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人本主义心理学简介
人本主义心理学简介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
它的形成受当时人道主义和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在批判和继承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等学派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
与其它心理学派不同,它主要研究人的本性(nature、潜能(p otentiality、经验(experience、价值(value、创造力(creativity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
人本心理学的形成,为人类了解自己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为心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所以又被西方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四位: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1987、罗洛·梅(Rollo May,1909—1994和布根塔尔(James Bugental,1915—。
1956年4月,马斯洛等人发起并创立了人本主义研究会组织,第一次讨论了人类价值的研究范围。
1962年,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Psychology,简称AAHP在美国成立,这标志着人本主义心理学正式诞生,布根塔尔担任了第一任主席。
人本主义和其他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不少治疗师如罗杰斯、马斯洛等,都认为精神分析学派过于强调病态的行为和过于以决定论作为人的价值基础,缺乏了对行为的意义、正面的成长和发展的探索,因此决意创立一个全新的心理学取向,藉以强调正向的心理发展和个人成长的价值。
同时又加入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强调自由、个人决定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人性本善论人性本善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的人性观,也是人本主义的动机论与人格论的出发点和理论支柱。
它认为人的天性中就有实现自己的潜能和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倾向。
人格心理学的人本主义流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个 心理学的新流派,是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后西 方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与其他人格 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它假设人应该为其行为负主 要责任,因为人有自由意志。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第二节 马斯洛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理论 第三节 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第四节 罗洛•梅的存在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五个中心论点
(1)人本主义心理学具有强烈的现象学倾向,他们强调 人的主观体验,对人主观世界的心理内容有强烈的兴 趣,且超越了当代心理学家的逻辑实证主义倾向。
(2)人本主义心理学坚持人类本质的统一与完善。 (3)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承认人发展限制的同时,认为人
类有一种不可缺少的自由选择和自主倾向,人能够努 力克服自身条件的限制。 (4)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心理学中的还原论,主张按照 意识的本来面貌来看待意识经验。 (5)人本主义心理学相信不可能对人性进行穷尽的解释, 人的人格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人有实现自己潜能, 不断超越自我的能力。
(三)现象学——人本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重在现象或直接经验的审视和描述而不是因果分析。 马斯洛指出,由于现象学更强调自我的内在感受,因 此,现象学方法适合于研究人类的个体心理现象,应 成为心理学所适用的方法。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一 个重要流派,在20世纪50-60年代曾是欧美最为时髦的 哲学思潮。
4、存在主义哲学在本体论上十分重视的两个基本问题: a)人性的本质是什么?b)个体的存在意义是什么?存在 主义提出重视研究人的本质、尊严、自由、价值及个体 存在等,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社会文化背景(p232) (1)二战后,经济繁荣发展,物质生活富
人本主义心理学
自我实现者的特征
1、能完整准确地知觉现实 。 悦纳自己、 2、悦纳自己、他人和周围世界 。 内心生活、思想、 3、内心生活、思想、行为自然率真 。 以问题为中心, 4、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 5、有独处的需要 。 6、具有独立自主的特征 。 7、接受并欣赏新事物且不厌烦平凡的事物 。 8、具有高峰体验 。 9、热爱人类并具有帮助人类的真诚愿望 。 10、 10、与志同道合的人建立持久而深入的人际关系 。 11、道德标准明确, 11、道德标准明确,分辨目的与手段的区别 。 12、有民主的性格, 12、有民主的性格,能尊重他人人格 13、 13、有卓越的幽默感 。 14、富有创造力, 14、富有创造力,不墨守成规 。 15、具有批判精神, 15、具有批判精神,不容易被社会诱惑 。
我喜欢发现,而不是去改进。 我喜欢发现,而不是去改进。 ——亚伯拉罕 H·马斯洛 亚伯拉罕· 亚伯拉罕 马斯洛 ( 1908-1970 )
美国心理学家.他出生于纽约一个俄裔犹太人家庭,18岁时遵 从父母之命进入纽约市立学院攻读法学专业,但第二个学期 便离开该校进入康奈尔大学学习心理学。马斯洛学习期间, 最早接触到的是冯特和铁钦纳的构造主义心理学,但不久他 就迷上了华生的行为主义。1934年,马斯洛在著名比较心理 学家哈洛的指导下,获哲学博士学位,随后他前往哥伦比亚 大学担任桑代克的助手。1943年,马斯洛到纽约布鲁克林学 院任教,开始接触到惠特海默的格式塔心理学、霍妮的社会 文化精神分析理论,以及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这些 理论学说对马斯洛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促使他彻底抛 弃了行为主义的机械论观点,转而建立一种动力的、整体的、 新的心理学范式。1951年,马斯洛担任了美国布兰迪斯大学 的心理学系主任。在此期间,马斯洛出版了《动机与人格》、 《存在心理学探索》。这两本著作奠定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 理论基础。1967年他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服时在 自︐承 身认认 条为人 件人发 的能展 限够限 制努制 力的 克同
来主反 看张对 待按心 意照理 识意学 经识中 验的的 本还 来原 面论 貌 ︐
无穷相 限尽信 发的不 展解可 的释能 可人对 能的人 性人性 格进 有行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缺陷
软弱的心理学
马斯洛
被指责使用非科学的方 法,结论是以很少样本 为依据,使用模棱两可 的术语,把伦理观念与 逻辑学相混淆
从哲学基础上讲
起源:
•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西方当代对后工业社会的反人性 的反省,以及反战和反主流文化的产物。 •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与反战运动的发展有关。
•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还与美国反主流文化运动 的影响有直接关系。
人本主义运 动
以马斯洛为首的一些 心理学家意图创立一 门研究人类的积极本 性的心理学——人本 主义心理学派,他们 组建了美国人本主义 心理学学会。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在人本心理学出现之前,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几乎平分了现代西方 心理学世界。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反对当时西方心理学界最主要的 两大势力中形成的。
批判行为主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学
华生所开创的行为主 义心理学在西方心理 学界盛行了半个世纪, 但其忽视了人的主观 方面,这种理论使人 丧失了人性,把人格 看成有环境决定的行 为模式,实质上是一 种机械的决定论和环 境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虽然产生于心 理学内部,但它与整个西方思 想、社会文化有密切联系,其 产生有深厚的哲学思想根源与 社会文化背景。
what‘s more
人本主义哲学传统发源于古希腊哲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人本主义思潮兴起于文艺复兴时期, 其主要思想倾向是重视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力, 解放个性。 人本主义者直接反对宗教教义对人的精神的强制。例如, 英国思想家摩尔和英国哲学家洛克。
人本主义心理学解读
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潮渊源和历史背景查看:[大字体中字体小字体] 阅读153次一、社会历史背景首先,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满足了当时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战”以后,美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经济高度繁荣的黄金时期,国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一大批民众的生活从贫困走向了富裕。
随着经济繁荣和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出现追求更高的精神需要的满足。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充分发掘人的潜能、追求健康人格和自我实现等观点,迎合了美国当时时代精神发展的需求。
其次,美国社会在表面繁荣的背后面临着许多尖锐的矛盾和严重的异化现象,特别需要有一种新的心理学理论加以解决。
人本主义心理学崛起的20世纪60年代,既是一个经济繁荣的时代,又是一个“令人头晕眼花的大旋转时期”。
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内外政治形势的恶化,二是经济增长与科技发展面临着新的危机和困境。
在国际形势方面,二战以后美国所处的国际形势时而缓和,时而紧张,加上核战的危险,使美国人普遍生活在“军备竞赛、冷战的阴影”之中。
在国内政治上,当时美国陷入越战中难以自拔,反战运动风起云涌;许多城市发生了种族骚乱事件,一系列的恶性事件使美国当时的社会充满了动荡和不安。
与之同时,美国在经济与科技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新的问题。
70年代的“石油危机”使美国经济发展遇到了很大困难,而科技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美国人的生活质量,相反带来了严重的异化现象。
在教育上,当时美国存在的“重科学而轻人文”的倾向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批评。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正是代表了一种对“科技中心主义”的反省,代表了美国心理学界对时代精神挑战的一种积极回应。
第三,社会生活中的文化变迁、心理冲突与价值观的危机,需要有一种新的心理学理论和心理治疗模式。
美国传统文化是典型的乐观主义文化,他们特别崇拜“白手起家的好汉”。
但在70年代,这种传统的价值信念受到了怀疑,悲观主义开始普遍抬头,许多人陷入孤独、焦虑、价值危机、意义丧失等心理冲突中难以自拔。
人格心理学08:人本主义流派
充分发挥功能的人的特征
• 坦诚对待自己的体验;试图生 活在现实的空间里。他们的目 的是体验生活,而不仅仅是过 日子。
• 愿意相信自己的感觉,对别人 的需要感觉敏锐,但不会屈从 于社会行为标准对他们的要求, 他们似乎更遵从自己的兴趣、 价值观和需要。
• 能深刻而敏感地体会自己的情 感,包括积极和消极的情感。
人本主义流派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一)20世纪中期之前,人格心 理学中精神分析流派与行为主 义流派大行其道。
精神分析流派—强调本我的原始欲 望与人的无意识;人受性本能和攻 击本能控制。 行为主义流派—把人格看成是一套 由环境决定的行为模式,把人降低 为“一只较大的试验白鼠或一架较 慢的计算机”。
8条具体途径
• 全身心投入或献身于某一工作或事 业,彻底忘记自己的伪装和角色, 真正进入“无我”的境界,从而完 全成为自己。
• 每当面临前进和倒退、成长与安全 的选择时,要尽量做出成长的选择 而不是安全和退却。
• 要有高度的自发性,倾听自己内在 冲动的呼唤,任其显露出来。
• 在怀疑时,要诚实地说出来,而不 要隐瞒,因为你的顺从也要承担责 任。
8条具体途径
• 从小处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 下。
• 自我实现不是一种终极状态, 而是一个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
• 高峰体验非常短暂,但对于自 我实现的意义重大。
• 要识别自己的防御心理,并有 勇气放弃这种防御。
三、罗杰斯的理论
(一)充分发挥功能的人 好的人生,是一种过程,而不 是一种状态;它是一个方向, 而不是终点。人的本性就是要 努力做到因满足于个人生活而 保持乐观态度。 他把达到这一目标的人称为充 分发挥功能的人。
• 自尊与对失败的反应 • 自我价值组合 • 自尊和文化
人格心理学各流派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人格心理学各流派的基本观点是什么1、精神分析学派;2、特质学流派;3、生物学流派;4、人本主义流派;5、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流派;6、认知学流派第一章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第一节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1、脑解剖模型(意识、前意识、无意识)2、结构模型(伊底、自我、超我)3、本能和紧张的缓解4、防御机制压抑、升华、替代、拒绝、反应生成、理论智化、投射5、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6、了解无意识的东西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催眠、象征行为等。
二、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应用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理论之父,他第一个提出用于治疗心理障碍的精神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
三、人格评价——投射测验1、投射测验的含义2、投射测验的类型3、对投射测验的评价四、弗洛伊德理论的贡献与批判1、贡献2、批判第二节弗洛伊德理论的相关研究一、梦的解释二、恋母情结三、幽默四、催眠第二章新精神分析人格的理论第一节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一、新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人及其观点1、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人物及主要观点介绍1)寻求优越;2)父母对人格发展的影响;3)出生顺序。
2、卡尔?荣格(人物及主要观点介绍)1)集体无意识;2)一些重要的原始意象3、埃里克?埃里克森1)埃里克森的自我概念2)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人格发展八阶段基本信任对不信任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主动性对内疚勤奋对自卑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亲密对孤独繁殖对停滞自我完善对绝望4、凯伦?霍尼(人物及主要观点的介绍)在她的研究中,强调文化和社会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她对精神分析方法中的两方面贡献是:1)神经病;2)女性心理学。
5、哈里?斯塔克?沙利文1)人格意象;2)发展时期6、艾里克?弗洛姆(人物简介,主要观点)1)逃避的手段;2)积极的自由二、新精神分析理论的应用新精神分析理论与宗教三、人格评价——测量类型1、荣格的心理类型说2、心理类型的测量:迈尔勘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四、新精神分析理论的贡献与批判第二节新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相关研究一、焦虑与应对策略二、挫折和攻击三、依恋类型和成人的人际关系第三章特质流派的人格理论第一节特质流派的人格理论一、特质流派1、做为特质维度的人格2、特质流派的主要特征二、重要的特点理论家1、高尔顿?奥尔波特(Gordon Allport)2、亨利?莫雷(Henry Murray)3、雷蒙德?卡特尔(Raymond.B.Cattell)卡特尔的十六个根源特质;大巨人格因素分析三、特质理论的应用工作岗位上的人格因素分析四、人格评价——自陈式调查表1、明尼蒙达多项人格调查表。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早期历史和原理
人文主义思想出现在始于14 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认为,对法律、艺术、政府甚至贸易的评价应该根据它们对人的作用,而不是根据它们对未来神圣的天堂的作用。
人们应该自由地决定自己的生活,教会和政府都无权规定。
后来,在美国出现的一种人文主义形式,称为"先验人文主义"产生于由19 世纪爱默生和梭罗所发起的文学运动。
这场运动认为,重要的真理来自直觉而不是客观证据。
先验主义者反对束缚和所有教条。
反对建立神学教条和先验主义的社会反抗都与一神教派[后来称为一神教信普救教的形成有联系。
一神教派宣称,不存在信条,它只鼓励所有的人自己决定相信什么。
这个组织的成员后来发起了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相联系的"人类潜能"小组。
人本主义心理学开始于20 世纪50 年代,正式形成于60 年代,它反对: l)行为主义所认为的环境力量决定行为,(2) 精神分析所提出的潜意识力量决定行为。
因此,它自称是"第三势力"。
它的倡导者想要抛弃行为主义者的机械环境论(其中,正如他们看到的,个体只是受环境支配的被动机器)和精神分析的本能决定论(其中,伊底的罪恶力量,包括谋杀、乱伦和破坏,而与超我作斗争)。
他们也想要抛弃心理学从物质科学借鉴来的研究方法和统计分析。
他们认为,产生于实验室的、受到严格控制和量化的实验结果忽视了人类活动中最重要的成分。
他们认为,心理学的主要题材应该是经验和意义,而不是行为。
外部观察忽略了思维和情感是不充分的。
内部题材可以通过艺术创造、文学作品、传记和访谈来收集。
人类是独一无二的。
老鼠、鸽子或其他"低等"动物的研究将无法达到对人的理解,也无法达到对条件反应的研究和人格特质的统计分析。
他们认为,人类自由地选择,不受强化和潜意识力量的支配。
每个个体在做出选择的时候,都有责任发展出一套价值观,用于指导寻求有意义的完满人生。
他们称此为"自我发挥"或"自我实现" 。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1.社会背景(1)经济繁荣,物质得到满足,产生高级需要的满足(人性、价值、意义、自我实现)。
反映了美国物质生产高度发展的社会需要。
(2)在物质繁荣的背景后,美国社会内部的各种矛盾和不安因素的加剧,又导致严重的精神裂变现象。
失业、犯罪、吸毒、精神疾病、道德堕落等社会问题仍然十分严重,人受物役的现象有新的发展。
一切表明,单凭经济繁荣、科技进步甚至民主政治还不足以解决人类精神生活和价值追求的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对人的尊严及其内在价值的重视。
2.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现代西方哲学有两大哲学思潮:一为科学主义(实证主义),包括孔德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等;另一是人本主义(非理性主义),包括意志主义、存在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人本主义等。
3.心理学背景(1)对行为主义的批判,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批评行为派的S-R的机械观,坚持S-O-R公式,特别重视作为中介变量O(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的功能。
第二,批评行为派过分强调客观的、量化的、可验证的方法和动物模型,否认对非器质性的、非物理性的人类本性的研究;第三,对行为控制的环境决定论,否定人具有自我理解、自我指导或控制自己命运的能力。
第四,批评行为派关于人类只能对刺激做出反应的空的有机体的思想,否认人的自我同一性和内在的整体性。
(2)对精神分析的批判和继承首先,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肯定古典精神分析在发现潜意识、引入动机论和保护自我概念等三方面是有贡献的,但也提出三点批评:一是潜意识决定论,二是性恶论,三是悲观主义。
其次,新精神分析者既有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联盟的成员,又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
如,自我心理学的思想,动力心理学思想的影响(动机论),心理治疗法的影响。
(3)整体心理学的影响整体心理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格心理学的影响(奥尔伯特),二是机体论心理学的影响(戈尔德斯坦)。
机体论心理学思想的创始者,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者。
人本主义心理学
理论体系
自我实现
需要层次
高峰体验
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 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
首先,他尊重个人,强调自我实现,主张以最简单的方式,对人类劳动、生活和谋生的方式进行合适的管理, 认为合适的管理是一种理想化的或革命性的技巧。
其次,他认为,推进健康管理和协同管理,要修改在大型组织里一直在起作用的那种顺从性的行为,让人们 在一个公司里保持自己的个性,使工作不成为一种工作,而成为自己喜欢的娱乐。
罗杰斯提出的个人中心治疗和同理心等治疗理论。
Rogers的在人本主义的治疗中特别重视治疗师必须要有三个成分:真诚一致、无条件正向关怀与同理心。
创立者
人本主义心理学(3张)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1926年进入纽 约市立学院攻读法学专业,但由于对于学习法律没有兴趣,第二学期转至麦迪逊大学攻读心理学,在著名比较心 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1934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1937 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1951年被聘为布兰迪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69年离任,成为加利福尼亚 劳格林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在布兰迪斯大学任职时,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 究。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 >>两个杂志的首任编辑。
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提纲一、人本主义产生的背景二、人本主义的发展概况三、人本主义的中心论点四、人本主义的贡献与局限一、人本主义产生的背景1、心理学背景人本主义把自身定位于反对行为主义与精神分析的“第三势力”(1)行为主义——人是一只较大的试验白鼠(2)精神分析——意识自我是无意识自我所驱使的“奴仆”(3)二者共同点——机械决定论、还原主义、贬低人性2.哲学背景(1)存在主义哲学——人本主义基本观点的理论根源(2)现象学——人本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海德格尔用解释学的现象学方法探讨了本体的存在。
他把人类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是能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存在,因此应该通过主客体关系的分析来理解人的存在及其实质。
就是说,要把自己的?°内在经验世界?±带入到科学研究中,以解决有意义的人类实际问题马斯洛反对心理学中实证主义和还原论的观点,认为现象学方法更适于研究人类个体的现象,因为它更强调自我的内在感受。
一、人本主义产生的背景3.社会历史背景(1)物质生活的富足反衬出精神生活的空虚(2)巨大的社会压力导致严重的精神危机(3)对战争的反思(4)当时的反主流文化运动二、人本主义的发展概况1.产生初期——早期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作2.迅速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会的成立3.进一步深化——自我实现与自我选择的辩论4.作为一种学术运动的消失三、人本主义的中心论点1.个体的现象学2.人类本质的统一与完善3.人能够自由选择4.用现象学的方法研究意识5.人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四、人本主义的贡献与局限1.贡献:(1)为理解人性提供了一种新的积极的观点(2)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教育、管理等领域2.局限:(1)虽然重视意识的主观内容但并没有为其理论提出实证支持(2)许多关键概念模糊不清(3)研究方法过于主观不够科学第二节马斯洛的需要论与自我实现理论提纲一、需要层次论二、自我实现的理论三、马斯洛理论的局限性一、需要层次论人类的两种需要:1. 随生物进化而逐渐变弱的本能需求,称低级需要或生理需要;2. 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示出来的潜能,称高级需要或心理需要。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心理学理论,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个体的主动性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本文将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核心概念以及对心理健康和治疗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人本主义心理学源于20世纪的西方社会,特别是对于工业化和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机械化、匿名化的反思。
20世纪初,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盛行,但这些理论都忽视了个体的主观体验和追求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因此,一些心理学家开始提倡以人为本的心理学观点,试图探索人类内心的深层次需求和意义。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概念1. 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内在驱动力。
自我实现指的是个体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达到最高层次的人类发展。
2. 主观体验: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的主观体验对于理解个体行为和心理状态至关重要。
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是对于世界的独特理解和回应。
3. 自由意志: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由意志和选择权。
个体有能力意识到自己的选择,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做出合适的决策。
4. 现在时刻: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专注于当下的重要性,认识到只有当下的存在是真实的。
过去和未来都只是在当下的延伸和构建。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价值和尊严,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1. 自我接纳与自尊提升:人本主义心理学鼓励个体接纳自己的过去和现实,以及自身的情感和需求。
通过接纳自我,个体能够提升自尊和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2. 关系和连接: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和连接的重要性。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可以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困难时期给予个体支持和安慰。
3. 寻找人生意义:人本主义心理学鼓励个体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通过思考自己的内在追求和价值观,个体可以找到生活的目的和动力,从而获得更高的心理满足感。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
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和其它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一)自然人性论认为人性来自自然,人生来不具有生理的、安全的、尊重的、归属的、自我实现的等各种不同的基本需要,这些基本的需要就是人性。
(二)自我实现人格理论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动力。
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人追求自我潜能得以实现和发挥的欲望和倾向,也就是“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于自己的本性”(三)来访者中心疗法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疾病患者往往形成了歪曲的、消极的自我概念,心理治疗的目的就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积极的自我概念,即自由地实现自我潜能。
需要三个基本条件:(1)无条件的积极关注(2)真诚一致(3)移情的理解二、人本主义的学习观(一)学习的目的与过程人本主义心理学者认为,教育的目的绝不只限于教授知识或谋生技能,更为重要的是针对学生的情感发展,使他们能在知识、情感、动机诸方面均衡发展,从而培养其健康人格。
学习的目的和结果就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具有高度适应性和内在自由性的人,一个充分起作用的人,也就是使学生整体人格得到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教育的宗旨和目标应该是促进人的变化和成长,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成长的人,即培养学会学习的人。
人本主义心理学者认为,学习是在一定条件下自觉挖掘其潜能,自我实现的过程。
(二)有意义的学习罗杰斯认为学习可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无意义学习指只涉及心智而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的学习,是一种“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因而与完整的人的成长无关。
所谓有意义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及对未来行为方针选择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人本主义心理学
心理学流派之——人本主义心理学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背景(一)社会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物质生活空前富足。
但民众的精神生活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出现了严重的精神危机和道德滑坡,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2、战争阴云没有散尽,国际军备竞赛日益激烈,特别是核战争对人民产生很大压力,美国民众处于对战争的无尽恐惧和担忧中。
3、美国出现了一种在青年中掀起的反主流文化的运动。
这个运动表现为反对传统的价值、重视自我实现、强调个人经验,实质是宣扬个人主义,把个人的欲望看作是核心价值。
1、人道主义和个人论人道主义主张以个人作为衡量历史和现实的准则,重视个人的价值,维护个人的尊严和权利,解放个性,使个人得到充分的自由发展,实现现实中的个人幸福。
但不同的是,人本主义认为人的发展人本的自然倾向不是避苦趋乐的狭隘私利,而是在生活需要中基本满足的基础上对人类高级需要或真善美等心理需要的追求。
人本主义心理学也是以人性论为其重要思想渊源的。
所谓人性,指一切人所共有的的特点。
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大多数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人性本善,且具有建设性,而恶则来自与社会或文化。
唯独罗洛·梅的主张有所不同,认为人性中有内在恶的因素,如不正视这种恶的倾向或仅把恶归于环境,都是有害的。
人本主义的科学背景有生物学、生态学、和机能整体学。
马斯洛认为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都具有似本能的性质,人类这些潜能和价值是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生物自然禀赋。
罗杰斯也强调人类成长过程中的生物学基础。
机体整体学强调有机体是一个多层次结构的统一整体,主张对人类有机体的研究必须把人看作是完整的系统,这种整体思想对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人本主义心理学也是心理学内部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其他两大主流思潮提供的关于人类的心理知识大多数是不完整的、扭曲的、难以在新的时代里承担起社会所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心理学流派2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主张
人本主义心理学指出,心理学应该从 我们“人”的维度去关注人的那些基本的 东西,把人从生物——物理学观点的遏制、 束缚中解放出来。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主张与自然科学的心理学以 及精神分析的区别: 1.人性观: 人性本善论 人性的成长论 人性的选择论 2.研究对象和课题 研究对象:健康人的内在意识经验 创造性,爱,自我,成长,有机体,需要的满足, 自我实现,人的潜能、价值等 3.方法论的建设 研究方法:动态的整体研究 折中融合的方法论原则 具体方法上的兼收并蓄
三、马斯洛的高峰体验论
高峰体验是一种强烈的同一性体验,是指每 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回忆那不平凡的一刻,你的 内心依然会荡漾出坚毅、活力和创造力,成为你 自由、自信、自强不息的精神源泉。 它包括神秘 体验、宇宙意识、海洋体验、创作体验、爱情体 验、父母亲情感体验、性体验、顿悟体验等等。
高峰体验的特点:
第四节 罗洛梅的存在主义心理学
• 主要思想: • 一.关于存在 • 1.存在的核心:存在感--人生的基础和目标。指 人对自身存在的经验,具有自我存在的意识。存 在感是通往内心世界的核心线索。 • 2. 存在的本质:存在于世,“人生在世” • 3.存在的方式:罗洛· 梅阐发了人存在于世界上的 三种方式:周围世界、人际世界、自我世界。
心理学流派(下)
第十六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种“以人为本” 的心理学思潮,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 60—70年代迅速发展。它强调心理学应该 研究人的本性、潜能、尊严和价值,研究 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现实问题。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的思想渊 源及社会历史背景
社会历史背景
(二)安全需要
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背景、历程和贡献
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背景、历程和贡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及评价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人们的精神状态也陷入了更大的危机,人受制于物而无能为力很多社会问题的解决急需借助心理学,从而使得临床心理学、心理诊疗、社会心理学等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人们开始认识到,一切不安的源在于人缺乏对自身内在价值的认识。
但是传统心理学存在着严重的贬低人性和非人性化的倾向,此人本主义心理学便应运而生l¨。
人本主义心理学其理论产生是出于反击当时两个影响最大的心学派,即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在这些心理学中,作为心理学核心的人的心理现象的本质属性没有得到正确阐述。
人木主义心学家认为心理学应着重研究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
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方面,他们继承了19世纪末狄尔泰和韦特海默的传统,主张正确对待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反埘用原子物理学和动物心学的原和方法研究人类心理,主张以整体论取代还原论。
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有一个较长的酝酿过程。
2O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人格心理学、新精神分析和机体论的研究是早期的理论准备。
戈尔德施泰因1939年《机体论》的发表,被认为是C、学的主要理论即自我实现论的基,他第一次从机体潜能的发挥出发论述自我实现,用心理学的实证研究加强了这一本来是由哲学捉出的概念。
第一批系统讨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作是在2O世纪四五十年代陆续发表的,其中主要有:马斯洛的《人类动机论》(1943)、《动机和人格》(1954);罗杰斯的《患者巾心疗法》(1951)、《论人的成长》(1961);及梅主编的《存在:精神病学和心理学lfI的新角度》(1959)。
2O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人本主义运动进一步深化。
其内部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方的自我实现说和以梅及其他存在主义心理学家为另一方的自我选择说。
此外,代表人本主义心理学主流的自我实现理论也有不同的发展趋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提纲一、人本主义产生的背景二、人本主义的发展概况三、人本主义的中心论点四、人本主义的贡献与局限一、人本主义产生的背景1、心理学背景人本主义把自身定位于反对行为主义与精神分析的“第三势力”(1)行为主义——人是一只较大的试验白鼠(2)精神分析——意识自我是无意识自我所驱使的“奴仆”(3)二者共同点——机械决定论、还原主义、贬低人性2.哲学背景(1)存在主义哲学——人本主义基本观点的理论根源(2)现象学——人本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海德格尔用解释学的现象学方法探讨了本体的存在。
他把人类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是能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存在,因此应该通过主客体关系的分析来理解人的存在及其实质。
就是说,要把自己的¡°内在经验世界¡±带入到科学研究中,以解决有意义的人类实际问题马斯洛反对心理学中实证主义和还原论的观点,认为现象学方法更适于研究人类个体的现象,因为它更强调自我的内在感受。
一、人本主义产生的背景3.社会历史背景(1)物质生活的富足反衬出精神生活的空虚(2)巨大的社会压力导致严重的精神危机(3)对战争的反思(4)当时的反主流文化运动二、人本主义的发展概况1.产生初期——早期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作2.迅速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会的成立3.进一步深化——自我实现与自我选择的辩论4.作为一种学术运动的消失三、人本主义的中心论点1.个体的现象学2.人类本质的统一与完善3.人能够自由选择4.用现象学的方法研究意识5.人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四、人本主义的贡献与局限1.贡献:(1)为理解人性提供了一种新的积极的观点(2)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教育、管理等领域2.局限:(1)虽然重视意识的主观内容但并没有为其理论提出实证支持(2)许多关键概念模糊不清(3)研究方法过于主观不够科学第二节马斯洛的需要论与自我实现理论提纲一、需要层次论二、自我实现的理论三、马斯洛理论的局限性一、需要层次论人类的两种需要:1. 随生物进化而逐渐变弱的本能需求,称低级需要或生理需要;2. 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示出来的潜能,称高级需要或心理需要。
五种层次的需要就分布于这两种需要之间。
(一)动机理论的基本假设1.人是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受动机驱动的2.人类的需要是一种类本能的需要3.人类动机的终极目标是基本需要◆¡°基本需要¡±与¡°动机¡±区别:基本需要是先天的,是一种潜能;动机是在先天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二)五种基本需要1.生理需要:五种需要中最强烈、最具有优势的一种,基本生存条件的需求。
2.安全需要:人们对秩序、稳定、工作和生活保障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人们渴望自己能属于某个团体或组织,渴望彼此之间相互信赖的、亲热的关系。
4.尊重需要:包括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
5.自我实现需要:对充分发挥个人潜力,充分发展自身内在本性的需要。
(三)各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图9-2 需要层次的演进一种需要满足后,下一个更高层次的需要继而主宰这个人,其结果是他不断为各种需要所推动。
在生活中,那些满足了所有低层次需要的人就会关注怎样才能发挥出全部的潜能。
人是一种正在选择着、决定着、追求着的动物。
——马斯洛2. 高层次需要的八个特点(四)满足基本需要的条件与后果1. 基本需要满足的条件基本需要的满足是完善人格走向自我实现的必由之路。
基本需要的性质虽然是人类本能性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决定的,但它与单纯的先天本能不同,容易被后天的环境所压制、改变。
基本需要的满足必须以人际关系以及更广泛的社会环境为基础。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只能在人际关系之中得到实现,无论是安全感、归属关系、爱、价值感以及自尊等,都主要来源于人际关系。
一、需要层次论(四)满足基本需要的条件与后果2. 基本需要满足的后果价值评价的变化认识能力的变化有助于人的发展一些特殊的后果二、自我实现的理论(一)自我实现的概念在马斯洛的理论体系中,自我实现包括两层含义:1. 作为一种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实现,是实现潜能的过程,而不是一种终结状态,它意味着发展真实的自我、发展现有的或潜在的能力。
2. 作为一种人格的自我实现,是一种存在,而不是一种演变,它往往被视为一种终极状态。
(二)自我实现者的类型与特征1.两种类型的自我实现者•务实型自我实现者•超越型自我实现者2.自我实现者的15种特征•准确的认识现实;宽容和接纳自己、他人与周围的世界;自发性、单纯性和自然性;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具有超然于世的品质和独处的需要;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超越环境和文化的束缚。
具有用不衰退的欣赏力;经常能够产生神秘体验或高峰体验;对人类的认同、同情和关爱;具有深厚的个人友谊;具有强烈的民主精神;具有强烈的道德感;具有哲理和善意的幽默感;富于创造性;具有抵制和评判现存社会文化的精神。
(三)自我实现的条件与障碍1.外部条件与障碍(1)言论自由:在不损害他人的前提下可以随心所欲,保卫自由、正义、公平及秩序。
(2)社会经济状况:为人们的自我实现提供所需要的资源和先决条件。
(3)社会文化环境:文化环境强加于个人的规范,阻滞一个人的自我实现。
(三)自我实现的条件与障碍2.内部条件与障碍(1)自我概念的缩减(2)固着于现有的自我概念(3)不愿离开安全的环境个人(4).成功恐惧•“约拿情节”(四)自我实现的途径1.两条主要途径通过个人成长达到自我实现通过改变社会环境促进自我实现两者的统一关系2.八条具体途径忘掉伪装和角色做出成长的抉择有高度的自发性做出真正的自我决定从小事做起不断完善与发展自己创造更多的高峰体验识别并放弃防御心理(五)高峰体验与自我实现• 1. 高峰体验是一种身心融合的、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在这种时刻,人会产生一种返璞归真或与自然合一的愉悦情绪。
高峰体验是一种成长体验,其中没有任何焦虑,人感受到自我与世界的和谐统一,感受到暂时的力量和惊奇。
高峰体验在个体之间差异很大。
马斯洛将其比喻为“到自己心目中的天堂去旅行”。
• 2. 马斯洛还发现了“高峰体验”与“非高峰体验”的区别。
务实型自我实现者通常是非高峰体验者,他们脚踏实地,对生活有明确的目标;超越型自我实现者通常是高峰体验者,他们大多从事写作、音乐、哲学和宗教等。
这两类自我实现者都可以从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只是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而已。
3. 高峰体验既是自我实现者的特征也是通向自我实现的一条重要途径。
虽然所有人都可能产生高峰体验,但只有自我实现者才能经历频率更高、强度更大、更充分的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之所以是通向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是因为自我实现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迈向自我实现的每一步都有高峰体验出现。
它似乎是一种奖赏,引导人达到更为完善的自我实现。
三、马斯洛理论的局限性• 1. 马斯洛把人的基本需要看成是先天的、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类似本能的需要,过于强调生物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这使其理论带有一定的生物决定论色彩。
另外,马斯洛一方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另一方面他又说每个人都有实现自己潜能的愿望,每个人都可能天生是画家、诗人或木匠,关键是哪一个自我被控制着等待发展。
这种先验论似乎和他一直所强调的自由意志相抵触,这也是整个人本主义所面临的矛盾。
• 2. 马斯洛过于强调个人价值和选择的自我实现。
他本人也认识到一味强调自我实现容易导致极端的个人主义,因此他转而寻求一种超越自我实现的新理论¡ª¡ª超个人心理学,它是以宇宙为中心,而不只注意人性需求或兴趣,他超越人性、自我、和自我实现等观念。
认为这种自我仅仅是一种十分渺小、狭隘、孤立的个人¡°小我¡±,这种¡°小我¡±实际上一种超个人的¡°大我¡±的一部分,个人只有超越¡°小我¡±,把¡°小我¡±融于¡°大我¡±之中,才能无私和完满。
超个人心理学所说的¡°大我¡±在不同的文化中被赋予不同的名称,西方称之为上帝,我国则称之为道、天等。
超个人心理学的发展也面临许多问题。
超个人心理学研究超个人的神秘经验,其神秘化倾向容易引起大众的误解;而最严肃的问题是它缺乏实证的基础,它的资料大多来源于个人的体验,而个人体验在科学领域是没有位置的。
• 3. 马斯洛研究的对象大多是美国人,其研究是在典型的美国文化下进行的,而美国又是个体主义最强的国家,因而其理论不具有很强的跨文化性。
中国文化价值观传递给下一代的是使每一个“个人”都变成一个深信“社会幸福是个人幸福的源泉”,心甘情愿尽社会义务和责任的“自己”;而西方社会的教化则是把“个人”培养成一个自主独立,肯为自己幸福而奋斗的“个己”。
因此,马斯洛的理论在中国的应用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三节罗杰斯自我理论提纲一、现象学与自我概念二、人格发展的基础——自我实现与积极看待三、机能完善者的特征与形成四、自我实现倾向的受阻与恢复正常一、现象学与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既是罗杰斯人格学说的核心概念,也是其学说的理论基础,而自我概念的提出又是以他的现象学观点为基础的。
(一)个人的现象场每个人都以独特的方式感知世界,个体对感知过、经历过的事物都赋予一定的主观意义,这些知觉和意义的整体便构成了个人的现象场。
个人现象场既包括有意识的感知也包括无意识的感知,罗杰斯认为,个人现象场中有意识的感知是决定行为的最重要的因素。
(二)自我概念1. 自我概念的含义在个人现象场中有一部分是关于自我的感知和认识,这就是自我概念。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是自我知觉与自我评价的统一体,它代表个体对自我感知的一种组织化和一致性的模式。
2. 自我概念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个人对自己的知觉及其相关的评价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知觉与评价个人对环境各方面的知觉及其自己与环境关系的评价3. 罗杰斯的自我与精神分析的自我的区别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是人格形成和发展和改变的基础,是人格能否正常发展的重要标志。
4. 两类不同的自我概念现实自我:此时此刻真实存在的自我理想自我:个体最喜欢拥有的自我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距离可以用Q分类法来测量。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能够作为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指标。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和谐统一就是自我实现。
5. 自我一致自我一致(self-consistency)与自我系统运行有关,指个体倾向于是自己的活动与自我系统协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