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器总体设计
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
第一章—绪论1.各国独立发射首颗卫星时间。
表格 1 各国独立发射首颗卫星时间表2.航天器的分类?答:航天器按是否载人可分为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两大类。
其中,无人航天人按是否环绕地球运行又分为人造地球卫星和空间探测器两大类;载人航天器可以分为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
3.什么是航天器设计?答:航天器设计就是要解决每一个环节的具体设计,其中主要的几个关键内容为:航天任务分析与轨道设计、航天器构形设计、服务与支持分系统的具体设计。
4.画图说明航天器系统设计的层次关系并简述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答:图 1 航天器系统设计的层次关系图(1).有效载荷分系统:航天器上直接完成特定任务的仪器、设备和核心部分;(2).航天器结构平台:整个航天器的结构体(3).服务和支持系统:有效载荷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
①结构分系统:提供其他系统的安装空间;满足各设备安装方位,精度要求;确保设备安全;满足刚度,强度,热防护要求,确保完整性;提供其他特定功能②电源分系统:向航天器各系统供电③测控与通信系统:对航天器进行跟踪,测轨,定位,遥控,通信;④热控系统:对内外能量管理和控制,实现航天器上废热朝外部空间的排散,满足在飞行各阶段,星船各阶段、仪器设备、舱内壁及结构所要求的温度条件;⑤姿态与轨道控制系统:姿态控制--姿态稳定,姿态机动;轨道控制--用于保持或改变航天器的运行轨道,包括轨道确定(导航)和轨道控制(制导)两方面,使航天器遵循正确的航线飞行。
、⑥推进系统:向地球静轨道转移时的近地点与远地点点火;低轨道转移时,低轨到高轨的提升与离轨再入控制;星际航行向第二宇宙速度的加速过程;在轨运行⑦数据管理系统:将航天器遥控管理等综合在微机系统中⑧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维持密闭舱内大气环境,保证航天员生命安全5.航天器的特点及其设计的特点?答:航天器的特点有5个,(1).系统整体性;(2).系统层次性;(3).航天器经受的环境条件:运载器环境、外层空间环境、返回环境;(4).航天器的高度自动化性质;(5).航天器长寿面高可靠性。
航天全局设计职责详解(共7篇)
航天设计总体角色及其职责(共7篇)第一篇:概述航天设计总体是指在航天器研制过程中,对整个项目进行全面组织、协调、管理和控制的团队。
其主要职责是确保航天器研制过程的顺利进行,并最终实现航天器的成功发射和运行。
第二篇:总体设计师总体设计师是航天设计总体的核心成员,负责对航天器整体设计进行把控和决策。
其主要职责包括:1. 制定航天器的设计方案和研制计划;2. 组织并协调各个分系统的设计工作;3. 对航天器的设计进行总体平衡和优化;4. 负责航天器的总体性能指标的达成;5. 组织航天器的试验和验证工作。
第三篇:系统工程师系统工程师是航天设计总体中的重要成员,负责航天器各个分系统的集成和协调工作。
其主要职责包括:1. 负责航天器各个分系统的设计和研制;2. 协调各个分系统之间的工作,确保系统的整体性能;3. 负责航天器分系统的试验和验证工作;4. 对分系统进行总体平衡和优化;5. 参与航天器的总体设计决策。
第四篇:结构工程师结构工程师负责航天器的结构设计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1. 制定航天器的结构设计方案;2. 负责航天器结构的分析和计算;3. 参与航天器的结构试验和验证工作;4. 对航天器结构进行优化和改进;5. 与其他分系统工程师进行协调,确保结构与其他分系统的兼容性。
第五篇:热控工程师热控工程师负责航天器的热控设计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1. 制定航天器的热控设计方案;2. 负责航天器的温度分析和计算;3. 参与航天器的热控试验和验证工作;4. 对航天器热控进行优化和改进;5. 与其他分系统工程师进行协调,确保热控与其他分系统的兼容性。
第六篇:电子工程师电子工程师负责航天器的电子系统设计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1. 制定航天器的电子系统设计方案;2. 负责航天器电子系统的分析和计算;3. 参与航天器的电子系统试验和验证工作;4. 对航天器电子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5. 与其他分系统工程师进行协调,确保电子系统与其他分系统的兼容性。
航天器设计制造标准
航天器设计制造标准导论近年来,航天技术的进步为人类探索宇宙、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国际交流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然而,航天器的设计和制造过程需要严格遵循一系列的规范、规程和标准,以确保航天器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探讨航天器设计制造过程中的关键规范和标准。
一、航天器总体设计规范1. 定义和术语航天器总体设计阶段需要明确航天器的定义和相关术语,以保证设计团队的沟通和协作顺利进行。
2. 总体设计流程航天器总体设计应遵循一定的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详细设计、验证和确认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进行,并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和修改。
3. 总体设计要求总体设计要求包括航天器的功能性、性能参数、质量要求、可靠性指标、安全要求等。
这些要求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考虑和满足。
二、航天器结构设计规范1. 结构设计原则航天器的结构设计应遵循材料科学、强度学、稳定性计算和振动学等原则。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结构的强度、刚度、轻量化和可靠性。
2. 结构设计方法结构设计方法包括有限元分析、模态分析、疲劳强度分析等。
这些方法能够通过计算和仿真验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三、航天器热控设计规范1. 热控需求分析在航天器设计中,需要考虑航天器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热控需求,包括太阳辐射、热辐射、大气环境等。
这些需求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分析和计算。
2. 热控设计原则热控设计需要考虑航天器的热平衡、热传导、热辐射和热辐射平衡等因素。
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热控手段和材料。
四、航天器电气设计规范1. 电气设计流程航天器电气设计流程包括电气系统定义、电气负载分析、电气布线设计、电气连接设计等。
每个环节都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和验证。
2. 电气设计要求航天器电气设计需要满足航天器工作环境的要求,包括温度、辐射、振动等因素。
同时,需要保证电气系统的可靠性、抗干扰性和故障自诊断能力。
五、航天器软件设计规范1. 软件开发流程航天器软件开发流程包括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测试和验证等环节。
航天器概论与总体设计学习心得
航天器概论与总体设计学习心得航空航天概论心得体会: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现代航天器将人们带入了崭新的航天时代。
我热爱宇宙,更热爱航天,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航天事业的战士,乘着载人飞船去遨游太空,探索宇宙。
我对航天的理解很浮浅,认为飞机、火箭飞上天就是航天,实际航天领域研究的东西非常广泛,也非常深奥,不管我对航天认识的深与浅,但我非常喜欢航天。
记得小时候,大人们给我买的玩具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飞机,现在家里还有两架遥控飞机模型保存的好好的;还记得我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我和爷爷一起做了一支火箭模型,并在全幼儿园观展;上了小学我参加的是航模兴趣小组,在小组里我做了六架飞机模型。
当我制作的飞机模型飞在天空中的时候,我想起了杨利伟叔叔,他乘着我国自己建造的载人宇宙飞船遨游太空,这一创举在全世界面前为我们中国人争了光露了脸。
随着年龄和知识的不断增长,我对航天的理解也逐渐加深了,同时脑子里的疑问也一个一个的接踵而来,如:火箭没有翅膀是怎样飞起来的?人造卫星在天上会不会掉下来?再如:载人飞船为什么能遨游太空?带着这些问题我买了一些有关“宇宙、太空、自然科学”方面的百科全书。
通过学习我初步了解到:火箭是利用发动机向后喷射高温高压的燃气产生及作用力以获得前进推力,并由此向前运动的飞行器,它一般由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和结构系统三部分组成。
人造卫星和太空探测器是无人驾驶的航天器,它拥有高度精密的自动控制装置,迄今为止它们已先后对月球、金星、火星、哈雷星等近距离或实地考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人类称它为“宇宙信息的侦察兵”。
人类除了派人造卫星和探测器到太空考察外,也希望自己能够飞上太空,载人飞船就是人类遨游太空的工具之一,它一般由座舱、轨道舱、服务舱、对接舱和应急救生装置等部分组成。
座舱是飞船的核心,轨道舱内装有各种实验仪器,服务舱则是为航天员提供生活保障的地方。
载人飞船可以独立进行航天活动,也可作为往返于地面和空间站之间的“渡船”,并能与空间站或其他航天器对接后联合飞行。
航天工程设计方案
航天工程设计方案一、项目概述航天工程是一项具有高风险和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其设计方案对于航天器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航天工程设计方案将从航天器总体设计、动力系统设计、导航系统设计、结构设计、热控系统设计、通信系统设计、仪器仪表设计等方面展开详细介绍,旨在为未来的航天工程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航天器总体设计1. 任务需求分析:首先需要明确航天器执行的任务需求,包括航天器的任务目标、飞行轨道、飞行距离、载荷要求等。
2. 总体设计方案:根据任务需求,设计航天器的总体结构、动力装置、通信系统、导航系统、控制系统等。
3. 功能分解:将航天器的各项功能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再进行详细设计。
4. 性能指标:对航天器的性能指标进行定义和分析,包括重量、体积、功耗、安全性、可靠性等。
三、动力系统设计1. 发动机选择:根据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发动机,考虑到飞行速度、飞行高度、燃料消耗等因素。
2. 燃料系统设计:设计航天器的燃料供应系统,包括储存、输送和供应设备。
3. 推进系统设计:设计航天器的推进系统,包括喷射器、喷口、推进剂喷射控制系统等。
4. 动力系统集成:将航天器的动力系统与其他子系统进行集成,确保各部件的配合和协调。
四、导航系统设计1. 卫星定位系统:选择合适的卫星定位系统,确保航天器的飞行轨道和位置能够准确地被掌控。
2. 惯性导航系统:设计濒临导航系统,保证航天器在没有外部导航信号的情况下,能够准确地计算出自身的位置和速度。
3. 导航控制系统:设计航天器的导航控制系统,确保航天器在飞行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精准的飞行轨道。
五、结构设计1. 结构材料选择:选择轻量、高强度、耐高温、抗辐射的结构材料,确保航天器在极端环境下能够安全地运行。
2. 结构设计优化:对航天器的总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考虑到强度、刚度、稳定性等因素。
3. 结构布局设计:设计航天器的结构布局,包括舱室布局、设备布局、通道布局等,确保各组件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天问”一号任务火星环绕器总体设计
频段
X频段
测趣传 能另
-bfnSS/bit-s'1 下行遥测/bitJ
7.8125、 125、 2000 8、 32、 1024、 16384
环绕酬传能力ZkbitJ
327096
频段
UHF频段、X频段
器间通信 能力
UHF 前向/kbit s1 UHF 返向 /kbits1
1~32 1-2048
X 返向 /kbits1
一、任务要求
火星环绕器携带着陆巡视器完成地火转移段 轨道修正、深空机动、火星制动捕获、环火段轨道 调整等任务;进入火星停泊轨道后,环绕器进行 着陆区的预探测和进入点位置调整,择机与着陆 巡视器分离,并在进入、下降、着陆(EDL)过程 及火星表面探测过程中为着陆巡视器提供中继通 信服务;着陆巡视任务结束后,通过轨道机动进入 科学探测轨道,利用携带的中分辨率相机、次表 层探测雷达等有效载荷开展火星全球科学探测。
(2)太阳翼分系统:主要由+Y太阳翼、-Y太
Aerospace China 2021.6 ・
s PECIAL SUBJECT 专範扌艮這§ “矣萨二乔看義爺誦血扁祐
阳翼、+Y驱动机构、-Y驱动机构和机构驱动单元 组成。太阳翼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满足太阳 电池阵及其电路的安装和支撑要求;按照控制指 令完成解锁释放、展开到位并锁定;通过滑环传 输功率和信号;接收指令,完成太阳翼、定向天 线、X中继天线的展开及指向驱动。
三、技术难点与挑战
作为我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火星环绕 器的工程研制面临着诸多难点与挑战 :
(1)器地距离遥远。火星与地球的最远距
离为4亿千米,器地距离远带来空间通信损耗高 的问题,对测控数传设备的性能指标提出了更高 要求,同时也导致天线无法空间全覆盖、通信时 延大、有效数据传输困难等问题。
航天器总体设计及评估方法研究
航天器总体设计及评估方法研究在航天领域,航天器的总体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们是实现任务目标的核心部分,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如载荷、控制系统、发射方式、马力等等。
总体设计阶段的关键是要确定合理、可靠的设计方案,这对于航天器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介绍航天器总体设计及评估方法的研究。
一、航天器总体设计航天器总体设计是整个航天器设计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了多个方面的内容。
总体设计需要考虑到的因素包括了载荷、控制系统、机构设计、发射方式、马力等等。
其中载荷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这是因为载荷是决定整个飞行过程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航天器的载荷包括了多个方面,如数据的存储、传输、实验设备、科学仪器等等。
二、航天器总体设计的步骤在总体设计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设计。
首先是需求定义,需求定义需要包含任务需求、技术需求、安全需求等等。
其次是方案定型,方案定型需要确定系统的结构设计、总体参数设计等等。
接着是性能定量分析,性能定量分析包括了对载荷性能等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最后是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需要对总体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估和确定。
三、航天器总体设计的评估方法总体设计的评估方法包括了多个环节。
首先是性能评估,性能评估需要对航天器的载荷性能进行评估;其次是可靠性评估,可靠性评估需要对总体设计方案的稳定性进行评估;最后是经济性评估,经济性评估需要考虑到航天器设计方案的成本和效益因素。
四、结论总体设计是航天器设计的重要环节,地球空间的环境特别严酷,因此,航天器所处的环境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在航天器设计方案的制定中,需要综合考虑载荷、控制系统、机构设计、发射方式、马力等多个因素,定制一种合理可行的方案来满足飞行要求。
为保证设计方案质量,总体设计的评估方法十分关键。
性能评估、可靠性评估、经济性评估,必须得到充分考虑。
希望本文对您在航天器总体设计及评估方法方面有所帮助。
航天一院总体设计流程
航天一院总体设计流程航天一院总体设计流程是指在航天器项目中,航天一院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总体设计的过程。
总体设计是航天器研制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航天器的整体构成、功能分配、技术方案选择等方面,是确保航天器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
一、需求分析与任务调研航天一院总体设计流程的第一步是需求分析与任务调研。
在这一阶段,航天一院与用户单位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明确用户对航天器的需求和任务要求。
同时,航天一院还会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发展情况,为总体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功能分配与系统设计在需求分析与任务调研的基础上,航天一院进行功能分配与系统设计。
根据用户需求和任务要求,确定航天器的各项功能,并将其分配到不同的系统或子系统中。
同时,航天一院还要进行系统设计,确定各个系统之间的接口和相互作用关系,确保航天器能够协调运行。
三、技术方案选择与论证在功能分配与系统设计的基础上,航天一院进行技术方案选择与论证。
在这一阶段,航天一院会对各种技术方案进行评估和比较,包括成本、可行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考虑。
通过论证,确定最佳的技术方案,并为后续的详细设计提供依据。
四、详细设计与方案优化在技术方案选择与论证的基础上,航天一院进行详细设计与方案优化。
在这一阶段,航天一院会通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航天器的各项细节进行设计和优化,包括结构设计、工艺设计、系统设计等方面。
通过不断地优化,确保航天器的性能和可靠性达到最佳状态。
五、样机制造与试验验证在详细设计与方案优化的基础上,航天一院进行样机制造与试验验证。
在这一阶段,航天一院会根据详细设计的要求,制造出实际的样机,并进行各项试验验证。
通过试验验证,检验航天器的各项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为后续的生产制造提供依据。
六、生产制造与交付验收在样机制造与试验验证的基础上,航天一院进行生产制造与交付验收。
在这一阶段,航天一院会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批量生产制造,并进行交付验收。
航天器总体设计课程教学的若干问题探索
1 航 天 器 总体 设 计 课 程 的 内涵
航 天 器 总 体 设 计 中 的 “ 体 设 计 ”一 词 是 “ 总 中
成 ,它 的发展 又 反 过来 促 进各 个 学科 领 域 向前发 展 。
航天器总体设计课程的内容包括航天任务分析、航 天 器环 境分析 、总 体设 计概述 、总体方 案 设计 、姿态 与
学 方 法 , 造成 学 生食 而 不 化 。鉴 于 航 天 器 总 体 设计 课
S s msE gn eig yt n ier ”为主 要教材基础上 ,再给 学生 e n
推 荐 一 本 国 内出 版 的教 材 , 即 《 天 器 系 统 工 程 》 。 航
程的性质和特征 ,现采用 目前 国外 比较流行 的 “ 研讨 式教学方法”与 “ 基于 问题的授课方式 ”相结合的方 式 ,在教学实践 中取得较好效果 。在研讨式教学过程 中,教师给出问题及答案 ,让学生积极地寻找中间的
2 航天器总体设计课程的特征
从 理 论 角 度 看 , 航天 器 总体 设 计 属 于 系 统 工程 范
了总体设计 问题,包括航天器环境、任务分析和系统工 程 ,以及系统设计中的核心子系统,如机构、电气、推
进 、热 、控制 、装配集 成和测 试试验 等 。 “ p cca yt n ier g S aer t s ms g ei ”最 初 源 于 欧洲 fS e E n n S uhmpo 大 学 的 短 期 培 训 讲 义 ,该 讲 义 是2 世 纪 o ta tn 0
轨 道控 制系统 、轨 道动 力学 、运载 器 、地 面测控 站 、通
国航 天之父 ”钱 学森给 出的定义 ,英文 是 “ y tm Ss e E gneig n ier ”,所 以学术界又称 “ n 航天器总体设计 ” 为 “ 航天器系统工程 ”。
飞行器总体设计重要知识点
飞行器总体设计重要知识点飞行器总体设计是航空航天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到飞行器的结构布局、性能参数、各种系统的集成以及整体设计思路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飞行器总体设计的重要知识点,以便读者能够了解到飞行器总体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关键要点。
一、飞行器总体设计概述飞行器总体设计是指在飞行器的研制过程中,根据设计需求和性能要求,对飞行器的外形、结构和性能进行综合设计的过程。
总体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考虑飞行器的任务和使用环境,以及材料、结构、动力、控制、通信等多个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
二、飞行器外形设计飞行器外形设计是指根据飞行器的使用需求和性能要求,确定飞行器的外部轮廓、舱位布置和外部附件的位置等。
外形设计需要考虑飞行器的气动特性,如气动稳定性和抗阻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还要考虑机载设备的布置,以及乘员或货物的舱位布置,以实现良好的使用性能。
三、飞行器结构设计飞行器的结构设计是指确定飞行器的内部结构和部件,以及安装和连接方式等。
结构设计需要考虑飞行器的强度、刚度和抗疲劳性等性能要求。
同时,还需满足飞行器的重量和材料耐久性等要求。
此外,结构设计还需要保证飞行器的便于制造和维修,以及符合航空法规和标准。
四、飞行器性能参数设计飞行器的性能参数设计是指对飞行器的各项性能参数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
性能参数设计包括飞行速度、爬升率、航程、续航时间、载荷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性能参数设计需要考虑飞行器的任务和使用环境,以及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的匹配。
同时,还需考虑飞行器的经济性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要求。
五、飞行器系统集成设计飞行器系统集成设计是指将各个系统(如动力系统、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以实现整机性能要求和设计目标的过程。
系统集成设计需要考虑各个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和相互作用,以及系统之间的接口和数据交换等。
同时,还需满足飞行器整体设计的要求,保证飞行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六、飞行器总体设计思路飞行器总体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航天器总体设计答案总结(新)
航天器总体设计(无平时成绩,考试试卷满分制,内容为21题中抽选13题)1、航天器研制及应用阶段的划分。
主要划分为工程论证、工程研制、发射、在轨测试与应用四个阶段。
1)工程论证阶段:开展任务分析、方案可行性论证工作。
2)工程研制阶段:包括方案设计阶段、初样设计与研制阶段、正样设计与研制阶段。
3)发射阶段:发射场测试及发射。
4)在轨测试与应用阶段:在轨测试阶段、在轨应用阶段。
2、航天工程系统的组成及各自的任务。
组成:航天工程系统是由航天器、航天运输系统、航天发射场、航天测控网、应用系统组成的完成特定航天任务的工程系统。
任务:1)航天器:指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执行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特定任务飞行器,又称空间飞行器。
2)航天运输系统:指在地球和太空之间或在太空中运送航天器、人员或物资的飞行器系统,包括运载器、运输器、轨道机动飞行器和轨道转移飞行器等。
3)航天发射场:系指发射航天器的基地,包括测试区、发射区、发射指挥控制中心、综合测量设施、勤务保障设施等。
4)航天测控网:系指对航天运输系统、航天器进行跟踪、测量、监视、指挥和控制的综合系统,包括发射指挥控制中心、测控中心、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测控站和多种传输线路及设备。
5)应用系统:系指航天器的用户系统,一般是地面应用系统,如各类应用卫星的地面应用系统、载人航天器的地面应用系统、空间探测器的地面应用系统。
3、航天器总体设计概念及主要阶段划分。
概念:航天器总体设计是指为完成航天任务规定的目标所开展的以航天器为对象的一系列设计活动。
主要阶段划分:主要分为任务分析、总体方案可行性论证、总体方案设计、总体详细设计四个阶段。
总体详细设计又分为总体初样设计和总体正样设计。
4、航天器总体设计的基本原则。
满足用户需求的原则、系统整体性原则、系统层次性原则、研制的阶段性原则、创新性和继承性原则、效益性原则。
5、航天器技术从成熟程度上可分为哪四类技术,各自的含义。
航天器研制流程
航天器研制流程导言:航天器的研制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本文将从概念设计、系统设计、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制造与组装、测试与验证、发射与运行等方面,介绍航天器的研制流程。
一、概念设计阶段概念设计是航天器研制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在这一阶段,研制团队根据任务需求和科学目标,确定航天器的主要功能、性能指标、整体结构和布局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初步的性能分析和风险评估,为后续的系统设计提供基础。
二、系统设计阶段系统设计是航天器研制的核心阶段,包括结构设计、动力学设计、控制设计、通信设计等。
在这一阶段,研制团队需要根据任务需求和概念设计的基础上,对航天器进行详细的设计和分析。
同时,还需要进行各个子系统的集成与协调,确保整体性能和稳定性。
三、总体设计阶段总体设计是对系统设计的进一步细化和优化,包括各个子系统的具体设计和参数确定。
在这一阶段,研制团队需要进行详细的工程计算和仿真分析,确保航天器的各项性能指标能够满足任务需求。
同时,还需要进行可靠性分析和故障排除,确保航天器在复杂环境中的稳定运行。
四、详细设计阶段详细设计是对总体设计的具体实施,包括各个子系统的具体设计和零部件的选型和布置。
在这一阶段,研制团队需要进行详细的工程设计和制造准备,确定航天器的具体结构和组成。
同时,还需要进行工艺设计和质量控制,确保航天器的制造和组装过程符合相关要求。
五、制造与组装阶段制造与组装是航天器研制的实质性工作,包括零部件的制造和组装、系统的集成与测试等。
在这一阶段,研制团队需要根据详细设计的要求,进行零部件的制造和加工。
然后,将各个零部件进行组装和连接,形成完整的航天器系统。
同时,还需要进行各项测试和检验,确保航天器的质量和可靠性。
六、测试与验证阶段测试与验证是航天器研制的重要环节,包括地面测试和航天器测试。
在这一阶段,研制团队需要对航天器进行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测试和验证,确保其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彭伟斌火箭总体设计
彭伟斌火箭总体设计总体设计在火箭研制中,总体设计将各部分的设计综合成一个整体,保证综合性能最佳、花费少和周期短。
火箭设计一般分为指标论证、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4个阶段。
指标论证在方案设计前进行,把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指标。
运载火箭的技术指标一般包括:典型轨道的运载能力,入轨精度,对重量不同的有效载荷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导弹不仅有技术指标,还有战术指标(统称战术技术指标)。
它包含射程、战斗部重量和威力、命中精度、突防能力、可靠性、发射方式和发射准备时间、运输条件和使用环境条件等。
方案设计方案设计包括选择总体参数、确定总体方案和对分系统提出初样研制任务书。
在选择总体参数前须确定推进剂和发动机类型、级数、连接方式、操纵机构型式、分离方式、箭体各段结构型式、火箭外形和部位安排。
(1)推进剂选择:推进剂占火箭起飞重量的80~95%,直接影响火箭的运载能力、发动机型式、弹道特性和使用性能。
液体推进剂性能高、推力控制方便。
固体推进剂可使火箭尺寸小、系统简单、发射准备时间短、起飞加速快。
选择推进剂是为了获得尽可能大的热值和密度,要求液体推进剂的腐蚀性和毒性小、固体推进剂的机械强度高。
用于导弹的推进剂,要求在使用温度范围内和长期贮存中物理和化学性能稳定。
(2)级数选择:采用多级火箭可以把飞行期间无用的火箭结构依次抛掉,从而减少能量损失,提高运载能力。
每级的发动机推力、工作时间和分离高度可以灵活调整。
过多的级数会使火箭结构和控制变得复杂,降低可靠性和使用性能。
火箭的最佳级数通常应少于按最小起飞重量所选择的级数,一般选二级、三级或四级。
多级火箭的连接有串联式、并联式或混合式三种型式。
(3)火箭的总体布局:又称部位安排(见图)。
合理安排火箭各部段和组件的位置,要使火箭结构紧凑,传力合理,具有良好的气动外形和飞行稳定性,有利于安装敏感元件、实现控制、减小偏差和级间的分离,而且使用方便。
(4)设计参数选择:根据给定的入轨点参数(或射程)、有效载荷和推进剂选择一组最佳的总体设计的参数,用这组参数来确定火箭的重量、推力和几何尺寸等。
航天一院总体设计流程
航天一院总体设计流程航天一院总体设计流程概述航天一院总体设计是指根据航天器的任务需求和系统要求,对整个航天器的总体设计进行规划、协调和优化的过程。
该流程涵盖了需求分析、概念设计、参数分配、接口管理、方案评审等多个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航天一院总体设计流程的各个阶段。
需求分析1.收集需求:通过与用户及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收集用户对航天器的需求,包括任务目标、技术指标、性能要求等内容。
2.分析需求: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分析,确定需求的合理性、可行性和优先级,并将其转化为可量化的技术指标。
概念设计1.制定设计任务书: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的目标和范围,并确定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进行概念设计:根据设计任务书,进行初步的概念设计,包括定义航天器的总体结构、功能配置和系统分解等。
3.评估和优化概念设计:对初步的概念设计进行评估和优化,通过数据分析、模拟计算和专家评审等方法,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改进。
参数分配1.确定设计参数:根据概念设计的结果,确定各个系统和部件的基本参数,并制定参数分配表。
2.分配参数:根据参数分配表,将各个系统和部件的参数分配给相应的设计单位,并进行交流、协商和确认。
接口管理1.制定接口控制文件:根据设计的需求和参数分配的结果,制定接口控制文件,明确各个系统和部件之间的接口关系和接口要求。
2.管理接口:对各个系统和部件的接口进行管理,包括接口的协调、变更和验证等。
方案评审1.组织方案评审:根据设计的进展和任务的要求,组织相关专家和设计人员进行方案评审,确定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2.提出改进建议:根据方案评审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并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3.最终确定设计方案:根据改进建议和专家的意见,最终确定设计方案,并编制总体设计报告。
总结航天一院总体设计流程是一个从需求分析到评审最终方案的全过程,通过各个环节的规划和协调,确保航天器设计的顺利进行。
本文对总体设计流程的各个阶段进行了详细介绍,希望能对读者理解航天一院总体设计流程有所帮助。
航天总体设计岗位功能(共7篇)
航天总体设计岗位功能(共7篇)航天总体设计岗位功能概述本文档详细描述了航天总体设计岗位的主要功能,共分为七篇,分别为:岗位定位、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知识体系、发展路径、绩效评估和职业规划。
1. 岗位定位航天总体设计岗位是航天器研制过程中的核心岗位,负责航天器整体设计、方案论证、技术攻关、系统集成等工作。
该岗位需具备高度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强烈的责任感,以确保航天器研制任务的顺利完成。
2. 工作内容航天总体设计岗位的工作内容包括:1. 航天器方案论证:根据任务需求,对航天器方案进行技术论证,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先进性。
2. 航天器总体设计:制定航天器总体方案,包括结构、热控、动力、通信、导航、控制等多个方面。
3. 系统集成:协调各分系统之间的工作,确保整个航天器系统的协同运行。
4. 技术攻关:针对研制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攻关,确保航天器关键技术突破。
5. 质量控制:对航天器研制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确保航天器质量满足任务需求。
6. 试验验证:组织并参与航天器试验,验证航天器性能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7. 技术文档编写:编写航天器研制过程中的技术文档,为研制和后续任务提供技术支持。
3. 技能要求航天总体设计岗位需具备以下技能要求:1. 航天器设计:熟悉航天器设计原理和方法,具备航天器总体设计能力。
2. 数学建模与仿真:熟练运用数学建模和仿真技术,对航天器性能进行预测和评估。
3. 计算机应用: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如CAD、有限元分析等。
4. 项目管理:具备项目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研制团队。
5. 沟通协调: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与各分系统工程师、管理人员等进行有效沟通。
6. 英语应用:具备一定的英语阅读、写作和交流能力,能够查阅和交流国际上的航天技术资料。
4. 知识体系航天总体设计岗位所需的知识体系包括:1. 航天器原理:了解航天器的基本原理和构造,熟悉各类航天器的特点。
2. 航天器设计方法:掌握航天器设计的方法和流程,包括方案论证、总体设计、分系统设计等。
航天总体设计职责要求(共7篇)
航天总体设计职责要求(共7篇)第一篇:前言本文档旨在详细阐述航天总体设计职责要求,为从事航天总体设计的工作人员提供明确的职责和能力要求。
本文档分为七篇,分别为:前言、职责概述、专业技能要求、项目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持续研究与创新能力以及职业素养。
第二篇:职责概述2.1 总体设计职责总体设计职责主要包括:1. 负责航天器总体方案的制定与论证;2. 组织完成航天器系统设计、分系统设计及接口设计;3. 负责航天器总体性能分析与优化;4. 组织完成航天器总体试验方案的制定与实施;5. 负责航天器总体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
2.2 专业设计职责专业设计职责主要包括:1. 负责本专业领域内的技术研究与方案论证;2. 参与航天器总体方案的制定与论证;3. 负责本专业系统的设计、分析与优化;4. 参与航天器总体试验方案的制定与实施;5. 负责本专业领域的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
第三篇:专业技能要求3.1 航天器设计基础知识1. 掌握航天器基本原理及分类;2. 熟悉航天器总体设计方法及流程;3. 了解航天器分系统及其接口设计;4. 熟悉航天器试验及评价方法。
3.2 数学与力学基础1. 掌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基本数学知识;2. 掌握力学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
3.3 计算机应用能力1. 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2. 熟练使用CAD、SolidWorks等绘图软件;3. 掌握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如C、C++、Python等;4. 熟悉仿真软件及工具的使用。
第四篇:项目管理能力1. 具备项目规划、组织、执行、监控和总结的能力;2. 熟悉项目管理体系及方法,如PMBOK、六西格玛等;3. 具备项目风险识别、评估和管理的能力;4. 具备项目团队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第五篇:沟通协调能力1. 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准确地传达信息;2. 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调动资源;3. 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他人共同推进项目;4. 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能够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中保持冷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天器总体设计(无平时成绩,考试试卷满分制,内容为21题中抽选13题)1、航天器研制及应用阶段的划分。
主要划分为工程论证、工程研制、发射、在轨测试与应用四个阶段。
1)工程论证阶段:开展任务分析、方案可行性论证工作。
2)工程研制阶段:包括方案设计阶段、初样设计与研制阶段、正样设计与研制阶段。
3)发射阶段:发射场测试及发射。
4)在轨测试与应用阶段:在轨测试阶段、在轨应用阶段。
2、航天工程系统的组成及各自的任务。
组成:航天工程系统是由航天器、航天运输系统、航天发射场、航天测控网、应用系统组成的完成特定航天任务的工程系统。
任务:1)航天器:指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执行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特定任务飞行器,又称空间飞行器。
2)航天运输系统:指在地球和太空之间或在太空中运送航天器、人员或物资的飞行器系统,包括运载器、运输器、轨道机动飞行器和轨道转移飞行器等。
3)航天发射场:系指发射航天器的基地,包括测试区、发射区、发射指挥控制中心、综合测量设施、勤务保障设施等。
4)航天测控网:系指对航天运输系统、航天器进行跟踪、测量、监视、指挥和控制的综合系统,包括发射指挥控制中心、测控中心、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测控站和多种传输线路及设备。
5)应用系统:系指航天器的用户系统,一般是地面应用系统,如各类应用卫星的地面应用系统、载人航天器的地面应用系统、空间探测器的地面应用系统。
3、航天器总体设计概念及主要阶段划分。
概念:航天器总体设计是指为完成航天任务规定的目标所开展的以航天器为对象的一系列设计活动。
主要阶段划分:主要分为任务分析、总体方案可行性论证、总体方案设计、总体详细设计四个阶段。
总体详细设计又分为总体初样设计和总体正样设计。
4、航天器总体设计的基本原则。
满足用户需求的原则、系统整体性原则、系统层次性原则、研制的阶段性原则、创新性和继承性原则、效益性原则。
5、航天器技术从成熟程度上可分为哪四类技术,各自的含义。
1)成熟技术:已经过在轨飞行考验,沿用原有的分系统方案、部件、电路和结构。
2)成熟技术基础上的延伸技术:在成熟技术基础上需要进行少量修改设计的分系统方案、部件、电路和结构。
3)不成熟技术(关键技术):必须经过研究、生产和试验(攻关)后才能在卫星上应用的技术。
4)新技术(关键技术):尚未在卫星上使用过的技术。
6、航天器总体方案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
1)用户使用要求及技术指标要求的确定。
2)总体方案的确定。
3)总体技术指标的分析、分配及预算。
4)分系统方案及技术指标的确定。
5)分系统机、电、热接口要求的确定。
6)轨道设计与分析。
7)构型设计。
8)整星动力学分析及热分析。
9)整星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
10)总装、测试及大型试验方案的制定。
11)继承性和技术成熟度分析。
12)工程大总体接口协调与确定。
13)关键技术成熟度、工程研制难点及风险分析。
14)任务及技术指标满足度分析。
15)研制技术流程和计划流程的制定。
16)各级技术规范文件的编制。
7、总体方案设计阶段的性能指标分析、分配及预算工作。
1)任务分析及指标分解。
2)有效载荷技术指标的分析与分配。
3)姿态指向精度及稳定度指标的分析与分配。
4)航天器质量和功率的分配和预算。
5)仪器设备安装空间分配。
6)轨道任务分析与推进剂预算。
7)测控及数传分系统的链路分析。
8)测控及数传机会分析及存储器容量确定。
9)整星供电能力及能量平衡分析。
10)分系统可靠性指标分配。
11)整星动力学分析。
12)整星热分析。
13)总装精度的分配与精度分析。
14)整星EMC设计与分析。
15)整星剩磁指标分配及预算。
16)空间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和预案。
17)飞行程序及工作模式规划。
18)可靠性、安全性设计与分析。
8、零动量姿态控制系统与偏置动量姿态控制系统的主要区别。
零动量系统是指不具备陀螺定轴性的三轴稳定系统,此系统利用若干个飞轮作为动量交换装置,不提供大的偏置角动量,系统总角动量较小,建立不起来陀螺定轴性,通常称为反作用飞轮控制系统。
偏置动量系统是由双自旋卫星的稳定概念引伸而来的,即将旋转体从整个航天器演变缩小成一个旋转飞轮(动量轮),而将消旋平台扩大到整个航天器。
储藏在高速旋转飞轮中的角动量,同样使航天器具有陀螺定轴性,从而保持航天器姿态的稳定性。
9、基于飞轮的控制系统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优势:1)轮控系统不需要消耗工质,适于长期工作;2)轮控系统可以提供较精确的控制力矩,控制精度高;3)轮控系统特别适合于克服周期性扰动;4)采用轮控系统的三轴稳定系统,可以携带有大型太阳能电池阵,以满足星上对能源的需求;5)与喷气控制相比,轮控系统可以避免对光学仪器的污染。
存在的问题:1)飞轮(动量轮)会发生速度饱和,必须考虑卸载问题; 2)飞轮有高速转动部件,使寿命和可靠性受到限制;3)过零力矩干扰较大。
10、航天器自身对姿态控制系统存在哪些干扰及影响。
12、航天器构型设计的基本原则。
1)充分了解飞行任务要求及各种约束条件,掌握有效载荷及平台分系统对构型设计的要求,满足飞行方式及指向、视场、推力矢量、设备布局及其它特殊要求。
2)构型设计必须使结构传力路线合理,保证结构具有合理的强度、刚度和质量,结构生产工艺性好,总装操作简便,能够承受地面试验、起吊、运输、发射等各种载荷,安全可靠。
3)构型设计必须和运载器的运载能力、整流罩的有效空间,纵向及横向基频、力学环境条件、星箭机械接口及电接口协调一致。
4)大中型航天器的构型设计一般采用模块化的多舱段设计方案,各舱段按功能进行划分。
小型航天器可采用一体化的单一舱段设计方案。
5)整星的总装测量基准和仪器设计安装测量基准应布局合理,便于总装精度测量。
6)构型设计应充分考虑有效载荷及分系统的增长需要,具备可增长的技术途径,以适应有效载荷、太阳电池阵、热辐射器等的扩展需求。
7)空间飞行器构型设计空间飞行器构型设计必须考虑空间飞行环境的影响。
13、航天器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1)根据各仪器设备的质量、体积及形状特点、以及相互间的电气连接关系,进行内外部设备的布局, 使航天器的质心偏差最小。
2)根据各仪器设备的发热量及运行模式进行布局,满足整个航天器的热控方式和散热通道设计要求。
3)具有较高安装精度的设备应布局合理,光学相机、星敏感器、陀螺等高精度设备应布置于刚度好、振动小的位置。
4)推进系统的布局和管路走向、装配方案、推进剂加注和防泄露防污染方案应合理,推进剂消耗对质心位置变化的影响应最小。
5)总体布局应满足在仪器设备的视场范围内无遮挡、无反射光和热辐射影响。
6)太阳电池阵及大型展开天线的尺寸、结构形式、折叠及展开方式应与航天器总装及姿态控制分系统方案协调一致。
7)航天器的电缆布局、走向、连接和固定方式应满足电磁兼容及防静电放电设计要求,通过设备及电缆布局减少整星剩磁力矩。
14.月球采样返回探测器典型飞行阶段划分及发射段三种主要发射方式有缺点:飞行阶段划分:1)发射段,2)地月转移段,3)环月段,4)着陆段,5)月面工作段,6)起飞段,7)环月段,8)月地转移段,9)再入段,10)回收段。
发射方式包括:1)运载火箭直接将探测器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2)首先发射至地球停泊轨道,经停泊/调相轨道后探测器加速进入月地转移轨道;3)在地球停泊轨道交会对接装配后,进入转移轨道。
第一种方式可充分利用运载火箭能力,但对发射窗口及轨道控制精度要求高;第二种方式有较多的轨道测控及轨道调整机会,但飞行时间长;第三种方式适合载人探月任务,对轨道交会及空间装配技术要求高。
为减少对探测器携带推进剂的需求,减小探测器规模,优先选择第一种方式。
15.月球采样返回探测器月面着陆阶段的关键问题及影响因素:(1)着陆缓冲能力影响着陆缓冲机构设计的主要因素是着陆速度,着陆速度决定了着陆时对着陆器的冲击。
发动机距月面的关机高度决定了着陆速度和姿态条件。
(2)导航控制能力由于月地之间距离遥远,且着陆过程时间很短,因此通过地面控制进行着陆导航在着陆精度以及控制的实时性上均难以得到保证。
为实现软着陆任务,必需进行自主导航。
(3)地形识别与自主避障能力月球表面分布着斜坡、石块、凹坑等地形地貌,而着陆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具有未知性,因此要求着陆器具备一定的地形识别和避障能力。
在一定的高度悬停,识别月面坡度、石块凸起和凹坑,选择有利于安全着陆的地点,平移后再缓速下降。
(4)推进能力应选择推力较大的发动机,以减小重力损耗带来的推进剂需求。
为保证地形识别时的悬停和实现缓速下降,要求发动机推力可调整,变推力发动机的推力范围应覆盖不同阶段的需求。
(5)月尘影响月尘的激起机制有两大类:自然的和人为的。
自然的激起机制包括因流星和微流星体碰撞而起的二级喷发和微尘静电漂浮。
人为的激起机制有三种,按影响程度由小到大为:宇航员的行走,探测器车轮旋转带起,着陆、发射航天器。
(6)着陆稳定性影响影响着陆稳定性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探测器的速度、月面坡度和硬度、着陆方向、着陆时姿态和角速度等。
16.月球采样返回探测器的一次发射、无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方案的过程及优缺点:探测器系统由着陆器、上升器和返回器组成。
发射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后,着陆器完成中途修正、减速进入环月轨道和动力下降,月面采样后,样品转移到返回器。
上升器携带返回器完成月面动力上升、环月停泊和加速进入月地转移轨道,到达地球附近后释放返回器,返回器携样品再入并着陆。
一次发射无交会对接:是实现无人月球采样返回任务的最小方案,探测器系统组成最简单,在过去前苏联的无人月球采样返回任务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主要不足是返回器和返回样品的质量受限。
17.月球采样返回探测器的一次发射、有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方案的过程及优缺点:探测器系统由轨道器、着陆器、上升器、返回器组成。
发射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后,轨道器完成中途修正、减速进入环月轨道。
在环月轨道,轨道器(携带返回器)与着陆器(携带上升器)分离。
着陆器完成动力下降着陆,月面采样后,样品转移至上升器,上升器携带样品完成月面起飞,在环月轨道与留轨的轨道器对接,将样品转移至返回器,再与轨道器分离。
轨道器携带返回器加速进入月地转移轨道,到达地球附近后,释放返回器,返回器携样品再入并着陆。
一次发射月球轨道交会对接:通过月球轨道交会对接,降低了着陆至月面和月面起飞的推进剂需求,从而提高了探测器系统设计中资源分配的灵活性,提高了返回器和返回样品的质量;缺点是探测器系统复杂,增加了月球轨道交会对接环节,使得探测器系统的工作模式和器间接口复杂,分离次数增加,任务的风险增大。
18、地球磁场对空间飞行器的姿态有何不利影响,又存在哪些积极作用?不利影响:航天器尤其是低轨道航天器在地球磁场中会受到干扰磁力矩的影响,该磁力矩与磁场强度成正比,也和航天器的磁矩成正比,使航天器的姿态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