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要略 道教 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教
1,道教是中国本土上产生的宗教,产生的渊源如下:
原始宗教和巫术,行为基础;春秋战国时代产生的“方术”,思想基础;阴阳五行学说,理论基础;黄老学说,名称来源,即道家把传说中的黄帝和春秋时候的老子当做道教的人。(这个要结合概论来补充)
2,道教的正式产生在东汉中叶。
3,道教的基本信仰是所谓的道,也称“大道”,与老子的道既有联系又有不同。(怎么联系了,怎么不同了)
A,“道”是宇宙的本体是天地万物的母体,是一个包容一切又生成一切的创世物;
B,“道”清虚自然,无为自化,人们只有清教无为,恬淡寡欲才可以体会“道”
C,“道”始于天生,“道”生元气,由元始妙一之气化生出“玉清境清微天,上清境余禹天,太清境大赤天”(一起化三清)。
道教尊崇三个最高神,分别居住在三清天: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
4,道教把道经总称为“三洞真经”。
5,道教的基本特点:保留了较多的民间信仰和方术,其宗教理论和信仰素质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生活风俗密切适应;保留了历史上的自然宗教因素,而且夹带着不少迷信成分;它的宗教内容和传道组织包括了道家、神仙术和为人驱鬼治病的几个层次;以长生成仙为信仰目标,以修生养性为现实利益,是一种既注重眼前利益,又有长远发展追求的宗教,很符合中国人的传统。
道教的发展与宗派:
1,道教迅速发展的原因:道教所依据的哲学思想是中国本土产生的,有一定的民族基础;道教的传播手段与各阶层的群众切身利益有关;入道成仙的口号有相当的诱惑力。
2,葛洪所著《抱朴子》,把神仙道教思想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系统地论述了“神仙方药,鬼怪怪化,养生延年”的理论和方法,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道教理论。
3,道教的发展重要阶段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4,唐代进一步发展和兴盛——明中叶后,官方道教衰落,民间依然活跃——清代,道教衰微,佛教兴盛。
5,道教以其产生的渊源不同,内部分为两派:丹鼎派和符箓派。
丹鼎派:由方术发展而来,以炼丹取药,祈求长生成仙为特点
符箓派:由巫术发展而来,以鬼神崇拜,画符念咒,驱魔降妖、祈福消灾为特点。
6,在南北朝时候,道教已经形成楼观派、茅山派、上清派、灵宝派、与天师道一并流行。7,元代形成的正一道与金代创立的全真道成为长期并行的两大教派。
正一道以天师道为主,融合上清、灵宝、茅山等派别形成,保留了符箓派的许多特点,这一派道士可以结婚,天师世袭,明代很盛。
全真道:创立于金代,创始人是王重阳,主张儒道佛三教合一,不重符也不烧炼,专重修身养性,但道士必须出家,至元代丘处机掌管全国道教,全真道或得巨大发展。(1219年,成吉思汗于西域雪山召丘处机,遂封“长春真人”,赐号“神仙”。
道教文化和道教圣迹
1,道教信仰主要来源于道教思想和道教神话,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儒家思想和佛教精神。2,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A,道教的某些活动包含了一定的科学精神,对某些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了贡献。如冶炼、中药。
B,道教的养生之道和引导之术,是现在体育活动的直接来源。如:气功、武术、太极。
C,对文学艺术的影响,道教的成仙思想和仙界构想,刺激了作家和艺术家们的想象力,丰富了文学创作中的浪漫色彩。如《封神演义》、《西游记》。
D,在民间习俗方面,不少传统节日渗入道教内容。(哪些?)
3,第一座道观“楼观台”,被称为天下第一福地。
4,白云观是全真道第一丛林,即全真道道徒修行、受戒的大庙之一。
5,崂山,在山东青岛市,宋元以后形成道教圣地,山中多为道观,只有一座佛寺。崂山道士因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的描写而闻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