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建史古代史
外国城市建设史第1——4章
![外国城市建设史第1——4章](https://img.taocdn.com/s3/m/5168e7d76f1aff00bed51e83.png)
第一篇古代的城市第一章城市的起源一、从狩猎、自然采集到饲养家畜原始社会大约有几十万年的时间,原始人过着完全依附于自然的狩猎与采集经济生活,即猎人有时穴居、巢居,有时跟踪兽群游猎。
旧石器时代,人们为谋取生存,游猎范围较广。
而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转入了相对定居的生活,开始出现了土窑。
有的居住地有好几个土窟(图1—1)。
考古学家发现,大约在一万五千年前的中石器时代,部落居民点出现了。
渔民与猎人不同,渔民往往需要一个基地,以便以捕捉鱼类、贝壳、收集海藻以及采集块茎植物为生。
那些滨水定居点有三个特征(1)茅屋或帐篷选址显示出某种相对的秩序或者受自然条件如气温、日照、潮汐和风的影响。
(2)建筑物布局显示出社会的等级关系。
(3)避邪符咒与占卜盛行。
中石器时代的主要特点:一是出现了细石器,二是发明了弓箭,三是绵羊与狗的驯养,这是驯养家畜的开始。
当人们学会了饲养家畜,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为了寻找牧草和适宜气候,他们还不得不经常流动,并从事实物交换。
他们活动于过冬暂息点与夏季放牧地之间,具有良好水源地方成了定居点,主要以帐篷为家。
二、农业革命与农业居民点一万或一万二千年以前,即新石器时代中期,—个新时代开始了,即农业革命。
在与自然的长期斗争中,原始人学会了播种,以及有组织的采图1—1 旧石器时代晚期定居点集,使农收与畜牧分离开来。
产生了第一次社会(今乌克兰)大分工。
那时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为人们提供了经常的食物积存,因而人们进入了永久的定居生活,并使得经常性的交换成为可能。
土地耕作者的居民点产生于公元前7000~4000年(图1—2)。
人的定居同避寒暑风雨,同罗盘上的方位与基地自然条件密切结合起来。
陶器的出现是人们定居生活的证明。
新石器时代的住所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房屋设计的造型,吸取了容器塑造的构思(图1—3)。
图1-2 新石器时代居民点(今德国Hallstatt)今天已很难找到原始农村定居点的遗址。
中外建筑史PPT课件
![中外建筑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4a1f74bd64783e08122b40.png)
哈特什帕苏墓
19
20
太阳神庙
形成适应专制制度的宗教,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 ——卡纳克阿蒙神庙、鲁克索阿蒙神庙
21
阿蒙神庙
22
卡纳克阿蒙圣庙是 所有太阳神庙中最大 的,始建于中王国时 代。多柱大厅(柱子 是埃及神庙的特征) 是该神庙的主神殿, 厅内有16列共134根 巨柱,用来支承。
5
1.1 古代埃及的建筑
尼罗河的影响 尼罗河深刻影响着古埃及的文化和建筑 充足的灌溉
——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 河流和峡谷
——提供了丰富的建筑材料 大自然景观
——培养了审美和构思观念 同河流斗争
——锻炼了组织和技术能力
6
石建筑的能工巧匠
精巧的石工艺技术 雕塑艺术日臻完善 精确的几何学、测量学 发明了起重、运输机械 具有了组织、协作能力 学会了绘制建筑图纸(三维彩色轴侧图)
建筑史论
1
2
外国建筑史
3
外建史的主要内容
4
第一章 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人类大规模的建筑活动是从奴隶制社会建立之 后开始的。
1.开创了人类从无到有的建筑史 2.建造了人类第一批巨大的纪念性建筑 3.在尼罗河及两河流域的两岸产生了人类最早的住宅、 府邸、宫殿、城市、陵墓、庙宇等类型的建筑 4.此时人类信奉原始的拜物教 5.相当于中国尧舜氏族社会时期(公元前21世纪以前)
金字塔主要由临河的下庙、神道、上庙(祭祀厅堂)及方锥形塔墓 组成。哈夫拉金字塔前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
11
图1.1 吉萨金字塔群
12
吉萨金字塔群
13
胡夫金字塔
14
胡夫金字塔内部
15
内部透视图
中外建筑史ppt课件
![中外建筑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17a84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2.png)
数字技术与智能建筑的运用
数字技术
数字技术将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更大作用,通过虚拟现实、3D打印等技术提高设计效率 和精度。
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将更加普遍,利用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实现建筑的智能化管理和节能减排。
中外建筑史对现代建筑的启示与影响
传统与现代的Leabharlann 合中外建筑史中的优秀传统将与现代技术 相结合,形成更具特色的现代建筑风格 。
创新性设计
运用现代技术和材料,创造出与传统 建筑风格不同的新型建筑。
中西建筑风格在现代的运用与发展
总结词 中西建筑风格在现代社会中有着 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同时也面临 着一些挑战。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中 西建筑风格也需要考虑环保、节 能和绿色建筑材料等方面的要求 。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 中西建筑风格在现代城市规划和 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需要考虑与 周围环境的协调、功能需求和文 化背景等因素。
以帕特农神庙为代表,强调柱式 和比例,追求完美的形式和功能 。
古罗马建筑风格
以罗马斗兽场为代表,注重空间 感和厚重感,大量使用拱形结构 和混凝土。
中世纪建筑风格
哥特式建筑风格
以法国的巴黎圣母院为代表,强调垂 直性和光影效果,采用尖拱和飞扶壁 。
罗马风建筑风格
以意大利的比萨斜塔为代表,采用圆 拱和厚墙,强调稳固和防御。
传统建筑的改造与保护 对于传统建筑的保护和改造,需 要平衡保护传统文化和满足现代 需求之间的关系。
05
中外建筑史的未来展望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建筑在未来将更加普及,通过采用可持续的建筑材料和设计,降低能耗和 环境影响。
可持续发展
外建筑史知识点总结
![外建筑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cf2d54b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55.png)
外建筑史知识点总结1. 古代建筑古代建筑是人类文明的开端,不同的古代文明在建筑风格、材料和技术上都有各自的特点。
在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文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宫殿、神庙、城墙和剧场等方面的建筑成就。
美索不达米亚的锥形神庙、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殿宇和古罗马的拱门等建筑风格对后世的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
2. 中世纪建筑中世纪建筑是欧洲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建筑主要是以教堂、修道院和城堡为主。
在这一时期,哥特式建筑风格逐渐兴起,并在欧洲大陆和英国广泛传播。
哥特式建筑以尖顶、长廊和玻璃窗为特点,给人以神秘和庄严的感觉。
除了哥特式建筑外,还有罗马式、拜占庭式和摩尔式等多种建筑风格在中世纪得到了发展。
3. 文艺复兴建筑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建筑史上的另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受到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的影响,注重对称、比例和几何结构。
文艺复兴建筑的代表作品包括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和梵蒂冈宫等。
在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们注重复古风格,提倡人文主义精神,建筑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4. 工业革命时期建筑工业革命的到来,使得建筑材料、结构和施工技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在这一时期,钢铁和玻璃等新材料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建筑结构的发展。
工业革命时期兴起的现代建筑风格包括新古典主义、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等,这些风格都对后世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当代建筑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现代主义建筑以功能主义和简约风格为主要特点,拥抱新材料和新技术,致力于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
在当代建筑中,还出现了后现代主义、新古典主义和未来主义等多种建筑风格,建筑师们尝试将建筑艺术与社会、文化和环境相结合,创造出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的建筑作品。
6. 非洲建筑在非洲大陆,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各有特色。
比如埃及的金字塔、卢旺达的圆屋顶草屋、南非的茅屋等,都是非洲建筑中的经典代表。
中外城建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PPT课件
![中外城建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fb4fd50b4c2e3f562763cd.png)
西周的城市建设
• 营国制度的内涵 – 城的规划制度。 • 以王城为基准,按照建城者爵位尊卑,据礼制营建制度而厘定。 • 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形式营建的聚集封闭型城邑。城的布 局严谨,主次分明,井然有序。
第15页/共41页
西周的城市建设
• 营国制度的内涵 – 礼制营建制度。
• 以二为公差的等级差数,来表达三级城邑的营建 差的。“九”为数之极,故王城用“九”,以示 尊尊。诸侯城降一等用“七”,采邑又降一等用 “五”。
廓 宫殿区
城
• 充分发挥河道在城市规 划中的作用,不仅用以 加固城防,提供水源和 航运之便,还利用河道 作为分区规划标志。
• 改变当时一般以外廓为 经济活动综合区的规划 方法,将建设和军事需 求结合起来。
第35页/共41页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建设
• 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规划理论
– 管子 • 城市分布密度问题、城市择址、规划体制问题、城市规模、 城市形制、居住分区问题、里制问题、城市道路规划问题 • 城市分布密度 “上地方八十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中地方百里, 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下地方百二十里,万室之国一, 千室之都四。以上地方八十里与下地方百二十里,通于中 地方百里”(《管子·乘马篇》) “凡田野,万家之众,可食之地方五十里,可以为足矣。万 家一下,则就山泽可矣。万家以上,由去山泽可矣。” 城市分布密度应根据郊野土地等级来考虑。土地肥沃城市分 布密度大,反之则城市分布密度小。
第21页/共41页
第22页/共41页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建设
• 城市建设的发展变化
社会结构 改变
西周城市等级制度的破坏
城市防御技术的提高和发展, 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新的城市分区理念
外国建筑史时间轴图表
![外国建筑史时间轴图表](https://img.taocdn.com/s3/m/4690e86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c2.png)
时纪
要由临河的下庙、神道、上庙(祭祀厅堂)
期
及方锥形塔墓组成。
中 前 首 都 迁 在深窄峡谷的
如曼都赫特普
王 21 ~ 到。
国 18 世 及 的 底 石窟陵墓
时 纪 比斯
1
期
新 前 形 成 适 庙宇的两个艺术特点:其一 太 阳 神 庙 代 替 陵 著 名 的 太 高 超 的 石 材 加
北非,并同 海,西至
产生于小亚细亚地区,特点是比例较细长,开间较宽,柱头有精
当 地 传 统 西 西 里 巧如圆形涡卷、柱身带有小圆面的凹槽,柱础为复杂组合而有弹性,
相结合。 的 广 大 柱身收分不明显,檐部较薄,使用多种复合线脚。总体上风格秀美、
地区。
华丽,具有女性的体态与性格。
6
2. 晚期成熟的科林斯(Corinthian)柱式
罗 教地区的一种建筑风
教建筑,平面仍为拉丁十 教堂群,
马 格,又叫罗曼建筑,
字,西面有一、二座钟楼。 德 国 乌
风 似罗马,罗马式。
尔姆斯
建
主教堂,
筑
法国昂
古来姆
主教堂
13
三、 11 世 纪 下
框 架 式 骨 中厅一般不宽但很长,两侧支柱的间距不大,形成自入口
哥 半叶起源
架 券 作 拱 导向祭坛的强烈动势。中厅高度很高,两侧束柱柱头弱化
举在拉长的鼓座之上,统率整体
画装饰艺术。
形成中心垂直轴线,形成集中式
构图。
六、 西欧中世纪建筑
类
年代
国家地 结构特
建筑特点
建筑风格 建筑实例
备注
别
区
点
一、
西罗马帝国至灭 拉丁十字巴西利卡。在罗马 体 型 教 简 罗 马 的 型制:巴西利卡长
外国建筑史部分----古代两河流域
![外国建筑史部分----古代两河流域](https://img.taocdn.com/s3/m/05bd76f99e314332396893d9.png)
外国建筑史部分----古代两河流域
1、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第格利斯河。
2、山岳台公元前3000年,古代西亚人崇拜山岳、崇拜天体,观测星象的塔式建筑物。
山岳台是一种多层的高台,有坡道或者阶梯逐层通达台顶,顶上有一间不大的神堂。
实例:乌尔山岳台。
3、人首翼牛像人首翼牛像是萨艮王宫宫殿裙墙转角处的一种建筑装饰。
它们的正面表现为圆雕,侧面为浮雕。
正面有两条腿,侧面四条,转角一条在两面共用,一共五条腿。
因为它们巧妙地符合观赏条件,所以并不显得荒诞。
它们的构思,不受雕刻体裁的束缚,把图雕和浮雕结合起来,很有创新精神。
4、百柱厅珀赛玻里斯宫里的大殿,68米见方,有一百颗石柱,高11.3米,梁枋都是木制的。
大殿结构之轻、空间之宽敞,在古代世界中居于第一位。
重要建筑物名称:乌尔山岳台萨艮(gen)王宫珀赛玻里斯宫补:两河下游——古巴比伦王国两河上游——亚述王国伊朗高原——波斯帝国。
中外建筑史第2节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概况资料文档
![中外建筑史第2节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概况资料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7e3e6837804d2b160b4ec07a.png)
(1)阿房宫: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又开始兴建 史大的一组宫殿——朝宫。其前殿就是历史上有 名的阿房宫。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 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 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 山……。”
(2)秦始皇陵:秦始皇陵是古代陵墓中的宏伟作 品,是中国历史上体型最大的陵墓。史称“骊山” 的秦始皇陵在陕西临潼骊山北麓,现存陂体为三 层方锥形夯土台,周围有内外两重城垣。
构架屋顶有五种基本形式:庑殿、悬山、囤顶、 攒尖和歇山。
4、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
两晋和南北朝300年里,南、北方在生产的 发展上比较 缓慢,在建筑上也没有太多的创造和 革新,主要是沿袭和继承了汉代的成就。但由于 佛教的传入,佛教建筑开始兴起,如佛塔和石窟 等。
最早的中国寺庙——洛阳白马寺
寺,原为汉代中央部门一种办事衙门的通称,如 鸿胪寺、光禄寺等。白马寺在兴建后也成为此类 机构,有如特设的外宾招待所。于是后世便相沿 以“寺”为佛教寺院建筑的通称了。中国人建寺, 走的是把院落式住宅改造为寺院之路。
仰韶文化时期房屋的平面有长方形和圆形两种形 式。房屋墙体和屋顶多采用木骨架经扎结后涂泥 的做法,为了承托屋顶中部的重量,常在室内用 木柱支撑。
仰韶文化聚落,常选择河流两岸,地势较高处;由 初步的区划布局;分为居住区、制陶区、墓葬区, 以壕沟隔开。
(5)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 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 文化遗存。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 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
楼阁式塔
密檐式塔
中国的石窟来源于印度的石窟寺。南北朝时期, 凿崖造 寺之风遍及全国。著名的石窟有大同云冈、 洛阳龙门、敦煌鸣沙山、天水麦积山等。从建筑 功能布局看,石窟可分为三种:一是塔院型,二 是佛殿型,三是僧院型。
01外建史(全)
![01外建史(全)](https://img.taocdn.com/s3/m/253750e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bd.png)
2、构造: 分四级,各级土台外层用火砖砌成,而且砖色不同 第一级黑色象征地下世界;第二级红色象征人世,
第三级青色象征天堂,最上一级白色象征太阳; 塔的上层是一个小神庙祭室。
二、萨尔贡王宫(萨艮王宫)
1、坚固 2、人首翼牛像 3、观象台
4、重视装饰:有墙群,大量使用贴面 砖、琉璃砖,重点部位还做浮雕
——即“美加仑式”,在规则的长方形中,以 狭端为正面,门口设两个柱子,并且在这两端构 成三角形的山墙。
列柱式——在端柱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一 端或两端设一列柱(四或六根)。
列柱围廊式——在神庙四周设一圈柱廊。 假列柱围廊式——将柱演变为壁柱。 双列柱围廊式——内部为壁柱,外围一圈柱廊。
1、 实例:奥朗日剧场
2、罗马大角斗场 型制:平面采用椭圆形 结构:观众席架在环形拱和放射形拱上 功能:功能合理,疏散人流迅速;对以后
的体育馆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立面:存在着多种对比
大角斗场
——外墙以灰白色凝灰岩砌筑,高50m,气势非凡
二、神庙
1、梅宋卡瑞神庙
2、万神庙(Panthon,又称潘提翁神庙) 门廊:面阔33m,正面八棵科林斯柱子;
南立面:采用一大片封闭的石墙,主要是为了起 到衬托的作用;
北立面:有意识地将门厅拉出,便于山下的观瞻
伊瑞克先神庙的西、南立面
伊 瑞 克 先 神 庙 的 女 像 柱 廊
5、雅典娜雕像
§3-5 希腊化时期建筑
一、突破了古典时期城邦的局限,随着经济的繁荣,建 筑的规模、类型、施工水平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从而 开拓了新领域:
b. 空间:内部空间简洁、多变,开创了内部 空间序列的艺术手法
尼姆水道
返回
四、巴西利卡:
重庆大学外国建筑史复习必备资料外国古代建筑史复习
![重庆大学外国建筑史复习必备资料外国古代建筑史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5401e324bcd126fff7050b91.png)
1古埃及建筑的特征:1·以石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发展了一套完整的体系;2·崇拜是中心、主体;3·构图上,多用简洁稳定的几何体。
2古希腊建筑史分期:爱琴文化时期;:荷马文化时期,公元前11-前8世纪;古风文化时期,公元前8-前5世纪;古典文化时期,公元前5世纪;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末3《建筑十书》古罗马军事工程师维特鲁威所著《建筑十书》,奠定了建筑学的科学体系4早期基督教建筑是同拜占庭建筑同时发展起来的,它包括迁都后帝国西部的建筑,分裂后的西罗马的建筑与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长达数三百余年的西欧封建混战时期的建筑。
建筑类型主要是基督教堂。
5巴西尼卡拉丁十字巴西尼卡是古罗马一种用于法庭、交易所、图书馆等用途的长方形大厅建筑,平面被两列(或四列)柱分为三个狭长的厅,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龛。
中世纪西欧巴西尼卡被改作基督教堂,增加了横翼,形成十字形,故名。
6罗马风西欧10~12世纪封建制度确立时期的一种建筑风格。
因该期建筑的材料大多来自古罗马废墟,承袭了古罗马建筑的半圆形券拱和砖石技术,形式上又略有古罗马的风格,故名罗马风、罗马式建筑、似罗马建筑等。
但其规模远不及古罗马建筑,施工粗糙,较古罗马建筑厚重。
7哥特建筑的结构特征:1·结构特征:以尖券、骨架券、飞扶壁等,构造了一套有机的结构系统·8哥特建筑的风格西欧12~15世纪封建制社会盛期的一种建筑风格。
打破了古希腊古罗马以柱式为基础的设计方法,建筑的艺术效果主要取决于特征的强化,而不取决几何和比例关系。
哥特建筑排除了壁块的重量感,使壁体变得薄而轻。
建筑有强烈的向上动感,都具有一种强烈向上升腾的动势。
内部空间由于中厅与侧厅造成造成强烈反差,失去古罗马巴西利卡的均衡感。
9伯努乃列斯基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建筑的奠基人。
对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机械学有深的研究,掌握了古罗马、拜占庭和哥特式的建筑结构,在工艺美术上有深的造诣。
中外建筑发展史
![中外建筑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32a8ba4ab307e87101f6969d.png)
• 6·柱础 • ·覆盆式 • ·覆莲式
• 7· 台基、门窗
• 1· 楼阁式塔
• · 楼阁式塔系仿中国传统多层木构架建筑,是佛 • 塔中国化的产物 • · 楼阁式塔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三国志》,
• 东汉献帝初平四年(193)笮融于徐州建造的浮
• 屠祠塔:
•
•
下为重楼、上垒金盘,由堂阁周围,可
容三千许人。
• • • • • •
· 文献记载中的最大木塔, 是北魏时建造的洛阳永宁 寺塔,据称高一千尺,百 里以外便能望见。塔建成 不久便被焚毁了
• 2·密檐式塔 • 特征: • 密檐式塔一般不供登临, • 晚期有些虽可登临,因檐密 • 窗小,没有平座、栏杆,观 • 赏效果欠佳。但密檐式塔外观:间距逐层收缩, 与外轮廓的收分配合良好,使庞大塔身显得稳 重而秀丽。檐下的小窗,既打破了塔身的单调、 又产生了对比作用,也是较好的处理手法。 • · 起源:型制源于印度
• 汉代建筑形象 从结构说起 • 1、结构方式 — 抬梁式、 穿斗式、 井干式
•
2、斗拱大量运用,但形制不统一
抬梁式(叠梁式、梁柱式)
• 阑额
• 穿斗式(穿鬬式)
• 穿斗式(穿鬬式)
抬梁式用料大、跨度大,柱子不直接承受屋顶重量,构造相对复杂。主要运用 于北方民居,以及全国的官式建筑
穿斗式建筑用料小,跨度小,柱子直接承受屋顶的重量,,构造相对简单,主要 应用于南方的民居建筑。
• 一、木骨泥墙房屋 (从穴居演变而来, 主要在黄河流域) – 天然洞穴 – 原始横穴 – 深袋穴 – 半穴居(袋形半穴 居、直壁半穴居) – 地面建筑(木骨泥 墙房屋)
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 (一)天然穴居
外建史笔记古代部分精简版
![外建史笔记古代部分精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90d1b75b2b160b4e767fcfa1.png)
外建史笔记●本课程是以西方国家为主线的外国建筑史●历史上著名的文明发源地孕育了不同的文化也孕育了不同的建筑体系亚洲:黄河流域——中国——日本、朝鲜两河流域——古西亚——伊斯兰印度河流域——古印度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欧洲:爱琴海地区——古希腊、古罗马美洲:中美洲地区——玛雅印加●本课程主要内容断代法:古代——奴隶社会~~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近代——1640年~~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现代——1917年至今古代部分一、奴隶社会1、古埃及建筑(3500BC—30BC)——陵墓、太阳神庙2、古西亚建筑(3500BC—7C.AD)——饰面技术与艺术3、古希腊建筑(11C.BC—1C.BC)柱式、神庙、雅典卫城4、古罗马建筑(8C.BC—47AD)——结构空间二、中世纪1、拜占庭建筑(330~~15C)帆拱、集中式教堂2、早期基督教与罗马风建筑(4C~~12C)——过渡风格3、哥特建筑(12C—15C)——结构、空间(以法国为主)(哥特:北方日耳曼蛮族的一支)三、资本主义萌芽与绝对君权时期1、文艺复兴建筑(Denaissance Architecture)——330—15C兴起与意大利佛罗伦萨2、巴洛克建筑(Baroque Architecture )——16C末17C初兴起于罗马,文艺复兴的副产品。
3、法国古典主义建筑(Classicism Architecture)——17C兴起于法国,绝对君权的产物(路易十四)。
4、洛可可风格(Rococo style)——装饰风格,体现贵族沙龙文化。
近代部分一、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18C下半叶—19C下半叶)——新旧建筑思潮开始斗争,出现建筑革新的先驱者。
二、欧美对新建筑的探求(19C下半叶—20C初)—出现一系列的建筑学派。
现代部分一、二十年代欧洲理性主义建筑——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现代建筑形成与发展时期。
二、战后现代建筑的普及与发展——城市与环境问题,建筑与技术的结合,纷繁的学派。
外国建筑史古代部分第二章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外国建筑史古代部分第二章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b4f98220910ef12d2bf9e75f.png)
a
12
新巴比伦城平面图
伊什塔尔城门复原图
注:伊什塔尔门是献给女神伊什塔尔 的建筑,是巴比伦建筑的代表作
a
13
巴比伦的伊斯塔尔门
a
14
新巴比伦城市景观-----(公元前7世纪一公元前6世纪)
a
15
宫殿平面
1.空中花 园 2.伊什 塔尔门(伊什 塔尔门是献 给女神伊什 塔尔的建筑, 是巴比伦建 筑的代表作) 3.宁玛
外国建筑史---古代部分
第章 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约公元前3500年一公元7世纪) 古 代 两 河 流 域 图 :
两河流域和伊 朗高原的建筑
总述:
1、两河流域,即西南亚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平原, 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区”。这一地区 由于当时在发展农业上条件较好,出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 与埃及古文明约为同时。
2、公元前4000多年前,苏马连人在两河下游建立了许多 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9世纪之初,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两河下游。 公元前900
a
2
年左右,上游的亚述王国征服了两河流域、叙利亚和埃及,建 立了亚述帝国。公元前625年,迦勒底人征服亚述,建立新巴比 伦王国。波斯人自公元前550年起建立横跨欧、亚、非三洲的波 斯帝国。两河流域由于无石缺水,创造了以土作为基本原料的 结构体系和装饰方法。券、拱和穹窿结构在此发展起来,并出 现装饰面砖和彩色琉璃砖,影响到后来的拜占庭建筑和伊斯兰 建筑。
3、这里的建筑大体可分为三个类型,a.幼发拉底河和第格 利斯河下游的,b.上游的,c.伊朗高原的。
4、建筑成就:创造了以土作为基本原料的结构体系和装饰
方法。
a
3
第一节 彩色斑斓的生土建筑
外建史重点(1)
![外建史重点(1)](https://img.taocdn.com/s3/m/87649fcdf7ec4afe05a1df24.png)
第一章古代埃及和古代西亚的建筑一、古埃及建筑史的四个主要时期1.埃及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成了统一的奴隶制帝国,主要建筑类型:陵墓——金字塔库富金字塔、吉萨金字塔群玛斯塔巴:陵墓,包括地下的墓室和地上的祭祀厅堂,祭祀厅堂外形像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
这种墓叫玛斯塔巴。
玛斯塔巴是后来阿拉伯人对它们的称呼,意思是“凳子”,因为外形很像。
吉萨金字塔群: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
精确的正方椎体,形式极其单纯。
包括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门卡乌拉金字塔。
其中最高的是胡夫金字塔。
哈夫拉金字塔前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
2.中王国时期3.新王国时期哈特什帕苏墓主要建筑类型:太阳神庙(卡纳克阿蒙神庙、鲁克索阿蒙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
太阳神庙:两个艺术重点一个外部的,是大门,群众性的宗教仪式在它面前举行,力求富丽堂皇,另一个是内部的,是大殿,皇帝在这里接受少数人的朝拜,力求幽暗而威压。
4.托勒密王朝时期第二章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建筑山岳台:(或星象台)崇拜山岳和天体、观测形象的多层塔式建筑物。
特征:由土坯或夯土砌筑,一般为7层,自下而上逐层缩小,有坡道或者阶梯逐层通达台顶,顶上有一个不大的神堂,坡道或阶梯有正对着高台立面的,由沿正面左右分开上去的,也有螺旋式的。
实例:乌尔山岳台人首翼牛像是亚述常用的装饰题材,象征睿智和健壮。
爱琴文明结论:虽然迈锡尼的建筑风格大异于克里特,一个粗狂雄健,一个纤秀华丽,一个有极强的防御性,一个毫不设防,但二者也有不少共同点:如以正室为核心的宫殿建筑群布局,以分散的院落通风采光,布局不规则,没有周线,工字形平面的大门,上粗下细的石柱等,这些共同点影响到希腊以后的建筑。
二、古代希腊的建筑1.古希腊三种柱式:多立克柱式——比例粗壮、刚劲雄健、浑厚有力爱奥尼柱式——比例修长、精巧清秀、柔美典雅科林斯柱式——比例细长、纤巧精致、高贵华丽(后新产生的柱式)2.古代希腊的建筑——雅典卫城集中体现了希腊艺术的精神:高贵的淳朴和壮穆的宏伟。
外国古代建筑史-文艺复兴建筑
![外国古代建筑史-文艺复兴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752fdcfcbcd126fff6050b7b.png)
• “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
——恩格斯
外国古代建筑史-文艺复兴建筑2
• 新思想的核心是肯定人生,焕发对生活的热情,争取个人在现实世 界中的全面发展,后人称之为人文主义;
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 要素
圆形平面的集中式布局
多立克柱式的采用
古罗马的维斯塔神庙 相同点 1.向心性 2.四大部分组成 3.严守特定几何比例
坦比哀多 不相同点
1.鼓座与柱廊的比例 2.穹顶 3.开洞方式,位置,数量, 所强调空间感受
古罗马万神 庙
穹顶与内部空间 所形成的不同关 系
佛罗伦萨主教 堂 坦比哀多
建筑特点: 1、讲究秩序和比例; 2、拥有严谨的立面和 平面构图; 下重上轻,下实上虚 。
钟塔-内景
教堂内景
教堂内部的地 面材料与外墙材料 相同,相互协调 。
教堂内景
合乎模数的简 单比例,明确的 构图,于白色抹 灰墙上布置灰色 独立石柱和壁柱 的文艺复兴标准 手法
自本堂望交叉处内景
穹顶及八角形鼓座仰视内景
• 结构与施工继承了前人的成就,但精致和规模都超过前人,结构技 术是空前的创造,是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普遍进步的标志
“人类技艺所能想象的最宏伟、最壮丽的大厦”
外国古代建筑史-文艺复兴建筑43
穹顶的历史意义是: 第一、是在建筑中突 破教会的精神专制的 标志; 第二,是文艺复兴时 期独创精神的标志; 第三,标志着文艺复 兴时期科学技术的普 遍进步。
三、纵向和水平向的骨架券系统, 双层壳体依托骨架构成穹顶大面
外建史复习习题集
![外建史复习习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a5e8fcef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41.png)
外建史复习习题集外国建筑史(古代部分)习题集一、单项选择1、所谓的古典柱式一般是指()A.古希腊三柱式 B.古罗马五柱式C.19世纪以前的西方建筑所使用的一切柱式 D.A和B2、早期基督教堂的格局大致有三种,下列何者除外?()A.巴西利卡式 B.列柱围廊式 C.十字式 D.集中式3、18世纪英国重要的建筑师谁率先把中国建筑和园林艺术介绍到英国甚至西方()A.拉斯金 B.马可波罗 C.钱伯斯 D.利马窦4、下列哪一座哥特教堂最早采用骨架券,并在圣坛部分开启了彩色玻璃窗()A.巴黎圣母院B.巴黎圣德尼教堂C.韩斯(兰斯)主教堂D.夏特尔主教堂5、以下何种结构是罗马风建筑创造的()A.Pendentive B.Rib Vault C.Buttress D.Arch6、古罗马建筑为解决柱式和多层建筑的矛盾,最常用的方法是()A.巨柱式B.叠柱式C.连续券D.券柱式7、下列哪一点不是古埃及建筑的特点()A.追求永恒性 B.讲究秩序感C.注意利用大自然来加强建筑艺术的表现力 D.内部空间是艺术的主角8、下面关于古希腊及古罗马建筑说法正确的是()A.古希腊建筑在所有环境层面上遵循同样的规则B.古罗马建筑最早开始使用叠柱式C.古罗马建筑跟古希腊建筑一样,最杰出的建筑艺术都与神有关,不强调世俗的现实生活D.古希腊建筑使用了视觉修正方法,表现了古希腊人精微的审美能力9、下面说法哪一种是错误的()A.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响应封建君主专治制度的政治需要B.法国古典主义强调以经验、感觉为认识和艺术创作的来源C.法国启蒙主义建筑的核心思想就是批判理性,即对以往的一切建筑都进行反思,不盲目崇拜D.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形成与考古发掘的进展及艺术史学的发展有很大关系10、帕提农神庙是古典建筑代表性作品,它是由什么柱式构成()A.Doric B.Ionic C.Doric + Ionic D.Doric + Corinthian11、洛可可风格是___世纪产生于___的一种室内装饰风格()A.17,罗马 B.18,巴黎 C.16,佛罗伦萨 D.19,巴黎12、文艺复兴建筑的产生与下列那些因素有关()①经济变革②新兴的资产阶级③三维空间物体定位技术的发明④意大利的古典化⑤科学的觉醒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 D.全部13、下列哪一点不是古代西亚建筑的特点()A.以土作为基本材料 B.拱券的应用 C.对称的平面布局 D.建筑多建于高台之上14、下列关于广场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A.圣彼得教堂前广场和圣马可广场都是文艺复兴时期广场的典型代表B.罗马帝国广场的典型代表是罗曼鲁姆广场C.文艺复兴时期的广场恢复了古典的传统,克服了中世纪广场的封闭、狭隘。
外建史名词解释(,古代+外近现)
![外建史名词解释(,古代+外近现)](https://img.taocdn.com/s3/m/67a91dbe02d276a200292edc.png)
63----------------------名词解释------------------------------------古埃及建筑1——牌楼门(sjtu-07)古埃及庙宇中,轴线上高大、做戒备用的高墙,中部凹下处为出入口,上置厚重的石板眉梁。
墙身两面向内倾斜,中间留空,内有楼梯可通至门楣,墙面刻有象形文字及图画。
牌楼门高大雄伟,表达了国王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
2——玛斯塔巴古埃及早期帝王陵墓。
长方形台状,形式源于对当时贵族的长方形平台式砖石住宅的模仿3——太阳金字塔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形式来源于古埃及人对山体外观的理解——方锥形态,永恒的太阳神,太阳照射角锥形的光线4——方尖碑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
常成对地竖立在神庙的入口处。
其断面呈正方形,上小下大,顶部为金字塔形,常镀合金。
最高50余米,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
古西亚建筑5——山岳台又称观象台,是古西亚人崇拜山岳,崇拜天体,观测星象的塔式建筑物。
常建于一大平台,外形呈阶梯形,顶上有庙或祭坛。
实例:乌尔观象台6——空中花园新巴比伦城中,建筑在“梯形高台”之上的花园,被描述成“披着花木盛装的小山”爱琴文明7——爱琴文明建筑(sjtu-08)即希腊上古时代,处于克里特岛和迈西尼城周围的爱琴海一带的建筑文化,创造了杰出的艺术成就。
古爱琴建筑最早创造了“正室”的布局形式,成为后来希腊古典建筑平面布局的原型。
代表实例:克诺索斯米诺斯王宫,迈西尼城狮子门,阿托雷斯宝库古希腊建筑8——古典建筑(tj-97)古希腊盛期的建筑和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帝国时期的建筑同称为古典建筑9——古典柱式(tj-94,98,sjtu-01)包含古希腊三柱式(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和古罗马五柱式(塔斯干、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组合柱式)。
古希腊古典时期发展成熟的特定做法的石质梁柱组合的艺术形式,到了古罗马时期得以继承和发展扩充至五柱式,是西方古典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初期文明(金石并用期):
2、 生产方式:原始狩猎 —— 畜牧 原始采集 —— 农耕经济
3、原始艺术与宗教:对自然的恐惧——原始宗教 原始“建筑”——原始艺术
原始建筑物
穴居
巢居 树棚 湖居
建筑艺术的分流至此开始石屋来自苏格兰史前石屋遗址石头谱写的原始篇章——由石台(Dolmen)到石环(Stonehenge)
爱尔兰克莱尔巴伦的石台 Poulnabrone dolmen in the Burren County Clare, Ireland
英国的索尔兹伯里石阵 Stonehenge, Avebury and Salisbury Plain, 2750BC
Associated Sites,
马尔他岛上原始庙宇的遗迹 stone age Malta prehistoric temple
第七讲:拜占庭建筑—东西交融 Byzantine Architecture
拜占庭建筑的含义
是古罗马建筑在东方的延续, 融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文化 吸取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 亚美尼亚等地的文化成就,并 结合本地区的特色 宗教建筑为代表建筑类型
城市广场 Forum
图拉真广场 Forum of Trajan 奥古斯都广场 Forum of Augustus
恺撒广场 Forum of Caesar
罗曼努姆广场 Forum of Romanum
古罗马建筑特点 The Glory is Greece! The Grandness is Rome! “光荣归于希腊,伟大归于罗马”
建筑文化受古希腊和西亚影响阶段: 结构形式:拱券和穹隆为主 公共建筑:剧场、竞技场、浴场、 巴西利卡、罗马角斗场 市政建设:道路、桥梁、街道、输水道
3、罗马帝国时期 (27BC——AD476) The Roman Empire ) 前395年分裂为东、西罗马 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 西罗马首都:米兰-拉文纳 政治纪念性建筑:凯旋门、纪功柱、广场 群众性世俗娱乐活动公共建筑更加恢宏、豪华 出现塔司干/混合式柱式
1 · 技术成就:创造力,规模,类型 结构:拱券、拱顶、拱顶体系、穹隆 设备:输水道、公共浴场 2 · 功能与空间组织:空间组织、功能的多样 3 · 艺术成就: 建筑形式:柱式、券柱式、叠柱式、集中式构图 审美意象:宏伟、壮观、封闭 室内装饰: 富丽辉煌
4 · 城市广场 共和时期:开放式城市广场 帝国时期:以庙宇为主体的封闭性广场,轴线对称, 逐渐形成多层纵深布局
阿布辛波 拉美西斯二世石窟庙 Temple of Ramesses II, Abu-Simbel New Kingdom, 1500BC
小结 1. 建筑类型——陵墓和神庙建筑
2. 建筑布局——对称式和轴线式
3. 设计手法——规则构图/空间与光线变化 4. 空间布局——院落式 5. 施工技术——高超/宏大规模 6. 建筑装饰——程式化/阴浮雕和壁画
山岳台
2500x1500m
帕赛玻里斯宫( Palaces of Persepolis 518-448BC)
大流士 Darius I 薛西斯 Xerxes I
万国之门
106级大台基
接待厅 朝觐厅 百柱厅 三门厅
后宫
宝库
第四讲 古代爱琴海地区建筑——古希腊建筑的先声
文明的发展历程: 1、西克拉底斯文化 Cycladic (2600BC——2000BC) 2、克里特文化 Crete (“米诺斯文化”) (2100BC——1400BC) 3、迈锡尼文化 Mycenae (1600BC——1125BC)
类型
多立克 古希腊 古罗马
塔司干
爱奥尼
科林斯
混合式
柱径/柱高
柱础 柱槽
1:5-6
无 有 有 有
1:08
有 无
1:7
有 有
1:9
有 有
1:10
有 有
1:10
梅松卡瑞神庙 Maison Carree, Nimes,BC16
万神庙(Pantheon ,圆形正殿建造于AD120-124)
1、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 2、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跨度-----43.43M) 3、混凝土、砖、连续承重墙 4、古希腊式入口门廊 5、内部空间艺术表现为主
(前后廊)端柱式
(前后廊)列柱式
列柱围廊式 双排柱围廊式 圆形神庙
特定装饰部位
山墙—山花 pediment 檐壁排档间饰(陇间板、嵌板) metope 浅浮雕饰带(饰带) frieze
柱式(Order) 檐部、柱头、柱身、柱础被规定了统一的形式、比例和相互 组合关系, 并作为整套古典建筑立面形式生成的原则。 三种柱式 1、多立克 Dorico 2、爱奥尼克 Ionico 3、科林斯 Corinthian
埃比道鲁斯剧场 Theatre,Epidorus 350BC
阿索斯广场 Agora ,Assos
吕西克拉特奖杯亭 Choragic Monument of Lysicrates
第六讲:古罗马建筑——荣耀基石上的伟大 Ancient Roman Architecture
历史分期
1、罗马王政时期(800BC——200BC) 伊达拉里亚 Etruscan 时期 “七丘之城” 开始使用真正的拱券技术 2、罗马共和国时期(200BC——27BC) The Roman Republic
2、建筑风格体现与外界的文化交融
3、结合西亚的自然条件,建筑技术和艺术别具一格 a、夯土成台的形体表现
b、装饰使用土坯砖或彩色琉璃砖,也有石板浮雕
c、梁柱比较轻巧,结构上发展了拱券 d、平面布局上不强调单轴序列,以院落式布局
山岳台(观象台) Ziggurat 山岳崇拜,与天沟通
乌尔(Ur) 山岳台 2200BC
叠涩拱 Corbel Arch
人首翼牛像 真拱 Winged bull True Arch 圆雕和浮雕相结合 Voussoir Arch
新巴比伦王国 BC650—BC539 New Babylon 尼布甲尼撒王 Nebuchadnezzer II
幼发拉底河 伊什达门 Ishtar gate 空中花园 Hanging Garden
古希腊建筑特点
一、最高建筑艺术成就表现在神庙建筑 1、平面
2、立面 二、柱式: 有严格的比例,程序化的构图 成为重要的建筑衡量尺度的标准 三、总体布局 重视和环境相结合,因地制宜 自由布局,不强调中轴线 四、单体构图严谨,结构与造型艺术结合 五、完整地使用视觉矫正法 六、探索了新的建筑类型
古希腊典型神庙平面
5 · 理论成就:整理希腊建筑的经验并形成自己的体系 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
中 世 纪
Medieval Ages
早期基督教 Early Christian (AD4-9)
罗马风 Romanesque(AD10-12)
哥特式 Gothic (AD12-15) 拜占廷 Byzantine(AD5-15)
外国建筑史古代史部分
原始社会-18世纪下半叶
第一讲 原始社会的建筑——建筑之滥觞
概述:Prehistoric Archi. 约300万BC-3000BC
1、历史分期 a、蒙昧期 b、野蛮期 (旧石器时代): (新时期时代): 巢居、天然石洞 竖穴居、帐篷、人造房屋、湖居 工具复杂,开始出现纪念性建筑
Palace of Knossos, Crete, 1600BC Megaron(正厅)
克诺索斯米诺斯王宫
阿特鲁斯宝库(圆顶墓) Royal Tomb, 1300-1250 BC.
The Lions Gate Mycenae, 1250 BC.
第五讲:古希腊建筑——理性与秩序的基石 Ancient Greek Architecture
石窟陵墓 曼都赫特普二世陵墓,中王国时期(Mausoleum of Mentu-Hotep II)
哈特什帕苏陵墓,中王国时期( Mausoleum of Hatshepsut)
从单一的中心式布局转向序列式布局 从静止的视线转向活动的视线 从视觉观感转向持续的心理感受
神庙
卡纳克和鲁克索的阿蒙神庙,新王国时期 Great Temple of Amon,Karnak & Luxor ,1530-323BC 神庙基本布局方式与空间氛围的营造
古埃及柱式 Ancient Egypt Columns
A、棕榈式 Palm Columns B、纸草式(盛放/束颈) Papyrus Columns (open/closed bud) C、莲花式 Lotus Columns D、奥西里斯柱(俄赛西斯)Osiris Columns E、哈索尔柱 Hathor Columns F、帐篷支撑式 Tent Pole Columns
历史分期
1、荷马时期 Homeric Period 前11(12)C-前8C 建筑材料:木头和生土 神庙型制:初具雏形 2、古风时期 前7C-前6C 建筑材料: 石材为主 神庙与柱式:型制基本定型 3、古典时期 前5C中—前4C 建筑文化的顶峰时期 4、希腊普化时期 前4世纪后半叶—前2C 古希腊建筑文化的推广与交流
混凝土的广泛应用 与拱券技术的发展: 创造了 实用的“筒拱” Barrel Vault
新颖的“十字拱” Cross Vault
摆脱承重墙
拱顶体系
十字拱+筒拱+ 版穹窿+厚墙
玛克辛提乌斯 巴西利卡 basilica maxentius AD307-312
古罗马五柱式:
A、塔司干柱式 B、多立克柱式 C、爱奥尼柱式 D、科林斯柱式 E、混合式柱式 Tuscan Doric Ionic Corinthian Composite
关于建筑的起源
趋利避害,在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中发现与汲取 “人生来就会模仿,而且无时不刻在学习中”——维特鲁威(Vitruvius,BC1) 《建筑十书》33BC-14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