,三层楼的高度最接近于________。
4.(1)5×l010μm=________m=________nm;(2)0. 72 km=________m=________dm.5.甲、乙、丙三个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是36 km/h、15 m/s、1800 m/min,则他们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6.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的物理量,数值上等于物体在________内通过的路程。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写作________,读作________。
速度用符号________表示。
7.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s内通过的路程是20 m,则它在10 s内可前进______m;该汽车通过3.6 km的路程需要______min,它的速度是______km/h。
8.某同学用刻度尺测得一物体长度,正确记录为0.8757 m,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
9.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全程48 m,前一半路程用时4s,后一半路程用时6s,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________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________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10.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 s 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 50 s再次听到回声,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________m。
高中物理物体的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物体的运动教案
年级: 高中
目标:
1. 理解物体的运动是相对的,并能够解释惯性的概念。
2. 掌握速度、加速度等运动物理学概念。
3. 能够运用运动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运动的相对性
2. 惯性
3. 速度、加速度
4. 运动学公式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
教学活动:
1. 导入:利用实例引入物体的运动概念,让学生理解运动是相对的。
2. 授课:通过PowerPoint讲解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并进行实例演练。
3. 实验: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运动的概念,如测速实验等。
4.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习题练习,巩固知识点。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评估方式:
1. 课堂测验
2. 实验报告
3. 课后作业
扩展活动:
1.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物理书籍给学生,让其深入理解运动学的概念。
2. 校园实践:组织学生在校园内进行一些运动学实验,如测量跑步速度等。
此为物体的运动教案范本,具体内容和活动安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初四物理《物体的运动》复习课导学案
初四物理《物体的运动》复习课导学案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____________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______。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____________。
二、机械运动1、 定义:物理学里把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____________则运动快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____________则运动快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Ⅰ 匀速直线运动:A 、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匀速直线运动。
运动的描述1、动与静2、速度3、直线运动的分类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__________改变 (2)参照物:被选作____________的另一个物体、 (3)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就说物体是_____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就说物体是____ (1) 意义:表示物体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2) 定义:物体在____________内通过的____________ (3) 公式:s v t =,(→s vt =,s t v =) (4) 单位:①国际单位:____________;②常用单位:千米/时(km/h); ③换算关系:1m/s=____________km/h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____________的直线运动;任一时刻的速度(瞬时速度)、任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____________的直线运动;不同时刻的速度(瞬时速度)一般不同,不同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4、长度的测量 (1) 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微米(μm)、纳米(nm); (2) 测量工具:____________;使用方法 (3) 特殊测量方法:累加法、辅助工具法、替代法等等5、时间的测量(1)单位:时(h)、分(min)、秒(s)、毫秒(ms)、微秒(μs) ; 单位换算(见本页底面) (2)测量工具:停表、手表、时钟(统称为计时器)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高中物理物体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物体运动教案教学内容:物体运动的描述与描述方法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状态;2. 掌握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和相关量。
教学重点:1. 物体的运动状态;2. 物体运动的描述方法。
教学难点:1. 运动的描述方法;2. 运动的相关量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 等教学辅助工具;2. 实验器材:小车、直线轨道、计时器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利用实例或图片展示物体的不同运动状态,引出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
第二步:讲解1. 解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哪些,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2. 介绍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如位置-时间图、速度-时间图等。
第三步: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以小车在直线轨道上的运动为例,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第四步:讨论与学生讨论实验结果,解释图形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各种运动状态的特点以及如何用图形描述物体的运动。
第五步:总结总结物体运动的描述方法和相关量,强化学生对运动概念的理解。
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练习题,让他们巩固运动描述方法和相关量的计算方法;2. 带领学生观察其他物体的运动,尝试用图形描述。
教学反馈:1. 通过课堂讨论、练习题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反馈,检查他们对物体运动的理解情况;2. 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体运动。
教学素材:1. PowerPoint 等教学辅助工具;2. 实验材料:小车、直线轨道、计时器等;3. 图表等相关物体运动的资料。
八上物理复习课教案
八上物理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课,主要围绕第一章《力学基础》和第二章《物体的运动》进行复习。
具体内容包括:1. 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及测量;2. 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加速度及运动规律;3. 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4. 简单的力学单位制和力学公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力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2. 能够运用所学的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重点:力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2. 学具:练习本、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力学知识,例如运动员踢球、扔铅球等,引导学生回顾力学基本概念;2.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如力与运动的关系、加速度的计算等,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3.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及时检查学习效果;4. 小组讨论:针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力学基本概念;2. 力与运动的关系;3. 力学公式;4. 课堂练习题;5. 课后作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力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效果;(2)解释牛顿第一定律,举例说明;(3)计算题:已知物体质量和加速度,求力的大小。
2. 答案:(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力的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F=ma。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巩固了力学知识,但部分学生对力与运动关系的理解仍需加强;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力学现象,如交通工具的运动、建筑物的稳定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运动的相对性教案新版苏科版
5.4运动的相对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着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运动现象。
了解人们描述运动的不同方式,举出文学、绘画等作品中描述运动的例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得出描述运动需要选择参照物。
(2)组织学生对生活中具体事例进行讨论并让学生明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运动相对性知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验物理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由于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运动的相对性就成了本节课乃至本章的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教学难点知道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启发引导法、讲授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方式一 (故事引入新课)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一讲“刻舟求剑”的故事呢?在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人一次乘船出门,途中不小心把宝剑掉进江里去了。
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会让船停下来去打捞。
可是,这个楚国人与众不同。
他并没有让船夫停船,只是在船沿上宝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船开到目的地后,他才从刻有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打捞宝剑。
这就是“刻舟求剑”的故事。
师:宝剑是从刻有记号的船沿上掉下去的吗?这个故事里包含着什么样的物理道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物理课堂:四、运动的相对性。
引入新课。
方式二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现“布朗运动”“宇宙天体运动”“烟花运动”,形象地说明我们实际上就处在一个运动的世界中,从微观粒子到宇宙中的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即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运动的例子呢?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和运动相反的另一个词——“静止”,现在我们所在的教室里,你觉得有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引入新课。
方式三 (“历史再现”激发兴趣,引入新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的飞行员在2000 m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它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教案
4、下列哪个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A.同步卫星绕地转动,快慢保持不变
B.百米运动员在整个比赛中的运动
C.火车在直轨上运动,某段时间内快慢保持不变
D.火车从甲站出发,沿直线铁轨运动,到乙站停止
板书设计
直线运动
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C.(1)(2)(3)都可以D.(1)(2)(3)都不可以
第二宇宙速度11200 m/s
第三宇宙速度16700 m/s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后
记
龙虬镇初中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速度
课时
共2课时本课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徐芳
复备人
教学目标
(3)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4)初步学会使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重点
难点
2、测量宁通高速的路程
3、测量硬币的直径
2、活动四:关于“学会使用秒表”的活动
要研究运动,除了会测量长度外,还要会测量时间。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的单位有分(min)和小时(h)
1min = 60s 1h = 60 min = 3600s
认识常见的时间:脉搏跳动12次约10s钟。
2.难点:一些特殊物体长度的测量
课前准备
刻度尺、纸张、秒表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设计
导入:一段有关运动的视频。
要分析运动需要知道距离和时间,今天学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了解长度的单位有哪些
二、合作探究
1、活动一:比较课桌的长、宽、高
物体的运动 复习课件
例题讲解:
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
(1)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的长短; (2)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长短 (我们在观看百米赛跑时,认为跑在前面 的运动员跑得快,这是采用上述第 种 (1) 方法; 而裁判员则认定,到达终点用时少的运动 员跑得快,这是采用上述第 (2)种方法。
课内练习:
1、南京第一长江大桥下层铁路全长6700米, 一列火车长300米,行驶速度是70千米/时, 则这列火车全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为多少?
使用时
1 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立于或贴靠 在被测物体上,并使刻度线与被测 物垂直相交 2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与所读刻度 3 应当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秒 表 使 用 规 则
使用前
转动秒表上端带滚花的手轮, 上紧发条
使用时
分为开始 停止 秒表清零 三步: 1 第一次按下手轮,开始记时, 指针开始走动; 2 第二次按下手轮,停止记时, 指针停止走动,读出时间,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与所读刻度; 3 第三次按下手轮,秒表清零, 指针复位.
例题讲解:
3、“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前进”, 以什么物体作参照物可得这个结论? 以什么物体作参照物,可以认为汽车 是“静止不动”、“匀速后退”?
4、战斗机经常要在空中进行加油的工 作,加油机相对地面的速度是800千米 /时。如果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则战斗 机是 静止 的,它相对地面的速度 是 800千米/时 。
平均速度用来表示物体在一段时间或路程中平均快慢程 度,虽不能精确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但也能粗略 地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快慢的大致情况。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15m/s,它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汽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15m.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2023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2023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物体的运动》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运动原理和运动形式。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运动原理。
但学生在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时,可能会有些困难,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进行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能够区分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2.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运动形式,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3.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和掌握运动原理。
四. 教学重难点1.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2.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如小车、球等。
2.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用于教学呈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例如,将一个小车放在桌子上,推动小车,让学生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2.呈现(10分钟)通过教科书中的图片和例子,向学生介绍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以及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物体和运动形式进行观察和记录。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判断一些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或者是进行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一些运动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运动的快慢复习课学案
时间:年月日第()份学案
课题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路程的计算复习
学习目标
1.会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3.知道平均速度.
4.会计算平均速度.
学习重点
匀速直线运动以及计算.
学习
【典型例题】例1.对于匀速直线运动中v=s/t的理解,正确的是
4.如图所示,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5.某人从甲地到乙地,前一半时间他以1.5m/s的速度行走,后一半时间他改用2.5m/s的速度走完,求他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反馈检测
1.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5s内通过的路程为10m,那么它的速度为_______,在第2s内的速度为_________,第2s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
2.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3:1,路程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
A 2:9 B 9:2 C2:1 D 1:2
3.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 )
A一定都不相等B不一定都相等C一定都相等D三种情况都不正确
4.一辆汽车往返甲乙两地,从甲到乙为上坡,速度为2m/s,从乙到甲为下坡,速度为3m/s,汽车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A v与s成正比B v与t成反比
C当t一定时,v与s成正比D v不随s和t的变化而变化
例2.某人从甲地到乙地,他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后,改用3m/s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求他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针对练习】1.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8s内通过20m,则前5s的速度是________.
5.小明同学骑车上学,从家经书店到学校共5400m,家离书店1800m,他从家出发骑到书店用了5min,在此等同学1min,然后又经12min达到学校,则小明骑车从家到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创设活动情境 优化复习教学——从物体的运动复习课说起
教学 经纬
创 设 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情 境 优 化 复 习教 学
— —
从 物 体 的运 动 复 习课 说起
江 苏吴 江 市松 陵 一 中( 1 2 0 吴 丽芳 25 0 ) 2 1 年 4月 , 02 苏州 市举 行 了初 中物理 教研 活动 , 笔 者有幸代表吴 江开设 了一 堂公 开课 , 课题 是《 物体 的运 动复习》 。关 于复 习课 的教学 , 一直 是 以知识 点 的梳理 和例题 的讲 解 为主要 形式 。笔 者在 仔细 地分 析 了这节 课 的知识结构后 , 发现很 多的知识 点, 如长度 、 时间等概 念 的复习都可以穿插在速度这 一物理 量 的测定 中, 但整 章 内容还 设有运 动 的相 对性 , 运动 的分类 等知识 点 , 那 么能否选 择一 项学 生活动 , 把物体运 动 的快慢 , 动 的 运 相 对性 , 运动 的分类这三 大板块 串起 来 呢?如果 可 以的 生: 匀速直线和变速直线 。
师: 各举一例说明 。
然后 , 根据活动情境引出运动快慢的 比较方法 。
师: 滑板 比赛是我们 中学生 比较 流行 的一 种竞技 方
式, 那么 刚才这两位 同学谁运动得较快?
生 : 难判断 。 很 师 : 活 中我 们 比快 慢 有 哪 些 方 法 ? 生 生 : 同时 间 比路 程 或 相 同路 程 比时 间 。 相
一
来表演 , 在超 大的美 术教室 中 , 这两 位 同学 潇洒 自如 的
表演 , 吸引 了所有人 的眼球 , 引来 了所有教 师 和同学 自 发 的掌声 , 学生的兴趣 一下子被 调动 了起 来 。然后 以此 为情境引 出运动相对性 的复习 。 师: 大家认为刚才两位同学是运 动的 , 还是静止 的?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牛顿第一定律,速度公式的应用,三种常见力
难点
惯性及其应用
教
学
过
程
学生看教材分组讨论完成下列基础填空
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注意: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重点
牛顿第一定律,速度公式的应用,三种常见力
难点
惯性及其应用
教
学
过
程
学生看教材分组讨论完成下列基础填空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体的运动》复习课教案
一、复习目标
(1)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
(2)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3)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
二、复习重难点
1.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2.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
三、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理解运动的相对性
1.一个物体相对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
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5.典例讲解
(二)、知识梳理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速度
(1)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计算公式:
(4)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3. 匀速直线运动
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4. 变速运动:
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B、平均速度= 总路程
总时间
5.典例讲解
(三)长度、时间测量:
1.长度测量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4.时间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秒表。
5.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 s ,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钟(min)
6.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7.典例讲解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零距离》第6讲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