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实验一_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实验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实验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实验试题及答案实验试题一:网络拓扑结构设计试题描述:请设计一个具有以下要求的网络拓扑结构:1. 总共有5个子网,每个子网包含10台主机和1台路由器;2. 每个子网之间通过交换机连接;3. 路由器之间通过WAN连接;4. 所有主机可以互相通信。

答案:为满足上述要求,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网络拓扑结构设计:(文字描述网络拓扑结构,可以使用图形描述)实验试题二:IP地址规划试题描述:假设你需要为一个大型公司规划IP地址,该公司具有1000台主机,同时拥有5个子网,每个子网下主机数量不等。

请规划IP地址并确定每个子网的网络地址、子网掩码以及广播地址。

答案:为了规划IP地址,我们可以采用如下的地址规划方案:(给出详细的IP地址规划方案,包括每个子网的网络地址、子网掩码和广播地址)实验试题三:网络安全策略试题描述:为了保障网络安全,你需要制定一套网络安全策略。

请列举出至少5条网络安全策略,并对每条策略进行简要解释。

答案:为了确保网络安全,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的网络安全策略:1. 强密码策略:要求所有用户设置强密码,包括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的组合,定期更换密码,增加破解难度。

2. 防火墙配置:使用防火墙限制对网络的非授权访问,并设置规则阻止潜在的恶意流量。

3. 限制访问权限:对各个用户和用户组设置适当的权限,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敏感数据和系统资源。

4. 定期更新及漏洞修复:及时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更新补丁,修复已知漏洞,防止黑客利用漏洞入侵系统。

5. 网络监控和日志记录:使用网络监控工具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同时记录网络日志以便后期分析和溯源。

实验试题四:网络协议分析试题描述:请分析以下网络通信场景,描述通信过程中涉及到的网络协议以及其功能:1. 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一个网页;2. 电子邮件发送和接收;3. 文件传输。

答案:1. 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一个网页:- 使用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向服务器发送请求,获取网页内容;- 使用DNS(域名系统)解析域名,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以便建立与服务器的通信连接。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1、熟悉微机的各个部件;2、掌握将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的方法和步骤;3、掌握每个部件的安装方法;4、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5、熟悉并掌握DOS操作系统的使用;6、掌握文件、目录、路径等概念;7、掌握常用虚拟机软件的安装和使用;8、熟悉并掌握虚拟机上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及使用;9、掌握使用启动U盘的制作和U盘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方法;10、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和优化方法。

二、实验内容1.将微机的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2.调试机器,使其正常工作;3.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

4.安装及使用虚拟机软件;5.安装WINDOWS7操作系统;6.常用DOS命令的使用;7.学会制作启动U盘和使用方法;8.WINDOWS7的基本操作;9.操作系统的基本设置和优化。

三、实验步骤(参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结合实验过程中做的具体内容,完成此项内容的撰写)四、思考与总结(写实验的心得体会等)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2windows平台逻辑层数据恢复一、实验目的:通过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误格式化的硬盘或者其他设备进行数据恢复,通过实验了解windows平台逻辑层误格式化数据恢复原理,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数据恢复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这些软件对存储设备设备进行数据恢复。

二、实验要求: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电脑磁盘或者自己的U盘中的删除的数据文件进行恢复,对各种文件进行多次尝试,音频文件、系统文件、文档文件等,对简单删除和格式化的磁盘文件分别恢复,并检查和验证恢复结果,分析两个软件的数据恢复功能差异与优势,进一步熟悉存储介质数据修复和恢复方法及过程,提高自身的对存储介质逻辑层恢复技能。

三、实验环境和设备:(1)Windows _P 或Windows 20__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实验一_网络命令使用和网络服务配置)

计算机网络(实验一_网络命令使用和网络服务配置)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实验一:网络命令、工具使用和效劳器配置FTP主要命令的作用●写出几个你所熟悉的网络测试命令●简要说明效劳器远程登录的开启和登录账户的建立步骤1.开场→控制面板〔小图标〕→程序和功能→翻开或关闭Windows功能→选择Telnet效劳器、客户端所有选项→确定,稍微等几分钟。

2.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本地用户和组→用户→添加用户→组→RemoteDesktop user右键→添加到组,添加新建立的用户。

3.计算机右键→属性→远程设置→选择〞仅允许运行使用网络级别身份验证的远程桌面的计算机连接〞→确定。

4.开场→远程桌面连接→输入远程主机IP地址→连接→输入用户名、密码→确定。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的?〔10分〕得分:问题1:无法成功远程桌面连接。

解决过程:检查自己的 telnet 配置,检查无误;检查目标计算机的配置,remote desktop service 效劳被禁用。

配置目标计算机:将目标计算机remote desktop service 效劳启动类型更改为手动,并启用该效劳。

问题2:无法启动ftp站点。

解决过程:错误提示“可能有其他进程占用了设置的端口〞,但使用netstat命令并没有发现这一现象,重新设置端口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最终使用netsh winsock reset重置了网络设置,重启后问题解决。

open 连接到制定 IP。

quit 退出 telnet。

容二:〔20分〕得分:说明利用Telnet进展应用层协议〔HTTP或SMTP或POP3〕实验过程。

1.翻开 DOS 命令界面2.输入 telnet .mircosoft. 803.ctrl+] 进入命令模式4.键入 set localecho 并回车5.键入 GET /HTTP/1.16.Host: .mircosoft. 并回车 2 次容三:〔20分〕得分:简要说明FTP Server的配置过程和FTP主要命令的作用,实验过程截图1.开场→控制面板〔小图标〕→程序和功能→翻开或关闭 Windows 功能→选择Internet信息效劳所有选项→确定,稍微等几分钟。

计算机网络实验内容

计算机网络实验内容

实验一双绞线线缆的制作一、实验目的了解双绞线的特性与应用场合,掌握双绞线的制作方法。

掌握TCP/IP的设置方法。

二、实验环境6-605微机室,所用机子能上互联网。

RJ-45头若干、双绞线若干米、RJ-45压线钳一把、测试仪一套。

三、相关理论实验使用双绞线是5类线。

由8根线组成,颜色分别为:【橙白,橙】,【绿白,绿】,【蓝白,蓝】,【棕白,棕】(2)RJ-45连接器和双绞线线序RJ45水晶头由金属片和塑料构成,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引脚序号,当金属片面对我们的时候从左至右引脚序号是1-8, 这序号做网络联线时非常重要,不能搞错。

工程中使用比较多的是 T568B 打线方法,线序如下:直通线:(机器与集线器连)1 2 3 4 5 6 7 8A端: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B端: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

交叉线:(机器直连、集线器普通端口级联)1 2 3 4 5 6 7 8A端: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B端: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

四、实验内容1.一般直通双绞线的制作2.测试一般直通双绞线的导通性3. 设置TCP/IP五、实验步骤5.1、制作双绞线1.仔细阅读实验文档,决定实验环境中需要制作的网线的类型和需要使用的线序。

2.按以下步骤制作网线(1人制作一根网线):(1)抽出一小段线,然后先把外皮剥除一段(2)将双绞线反向缠绕开(3)根据标准排线(注意这里非常重要)(4)铰齐线头(注意线头长度)(5)插入插头(6)用打线钳夹紧(7)用同样方法制作另一端3.使用测试仪测试连接逻辑正确与否,断路导致无法通信,短路可能损坏网卡或集线器。

5.2、TCP/IP设置方法1.win2000及winXP系统:先进入控制面板,再进入“网络连接”(或“网络与拨号连接”)窗口,单击“本地连接”右键,选择“属性”,进入设置窗口。

(或者右键单击桌面“网上邻居”属性,再单击“本地连接”右键,选择“属性”,进入设置窗口。

实验一、网络认识实验

实验一、网络认识实验

UTP实现交叉线
交叉连接10BaseT/ 100BaseT
集线器/交换机 针 1 2 3 4 5 6 7 8 线 RD+ RDTD+ NC NC TDNC NC 集线器/交换机 针 1 2 3 4 5 6 7 8 线 RD+ RDTD+ NC NC TDNC NC
交叉线
8 1 8
1
8
1
8
1
棕 棕 绿 蓝 蓝 绿 橙橙 白 白 白 白

非屏蔽双绞线 (UTP) 双绞线外无任何屏 蔽层
常用的双绞线为3类(16Mbit/s) 和5类(155Mbit/s)两种
UTP设备
针 1 2 3 4 5 6 7 8 线对 T 代表发送 R 代表接收 线对2 T2 线对2 R2 线对3 T3 线对1 R1 线对1 T1 线对3 R3 线对4 T4 线对4 R4
实验一:网络认识实验
张占强
实验一:网络认识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 了解主要的网卡、网络连接头、网络传输介质、常见网
络设备的特性; 了解各类传输介质及其标准,熟悉各类网络设备及其功 能; 对网络的构成硬件、软件有感性和具体的认识,并能进 行简单的网络安装; 初步掌握网卡的安装、各种参数、协议的设置。
针 1 2 3 4 5 6 7 8
线 TD+ TDRD+ NC NC RDNC NC
8
1
8
1
棕 棕 绿 蓝蓝 绿 橙 橙 白 白 白 白
棕 棕 绿 蓝蓝 绿 橙 橙 白 白 白 白
两端的线序相同
直通线用于连接:
1.主机和switch/hub 2.router和switch/hub 直通线只使用1,2,3,6针脚,2端的连法是一一 对应

2024版《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2024版《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3. 基本网络命令使用
使用`tracert`命令跟踪路 由路径
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 连通性
使用`netstat`命令查看网 络连接状态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网络配置结果 展示主机名、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
认网关的配置结果 2. TCP/IP协议分析结果
展示捕获的数据包,并分析各层协议 头部信息,包括源/目的IP地址、源/ 目的端口号、协议类型等
01 1. 环境搭建
02
安装和配置实验所需的软件和工具,如虚拟机、操作系
统、网络模拟器等;
03
构建实验网络拓扑,包括内部网络、外部网络和防火墙
等组成部分。
实验内容和步骤
2. 防火墙配置
选择一种防火墙软件或设备,如iptables、pfSense等; 配置防火墙规则,包括访问控制列表(ACL)、网络地址转换(NAT)、 端口转发等;
1. 连接路由器和交换机, 并启动设备
实验步骤
01
03 02
实验内容和步骤
3. 配置路由器接口,并启用路由协议 4. 配置交换机VLAN,并启用STP 5. 验证配置结果,确保网络连通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
01
实验结果
02
路由器和交换机配置成功,网络连通性良好
03
各设备运行状态正常,无故障提示
04
分析
02 如何提高网络服务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3
如何优化网络服务器的性能?
04
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管理和维护网络服务 器?
05
实验五:网络安全与防火 墙配置
实验目的和要求
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 理;
通过实验,了解防火墙在网络安全中 的作用和重要性。

计算机网络实验一、二

计算机网络实验一、二

计算机网络实验班级序号姓名成绩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教学与实验部二○一四年五月实验内容安排与相关说明1.实验内容安排:(1)实验一至二,2学时(2)实验三至五,2学时(3)实验六至八,2学时(4)实验九至式,2学时(5)实验十一,2学时说明:(4)与(5)安排到一起,合计4学时,(4)有课下完成的条件,为综合设计实验留够时间。

2.实验相关说明:(1)课上的理论与具体实验实现有较大不同,实验对同学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要求。

(2)所有的实验都要求课前预习。

(3)预习时需要查阅相关设备文档,并在Packet Tracer仿真软件中测试实现。

(4)实验课前预习报告老师签字。

(5)一个班的同学需要先前分成六大组,每组选出组长一名。

整个课程实验过程中,分组不再改变。

(6)为了防止设备前人员过多而拥挤。

实验时,同一组的同学分成二小组,由组长协调。

一小组在Packet Tracer仿真软件上实现并演示实验内容,一小组在实际设备上操作演示。

而后对换。

大家注意协调分工。

实验一网线的制作1.实验目的:(1)了解常用网线的种类。

(2)掌握双绞线的制作方法;(3)学会使用双绞线测试仪/同轴电缆测的使用方法2.实验原理:网线常用的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

双绞线可按其是否外加金属网丝套的屏蔽层而区分为屏蔽双绞线(STP)和非屏蔽双绞线(UTP)。

从性价比和可维护性出发,大多数局域网使用非屏蔽双绞线(UTP -Unshielded Twisted pair )作为布线的传输介质来组网。

2.1 双绞网线(1)制作的双绞线用于组建星型局域网。

(2)制作双绞网线使用的是8芯的双绞线,如图1-1所示。

使用的连接头是8根插脚(金属片)的RJ—45水晶头,如图1-2所示。

图1-1:双绞线图1-2:水晶头(3)对于10Base局域网,选用3类非屏蔽双绞线;对于100Base局域网,选用5类非屏蔽双绞线。

(4)如果将RJ—45水晶头朝外,有卡榫的一端朝下,带金属片的一端朝上,那么各插脚的编号从左到右依次就是1到8,各插脚的用途见表1-1,其中8根芯线只使用了4根。

计算机网络实践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践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践实验报告》实验一:传输介质的实验实验思考题:1.左右两侧线序完全一致,但不是标准线序。

问:能否当正线使用?2.8根线中有4根是实际用于数据传输。

问:是哪4根?3.直通线和交叉线实际的应用环境是什么?4.列出3中功能不同的测线仪,并简述其功能。

实验二:常用网络命令介绍实验思考题:1.如何通过常用网络命令判断目标主机的操作系统?2.作为一名网管,应对于网络拓扑有详尽的了解。

如何通过网络命令判断故障点。

3.分析网关的作用。

实验三:在Windows Server 2003 环境下配置WWW服务实验思考题:1.WWW服务的支撑组件事ISS,最新的IIS版本是什么?支撑WWW所必须的IIS组件事什么?(internet信息服务管理器公用文件万维网服务)2.同一IP能否搭配两个或多个WWW服务器?能3.如何设计非80端口访问服务器?默认网站右键属性tcp端口浏览器输入http://10.0.56.77:80804.Windows 默认的站点主目录是什么?C:\Inetpub\wwwroot5.描述hTTP协议工作的过称及原理。

实验四:在Windows Server 2003 下搭建DNS 服务器实验思考题:1.把本机搭成DNS服务器,能否为主机某一网站分配两个或多个域名?能2.在同一DNS服务器内,能否为不同的网站(不同的IP)分配相同的域名?不能3.在实验实内为本机安装了DNS组件,但没有添加任何记录。

在TCP/IP 属性里,将本机的IP设成唯一的DNS 服务器。

在外网连通的情况下,你能否通过域名访问百度网站?不能4.在TCP/IP属性里面,将本机IP设成唯一DNS服务器,在外网连通的情况下,能否通过域名访问百度网站。

不能5.某主机IP掩码网关配置正常,未设DNS服务器,该主机能否访问某一网站,如可以,通过什么来访问?能通过代理访问6.反向搜索区域的作用实验五:搭建DHCP实验思考题:1. 能否通过交换机充当DHCP服务器?如可以,用二层交换机还是三层交换机?2. DHCP服务器的IP是否必须要和IP值在同一子网,说明原因,如果在同一子网,该IP是否需要做排除?如果不做排除,地址租约中会出现什么样的效果?3. 设计一个实验,使租约生效。

计算机网络实验_实验1 网络实验入门_

计算机网络实验_实验1 网络实验入门_
这样,所有使用本地专用地址的主机在和外 界通信时,都要在NAT 路由器上将其本地专 用源地址转换成可以上网的源地址,才能与 因特网连接。
4
北航计算机网络实验
网络地址与端口号转换 NAPT技术 目前被大量使用的是网络地址与端口号转换
NAPT技术 (Network Address and Port Translation)。 该技术在NAT 转换表中将传输层的端口号也 利用上,以便更加有效地利用 NAT 路由器上 有限的上网 IP 地址。 这样,就可以使多个拥有本地专用地址的主机 ,共用一个 NAT 路由器上的上网 IP 地址, 可以同时与因特网上的主机进行通信。
5
北航计算机网络实验
网络地址与端口号转换 NAPT
NAPT技术利用传输层端口号进行地址转换。在 NAT路由器中维护如下的一个地址、端口号对照表。
如图,虽然只有一个公网地址,但利用不同的公网 端口号,可以实现将不同的内网本地源地址和本地源 端口号对转换为不同的公网源地址和公网源端口号对。
使多个本地专用地址的主机能够共用一个上网 IP 地 址,同时上网。
报文分析软件的工作原理
网卡有四种工作模式
广播模式:在该模式下,网卡能够接收网络中的广播报文 组播模式:在该模式下,网卡能够接收网络中的组播报文 直接模式:在该模式下,网卡只能接收与自身硬件地址相
匹配的单播报文 混杂模式:在该模式下,网卡能够接收网络中的所有报文
网卡的缺省工作模式包括:广播模式和直接模式 报文分析软件的工作原理
注册登录 在注册登录北航MOOC网络实验课程后,
就可以直接访问在线网络实验平台
3
北航计算机网络实验
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共有12组 每组有4台PC,2台路由器,2台交换机,1台组

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一)》实验报告及学习要求

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一)》实验报告及学习要求

姓名:
报名编号:
学习中间:
层次:(高起专或专升本)
专业:
客观题:谈谈你对本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心得当会?
试验一:PC的网络衔接及测试
试验意图:
试验疑问评论:
1.T568A 线序和T568B 线序。

2.网线制作过程。

试验二:交流机VLAN的根本装备
试验意图:
试验疑问评论:
1.哪些指令是将Switch B的1-6号端口区分到VLAN2?2. 4台PC机之间可以ping通吗?请写出成果及其缘由。

试验三:路由器静态路由装备
试验意图:
试验疑问评论:
1.路由器静态路由装备试验,为何需求两条装备口电缆,其效果是啥?
2.经过路由器静态路由装备的试验,写出静态路由完成的功用以及静态路由装备的效果。

试验四:生成树协议STP的装备
试验意图:
试验疑问评论:
1.生成树协议界说?
2.写出将4台交流机顺次命名为 SwitchA, SwitchB, SwitchC, 和SwitchD的代码。

试验五:路由器RIP的根本装备
试验意图:
试验疑问评论:
1.怎么发动RIP协议?
2.发动RIP协议之后,路由表详细改变是啥?。

《计算机网络》实验一 使用Wireshark分析IP协议

《计算机网络》实验一 使用Wireshark分析IP协议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分析IP协议,熟知IP协议数据包各个字段的含义与作用;2、分析IP数据报分片,熟悉IP数据包的传递方式。

二、实验设备:与因特网连接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安装有Wireshark、IE浏览器等软件。

三、实验原理:1、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报文说明:(1)DHCP-DISCOVER:DHCP客户端广播发送的,用来查找网络中可用的DHCP服务器。

(2)DHCP-OFFER:DHCP服务器用来响应客户端的DHCP-DISCOVER请求,并为客户端指定相应配置参数。

(3)DHCP-REQUEST:DHCP客户端广播发送DHCP服务器,用来请求配置参数或者续借租用。

(4)DHCP-ACK:DHCP服务器通知客户端可以使用分配的IP地址和配置参数。

(5)DHCP-NAK:DHCP服务器通知客户端地址请求不正确或者租期已过期,续租失败。

(6)DHCP-RELEASE:DHCP客户端主动向DHCP服务器发送,告知服务器该客户端不再需要分配的IP地址。

(7)DHCP-DECLINE:DHCP客户端发现地址冲突或者由于其它原因导致地址不能使用,则发送DHCP-DECLINE报文,通知服务器所分配的IP地址不可用。

(8)DHCP-INFORM:DHCP客户端已有IP地址,用它来向服务器请求其它配置参数2、pingPING(Packet Internet Groper),因特网包探索器,用于测试网络连接量的程序。

Ping是工作在TCP/IP网络体系结构中应用层的一个服务命令,主要是向特定的目的主机发送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因特网报文控制协议)Echo请求报文,测试目的站是否可达及了解其有关状态。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1、用300字左右,描述你对IP协议的认识;IP协议,即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是互联网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定义了数据如何在互联网中传输。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一网络基本概念及应用【实验目的】1.掌握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熟练掌握电子邮件E-mail的使用。

3.了解Internet的发展过程,掌握获取Internet资源的方法。

熟练掌握Internet搜索引擎Google、Y ahoo等的使用。

【实验环境】Windows 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具备Internet环境。

【实验重点及难点】重点学习掌握E-mail的使用以及通过Internet获取资源的方法。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1、记录下局域网结构(1)画出局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并详细标注各设备类型。

其中的方框代表诸如计算机和打印机之类的部件,并且用直线连接这些部件。

(2)在图表上用字母“S”标记服务器.用字母“W”标记工作站,用字母“P”标记打印机。

如不能确定其中的某个部件,就用字母“O”把它们标记为“其他”。

(3)记录下网络操作系统的类型和版本。

4)记录下网络接口卡的类型5、记录下网络的协议。

TCP/IP2、在因特网上创建一个免费的E-mail帐号(以雅虎网站为例)(1)打开因特网浏览器(2)登录到 ,然后主页出现在屏幕上(3)选中“电邮”图标(4)仔细阅读“雅虎服务协议条款”,选定“接受条款并注册”(5)填写用户名、密码及其它用户信息,然后选择“提交”(6)如果出现“注册成功”信息,则表示创建成功,你的E-mail地址即为用户名@。

如果提示错误,则根据提示重新填写信息。

(7)记录下你的电子邮件ID。

现在就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使用你的Y ahoo电子邮件ID来收发由电子邮件服务提供商提供的电子邮件。

3、使用因特网百科全书(1)打开因持网浏览器(2)登录到(3)在搜索对话框中,输入Client,然后选中Go!。

则webopedia屏幕显示出client 的定义(4)用自己的语言定义术语,如NIC。

在搜索对话框中,键入NIC,然后选中Go!。

则屏幕显示NIC(网络接口卡)的定义(5)从weboPedia中退出,并且关闭因特网浏览器实验二网络标准和OSI模型的理解【实验目的】1. 了解网络标准化组织。

实验一:组建小型局域网

实验一:组建小型局域网

实验一:组建小型局域网
实验一:组建小型局域网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组建小型局域网,实践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配置技术,加深对网络通信的理解,并能够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

二、实验材料
⒈若干台计算机设备(至少两台,包括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等)
⒉交换机(一台)
⒊网线(适量)
三、实验步骤
⒈确定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决定了计算机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和传输路径。

根据实验需求和设备数量,可以选择星型、环型、总线型等拓扑结构,本实验以星型拓扑结构为例。

⒉配置IP地质
每台计算机需要配置独立的IP地质,确保能够进行正常的网络通信。

⒊连接计算机设备
使用网线将计算机设备与交换机连接起来,确保物理连通。

⒋配置交换机
根据实验需求,对交换机进行初始化配置,如设定VLAN、端口分组等,确保交换机能够正常工作。

⒌进行网络测试
通过ping命令或其他网络测试工具,测试不同计算机设备之间的网络连通性和通信质量,确保小型局域网的正常运行。

四、实验注意事项
⒈操作前确保计算机设备和交换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⒉操作过程中注意处理网络设备和网线,避免造成设备损坏或人身安全问题。

⒊实验中遇到问题及时记录并寻求解决方案,不断总结实践经验。

五、附件
本文档不涉及附件。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
(在此提供法律名词及相应的注释,例如:IP地质——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是分配给计算机在网络中进行通信时使用的数字标识符。

)。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实验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实验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实验实验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与测试实验目的: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

2. 学会使用网络设备搭建基本的网络拓扑。

3. 掌握网络测试的基本方法。

实验环境:1. 计算机若干台。

2. 交换机或路由器。

3. 网线若干。

4. 网络测试工具,如Wireshark。

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要求,设计网络拓扑图。

2. 使用网线将计算机、交换机和路由器连接起来,搭建网络拓扑。

3. 配置各计算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

4. 使用网络测试工具,如Wireshark,进行数据包捕获和分析。

5. 测试网络连通性,使用ping命令检查网络设备间的连通状态。

实验结果:1. 网络拓扑图。

2. 网络配置参数。

3. 网络测试结果,包括数据包捕获和分析报告。

实验二:TCP/IP协议栈的理解和应用1. 理解TCP/IP协议栈的层次结构和功能。

2. 掌握TCP/IP协议栈中各层协议的作用和特点。

3. 学会使用网络命令工具分析网络通信过程。

实验环境:1. 配置好的网络环境。

2. 网络命令工具,如ipconfig, ifconfig, netstat等。

实验步骤:1. 学习TCP/IP协议栈的层次结构。

2. 配置网络环境,确保网络通信正常。

3. 使用网络命令工具查看网络配置信息。

4. 分析网络通信过程中的数据包,理解各层协议的作用。

实验结果:1. TCP/IP协议栈层次结构的描述。

2. 网络配置信息的截图或记录。

3. 网络通信过程中的数据包分析报告。

实验三:网络安全基础实验目的:1. 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会使用基本的网络安全工具和方法。

3. 掌握网络安全防护的基本策略。

实验环境:1. 网络环境。

2. 安全工具,如防火墙、杀毒软件、加密工具等。

1. 学习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2. 配置网络安全工具,如防火墙规则、杀毒软件等。

3. 模拟网络攻击,如DDoS攻击、SQL注入等。

4. 分析攻击过程,学习如何防护和应对。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1-传输介质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1-传输介质

实验名称:传输介质【一】实验目的1.熟悉网络实验室环境,认识常用传输介质及其测试工具。

2.制作双绞线(UTP):直连线的制作,交叉线的制作。

3.连通性测试。

【二】实验内容及原理双绞线:作为一种传输介质它是由二根包着绝缘材料的细铜线按一定的比率相互缠绕而成。

实验室用的为超五类双绞线,由四对相互缠绕的线对构成,共八根线。

两根线双绞是因为这种相互缠绕改变了电缆原有的电子特性。

这样不但可以减少自身的串扰,也可以最大程度上防止其它电缆上的信号对这对线缆上的干扰。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1)五类非屏蔽双绞线。

(2)RJ-45接头。

(3)夹线钳。

(4)(4)网络测线仪。

【四】实验步骤、数据记录及总结分析一、实验过程描述:(一)用双绞线夹线钳(当然也可以用其他剪线工具)把五类双绞线的一端剪齐(最好先剪一段符合布线长度要求的网线),然后把剪齐的一端插入到夹线钳用于剥线的缺口中,注意网线不能弯,直插进去,直到顶住夹线钳后面的挡位,稍微握紧压线钳慢慢旋转-圈(无须担心会损坏网线里面芯线的包层,因为剥线的两刀片之间留有一定距离,这距离通常就是里面4对芯线的直径),让刀口划开双绞线的保护胶皮,拔下胶皮。

(二)剥除外包层后即可见到双绞线网线的4对8条芯线,并且可以看到每对的颜色都不同。

每对缠绕的两根芯线是由一种染有相应颜色的芯线加上一条只染有少许相应颜色的白色相间芯线组成。

四条全色芯线的颜色为:棕色、橙色、绿色、蓝色。

先把4对芯线一字并排排列,然后再把每对芯线分开(此时注意不跨线排列,也就是说每对芯线都相邻排列),并按统一的排列顺序(如左边统一为主颜色芯线,右边统一为相应颜色的花白芯线)排列。

注意每条芯线都要要拉直,并且要相互分开并列排列,不能重叠。

然后用夹线钳垂直于芯线排列方向剪齐(不要剪太长,只需剪齐即可)。

自左至右编号的顺序我们定为“1-2-3-4-5-6-7-8”(三)左手水平握住水晶头(塑料扣的-面朝F,开口朝右),然后把剪齐,并列排列的8条芯线对准水晶头开口并排插人水晶头中,注意一定要使各条芯线都插到水晶头的底部,不能弯曲(因为水晶头是透明的,所以从水晶头有卡位的一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每条芯线所插人的位置)。

网络实验一:对等网的实验

网络实验一:对等网的实验

2010-10-28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
控制面板”窗口中双击“网络和拨号连接” 第2步:在“控制面板”窗口中双击“网络和拨号连接” 步 图标,出现如图2.13所示的对话框。 所示的对话框。 图标,出现如图 所示的对话框
图2.13
2010-10-28
Hale Waihona Puke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第3步:选中“本地连接”图标,单击右键弹出快捷菜单,选 步 选中“本地连接”图标,单击右键弹出快捷菜单, 属性”选项,打开“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如图2.14 择“属性”选项,打开“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如图 所示。 所示。
图2.14
2010-10-28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
第4步:单击“安装”按钮,出现如图 步 单击“安装”按钮,出现如图2.15所示的对 所示的对 话框。在打开的“选择网络组件类型” 话框。在打开的“选择网络组件类型”列表框中选择 客户” 然后单击“添加”按钮; “客户”,然后单击“添加”按钮;
图2.15
2010-10-28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
⑵安装网络客户 Microsoft网络客户组件允许计算机访问 网络客户组件允许计算机访问 Microsoft网络上的资源。在对等网络中,用户的目 网络上的资源。 网络上的资源 在对等网络中, 的是共享Microsoft网络资源。因此,在Windows 网络资源。 的是共享 网络资源 因此, 2000对等网中,需把网络客户设置成“Microsoft 对等网中, 对等网中 需把网络客户设置成“ 网络客户端” 具体设置步骤如下: 网络客户端”。具体设置步骤如下: 设置/控制面板 第1步:依次选择“开始 设置 控制面板”选项; 步 依次选择“开始/设置 控制面板”选项;
制作双绞线。 制作双绞线。 把网卡插入计算机的空余插槽中, 把网卡插入计算机的空余插槽中,然后用螺钉固定在 机箱上。 机箱上。 把网线的两端的水晶头分别插入网卡的RJ-45接口中 把网线的两端的水晶头分别插入网卡的 接口中 和集线器的RJ-45接口中。 接口中。 和集线器的 接口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滑动窗口实验报告班级:2012211306学号:2012211249姓名:查凯文一.实验目的通过上机编程模拟滑动窗口协议中的协议6——选择性重传协议,熟悉和掌握协议6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实现方法和过程,并与协议5进行对比,加深对滑动窗口协议的理解和认识。

二.实验内容在Linux、WindowsNT下编程模拟实现滑动窗口协议的1bit滑动窗口协议,需要分别实现发送方功能与接收方功能。

三.实验说明a)窗口机制滑动窗口协议的基本原理就是在任意时刻,发送方都维持了一个连续的允许发送的帧的序号,称为发送窗口;同时,接收方也维持了一个连续的允许接收的帧的序号,称为接收窗口。

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的序号的上下界不一定要一样,甚至大小也可以不同。

不同的滑动窗口协议窗口大小一般不同。

发送方窗口内的序列号代表了那些已经被发送,但是还没有被确认的帧,或者是那些可以被发送的帧。

分析:①初始态,发送方没有帧发出,发送窗口前后沿相重合。

接收方0号窗口打开,等待接收0号帧;②发送方打开0号窗口,表示已发出0帧但尚确认返回信息。

此时接收窗口状态不变;③发送方打开0、1号窗口,表示0、1号帧均在等待确认之列。

至此,发送方打开的窗口数已达规定限度,在未收到新的确认返回帧之前,发送方将暂停发送新的数据帧。

接收窗口此时状态仍未变;④接收方已收到0号帧,0号窗口关闭,1号窗口打开,表示准备接收1号帧。

此时发送窗口状态不变;⑤发送方收到接收方发来的0号帧确认返回信息,关闭0号窗口,表示从重发表中删除0号帧。

此时接收窗口状态仍不变;⑥发送方继续发送2号帧,2号窗口打开,表示2号帧也纳入待确认之列。

至此,发送方打开的窗口又已达规定限度,在未收到新的确认返回帧之前,发送方将暂停发送新的数据帧,此时接收窗口状态仍不变;⑦接收方已收到1号帧,1号窗口关闭,2号窗口打开,表示准备接收2号帧。

此时发送窗口状态不变;⑧发送方收到接收方发来的1号帧收毕的确认信息,关闭1号窗口,表示从重发表中删除1号帧。

此时接收窗口状态仍不变。

b)选择重传协议在后退n协议中,接收方若发现错误帧就不再接收后续的帧,即使是正确到达的帧,这显然是一种浪费。

另一种效率更高的策略是当接收方发现某帧出错后,其后继续送来的正确的帧虽然不能立即递交给接收方的高层,但接收方仍可收下来,存放在一个缓冲区中,同时要求发送方重新传送出错的那一帧。

一旦收到重新传来的帧后,就可以原已存于缓冲区中的其余帧一并按正确的顺序递交高层。

这种方法称为选择重发(SELECTICE REPEAT),其工作过程如图所示。

显然,选择重发减少了浪费,但要求接收方有足够大的缓冲区空间。

四.实验结果一、性能测试表序号命令 说明运行时间(秒) 效率(%) 备注A B 1 datalink au datalink bu 无误码信道数据传输1200 51.59 96.972 datalink adatalink b 站点A 分组层平缓方式发出数据,站点B 周期性交替“发送100秒,停发100秒”120048.87 87.523 datalink afu datalink bfu 无误码信道,站点A 和站点B 的分组层都洪水式产生分组1200 96.97 96.974 datalink afdatalink bf站点A/B 的分组层都洪水式产生分组1200 87.42 87.32 5 datalink af –ber 1e-4 datalink bf –ber 1e-4 站点A/B 的分组层都洪水式产生分组,线路误码率设为10-4120096.97 96.97二、运行效果图1.a/b2.au/bu3.af/bf4.auf/buf5.af -ber le-4/bf -ber le -4五.源程序#include <stdio.h>#include <string.h>#include "protocol.h"#include "datalink.h"/* 协议参数*/#define MAX_SEQ 31#define NR_BUFS ((MAX_SEQ + 1) / 2)//避免窗口重叠#define DATA_TIMER 3000/* ms */#define ACK_TIMER 1500 //ms */# define PRINT 0//是否输出分组内容typedef unsigned char seq_nr;/* 帧参数*/typedef struct{seq_nr kind; //帧的类型有ack、nak、data三种seq_nr ack; //ack序号seq_nr seq; //帧的序号seq_nr data[PKT_LEN]; //分组类容unsigned int padding; //填充位,是干嘛的?}FRAME;//发送方数据结构seq_nr ack_expected = 0;seq_nr next_frame_to_send = 0;seq_nr out_buffer[NR_BUFS][PKT_LEN];seq_nr nbuffered = 0;//接收方数据seq_nr frame_expected = 0;seq_nr unable_to_receive = NR_BUFS;seq_nr in_buffer[NR_BUFS][PKT_LEN];seq_nr arrived[NR_BUFS];int physical_ready = 0 ;int nak_enable = 0;/*滑动窗口*/static int inc(int x){x++;if(x == MAX_SEQ+1)x = 0;return x;}/* 判断是否在窗口内*/static int between(seq_nr a, seq_nr b, seq_nr c){return (((a <= b) && (b < c)) || ((c < a)&&(a <= b)) || ((b < c)&&(c < a))); }/* 交给网络层*/static void put_frame(seq_nr * frame, int len){*(unsigned int *)(frame + len) = crc32(frame, len);send_frame(frame, len+4);physical_ready = 0;}/* 向发送数据帧*/static void send_data_frame(seq_nr frame_nr) //{FRAME s;s.kind = FRAME_DATA;s.seq = frame_nr;s.ack = ((frame_expected + MAX_SEQ)%(1 + MAX_SEQ));memcpy(s.data, out_buffer[frame_nr%NR_BUFS], PKT_LEN);put_frame((seq_nr*)&s, 3 + PKT_LEN);start_timer(frame_nr, DATA_TIMER);}/* 向物理层发送确认帧*/static void send_ack_frame(void){FRAME s;s.kind = FRAME_ACK;s.ack = ((frame_expected + MAX_SEQ)%(1 + MAX_SEQ));put_frame((seq_nr*)&s, 2);}/* 向物理层发送否定确认帧*/static void send_nak_frame(void){FRAME s;s.kind = FRAME_NAK;s.ack = (frame_expected + MAX_SEQ)%(1 + MAX_SEQ);put_frame((seq_nr *)&s,2);}//***********************************************************主函数***************************************************************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int event;FRAME f;int len = 0;int i;int arg;//初始化protocol_init(argc, argv); /*协议初始化*/disable_network_layer();for(i = 0; i < NR_BUFS; i++)arrived[i] = 0;for(;;){event = wait_for_event(&arg);switch (event){case NETWORK_LAYER_READY://网络层有分组要发送get_packet(out_buffer[next_frame_to_send%NR_BUFS]);#if PRINTlog_printf("从网络层收到分组%d\n",*(short *)out_buffer[next_frame_to_send%NR_BUFS]);#endifnbuffered++;send_data_frame(next_frame_to_send);#if PRINTlog_printf("提交到物理层数据帧%d\n",*(short *)out_buffer[next_frame_to_send%NR_BUFS]);#endifstop_ack_timer();next_frame_to_send = inc(next_frame_to_send);break;case PHYSICAL_LAYER_READY://物理层准备好了physical_ready = 1;break;case FRAME_RECEIVED://一个数据帧到达len = recv_frame((seq_nr *)&f,sizeof(f));#if PRINTlog_printf("收到数据帧%d\n",*(short *)f.data);log_printf("ack_expected %d, next_frame_to_send %d, frame_expectted %d \n",ack_expected,next_frame_to_send,frame_expected);log_printf("f.seq %d f.ack %d\n",f.seq, f.ack);#endifif( crc32((unsigned char *)&f, len) != 0){#if PRINTlog_printf("CRC ERROR!%d sequence %d\n",*(short *)f.data,f.seq);#endifif(nak_enable == 1){send_nak_frame();#if PRINTlog_printf("发送NAK帧,期望收到%d\n",*(short*)f.data);#endifstop_ack_timer();nak_enable = 0;}break;}if(f.kind == FRAME_ACK)#if PRINTlog_printf("收到ACK应答!\n");#endifif(f.kind == FRAME_NAK){#if PRINTlog_printf("从物理层收到NAK帧!,对方收到了%d\n",f.ack);log_printf("ack_expected %d, next_frame_to_send %d\n",ack_expected,next_frame_to_send);#endifif(between(ack_expected, inc(f.ack),next_frame_to_send)){send_data_frame(inc(f.ack));stop_ack_timer();}break;}if(f.kind == FRAME_DATA){#if PRINTlog_printf("收到数据帧%d\n",*(short *)f.data);#endifif(f.seq != frame_expected && nak_enable == 1){send_nak_frame();stop_ack_timer();nak_enable = 0;}elsestart_ack_timer(ACK_TIMER);if(between(frame_expected, f.seq, unable_to_receive) && arrived[f.seq%NR_BUFS] == 0){memcpy(in_buffer[f.seq%NR_BUFS],f.data, PKT_LEN);arrived[f.seq%NR_BUFS] = 1;while(arrived[frame_expected%NR_BUFS] == 1){put_packet(in_buffer[frame_expected%NR_BUFS],PKT_LEN);#if PRINTlog_printf("提交到网络层%d\n",*(short *)in_buffer[frame_expected%NR_BUFS]);#endifarrived[frame_expected%NR_BUFS] = 0;frame_expected = inc(frame_expected);unable_to_receive = inc(unable_to_receive);start_ack_timer(ACK_TIMER);nak_enable = 1;}}}while(between(ack_expected,f.ack,next_frame_to_send)){#if PRINTlog_printf("nbuffered %d, ack_expected\n",nbuffered,ack_expected);#endifstop_timer(ack_expected);ack_expected = inc(ack_expected);nbuffered --;}break;case DATA_TIMEOUT://TIMER超时#if PRINTlog_printf("超时重传\n");#endifsend_data_frame(ack_expected);stop_ack_timer();break;case ACK_TIMEOUT://ack超时send_ack_frame();break;}if(nbuffered < NR_BUFS && physical_ready)enable_network_layer();elsedisable_network_layer();}return 0;}六.总结通过自己编写一个协议,自己对协议本身的理解也加深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