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先期过多期长---中医妇科学
妇科精解:月经先期、后期、无定期、经水多少的辨证论治
妇科精解:月经先期、后期、无定期、经水多少的辨证论治(一)关于中医妇科经水病论之一:先期病症论治初识妇科疾病,根据其生理特点,其病因,病理多属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和饮食,房室所伤,从而损伤冲任二脉所致,应不使有伤正气,同时要防避六淫的侵袭(风寒湿暑燥火),以预防妇科疾病的发生。
女子只要月经通畅,则可少生他病。
故妇科以调经为首要。
月经不调,原因很多,治以调畅气血为主。
故调经之药,不可呆滞。
月经不调,由气滞血凝者,当先调气为主,活血为佐。
由伤生冷者,当温通。
凡经水不通,少腹痛者,病在血海,当治血分。
但血随气行,应少佐调气之品。
若少腹痛,内有硬块,尿时阴道痛如刀刺,经期错乱,得之经水未净入房,治当通化下焦之瘀滞。
用檀香,琥珀,牛膝,当归须,桃仁,茜草,乌贼骨等。
月经病,首重调经,调经之法,分为治本,治气,治血,调养脾胃等。
如先有其它疾病,而致月经不调的,宜先治本病,病去则经自调。
如先出现月经不调的,然后发现其它疾病的,宜先调其经,经调则其它疾病亦愈。
调经理气,以行气开郁为主,用药不宜过于香燥,必须佐以益血之药,兼顾其补阴药,以免耗气耗血。
若气乱,气逆,气寒,气虚的,又当根据病情,采用调降,温补等法,辨证施治。
调养脾胃,在于养血之源,用药原则,与上相同。
女子无身热,口苦,腹胀等现象,而右手寸脉浮洪,是月经将来的征兆,或正值月经期。
经行之时,用药亦当谨甚,一般用药不宜过寒过热,大辛大散,药量不宜过大。
这是一般常规,但需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运用。
女科常见疾病,如经闭,崩漏,带下,滑胎等,大都由肝肾虚弱,或冲任损伤所致。
治疗常兼养肝肾,治肝肾即是治冲任二脉,养肝肾是治疗妇科的基本原则。
若肝肾阴虚的,宜补其阴,法当滋养。
若肝肾阳虚的,宜扶其阳,法当温养,使肝肾之气充足,则冲任之脉得养,诸疾然向愈。
月经病珍断要点:经期,色泽,经质,经量,气味,腹疼,腹胀来辨别虚实寒热。
【一】月经先期病论:经行先期多重于热(血热,虚热)亦有气虚所致的。
中医妇科学口诀
妇科口诀(自己整理版)--月经先期:1.提前7天以上。
2.连续两个周期 --先期的病因:1.气虚。
2.血热--脾气虚证,用归脾汤或补中益气汤--肾气虚证,用固阴煎或归肾丸--阳盛血热证,用清经散--阴虚血热证,用两地汤(生地,地骨皮)--肝郁血热证,用丹栀逍遥散妇科月经后期证治歌诀:后期推后多七日,--月经后期:1.周期推后7天以上,2.连续两个周期。
_ 不通不荣两因迟。
--病机:1.不通(寒凝,痰湿,气滞),2.不荣(血虚, 肾虚)。
当归地黄应肾虚, 血虚补元煎来治。
实寒良方虚金匮, 乌药专治是气滞。
辨证清楚用方明。
芎归二陈去痰湿。
妇科月经先后不定期证治歌诀: 先后不定期, 责之脾肾肝。
肝郁逍遥散, 肾虚固阴煎。
肝肾定经汤, 脾虚归脾丸。
妇科月经过多证治歌诀:--经量大于100ml--脾虚证,用举元煎或安冲汤--血热证,用保阴煎--血瘀证,用失笑散--过少之因分虚(肾虚,血虚),实(血瘀,痰湿) --血虚证用滋血汤,或小营煎--肾虚证用归肾丸,或当归地黄汤 --血瘀证用桃红四物汤,或通瘀煎妇科月经先期证治歌诀: 先期连续早七天, 气虚血热两因连。
脾虚归脾补中益, 肾虚归肾固阴煎。
阳盛血热用清经, 阴虚两地凉血痊。
肝郁血热不难治, 方用丹栀逍遥丹--肾虚证:当归地黄饮--血虚证:大补元煎I--实寒:良方温经汤。
虚寒:金匮温经汤 --气滞证:乌药汤--痰湿证:芎归二陈汤。
--先后不定期,与肝脾肾密切相关--肝郁证,用逍遥散 --肾虚证,用固阴煎--肝郁肾虚证,用定经汤--脾虚证,用归脾丸。
月经过多辨分明,脾虚举元或安冲。
血热通用保阴煎, 失笑一下血瘀通。
妇科证月经过少治歌诀: 过少不通与不荣, 血虚滋血或小营。
归肾归地补肾虚, 血瘀通瘀或桃红。
精品文库痰湿苍附导痰妙,--痰湿证用苍附导痰丸,或二陈加芎归汤二陈芎归亦有功。
妇科经期延长证治歌诀:经期延长仔细辨,气虚便下举元煎。
虚热两地合二至,固经丸血瘀亦致经期延。
中医妇科医案(月经先期、经期延长、不孕、崩漏、闭经)
中医妇科医案(月经先期、经期延长、不孕、崩漏、闭经)【医案】【月经先期】郑某,48岁。
近半年来,月经常提前8天左右,量多,且淋漓不尽,常延至7天以上。
伴面浮、乏力、口干、乏味,大便1日2次不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治宗健脾、理血、养阴大法,方用黄芪六君子汤加砂仁、鸡金,益气健脾助胃;三炭、仙鹤草活血行血以止血;二至丸、淮山药养阴补阴。
以其面浮(面肿为风)故加桑叶启皮毛,宣肺气而疏风邪,黄芪配茯苓,亦可益气利水消肿,故不再增利水消肿药;以其口干,故另用参须,木蝴蝶泡水代茶饮,益气生津以润燥。
处方:黄芪15克党参12克白术10克茯苓1 2克甘草3克陈皮5克半夏5克砂仁3克鸡内金3克、蒲黄炭10克、灵脂炭10克荆芥炭3克仙鹤草15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0克淮山15克桑叶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另方参须10克木蝴蝶3克,泡水代茶饮。
先后来诊3次,守方不变,服药40余剂,月经准期,量中,5天尽,余症次第消失而愈。
【经期延长】王某,23岁。
近半年来,经期延长,淋漓不净10余日,呈浓咖啡色。
伴经前轻度不适,腹痛,舌淡苔薄,脉细弱。
以健脾理血养阴为治。
方用归芪六君子汤加鸡金麦芽,益气养血,健脾助化;三炭、仙鹤草活血止血;二至丸养阴。
处方:黄芪12克当归10克党参12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甘草3克陈皮5克半夏5克、蒲黄炭10克、灵脂炭10 克荆芥炭5克仙鹤草15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0克内金5克、麦芽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共服28剂,月经期、量、色、质均恢复正常。
月经量多案:郑某,47岁。
近年来月经量多,每次约用纸2~4包,第2~3天量多如注,后淋漓不尽,迁延10余日以上,且常先期,甚或1月2次,经色黑,夹紫黑凝块。
伴腰痛,手足心热,眠差梦多,神疲气短,肢软无力,食少纳呆,口干喜热饮,二便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小。
(西医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证)治从健脾、理血、养阴入手。
方用黄芪六君子汤加西砂仁、鸡内金,益气健脾助胃;三炭,仙鹤草活血化瘀止血;二至丸养阴。
中医妇科学复习重点
要求熟记方剂:
1、两地汤方用干地,胶芍玄参地骨皮;月经先期因虚热,清经凉血复滋阴。
完带汤方重健脾,双术参淮草陈皮;柴芍车前黑荆芥,脾虚湿困带下宜。
2、解毒活血汤《医林改错》
解读活血连翘甘,升散退热柴胡根;红花归地桃仁芍,枳壳散结邪瘀分。
3、苍术导痰丸:苍术导痰丸茯苓,陈夏甘枳药南星;生姜苍术和香附,痰湿经少或闭经。
4、膈下逐淤行气滞,台乌香附延胡枳;甘草丹皮芎归芍,逐瘀桃红配灵脂。
10、少腹逐瘀小茴香,芎归桂花与干姜;延胡灵脂蒲黄没,祛寒化瘀效力强。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中医妇科学》> 第八章月经病第一节月经病小论凡月经的周期、经期和经量发生异常,以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称为月经病,是妇科临床的多发病。
常见的月经病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痛经、经行发热、经行头痛、经行吐衄、经行泄泻、经行乳房胀痛、经行情志异常、经断前后诸证、经断复来等。
月经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导致冲任二脉的损伤。
其病因除外感邪气、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之外,尚须注意身体素质对月经病发生的影响。
月经病的辨证着重月经的期、量、色、质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同时结合全身证候,运用四诊八纲进行综合分析。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治本以调经。
论治过程中,首辨他病、经病的不同。
如因他病致经不调者,当治他病,病去则经自调;若因经不调而生他病者,当予调经,经调则他病自愈。
次辨标本缓急的不同,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如痛经剧烈,应以止痛为主,若经崩暴下,当以止血为先,缓则审证求因治其本,使经病得到彻底治疗。
再辨月经周期各阶段的不同。
经期血室正开,大寒大热之剂用时宜慎;经前血海充盛,勿滥补,宜予疏导;经后血海空虚,勿强攻,宜于调补,但总以证之虚实酌用攻补。
这是月经病论治的一般规律。
月经病的治本大法有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等。
“经水出诸肾”,故调经之本在肾。
补肾在于益先天之真阴,以填精养血为主,佐以助阳益气之品,使阳生阴长,精血俱旺,则月经白调。
即使在淫邪致病的情况下,祛邪之后,也以补肾为宜。
扶脾在于益气血之源,以健脾升阳为主,脾胃健运,气血充盛,则源盛而流自畅。
然而用药不宜过用甘润或辛温之品,以免滞碍脾阳或耗伤胃阴。
疏肝39:于通调气机,以开郁行气为主,佐以养肝之品,使肝气得疏,气血调畅,则经病可愈。
调理气血当辨气病、血病,病在气者,治气为主,治血为佐;病在血者,治血为主,治气为佐。
气血来源于脏腑,其补肾、扶脾、疏肝也寓调理气血之法。
中医治月经先期及过多偏方
中医治月经先期及过多偏方*导读:中医治月经先期及过多偏方方1【组成】青蒿、丹皮各6克,茶叶3克,冰糖15克。
【用法】上药洗净,置茶杯中,沸水冲泡15~20分钟。
入冰糖令溶即……*??????? 中医治月经先期及过多偏方方1【组成】青蒿、丹皮各6 克,茶叶3 克,冰糖15 克。
【用法】上药洗净,置茶杯中,沸水冲泡15~20 分钟。
入冰糖令溶即得,不拘量,不拘时代茶饮。
【主治】月经先期,或1 月2 次,量多色紫,质地粘稠,或心胸烦热,小便黄赤,白带腥臭,舌质红,苔厚黄,脉数有力。
方2【组成】茶叶、红糖各适量。
【用法】先煎浓茶1 碗去渣,放入红糖化饮。
【主治】月经先期,量多。
【说明】月经周期提前7 天以上,甚至10 余日一次者。
称为月经先期。
方3【组成】阿胶末30 克、糯米酒50 克。
【用法】糯米酒煮粥,粥熟前加阿胶未拌匀,再煮片刻即可,经期可供早晚服食。
【主治】月经先期,量多色淡质稀,面色少华,神疲倦怠,舌质淡,脉细弱。
?????????????? *中医治月经先期及过多偏方方4【组成】茶叶5 克、莲子30 克、冰糖20 克。
【用法】先冲泡茶叶。
莲子用温水浸泡数小时,加冰糖20 克炖烂,倒入茶汁拌匀后食用。
【主治】月经过多。
方5【组成】绿茶3 克、莲花20 克、甘草5 克。
【用法】采收含苞待放之莲花蕾,与甘草加水300 毫升,煮沸即放人绿茶,冷却后,分3 次服,每日1 剂。
【主治】月经过多。
方6【组成】鲤鱼500 克,黄酒250 毫升。
【用法】鱼肉片人锅与黄酒250 毫升同煮食,另以鱼骨焙干研细未,晨以黄酒冲服。
【主治】月经过多,10 天以上不净者。
方7【组成】韭菜250 克、糯米酒60 毫升。
【用法】煮熟食用,经期每天1 剂,连服3~5 剂。
【主治】气虚型月经过多。
???????。
【医考速记】中医妇科学高频考点总结
新东方在线医学网(/)网友分享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医师考试中分值占比较高的科目,小编特为考生整理了中医妇科学高频考点总结,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一、中医妇科学沿革1、“男女同姓,其生不藩。
”——指近亲遗传障碍,出自《曲礼》。
2、妇科的别称‘带下医’始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3、我国现存最早的产科专著是《胎产书》(马王堆帛书)最完备的产科专著是《经效产宝》。
4、‘子宫’名称始见于《神农本草经》。
5、最早设立妇科专篇的著作——《金匮要略》。
6、‘月经’名词始见于《脉经》(晋王叔和)7、‘离经脉’‘居经’‘避年’‘激经’‘五崩’——出自《脉经》8、最早的胚胎学专著——《逐月养胎方》(徐之才)9、‘三冲’学说出自《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10、‘妇人以学为本’的学术观点始见于《妇人大全良方》(宋?陈自明)11、刘完素——天癸与肝、脾、肾的关系学说。
12、张子和——‘贵流不贵滞’的祛邪论治学说。
13、李东垣——‘滋阴固气’治疗崩漏学说。
14、朱丹溪——‘清热养血’的安胎学说。
15、‘五不女’学说‘螺、纹、鼓、角、脉’——出自《广嗣纪要?择偶篇》16、清代最有代表性的妇科专著——《傅青主女科》二、女性生殖系1、‘阴道’别称——‘阴户’‘四边’‘廷孔’。
2、‘宫颈’别称——‘子门’。
3、胞宫的生理功能——主司月经;孕育胎儿;分泌带液;发动分娩;排泄恶露。
三、女性生殖生理1、WHO定义的女性青春期为10-19岁。
2、青春期三大特征——女性体形与第二性征;生殖器官发育形成;月经来潮具备生育能力。
新东方在线医学网(/)网友分享3、女性生理六期——新生儿期(4周内);儿童期(12岁以前);青春期;性成熟期(18-48);围绝经期;老年期(60岁以上)。
4、围绝经期三个阶段——绝经前期;绝经期(44-54岁);绝经后期。
5、掌握正常月经的生理特征:月经初潮——13-15岁。
月经周期——28-30天。
经期(又称为行经期)——3-7天。
中医妇科学笔记
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十余天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
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7日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
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时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三个周期以上者。
月经过多: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者。
以30~50ml为适宜,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
月经过少: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两天,甚至点滴即净者。
经期延长: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至淋漓半月方尽者。
经间期出血: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的少量阴道出血。
崩漏: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指经血非时爆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
闭经: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以建立后又中断六个月以上或月经停闭超过了3个月经周期者。
痛经: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
带下病:指带下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
带下过多: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全身及局部症状者。
带下过少:指带下量明显减少,导致阴中干涩痒痛,甚至阴部萎缩者。
恶阻: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者。
妊娠腹痛:妊娠期,因胞脉阻滞或失养,发生小腹疼痛者。
异位妊娠:凡孕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
胎漏:妊娠期间有少量阴道出血,时出时至,或淋漓不断,而无腰痛,腹痛,小腹下坠者。
胎动不安:妊娠期间出现腰痛,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现者。
胎萎不长:妊娠四五个月后,孕妇腹形与宫体增大明显小于正常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而生长迟缓者。
胎死不下:胎死腹中,历时过久,不能自行产出者。
子满:妊娠5~6个月后出现腹大异常,胸膈满闷,甚则全身俱肿,喘息不得卧者。
子肿:妊娠中晚期,孕妇出现肢体面目肿胀者。
子晕:妊娠期出现以头晕目眩,状若眩冒为主症,甚至眩晕欲厥。
子嗽:妊娠期间,咳嗽不已。
产后血晕: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痰涌气急,心烦不安,甚则神昏口噤,不省人事。
中医妇科学:经期延长
中医妇科学:经期延长月经周期正常,经期超过了7天以上,甚或2周方净者,称为“经期延长”,又称“经事延长”。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的黄体萎缩不全者、盆腔炎症、子宫内膜炎等引起的经期延长。
宫内节育器和输卵管结扎后引起的经期延长也按本病治疗。
[病因病机]发病机理主要是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而致。
常见的分型有气虚、虚热和血瘀。
一、气虚素体虚弱,或劳倦过度,损伤脾气,中气不足,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以致经期延长。
二、虚热素体阴虚,或病久伤阴,产多乳众,或忧思积念,阴血亏耗,阴虚内热,热扰冲任,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以致经期延长。
三、血瘀素体抑郁,或大怒伤肝,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或经期交合阴阳,以致外邪客于胞内,邪与血相搏成瘀,瘀阻冲任,经血妄行。
[辨证论治]以经期延长而月经周期正常为辨证要点。
治疗以固冲调经为大法,气虚者重在补气升提,阴虚血热者重在养阴清热,瘀血阻滞者以通为止,不可概投固涩之剂,犯虚虚实实之戒。
一、气虚型主要证候:经行时间延长,量多,经色淡红,质稀,肢倦神疲,气短懒言,面色觥白,舌淡,苔薄,脉缓弱。
证候分析:气虚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故经行时间延长,量多;气虚火衰不能化血为赤,故经色淡而质稀;中气不足,故肢倦神疲,气短懒言;气虚阳气不布,故面色觥白。
舌淡,苔薄,脉缓弱,也为气虚之征。
治疗法则:补气升提,固冲调经。
方药举例:举元煎(《景岳全书》)加阿胶、艾叶、乌贼骨。
人参、黄黄、白术、炙甘草、升麻方中人参、白术、黄黄、炙甘草补气健脾摄血;升麻升举中气;阿胶养血止血;艾叶暖宫止血;乌贼骨固冲止血。
全方共奏补气升提,固冲止血之效。
若经量多者,酌加生牡蛎、五味子、棕稠炭;伴有经行腹痛,经血有块者,酌加三七、茜草根、血余炭;兼血虚者,症见头晕心悸,失眠多梦,酌加制首乌、龙眼肉、熟地。
二、虚热型主要证候:经行时间延长,量少,经色鲜红,质稠,咽干口燥,潮热颊红,手足心热,大便燥结,舌红,苔少,脉细数。
月经先期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月经先期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月经不调主要分为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不规则等情况,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或20天左右一行,连续发生2个周期或以上称为月经先期,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主要是气虚和血热。
气血则统摄无权,冲任不固;血热则热扰冲任,伤及胞宫,血海不宁,均可使月经先期而至。
月经先期是中医辨证名,也就是月经提前的意思,一般提前7天以上,连续2个周期提前才是。
月经提前属于月经不调的一种,常与月经过多一起出现,严重者会出现经期血崩,因此不要以为是小毛病,中医辨证治疗见效快。
1.肝郁血热型:经量或多或少,经期正常或延长,经血呈现紫红色,有血块。
组方:龙胆草、生地黄、夏枯草、柴胡、白芍、当归、菊花、丹皮、薄荷(后下)、茺蔚子、丹参、栀子、炙甘草、白术、茯苓。
用法:加水煎3次,把药液混合后分3次温服,每日使用l剂。
2.肝气郁滞型:经期腹痛、胸痛、胀气,情绪低落、抑郁、组方:柴胡、苍术、生姜、佛手、菊花、茯苓、山楂、厚朴、青皮、枳壳、白芍、陈皮、香附、鸡内金、神曲、合欢皮、当归、半夏、川芎、丹参、旋复花、郁金、夜交藤、代赭石、甘草。
用法:每日1剂,分三次服用。
3.肝郁火型:经期提前,有腹痛,乳房压痛的现象,心里觉得烦躁,易怒配方:龙胆草、生地黄、夏枯草、柴胡、茯苓、菊花、白芍、当归、白术、乌药、川楝子、丹皮、陈皮、栀子、甘草、黄芩。
用法:一剂药分别用水煎3次,然后把所有药液混合,分3次服,每日l剂。
4.阴虚火旺型:经量或多或少,颜色暗红或紫红,血液粘稠,手心脚心发热组方:山茱萸、地骨皮、山药、茯苓、熟地黄、玄参、白芍、当归、麦冬、生地黄、阿胶(烊化分服)、秦艽、鳖甲、丹皮、青蒿、银柴胡、何首乌、知母。
用法:加水煎服,每日1剂,每天三次。
月经对于女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月经出现问题会引起很多疾病,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生育问题,月经不正常是无法怀孕的,因此,女性出现月经问题药及时治疗,不要以为拖着就可以自己好转,如果引起其它并发症,就更加难医治了。
中医妇科(第十版)月经周期异常
月经病月经先期 (提前7天以上,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
经期超前,经行先期,经早,经水不及期)主要病因病机:气虚和血热脾气虚——补中益气汤若经量多,经期去当归,酌加煅龙骨,煅牡蛎,棕榈炭若心脾两虚,症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方选归脾汤 气虚经量多,加仙鹤草、血余炭收涩止血 肾气虚——固阴煎 量多色淡,加艾叶炭,杜仲温经止血 腰腹冷痛,小便频数,加益智仁、补骨脂阳盛血热——清经散 兼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为失血伤气+党参,黄芪 经行腹痛,有血块+益母草、蒲黄、三七化瘀止血血热 阴虚血热——两地汤 若正值经期经血量多色红者,加地榆炭、仙鹤草经血有块,加茜草祛瘀止血肝郁血热——丹栀逍遥散 肝火犯胃,口干舌燥 + 知母、生地黄 胸邪乳房胀痛严重+郁金、橘核月经后期 精血不足或邪气阻滞(延长7天以上,连续3个周期以上,经行后期、月经延后,经迟,首见于《金匮要略》)肾虚证——当归地黄饮 腰膝酸冷,酌加菟丝子、巴戟天、淫羊藿等 带下清晰量多,酌加鹿角霜、金樱子 血虚证——大补元煎 伴经量少,加丹参、鸡血藤经行小腹隐痛+白芍,阿胶虚寒证——温经汤《金匮要略》血寒证实寒证——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若经行腹痛,加小茴香、延胡索、香附月经量少,加丹参、益母草若量少,有块,加川芎、丹参、桃仁 气滞证——乌药汤 小腹胀痛甚者,加莪术、延胡索胸胁、乳房胀痛明显,加柴胡、郁金、川楝子、王不留行若脾虚食少,神倦乏力,加人参、白术 痰湿证——苍附导痰丸 脘闷呕恶者,加砂仁、木香白带量多,加虎杖、车前子月经久不至者,加当归、川芎、川牛膝、王不留行月经先后无定期肝肾功能失常,冲任失调,血海蓄溢无常(连续3个周期以上,月经愆期、、经乱,首见于《备急千金要方·月经失调》肝郁证——逍遥散经来腹痛,加香附、延胡索夹有血块,加鸡血藤、益母草肝郁日久化热+牡丹皮、栀子脘闷纳呆,加枳壳、陈皮兼肾虚者,加桑寄生、熟地、续断肾虚证——固阴煎腰骶酸痛,加杜仲、巴戟天带下量多+鹿角霜、沙苑子、金樱子肝郁肾虚——定经汤。
国医大师治疗妇科病经验分享(1)月经先期
国医大师治疗妇科病经验分享(1)月经先期
月经先期是指的是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或者10到20天就来一次月经,连续两个或两个周期以上者。
也称经行先期、经早、经水不及期等,常与月经过多并发。
病因病机主要为气虚和血热,宋代《妇人大全良方·调经门》指出本病病机是由于“过于阳则前期而来”。
气虚统摄无权,则冲任不固;血热热扰冲任,伤及胞宫,则血海不宁,均可使月经先期而至,严重的时候还会发展成崩漏,应该及时治疗。
治疗上气虚则益气固冲,血热则清热调经,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忌服辛辣刺激、温燥动血之物。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月经频发。
本文介绍国医大师班秀文治疗月经先期医案,如下:
注意:本文所涉及药方、验方、穴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作为处方使用,请勿盲目试用!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精华快速记忆
月经病一、月经先期:当地补阴经1 .气虚证1 )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2 )肾气虚证:固阴煎2 .血热型1 )阳盛血热型-清经散2 )阴虚血热型-两地汤3 )肝郁化热证-丹栀逍遥散二、月经后期:要补当温经1 )肾虚型-当归地黄饮2 )血虚型-大补元煎3 )血寒证:虚寒型-温经汤《金匱》;实寒型-温经汤《妇人大全》4)气滞型-乌药汤三、月经先后无定期;要固定1 )肝郁型-逍遥散2 )肾虚型-固阴煎四、月经过多:保举笑1 )气虚型-举元煎2 )血热型-保阴煎+地榆、茜草3 )血瘀型-失笑散+益母草、茜草、三七五、月经过少:苍滋归逃1 )肾虚型-归肾丸2 )血虚型-滋血汤3 )血瘀型-桃红四物汤4)痰湿型-苍附导痰丸六、经期延长:原地红1 )气虚型-举元煎+阿胶、艾叶、乌贼骨2 )虚热型-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藘茹丸3 )血瘀型-桃红四物合失笑散加味七、经间期出血:清淤地1 )肾阴虚型-两地汤合二至丸3 )湿热型-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4)血瘀型-逐瘀止血汤八、崩漏:上清虫子左右固脾虚证__固本止崩汤肾虚证__肾气虚: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党参、黄芪、阿胶肾阳虚:右归丸+党参、黄芪、田七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血热证__虚热证:上下相资汤实热证:清热固经汤血瘀证__逐瘀止血汤九、闭经:四人血重阴1 )气血虚弱-人参养荣汤2 )肾气亏损__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3 )阴虚血燥-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4)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5 )痰湿阻滞-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当归、川芎十、痛经:圣清调少膈1 )气滞血瘀型-膈下逐瘀汤2 )寒凝血瘀型-少腹瘀汤汤3 )湿热蕴结型-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仁、败酱草4)气血虚弱型-圣愈汤5 )肾气亏损型-益肾调经汤经行泄泻:健身1 )脾虚-参苓白术散2 )肾虚-健固汤经行吐衄:清静1 )肝经郁火: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清肝引经汤2 )肺肾阴虚:滋肾润肺、引血下行-顺经汤经行乳房胀痛:逍遥观肝气郁结:逍遥散+麦芽、青皮、鸡内金肝肾亏虚:一贯煎/滋水清肝饮+麦芽、鸡内金经行头痛:通林珍肝火证:羚角钩藤汤血瘀证:通窍活血汤血虚证:八珍汤+首乌、蔓荆子经行感冒:采金菊风寒:荆穗四物汤风热:桑菊饮邪入少阳:小柴胡汤经行身痛:趁痛补血虚:当归补血汤+白芍、鸡血藤、丹参、玉竹血瘀:趁痛散经行浮肿:淤八肾脾肾阳虚: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气滞血瘀:八物汤+泽泻益母草十一、绝经前后诸症:左右二仙汤1 )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2 )肾阳虚-右归丸3)肾阴阳俱虚-二仙汤合二至丸加菟丝子、何首乌、龙骨、牡蛎十二、经断复来:老子黄皮脾虚肝郁证:安老汤肾阴虚证:知柏地黄丸加阿胶、龟甲湿热下注:易黄汤加黄芩、茯苓、泽泻、侧柏、大小蓟湿毒瘀结: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去滑石,加黄芪、三七带下过多:补完带五百1 )脾虚证-完带汤2 )肾阳虚-内补丸3 )阴虚夹湿-知柏地黄丸4)热毒蕴结-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仁5 )湿热下注-止带方带下过少:归营肝肾亏损:左归丸加知母、肉苁蓉、紫河车、麦冬血枯瘀阻:小营煎加丹参、桃仁、牛膝妊娠病一、妊娠恶阻:香橘1 )脾胃虚弱-香砂六君子汤2 )肝胃不和-橘皮竹茹汤二、妊娠腹痛:爱玲要归1 血虚:当归芍药散2 气滞:逍遥散3 虚寒:胶艾汤4 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异位妊娠:手术为主三、胎漏胎动不安:寿元保枝1)肾虚:寿胎丸2)血热:保阴煎3)气血虚弱:胎元饮4)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四、滑胎:石桂英固气肾气不足:补肾固冲丸肾阳亏损:肾气丸去泽泻 +菟丝、杜仲、白术肾精亏损:育阴汤气血两虚:泰山磐石散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五、子肿:武术天1 )脾虚:健脾行气-白术散2 )肾虚:化气行水-真武汤3 )气滞:理气行滞、健脾化湿-天仙藤散六、子淋:到柏林1 )阴虚津亏:知柏地黄汤2 )心火偏亢:导赤散+玄参、麦冬3 )湿热下注:加味五淋散产后病一、产后血晕:生命1 )血虚气脱:益气固脱-清魂散或独参汤2 )血瘀气逆:活血逐瘀-夺命散二、产后发热:中华防毒1 )感染邪毒: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2 )外感:荆穗四物汤加防风、苏叶3 )血虚:补中益气加地骨皮4)血瘀:生化汤三、产后腹痛:宁化1 )血虚:补血益气-肠宁汤2 )血瘀:活血祛瘀、散寒止痛-生化汤加益母草四、产后身痛:黄荣独痛1 )血虚:黄芪桂枝五物汤2 )风寒:独活寄生汤3 )血瘀:身痛逐瘀汤合生化汤4)肾虚:养荣壮肾汤+秦艽、熟地五、产后恶露不绝:补报生1 )气虚:补中益气汤加艾叶、阿胶、益母草2 )血热:保阴煎3 )血瘀:生化汤缺乳:通漏下气血虚弱:通乳散(参芪归麦通吉梗)肝郁气滞:下乳涌泉散痰湿阻滞:苍附导痰丸合漏芦散妇科杂病一、癥瘕:香附黄肾气滞血瘀:香棱丸或大黄庶虫丸痰湿瘀结:苍附导痰汤合桂枝茯苓丸湿热瘀阻:大黄牡丹汤+木通、茯苓肾虚血瘀: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急性盆腔炎:五仙活热毒炽盛: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湿热瘀结:仙方活命饮+苡仁、冬瓜仁慢性盆腔炎:银甲膈少冲湿热瘀结: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丹参、冬青、忍冬藤、田七片气滞血瘀:膈下逐瘀汤寒湿瘀结:少腹逐瘀汤气虚血瘀:理冲汤二、不孕症:玉金与少启1 )肾虚: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填精益髓-毓麟珠肾阳虚证:温肾助阳、化湿固精-温胞饮或右归丸肾阴虚证: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2 )肝气郁结:百灵调肝汤或开郁种玉汤3 )瘀滞胞宫:少腹/膈下逐瘀汤4)痰湿内阻:苍附导痰丸三、阴痒:柏地龙1 )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加当归、栀子、白藓皮2 )肝经湿热: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外用蛇床子散四、阴疮:龙阳热毒:龙胆泻肝汤寒湿:阳和汤/托里消毒散五、子宫脱垂:补中元气虚:补中益气汤+金樱、杜仲、续断肾虚:大补元煎+黄芪脏躁: 1、甘麦大枣汤加枣仁、柏子仁,兼痰浊加胆南星、茯苓、郁金、石菖蒲。
执业药师考试知识题库--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第五单元月经病一、A11、月经先期伴月经过多、经期延长,迁延不愈,可发展为( )A.闭经B.月经先后不定期C.月经过多D.崩漏E.经期延长2、月经先期常并见( )A.月经过多B.经期延长C.月经先后无定期D.崩漏E.痛经3、月经病的诊断要点是( )A.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其他症状B.月经的周期和量的异常变化C.根据寒热虚实D.结合形、气、色、脉E.主要是根据脏腑、气血的异常变化4、月经病是指( )A.月经的期、量、色、质发生异常B.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病证C.月经失调,或先期、后期、先后不定期,或量多、量少D.月经前后诸证和绝经前后诸证E.月经的期、色、量、质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所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一类疾病5、下列哪项不属于月经病的临床表现( )A.月经周期缩短,不及20天B.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增多C.月经40~60天一行,或3~5个月一行D.行经期不足2天或超过7天以上E.月经常每2月来潮一次,无不适6、调经之本在( )A.肝B.脾C.肾D.心E.肺7、下列哪项不属于月经病( )A.平素月经正常,现已40天未行,自觉晨起头晕,择食呕恶,脉滑利B.月经周期紊乱,或先或后C.经前小腹胀痛,行经量少,淋漓不畅D.经前乳房胀痛,不能触衣E.月经量30ml8、下列哪项不属于月经病的主要发病机理( )A.脏腑功能失常B.血气不和C.冲任二脉损伤D.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失调E.七情内伤9、血虚证月经后期的首选方( )A.归肾丸B.大补元煎C.当归地黄饮D.大营煎E.归脾汤10、肾虚证月经后期的首选方( )A.当归地黄饮B.右归丸C.二仙汤D.金匮肾气丸E.加减肉苁蓉丸11、闭经为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中断( )A.10天以上B.1个月以上C.3个月以上D.5个月以上E.6个月以上12、肝郁化火而致月经先期的代表方为( )A.柴胡疏肝散B.一贯煎C.龙胆泻肝汤D.丹栀逍遥散E.逍遥散13、治疗月经先期的代表方剂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补中益气汤B.清经散C.两地汤D.温经汤E.丹栀逍遥散14、肝郁血热型月经先期的治法是( )A.清热泻火调经B.疏肝清热,凉血调经C.养阴清热调经D.清热凉血调经E.活血化瘀调经15、实热月经先期的主要证候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月经提前,量多B.色深红,质黏稠C.面赤口干,溲黄便结D.舌红苔黄,脉象细数E.心胸烦躁16、月经先期,量多,色淡,质稀薄,多属( )A.气虚B.虚热C.阳盛血热D.血寒E.肝郁血热17、月经先期量少色红,质黏稠,两颧潮红,多属( )A.实热B.郁热C.瘀热D.虚热E.湿热18、下列除哪项外,均属月经先期的病因病机( )A.气虚B.血瘀C.阳盛血热D.虚热E.肝郁血热19、下列哪些情况属于月经先期( )A.月经周期提前3天B.月经周期提前4天C.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D.偶见月经超前一次E.月经周期提前6天20、补中益气汤用于( )A.脾气虚证月经先期B.血虚证月经后期C.肾气虚证月经先期D.血虚证月经过少E.心脾两虚证月经过多21、肝郁血热证月经先期的首选方是( )A.清热固经汤B.龙胆泻肝汤C.失笑散D.清经散E.丹栀逍遥散22、阴虚血热证月经先期的首选方是( )A.保阴煎B.固阴煎C.两地汤D.安冲汤E.清经散23、以下哪项不是脾虚引起的月经异常( )A.月经先期而至B.月经淋漓不止C.月经色淡且稀D.经行吐衄E.月经过多24、因肝的疏泄太过或不及导致的月经病有( )A.月经过多B.月经过少C.月经先后无定期D.月经先期E.月经后期25、月经先后无定期常见的转归为( )A.经期延长B.月经过少C.月经过多D.痛经E.崩漏26、肾虚型月经先后无定期的首选方是( )A.右归丸B.固阴煎C.定经汤D.知柏地黄汤E.补肾地黄丸27、肝郁肾虚型月经先后无定期的首选方是( )A.逍遥散B.柴胡疏肝散C.定经汤D.固阴煎E.补肾地黄丸28、肝郁型月经先后无定期的治法是( )A.疏肝健脾调经B.破气行滞调经C.理气清热调经D.疏肝理气调经E.补气活血调经29、月经先后无定期的发生与哪些脏腑的功能失调、血海蓄溢失常密切相关( )A.肝、脾B.肝、肾C.脾、肾D.心、肾E.心、脾30、月经先后无定期的治则是( )A.疏肝解郁调经B.补肾调经C.疏肝补肾调经D.调理冲任气血E.疏肝健脾调经31、虚寒型月经后期的主要证候中,错误的是( )A.经期错后,量少B.经色黯红,质稠C.小腹隐痛,喜按D.腰酸无力,小便清长E.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32、月经后期,量少,色黯红有块,小腹胀痛者。
中医师-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第三单元月经病细目一概述(一)月经病的定义周期、经期、经量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于经断前后出现明显症状。
(二)月经病的范围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痛经、月经前后诸证、绝经前后诸证、经断复来、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等。
(三)月经病的治疗原则1.重在治本以调经。
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调治冲任、调养胞宫以及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等治法。
2.“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例如,痛经、崩漏。
(四)月经病施治中应注意的问题顺应和掌握规律:1.经期血室正开,宜和血调气,或引血归经,过寒过热、大辛大散之剂宜慎,以免滞血或动血;经后血海空虚,宜予调补,即经后勿滥攻;经前血海充盈,宜予疏导,即经前勿滥补。
2.青春期重治肾,生育期中年重治肝,绝经后或老年期重治脾,3.三是掌握虚实补泻规律,虚证月经病——补肾扶脾养血为主;实证月经病——疏肝理气活血为主;虚实夹杂者——攻补兼施。
月经病病案组成规律总结组成模式:主症+兼证+舌脉主症:月经色、量、质、周期等异常——辨病+辨证兼证:脏腑症状、全身症状——辅助辨证舌脉:辨证关键主症:色鲜红---热证(虚实)深红---实热多紫红---实热色淡---气虚血虚色紫暗---瘀血血块---瘀血质稠---热证(虚实)质稀---虚证,寒证细目二月经先期(一)定义7天以上,甚至十余日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
“经期超前”“经行先期”“经早”“经水不及期”(二)病因病机气虚和血热。
1.气虚(固摄)可分为脾气虚和肾气虚。
(1)脾气虚:中气虚弱,冲任不固,经血失统。
(2)肾气虚:肾气虚弱,冲任不固,不能约制。
2.血热(1)阳盛血热:热扰冲任、胞宫,迫血下行。
(2)阴虚血热:虚热内生,热伏冲任,血海不宁。
(3)肝郁血热:肝气郁结,郁久化热,热扰冲任,迫血下行。
(三)辨证论治月经先期的辨证,着重于周期的提前及经量、经色、经质的变化,结合全身证候及舌脉,辨其属实、属虚、属热。
中医妇科知识
中医妇科知识
中医妇科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中医妇科学研究范围包括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子嗣、妊娠、临产、产后、乳疾、瘕、前阴诸疾及杂病等。
中医妇科能治疗多种疾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月经病:如月经先期(相当于西医的黄体功能不足),月经后期(包括西医的外来卵巢综合征),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先、经间期出血(相当于西医的排卵期出血)、崩漏、闭经、痛经(包括西医的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前后诸证(如经行乳房胀痛、经行头痛、经行情志异常等),绝经前后诸证(相当于西医的绝经综合征即众所周知的更年期综合征)。
2. 带下病:包括带下过急(相当于西医的阴道炎、宫颈炎等),带下过少(相当于西医学的卵巢早衰、席汉综合征等引起的阴道分泌物减少)。
3. 产后病:包括产后发热、产后腹痛、产后恶露不绝、产后身痛、产后自汗盗汗、产后大便难、产后小便不通、产后小便淋痛、产后缺乳、产后乳汁自出、产后情志异常(相当于西医学的产褥期抑郁症)。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具体的信息,建议咨询中医妇科专家。
中医妇科学知识要点总结
中医妇科学知识要点总结妇科学是中医的重要学科之一。
你知道中医妇科学都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吗?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中医妇科学知识点。
欢迎阅读。
一、月经先期1.气虚证:补脾益气、固冲调经-补中益气汤2.血热型1)阳盛血热型: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2)肝郁化热证:清肝解郁调经-丹栀逍遥散3)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二、月经后期1)血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2)虚寒型:温经扶阳、养血调经-艾附暖宫丸3)血虚型:补血养营、益气调经-大补元煎4)气滞型:理气行滞、活血调经-乌药汤三、月经先后无定期1)肝郁型:疏肝解郁、和血调经-逍遥散2)肾虚型: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固阴煎四、月经过多1)气虚型:补气摄血、固冲止血-举元煎2)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地榆、槐花3)血瘀型:活血化瘀、固冲止血-失笑散五、月经过少1)血虚型:补血益气调经-滋血汤2)肾虚型:补肾养血调经-归肾丸3)血瘀型: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4)痰湿型:化痰燥湿调经-苍附导痰丸六、经期延长1)血瘀型:活血祛瘀、固冲调经-桃红四物汤失笑散2)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两地汤二至丸七、经间期出血1)肾阴虚型:滋肾益阴、固冲止血-两地汤二至丸2)湿热型:清热除湿、凉血止血-清肝止淋汤3)血瘀型:化瘀止血-逐瘀止血汤八、痛经1)气滞血瘀型:行气活血、祛瘀止痛-膈下逐瘀汤2)寒凝胞中阴虚内寒证: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温经汤寒湿凝滞证:温经除湿、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苍术茯苓3)湿热下注型: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4)气血虚弱型:补气养血、和中止痛-圣愈汤5)肾气虚损型:补肾填精、养血止痛-调肝汤九、闭经1)肝肾不足:补肾养肝调经-归肾丸鸡血藤、首乌2)气血虚弱:补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3)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一阴煎4)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调经-血府逐瘀汤5)痰湿阻滞: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十、崩漏1)虚热证:滋阴清热、止血调经-保阴煎2)实热证: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清热固经汤沙参3)肾阳虚证:温肾固冲、止血调经-右归丸4)肾阴虚证:滋水益肾、止血调经-左归丸合二至丸5)脾虚:补气摄血、养血调经-固本止崩汤6)血瘀:活血化瘀、止血调经-四物汤合失笑散十一、经行泄泻1)脾虚:健脾益气、化湿调经-参苓白术散2)肾虚:温肾扶阳、暖土固肠-健固汤合四神丸十二、经行吐衄1)肝经郁火: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清肝引经汤2)肺肾阴虚:滋肾润肺、引血下行-顺经汤十三、绝经前后诸症1)肾阴虚:滋肾益阴、育阴潜阳-左归丸2)肾阳虚:温肾壮阳、填精养血-右归丸理中丸1)脾虚: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2)肾虚: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3)湿热下注:清利湿热-止带方4)湿毒蕴结:清热解毒除湿-五味消毒饮5)阴虚夹湿:滋阴益肾、清热祛湿-知柏地黄丸。
中医妇科学:月经先后不定期
中医妇科学:月经先后不定期
月经先后
无?定?期
月经不按周期来潮,提前或错后超过七天以上者,又称经乱;月经量多兼经期延长皆可渐致崩漏。
肾??虚
月经
月经周期或先或后、量或多或少、色黯淡、质稀。
症状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舌淡、苔薄、脉沈细无力。
治则
补肾调经
方药
固阴煎
肝??郁
月经
月经周期或先或后、量或多或少、色暗红或紫红或有血块,或经行不畅。
症状
胸胁乳房或少腹胀痛,脘闷不舒,嗳气食少,苔薄黄或薄白,脉弦。
治则
疏肝理气调经
方药
逍遥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瘀证 (1)血瘀证候的比较
月经过多
月经期长
妇科 情况
全身 情况 舌脉
经行量多 经色紫黑 多血块
胸闷烦躁,腰骶刺痛 小腹满痛,肌肤不泽
舌质紫黯,有瘀斑瘀点 脉沉涩或沉弦
开始量少2-7日,续 后量中,经行涩滞 不畅,时间延长, 经色紫黯有块
小腹疼痛不适
身重无力
舌紫黯,有瘀斑 脉沉弦涩
(2)血瘀证治的比较
神疲乏力,倦 怠气短懒言, 食少纳呆,便 溏。
舌淡红苔薄白 脉缓弱。
月经过多
月经期长
经量多,色淡,月经期长,量
质稀。
多色淡,质稀
面色无华,神 疲乏力,气短 懒言,小腹绵 绵作痛。
舌淡红苔薄白 脉细弱。
面色无华,神 疲乏力,气短 懒言,头晕眼 花,心悸失眠, 食少纳呆
舌淡红苔薄白
脉沉细弱。
(2)气虚证治的比较
虚证
1、气虚: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 2、血虚:月经量少。 3、肾虚: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过少,月经后期。 4、阴虚内热:月经先期,经期延长。
西医疾病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高催乳素血症 生殖器官肿瘤 盆腔炎性疾病、结核病 宫内节育器 血液病
月经异常
三、月经不调的辨证要点
寒、热、虚、实
月经情况
疾病
治法
月经过多 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月经期长 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代表方剂 失笑散
桃红四物汤
(3)治疗血瘀方剂的比较
月经过多 失笑散 :炒蒲黄、五灵脂 月经期长 桃红四物汤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
赤芍、熟地黄
(4)治疗血瘀证药的比较
月经过多
方剂 失笑散 处方 炒蒲黄、五灵脂
月经期长
桃红四物汤
桃仁、红花、当归、 川芎、赤芍、熟地黄
小结
一、月经不调常见类型
月经周期异常 月经先期 月经后期 月经先后无定期
经期异常 经期延长
经量异常 月经过多 月经过少
二、诊断
病名
月经先期 月经过多 月经期长
临床表现、检查、辅助检查
三、月经不调的辨证要点
寒、热、虚、实
月经情况
全身情况 舌脉象
四、辨治原则
病名
治疗原则
月经先期 重在调经止血,恢复月经周期。
二、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
致病因素与体质因素互为影响 脏腑、冲任、胞宫发生寒、热、虚、实改变
冲任气血失调,胞宫藏泻失常 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异常
实证
1、血热: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 2、血寒:月经后期; 3、血瘀: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月经过少; 4、肝郁: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 5、痰湿:月经后期,月经过少。
(4)治疗气虚证药的比较
月经先期 月经过多 月经期长
方剂 补中益气汤 举元煎
归脾汤
处方 人参、黄芪、 人参、炙黄芪、 人参、黄芪、
白术、炙草、 当归陈皮、 柴胡、升麻
炒白术 炒升麻
、炙草、
白术、甘草、 当归、茯神、 龙眼肉、远志
枣仁、木香
全身 神疲乏力, 面色无华,神疲 面色无华,神疲
情况 倦怠气短懒 乏力,气短懒言,乏力,气短懒言,
疾病 月经先期
月经过多 月经期长
治法
代表方剂
补气固冲 摄血调经
补气固冲 摄血调经 补气健脾 止血调经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举元煎《景岳全书》 归脾汤《济生方》
(3)治疗气虚方剂的比较
月经先期 月经过多 月经期长
补中益气汤: 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 当归、陈皮、柴胡、升麻 举元煎: 人参、炙黄芪、炒白术 、炙甘草 炒升麻 归脾汤: 人参、黄芪、白术、甘草 当归、茯神、龙眼肉、远志、枣仁、木香
月经过多 经期重在止血,减少月经量; 非经期固冲任治本。
月经期长 调经止血,缩短经期恢复经期正常。
祝学业有成
提问: 1、请阐述诊断?并列出依据? 2、鉴别诊断是什么? 3、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需要做什么检查?
病例分析之一
1、诊断:月经期长;月经过多。 2、鉴别诊断: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崩漏、癥瘕。 3、辩证分型:气虚夹瘀。 4、治法: 补气健脾化瘀止血。 5、代表方剂:归脾汤合失笑散加减。
3、辨治原则
固经丸
处方
全身 情况
柴胡、白芍 当归、白术 茯苓、炙草 煨姜、薄荷 丹皮、栀子 经前乳房胸胁 少腹胀痛心烦 易怒 口苦咽干
生地、熟地 白芍、山药 续断、甘草 黄芩、黄柏
心烦口渴 身热面赤 大便干结 小便黄赤 灼热感
龟板、白芍、 黄芩、椿根皮 黄柏、香附
形体消瘦、颧红潮热 咽干口燥、五心烦热 大便干结,小便黄
1、诊断
病名
(1)症 状
月经先期 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至15天以内 x 2个周 期或以上。
月经过多 月经量明显增多(大于80ml),在一定时间 内能自然停止,x2个周期或以上
月经期长 月经持续时间达7天以上,但一般在15天内 能自然停止,月经尚有一定的周期。
(2)检查及辅助检查
月经先期 妇检一般无明显异常 基础体温测定,或取子宫内膜病理检查
干小便黄
舌红绛苔黄
舌红苔薄黄
脉滑数
脉细数
(2)血热证治的比较
疾病
月经先期 阳盛实热 肝郁血热 阴虚内热 月经过多
治法
清热凉血、养阴调经 疏肝解郁、清热调经 滋阴清热、养血调经 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月经期长 滋阴养血、清热调经
代表方剂
清经散 丹栀逍遥散 两地汤 保阴煎
固经丸
(3)治疗血热方剂的比较
丹栀逍遥散:柴胡、白芍、当归、白术、 茯苓、炙草、煨姜、薄荷、丹皮、栀子
病名
主要病机
治疗原则
月经先期 是气虚冲任不固和 重在调经止血,恢复 血热血海不宁。 月经周期之目的。
月经过多 是冲任不固, 胞宫藏泻失职 。
月经期长 主要责于虚热瘀
经期重在止血, 减少月经量; 非经期固冲任治本。
调经止血,缩短经期 恢复经期正常。
月经过多的止血法则
①应根据辨证
气虚者宜益气摄血, 血热者宜清热凉血, 血瘀者宜活血调经, 以达到阴平阳秘,胞宫藏泻有度。
月经周期异常疾病的概念
1、月经先期
周期缩短,月经提前7天以上,甚半月一行。
2、月经后期
月经延后7天以上,甚3-5个月一行。
3、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周期时提前、或错后7天以上。
经期异常疾病概念 经量异常疾病概念
经期延长
1、月经过多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
经行血量较平常明显增多,
经行持续超过7天,
在一定时间内能自然停止,
(2)检查及辅助检查
月经过多
妇检一般无明显异常 B超、宫腔镜、诊断性刮宫
(2)检查及辅助检查
月经期长 妇检一般无明显异常 基础体温测定、B超、子宫内膜病检
2、鉴别诊断
病名
鉴别要点
月经先期 经间期出血
月经过多 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月经期长 崩漏、癥瘕之下血相鉴别
病案分析
李某,女,29岁,已婚,于一年前行人工流产, 后阴道出血历久不止,经用激素治疗始止。从 此每届月经20天一潮,月经量多,每月月经湿 染卫生经2-3大包,色暗,并见少腹胀痛,不欲 按捺,抚之似有硬块,乳房胀痛,纳呆。曾做 诊刮,提示子宫内膜增殖。诊时见舌暗红,苔 白,脉弦涩。
第一节 月经不调
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1、月经不调的辩证要点。 2、各种月经不调疾病的诊断、辩证、治法、 方药。
熟悉: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 了解:各种月经不调疾病的鉴别诊断。
一、月经不调的常见类型
月经周期异常 月经先期 月经后期 月经先后无定期
经期异常 经期延长
经量异常 月经过多 月经过少
若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紊乱,进一步发展 为崩漏或闭经。
月经先期 清经散:地骨皮、黄柏、青蒿、丹皮、 白芍 熟地、白茯苓
两地汤:生地、玄参、白芍、阿胶、麦冬 地骨皮
月经过多 保阴煎 :黄芩、黄柏、生地、熟地、白芍 山药、续断、甘草
月经期长 固经丸 :龟板、白芍、黄芩、椿根皮、 黄柏、香附
(4)治疗血热证药的比较
月经先期 月经过多 月经期长
方剂 丹枝逍遥散 保阴煎
甚淋漓不净达半月之久。 连续2个周期或以上 。
2、月经过少
月经周期规律,
经量明显减少,
或经行时间缩短至1-2天。
注意
不是连续出现2-3个周期以上者,可暂不作病论。
少女月经初潮后1-2年内,或绝期前月经周期紊 乱或为月经先期、 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放置宫内节育器引起的月经 过多或经期延长,均可参照本病治疗。
量多、色淡、质稀—气虚 量少、色淡、质稀—血虚 量少、色红、质粘—虚热 量多、色深红、质稠—实热 量少、色淡黯、质稀—虚寒 量多,色黯红有块 —实寒 量时多时少,色黯有块—血瘀
全身情况 全身症状
舌脉象
舌象 脉象
四、各种月经不调疾病的诊断、 辩证、治法、方药
(一) 月经先期 (二)月经过多 (三)月经期长
②察病情轻重缓急,
月经量甚多时,急以止血为先, 虚证可针刺隐白、三阴交,配太冲、气海、血海; 或灸神阙、关元; 血热或血瘀证可口服云南白药、血竭胶囊等。
③慎用温行辛燥,走而不守之品,
以免动血耗血,加重病情。
4、分证论治
气虚型 (1)气虚证候的比较
妇科 情况
全身 情况
舌脉
月经先期 经行提前,量 多色淡,质稀
全身 情况
经行量多,经色紫黑 多血块,小腹满痛 肌肤不泽
开始量少2-7日,续后 量中,经行涩滞不畅, 时间延长
病例讨论
李某,45岁,已婚。2013年6月19日以“月经来
潮
10天未净”初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