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治疗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治疗摘要: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临床诊疗中要合理把握切口脂肪液化发生高危因素,做好预防与治疗,降低并发症危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作为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系,切口脂肪液化会导致炎症反应延长愈合时间,增加患者身心痛苦与经济负担,严重者还会导致护患纠纷,因此做好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诊疗研究极为必要,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危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主要是妇产科患者腹部手术后切口部位因手术破坏发生无菌性坏死导致脂滴流出,形成液态脂肪引发无菌性炎症,这个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切口血液循环与愈合,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负担。
临床报道显示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与患者肥胖、糖尿病、应用高频电刀、手术切口暴露时间过长、贫血、抗生素应用、营养不良、缝合不当、妊高症水肿等因素密切相关。
肥胖作为典型的影响因素,是由于皮下脂肪厚度过后导致患者更易发生脂肪液化,一般厚度<3㎝患者发生几率较低,超过3㎝则发生风险伴随厚度增加直线上升,且由于肥胖患者多数皮下脂肪层血液循环较差,切口受手术侵入性操作影响更易发生脂肪氧化分解导致液化,因此对皮下脂肪层过厚患者要予以重点关注。
合并糖尿病作为引发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主要是由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加重切口血液供给负担引发血供障碍,增加脂肪液化风险,且高血糖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抑制白细胞及纤维母细胞修复能力,抑制切口部位肉芽生长、干扰其抗感染与愈合能力,造成切口脂肪液化愈合不良,因此合并糖尿病患者要加强术后切口脂肪液化预防。
高频电刀作为近年来临床手术治疗中应用频率较高的医疗器械,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变频电流引发局部热效应并增温,会增加皮下脂肪组织变性坏死、烧焦等几率,增加术后切口渗液风险,导致脂肪液化,因此高频电刀的应用临床操作必须慎重,并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去除缺血、游离及烧伤坏死的脂肪组织,以降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几率。
手术后脂肪液化怎么办呢
手术后脂肪液化怎么办呢很多人在进行手术后,往往都会出现伤口无法进行愈合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非常多的,最为常见的原因就是手术后脂肪液化。
伤口一旦出现无法愈合的情况,就容易造成细菌的感染,严重的时候还会让患者出现发烧以及其它疾病的情况,所以一定要手术后脂肪液化进行有效的治疗,那么手术后脂肪液化怎么办呢?第一,手术后脂肪液化怎么办呢?对于手术后脂肪液化我们应该根据患者切口愈合的情况以及切口渗出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渗液较少,切口大部分愈合良好,只需剪去1~2针缝线,置盐水纱布条引流,通过换药就可使切口愈合,不必敞开全部切口,否则反而使愈合时间延长;渗液较多,切口不愈合时,尽早完全敞开切口,以庆大霉素盐水纱条或黄纱条湿敷,待肉芽组织新鲜后及时二期缝合,以缩短愈合时间。
第二,挤压排液法加微波仪治疗:切口换药时,如发现敷料有黄色渗液,不必急于拆除缝线,可反复挤压切口排出渗液,待渗液挤尽后无菌纱布覆盖切口,微波照射,输出功率30w,辐射探头距切口3-4cm,每日2次,每次30分钟,直至切口愈合。
并常规使用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有感染倾向者静点抗生素3~5天。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不需拆除缝线,切口合并感染的机会低,疗效确切,使脂肪液化的治疗过程明显缩短,平均不到4天,其原因是挤压法排出了渗液,而微波具有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对创伤的愈合均起到加速修复的作用,局部组织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组织细胞通透性增高,改善局部组织营养代谢而促进组织再生。
手术后脂肪液化怎么办呢?如果患者伤口脂肪液化较为严重,引流后效果不甚良好,可搭配使用于丶氏收口方湿敷疮面进行治疗,刺激肉芽生长,很短时间内创面即变为新鲜肉芽组织,且有很好的局部抗炎能力,抑制细菌生长,加速创口愈合。
术后切口脂肪液化
治疗
关键在于及早发现并及时引出切口内液化的脂肪
1.一般处理 2、蝶形胶布
如渗液较少,切口仅部分愈合不良,只需剪去1~2根缝线,撑 开切口少许,内置生理盐水纱条引流,通过换药就可使切口愈 合
5、皮下脂肪缝线不宜过密。 6、红外线等照射切口,也能一定程度减少切口液化的发生。
脂肪液化
FAT LIQUEFACTION
脂肪液化
概念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高危因素 治疗 预防
什么是脂肪液化?
切口脂肪液化:是手术切口部位脂肪细胞无菌性变 性坏死的过程,脂肪细胞破裂后脂滴溢出、聚集, 在切口内形成一定量的液态脂肪,并伴有局部无 菌性炎症反应。
好发部位:腹部、胸部、下肢
3.其他因素
膳食结构单一,营养不均衡,少食或基本不食动物蛋白 贫血、低蛋白血症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术前软组织损伤等亦是发生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
高危因素
手术操作
术中高频电刀 使用不当
术中切口保护 不力
缝合欠佳
其他因素
无限度地、不正确地使用电刀,会加重组织损伤,导 致切口并发症的增加、增加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及 延迟伤口愈合率等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临床表现
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多有以下临床表现 1、术后切口有黄色渗液渗出,一般不伴切口红肿、发热; 2、切口愈合不良,穿刺或撑开切口可见淡黄色含脂肪滴渗液; 3、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 4、体温及局部皮温正常。 5、白细胞计数正常; 6、渗出液涂片培养无细菌生长; 7、穿刺抽出黄色液体或B超检查探及皮下积液。
中药包外敷治疗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
文/ 王世彪(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是临床腹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切口愈合不良除感染外,大部分是脂肪液化引起。
临床早期采用中药包加压外敷防治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典型病例
患者王某,女,27岁,农民工,于2019年6月23日来诊。
患者因为肠梗阻在某医院保守治疗7天无效而上转三甲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第5天出现高热不退,当时主管医生检查切口发现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立即给予对症处理;治疗1天,患者高热消失,但术后7天,切口仍不愈合,切口液化严重,经西医换药近1个月,切口仅愈合不到一半。
由于负担不起医疗费用,患者父亲要求出院。
后来患者父亲向我咨询中医药治肿作用的中草药制成中药外敷包,佐之以加压外敷换药,可改善切口周围的血液循环、减少切口渗出,从而有利于切口愈合:
的有效成分为蒽醌类衍生物,性苦寒,有泻下攻积、清热解毒和活血祛瘀的作用。
近年来有研究证实,大黄能有效阻止炎症递质的扩增和调节免疫功能,对
术后切口脂肪液化。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防治措施
提高诊断水平与防治意识
诊断水平
医生应提高对切口脂肪液化的认识,了解其 发病机制和诊断标准。当发现患者有类似症 状时,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防治意识
医院应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医生对切口脂肪 液化的防治意识。同时,医生应在日常工作 中加强对患者的宣教,让患者了解脂肪液化
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术后腹部切口出现黄色或淡红色渗液,以及局部红肿、发热等症状,结 合涂片检查结果,可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
实验室检查及其意义
实验室检查
涂片检查渗液可见大量脂肪滴,细菌培养 阴性。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 。
VS
意义
通过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脂肪液化的诊断 ,并排除感染因素,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
术前准备措施
控制基础疾病
对于患有肥胖症、高血压 、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 者,应积极控制病情,降 低手术风险。
改善营养状态
对于营养不良或长期消耗 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改 善营养状态,提高手术耐 受能力。
告知风险
术前应向患者和家属充分 告知手术风险,特别是脂 肪液化等并发症的风险。
术中预防措施
减少电刀使用
警惕脂肪液化的发生。
及时处理
一旦发现脂肪液化,应及时采 取有效措施,如引流、换药、 加压包扎等,防止病情恶化。
04
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
使用红外线照射或微波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渗出液的吸收。
药物治疗
使用抗生素类药物,预防感染,同时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治疗,促进伤口愈合。
特点
切口脂肪液化多发生于肥胖患者、高龄患者、营养不良患者 以及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此外,手术中 使用电刀、超声刀等设备时也可能导致脂肪液化。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30例临床分析
进愈合。术后行红外线或微波照射切 口, 保持
切 口干燥 ,有利于防止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渗出处部分皮肤或皮下裂开 , 渗出液涂片存在
( 二) 妇产科腹部切 口 脂肪液化的原因分
析
6 . 对产程延长及滞产者 , 要及时进行识别和处 理 ,提高助产人员及产科医生技术水平。7 . 术
较多脂肪滴 ,连续3 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体温
液化2 2 例, 发生率1 . 6 4 %。术后患者多无 自觉
症状 ,于术后3~ 7 d 发现切 口处有黄色油性或 血『 生 渗出物 ,切 口处无明显红肿热痛 ,但可见
浮的脂肪滴;③切口 无红肿及压痛,切口边缘 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④渗出液涂片镜检可
见大量脂肪滴 ,连续3 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过紧可使组织坏死 , 缝扎过松止血不彻底 ,渗 出物较多,缝合时留有死腔 , 可扩大局部炎症 反应 , 缝合组织层次对合不 良 致切 口 裂开,均 可导致脂肪液化。近年来高频电刀在临床上广
泛的应用,也增加了切 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 手术室器械的刺激 ,止血 的不彻底 ,时间过长 均可以造成脂肪无菌 『 生 坏死 ,从而导致脂肪液
高 ,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发生明显增加。
一
条引流 , 待渗出停止后拔除。2 . 合理使用高频 电刀 , 避免损伤皮肤真皮层 ,对肥胖患者应慎 用 电刀,必须使用时 , 应将 电刀强度调到以恰 能切割组织为佳,切勿高强度电流切割组织 ,
同时尽量缩短 电刀与脂肪组织接触时间 ,以 免造成大量脂肪组织变性坏死 。3 纠 正贫血 、 低蛋 白血症 ,术后行必要的抗感染治疗及营
产科手术后腹部切 口脂肪液化患者进行换药、切 口加压包扎 ( 腹部压盐袋 ) 、清创缝合治疗后 ,患者均痊愈 出院。结论:妇产科腹部切 口 脂肪液化与肥胖、医生缝合技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体会
2 结 果
6 腹 部 手 术 切 口发 生 脂肪 液化 患者 的临 床 资 料 , 结 脂 肪 液 5例 总
化 发 生原 因、 治疗 经 验 及 预 防措 施 。 结 果 造 成 手 术 切 口脂 肪
液 化 的 主 要 原 因为 肥 胖 、 尿 病 、 蛋 白血 症 、 频 电 刀使 用 及 糖 低 高
不 良易诱发脂肪 液化 ;③高频 电切和 电凝 时 ,局部温度 可达
20 1 0 0 ~ 0℃, 0 高频 电刀长 时间、 反复 、 大功率灼烧 , 可灼烧皮下
脂 肪 , 成 脂 肪 细胞 因 热 损 伤 发 生 变 性 , 致 无 菌 性 坏 死 , 成 造 导 形
液 化科 ④术 中操作不 当 , 度牵拉 、 口暴露 时间过长及 缝合 ; 过 切 时对 位不 良或缝扎血 管等 , 均可造成脂肪 细胞损伤坏 死 , 发生
腹部切 口脂肪液化 的原因 : ①肥胖患者 由于腹部脂肪组织 血供较差 , 术后易发生脂肪液化 , 是脂肪液化 的主要原因。 本组
约 占全部发 病原 因的 5 . ②合并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尿病 、 蛋 白血症 的老 23 %; 低
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32例临床论文
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32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例临床资料。
结果:妊娠期水肿、肥胖、糖尿病、高频电刀的使用等因素增加了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比率。
结论:及时发现切口脂肪液化,尽早处理。
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高危因素,制定有效防治措施,以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2008年1月~2010年1月将收治的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病例,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收治行腹部手术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患者32例,其中剖宫产26例,妇科手术6例。
临床表现:32例术后多无自觉症状,于术后3~10天换药时发现切口有淡黄色液渗出,按压切口渗液可增多,切口外观红肿不明显,但可见愈合不良。
切缘皮下组织易于分离,有时仅表皮相连。
20例为术后3~5天出现切口渗液,12例为术后7~10天才发现。
32例患者中7例体温升高,但未超过38.5℃。
方法: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及对症治疗。
术后加强伤口护理。
术后48小时腹部切口给与微波治疗,日2次,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水肿消退及渗出物的吸收,从而促进切口愈合。
每日检查腹部伤口,如发现切口有少许渗液者,排除切口感染后,每日挤压切口1~2次,每次尽量将渗液挤净,伤口覆盖碘伏纱布,并辅以物理治疗。
渗液多时或持续时间较长者,在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拆除部分缝线,用甲硝唑液及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后加压包扎或在严格消毒下,清除液化坏死组织,将α-糜蛋白酶均匀撒于创面,最后用无菌蝶形胶布加压固定切口,一般隔日换药1次,必要时1天1次。
如渗液量大经上述处理效果不理想者,则拆除脂肪层线结敞开切口充分引流,待无明显渗液、新鲜肉芽组织生成后进行ⅱ期缝合。
部分患者应用静脉或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并辅以物理及支持疗法。
另外还可以参考下述作者对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方法。
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32例临床分析
般资料 : 收治行腹部手术术后发生
切 |脂肪液化 患者 3 1 2例 , 中剖 宫产 2 其 6
例, 妇科 手术 6例 。 临『 现 :2例 术 后 多尤 自觉 症 状 , 米表 3 于术 后 3~1 0天 换 药 时 发 现 切 口有 淡 黄
胖、 2例糖尿病合并肥胖) 。6例妇科手术 均使用 了高频 电刀 。
切 口脂肪 液化 的原 因及 防 治 。方 法 : 回顾
性 分析 收 治腹 部 切 口脂 肪 液 化 病 例 临床
引流, 待无 明 显渗 液 、 鲜 肉芽组织 生成 新 后进行 Ⅱ期 缝合 。部分 患者应 用静 脉或
L服 抗 生 素 预 防感 染 , 辅 以物 理 及 支 持 J 并 疗 法 。另 外 还 可 以 参 考 下 述 作 者 对 于 腹 部 切 f脂 肪 液 化 的 治 疗 方 法 。 如 陈 金 明 _ = = _ I
论 著 ・嫒 床 论 坛
0HI N E C 0 M M “N{ Y D 0 C T R3 T O
妇 产 科 腹 部 手 术 术 后 切 口脂 肪 液 化 3 2例 临床 分 析
边 文 平
盖碘伏纱布 , 并辅 以物理治疗 。渗液多时 或持续时问较长者 , 征应H抗 生素预防感 j
染 时 拆 除 部 分缝 线 ,1 硝 唑 液 及 生 理 』 J
Hale Waihona Puke 措施 , 以减 少切 口脂 肪 液 化 的 发 生 , 进 促
等采用皮下置 管负压 引流 治疗 腹部 切 口 脂肪液化取得 1较好 的疗 效… 。陈丽 函 r 等运用综合物理治疗应用微波 、 氦氖激光
及 特 定 电 磁 波 进 行 体 外 照 射 治 疗 脂 肪 液 化 , 明 显提 高 腹 部 七 口脂 肪 液 化 的 I 能 U 期 愈 合 率 , 短 愈 合 时 间 。 联 合 应 用 大 缩 黄 、 硝 外 敷 可 加 快 切 [ 愈 合 J 采 芒 J的 。 川 坩 参 及 持 续 负 吸 引 治 疗 腹 部 E I UL脂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分析及防治办法
口干燥 , 减少渗液形成 , 促进渗液 的吸收。
( 2 ) 根据 腹部 切 口渗液 情况 区别 采用 不 同 的治疗 方法。① 切 口渗液量较少 , 液化范 围小 、 浅者 , 一般不拆除缝线 , 每天挤压切
口l ~ 2次 , 每次尽量将液 化的液体挤净 ,
化诊 断、 治 疗 方 法 及 预 防措 施 。 方 法 : 近 5年 来 收 治 腹 部 手 术 术 后 切 口 脂 肪 液 化 患者 5 0例 , 对 诊 治 资料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
觉症状 , 切 口出现 黄色渗 液 , 并可见 漂 浮 的脂 肪滴 ; ② 切 口无 红肿 、 硬结 , 无压 痛 , 切 口边缘及 皮下组织无坏死 现象 ; ③渗 出 液镜检可见 大量脂肪滴 , 连续 3次培养无
致 病 菌生 长 。 脂 肪 液 化 的处 理 方 法 : 应 根 据 切 口愈
并发 症 , 延 长 了愈合 时间 , 给 患 者 及 家 属
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肉芽组织 、 新鲜 后 , 再进 行 Ⅱ期缝 合 或用蝶 形 胶 布对 合 创 口, 用 腹带 加 压 包
扎。
切 口脂 肪 液化 的 预 防措 施 : ①合理应
增加 了精 神 I 的 痛苦 和 经 济上 的负 担 。
GHt NEs E c0M M UN{ TY D0 c T0 Rs
沦著 ・ 临床论坛
腹部 手术切 口脂肪液 化的诊治分析及 防治办法
吕雪 松
褐色渗液 , 内混有 脂肪 滴 、 积 血 和 坏 死 组
切 口脂 肪 液 化 的 诊 断 : 一 般 认 为具 有
1 2 1 0 0 0辽 宁 锦 州 市 太 和 区 医院 普 外 科
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临床特点分析
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临床特点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特点,用以早期诊断并加以防治。
方法:对78例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积极治疗基础病和原发病,并对少量渗出液、多量渗出液、高温等现象进行分别处理,总结经验。
结果:患者全部治愈,无复发现象,切口愈合良好。
其中10例患者进行ⅱ期缝合,所有患者腹部切口均未发现感染现象。
结论:糖尿病、肥胖、贫血、妊娠期水肿、滞产等症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用本次研究的处理方法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使切口愈合时间大大缩短,并无复发现象发生。
关键词:妇产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临床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081【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091-01随着女性肥胖率的增加以及在腹部手术中高频电刀的广泛使用,腹部手术切口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患者呈逐年增加趋势。
脂肪液化是造成腹部手术术后切口愈合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脂肪较多的切口处使用高频电刀进行手术时,可能因为电刀产生的高温使切口脂肪细胞受损破裂或坏死而导致液化现象产生[1],使患者的切口不愈合或愈合时间延长,并导致患者继发感染,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心理和经济负担。
现选取我院妇产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78例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共78例,年龄在22到52岁之间,平均38.1±2.5岁,其中剖腹产手术的患者52例,其他妇科手术患者26例。
1.2 诊断标准。
①手术切口不易愈合,皮下组织处于游离状态,渗出液中有漂浮的脂肪油滴;②切口边缘组织和皮下组织在表面上没有坏死症状发生;③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是非细菌性炎症中的一种,在培养皿上进行3次渗出液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现象,同时在光学显微镜下发现大量的脂肪颗粒。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诊治探讨
8~ 3d 平 均 1 , 2 , 3d 所有 患者均痊 愈 出院 。结论
疗
病人过 于肥胖 、 手术 中高频 电刀的使 用 、 口暴漏 时 间过长 等都 可能 引起脂 肪 切
液化, 应根据不 同患 者切 口愈合 的实 际情况 以及 渗 液 的多少 使用 不 同的治 疗 方法 , 时规 范操 作 、 后 密切 监 测 , 发 现 、 治 术 术 早 早
断 还 没 有 一个 统一 的标 准 , 般 认 为 具 有 下 述 表 现 者 则 可 以 诊 一
l 出现渗液 。全部 5 0天 1例 患者 中有 1 0例发 生体 温升高 , 均
不超过 3 . ℃ , 8 5 其余 4 例患者体温 正常。所有患 者切 口均未发 l
断为切 口脂肪液化… :1 大部分 患者切 口除有较 多渗液外 , () 没 有热 、 、 、 痛 红 肿等其 他炎症 反应 , 温表现 正常 , 体 没有 其他 的 自
觉 症 状 , 分 病 人 进 行 常 规 检 查 发 现 切 口敷 料 上 存 在 黄 色 渗 液 部 以及 切 口溢 液 , 切 口进 行 按 压 , 下 会 溢 出 较 多 渗 液 。 ( ) 对 皮 2 切
生热 、 、 、 等炎性症状 , 痛 红 肿 但切 口愈合不 良。
12 治 疗 方 法 . 根 据患 者 的实 际情 况采 用不 同的方 法治 疗。
3 O例切 口渗液较少 、 部分愈合不佳 的患者 只需低位拆 除 1— 2根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标签: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及防治近年来社会老龄化趋向、肥胖人群的增加、手术操作不当及电刀的广泛应用,致使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
笔者对4年来腹部手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48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病因和防治措施。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最大89岁,最小23岁,平均58岁。
营养不良者(11例)、肥胖者(18例)、术中皮下脂肪层使用电刀者(36例)。
所有病人手术后4~11 d切口出现黄色液体,内混合少许脂肪滴和坏死组织,切口边缘无明显红肿,有部分切口愈合不良。
涂片镜检见较多脂肪滴。
少量炎性细胞,无脓细胞渗液,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
1.2 诊断标准[1]1.2.1 手术切口不愈合,皮下组织游离,大量渗出液内可见漂浮脂肪滴。
1.2.2 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外观无坏死征象。
1.2.3 属于非细菌性炎症,渗出液连续3次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同时镜下可见脂肪滴。
另,腹部皮下脂肪层厚度>5.0 cm即可诊断为肥胖。
1.3 治疗方法1.3.1 局部治疗:将切口出现脂肪液化情况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切口渗液少,且仅限于皮下组织。
此种病人30例,可拆除部分缝合线,切口内置雷夫努尔纱布条或碘伏纱布条,每日一次换药直至切口愈合。
第二种:切口渗液多,且范围深、广者,此种病人18例,可拆除足够长的缝合线,早期仍可用雷夫努尔纱布条或碘伏纱布条置于切口内做充分的引流,初时有定量渗液即换药,以预防细菌感染,视渗出液减少而减少换药次数,至渗出液消失后可于切口内置凡士林纱布条,促进新鲜肉芽组织形成,直至切口愈合,或蝶形胶布牵拉固定,同时常规辅以红外线照射理疗(30 min/次,2次/d)。
1.3.2 全身治疗:①全身支持治疗:肠外营养——补充蛋白血浆氨基酸等。
肠内营养——鼓励进食。
②应用对症抗生素预防合并细菌性感染。
2 结果第一种病人在8~12 d愈合;第二种病人一般经2~3周换药后愈合。
切口脂肪液化
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的术后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诊断标准。
一般认为具有以下表现者应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①术后出现渗液,大部分患者无其他自觉症状,少数有切口处疼痛。
挤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②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滴,渗出液镜检出大量的脂肪滴;③切口边缘皮下组织无坏死现象,无脓性分泌物,切口无红肿压痛,临床无炎症反应;④渗液涂片检查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切口液化的机制尚未明了,其可能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腹部脂肪厚,凡皮下脂肪超过2cm以上的患者,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几率明显增高;2、高频电刀加大功率甚至使用电凝导致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浅表烧伤以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而发生变性、坏死,术后形成较多渗液。
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供应障碍进一步加重;3、切口暴露时间长,在挤压、钳夹、机械刺激下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及水肿,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使脂肪组织自溶或破裂,脂肪组织发生液化;4、缝合脂肪层时骑跨组织过多,缝线密集,结扎线过紧造成脂肪组织缺血发生无菌性坏死,导致液化;5、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以及贫血等,均延长切口愈合时间,增加脂肪液化的危险性。
切口液化的预防高频电刀致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利用高频电流在患者机体组织产生热效应。
高频电切和电凝产生的局部温度可达200-1000℃,高频电刀与皮下脂肪接触时间长,反复、大功率灼烧可造成皮下脂肪浅表性灼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因热凝固作用而发生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脂肪组织血供进一步障碍,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由于术后患者体质弱,切口液化进一步发展可继发切口感染及其他感染。
切口愈合不良的预防除精细操作,仔细止血,缝合时不留死腔外,可以认为以下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1) 严格控制使用电刀,需用电刀时,应将电刀的强度调到以恰好能切割组织为佳,切勿以高强度电流切割组织。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30例分析
增高 。 方法 : 术后 每 日检查 切 口 , 根 据切 口 渗液 的时间 、 多少及 愈合情况采取不同的
治疗方法 , 术 后 3天 腹 部 切 V l 有淡 黄 色 油
影响切 口愈合 的重要 因素 。④ 高频 电刀
应用不当 , 也可 以使脂肪细胞 因热损伤发 生变性 , 脂肪组织 内的毛细血管 由于热凝 固作用而栓塞 , 使本身血运差 的脂肪组织
1 0. 0 62
明显 , 部分切 口有硬结 , 切 缘两端 皮下 组 织 易于分离 , 有 时仅 有表皮 相连 , 渗 液涂 片镜检见较 多脂 肪滴 , 渗 出物细菌培养 阴 性 。3 0例患者中 l 2例 术后体 温升 高 , 未 超过 3 8 . 5 ℃。1 8例 于术后 3天发现切 口 脂肪 液化 , 8例术后 5天 , 3例术后 7天 , 1 例术后 9天 发现切 口脂 肪液化 。3 0例 均
进行 。 结 果
性坏死 、 液化 。⑥手术 时间过长致切 口暴 露时 间长 , 不注意保 护切 口, 粗暴操作 , 过 度牵拉损伤使 脂肪 组织 发生氧 化分解 反 应, 引起无菌性 炎症 反应 , 导 致 液 化 。 ⑦ 术 中使用酒 精消 毒 , 酒 精进入 切 口内, 导 致脂肪组织变性 , 而后液化 。 脂肪液化 的预 防措施 : ①积极治疗合
夹、 结扎 、 挤 压使脂肪组织受损 , 缺血坏死 而致脂 肪液化 。③患者原有营养不 良、 贫 血、 水肿 、 咳嗽、 妊娠合并症如糖尿病也是
摘
要 目的 : 分 析 妇 产 科 腹 部 手 术切 口
脂肪 液化 的 原 因 , 探 讨 治 疗体会 。方 法:
对妇 产科 腹 部 手 术 后 发 生 切 口 脂 肪 液 化
妇产科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例分析
妇产科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例分析摘要】目的针对妇产科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例,分析原因、积极预防与治疗,减少和防止脂肪液化。
方法笔者收集了2004年至2010年横店中心卫生院24例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大部分患者均术后半月左右愈合,个别病倒长达半年之久。
结论切口脂肪液化要从围手术期和手术操作多方面入手,防治并发症、及早处理和充分引流是治疗关键。
【关键词】腹部切口脂肪液化预防及治疗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进步,肥胖人群增加及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妇产科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有增多的趋势,脂肪液化如不及时处理,将延长切口愈合时间,影响产妇身心健康,加重患者的经济、精神负担;同时也加重了医生的工作压力。
笔者认真收集2004年至2010年妇产科24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资料,多方分析其发生原因,进行有效预防治疗。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妇产科术后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24例中,妇科手术8 例,分别为子宫肌瘤切除术3例,卵巢囊肿1例、异位妊娠1例,宫外孕2例;产科手术16例(均为破宫产)。
本组中合并肥胖12例,合并贫血4例,伴糖尿病2例,滞产1例,产程延长3例,妊高症低蛋白血症水肿2例。
年龄为 21~60岁,平均年龄为40.5岁。
所有患者均于手术后5~7d切口出现较多黄色渗液,内混有少许脂肪滴和坏死组织,切口边缘无炎性反应,切口愈合不良。
渗液涂片镜检见较多脂肪滴,培养无细菌生长。
1.2 治疗根据切口渗液情况不同其采用方法有别 a 切口渗液较少,部分愈合不良者,拆除部分缝线内置 0.9%氯化钠溶液纱条引流,每天换药1次,经换药无渗液后,再用蝶形胶布固定关闭空腔,多愈合良好。
b切口有大量渗液,全层均不愈合,皮下组织裂开者,拆除全部缝线,彻底清理伤口坏死组织,将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后用利凡诺尔纱条引流,待渗液减少,直至切口生长新鲜肉芽组织后行Ⅱ期缝合。
同时结合抗菌素静脉点滴,治疗合并症,隔天换药,微波照射每日一次,二次缝合后7天拆线,经上述治疗,伤口均为甲级愈合出院。
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个案
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是指术后切口周围的脂肪组织因为手术创伤或其他原因而液化。
以下是针对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个案建议:
1. 保持切口清洁:使用温水和无刺激性肥皂轻轻清洁切口周围的皮肤,可以采用棉签蘸取温水进行擦拭。
避免使用刺激性物质或过于热水清洁切口区域。
2. 干燥保持:保持切口周围的皮肤干燥,可以使用干净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
避免用力擦拭或摩擦切口区域,以免引起感染或进一步损伤。
3. 使用敷料:根据医生或护士的建议,可以使用透明敷料或透气性敷料覆盖在切口上,以保护切口并促进愈合。
及时更换敷料,并注意观察是否有渗液、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
4. 规范用药:按照医生的建议规范使用抗生素或其他药物,以预防或治疗感染。
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密切关注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5. 注意饮食和营养: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和恢复健康。
6. 避免过度活动:术后适当休息和减少活动量,以免切口受到过度张力或摩擦。
避免举重或过度用力,以免引起切口裂开或伤口感染。
7. 定期随访:按照医生的指导,定期进行复诊和随访。
医生会检查切口的愈合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护理计划。
请注意,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的护理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来制定。
如果出现任何异常或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或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妇产科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浅析
4 32 一糜蛋 白酶是从牛 胰脏提取 的生化制剂 , .. a 为蛋 白分
解酶 , 能迅速分解坏死组织 , 使其变得稀薄利 于引流排 除 , 加
速创面净化 , 从而有利于 肉芽组织 生成 , 因此 , 现用于创伤或
手术 后创 口愈合 、 抗炎 及防止局部 水肿 、 积血等 。先用生理
盐水 冲洗裂 口, 再用无菌纱布吸净渗液 , 若表皮 未裂开 , 可不 打开 , 而是将创 口内渗液挤出 , 然后将 a 一糜蛋 白酶粉 2 g m 均 匀撒于创面 , 然后用无菌蝶形胶布 固定创 口, 消灭死腔 , ~3 2 天后再次换药 。
时有发生 。其 中, 腹部切 口脂肪液化是 比较常见的并发症 。
1 病 因
4 1 及早发现 、 . 早期 引流是关 键。处理 的早晚 与切 口的愈 合关系密切 , 因为液化 的脂肪堆 积在切 口内不 易局限 , 向 可 周围脂肪组织扩散 , 加速液化 。渗液少者可 每 日挤压切 口 1
13 肥胖患者切 口液化发生率较高 , . 与腹壁脂肪层 过厚 , 受
损后营养缺乏更加明显 , 且脂肪过厚难 以避免缝合缺 陷等 有
关。
43 在每 日换 药时 可用 贝复 济、 一糜 蛋 白酶 、 渗糖 、 . a 高 大
黄 、 硝等处理创面 , 芒 对促进切 口的愈合有一定疗效 。 4 3 1 贝 复济 成分是 外用 重组 牛碱 性成 纤维 细胞 生 长 因 .. 子, 对来 源于中胚层 的细胞 ( 如上皮 细胞 、 成纤 维细胞 、 血管
12 各种机械性刺激如高频 电刀止血 、 . 拉钩压榨等 , 使脂肪
组织氧化分解发生无菌炎症 而影 响切 口愈合。
合并加 2 针 张力线 。若创 面不 新鲜应 给予清 创 , ~3 ] 待切 口生长出新鲜的肉芽பைடு நூலகம்织 时再次缝 合 , 肤 、 下脂 肪全层 皮 皮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原因与治疗措施
中国卫生产业 101
现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情况的患者49例,对于浅表液化范围于切口1/3以下者且渗液量<5ml,在液化缝线间进行挤压,放置胶
片进行引流,对于深层液化范围于切口1/2以下者且渗液量是5~10ml之间,可采取在液化处拆除1~2针缝线,将细管负压放置于
此进行引流无渗液会可用蝶形胶布对创口固定,对于深层液化范围于切口1/2以上者且渗液量是>10ml者拆除缝线进行清创切
根据患者切口液化程度进行处理,对 于浅表液化范围于切口1/3以下者且渗液 量<5ml,在液化缝线间进行挤压,放置 胶片进行引流,对于深层液化范围于切口 1/2以下者且渗液量是5~10ml之间,可 采取在液化处拆除1~2针缝线,将细管负 压放置于此进行引流无渗液会可用蝶形 胶布对创口固定,对于深层液化范围于切 口1/2以上者且渗液量是>10ml者拆除 缝线进行清创切开伤口,换药湿敷于一周 后进行2期缝合。
【关键词】腹部手术 切口脂肪液化 疗措施
【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2)03(b)-0101-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妇产科自1994年2月至2011 年3月期间收治出现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 化情况的患者49例,年龄17~79岁之间, 平均年龄48.1岁,以上患者切口脂肪液化 出现的时间均出现于术后5d。 1.2 治疗方法
medical laboratory sciences 医学检验
CHINA HEALTH INDUSTRY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原因与治疗措施
赵萍 (普洱市澜沧拉枯族自治县中医医院 云南普洱 665608)
【摘要】目的 对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原因与治疗措施进行总结。方法 选自我院副妇产科自1994年2月至2011年3月期间收治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复剂纱条
贝复剂成分是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 胞生长因子,对来源于中胚层和外胚层 的细胞(如上皮细胞、真皮细胞、成纤 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促进修复 和再生的作用。所以具有促进毛细血管 再生、加快肉芽组织生长和组织修复的 作用,能使脂肪液化区局部血运改善, 且瘢痕反应轻,使切口较美观。
精品
❖ 3%~10%高渗盐水具有较强脱水作用,用于肉 芽水肿明显的创面。目的是创口局部肿胀未 愈,而能够达到局部脱水作用。
精品
油剂纱布
❖ 具有引流、保护创面、敷料不易干燥以及延 长换药时间等作用
❖ 可以直接放在伤口上以利于肉芽生长.
❖ 油纱条与伤口不沾从而保护生长不牢的皮片 不被揭掉
❖ 更换周期视伤口情况而定,如伤口渗出较多应 每日更换,渗出少可视情况定 .植皮区打包固 定的应5---7天更换第一次,以后视情况定 . 创面分泌物少者,可2~3天更换一次。
❖ 对油腻的创口或者皮脂腺发达的部位无效或 者效果不好
精品
酒精
酒精能够脱脂,能够更好的固定细菌的蛋白, 在皮脂腺丰富的地方更具穿透力,因为有一 定的刺激性。酒精对伤口的愈合不利。开放 性创口换药时最好不要让酒精渗入伤口。
精品
碘酒
❖ 杀菌作用强,并能杀死芽胞、真菌、病毒及 原虫。用于皮肤消毒及局部消肿。
水纱布条以利引流
❖ 渗液较多时:拆除缝线充分引流,加强换药, 二次缝合切口
❖ 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 ❖ 辅助红外线照射、TDP辐照射等
精品
特殊处理
1.高渗盐水冲洗腔隙,并用高渗盐水和贝 复剂纱条填入引流。
2.用生理盐水纱布条清洗液化坏死脂肪组 织,根据切口的大小把经过高压消毒的 食用精制白砂糖适量填塞入敝开切口内, 用75%酒精消毒切口皮肤,然后复盖纱 布块及敷料固定。
➢ 肥胖病人:术后切口红外线照射,勤换敷料; ➢ 规范电刀的应用:尽量缩短使用电刀时间; ➢ 术中彻底止血,对合良好,不留死腔; ➢ 避免过多的挤压和钳夹,减少切口暴露; ➢ 营养差者:补液支持,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 ➢ 使用组织刺激性小,防止排异反应发生; ❖ 术前治疗原发病。
精品
5.小结
随着生活条件改善,肥胖人群逐年增加, 尤其电刀的广泛应用,术后切口发生脂 肪液化的病例呈上升趋势;如何正确处 理外科伤口,直接影响伤口愈合,处理 不当可继发感染,延长病人的住院时间, 因此,正确处理伤口就显得尤为重要。
精品
6.1 换药常用药品
❖ 碘伏
❖ 酒精
❖ 碘酒
❖ 盐水
❖ 油剂纱布(凡士林纱布、鱼肝油纱布)
❖ 3%双氧水
❖ 1%~2%苯氧乙醇溶液
❖ 碘仿纱条
❖ 其它
精品
碘伏
❖ 碘伏是碘的水溶液与表面活性剂相结合的产 物,可使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加大,能杀灭细 菌、芽胞、病毒,不易沉淀在皮肤上,容易 洗去,因此对皮肤刺激性小,对金属器械腐 蚀性也低。
❖ 一般皮肤消毒:用2%碘酒。 手术区皮肤消毒: 先用3%~5%碘酒消毒,再用75%酒精脱碘。
❖ 碘酒内含有乙醇,对皮肤表面的细菌有杀灭 作用,但涂抹在伤口上,可损伤伤面上的组 织细胞,降低局部对细菌的反应能力。因此, 碘酒不宜直接涂抹伤口。
精品
盐水
❖ 生理盐水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冲洗和湿化,一 个面积广泛的创口或者合并不平整的创口, 希望冲洗能够去处一些杂质和感染物。
术后腹部切口 脂肪液化
巨野县人民医院
精品
目录
1.诊断标准; 2.高危因素; 3.治疗; 4.预防; 5.小结; 6.换药常用药品及常见伤口处理
精品
1.诊断标准
1、术后5—7d,切口渗液,临床无明显炎 症反应;
2、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 中见脂肪滴
3、切口无红肿热痛,切缘及皮下组织无 坏死征象;
精制白砂糖
❖ 干燥脱水作用,细菌失水后菌体蛋白即发生变 性,致细菌停止生长而死亡。
❖ 破坏细菌的原生质膜,吸收其水分使菌体内蛋 白变性代谢障碍致细菌死亡,可预防切口细菌 感染。
❖ 白糖有营养作用,使脂肪液化区局部血运改善, 促使毛细血管再生。
❖ 切口干燥,加速肉芽组织增生和组织修复,减 少脂肪液化的扩展,为进行Ⅱ期缝合创造条件。
反应,刺激局部组织引起无菌炎症液化渗出。
精品
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症等患者,因代 谢功能紊乱,脂肪组织营养障碍,也极 易发生术后脂肪液化。
精品
营养不良
由于体内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缺 乏,致细胞营养障碍,进而发生脂肪细胞坏 死分解,脂肪释放、液化。
精品
3.治疗
❖ 一般处理: ❖ 渗液较少时:局部拆除1~2针缝线,内置盐
TDP
一种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简称TDP。主要部件是 辐射器,其中有一块涂有33种元素的金属辐射 板,在热、电的作用下,能辐射出一种与生物 体辐射波波长相近的特定电磁波。这种电磁波 作用于局部,可调整、改善人体机能,起到消 炎,改善微循环,增强局部新陈代谢之作用 ,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精品
4.预防
精品
红外线照射
原理: 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的波长为 0.76 ~400μm的电磁波,它被人体吸收后 转化为热能,可以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 循环加快,带走病理产物,使炎症得以消 散,还可以使细胞吞噬能力加强,局部组 织代谢旺盛和肌张力降低。
适应症:红外线照射主要适用于治疗各种慢 性炎症,如神经炎、肌炎、纤维组织炎、 腱鞘炎、关节炎及慢性支气管炎、肝炎、 胃炎。另外,软组织发生扭挫伤、局部组 织淤血时,应用红外线照射可使血流、淋 巴流加速,从而化淤精品 消肿。
精品
机械刺激
在钳夹、挤压、结扎、电凝、止血等 刺激及切口暴露时间长,极易引起脂肪 组织发生氧化分解反应,致无菌性坏死、 液化。
精品
残留死腔
缝合脂肪层时有残留死腔,渗出积液无法得 到良好引流,积聚于皮下,使局部肿胀、血 循障碍及炎症介质作用,使脂肪细胞破坏, 产生液化。
精品
组织排异
各种缝线、引流管等异物,可发生组织排异
4、渗液涂片:大量脂肪滴;细菌培养 (-) > 3次
精品
2.高危因素
➢ 体形肥胖
代谢性疾病
➢ 高频电刀 ➢ 机械刺激 ➢ 残留死腔
组织排异 营养不良
组织血运较差,皮下脂 肪切开破坏局部血运循环
精品
高频电刀
电刀产生高温,引起脂肪细胞热损伤, 发生脱水,同时毛细血管热凝固栓塞, 致术后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渗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