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概论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简述

宏观经济学简述

宏观经济学简述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

其研究的范围包括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状况、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周期性波动、经济政策的制定等。

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经济体整体的运行状况和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总需求与总供给、经济增长理论、货币与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等。

总需求与总供给理论解释了经济活动的总体状况,总需求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组成,而总供给则是工资、利润和租金等要素对产出的贡献。

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经济长期的增长趋势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如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

货币与通货膨胀理论研究货币供求关系和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周期理论则解释了经济波动的原因和周期性的特征。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数据分析、建模和政策分析。

通过对大量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经济的整体状况和趋势,发现经济问题和模式。

建模则是通过构建经济理论模型来解释经济现象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政策分析是评估各种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制定和优化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对于理解和指导经济运行至关重要,可以提供政策方向和决策建议,帮助解决经济问题和实现经济发展。

同时,宏观经济学也与微观经济学相辅相成,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和市场行为,为宏观经济学提供基础和实证依据。

宏观经济学概论

宏观经济学概论

宏观经济学概论宏观第一节宏观经济学概论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GDP)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二)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国民生产总值(英文缩写为GNP)是指一年内本国常住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的总和,它以人口为统计标准。

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为GDP)是指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它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为: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十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三)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各个总量之间的关系及计算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基本总量有五个,即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这五种总量的关系是:GDP-折旧=NDP NDP-间接税=N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户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PIPI-个人所得税=PDI=消费+储蓄。

(四)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因此,同样的最终产品量按不同的价格会计算出不同的国内生产总值。

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称为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按不变价格计算的某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称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不变价格是指统计时确定的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有不同的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其中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以及部门法。

第一,支出法。

又称产品流动法、产品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

这种方法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即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加在一起,得出社会最终产品的流动量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第二,收入法。

宏观经济学概述

宏观经济学概述

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中的总体经济现象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学科。

它关注经济体系的总体表现,如国内生产总值(GDP)、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并试图解释和影响这些现象的原因。

本文将对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进行概述,包括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研究领域和常用工具。

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系统,而不是个体经济主体。

它研究的是全社会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通货膨胀、失业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2.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经济增长与发展: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长期增长的原因和机制,探讨如何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2)经济周期与景气: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周期的起伏和景气的波动,分析经济危机、衰退和复苏等现象。

(3)货币与金融:宏观经济学研究货币供应、利率、银行体系等因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4)国际经济:宏观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汇率等国际经济关系。

3. 宏观经济学的常用工具(1)经济指标:宏观经济学通过一些重要的经济指标来衡量经济现象,如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胀率、失业率等。

(2)经济模型:宏观经济学借助经济模型来描述经济现象、分析经济关系,并进行定量预测。

常见的宏观经济模型包括凯恩斯模型、新古典模型等。

(3)计量经济学方法:宏观经济学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来分析和测量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

计量经济学方法可以通过统计数据来验证经济理论的有效性。

(4)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

总结: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经济现象和宏观经济政策。

它的核心概念包括GDP、通货膨胀、失业率等。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周期与景气、货币与金融以及国际经济。

宏观经济学借助经济指标、经济模型、计量经济学方法和经济政策等工具来分析和解释宏观经济现象,并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宏观经济学的概述

宏观经济学的概述
边际消费倾向:MPC = 消费支出增量 / 收入增量
资本边际效率:是使得预期收益现值之和等于资本品
价格的贴现率。它反映了厂商增加投资的预期利润率。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指随着厂商投资的增加,
预期利润率递减。
流动性(Liquidity):是指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
顺利变现的能力。
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持有货币以获得流动性的意愿
产 品
C:转移价值,或称为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消耗; C 1 : 折旧; V: 工资。
产品价值构成 = C + V + M M:利润和税金; V+M:新创造价值。
工业总产值 = C + V + M 工业增加值 = C1 + V + M 工业净产值 = V + M
例:服装的生产过程。最终产品:服装
生产过程
PDI = PI - 个人税 - 非税支付 = 消费 + 储蓄 =C + S
一、GDP核算的基本方法
1.核算的原则 (1)只计算最终产品的产值,不计算中间产
品的产值; (2)只计算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内)新生产
的产品的价值; (3)按市场价格来进行计算。
生产要素与生产过程:
劳动力:V
劳动手段(厂房、设备等):C 1 C 劳动对象(原材料等):C 2
(Gross National Products vs. Gross Domestic Products)
二、国内生产净值(NDP)
三、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 四、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 五、个人可支配收入
(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
其中不包括生产中使用的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我国目前以生产法 GDP 为准。

宏观经济学概论

宏观经济学概论

危机所作出的反应,并由此带来了经济学上的“ 凯恩
斯革命”。
“凯恩斯革命”:
所谓凯恩斯革命,是指凯恩斯根据 20 世纪 30 年代的实践,否定了在他之前经济 学关于市场机制可以实现总体经济的自我稳 定的观点,否定了古典经济学家萨伊关于“ 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定律。凯恩斯理论的 核心思想是: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三大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收益率递减以 及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由于这三个规 律的作用,造成了市场上的有效需求不足因 此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是无法克服这一矛盾的。 因此政府需要伸出“有形的手”。
消费物价指数( CPI )的计算
① 固定消 费品篮子
② 了解消费 品篮子中 商品的价 格
③ 计算一篮 子商品的 费用
④ 选择 价指数变动 的百分比)

§4 宏观经济分析的微观基础
宏观分析 和 微观分析 个体行为 和 总体行为
微观最优化 和 宏观最优化
150 ╳ 1+ 100 ╳ 20 = 2150 (元)
200 ╳ 1+ 150 ╳ 20 = 3200 (元) ( 1100/1100 ) ╳ 100 = 100
( 3300/2150 ) ╳ 100 = 153.5
( 6600/3200 ) ╳ 100 = 206.25
GDP与经济福利
关于GDP的讨论:GDP和人类的福 利相关度有多大?GDP是衡量一个 社会福利水平高低的唯一指标吗?
微观均衡 和 宏观均衡
消费、储蓄和投资
消费和消费函数
经济学家从个别消费者的行为分析出发,归纳 出消费者的总体行为。在单个消费者或家庭的 水平上,消费决策将影响其不同时期的福利, 目前消费少意味着储蓄较多,从而将来的消费 就可以较多;反之亦然。就整体经济而言,家 庭的消费(和储蓄)决策,直接决定着总需求 水平,从而其累积效应决定着经济增长率、产 量和就业水平、贸易收支等。 经济学家通常把消费和可支配收入联系在一起, 即认为消费支出与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这 称为消费函数,可表示为:

宏观经济学 01宏观经济学概述

宏观经济学 01宏观经济学概述

宏观经济学 01宏观经济学概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现象无处不在。

从物价的涨跌、就业机会的增减,到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和政策的调整,这些都与宏观经济学有着密切的关联。

那么,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呢?它研究的又是什么呢?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学科。

它关注的不是单个企业或个人的经济行为,而是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状况和规律。

这就好比我们看一片森林,而不是单独的一棵树。

它试图解释经济总量的变化,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通货膨胀率的高低、失业率的起伏等。

GDP 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创造的财富总量。

通过研究 GDP 的增长情况,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趋势。

如果 GDP 持续增长,通常意味着经济繁荣,就业机会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可能会提高;反之,如果 GDP 下降,可能会带来失业、经济衰退等问题。

通货膨胀也是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重点之一。

当物价普遍持续上涨时,我们就说发生了通货膨胀。

轻微的通货膨胀可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如果通货膨胀率过高,就会导致货币贬值,人们的购买力下降,生活成本上升。

比如,原本 100 元能买到的东西,现在可能需要 150 元,这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压力。

失业率则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状况。

当失业率过高时,不仅意味着很多人没有工作,失去了收入来源,还可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政府通常会采取各种政策来降低失业率,促进就业。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还包括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就像是经济的“心跳”,有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在繁荣期,经济增长迅速,就业充分;衰退期则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开始减少;萧条期经济陷入低谷,大量企业倒闭,失业严重;复苏期经济逐渐恢复活力,开始新一轮的增长。

了解经济周期对于政府制定政策和企业做出决策都非常重要。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萧条时期。

《宏观经济学概论》课件

《宏观经济学概论》课件

美国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我们将重点关注美国经济周期的特征、表现和影响。
经济政策与调控
了解经济政策和调控是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关键。本部分将介绍各种政策工具 和调控方法的使用。
国际经济关系
全球化带来了紧密的国际经济联系。我们将讨论国际贸易、汇率和国际合作 等重要议题。
《宏观经济学概论》PPT课件
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重要的宏观指标。 通过这个PPT课件,你将会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并掌握一些经济政策和调控 的基本原理。
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学习宏观经济学的第一步是了解基本概念。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失业率等术语将被详细解释并涵盖在本部分。
宏观经济学的宏观指标
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宏观指标对于分析经济情况至关重要。GDP、国民收入、 国际收支等指标将在本部分进行详细讨论。
消费和投力。在本部分,我们将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货币的基本概念和货币供给
货币在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部分将探讨货币的定义、功能以及货 币供给的机制。

宏观经济学概论

宏观经济学概论

宏观经济学概论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家整体经济运行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宏观层面的经济现象和问题。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和应用,并探讨其对经济政策的影响。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消费水平等。

在宏观经济学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消费、投资和出口等。

二、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1. 总需求和总供给宏观经济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平衡。

总需求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组成;总供给由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决定。

当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存在失衡时,会导致经济增长率的波动。

2.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的关键概念之一。

它指的是国家经济产出的增加,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来衡量。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增加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资本投资等方式实现。

3. 通货膨胀和失业宏观经济学还关注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的普遍上涨现象,而失业则是指劳动力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这两个问题通常被认为是相互关联的,政府需要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解决。

三、宏观经济学的应用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对制定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政府可以根据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运行。

例如,在经济波动时期,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和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以减少失业和提高国内生产总值。

同时,宏观经济学的应用还有助于企业的经营决策。

企业需要借助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把握经济环境变化,预测市场需求,以便制定合理的生产和销售策略,提高竞争力。

总之,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研究国家整体经济现象和问题,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经营策略,可以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1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1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第一篇宏观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论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宏观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宏观问题,实现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体经济,以产出、失业、通货膨胀这些大范围内的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和变化的研究来说明一国经济如何实现持续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

宏观经济学围绕经济运行的四大目标展开:①提高经济增长;②降低失业率;③降低通货膨胀率;④平衡国际收支。

四大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区别,在四大目标中,经济增长是主要的基础性目标。

2.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宏观经济学一般研究四个层次的内容:(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供给理论、总需求理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理论、消费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2)宏观经济模型主要包括各个流派建立的基本模型及其数理形式,如长期模型、短期模型、模型的扩展、开放经济模型等。

(3)宏观经济问题包括在总量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宏观经济运行中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的三大宏观经济问题:通货问题、经济周期问题、失业问题。

(4)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经济政策效应、宏观经济政策运用。

3.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范式(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三个角度①如何衡量宏观经济——衡量是认识的基础。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北欧学派、熊彼特、马歇尔和费雪、密 契尔

二、凯恩斯的《通论》及其宏观经济学 《通论》出版于1936年,当时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刚刚 经历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这一无情的事 实使得传统经济学中一直沿用的“萨伊法则”及充分就 业的假设再也无法成立。 他认为,传统经济学中的均衡,是建立在“萨伊法则” 基础上的充分就业均衡。这一均衡“只适用于一种特例, 而不适用于通常情形”。 凯恩斯认为,自由经济并不能自动调节以实现充分就业 均衡,自由放任也不足以带来经济的复兴。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在自由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作用于 人们的一些基本心理规律会导致有效需求不足。要扩大 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惟有实行政府干预,通过政 府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熨平经济波动的“波纹”。


第三节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变化趋势





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趋势 第一,作为以往的宏观经济学,尽管流派不一,但大都是以国民经济 整体的运行为研究对象,或者研究整个国民收入及就业量,或者仅研 究宏观经济运行的某一特征(如经济增长、经济周期、通货膨胀等)、 某一领域(如货币问题等)。 第二,如果说凯恩斯及其继承者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研究,侧重于运用 总量分析的方法,而今的西方宏观经济研究则出现了与总量分析相对 应的结构分析方法被加强的趋势,甚至有人专门写出了《结构主义宏 观经济学》。 第三,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无论是对微观经济行为的分析,还是对 宏观经济行为的分析,有一种迹象表明,经济学家们不再固执地沿用 以往有关制度既定的假设,而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把制度因素作为影响 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变量,产权理论的诞生就是明证。 第四,现代宏观经济学在对制度问题进行研究时,更多地倾向于把现 代经济当作混合经济,即既有市场竞争机制又有国家宏观管理的经济。 第五,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虽有各派歧见之分,但相互间的融合吸 收也是一个明显的特征。

宏观经济学概述

宏观经济学概述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学习目标◆ 重点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宏观经济由非均衡到均衡的过渡过程以及国民收入恒等式。

◆ 掌握消费、储蓄、投资、政府购买、税收、政府转移支付、净税收等概念以及失业率的计算。

◆ 了解凯恩斯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总体经济的循环流动。

第一节 凯恩斯主义简介一、传统经济学的尴尬传统经济学为资本主义经济描绘了一幅迷人的图景。

斯密“看不见的手”指引着每一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自觉地增进了公众的福利,完全竞争使每个厂商都将规模调整至最适水平而生产最优产量,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使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欧拉定理证明了在这一状态下各种要素都按自己的边际生产率获得报酬从而互不剥削。

萨伊定律可以看成是对古典经济学的一个总结。

按此定律,这幅图景所描绘的美景是非常稳定的。

各种商品一经生产就有相应的需求与其配合,商品过剩最多只能是局部的和短暂的现象。

换言之,经济危机是不可能发生的。

以资本主义的代表美国为例,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它的经济优势,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这个国家经历了快速繁荣的过程。

美国人民享受着比世界其他国家人民更多的生活乐趣,当时胡佛总统曾不无骄傲地表示“在可见之日,贫穷将在这个国家里绝迹”。

以古典经济学理论作为保证的繁荣经济使当时的美国人称自己为“对无尽繁荣深具信心的一代”。

1929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股市崩盘,堆积如山的商品找不到买主,数以百万计的工人失去了自己的工作,经济中的产出大幅度减少。

表1—1显示了大危机的前三年西方各国经济所遭受的沉重打击。

表1—1 1929—1932年西方主要工业国的工业生产与GDP的增长率国家工业生产增长率(%)GDP增长率(%)奥地利 -34.3 -22.5比利时 -27.1 -7.1丹麦-5.6 4.0芬兰-20.0 -5.9法国 -25.6 -11.0德国 -40.8 -15.7意大利 -22.7 -6.1荷兰-9.8 -8.2挪威-7.9 -0.9西班牙-11.6 -8.0瑞典-11.8 -8.9英国 -11.4 -5.8美国 -44.7 -28.0 捷克斯洛伐克-26.5 -18.2 匈牙利 -19.2 -11.5资料来源 [英]布赖恩•斯诺登、霍华德•文、彼得•温纳齐克:《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苏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概论共48页文档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概论共48页文档

3.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某一年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 其一篮子固定物品包括经济中所有的物品和劳务。
它的计算基础比CPI广泛得多,包括了居民消费、原材 料、能源动力、投资品等。
GDP平减指数 =
名义GDP 实际GDP
×100%
消费者关心CPI;生产者关心PPI;政府同时关心CPI、 PPI与GDP平减指数。
11.印度 12.西班牙 13.澳大利亚 14.墨西哥 15.韩国 16.荷兰 17.土耳其 18.印度尼西亚 19.瑞士 20.比利时
21.瑞典 22.波兰 23.沙特阿拉伯 24.中国台湾 25.挪威 26.奥地利 27.南非 28.阿根廷 29.伊朗 30.泰国
人均GDP
某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 国内生产净值( NDP ) 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是 指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国内生产总值 中扣除了折旧之后的产值。
总投资 - 折旧 = 净投资
国内生产净值 = 国内生产总值-折旧 即 NDP = GDP-折旧
*** 国民收入( NI )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 )—— 一个 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 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关于我国的失业率
目前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存在4-6%的失业 率是正常而自然的。
2019年,我国失业率控制目标是4.5%以内。 如果政府想达到这一目标就至少要创造出8000万 的新工作岗位,依目前的态势来看这几乎不可能的。 中国社科院预测我国的失业率接近10%。
三、遗憾指数及其他
1.遗憾指数(痛苦指数),是指通货膨胀 率与失业率之和。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基础概论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基础概论

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知识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2.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将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创造性地提出了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开创了总量分析的宏观经济学。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增长、物价变动、就业与失业问题。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3.宏观经济学的两大核心命题(1)商业周期:产出、就业、金融环境和价格的短期波动;(2)经济增长:产出和生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4.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问题(1)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相互作用如何决定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2)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3)通货膨胀问题;(4)稳定就业问题,经济发展缓慢、停滞和倒退问题;(5)政府如何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来影响国民经济活动;(6)一国的宏观经济状况如何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行为;(7)全球化如何影响一国的就业与产出。

5.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知识点:国民收入的几个概念国民收入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描述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有三种表现形态:价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1.GDP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流量(时期指标)而不是存量(时点指标)。

2.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地域概念。

无论劳动力及其他生产要素是属于本国还是属于其他国家,只要在本国领土上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计入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第10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PPT课件

第10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PPT课件

12%
10%
GDP增长率
8%
失业率
6%
4%
2%
0%
-2%
-4% 年份
1960 1962 1964 1966 1968 1970 1972 1974 1976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资料来源: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中级宏观经济学》
二、就业与失业
1.失业的定义与衡量 就业[Employment] 失业[Unemployment] ——凡在
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 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
失业率=劳失动业力人总数数=失业失人业数+就人业数人数1
2.失业的种类
⑴自然失业[Natural Unemployment] ——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
2.9
19872772.0来自1996553
3.0
1988
296
2.0
1997
570
3.1
1989
378
2.6
1998
571
3.1
1990
383
2.5
1999
575
3.1
•资料来源: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

《经济学原理》第24讲《失业》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1.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 ——“一国或地区内与商品和劳务生产的增长相结 合的生产能力的增长。一般说来,经济增长是以一国的 国民生产总值经价格变化调整后的年增长率来衡量的。”

第2讲《总供给、总需求与产出决定概论 》
我国失业统计数据

第一讲宏观经济学概论

第一讲宏观经济学概论
▪ (4)理论结论与政策主张:政府干预。 ▪ (5)注重短期分析。
30
▪ (三)后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 ▪ 1、新古典综合派
▪ 《通论》发表以后,立即在西方引起巨大反响。战 后,汉森、希克斯、萨缪尔森、托宾等美国经济学 家不断发展凯恩斯的理论,并将其与古典经济学的 一些理论尽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 又称凯恩斯主义主流派经济学。
劳动与闲暇之间的替代; ▪ MACRO——关注充分就业、存在失业
6
▪ (3)总收入、支出 ▪ MICRO——假定消费者的总收入是给定的,
研究消费者如何在不同商品间分配收入; ▪ MACRO——收入或支出总水平的变化。
7
▪ 3、对政府行为的态度不同 ▪ MICRO ——政府行为是外生的,无关的,
市场机制自发作用。 ▪ MACRO——政府是重要的行为主体,政
20
▪ 1905年毕业,获剑桥文学硕士学位。之后 又滞留剑桥一年,师从马歇尔和庇古攻读 经济学。马歇尔和庇古都认为凯恩斯是个 天才。1906年以第二名成绩通过文官考试, 入选印度事务部。任职期间,为其第一部 经济著作《印度通货与金融》(1913)作 了大量研究准备工作。
21
▪ 1908年辞去印度事务部职务,回剑桥任经 济学讲师至1915年。其间1909年以一篇 概率论论文入选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士, 另以一篇关于指数的论文获亚当·斯密奖。 概率论论文后稍经补充,于1921年以《概 率论》书名出版。
面临严重挑战。时代呼唤能更有效地解释 经济周期、摆脱经济危机的新理论。 ▪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就业、 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对经济危机的成 因做出了新的解释,提出了应对危机的新 政策建议,从而在经济学界掀起了一场凯 恩斯革命,也从此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概论.ppt

宏观经济学概论.ppt
5、定性与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是说明经济现象的性质及其内在规 定性与规律性。定量分析则是分析经济现象之间 量的关系。
谢谢你的观赏
谢谢你的观赏
19
研究步骤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的总体行为、考察经 济的总体趋势的学问,而经济的总体趋势是经济 中数以百万计的单个经济个体的行为加总的结果, 因此,宏观经济理论必须与构成经济的数以百万 计的家庭和企业的微观基本行为相一致。为此, 现代宏观经济学采取三个基本步骤:
又是本国公民的收入。
谢谢你的观赏
谢谢你的观赏
23
我们又得出一个新的概念——净要素支付, 简称NFP,它等于本国公民的国外收入减去外国 公民在本国的收入。它所衡量的正是GDP与GNP 之间的差异,即:GNP-GDP=NFP
当在国外投入生产的本国生产要素所获取的 收入大于在国内投资生产的外国生产要素所获取 的收入,也就是当NFP为正数时,GNP就会高于 GDP;反之,也就是当NFP为负数时,GNP则低 于GDP。
谢谢你的观赏
谢谢你的观赏
5
从以上四个层次的问题出发,宏观经济学研
究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 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 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 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 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 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 差额等。
谢谢你的观赏
谢谢你的观赏
6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范式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三个角度
第一,如何衡量宏观经济—衡量是认识的基 础。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可以用一些经济指 标来说明,这组经济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 (CDP) 、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等。其中最重要的 是国内生产总值,因为这个指标衡量整体宏观经 济的状况。

宏观经济学概述

宏观经济学概述

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子领域,它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规律和机制。

与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相比,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国家、地区或全球经济体的整体经济运行状况和宏观经济运行规律。

本文将对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基本内容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进行概述。

一、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运行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的是如何解释和预测整体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等宏观指标的变动,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对这些变动的影响。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总体层面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宏观经济学的目标是为了提供改善整体经济状况的政策建议。

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国民收入和生产总值、就业和失业、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方面的研究。

其中,国民收入和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参考。

就业和失业是考察一个国家就业状况和劳动力市场情况的重要指标,与人民的生活水平及社会稳定密切相关。

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则是衡量一个国家物价水平和货币购买力变动的指标,涉及到人民生活成本和货币政策的制定。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经济总体产出的扩张,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密切相关。

三、宏观经济学的应用宏观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

政府通过调控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保持就业等宏观目标。

其次,宏观经济学向我们提供了解释和预测国家经济运行的框架和工具。

通过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经济发展的趋势,为个人和企业的决策提供指导。

此外,宏观经济学的应用还涉及到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领域。

国际经济关系、全球化和国际金融问题等都与宏观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总之,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运行规律的重要学科。

宏观经济学概述

宏观经济学概述



2019/5/17
6
1929-1932 年工业生产与 GDP 的变动率 GDP(%) 国家 工业生产(%)
奥地利 比利时 丹麦 芬兰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荷兰 挪威 西班牙 瑞典 英国 美国 捷克斯洛伐克 匈牙利 波兰 罗马尼亚 -34.3 -27.1 -5.6 -20.0 -25.6 -40.8 -22.7 -9.8 -7.9 -11.6 -11.8 -11.4 -44.7 -26.5 -19.2 -37.0 -11.8 -22.5 -7.1 4.0 -5.9 -11.0 -15.7 -6.1 -8.2 -0.1 -8.0 -8.9 -5.8 -28.0 -18.2 -11.5
宏观经济学概述
本章内容:
1.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4.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1933年挪威著名经济学家、首届诺贝经济学奖 获得者之一R· 费瑞希(R· Frisch)提出宏观经 济学(Macroeconomics)。现代宏观经济学 一般认为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1936年凯恩 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 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的标志。 •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凯恩斯主义
• 凯恩斯反对“萨伊法则”——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 他认为,完全相反,“需求会创造出自身的供给”— —人们将之称为“凯恩斯法则”。
– “萨伊法则”:任何产品的供给同时创造出等量的对产品的 需求,即供给创造需求。因此,国民生产达到均衡时,必然 是充分就业的。 – 凯恩斯革命:建立宏观经济学理论基本构架,否定了“萨伊 法则”,认为是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 萧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第一节宏观经济学概论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GDP)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二)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国民生产总值(英文缩写为GNP)是指一年内本国常住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的总和,它以人口为统计标准。

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为GDP)是指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它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为: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十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三)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各个总量之间的关系及计算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基本总量有五个,即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这五种总量的关系是:GDP-折旧=NDPNDP-间接税=N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户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PIPI-个人所得税=PDI=消费+储蓄。

(四)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因此,同样的最终产品量按不同的价格会计算出不同的国内生产总值。

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称为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按不变价格计算的某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称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不变价格是指统计时确定的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有不同的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其中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以及部门法。

第一,支出法。

又称产品流动法、产品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

这种方法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即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加在一起,得出社会最终产品的流动量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第二,收入法。

又称要素支付法,或要素收入法。

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

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所得到的利润相加,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第三,部门法。

部门法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这种计算方法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来源,所以又称生产法。

按以上三种方法计算所得出的结果,从理论上说应该是一致的,因为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计算同一国内生产总值。

但在实际上,这三种方法所得出的结果往往并不一致。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支出法为基本方法,即以支出法所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标准。

如果按收入法与部门法计算出的结果与此不一致,就要通过误差调整项来进行调整,使之达到一致。

三、失业及失业率失业者是指一定年龄范围内能够工作,愿意工作而又正在寻找工作,但仍然没有工作的人。

失业率是失业人口与劳动力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

其中,劳动力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四、遗憾指数、不受欢迎指数、稳定政策指数遗憾指数,又称痛苦指数,是指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和。

这个指数说明人们对宏观经济状况的感觉,这个指数越大,人们会对宏观经济状况越不满。

不受欢迎指数,指人们对现政府不满意(或满意)的程度。

人们是根据对宏观经济的感觉来确定对政府的态度的,这个指数是通货膨胀率加6倍的失业率。

不受欢迎指数越高,政府受公众的信任程度越低,本届政府总统或他所在的党连选连任的机会就越少。

稳定政策指数,即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这就是把包括实际GDP和物价指数变动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稳定经济的政策的指标。

这个指数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加通货膨胀率。

根据估算,实际GDP每变动一个百分点影响失业率2个百分点。

所以,把失业率的加权数定为2,这个指数是2乘失业率加通货膨胀率。

五、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规律,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

失业是一部分人没有工作的状态,失业影响整体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安定。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失业是人力资源的浪费。

宏观经济学要研究失业的原因、影响,并提出实现充分就业的政策建议。

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

宏观经济学要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以及物价水平变动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稳定物价的政策建议。

经济周期是经济中繁荣与衰退的交替。

经济稳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条件,因此,宏观经济学要探讨引起经济周期的原因,并减少经济周期波动的程度。

经济增长是指GDP长期持久的增加。

宏观经济学要探讨经济增长的原因,并努力实现稳定增长。

六、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是强调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不能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因此需要政府运用经济政策调节的宏观经济学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能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因此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派。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都是经济学中的主流,他们的分歧主要在于短期宏观经济分析上。

从理论上说,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经济中短期的周期性波动以及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存在正是由于市场机制的这种不完善性所引起的。

所以,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中固有的问题,依靠市场机制并不能解决。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则认为市场机制是完善的。

他们也承认经济中周期性波动的存在,但不是用市场机制的缺陷,而是用其他因素来解释这一问题,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要证明市场机制的完善性。

由这种理论上的分歧出发,他们就得出了不同的政策结论。

凯恩斯主义主张用国家干预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即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实现经济稳定。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则反对国家干预,主张依靠市场机制本身实现经济稳定。

第二节长期中的宏观经济一、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一)经济增长的含义经济增长是GDP或人均GDP的增加。

美国经济学家S·库兹涅茨给经济增长下的定义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

”这个定义包含了三个含义:第一,经济增长集中表现在经济实力的增长上,而这种经济实力的增长就是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所以,经济增长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第二,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第三,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

(二)经济增长的特征第一,按人口计算的产量的高增长率和人口的高增长率。

第二,生产率本身的增长也是迅速的。

第三,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是高的。

第四,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改变。

第五,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

第六,世界增长的情况是不平衡的。

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不同的。

1.制度。

是一种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的行为规则。

制度决定人们的经济与其他行为,也决定一国的经济增长。

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经济增长的前提。

2.资源。

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产量是用各种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

各种生产要素是资源,因此,增长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

资源包括劳动与资本。

劳动指劳动力的增加,劳动力的增加又可以分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与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资本的概念分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又称有形资本,是指设备、厂房、存货等的存量。

人力资本又称无形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投资,如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健康状况等。

经济增长中必然有资本的增加。

3.技术。

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体现在生产率的提高上,即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量能提供更多的产品。

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进展。

三、哈罗德—多马模型哈罗德模型是在假设技术不变的前提下研究资本增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

哈罗德模型认为,长期中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是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相一致,如果这三种增长率不一致,则会引起经济中的波动。

具体来说,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的背离,会引起经济中的短期波动。

在长期中,有保证的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的背离也会引起经济波动。

所以,应该使这三种增长率达到一致。

四、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含义这一模型的含义是:第一,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技术进步。

第二,资本——劳动比率是可变的,从而资本——产量比率也就是可变的。

第三,资本——劳动比率的改变是通过价格的调节来进行的。

五、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着重分析收入分配的变动如何影响决定经济增长率的储蓄率,以及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从社会储蓄率的角度探讨了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

要使经济按一定的增长率增长下去就必须保持一个一定的储蓄率,社会储蓄率取决于利润收入者与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以及他们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前者是不变的,因此,要保持一定的储蓄率就必须使国民收入中工资与利润保持一定水平。

这个过程是通过价格调节来实现的。

经济要稳定增长,利润和工资在国民收入中要保持一定比率,但这一比率并不是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增长,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利润的比率在提高,工资的比率在下降。

六、长期中价格的决定(一)货币的基本知识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充当交换媒介的东西。

其职能主要有三种:第一,交换媒介,即作为一种便利于交换的工具,这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第二,计价单位,即用它的单位来表示其他一切商品的价格。

这是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必要条件。

第三,贮藏手段,即作为保存财富的一种方式,这是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延伸。

在人类社会中,货币有两种。

一种是商品货币,即其本身有内在价值的商品被作为货币。

另一种是法定货币,即由政府法令所确定的货币。

在经济学中,一般把货币分为M1与M2:M1=通货十商业银行活期存款M2=M1十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M1被称为狭义的货币,M2被称为广义的货币。

(二)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是关于流通中货币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理论。

其基本观点是,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的价值是由流通中货币的数量决定的。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例变化,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例变化。

所以,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越多,商品价格水平越高,货币价值越小;反之亦然。

货币数量论强调了货币量在决定长期物价水平时的惟一重要性。

根据这种理论,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发生的惟一原因是货币量增加,而且,通货膨胀率与货币供给增长率是同比例的,因此,在长期中抑制通货膨胀的惟一办法是控制货币供给的增加。

(三)货币中性论货币中性论是指货币的变动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

名义变量是用货币衡量的变量,实际变量是用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