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第1课时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第【1】篇〗教材简析《猫》这篇讲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大花猫性情古怪和它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
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我紧扣本单元的读写重点,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反复地朗读课文,从读中理解、读中品析、读中感悟。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猫的可爱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增强了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侯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2、理解文中写得具体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观察和真实、具体地记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同学们,你们家有猫吗?你们家的猫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说)老舍家也有一只猫,他家的猫又是怎样的呢?大家有兴趣去看看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5课,一起去认识一下作者老舍家的猫?板书课题:猫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这只猫有什么特点?板书:古怪课文中哪句话概括说出了它的特点?(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过渡:大花猫到底有多古怪呢?课文分三个自然段给我们作了介绍。
2、精读第一自然段:⑴默读这段,思考:这段写了大花猫的哪些古怪性格?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老实、贪玩、尽职⑵再请大家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这段:用不同的线段画出描写猫老实、贪玩、尽职的句子。
⑶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觉,晚上抓老鼠,没事就东奔西跑的,根本谈不上什么老实呀、尽职呀的,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他很喜欢这只猫)那怎样才能把作者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呢?⑷大花猫真逗!你最喜欢它的哪种性格?为什么?学生1:我喜欢它老实,因为我觉得他很乖,睡觉的样子像小孩,很可爱。
学生2:我喜欢它贪玩的性格,因为我家的猫也是这样的,很淘气。
《猫》导学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核心素养
16 《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2.学会概括文章中心。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难点:作者通过对比、烘托的手法揭示作品的寓意和主题。
学法指导:1.概括文章中心,可以借用文本中现成的核心词来概括文意;概括段落,要学会找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也很有讲究,有的是首括句,有的是尾括句,有的是过渡句,还有的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
2.阅读本文时,注意“质朴”“真率”的特点。
【课中导读】第二课时一、内容解析---第三只猫1.文中是怎样描写第三只猫的?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分析。
(1)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明确:“蜷伏”表现了小猫虚弱无助的姿态;“并不好看”直接点出了小猫的外貌不受作者喜爱。
(2)它伏着不去。
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明确:表明“我们”收养这只猫完全是出于怜悯和无奈。
(3)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明确:“钻到火炉底下”说明小猫虽被收养,但仍然没有被宠爱,从侧面表现出家人对这只猫的态度。
(4)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明确:“终日”“胖胖的”表现出这只猫的懒惰与不讨喜的性情。
2.经过上面的分析,你总结出第三只小猫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明确:毛色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长相不美观不喜欢玩游,不活泼,天生忧郁→性格不讨喜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没有贡献3.讨论: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明确:“芙蓉鸟事件”4.梳理芙蓉鸟被害案。
(1)案发现场情况: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跟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2)犯罪嫌疑人:那只丑猫(3)判断犯罪嫌疑人作案的依据:①案发前的表现: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16《猫》导学案
《猫》导学案
一、了解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厘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清楚作者养猫的经历及三只小猫不同的特点和命运。
2.小组探究,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
3.书写回信,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尊重善待生命,勇于自我反思的品质。
二、发布学习任务
本节课将以“流浪猫求助”的形式开展,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清楚第三只猫的经过,课文讲解完成后,同学们写一封回信,培养学生尊重善待生命,勇于自我反思的品质。
三、课前预习任务
默读课文,为划线的生字词标上拼音。
怂恿()蜷伏()怅然()
四、课堂学习
书写回信,思人性弱点
要求:1.语言流畅、连贯;情感真挚;
2.讲清楚第三只猫的经历,并表达对它的同情,体现生活中自己会怎样对待小动物。
亲爱的小猫:
近来可好?我是七(3)班的xx,提笔给你写下这封回信。
此刻,我内心很难受。
你委托的事情,我查清楚了。
可是我要很遗恨地告诉你······
亲爱的小猫:
近来可好?我是七(3)班的xx,提笔给你写下这封回信。
此刻,我内心很难受。
你委托的事情,我查清楚了。
可是我要很遗憾地告诉你······
1。
课文猫导学案
课文《猫》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4)七、读文感知 (5)八、经典语句解读 (7)九、预习检测答案 (7)一、学习目标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所展现的猫的独特性格和行为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要学会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应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通过学习《猫》,我们要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和责任感,学会尊重生命、关爱自然。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在于理解并掌握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生动的描写,刻画出猫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
这需要我们仔细阅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角度和描写手法,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猫的形象。
难点在于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并理解这种情感是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
这需要我们深入剖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从而领悟文章的主旨。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课文《猫》的作者是________,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猫的_______特点,表达了对猫的_______之情。
2.文章中,作者围绕大猫的性格_______和小猫的_______可爱两个方面进行了描写。
二、选择题1.下列作品中,属于老舍先生创作的有(多选):A.《骆驼祥子》B.《家》C.《荷花》D.《四世同堂》E.《茶馆》F.《雷雨》G.《龙须沟》2.“它若是不高兴,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不出。
”这句话中,最恰当的关联词是:A.因为……所以……B.无论……也……C.之所以……是因为……D.只要……就……三、简答题1.请简要概述课文中作者对猫的观察和描写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2.你认为课文中哪些描写体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请举例说明。
3.在你看来,课文《猫》的主要学习重难点是什么?四、判断题1.课文《猫》中,作者认为猫的性格十分古怪,但结尾处又表达了猫的生气勃勃和天真可爱,这种描写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第【1】篇〗教学要求1.学会4个生字,掌握“稿纸”等词。
理解“古怪、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积累“生机勃勃”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猫的特点。
3.品味“说它……吧”,“蹭”“……踩印几朵小梅花”,“生机勃勃”等词句,学习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激发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猫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真实具体地描写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和掌握本课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生机勃勃”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
3.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大花猫小时候的可爱。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学生介绍认识的猫。
2.教师予以归纳。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
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
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3.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整体感知,掌握生字词1.明确自学要求。
⑴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⑵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⑴教师随意地抽出下列词语卡片。
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任凭无忧无虑尽职稿纸抓痒丰富多腔遭殃蹭责打折腾枝折花落⑵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再强调。
重点注意:“蹭、痒、凭、殃,注意“折”的多音。
⑶指名说说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重点注意“耍”与“要”、“乖”与“乘”、“虑”与“虚”的区别。
⑷教师再次出示以上的生字新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读中巩固对生字的掌握。
课文《猫》导学案及答案
课文《猫》导学案及答案XXX《猫》导学案及答案课型:讲读课研究目标】1、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2、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
研究重点】1、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研究难点】1、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课堂过程】自学质疑】作者链接XXX(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XXX 所长、XXX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相称(。
)郁(。
)闷一缕(。
)娱(。
)乐污涩(。
)怂恿(。
)婢(。
)女蜷(。
)伏惩(。
)戒怅(。
)然 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
污涩:怂恿:蜷伏:悲楚:惩戒:妄下断语:逞能:模糊:一尘不染:眼花缭乱:秩序井然:合作探究】1、请用一句话归纳综合文章首要内容。
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外形3、作者重点写了第脾气地位结局几只猫?为什么?展示提高】1.第三只猫难看也罢、郁闷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
但是,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甚么?2.“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3.猫究竟为甚么要“凝望”鸟笼呢?4.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甚么?5.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6.作者经由过程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原理?7.阅读这篇文章,你读到一个怎样的XXX呢?8、第二只猫死后,作者写到:“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体会这两句话中包罗的思想豪情有甚么不同。
9、找出文中表现“我”对第三只猫的感情态度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饱含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认真阅读课文,揣摩重点词语、句子,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及它的活泼可爱。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4、按一定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一种小动物,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写作方法,练习写一个片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
难点: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视频:(出示猫图),这是什么?(生:猫)板书(15、猫)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猫的古怪,(投影)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这样的猫你们喜欢吗?(生:喜欢)2、质疑:说说预习中不明白的地方?师: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一起看看课文。
二、品词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一)师生互动,赏析第二、三自然段。
1、默读第二、三段,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学生默读圈画)2、师生互动,交流感受。
(投影出示第二段内容)相击点出:生:汇报。
a、它要是高兴啊,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b、跳上桌来,在稿纸上彩印几朵小梅花。
c、丰富多腔地叫唤。
d、自己解闷。
e、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生:我喜欢第三自然段,它什么都怕……遇到蛇也敢斗一斗。
②重点品析以下句子:师:老师也想读读喜欢的句子,请你们听一听。
(投影出示)师读:“它要是高兴啊,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碰(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小爪印(朵小梅花)。
”生:(议论纷纷):老师读错了!把“蹭”读成了“碰”把“小梅花”读成了“小爪印”。
师:哦?“蹭”不就是“碰”“摩擦”的意思,“小梅花”不就指“小爪印”吗?不是都一样!生:不一样。
《猫》导学案(表格版)
猫
课文,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内容,填写课后第一题的
与表格,独立元
的
表格。P100
成。
生
在书上勾画原
命
2.点评从来历、外形、性格、地位等方面说说三只猫的
句,点评批注在
之
生存状况。可以这样说:
句子旁边。
美
从 (此处引用原文)来看,这是一只 (此
三个小组上台
和
处用自己的话概括)的猫。
展示。合理分
朗读体会,说自
并感知文章结构。补充课后题一表格:我的感情变化。
己的发现。一个
和
小组上台展示。
失
3.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我”
小组讨论形成
猫
却“更难过得多”。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仅仅是以为“我”
一致观点,①号
之
痛
冤枉了它吗? “我家”为何永不养猫?
发言,其他同学 可补充。
1■作者借三只猫的悲剧的尤其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命运想 要表达什么呢?首先联系背景,看作者自己怎么说。 背景链接: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评论 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五四运动爆发后,曾作为学
展示万案
1■默读课文。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 读完全文。
初 步
2.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 来。
⑥号概括发言
感 知
3.整理字词
学生板演 齐读字词
积
累 字 词
我觉得这几个字的字形要注意:
⑤号展示或补
这几个字的字音要读准:
这几个词的意思要明白:
充
1.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请再次默读
认真阅读写作
生代表参加社会活动。本文与作于1925年,是郑振铎
《猫》导学案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在他这个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点;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快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形近字组词
性()忧()职()凝()
在近已咫尺的阳春三月里,有这么一户的普通老百姓家里。 为了迎接新一年里燕子的归来,不放下破旧的帘子把房屋遮蔽起来。 一场春雨后燕子的翅膀上沾着丝丝的雨滴,土地里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泥巴香味里面还混杂着雨滴砸落的花瓣。燕巢早已铸修好了连小燕子都长大了 ,一人家一燕家两户家庭相伴着又度过了一个美丽的年华
赏析
五.我为什么会认为是养的第三只猫咬死了鸟?如果是以前第1、2只猫咬了鸟,你认为作者会是什么态度?
六.语句“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个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中加点的“似乎、好象”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学后反思】
作者在以非常沉痛的懊悔的语气来诉说第三只猫亡失的经过,其实就是以自己的这种亲自经历,来表达一个非常鲜明的道理:对待生命我们应该以怎样的一种态度呢?
《猫》导学案
《猫》导学案
课型:讲读
备课组:七年级语文组
【使用说明】
1、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快速阅读并反复熟读课文,根据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循序解决学习问题。
2、自主学习,限时完成;相互对学,援疑质理;合作探究,求同存异。
【学习目标】
知识与水平: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2、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3、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猫》第一课时教案
第四单元第13课《猫》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猫》,使学生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3.能够用较准确的语言描述猫的生活习性。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猫》的大意。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语句。
2.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猫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1.课文《猫》的课文板书。
2.课文录音机或电子设备。
3.图片资料或小动画,展示猫的生活习性。
4.相关词汇卡片,帮助学生记忆生词。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引入话题:你家养过猫吗?你知道猫的生活习性吗?•准备好课件和相关资料,为学生呈现更直观的世界。
2. 学习课文《猫》1.让学生朗读课文,并画出课文中关键词。
2.学生理解课文,讨论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辅导学生理解生词和生词搭配。
3. 活动展示1.展示猫的生活习性的图片或小动画,让学生更直观了解猫的特点。
2.学生根据展示内容口头描述猫的生活习性。
4. 课堂练习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与猫相关的习题,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2.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复习课文重点。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作业,练习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2.自主搜索有关猫的资料,并写一篇有关猫的短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猫》的学习,让学生对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图片和动画的展示,增加了学生对猫的印象。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在理解课文时有些困难,需要更多的引导和解释。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方案,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猫》这篇课文,增加对猫的了解和兴趣。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3《猫》第1课时优质示范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3《猫》第1课时优质示范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基本含义。
2.能够深入感悟课文中的情感。
3.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并理解读音。
4.能够简单描述课文中的情节和主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基本含义。
2.朗读课文并掌握正确的发音。
3.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并进行简单表达。
三、教学难点1.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并进行表达。
2.理解课文中可能存在的比喻和暗示。
四、教学准备1.课文《猫》相关教材。
2.教学课件。
3.黑板、粉笔、擦子等教学工具。
4.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猫的图片让学生们展开话题,引出猫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主体:1.学生跟读课文,老师讲解生字词和段落重点。
2.分角色朗读《猫》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情感的共鸣。
3.分组讨论,总结课文中的主题和描写手法。
4.带领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并进行个人或小组表达。
操练与训练:1.学生进行课文的默写和朗读训练。
2.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课文相关的练习题训练。
3.学生之间进行课文内容的讨论和展示。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强化知识点。
六、课后任务1.完成《猫》课文的笔记和心得体会。
2.复习课本相关内容,并做好预习下一课内容的准备。
3.课后查找有关猫的资料,进行展示。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感课文《猫》,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与人的和谐,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暗示和比喻,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提高课文的感悟水平。
猫导学案
《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来历、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1、作品简介《猫》发表于1925年,是郑振铎创作的早期作品。
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悲剧的制造者。
这样,作者可以很自然的利用“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的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即使是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也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伤。
这些深表忏悔的话,表明了作品中的主人公“我”有知错求改和实事求是之心,也表明了作者受到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生观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等观念的影响。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污sâ红绫. sǒng yǒng 怅.然蜷.伏惩.jiâ安xiáng zǔ骂虐.待 wàng 下断语畏罪qián 逃2.解释词语怅然:怂恿:妄下断语: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完成下表三、品读课文,集体探究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
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2、我对待第三只猫的态度与前面两只猫有何区别?能不能把三只猫的写作顺序互换一下,为什么?3、真相大白后,我的良心受伤了,是什么使我的良心受伤了?说说你的理解。
最后作者的良心找回来了么?4、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四、拓展延伸1、对于课文主题,有人认为,是借“我”表现“我”严于律己的精神或者是做人的道理,也有人认为,是借猫揭示生活中发生不幸的原因。
你觉得是怎样的?2、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把事情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
猫 导学案(学生用)
饿所杀)、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对于它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去得更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一起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6)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7)事情澄清后,“我”心里十分难过,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齐读第30、31段。
(8)小结:
两个月后,第三只猫悲苦地死去。这真是一只“可怜猫”,它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
1.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这几只猫的外形、性情各有什么特征?“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完成下列表格:
(2)在这个冤案中,作者错在哪里?从这件事中,他明白了什么道理?
2012年初一语文导学案使用时间编制:备课组长:年级组长:班级姓名教师评价
课题:猫(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2、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3、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世原则。。
【回顾内容】
1.我”和家人对三次养猫的态度怎样?
②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③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4、语句“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使用了什么手法,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
5.语句“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中加点的“似乎、好象”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本课时主要围绕猫展开,旨在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猫的基本生活习性、外貌特征、种类分类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本
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
1. 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猫的生活场景,引起学生对猫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知道猫的特点和习性吗?请和同桌交流一下。
二、展示猫的外貌特征
1. 老师简要介绍猫的外貌特征,如毛色、眼睛等。
2. 学生观察老师提供的猫的图片,描述猫的外貌特征。
三、了解猫的习性
1. 老师讲解猫的基本习性,如爱梳理毛发、喜欢抓东西等。
2. 学生分组自行设计小实验,观察猫的某一种习性,记录下观察结
果并展示。
四、探讨不同种类的猫
1. 通过图片、视频等材料展示不同种类的猫,如虎斑猫、波斯猫等。
2. 学生结合所了解的知识,分组讨论并展示各自喜欢的猫的品种及
原因。
五、猫与人类的关系
1. 老师介绍猫与人类的关系,如猫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等。
2. 学生就自己家中是否养过猫、猫给他们带来的快乐等话题展开小组讨论。
六、小结
1. 老师对本课内容进行简要总结。
2. 学生表达今天的收获和感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猫的相关知识,培养对动物的关爱和对环境的尊重,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希望学生在这堂课中能够体会到知识的乐趣,激发对动物保护的兴趣和意识。
郑振铎《猫》导学案
《猫》导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内容,领会对照的写法。
2、意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客观公正、宽容博爱、关爱微小的待人处世原则。
学习要点:掌握课文内容,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 课时导学过程:一、激趣定标学生说一说自己喜不喜爱猫,为何?【知识链接】郑振铎(1898 - 1958 ),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议者之一。
新中国建立后,曾担当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 年 10 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去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善接见时,因飞机出事不幸罹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照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志》《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自学互动自学活动(一)1.注音、解说污涩()鼓动()婢女()蜷伏)惩戒()(欣然()诅骂()红棱()自学活动(二)学生自由朗诵全文,标号段序。
思虑以下问题1.文章写了几个猫?要点写哪一只?明确:文章共写了只猫,即自家饲养的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
要点写了第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能够分为几个部分?找出相关起止段落,区分文章构造。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1-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段):写开朗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 34 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悲伤自责。
三、课内研究1 、作者一共养了几个猫 ?这几个猫的外形、性情各有什么特点?“我”和家人对这几个猫的态度如何?达成以下表格:“我”来历外形性情地位结局失猫后的心情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2、读课文15 段—— 34 段第三次养猫的故事,达成以下题目。
1)芙蓉鸟事件——庭审现场犯法嫌疑人:_________________犯法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案发前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案发后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犯法嫌疑人的处罚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杀死鸟的真实凶手是。
《猫》导学案
《猫》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等信息。
2、体会对比的写法。
知识链接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背景介绍:本文写于1925年,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
他深受“五四”精神影响,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课前预习案1、给加点字注音。
忧郁.污涩.怅.然蜷.伏惩.戒怂恿..诅.骂凝.望叮嘱.虐.待屋脊.咕噜..2、解释下列词的含义。
怂恿:涩:怅然:惩戒:妄下断语:提心吊胆:3、填空。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代作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其主要作品《》《》等。
4、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课内探究案5、文中一共写了几只猫?你们分别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猫?你从文章中哪些语句看出来的?请用以下格式表达出:读,我看到一只猫。
6、划分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大意。
7、自读课文,按要求完成表格。
(见右表)8、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更感到难过的原因是什么?课后训练案9.下列句子空白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①我没有判断清楚,便妄下断语,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②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上桌子,对着鸟笼着。
③三妹想着种种方法对它,它都不理会。
我们都很替他。
④我永无改正我的的机会了。
A.冤枉注视郁闷过错 B.冤苦凝视忧郁错失C. 冤苦凝视忧郁过失D.冤屈注目憋闷错误10、我”根据什么判断是丑猫吃了芙蓉鸟?判断准确么?本节课我的收获:我还想学习:《猫》导学案(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体会语言色彩,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归纳主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生字新词2、复述三只猫的故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第1篇】16课《猫》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积累本课字词(2)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文生动的细节描写和直抒胸臆的写作特点2、过程与方法学习针对事件观点明确地发表自己的见解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客观公正地待人处事方法(2)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第二只猫的失踪与第三只猫的死亡所引起的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课文的主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各位同学,你们好!今天很高兴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学习。
我也对同学们为今天这节课所做的预习表示感谢。
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杨,我的最大爱好是看动漫,也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想请问一下大家,在你们看的动漫里面,有没有以猫为原型的形象?……听了大家所说的这些形象,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对我影响很深的动漫形象,请看大屏幕(展示动漫形象),不知道你们是否认识?我们认识了动漫形象中的猫,那么,我们再一起来看下现实生活中的猫。
这只小猫很可爱吧!正是因为小猫的可爱,所以很多人都喂养过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也养过几只小猫,而且在养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猫》,看他领悟到了什么道理。
2、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分享台知识是需要我们学习和分享的。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想先看看同学们对字词掌握的情况,请三位同学上来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他们的成果。
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为画横线的字写上拼音。
1、注音污(wū)涩(sè) 红(hóng)绫(líng) 怂(sǒng)恿(yǒng)怅(chàng)然(rán) 蜷(quán)伏(fú) 悲(bēi)楚(chǔ) 惩(chéng)戒(jiè) 妄(wàng)下(xià)断(duàn)语(yǔ)2、释义污涩污:肮脏,涩:本义不光滑污涩指肮脏不光滑的事物,比如:污涩的流浪狗红绫古代的时候女子头上绑的红色头绳(长的,能飘起来的)怂恿从旁劝说鼓动 (比如可以怂恿别人买下什么东西啊,怂恿人去追MM啊)蜷伏弯曲身体卧着悲楚悲哀痛苦惩戒惩罚以示警戒(如吊销执照以示惩戒)妄下断语乱下断定的话肌腱肌腹两端的索状或膜状致密结缔组织,便于肌肉附着和固定逞能争强好胜不量力而行恍惚不清楚、不分明“恍惚”多形容记忆、听觉、视觉甜腻 1.形容情意厚。
《猫》公开课导学案、教案、教学反思
《猫》公开课导学案、教案、教学反思一、导学案1. 课程背景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老舍先生的经典作品《猫》,通过分析文章内容,了解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意识。
2. 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良好品质。
3. 课前准备(1)请同学们预习课文,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猫的生活习性。
4. 学习步骤(1)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3)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4)分析文章结构,讨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5)小组讨论:如何关爱身边的动物。
二、教案1.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良好品质。
2.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教学难点(1)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良好品质。
4.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3)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4)分析文章结构,讨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5)小组讨论:如何关爱身边的动物。
5.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作文。
三、教学反思1. 课堂表现(1)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回答问题。
(2)学生对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关爱身边的动物。
2. 教学效果(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学会了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生分析了文章结构,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 改进措施(1)在讲解生字词时,可以增加一些例句,让学生更好地运用。
《猫(郑振铎)》导学案
《猫》(郑振铎)导学案邹城市中心店中学孔令广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品读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预习作业: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解决课后生字词语,及阅读中感觉有疑难的语句;2、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猫的外貌、性情、在家中的地位以及表达作者强烈感情的语句。
3、品读课文,赏析细节描写。
4、研读课文中抒情议论之语句,探究人们对三只猫的不同态度揭示了文章什么主题。
学习过程:一、导入:欣赏猫的图片。
二、明确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品读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检查预习: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忧郁污涩怅然蜷伏惩戒凝望诅骂怂恿叮嘱四、读猫,说故事那就沸沸扬扬的读起来,讲述第二只、第三只猫的故事。
(选择两人讲述故事即可,若同学讲述不精彩,可以再请一位补充。
)小结过渡: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创意为我们讲述了三只猫的故事,个性迥乎不同,命运也各有悲欢离合。
猫的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在故事中娓娓道来。
(教师板书: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点拨思考: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猫(可怜猫)作必要的铺垫,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现中心。
(详略铺垫)五、读人,悟真情;①养猫给我们增添了许多新鲜的色彩。
②我坐在藤椅上笑着消耗一两个小时的光阴,在心上感受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养猫的确给我带来了乐趣,所以一旦失去猫,就给我带来了辛酸和痛苦。
下面请同学们朗读与失猫之痛、作者的沉痛心情有关的句子。
③“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⑤“我心里还有一线希望,以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也许会认得归途的。
”(点拨:抱着一丝侥幸,正是喜爱这一只猫的体现。
)⑥“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重点品读“我心里十分难过……”一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第1时)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6
一、
学习目标:感知文内容,体会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二、
学习重点:体验、探究小说主题的多义性。
三、
学习难点:品味细节描写。
四、
预学部分【自主学习】
、初读文,给下列字注音。
污涩(
)
怅然(
)
蜷伏(
)
虐待(
)
一缕(
)
懒惰(
)
乞丐(
)
怂恿(
)
红绫(
)
2、解释下列词语。
(1)怂恿:
(2)蜷伏:
(3)怅然:
(4)惩戒:
()畏罪潜逃:
(6)妄下断言:
五、
导学模块【合作探究】
、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
完成下列表格。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外形
性情
地位
结局
2、第三只猫为什么不招人喜欢?如果是养第一或第二只猫时芙蓉鸟被咬死了,我可能会怎么样?
3、猫的悲剧仅仅是因为性格吗?作者对这三只不同的猫的亡失又是怎样的态度呢?为什么“我”对于第三猫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哪些语句表达了这种难过之情?
4、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六、
固学提高【堂检测】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nüè()待uān()枉懒duò()鸟1óng()
biàn()诉
sǒng()恿安xiáng()
乞gài()
zhòu()骂
hàng()然叮zhǔ()quán()伏2、给句中画线的词语换上意思相近的词。
(1)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2)它若是不高兴,无论谁说多少好话……(3)它们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
七、
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