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的意义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同步精品课件
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19+15+16+20-1-15)÷5=85÷5=17(个)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18+20+19+19)÷4=76÷4=19(个) 因为19个>17个,所以女生队成绩好一些。
3.拓展探究。 如果女生队又加入一名队员,她踢了15个,你会比较两队的成绩吗?
归纳总结
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因此可以用平均数比较两组或几组同类数据的 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平均数。 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 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
求平均数的方法:①移多补少法。②计算公式求平均数 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随堂练习
1.移动圆片,使每人的圆片同样多。 小红的圆片 小明的圆片 小青的圆片
2.下面是一只母鸡六个月产蛋情况统计表。你能求出这只母鸡平均每月产 蛋多少个吗?
随堂练习
四(1)班第一小组有5名同学,第二小组有6名同学。哪一组同学的平均身高高 一些?
易错举例
例 下面是两个小组同学某次数学测试的考试成绩。
判断:因为第一组的总分数高于第二组的总分数,所以第一组成绩好。( ) 错误解答:√ 正确解答:× 错解分析:错误解答错在没有选用正确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两个 小组的人数不同,不能用总分数衡量成绩好坏,要用平均数来比较。第一组的平 均成绩:(89+78+95+90)÷4=88(分),第二组的平均成绩: (95+82+93)÷3=90(分),因为第一组的平均成绩低于第二组的平均成绩,所 以第二组成绩好。
平均数
四年级下册
知识点一 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情境导入
讲解过程

平均数在体育训练中的意义是什么

平均数在体育训练中的意义是什么

平均数在体育训练中的意义是什么嘿,咱来说说平均数在体育训练里那相当重要的意义!你想啊,咱就拿学校里的体育课来说。

比如说跑步训练,老师每次都会记录同学们跑的时间,然后算出平均数。

这平均数可不简单,它能告诉老师很多有用的信息呢!就说我们班那次短跑测试吧,大家都鼓足了劲儿跑。

小明跑得特别快,一下子就冲在了前面,成绩那叫一个出色。

可小李呢,可能当天状态不太好,跑得比平时慢了些。

等所有人都跑完,老师把大家的成绩一汇总,算出了平均数。

这个平均数啊,就像是一个基准线。

比平均数高的同学,说明他们在这次测试中表现相对较好;比平均数低的同学呢,可能就需要找找原因,是没发挥好,还是平时训练不够。

对于体育老师来说,平均数能帮助他们了解整个班级的体育水平。

比如说,如果连续几次测试,班级的跑步平均速度都没什么提高,那老师就得调整训练方法啦,可能要增加强度,或者改变训练的内容。

再比如说,篮球队训练的时候。

教练会统计每个队员在一段时间内投篮命中的次数,然后算出平均数。

要是有个队员的平均数明显低于其他人,那教练就会专门给他开小灶,加强投篮的训练。

而且啊,平均数还能让我们自己心里有个数。

比如说,你给自己定了个目标,要在一个月内把仰卧起坐的个数提高到一定水平。

那你每天都记录自己做的个数,算出平均数,就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情况。

要是平均数在慢慢上升,那说明你的努力有效果;要是没什么变化,那可能就得反思一下训练方法是不是不对。

还有啊,在体育比赛中,平均数也能派上用场。

比如足球比赛,统计一个球队在一段时间内每场比赛的进球数的平均数,就能大致判断这个球队的进攻能力。

如果平均数比较高,那说明这个球队进攻很厉害;要是平均数低,可能就需要在进攻策略上做些调整。

咱再说说我自己的经历。

有一段时间我参加跳绳训练,每天都跳,我把每次跳的个数都记下来。

一开始,我的平均数很低,跳得气喘吁吁也没多少个。

我可着急了,心想这可不行。

于是我每天都加练一会儿,慢慢地,我发现平均数开始上升了,从原来的每分钟一百多个,涨到了一百五十多个。

平均指标有哪些主要的意义及作用

平均指标有哪些主要的意义及作用

平均指标有哪些主要的意义及作用平均指标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空间或时间上的平均数量状况,其实平均指标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的平均指标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平均指标的概念平均指标可以是同一时间的同类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水平,称为静态平均数,也可以是不同时间的同类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水平,称为动态平均数。

平均指标的意义和作用平均指标在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方面有重要作用,得到广泛应用。

1、平均指标可以反映现象总体的综合特征。

2、平均指标可以反映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

3、平均指标经常用来进行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条件下的对比分析,从而反映现象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揭示现象在不同时间之间的发展趋势。

平均指标的种类平均指标按计算和确定的方法不同,分为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前三种平均数是根据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计算得到的平均值,称作数值平均数。

众数和中位数是根据标志值在分配数列中的位置确定的,称为位置平均数。

数值平均数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也成均值,是最常用的平均指标。

它的基本公式形式是总体标志总量除以总体单位总量。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资料的不同,算术平均数有两种计算形式:即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

⑴简单算术平均数适用于未分组的统计资料,如果已知各单位标志值和总体单位数,可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数方法计算。

⑵加权算术平均数适用于分组的统计资料,如果已知各组的变量值和变量值出现的次数,则可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

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其一是受变量值大小的影响。

其二是各组次数占总次数比重的影响。

在计算平均数时,由于出现次数多的标志值对平均数的形成影响大些,出现次数少的标志值对平均数的形成影响小些,因此就把次数称为权数。

在分组数列的条件下,当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或各组次数所占比重均相等时,权数就失去了权衡轻重的作用,这时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与用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相同。

统计学中平均数的意义

统计学中平均数的意义

统计学中平均数的意义在统计学中,平均数这个概念其实就像一碗香喷喷的汤。

你想啊,汤里有各种各样的配料,有的甜,有的咸,有的还带点酸。

但是呢,最后喝到的还是那一口平衡的味道,懂吧?就好比生活中的小事情,今天心情好,明天心情坏,最后的感觉还是要归结到一个平均值上。

咱们说的平均数,实际上就是把一堆数据凑在一起,算出个大家伙儿,嘿,别小看这数字,它可是个能把一切都变得简单的魔法。

朋友们聚会的时候,总会聊到自己最近的收入,大家各自报上自己的数字,这时候你就会发现,有的人赚得多,有的人赚得少,但聊着聊着,最后就来个平均数,结果大家一乐,这不就把复杂的事儿简化了嘛。

平均数就像是一个公正的裁判,给你一个公平的分数,谁也不服谁,最后大家都是一笑而过,心里却明白,原来生活的真相就是这样,不是吗?你知道吗,平均数不仅适用于收入,还能用在很多地方。

比如说,班级里考试的成绩,想象一下,班上有个学生考了满分,另一个可能刚及格。

老师为了让大家心里都有个底儿,干脆就算个平均数,结果一看,哎呀,大家的努力都有了回报。

就像打麻将一样,有时候你大赢,有时候又得扣分,但最终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你玩得开心了,胜负也不那么重要,哈哈。

平均数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

举个例子,咱们去超市买东西,看到一盒苹果,价格标得高得离谱,心里一想,“这可真不便宜。

”然后看看旁边一盒价格合理的苹果,再结合自己的预算,嘿,心里就有了个谱。

这时候,平均数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我们,告诉我们怎样选择才不至于让钱包受伤。

平均数也有它的小毛病,哈哈。

比如说,如果有几个极端值,像那种特别高或特别低的数,平均数就可能会被拉得很远。

想想看,如果班上有个学生考了零分,而其他人都考得不错,最终算出来的平均数就显得不那么准确了。

这时候就得另辟蹊径,去看看中位数或者众数这些聪明的家伙了。

平均数虽然好,但不能盲目依赖哦。

在生活中,咱们常常可以用到这个平均数。

比如说,朋友聚会时大家一起点外卖,账单一出来,瞬间就开始计算每个人该出多少。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1《平均数》平均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1《平均数》平均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1《平均数》平均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下册数学第20.1节《平均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

本节课主要介绍平均数的定义、性质和求法,通过平均数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对于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以及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平均数的定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平均数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均数的定义、求法及应用。

2.难点: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能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交流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华师大版八下数学第20.1节《平均数》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动画等元素,生动形象地展示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

2.实例:收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平均数问题,用于教学实践。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平均数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平均数问题,如篮球比赛中的平均得分、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等,引导学生关注平均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n个数的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公式

n个数的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公式

(一)n个数的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平均数(mean)是一组数值的总和除以数值的个数,是描述数据集中心位置的一种统计量。

对于n个数的数据集合,其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bar{x} = \frac{1}{n} \sum_{i=1}^{n} x_i\]其中,\(\bar{x}\)表示平均数,\(x_i\)表示数据集中的第i个数值。

(二)n个数的方差的计算公式方差(variance)是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的度量,表示数据与其平均数之间的偏离程度。

对于n个数的数据集合,其方差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Var(x) = \frac{1}{n} \sum_{i=1}^{n} (x_i - \bar{x})^2\]其中,\(Var(x)\)表示方差,\(x_i\)表示数据集中的第i个数值,\(\bar{x}\)表示数据集的平均数。

(三) n个数的平均数和方差的例子假设有一个数据集合:2, 4, 6, 8, 10。

现在我们来计算其平均数和方差。

1. 平均数的计算数据集合的总和 = 2 + 4 + 6 + 8 + 10 = 30数据集合的个数 = 5平均数 = 30 / 5 = 6数据集合2, 4, 6, 8, 10的平均数为6。

2. 方差的计算将每个数值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进行累加,并除以数值的个数:\[\frac{(2-6)^2 + (4-6)^2 + (6-6)^2 + (8-6)^2 + (10-6)^2}{5}\]=\[\frac{16 + 4 + 0 + 4 + 16}{5}\]=\[\frac{40}{5}\]=8数据集合2, 4, 6, 8, 10的方差为8。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到,平均数和方差是描述一个数据集合的重要统计量,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据的中心位置和数据的离散程度。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这些统计量来分析和描述数据的特征。

当我们对一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平均数和方差是最基本的描述统计量之一。

四年级平均数的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平均数的知识点总结

一、平均数1、定义: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即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2、意义:描述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或者对几组数据之间进行对比;3、公式:平均数=数据总和÷数据份数;数据份数=数据总和÷平均数;数据总和=平均数×数据份数;4、解题关键:根据公式,只需找到三个数量中的其中两个即可求出另外一个数量;5、一般应用:行程问题: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比赛计分:一般采取去掉最高分与最低分,再求剩余数据的平均数。

二、条形统计图1、统计定义:对一类数据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以便使用者进行观察后做出判断。

2、统计图:用点、线、面、体等形式来表示所统计的数据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

3、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的总体情况,设定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再将统计数据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最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从条形统计图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

4、复式条形统计图:其定义与条形统计图基本一致,但通过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5、复式条形统计图分类:横向复式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6、优点:直观,很容易看出所统计的各项数据之间的关系;7、注意事项:必须有图例;单位长度必须统一。

三、可能性1、必然事件: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能确定一定发生,这一类事件称为必然事件。

比如:掷一枚均匀的硬币,要么正面朝上,要么背面朝上;2、不可能事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发生的事。

如:某一年有400天;3、可能事件:我们无法确定某一事件是否会发生;4、可能性: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0;可能时间发生的概率是0-1之间的任意数;5、可能性应用:公平游戏规则;掷骰子游戏等。

平均数的意义

平均数的意义

平均数的意义在小学数学中的统计与概率这一领域,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小学阶段学习的三个统计量,其中以平均数应用最为广泛,它也是学生将来学习其他两种统计量的基础。

在统计中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

我们既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

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成绩等等。

以前在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平均数的字面含义和求法上,而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很少提及。

理解平均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1.怎么算平均数.也就是计算平均数的程序。

即用被平均的数加起来除以数值的个数或通过均分几个量求得平均数。

也就是你刚才提到的“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说简单一些就是“先加再除”,这是算法程序方面的理解。

2.在什么情境中用平均数。

不仅仅知道怎么算,还要知道在什么情境下怎么正确地运用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求在不同情境下的平均数。

这是第二方面的理解。

3.平均数在统计中的意义是什么?它是代表和理解一组数据的一个代表值。

是描述和比较数据的统计量。

这一点理解起来最难。

但你谈得很充分。

一组数据少则几十,多则上千,甚至于过百万,“由于我们的思维不能思考所有的数据[1]”,需要选取一个合适的代表值表达一组数据的特征。

平均数便是小学阶段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统计量。

平均数的性质有很多,我们可以做一下汇总。

如:1.平均数比最小的数大一些,比最大的数小一些,在它们中间。

2.平均数不一定是这一组数据中的数。

3.所有的数据都要参与计算,包括0。

4.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一个数据离平均数越远,对平均数的影响越大。

5.如果一个数据等于平均数反而不影响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了。

也就是如果一个数据等于平均数,计算时,有它没它一个样。

6.所有的数据在平均数上下波动,它们的偏差之和等于0.7.平均数并不是将所有的数据都变得相等了。

平均数问题知识点总结

平均数问题知识点总结

平均数问题知识点总结一、知识点总结。

1. 平均数的定义。

-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

如果有n个数x_1,x_2,·s,x_n,它们的平均数¯x=(x_1 + x_2+·s+x_n)/(n)。

2. 平均数的意义。

- 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例如,在统计班级学生的平均成绩时,平均数可以让我们了解这个班级整体的学习水平。

3. 求平均数的方法。

- 基本方法:先求出数据总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 移多补少法:在数据比较直观,且数据个数较少时,可以通过把多的部分补给少的部分来得到平均数。

例如,有三个数3、5、7,7比5多2,比3多4,把多的2 + 4=6平均分给这三个数,每个数分6÷3 = 2,那么平均数就是5。

4. 平均数与总数的关系。

- 总数=平均数×个数。

这个关系在已知平均数和个数求总数,或者已知总数和平均数求个数时非常有用。

5. 加权平均数。

- 当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不相同时,在计算平均数时就要采用加权平均数。

若n个数x_1,x_2,·s,x_n的权数分别是w_1,w_2,·s,w_n,加权平均数¯x=(x_1w_1 + x_2w_2+·s+x_nw_n)/(w_1+w_2+·s+w_n)。

例如,在计算学生的综合成绩时,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就是加权平均数的应用。

二、20题及解析。

1. 有5个数,分别是10、12、15、18、20,求这5个数的平均数。

- 解析:根据平均数的定义,先求这5个数的总和10 + 12+15 + 18+20=75,再除以数据的个数5,所以平均数¯x=(75)/(5)=15。

2. 一组数据8、9、10、11、12,求其平均数。

- 解析:数据总和为8 + 9+10 + 11+12 = 50,个数为5,平均数¯x=(50)/(5)=10。

平均数的认识与计算

平均数的认识与计算

适用范围
适用于数据之间存在乘积 关系或增长率的情况,如 计算复利、平均增长率等 。
加权平均数计算方法
定义:加权平均数是指各数值乘以权数,然后除 以权数总和所得到的商。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数据重要程度不同的情况, 通过权数来体现各数据的重要性。例如,在计算 学生成绩时,期末考试成绩的权数可能高于平时 成绩。

比较不同组数据
通过比较不同组数据的平均数,可 以直观地看出哪一组数据的整体水 平更高或更低。
预测未来趋势
在统计学和数据分析中,平均数常 用于预测未来趋势,例如根据历史 平均销量预测未来某产品的销量。
平均数与中位数、众数的区别
中位数
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大小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与平均数不同,中位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更能反映数据 的集中趋势。
不适用于所有数据类型
对于非数值型数据,平均数没有意义。应根据数据类型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特征。
THANK YOU
忽视平均数的缺陷
平均数容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可能导致“平均数的谎言”。在面对具有离群值的数据时 ,应谨慎使用平均数。
平均数的局限性认识
对离群值敏感
平均数容易受到离群值的影响,可能导致中心趋势的误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中位数或修剪平均数来代表 数据的中心趋势。
不能反映数据分布
平均数仅表示数据的中心位置,但不能反映数据的分布情况。需要结合其他统计量来更全面地了解数据的特征。
平均数的认识与计算
• 平均数的概念与意义 •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 平均数的应用与案例分析 • 平均数与意义
平均数的定义
• 平均数定义: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值相加之后除 以数据个数所得到的结果。

《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教学设计

《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教学设计

《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题: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教学目标:1.了解平均数的定义和意义;2.掌握求给定数集的平均数的方法;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平均数进行分析和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求给定数集的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平均数进行分析和计算。

教学准备:教师: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学生:纸、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最值,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均数。

2.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群人站在一起,然后问学生:“你们知道平均数是什么意思吗?这里面的平均数是多少?”听完学生的回答后,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出平均数的定义。

Step 2:介绍平均数的概念(15分钟)1.教师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强调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所得到的值。

2.教师通过多组实例,比如一部电影票房的平均值、一支足球队的平均年龄等,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Step 3:求给定数集的平均数的方法(3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有关数据的题目,例如:“小明从星期一到星期六的每天记下了自己的身高,分别是1.6米、1.62米、1.68米、1.63米、1.7米、1.65米,请你们计算出小明这一周的平均身高。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给定的数据,并逐步引导学生计算平均值的方法,最后得出小明这一周的平均身高为1.65米。

3.教师通过多组练习题加深学生对求平均数的理解和掌握。

Step 4:综合运用平均数进行分析和计算(2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用平均数进行分析和计算,例如:“小明的语文成绩是85分,数学成绩是92分,英语成绩是88分,物理成绩是80分,化学成绩是87分,平均成绩是多少?”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给定的数据,并指导学生计算平均值的方法,最后得出小明的平均成绩为86.4分。

3.教师通过多组综合实际问题的练习题,培养学生使用平均数进行分析和计算的能力。

算术平均数的优缺点,意义和使用原则(注意事项)

算术平均数的优缺点,意义和使用原则(注意事项)

算术平均数的优缺点,意义和使用原则(注意事项)
嘿呀!今天咱们来聊聊算术平均数,这可是个有趣又重要的东西呢!
首先咱来说说算术平均数的优点,哇!它可真是太有用啦!比如说,它能简单明了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让咱一眼就能大概知道这堆数据的中心在哪儿。

哎呀呀,这在做数据分析的时候可帮了大忙啦!而且计算起来也不复杂,容易理解和操作,是不是很棒呀?
不过呢,算术平均数也有缺点哟!要是这组数据里有极端值,哎呀呀,那算术平均数可就容易被带偏啦!比如说一组工资数据里有几个超高收入的,那平均工资就不能准确反映大多数人的真实收入水平啦,这可就有点麻烦呢!
接下来讲讲算术平均数的意义。

哇哦!它能帮助咱们比较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呀。

比如比较两个班级的考试成绩,算术平均数就能让咱们大概知道哪个班级整体表现更好,是不是很厉害呢?
那使用算术平均数有啥原则和注意事项呢?第一呢,数据得具有代表性,不能随便挑几个数就来算呀!第二,要留意有没有极端值,要是有得特别小心处理呢!第三,得结合其他统计量一起分析,可不能只看平均数就下结论哟!
总之呢,算术平均数有好有坏,咱们得了解清楚它的优缺点、意义和使用原则,才能更好地用它来解决问题呀!哎呀呀,大家都记住了吗?。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分别是什么概况来说,这些都是样本的统计量,那么其用途自然也是来描述样本的性质,所以这些统计量的区别也自然在于描述一组样本不同的性质,下面分别来说。

1.平均数首先平均数是一组【常规】样本【大概率上】最有代表性的统计量,比如你上学时想知道哪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更好些,工作时想知道哪个行业薪水更高点,你会问分数、工资的平均数是多少,以此来反映样本的整体情况。

这种直观的感觉也同样可以在数学上证明,平均数是MSE最小的统计量,换言之在用一维统计值(一个数字)描述一组样本时,平均数就是最能够反应整体情况的了。

但注意,前边用到【常规】【大概率上】这些字眼,原因在于根据样本的特殊情况,有时候平均数并不能反映出样本的真实特征来。

以平均工资举例,经常有很多人吐槽自己的工资被“平均”了,其实这就是偏态分布导致平均数无法描述整体样本的情况,那么在平均数有点失灵时,我们就需要其他统计量登场了。

2.中位数中位数是一个很常见的,用来弥补平均数在偏态分布中不足之处的,有很好用的统计量。

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我们知道,样本中任何一个数值的改变都会影响最终计算结果,那如有一个数值出现了极大的离群变化,则平均值就可能失效。

以班级平均分举例,正常情况下5名同学的分数分别为100、99、98、97、96(学霸班啊。

),则平均数为98;但这次考试有一名太过自信睡着了,分数为100、99、98、97、20,平均数瞬间变成82.8、但这能够反映该班级的实际情况吗?其实多数同学还是考了相当不错的分数的。

反观中位数的,前后均是98,相对而言能更好的反映样本情况。

因此中位数通常会在样本出现少数离群值的时候,用于提供相对尊重样本主要情况统计量。

其算法也反映了该特点,其中一个数值的变动,尤其是边界上的变动,不一定会改变该统计量的数值,所以在偏态分布时,用中位数更加具有实际意义。

例子: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3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1790.30元,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是29129.00元,说明收入就是一定程度的偏态分布,类似二八定律,因此作为普通人还是老老实实看中位数吧。

平均数的意义

平均数的意义

平均数的意义在小学数学中的统计与概率这一领域,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小学阶段学习的三个统计量,其中以平均数应用最为广泛,它也是学生将来学习其他两种统计量的基础。

在统计中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

我们既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

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成绩等等。

以前在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平均数的字面含义和求法上,而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很少提及。

理解平均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1.怎么算平均数.也就是计算平均数的程序。

即用被平均的数加起来除以数值的个数或通过均分几个量求得平均数。

也就是你刚才提到的“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说简单一些就是“先加再除”,这是算法程序方面的理解。

2.在什么情境中用平均数。

不仅仅知道怎么算,还要知道在什么情境下怎么正确地运用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求在不同情境下的平均数。

这是第二方面的理解。

3.平均数在统计中的意义是什么它是代表和理解一组数据的一个代表值。

是描述和比较数据的统计量。

这一点理解起来最难。

但你谈得很充分。

一组数据少则几十,多则上千,甚至于过百万,“由于我们的思维不能思考所有的数据[1]”,需要选取一个合适的代表值表达一组数据的特征。

平均数便是小学阶段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统计量。

平均数的性质有很多,我们可以做一下汇总。

如:1.平均数比最小的数大一些,比最大的数小一些,在它们中间。

2.平均数不一定是这一组数据中的数。

3.所有的数据都要参与计算,包括0。

4.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一个数据离平均数越远,对平均数的影响越大。

5.如果一个数据等于平均数反而不影响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了。

也就是如果一个数据等于平均数,计算时,有它没它一个样。

6.所有的数据在平均数上下波动,它们的偏差之和等于0.7.平均数并不是将所有的数据都变得相等了。

数字的平均数认识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数字的平均数认识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数字的平均数认识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数字的平均数:认识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数字的平均数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之一,用来描述一组数字的总体趋势。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是指一组数字的总和除以该组数字的个数,用来表示这组数字的典型值。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字的总体水平和趋势,对于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平均数的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三种常见的计算方法。

1. 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最常见的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它是将一组数字的总和除以该组数字的个数。

例如,对于数字1、2、3、4、5来说,它们的算术平均数为(1+2+3+4+5)/5=3。

2. 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是在计算平均数时给不同的数字赋予不同的权重,权重可以反映数字在总体中的重要性或出现的频率。

例如,考虑一个班级的学生成绩,其中数学成绩占40%,英语成绩占30%,历史成绩占30%,那么加权平均数可以通过对各科成绩乘以相应的权重并求和得到。

3. 几何平均数几何平均数适用于需要计算一组数字的乘积根的情况,它是将一组数字的乘积开n次方,其中n为数字的个数。

例如,对于数字2、4、8、16来说,它们的几何平均数为√(2x4x8x16)=8。

三、平均数的应用平均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1. 统计分析平均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和分布情况,是统计分析中常用的方法。

例如,在市场调研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平均数来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力水平,从而确定产品的价格和销售策略。

2. 财务管理平均数在财务管理中也有重要的应用,如计算资产的平均价值、估算销售额的平均增长率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企业做出合理的决策和预测,保持财务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 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中,平均数可以用于计算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从而减小误差的影响,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小学数学_平均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平均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平均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篮球赛选替补队员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和价值,学会并能灵活运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通过“猜一猜”“摆一摆”“算一算”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类比、归纳的探究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3、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并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

4、在合作探究中,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体会并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一、创设情境,产生冲突。

1、利用已有经验判断投篮水平。

师:同学们喜欢体育运动吗?你喜欢什么体育运动?生:足球;篮球;长跑;踢毽子师:体育运动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运动的种类有很多,刚才有同学说到了篮球。

请看屏幕(课件出示情境图)这是一场正在进行的篮球赛,红、蓝两队打得非常激烈,你争我抢,你攻我防。

突然,蓝队一名队员受伤了,这时候蓝队的比分还落后,怎么办?生:换人;找替补队员二、探索发现,感悟意义(一)上场次数相同时派谁上场?初步感知平均数的意义。

1、讨论收集信息的标准。

(1)问题。

谈话:现在有7号和8号两名替补队员,假如你是教练,你要选什么样的队员上场?生:跑得快的;长的高的,投篮准。

师:我听出来了,同学们的意思就是说找水平高的师:教练的想法和大家是一样的。

为了选出更好的队员,教练拿出了他们以往小组赛中的成绩,请看(课件出示)收集处理数据,作出决策。

师: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投篮情况吧(PPT出示)师:认真观察,7号每次都投中了6个,要表示7号1分钟投篮的水平用哪个数比较合适?生:6要表示8号1分钟投篮的水平用哪个数比较合适?生:5师:这样看来,还是几号运动员的水平高一些?生:7号二、探索发现,感悟意义。

1、移多补少。

师:先把6、7号队员得分情况统计图与刚才的比较有什么不同?生:7、8号上场的次数一样多,这里不一样了。

史宁中平均数的意义心得体会

史宁中平均数的意义心得体会

史宁中平均数的意义心得体会史宁中说:“对于统计学习而言,重要的不是画统计图、求平均数等技能的学习,而是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关于“数据分析”的刻画有以下三方面:⑴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提取信息;⑵通过数据体会随机性;⑶利用数据解决问题(包括具有数据意识)。

其中,前两者更加指向统计过程和统计方法自身,后者则更加指向运用统计解决问题。

心得体会:义务教育阶段更加注重平均数的教学,小学已经不学中位数和众数,作为硕果仅存的统计量——平均数,自然要作为教学重点。

平均数还是经常使用的刻画数据集中情况的统计量。

我想它为什么常用的原因是与中位数和众数相比,平均数能更多地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另外它也好算。

我们现在处理的数据,大部分是对称的数据,数据符合或者近似符合正态分布。

这时候,均值(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是一样的,只有在数据分布偏态(不对称)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的区别。

所以说,如果是正态的话,用哪个统计量都行。

如果偏态的情况特别严重的话,可以用中位数。

平均数是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但是这种情况下不一定非要用中位数。

其实,用中位数的情况并不多。

那么,出现极端数据怎么办呢?一般认为这个数据不是来源于这个总体,统计上有一个方法,就要把这个数据去掉。

比如大家熟悉的跳水比赛评分,为什么要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呢?就认为这两个分数不是来源于这个总体,不能代表裁判正常的鉴赏力,于是去掉以后再求剩下数据的平均数。

统计源于比较,平均数作为重要的统计量既是本原也是比较。

小学阶段有三个层次的比较,一是单个数量的比较,直接就可以比大小了;二是相同个数的两组或多组数据比大小,通过比总数可以比出大小;三是不同个数的两组或多组数据比大小,这就要比平均数。

通过平均数的学习帮助学生从比总数到比平均数的过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丰富了“平均”的概念,更拓展了数感。

平均数与生活中的平均分,虽然相似但意义完全不同,平均数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运算”得到,这里的运算包括“移多补少”和除法,通过这两种方法进行“再次平均分”就得到了平均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均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与意图莱西水集中心小学李浩齐【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制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信息窗1,第131页—第134页。

【教材简析】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习利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特征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

教材创设“篮球赛该换谁上场”的问题情境并提供了替补运动员在小组赛中的得分情况统计表,引入对平均数知识的探索和学习,体验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性,学习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知道平均数是代表和理解一组数据的一个代表值,是描述和比较数据的统计量;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办法,发展统计观念。

3、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板书课题),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比如,篮球比赛中的换人就要用到统计。

请看屏幕(课件出示情境图)这是一场正在进行的篮球赛,红、蓝两队打得非常激烈,你争我抢,你攻我防。

突然,蓝队一名队员受伤了,这时候蓝队的比分还落后,怎么办?二、解决问题,理解概念(一)上场次数相同时派谁上场?初步感知平均数的意义。

1、讨论收集信息的标准。

(1)问题。

谈话:现在有7号和8号两名替补队员,假如你是教练,你准备派谁上场?根据什么?(2)交流。

预设:①看身高,谁高就让谁上。

②看速度,谁跑的快就让谁上。

③看经验,谁打球时间长经验多就让谁上。

④看得分,谁的得分多就让谁上。

(3)小结。

谈话: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不管是看身高、看速度还是看经验,都是为了这个队员上场后能干什么?所以,决定派谁上场,应该比较他们的什么情况?【设计意图:篮球比赛的情境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并不是太熟悉,怎样引领学生走进情境呢?我采用适当渲染的办法,让学生感受赛场的紧张与激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派谁上场的根据,也就是收集数据的标准,为下一步呈现并分析数据铺平道路。

】2、收集处理数据,作出决策。

(1)问题。

谈话:请看屏幕,(课件出示7、8号队员得分表),这是7号和8号队员在小组赛这个表,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对得分情况的分析,你觉得应该派谁上场?(2)思考。

谈话:不仅要说出派谁上场,还要讲清楚比较的方法,先自己想想,再和组内同学说说。

(3)交流。

预设:办法一:派7号上场,因为7号总分高。

追问:7号总分怎么算的?那么8号的呢?随机板书算式;办法二:前两场7号比8号多4分,第三场7号比8号少1,因为7号比8号一共多3分,所以要派7号上。

办法三:把8、10提上去,一场对一场,因为7号两胜一负,所以要派7号上。

(4)追问:现在有这么多方法确定派7号上场,看来解决一个问题,方法可以有多种多样,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办法?预设:学生想不到用平均得分比较。

教师引导:想一想课前倒水的经验,还可以根据什么分进行比较?怎样找到平均得分?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算一算。

(5)交流:预设:①移多补少。

引导学生用学具演示并解释移多补少的过程。

②列式计算。

(结合学生交流,板书算式,引导学生弄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总结谈话:刚才同学们用多种方法比较,最后都确定应该派7号队员上场。

看来解决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思考。

【设计意图:统计的作用在于帮助分析解决问题。

本环节通过对7号和8号队员三场得分的多种方法比较,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感知平均数的意义,为后面学习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性进行铺垫。

】(二)上场次数不同时派谁上场?体会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性,进一步感知平均数的意义。

1、问题。

谈话:正当教练准备派7号队员上场时,(课件出示)6号队员急急忙忙的跑过来也要求上场。

这时候还要把3个人放在一块比吗?请看6号、7号两位队员的得分统Array计表。

你觉得应该派谁上场,为什么?2、思考、交流。

预设:(1)根据总分比较。

追问:同意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明白:6号队员因为上场次数多,所以总分多,在这里用总分比较就不合理。

(2)根据平均每场得分比较。

追问:怎样计算6号队员的平均每场得分?根据得分应该派谁上场?用总分比较行不行?引导学生明白:6号队员因为上场次数多,所以总分多,在这里用总分比较不合理。

3、小结。

谈话:刚才通过对6号和7号的比较,你觉得在上场次数不同的情况下,用什么方法来确定人选比较合理?(平均每场得分)。

在这里,通过比较平均得分,最终确定还是应该7号上场。

看来,上场次数相同和上场次数不同的情况下,都可以用平均得分来比较。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承接上一环节,让学生在不同场次不同方法的比较中感知用平均得分比较的合理性和普适性,从而形成用平均得分进行比较的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感知平均数的意义,为揭示概念提供支撑。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1、揭示概念。

谈话:同学们看黑板,我们把通过移多补少或计算得到的同样多的这个数,在数学上,就叫做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2、分析理解。

谈话:(指8号队员的平均得分8)这里的8是7、6、11这三个数的平均数,它表示的是哪一场的得分吗?那么它表示什么意思?(它不是8号哪一场的得分,而是8号三场的平均数,表示8号三场的整体水平。

这就是说,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追问:谁能说一说,在这里9是哪几个数的平均数?它表示什么意思?3、归纳总结。

谈话:平均数在统计中经常用到,它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也可以代表一组数据与其它组数据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平均数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为了让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本环节充分利用搜集的素材,引导学生在完整表述、对比分析中加深认识。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1号队员身高(cm)501001502001401701501301602号3号4号5号谈话:刚才,我们用平均数帮助蓝队教练确定了上场的人选,再来用平均数的知识研究一下两队队员的身高情况。

1、估计平均身高,体会平均数的取值范围。

出示问题:红队场上五名队员的身高如右图。

(1)小明说: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 130厘米。

他说的对吗?为什么?(2)算一算,他们的平均身高到底是多少?小结:平均数一定比该组数据中的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也就是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2、猜身高,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1)两人比较。

①提问。

谈话: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研究队员的身高问题。

请看屏幕,这是7号和9号的平均身高,这是9号队员的身高,谁能说说7号队员的身高在哪个位置?为什么?②演示交流。

预设:7号身高应该比平均身高高。

同意吗?高到什么程度谁来演示一下?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说。

③小结。

谈话:看来7号高出平均身高的部分和9号比平均身高矮的部分应该是相同的。

(2)三人比较。

①提问。

谈话:现在2号又来了,如果现在的平均身高是2号、7号和9号三人的平均身高了,那2号应该多高?如果7号和9号一样高,那2号又应该是多高?②演示交流。

谈话:谁来演示一下?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说。

③小结。

谈话:看来2号高出平均身高的部分和7号、9号比平均身高矮的部分的和应该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平均数就是把多的和少的匀一匀,匀得正好一样多。

3、改编课本自主练习第2题,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体会平均数描述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而不是个体的水平。

【设计意图:“平均数”这一概念的抽象性在于难以确定其外延。

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本环节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第一层体会平均数的取值范围,第二层次体会移多补少的过程,第三层次体会整体水平的含义,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的过程中逐步深化对平均数的理解。

】五、回顾总结、梳理方法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方法?有什么感受?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知道平均数是一种常用的统计量,在生活中经常帮助人们进行统计分析并作出决策。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引领学生全面反思,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自主梳理知识,自主反思建构的能力。

】六、举例(生活中的平均数)谈话:同学们学得不错!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运用到了平均数的知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谁还能举个例子?【设计意图:平均数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产生的。

当学生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之后,就应该让学生回归多样化的生活情境,列举并交流与平均数有关的实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