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世界的陆地和海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陆地和海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陆地和海洋》教案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洋等概念及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3)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2、培养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及积极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1、认识七大洲轮廓及位置的确定。
2、自我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的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活动探索式教学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名字呢?(地球),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这一称呼是否正确呢?活动一:下面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线绳把地球仪任意平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平分几次之后,你能发现什么问题?(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过渡并提出问题:所以,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我们生活的星球应叫什么?(水球),我们的先人为何叫地球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
小结:由于古人缺少对地球面貌的整体认识,不知道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所以才称作“地球”,既然已经叫了那么长时间地球了,也没有必要再改成“水球”了,但对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这些实质性的问题我们要有所把握,绝不能习惯成自然。
活动二:通过上述活动,我们已经了解了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按自转方向拨转地球仪,闭上眼睛,用手指随意按住地球仪的任意部位,咱们看看每次分别按住陆地和海洋的比例是多少?(重复几次取平均值)小结并提出问题:通过上图,我们得出了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结论,它们是均匀分布于地球表面的吗?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地球仪,思考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有何不同?(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 2.5,在该图上随意找出几组大陆、半岛、岛屿、海洋、海峡。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上述地理名称的概念应该是什么?除了这些名称以外,我们还经常听说大洲一词,它的含义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2.6及其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活动。
《陆地与海洋》教学设计(说课稿)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学习地理,首先要认识地球的基本面貌特征,六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内容,它让学生了解了地球表面海陆的分布及地球面貌形成的原因,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部分。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的设置以及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如下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利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学会运用地图识别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洋和海峡。
(3)、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概况。
(4)、举例说明地球表面的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5)、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提高阅读图文和空间想像能力,(2)、利用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的理论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德育目标:利用“大陆漂移假说”的创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钻研问题的主动学习精神和为探索真理而百折不挠、勇于献身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1)、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分布及大洲分界线。
(2)、板块学说及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表形态二、说教法结合学科特点,教学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读图指导,动画讲解等方式,努力创设一个民主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协作、动手、动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
三、说学法根据导学案设计的问题,课上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看图,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竞争,全方位参与体验学习过程的机会,在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四、说教学程序。
初中生物陆地和海洋教案
初中生物陆地和海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陆生生物和海洋生物的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方式。
2. 掌握陆生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陆地生态系统:森林、草原、沙漠、湿地等。
2. 海洋生态系统:海洋、海岸带、海底等。
3. 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形态、生理、行为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及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2. 难点:生物适应海洋环境的特殊机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生动形象地展示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
2. 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3. 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
2. 讲解陆地生态系统:介绍森林、草原、沙漠、湿地等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组成和功能。
3. 讲解海洋生态系统:介绍海洋、海岸带、海底等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组成和功能。
4. 探讨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分析陆生生物和海洋生物如何通过形态、生理、行为等方式适应环境。
5. 案例分析:以沙漠中的植物和海洋中的生物为例,分析它们适应极端环境的特殊机制。
6.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讨论生物如何通过各种方式适应陆地和海洋环境。
7.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亲身体验生物适应环境的过程。
8.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思考人类如何保护这些生态环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三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授课内容《大洲和大洋》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授课内容新授课授课时间45分钟课标解读课标要求阅读世界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课标解读行为条件为“阅读世界地图”通过地理工具,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描述”“说出”行为动词要求到达知识的了解程度。
内容拆分:一方面了解海陆分布状况;另一方面能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包括轮廓形状、相对位置。
教材分析教材体系本节内容位于初中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内容。
教材结构教材内容呈现总分结构,总说海陆分布: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以及从不同视角分析分布状况;分说陆地分为七大洲,以及各州界限;海洋分为四大洋以及与大洲的相对位置。
学情分析地理兴趣初一年级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大洲和大洋作为地球的主要地理单元,能够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相关的事物。
地理知识初一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地理知识相对较少,对地理学科的认识较为初步。
在学习大洲和大洋知识时,很多概念和内容都是全新的,需要教师从基础开始讲解,逐步引导学生建立地理知识体系。
地理能力初一年级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正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大洲和大洋在地球上的位置、分布以及相互关系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但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记忆力,能够通过观察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记住大洲和大洋的主要特征、名称、位置等基本信息。
教学目标1.通过地理资料,从不同视角说出海陆分布情况。
2.利用地图,准确指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并说出周边地理事物3.通过世界地形图,准确指出说出州界的地理事物。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从不从视角指出各大洲、各大洋的分布状况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地理图片、文字材料、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案例分析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地球的卫星图片,引出“水球”【教师提问】为什么从卫星上看海洋面积多,不叫“水球”而叫“地球”呢?又有多少面积的水域呢?学生跟随教师的提问,思考展示图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讲授环节一:我在哪?【教师提问】请代表回答问题【教师补充】在古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有限,主要生活在陆地上,通过直观感受,陆地是他们最为熟悉和赖以生存的地方。
(完整版)世界陆地和海洋(教案)
第二单元世界地理第三讲陆地和海洋教学目的:1、了解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即世界的大洲和大洋)。
2、读图了解各大洲的分界线。
3、进行知识的迁移---世界主要海峡的轮廓及其重要性。
4、了解陆地的五种地形及海底地形。
5、重点分析七大洲的地形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6、板块运动和世界的六大板块。
重点和难点:各大洲的分界线;世界主要海峡的轮廓及其重要性;七大洲的地形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板块运动和世界的六大板块。
教学用具准备:学生用书、高考图册、资料书等。
教学方法:引导读图法、讲授法、讲练结合、学生自主学习等。
课时:2课时第一节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一、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陵兰岛-世界最大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二七大洲和四大洋: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南、北美——巴拿马运河亚、北美——白令海峡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极洲1400 欧洲1000 大洋洲900⑵四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三、七大洲地形特色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读图分析,并小结地形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四、海底地形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200m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洋盆、海沟和海岭等地形(第二课时)五、板块构造和板块运动小结:各大洲的分界线;世界主要海峡的轮廓及其重要性;七大洲的地形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板块运动和世界的六大板块。
陆地和海洋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三、教法和学法教法:启发、互助、探究、讨论、提问等方法。
学法: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及时动手记笔记。
四、课时要求和教具使用课时:一课时教具使用:大洲轮廓图卡片、地球仪、地理图册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地球)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他们都说: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设计目的:以加加林、杨利伟等事迹提出地球像一个水球的观点,使学生感觉真实,既创设了本节课的学习情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互动一】世界海陆分布1.读教材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2.读教材P26图2.2“世界海洋和陆地面积比较”,让学生通过读图知道海洋和陆地各占地表的比例是多少。
(地表的海陆分布:海洋:71%;陆地:29%)(板书)3.读教材P27图2.3“地球还是水球”,请同学们来选择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叫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叫地球,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的;可是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3.1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2课时)一、课程标准1.阅读世界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说出七大洲的分布。
2.阅读世界地图,说出四大洋的分布。
二、教学目标1.区域认知:能够根据地图,说出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描述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2.综合思维:通过观察地图,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轮廓,分析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情况。
3.人地协调观:认识大洲和海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保护海洋、陆地等环境的意识。
4.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地球仪或相关地图,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描述世界的海陆面积比例和分布特点;识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轮廓及其相对位置关系。
2.难点:识记大洲之间的分界线;分析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四、教学方法读图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讲授法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世界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从太空中看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蔚蓝色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水球”。
古人在给地球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学生:讨论交流,发表观点。
教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地球看上去是“水球”的奥秘,去认识地球的海洋和陆地。
【新课讲授】一、海陆分布1.海洋与陆地阅读课本44页第二段文字,说说: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是如何形成的?观察地球仪我们可以发现,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水覆盖,形成海洋;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成为陆地。
2.海陆面积的比例阅读课本44页第二段文字及图3.2,描述:海陆面积的比例?根据计算,地球表面约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约占29%(图3.2)。
概括地说,地球表面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3.海陆分布(1)观察地球仪,并阅读课本45页,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从地球仪上我们还可以看出,地球上广大的海洋彼此相连,陆地则被海洋分隔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而且世界的海陆分布也很不均匀。
(2)从南、北半球看,陆地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集中在哪个半球?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与反思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读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及面积大小;2.明确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界线(山脉、河流、海峡);3.通过读图及课件动画,讲解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二)能力目标1.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世界的整体感性认识,了解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分布情况及大小;2.通过对各大洲、大洋分界线的解析,让学生掌握有关大洲、大洋间山脉、河流、海峡等分界物;3.通过对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的讲解,是学生掌握世界大陆、海洋形成的历史过程,并对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的发生产生理性认识。
(三)情感目标1.联系当前南海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2.由我国在世界上所处地理位置及海域分布,激发学生努力建设祖国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1.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及各自分界线。
2.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
(五)教学难点1.七大洲、四大洋各自分界线的掌握。
2.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的讲解3.用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解释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
(六)课时安排分2课时讲授。
二、板书及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一)七大洲、四大洋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及面积大小结合地球仪进行讲解,板书内容为:1.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这里要特别强调,没有北极洲)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课件内容设计:1.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2.讲到每个大洲和大洋时,把它的地理位置闪烁一下,现实面积大小(二)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线板书内容为:1.七大洲各自的分界线(一一讲解)2.四大洋各自的分界线(一一讲解)课件内容设计:世界大洲、大洋分界线图示,把山脉、河流、海峡等界限闪烁一下,一一讲解(三)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板书内容为:1.板块学说的发现及发展过程2.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3.板块学说发现的历史意义课件内容设计:用动画把板块运动的历史过程用动画展示三、教学反思(一)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要在最基本的知识教学上下功夫,首先让学生对世界大洲、大洋分布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从为什么会是这样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进而引出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解释世界大洲大洋为什么会是这样分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了解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认识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3.在地图上指出七大洲和四大洋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教学重点】1.全球海陆分布特点。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教学难点】相邻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利用电子板展示太空中地球的全景图片,激发学生了解地球表面海陆面貌的兴趣。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学习活动一认识地球海洋分布特点及海陆面积比【自主探究】学生活动1:观察地球仪,阅读课本P30页内容。
1.说一说: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2.学生归纳:地球上海陆面积比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海洋面积占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分割成许多块。
学生活动2:读图2.1,独立完成以下任务。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2)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南极周围是一片陆地。
【合作探究】1.学生读图2.4,了解水半球、陆半球的划分。
(1)想一想:陆半球与水半球中,海陆面积比例怎样?(水半球是海洋分布最集中的半球,海洋面积占90%,陆半球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陆地面积占48%)(2)找一找:水半球与陆半球的中心各自在哪儿?(水半球和陆半球的中心,分别位于新西兰和法国)2.学生读图2.6,估计一下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海洋与陆地面积的大小对比。
(学生答略,不要求回答准确)3.共同讨论任意将地球均分为面积相等的两个半球,每一个半球中海洋面积与陆地面积的大小怎样?(结论: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 学习活动二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自主探究】1.学生读课本P32页内容及图2.5,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陆地与海洋》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章《陆地与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主要讲述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和七大洲和四大洋两方面的内容。
课本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较多,但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本节内容旨在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的能力,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简述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说出海陆面积比例。
2.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3.判别大洲、大陆、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2.通过阅读世界地图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2.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其分界线;3.四大洋的分布及与各大洲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1.大陆与大洲的联系、区别;2.亚欧、亚非及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五、教学方法教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学法:读图分析法,纲要信号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一、展示地球海陆分布图,提出问题:1.观察我们的地球,比较陆地与海洋的面积差异。
2.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请谈谈你对地球名称的看法。
二、仔细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就会发现地球表面的海洋是连成一片的,那陆地呢,和海洋一样也是连续的吗?三、出示下图总结相关概念。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认识世界的海陆面貌,了解海陆分布的特点,为后续学习世界的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等内容奠定基础。
同时,本节课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全球观念。
(二)教材内容结构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海洋与陆地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海陆分布的特点。
七大洲七大洲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大小。
洲际分界线。
四大洋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大小。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七年级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已经对地球的形状和表面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并且对海洋和陆地也有一定的了解。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通过电视、书籍、网络等渠道接触到了一些关于世界地理的知识。
(二)学生学习能力和特点七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探索新事物。
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借助直观的图像、模型等教学手段来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
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探究。
(三)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对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学生可能难以准确记忆。
理解洲际分界线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候等地理要素的影响时,学生的思维可能不够深入。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掌握海陆分布的特点。
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大小。
理解洲际分界线的划分依据。
能够运用地图和地球仪,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地图和地球仪,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海陆分布的特点和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规律。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1 第一单元世界地理概况提纲挈领1.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气温和降水的程度分布规律及主要气候类型。
3.世界森林资、土地资、水资、矿产资的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4.世界人口的增长及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的分布、世界面积大国及领土。
第一节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稳固夯实根底一、世界海陆分布大势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占29%。
分布特点: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在任何半球,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
各大陆的形状都是北宽南窄,略呈倒三角形。
某些大陆还南北对称,某些大陆的东部边缘被一连串的岛屿群环绕,形成向____出的岛弧。
二、世界陆地1.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概念一般把面积广阔而完好的陆地叫做大陆,陆地被海洋分成大大小小的许多块。
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为岛屿。
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称为半岛。
世界最大的陆地是亚欧大陆。
世界最小的`陆地是澳大利亚大陆。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2 稳固夯实根底一、全球变暖1.表现: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0.6-0.9℃。
2.人为原因: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等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加上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
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3.影响〔1〕引起海平面上升,对低地国家和地区构成直接威胁。
〔2〕引起世界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导致各地经济构造的改变。
4.防御措施〔1〕进步能利用技术和能利用效率。
〔2〕采用新能。
〔3〕保护森林,植树造林。
〔4〕要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二、臭氧层破坏1.原因:人类大量使用消耗臭氧的物质。
如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大量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响大量消耗臭氧,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加。
2.危害:直接危害人体安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使全球变暖。
3.解决措施:减少并逐步制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加强国际合作。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湘教版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湘教版第一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海陆分布一、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了解地球是人类成长的摇篮,也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
2、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基本情况以及海洋与陆地面积的比例关系。
3、要求学生撑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4、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和大小;大陆、大洲、岛屿、半岛、海峡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四、教具准备:世界政区图和空白填充图。
五、教学方法:阅读读图法、对比法。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板书设计一、三分陆地七分海洋1、海陆面积类别面积(亿平方千米)比例海洋3. 6171%陆地1. 4929%地球表面3. 61+1. 49=5. 1100%2、海陆分布类别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海洋南半球西半球陆地北半球东半球二、七大洲1、概念:大洲、大陆、岛屿、半岛。
2、大洲的名称及分界线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有的借助了天然的界线,如山脉、河流、湖泊、海峡等;有的借助了非天然界线,如运河等。
如:亚洲¬¬―――欧洲(天然界线);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非天然界线)。
3、大洲的大小最大是亚洲,最小是大洋洲。
顺口溜: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三、四大洋1、概念:海峡2、分布太平洋:东面是南、北美洲,西面是亚洲和大洋洲北部凭借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通。
大西洋:位于南、北美洲与欧洲及非洲之间南接南极洲,北通北冰洋,形状如“S”。
4、大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入:同学们,上一学年我们学习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但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里,它的真正的面目是怎样的呢?(让学生形容一下各抒己见)生:各抒己见。
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多,发现地球是太阳系里最美丽的一个星球。
活动:指导学生完成“观察月球了解地球”的活动。
探索世界地理教案:陆地与海洋的分布
探索世界地理教案:陆地与海洋的分布。
陆地与海洋是地球表面上两个最主要的要素。
陆地由各种各样的岩石和土壤组成,而海洋则覆盖了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二。
这两个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陆地和海洋的分布以及它们的生态系统。
一、陆地的分布地球上的陆地主要为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澳大利亚和南极洲。
这些大陆或岛屿主要由岩石、土壤和水组成,它们的构成因特定的地质过程而异。
同时,在地球表面上还有大量的高山地区。
这些山脉形成于各种地质过程的作用下,它们既是自然的美景,也是哺育各种生物的栖息地。
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该山脉位于亚洲中部。
另外,荒漠是地球上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地貌。
荒漠的分布主要受制于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
例如,著名的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北部,而澳洲北方则有着大片胡枝子草原。
二、海洋的分布海洋是地球上占地最大的一种生态系统,它占地球表面的71%,其中太平洋为最大的一个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30%。
海洋的底部不像陆地那样坚硬,而是由海水中的各种物质所组成,这些物质又被称为沉积物。
大部分的沉积物主要由岩石、珊瑚、贝壳、泥土、叶子和木块等等组成。
这些物质在海底上积攒起来,形成沉积物层,体现出了海洋的历史变迁和演化。
海洋潜藏的丰富资源也是海洋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
例如,海洋中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这些能源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同时,海水中的各种营养物质也是海洋生态系统运转的重要因素。
三、陆地和海洋的相互关系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
陆地为海洋提供了大量的水、岩石和其他物质,而海洋则支撑着陆地上的许多生物和人类的生活。
例如,陆地上的降雨和降雪能够为海洋提供水源,而海洋中的水汽则会回流到陆地上形成降水。
同时,陆地上的岩石和泥土也会被雨水带入海洋,成为海洋底部的沉积物。
而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小型动物则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为陆地上的许多动物提供食物。
第二章第一节陆地和海洋
第二章第一节陆地和海洋导学案出品人:田志新栗晓萍审核人:史为民时间:2010、9、30导学过程:1.世界海陆分布(1)海陆分布概况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海洋面积大,占%;陆地面积小,占%。
概括地讲,分是海洋,分是陆地。
(2)半球的海陆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中在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极点周围是陆地的是半球,极点周围是海洋的是半球。
2.七大洲(1)大陆、半岛、岛屿、大洲的概念:注(世界之最):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世界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世界最大的岛屿——北美洲的格陵兰岛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洲——亚洲世界最小的洲——大洋洲(2)七大洲的名称及面积排序:记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即:>>>>>>。
(3)七大洲的分布①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是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南美洲。
②赤道穿过的大洲是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主要在北半球的有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主要位于南半球是大洋洲、南极洲和南美洲。
③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是欧洲和北美洲;完全在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
④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有大洋洲和亚洲。
⑤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4)主要大洲的分界线:①欧非两洲:②亚非两洲:③亚洲和北美洲:④亚欧两洲:⑤南北美洲:(5)从右图中的相应位置填上七大洲的名称。
4.四大洋四大洋中跨四个半球的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
(3)四大洋的面积比较:由大 小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能力检测:一、选择题1.关于全球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陆地面积为海洋面积的两倍多B.全球海洋被陆地分割成四大洋,它们彼此相通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均位于五个大洲之间D.东半球上的陆地大于海洋,北半球上的海洋大于陆地2.关于七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陆地与海洋》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填空白图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教师不断创设教学情境,产生新的问题,优化教学情景,如抢答、辩论等,促使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产生新的教学情境场,给学生提供展示各种能力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的兴趣,为学生下节课迁移知识与情景做好准备。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教学设计以新课标为依据,链接教材内容和最新的网络教学资源,重视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之间的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用创设的问题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感悟和提升。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两部分,即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及七大洲和四大洋。
可以说,很多学生对于这两部分的知识早就有了初步的了解,怎样才能让学生更感兴趣,对这节课的内容有更深入的认识呢?在课堂一开始,我就以视频引入,在学生感受地球魅力的同时,引导他们观察世界海陆的分布格局,并激发学生对我们美丽地球的热爱之情。
在研究大洲、大洋分布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笔画五洲,三笔画世界”,让学生动手的同时,自然地获取了地理知识,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增强了他们对所学重难点知识的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教学目标:
1.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形成空间概念
2.掌握世界各大洲地形和气候的主要特点;世界海底地形的类型、特点和分布3.掌握世界人口及人种的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回顾知识
学生完成复习资料P154基础知识
二、合作探究、突破重点
(一)七大洲地形特色
(二)、各大洲的气候特点
(四)、世界地理空间概念
1.识记一些重要的点的经纬度
秦皇岛(120°E 40°N ) 鄂尔多斯高原(110°E 40°N ) 酒泉(1000
E 40°N )
罗布泊(900
E 40°N ) 杭州(120°E 30°N ) 武汉(115°E 30°N )
重庆(105°E 30°N ) 拉萨(90°E 30°N ) 海口(110°E 20°N
)
哈尔滨(125°E 45°N ) 广州(113°E 23°26′N ) 台湾海峡(1200E 230
26`N ) 摩尔曼斯克(30°E 70°N ) 圣彼得堡(30°E 60N ) 开罗(30°E 30°N ) 土尔其海峡(30°E 40°N ) 几内亚湾(0° 0°) 刚果盆地(20°E 0°)
马六甲海峡(105°E 0°)亚马孙河口(50°W 0°)夏威夷(160°E 23°26′N)东京(140°E 36°N)开普敦(20°E 35°S)悉尼(150°E 35°S)纽约(75°W 40°N)新奥尔良(90°W 30°N)旧金山(120°W 36°N)布宜诺斯艾利斯(60°W 35°S)长城站(60°W 60°S)英吉利海峡(0° 50N)恒河三角洲(90°E 23°26`N)咸海(60°E 40°N)直布罗陀海峡(50W 350N)2.识记一些重要的经纬线
0°经线:大不列颠岛(英国)、英吉利海峡、西欧平原、伊比利亚半岛、地中海、撒哈拉沙漠、几内亚湾
30°E:东欧平原、黑海、小亚细亚半岛、地中海、尼罗河三角洲、东非大裂谷55°E:霍尔木兹海峡附近
60°E:乌拉尔山脉、咸海、阿拉伯海
80°E:伊犁谷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青藏高原
90°E: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东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恒河三角洲、孟加拉湾
100°E:河西走廊、祁连山、青海湖、巴颜喀拉山、横断山区、云贵高原、中南半岛、苏门答腊岛
105°E:贺兰山、兰州、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湄公河三角洲、新加坡
110°E:内蒙古高原、阴山、包头、黄土高原、渭河平原、秦岭、汉中盆地、巫山、雪峰山、两广丘陵、雷州半岛、海南岛(海口)、爪哇岛
115°E:华北平原、淮河、大别山、长江、长江中下游平原、南岭、两广丘陵、珠江口东侧、南海、加里曼丹岛
120°E: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渤海、山东半岛、江淮平原、长江三角洲、闽浙丘陵、台湾海峡、澳大利亚西部
150°E:澳大利亚东部(大分水岭)
180°:白令海峡西侧,新西兰东侧,基本位于太平洋中
60°W:北美东部(拉布拉多高原)、南美中部(亚马孙河、布宜诺斯艾利斯、拉普拉塔平原)
90°W:北美中部(哈德孙湾、苏必利尔湖西侧、密西西比河、墨西哥湾中部)中美洲120°W:美国西海岸附近
3.识记八个主要国家的经纬度
三、归纳总结、明确思路
利用经纬网进行空间定位的方法:1.识记一些重要的点的经纬度
2.识记一些重要的经纬线
3.识记八个主要国家的经纬度
4.其余地区学会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