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选修四第一节-原电池-说课稿
2024《原电池》说课稿范文
![2024《原电池》说课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328dc30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1e.png)
2024《原电池》说课稿范文《原电池》是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和电流、电池有正负极、电池的强度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原电池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正负极的概念和电流的传输原理。
②能力目标:能够根据正负极的特点判断电池的极性,能够使用原电池搭建简单电路并观察现象。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是:理解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正负极的概念和电流的传输原理。
难点是:能够根据正负极的特点判断电池的极性,能够使用原电池搭建简单电路并观察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示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电池的图片让学生回忆起他们在生活中使用电池的场景,引发学生对电池的好奇心。
然后,我会提出一个问题:电池是怎么发电的?引导学生思考,尝试给出一些建议,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环节二、检验课前自学成果。
在课前,我会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观察电池,并回答一些问题,如:电池有几个极?称作什么?正极与负极有什么区别?我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交流和讨论他们的观察结果,检验学生课前自学成果。
环节三、探究新知,突破难点。
我会通过展示电池的实物和电路图,引导学生认识电池的结构和原理,重点解释正负极的概念和电流的传输原理。
在学生的困惑中,我适时给予解答和引导,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环节四、实际操作与观察。
我将让学生亲自操作使用原电池搭建简单电路,并观察灯泡的亮灭现象。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更加深刻地理解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流的传输过程。
原电池说课稿
![原电池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5fe846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a.png)
原电池说课稿引言概述:原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电源,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从电池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原理、分类和特点、使用注意事项以及环保问题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电池的基本原理1.1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2 电池的构成元素:电池由两个电极(正极和负极)和电解质组成。
1.3 电池的工作原理: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电子流动,形成电流。
二、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1 电池的结构:电池通常由电极、电解质和外壳组成。
2.2 电池的工作原理: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电子流动,外壳起到隔离和保护的作用。
2.3 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充电时,电流通过电池,化学反应逆转,恢复化学能;放电时,电流从电池中流出,化学反应进行,产生电能。
三、电池的分类和特点3.1 按电解质分类:原电池可分为干电池和湿电池。
3.2 干电池的特点:干电池电解质为固态,便于携带和使用,但容量相对较小。
3.3 湿电池的特点:湿电池电解质为液态,容量较大,但需要注意泄漏和腐蚀问题。
四、电池的使用注意事项4.1 适用环境温度范围:电池的性能受环境温度影响,使用时需注意温度范围。
4.2 防止短路和过充电: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短路和过充电,以免影响电池寿命和安全。
4.3 合理储存和处理:电池在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与金属物质接触。
五、电池的环保问题5.1 废旧电池的回收:废旧电池中含有有害物质,应进行分类回收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5.2 电池的循环利用:电池的可循环利用性较低,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以减少资源浪费。
5.3 推广使用可再充电电池:可再充电电池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较低的环境影响,应推广使用以减少对一次性电池的需求。
结论:原电池作为一种化学电源,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了解电池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电池的分类和特点,并注意电池的使用注意事项和环保问题,能够更好地使用和管理电池资源,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选修四原电池第一课时人教版高中化学说课材料
![选修四原电池第一课时人教版高中化学说课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95f1dddd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ad.png)
选修四原电池第一课时人教版高中化学说课材料一、教学目标1. 了解原电池的定义和组成;2. 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3. 理解原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概念;4. 能够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5.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原电池的定义和组成;-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原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概念。
2. 教学难点- 原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计算。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1.1 原电池的定义和组成原电池是由两种不同金属和它们的离子溶液组成的电化学装置。
其中,金属条称为电极,离子溶液称为电解液。
1.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金属的电极活动性差异而产生电动势。
其中,活泼金属为负极,不活泼金属为正极。
1.3 原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概念- 电动势(E):原电池两极之间的电势差,单位为伏特(V)。
- 内阻(r):原电池内部的电阻,单位为欧姆(Ω)。
2. 教学步骤2.1 导入通过简单的实例或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电池的作用和组成。
2.2 知识讲解介绍原电池的定义、组成、工作原理,并引入电动势和内阻的概念。
2.3 计算演示通过示意图和计算公式,演示如何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2.4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原电池的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并计算实验结果。
2.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掌握原电池的定义、组成、工作原理以及电动势和内阻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课堂表现,进行教学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对原电池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合理性。
五、板书设计- 原电池的定义和组成-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原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概念- 电动势(E)的计算公式- 内阻(r)的计算公式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原电池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选修四原电池说课稿
![选修四原电池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889de48bd64783e09122b88.png)
选修四原电池说课稿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电解池(第一课时说课稿)许昌县实验中学李俊华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我主要从六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以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为基础,进一步介绍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增加了盐桥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学习过的氧化还原反应,能量之间转换,电解质,金属活泼性等化学知识及物理电学的相关知识,已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一定知识储备;同时原电池的原理又为后面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其它常见电池的原理及电解原理等重要电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它是电化学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核心内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原电池的化学原理,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2、了解盐桥的作用,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3、掌握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并能将理论应用于实际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原电池2、初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思维创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验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带盐桥的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设计原电池四、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了实验探究法,再结合问题探讨法、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法等教学方法,更好地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在教学中还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便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五、学法指导主要采用对实验现象探究、问题探讨、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等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在观察——讨论——分析——总结归纳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原理及构成条件以及盐桥的作用、工作原理。
六、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巩固复习实验探究完善认识归纳总结加强巩固回忆复习原理形成条件探究分析分池,盐桥双液原理学以致用设计简环节 2 实验探究,完善认识【提问】用导线连接后锌片上还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追问】还有没有别的原因使得锌片上也产生气泡?【图片展示】铜锌原电池装置图【讲授】对学生的猜想从理论上进行肯定:整套实验装置中提供了锌与硫酸直接接触的环境。
人教版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说课稿获奖版
![人教版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说课稿获奖版](https://img.taocdn.com/s3/m/e4e91e0043323968011c9254.png)
《原电池电极》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化学能与电能》作为人教版化学2《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的重点课题,在整个高中化学体系中有着承前启后的功能。
它上承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同时也为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单元设置和能力提升做了相应铺垫。
它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功能。
而对本课题重点和难点—原电池电极,是本课题中的重点过程,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是高中学生一直是难以完全理解和掌握,以致在不少的练习和测试中失分。
二、学情分析经过《原电池》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装置特点及反应原理,也已学会判断一个装置是否为原电池、判断正负极等基本方法,初步掌握了电极方程式及总方程式的书写。
但常有同学片面地认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较活泼的金属总是作负极,存在认知误区。
三、教学目标根据以上的教材、学情分析,依据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上的三维教学目标首先,知识与技能1.加深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2.学会从整体考虑判断原电池正负电极的方法;3.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并能独立操作和完成实验。
重点在于过程与方法1.参与观察、实验,从中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发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1.形成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的问题意识,增强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树立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四、教法学法为实现以上目标,我采用探究教学的思路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促使学生发现自己认识的片面性,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亲自操作,通过观察现象,组织学生分析、讨论、相互协作,认识到判断原电池正负极方法的实质,从而对原电池的反应原理有更深入准确的认识。
采用多媒体、实验等手段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和理解本节课的重点,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采用交互式与学生探讨,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等各个环节,实现教学目标。
说课稿原电池
![说课稿原电池](https://img.taocdn.com/s3/m/3b3d50610066f5335b812136.png)
说课稿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
首先,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在《必修2》中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对原电池中闭合电路形成过程的分析,引出半电池、盐桥、内电路、外电路等概念,要求学生能够写出相关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从本质上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帮助学生对电化学的研究和应用范围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是在必修2基础上的深化。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原电池,牢固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构成条件;2、了解简单原电池的缺点和改进方法;3、掌握盐桥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进一步巩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规范;2、通过对简单原电池装置的优化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3、培养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问题意识,敢于、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勤于思考;4、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2、培养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盐桥的作用及原理,判断电极及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盐桥的作用及原理。
二、说教法考虑到高二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设置疑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辅助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从实验出发,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讨论、类比分析,从而归纳出原电池的概念和组成条件,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两极的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最新选修四原电池说课稿
![最新选修四原电池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bc5a53476c66137ee061974.png)
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电解池(第一课时说课稿)许昌县实验中学李俊华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我主要从六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以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为基础,进一步介绍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增加了盐桥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学习过的氧化还原反应,能量之间转换,电解质,金属活泼性等化学知识及物理电学的相关知识,已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一定知识储备;同时原电池的原理又为后面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其它常见电池的原理及电解原理等重要电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它是电化学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核心内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原电池的化学原理,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2、了解盐桥的作用,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3、掌握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并能将理论应用于实际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原电池2、初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思维创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验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带盐桥的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设计原电池四、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了实验探究法,再结合问题探讨法、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法等教学方法,更好地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在教学中还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便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五、学法指导主要采用对实验现象探究、问题探讨、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等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在观察——讨论——分析——总结归纳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原理及构成条件以及盐桥的作用、工作原理。
六、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巩固复习实验探究完善认识归纳总结加强巩固回忆复习原理形成条件探究分析分池,盐桥双液原理学以致用设计简单原电池【引导】结合动画,引导学生对在必修2学习的原电池的时所作的实验及原电池的定义、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进行复习【讲授】在学生讨论探究的基七、板书设计一、原电池1、定义2、原理3、组成条件4、盐桥:作用:工作原理二、电极判断及电极方程式书写负极:正极:八、教学反思各位评委、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人教选修4高二化学组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说课稿课件21
![人教选修4高二化学组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说课稿课件21](https://img.taocdn.com/s3/m/c2181f38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a.png)
根据电极反应选择电极和电解质溶液 应用理论,提炼设计思路和方法。
环节4:回顾历史发展创新
由电池发展史 你想到些什么?
1839年
1836年
W.R.Grove提出 氢氧燃料电池
1799年
伏打电池
丹尼尔电池
激发兴趣,发展创新
四、实施后的反思
1.利用教材素材并延伸,有助于难点突破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2022年3月下午5时53分22.3.2817:53March 28, 2022 •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年3月28日星期一5时53分59秒17:53:5928 March 2022 •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环节2:
序号
方案简述
方案1
方 案 总 方案2 结
方案3
Zn片和Cu片同时插入 硫酸铜溶液
(有电流)
Zn片和Cu片分别插入 硫酸锌和硫酸铜溶液
(有电流)
Zn片和Cu片分别插入 硫酸锌和硫酸铜溶液
中间用膜隔开
(有电流)
设计意图
单池 分池 盐桥 分池 膜
环节3:实验探究完善认识
负极:氧化反应
正极:还原反应
发展方向:通过实验活动对原电池原理形成完整认识,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源于旧知识又要高于旧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1. 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与技能
•深入了解原电池的 工作原理。通过三 次理论分析使学生 对原电池的形成条 件产生更完整的认 识。
•学会书写电极反应 式和电池总反应。
选修四原电池第一课时人教版高中化学说课材料
![选修四原电池第一课时人教版高中化学说课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2c954da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7.png)
选修四原电池第一课时人教版高中化学说课材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原电池的定义、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了解原电池的应用范围,能够运用原电池知识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原电池的定义与组成介绍原电池的定义,解释原电池是由两个不同金属(或半导体)通过电解质连接起来,在外部电路中产生电流的装置。
详细讲解原电池的组成,包括负极、正极、电解质和外部电路。
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实验和示意图,阐述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形成电流。
3. 原电池的特点分析原电池的优点和局限性,如能量密度高、响应速度快、环境友好等。
同时,介绍原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自放电、极化等。
4. 原电池的应用举例说明原电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手机电池、电动车电池、燃料电池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生活中常见的电池为例,引发学生对原电池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和实验,系统讲解原电池的定义、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3. 案例分析分析原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使学生了解原电池在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作用。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原电池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原电池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激发学生对后续学习的期待。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练习题和实验报告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原电池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2. 实验材料:原电池实验套件、电解质溶液、金属片等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教学课件等六、教学建议1. 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原电池的理解。
原电池说课稿
![原电池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a35d303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11.png)
原电池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原电池”。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原电池”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 4《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在实际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原电池原理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为后续学习电解池等知识奠定基础。
在教材编排上,本节内容先介绍了原电池的实验现象和工作原理,然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出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这种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原电池的相关知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 2 中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对电子的转移有了一定的认识。
同时,在物理学科中也学习了电学的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但是,对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学生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写出简单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能够设计简单的原电池装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能源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2、教学难点(1)原电池工作原理中电子的转移和电流的形成。
(2)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原电池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
选修4第四章原电池说课稿
![选修4第四章原电池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603155e102de2bd960588ed.png)
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第一节原电池说课稿一、 说教材(一)课程标准:新课标要求学生能从根本上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发生转化的原因;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二)教材分析:学生已在高一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接触到了《化学能与电能》,能够利用其原理设计简单的原电池,能写出其相应的电极反应方程式,选修四第四章《电化学》进一步介绍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对电池效率的探究,从本质上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使用盐桥不仅是一个普通的实验技术改进,而是对旧思维模式的一个质的突破,其优点是能持续稳定的产生电压(电流),为原电池原理的实用性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2.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原电池如何提供稳定持续电流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步骤,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2.经历多次小组合作、实验、学习、讨论,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思维碰撞激宕的乐趣【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二、说教法主要采用实验探究与思考交流相结合,知识回顾与新知引入相结合的方法,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辅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盐桥的作用。
三、说学法 通过实验,观察,小组讨论等方法,实现思维模式的质的突破。
四、说教学过程五、说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根据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实验探究与思考交流相结合,知识回顾与新知引入相结合的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的参与到知识的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知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请大家秉承“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实验均使用 “明信片原电池”即在塑料板上直接实验,为了效果明显每大组又分为两个小组,左面小组测电流,右面小组测电压,用电流电压检测仪直接按到相应按钮即可测定,操作简单。
人教版高中化学《原电池》精品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原电池》精品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822bb99960590c69ec37636.png)
《原电池》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早上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原电池》,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我将从说课程标准与教学理念、说教材、说学情与学法、说教法、说教学程序五个部分来进行我的说课,并将我的教学评价与反思渗透其中。
一、说课程标准与教学理念新的课程与教学理念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并指出: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为主旨;化学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化学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注意跟其他学科相联系;要把转变学习方式放在重要位置,既重视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过程;要努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增长发展潜能;教学评价要帮助学生增强发展的信心、追求更好的发展。
本节课我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生活有关原电池的实例为切入点,旨在通过实验探究发现简单原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低的缺点,进行改进,探究原电池可以持续放电的模式,发展学生的化学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说教材教材是课程标准意志的体现,要把握好教材,落实教学的目标,必须准确联系化学课程标准,实践课程标准的要求。
1、地位、作用和特点《原电池》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我计划用一课时的时间来完成。
本册教科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而本节内容则以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所涉及的原电池常识为基础,通过进一步分析原电池的组成和探究其中的原理,引出半电池、盐桥、内电路、外电路等概念,恰能很好地全面体现本册教材的目标特点。
教材从实验入手,通过观察实验,而后分析讨论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结论,揭示出原电池原理,最后再将此原理放到实际中去应用,这样的编排,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新课标中关于理论、实验、STS 的相关要求——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人教版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说课课件
![人教版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说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d5762eb7360b4c2e3f6454.png)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三维目标 教学 重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三维目标
教学 重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周期表
必修二《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三维目标
教学 重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知识与技能 1. 加深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 2. 学会从整体考虑判断原电池正负电极。 3. 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并能独立操作和完成实验。 过程与方法 1. 参与观察、实验,从中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 行加工,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发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形成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的问题意识,增强参与化学科技活动 的热情,树立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法活动探究 自主探究学法交流讨论说方法
分析归纳
问题引导
迁移应用
《原电池》第一课时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学文稿
![《原电池》第一课时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学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d285982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a0.png)
《原电池》第一课时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学文稿原电池第一课时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学文稿引言本文稿主要介绍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材中的第一课时内容,即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原电池的概念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它由两种不同金属电极和它们之间的电解质溶液组成。
二、原电池的构成要素1. 金属电极:原电池中常使用锌和铜作为金属电极。
2. 电解质溶液:原电池中常使用硫酸锌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
3. 电池外部连接导线和负载:原电池通过导线将两个金属电极连接起来,并通过外部负载释放电能。
三、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 金属电极反应:在锌电极上,锌离子被氧化为锌离子,释放出电子。
在铜电极上,铜离子被还原为铜原子,吸收电子。
2.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传递:在电解质溶液中,锌离子从锌电极释放出来,进入溶液中。
铜离子从溶液中移动到铜电极上。
3. 外部负载中的电子传导:通过外部导线,电子从锌电极流向铜电极。
四、原电池的电路图符号原电池的电路图符号一般用两条平行的直线表示两个金属电极,直线上方标有正号,表示阳极;直线下方标有负号,表示阴极。
五、原电池的电动势和电动势的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是指单位正电荷在电池中获得或失去的电势能。
电动势可以通过电动势计进行测量,常用单位是伏特(V)。
结论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由金属电极、电解质溶液和外部连接导线和负载组成。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涉及金属电极反应、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传递和外部负载中的电子传导。
原电池的电路图符号为两条平行的直线,上方标有正号,下方标有负号。
原电池的电动势可以通过电动势计进行测量。
原电池说课稿
![原电池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b5e5956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0a.png)
原电池说课稿标题:原电池说课稿引言概述:原电池是一种主要由锂、镍、锰、钴等金属元素组成的电池。
它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低自放电率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电动车辆等领域。
本文将从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分类、工作原理、优缺点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原电池的基本原理1.1 原电池的结构:原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质和隔膜组成。
1.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正极材料释放锂离子,负极材料吸收锂离子,电解质传导锂离子,隔膜阻挠正负极直接接触。
1.3 原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迁移到负极,放电时从负极迁移到正极。
二、原电池的分类2.1 按材料分类: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锂聚合物电池等。
2.2 按形状分类:圆柱形电池、方形电池、软包电池等。
2.3 按用途分类:手机电池、电动车电池、储能电池等。
三、原电池的工作原理3.1 正极材料:常见的有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钴酸锂等。
3.2 负极材料:常见的有石墨、硅、金属锂等。
3.3 电解质:常见的有有机电解质、聚合物电解质等。
四、原电池的优缺点4.1 优点: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低自放电率、环保等。
4.2 缺点:成本高、安全性差、循环寿命受限等。
4.3 解决方案:提高安全性、降低成本、延长循环寿命等。
五、原电池的未来发展5.1 新材料:石墨烯、硅、氧化物等材料的应用。
5.2 新技术:固态电池、高温电池、快充技术等的发展。
5.3 新应用:电动飞机、储能系统、智能家居等领域的拓展。
结语:原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储能设备,其发展前景广阔。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材料改良,原电池将在未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能源储存的需求,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第一课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4e806e46294dd88d0d26b4f.png)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说课稿河南省淮阳中学:夏伟各位专家、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化学组教师夏伟,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
我的说课分为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模式、说方法、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发和说得失十个部分。
首先是对教材的分析。
本节课是在《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必修二》化学能与电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带盐桥的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为继续学习生活中的化学电源、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电解原理等电化学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体系的安排,体现了化学学习的层次性和阶段性。
这样在学生对原电池原理有了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的基础上,继续通过实验活动对原电池原理形成完整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去认为氧化剂、还原剂只有直接接触、相互作用才能发生电子转移,而现在,是使氧化剂和还原剂近乎完全隔离,并在不同的区域之间通过特定的装置实现了电子的定向转移,认识上有一定难度。
本节课为原电池持续、稳定地产生电流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也为原电池原理的实用性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节课既是电化学的基础和核心知识,也是高考必考的重要考点。
其次是对学生的分析。
分为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已有知识和相关生活经验三个部分。
首先是学生的认知发展。
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智力已经接近成熟,思维的主要形式是抽象逻辑思维,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突出特点是由“经验型”上升为“理论型”。
他们能够用理论做指导,统合分析各种事实,从而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不断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为原电池的学习提供了保障。
其次是学生的已有知识。
学生在必修一中已经学习过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为学生在学习原电池的过程中树立动态的微粒观奠定了基础。
在必修二的第二章《化学能与电能》学生已经接触到了单液电池,对原电池原理认识已经有了一些经验。
并且初高中的物理电学知识也为本部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最后是相关生活经验。
在生活中,学生接触到了太多有关电池的信息,如:干电池、蓄电池、纽扣电池、手机和笔记本电池等。
选修四原电池说课稿PPT课件
![选修四原电池说课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a083f4dd36a32d737581f1.png)
CHENLI
6
2、三维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
平、认知能力确定如下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 与
价值观
通过对简单原电池装置的优化过程,进一 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
增强联系实际学习化学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 生活的意识
CHENLI
7
二、说教法(教学策略)
1、教学手段:
采用讲授、引导探究,模型构建,教师质疑、理论分 析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借助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密度,提高了教学 效果。
CHENLI
3
(2)作用:
学习本节内容,既可以加深对氧化还原理论的理 解,又能用此原理去解释很多实际生活、工农业生 产、科学研究中问题,为后续较为深入地学习化学 电源、燃料电池等打下基础。
CHENLI
4
2、三维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
平、认知能力确定如下三维目标。
教学重点
知识 与技能
进一步认识原电池牢固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了解简单原电池的缺点和改进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盐桥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CHENLI
5
2、三维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
平、认知能力确定如下三维目标。
过程 与
方法
实验引导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学会发 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加深理解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辨证 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
CHENLI
1
说教法
B
说教材 A
说课
C 说学法
说反思 E
D 说过程
CHENLI
2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
《选修四 第一节 原电池》说课
![《选修四 第一节 原电池》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e9015952312b3169a451a4e1.png)
池, 其 功 能 就是 将 化 学 能 转 换 为 电 能 , 上 述 实 验 中 在 负极 上 的 变 化趋 势 影 响 了供 电 效 率 ,是 否 可 以设 法 阻 止溶 液 中 的铜 离 子在 负 极 锌 片 上 被还 原 ? ( 留 给 学生 足够 的时 间 让 他 们 小 组 之 间 讨 论 , 找 到 问题 的 原 因。) ( 3 ) 交 流原 因 , 找 到 改 进设 想 : 将 铜 离 子 与锌 分 开 。 提 示 根 据 原 电 池 的形 成 条 件 : 小组之间交流 , 选 择 合 理 的 方案 :
( 2 ) 描 述 实验 现象 : ( 都有电 流 , 但不稳 定 ; 两 个 电极 上 都 有红色 物质生成 ) 随着 实 验 时 间 的 延 续 , 电流 表 指 针 偏 转 的 角度逐 渐减小 , 最终没 有电流通 过 , 同 时 锌 片 表 面 逐 渐 被 铜 覆盖。 分 析( 学生或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 ) : 由 于锌 片 与 硫 酸 铜 溶 液 直接 接 触 , 在 反应 一 段 时 间 后 , 不 可避 免溶 液 中 的铜 离子 在 锌 片表 面直 接 还 原 , 一旦有少量的铜在锌片表面析 出. 就 在 锌 表 面构 成 了原 电 池 , 进 一 步加 速 铜 在 锌 表 面 析 出 , 致 使 向外 输 出的电流强度减弱 ( 浓 度 降 低 也 能 使 电流 强 度 减 弱 ) 。 假设问题 : 这 样 的 原 电池 能 不 能 用 来 做 电 源 ? 过 渡 :如 何 才 能 使我 们 刚 才 设 计 的原 电池 产 生 持 续 稳 定
:
一
一
《 选 修 四 第 一 节 原 电 池 》 说 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说课稿
芒市第一中学黄正修(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深化认识和优化思维品质是选修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的完成应基于学生已有的认识,这就是必修中建立起的相关知识系统。
要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并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形成相应的程序和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比较“原电池”这一内容在必修和选修课程中的不同,分析学生在必修课程中已经建立的认知框架,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围绕有一定难度的实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对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的认识得到逐层发展。
(二)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在人教版教材必修2中已经重点介绍了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并对实用电池进行了简单介绍。
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第四章第一节中重点通过双液电池模型的构建,发展对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的认识。
同时在第二节中应用深化发展的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进一步理解实用电池、电化学腐蚀和防腐原理。
作为《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最后,承担着深入认识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的统一,理解原理对实际应用的指导价值,深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应用的功能。
从必修水平到选修水平,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需要进行一次较大的跨越。
在这一跨越过程中,合适的模型是学习和理解原电池原理的重要工具,选修教材中呈现的带盐桥的双液电池模型与必修阶段的锌铜单液模型承载的功能截然不同。
如何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完成跨越是在本节课教学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情况分析:
已有基础:对原电池原理有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局限认识: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接触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发展方向:通过实验活动对原电池原理形成完整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采用“实验探究—模型建构—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建构原电池模型,结合理论分析,不断深入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最终实现知识和能力上的跨越。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通过橘子电池模型的实验谈及分析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产生更完整的认识。
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橘子电池的实验活动,体验建构模型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介绍电池发展史,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原电池原理应用于化学电源开发的关键作用。
通过双液电池模型的建构,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分开在两极发生(分池、分液) 重难点的突破: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流程图:
1、教学过程:
对如何解决实验一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分
【提出实验内容】现在给你提供了
请你设计橘子电池,
察实验现象并提炼出原电池模型。
(理论分析)①因负极和正极已有提供电子和接受电子的物质,两者存在电势差,有电子定向移动的趋势。
②当通过盐桥连接两极时,阴离子从正极溶液通过盐桥向负极移动,此时形成闭合回路,就形成了电流。
【联系内化】
利用反应原理Cu+2Ag+=Cu2++2Ag设计一个能得到稳定电流的原电池装置,画出装
置简图,并标注电极及电解质溶液。
(1)写出电极反应
(2)表示出电子的移动方向
【目标检测】1.首先回答下列装置能否构成原电池
\
2.以下电极、电池反应相同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
负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池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OH溶
液
F
O
2
【配餐练习】
A组
1、以下哪些装置可以形成原电池?
2、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不仅与电极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
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由Al、Cu、稀H2SO4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 Al3+
B.由Mg、Al、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 Al3+
C.由Fe、Cu、FeCl3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 Cu2+
D.由Al、Cu、浓硝酸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 Cu2+
B组
1、利用反应原理Cu+2Ag+=Cu2++2Ag设计一个能得到稳定电流的原电池装置,画出装置简
图,并标注电极及电解质溶液
2.
3.以下电极、电池反应相同的装置是?
负极反应:Zn-2e-= Zn2+
正极反应:2H++2e- = H2↑
电池总反应:Zn+2H+= Zn2++ H2↑
C组
1、(2011海南)根据下图,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纯酒
精
F
e
C
G
稀
硫
酸
稀
硫
酸
Z
n
C
u
F
稀硫
酸
F
e
F
e
B
CuSO4
溶液
Z
n
C
u
A NaOH溶
液
M
g
A
l
E
NaCl
溶液
F
e
C
C KOH
溶液
D
O
2
A.烧杯a中的溶液pH升高
B.烧杯b中发生氧化反应
C.烧杯a中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D.烧杯b中发生的反应为:2Cl--2e-=Cl2
2、(2009·福建)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
2Fe3++2I-
2Fe2++I2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
下
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KI
甲乙
(四)教学反思
1.充分发掘教材素材,合理开发利用
在必修教材中有学生实践活动——制作水果电池:利用水果如苹果、柑橘、柠檬或番茄等制作原电池。
由于柑橘瓣可以分开,而且柑橘膜可以让离子通过,所以利用橘子瓣分开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分池”观点,由膜可以提升到“盐桥”观点。
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
程中,如果充分发掘教材素材,合理开发利用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发挥学生主动性,创设有效学生活动
在进行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时,通常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因为学生起点较低。
但是在新教材中,大多数化学反应原理内容都是从必修到选修形成螺旋式上升的的设计理念。
因此在选修阶段进行化学反应原理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基础,设置有效活动,例如学生实验,充分结合理论分析,使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发现问题,从而在不断解决新问题中,最近发展,不断上升,达到目标要求。
(六)板书设计(见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