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亲情之爱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教案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家的意义,认识到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2.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懂得关心家人,体谅家人的付出。

3. 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二、教学重点1. 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2. 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家的意义,认识到家的重要性。

2. 如何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关心家人,体谅家人的付出。

四、教学方法1. 情境体验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家庭的理解和感受。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家庭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庭关系和亲情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家庭》,引导学生思考家的意义,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

2. 学习课文:讲解课文中的关键知识点,如家的定义、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等。

3. 情境体验:设置家庭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家庭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家人,体谅家人的付出。

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家庭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庭关系和亲情的重要性。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可贵。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环节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家庭》,引导学生思考家的意义,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

2. 学习课文:讲解课文中的关键知识点,如家的定义、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等。

3. 情境体验:设置家庭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家庭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家人,体谅家人的付出。

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家庭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庭关系和亲情的重要性。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可贵。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第七课亲情之爱教案

第七课亲情之爱教案

第七课亲情之爱教案【篇一:7.1《爱在家人间》教案】第七课亲请之爱第二框《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每个家庭中,亲情之爱的表现形式并不一样,了解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所在,亲子冲突的危害,知道要以恰当的方式应对与父母的冲突。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冲突,掌握与父母沟通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味家庭中的亲情之爱,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以实际行动增进与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点】重点:理解孩子与父母之间产生碰撞的表现、原因、危害。

【教学难点】难点:学会怎样与父母沟通相处。

【教学过程】视频导入课前观看公益广告《family》导出课题:《爱在家人间》一、幸福分享:1.在家庭中,你爱所有的亲人吗?为什么?2.你是因为他们特别爱你,你才爱他们的吗?学生回答师:每个家庭中都有着割舍不断的亲情,蕴含着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那么我们该怎样理解家庭中的亲情之爱?①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p76)②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同。

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自然随和......(p78)③有时候家庭结构会变化,但家中的亲情仍在,表现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

二、爱的碰撞1.探究与分享p79进入中学后,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①进入初中的我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

一方面,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不要过多干涉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面对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有时我们又觉得失落和不安,期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呵护。

(渴望独立与期望关注的心理矛盾)(p79)2.情景剧《小雪与妈妈的冲突》变化②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

(p80)话题一:在与父母相处中,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烦恼呢?能向我们倾诉吗?话题二:你认为“小雪”与母亲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赛课获奖教案_1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赛课获奖教案_1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家的意味》是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

其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逐步扩展的社会生活来安排的。

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不仅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也是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基础,可以说,与父母的交往是学生学习交往的实验场。

本课教学内容安排的课程标准依据,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2.学生分析学生中有很多是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家庭,他们对自己在家庭中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或是感受不到家庭给予的温暖,同时因为渴望得到爱,渴望得到理解、信任和尊重。

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视现实、爱自己父母的教育。

珍惜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3.设计思想依据《新课程标准》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课本资源,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话体验等多种形式,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手段,关注学生的观念认识,情感体验和践行反思,并充分挖掘利用乡土资源,注重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知道家庭的含义,了解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懂得子女孝敬父母不仅是道德的要求,更是法律的规定。

⑵能力目标:增强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

5.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关于孝敬父母的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学会感受家庭的温暖。

难点:关于家庭关系的确立;如何做到孝亲敬长。

6.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多媒体播放:《家》的公益广告。

⑴同学们,看了刚才《家》的公益广告,你有何感想?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家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家里有温暖的牵挂,有真情的关怀和守候,家还有更深的意味吗?我们在感受父母关爱的同时又该怎样学会感恩孝敬父母?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设计意图:Flash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以愉快轻松的心情进入本课学习,又为后面孝敬父母的教学埋下伏笔。

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 亲情之爱:让家更美好》教案

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 亲情之爱:让家更美好》教案

让家更美好[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家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性,认同家和万事兴的家庭文化观念。

(2)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意识,树立家庭主人翁责任感,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1)掌握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与技能,促进代际的交流与互动。

(2)提高与家人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1)了解家庭结构的演化和现代家庭的特点。

(2)了解家庭成员在交流和沟通方式上逐渐发生的变化。

(3)懂得调和家庭成员间关系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体会家和万事兴。

难点: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让家更美好》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本课通过对传统家庭与现代家庭的比较,引导学生认识现代家庭的特点,即家庭变得越来越小,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进而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共创学习型家庭。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同“家和万事兴”的观念,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提升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共创和谐美德之家。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83页“运用你的经验”活动。

学生根据教材活动的提示,列举现代家庭的特点。

通过提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有话可说,调动学习积极性。

探究新知一、现代家庭面面观展示知识点:1.现代家庭结构的类型教师讲述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的含义和区别。

2.交流方式多样展示现代家庭多样的交流方式。

3.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4.家庭生活内容丰富(1)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2)探讨社会和人生问题(3)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4)创建学习型家庭(5)参与社区活动学生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认真做笔记。

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3框让家更美好教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3框让家更美好教案新人教版
- 明确自己的家庭角色,主动承担家庭责任,有助于家庭和谐。
6. 解决家庭矛盾
- 家庭矛盾是正常现象,关键在于如何解决矛盾,恢复和谐。
- 解决家庭矛盾的方法:保持冷静、倾听对方意见、寻求共识、相互体谅等。
7. 家庭教育
- 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具有深远影响,父母要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 家庭教育应注重培养子女的道德品质、生活能力和良好习惯。
课后作业
1. 家庭互动任务:
- 作业内容:与家人一起完成一次家庭活动,如做饭、打扫卫生、游玩等。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观察家人的需求和感受,尝试用尊重、理解、沟通和互助的方式解决问题。
- 补充说明:通过实际的家庭互动,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增强家庭责任感。
2. 情感表达作文:
- 作业内容:写一篇作文,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之情,描述一次你为家庭和谐所做出的努力。
3. 家庭矛盾案例分析:
- 答案示例:案例一:建议小华和妈妈坐下来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同时理解妈妈的想法。双方可以达成共识,如学习之余适当娱乐。案例二:建议姐姐和弟弟学会分享,可以轮流玩玩具,或一起玩,以解决争端。
4. 家庭角色访谈:
- 答案示例:我采访了爸爸,他是家庭的经济支柱,负责家庭开支和子女教育。他认为家庭和谐的关键是沟通和理解,每个人都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共同为家庭付出。
4. 家庭角色访谈:
- 作业内容:采访一位家庭成员,了解他们的家庭角色和责任,以及他们对家庭和谐的看法。
- 补充说明:此作业有助于学生了解家庭成员的不同角色和责任,增进对家庭和谐的认识。
5. 家庭规则制定:
- 作业内容:与家人一起讨论并制定一条家庭规则,旨在促进家庭和谐。
- 补充说明:通过共同制定家庭规则,让学生参与家庭管理,培养其责任感和家庭观念。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教案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教案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内容概述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家的意味,体会家的美好,感受亲情之爱。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第二章: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家的含义,体会家的美好,感受亲情之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珍惜亲情的情感态度,增强家庭责任感。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家的含义,家的美好,亲情之爱。

难点:如何体会到家的美好,如何感受亲情之爱。

第四章: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情境模拟、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家庭》,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引发学生对家的感悟。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家的含义,体会家的美好。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对家的感悟,交流亲情之爱的重要性。

4. 情境模拟:设计家庭情境,让学生体验家庭生活的美好,感受亲情之爱。

5. 案例分析:分析家庭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和谐的重要性,增强家庭责任感。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呼吁学生珍惜亲情。

7.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庭的感悟文章,加深对家庭亲情之爱的理解。

第六章: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家的意味、家庭关系和亲情之爱的理解程度。

2. 作业检查:审阅学生关于家庭的感悟文章,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吸收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七章:教学反思1. 内容反思:回顾教学内容,评估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考虑是否有需要调整或补充的教学点。

2. 方法反思: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评估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效果,考虑是否有更合适的教学方法。

第七课亲情之爱教案(

第七课亲情之爱教案(

第七课亲情之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四章《亲情与友谊》中的第七课《亲情之爱》。

详细内容将围绕亲情的定义、亲情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表达和回报亲情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亲情的内涵,认识到亲情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表达和回报亲情,增强家庭和睦。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他们尊敬长辈、关爱家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亲情之爱,并学会表达和回报。

重点:亲情的内涵、亲情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以及表达和回报亲情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亲情的短片,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温暖,引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亲情之爱。

3. 知识讲解:a. 亲情的定义与内涵b. 亲情在人生中的重要性c. 如何表达和回报亲情4.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亲情之爱。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思考。

六、板书设计1. 亲情之爱的定义与内涵2. 亲情在人生中的重要性3. 表达和回报亲情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亲情之爱的感悟。

答案:学生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亲情的定义、亲情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表达和回报亲情等方面进行论述。

2. 课后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为家人做一件表达亲情的小事,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亲情,学会表达和回报亲情,使家庭关系更加和谐。

在课后拓展延伸环节,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亲情主题的实践活动,如亲情演讲比赛、亲情手抄报等,以加深学生对亲情之爱的理解。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第7课《珍视亲情 学会感恩》第2框教案《理解父母,学会感恩》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第7课《珍视亲情 学会感恩》第2框教案《理解父母,学会感恩》
教学重难点
学会化解亲子冲突,掌握感恩父母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期,既需要父母的呵护和关爱,又容易因为自我意识发展等原因,与父母产生矛盾,部分学生缺乏有效的亲子沟通,影响亲子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感悟亲情对自身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练习有效沟通的技术等,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处理亲子冲突,学会向父母表达爱,营造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
引导学生认识父母的“唠叨”源于关心,是父母表达爱的一种方式,也是他们想要亲近子女的表现。例如,对吃、穿、用等方面的“唠叨”,是对生活方式的关心;对学习状态、职业规划的“唠叨”,是对学习和未来 发展的指引;对手机的使用、站姿坐态的“唠叨”,是对行为习惯的提醒。
2.回忆父母经常“唠叨”自己的那些话,填写在配套学生学习用书中“叨叨树”的树冠上。然后,分析父母“唠叨”的用意,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写在“叨叨树”的树根上。
播放《空椅子技术》教学视频,通过视频演示如何使用空椅子技术来换位思考,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运用该技术。
5.观看《空椅子技术》教学视频,了解空椅子技术的操作过程。
3.分享自己对待父母“唠叨”的方式:积极回应父母,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让他们放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任由他们“唠叨”,不予以回应;实在烦得不行,顶撞父母;闭门不出,躲开父母,拒绝听“唠叨”,等等。
4.提出问题:如何才能有效化解亲子冲突,增进亲子之间的理解和信任?请学生根据“阅读与思考”的情
境体验及“叨叨树”活动的讨论分析,小组总结增进亲子关系的方法。
叨”的方式,帮助学生分析不同的应对方式可能出现的结果。一是耐心听取父母的建议,积极回应父母,慢慢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这种应对方式向父母正面反馈,亲子间有较好的互动,有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发展。二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搭理,不理睬。这种应对方式没有给予父母反馈,向父母表达了一种拒绝沟通的态度,亲子间不能建立有效的沟通,反而会增加父母“唠叨”的频率。三是言行顶撞,无理取闹。这种应对方式与父母产生正面冲突,容易引起亲子之间的隔阂,影响亲子关系。四是闭门不出,躲开父母。这种应对方式避免了正面冲突,但是却关闭了亲子之间的沟通之门,不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第七课亲情之爱教案

第七课亲情之爱教案

第七课亲情之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亲情之爱》的第七章,内容涉及家庭的重要性、亲情的表达方式以及如何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具体章节内容包括:1. 家庭的定义与功能;2. 亲情的种类及表达方式;3. 建立和谐家庭关系的策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亲情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学会表达亲情,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

3. 提高学生建立和谐家庭关系的能力,为未来的家庭生活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学会表达亲情,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

教学重点:家庭的重要性、亲情的表达方式以及建立和谐家庭关系的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亲情故事视频、亲情歌曲、家庭关系图。

2. 学具:练习本、彩色笔、亲情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亲情故事视频,引导学生感受亲情的温暖,引发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家庭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功能和作用。

3. 知识讲解:介绍亲情的种类及表达方式,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亲情。

4. 课堂实践: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经历,提高他们表达亲情的能力。

5. 互动环节:进行家庭关系图的游戏,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学会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6.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家庭矛盾,提高家庭关系和谐度。

7.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家庭的重要性2. 亲情的种类及表达方式3. 建立和谐家庭关系的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亲情故事”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与家人交流,增进亲情;关注家庭关系问题,学会解决家庭矛盾。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学会表达亲情,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

2.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家庭关系图的游戏和例题讲解。

七上第二单元《亲情之爱》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七上第二单元《亲情之爱》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2.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课文情感的把握,激发学生的情感,训练学生语音技能,包括重音、停连、语气与节奏。
2、利用对细节的分析,挖掘文章深意,品味作品语言。
3、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4、在第一单元学习景物描写方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景物描写的作用。
5、通过对作品构思技巧的学习,学会从小事入手揭示生活哲理的方法。
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
秋天的怀念
课型
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文章主要通过细节表现深沉的母爱,加强体味赏析
2.学习者分析
有一定的鉴赏水平,在分析意意象的深层意蕴时加强规范
3.学习目标确定
品味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情感
4.学习重点难点
品味细节描写
5.学习评价设计
回答问题的角度与规范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
教师活动1
介绍“细节描写”,举适当事例,最好是生活中的事例。
学生活动1
体会,说说生活中的事例
生活事例能引起共鸣,便于接受和理解
环节二:
教师活动2
找出本文细节描写,体会作品深意,及细节描写作用。
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电子邮箱
年级
七年级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部编版第二单元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单元(或主题)名称
亲情之爱
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学习本单元,要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重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文章情感显豁直露,易于直接把握;有的则深沉含蓄,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

第七课亲情之爱教案(

第七课亲情之爱教案(

第七课亲情之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教材《亲情之爱》的第七章“家庭的关系与亲情之爱”,详细内容涉及家庭结构对个体的影响、亲情的多种表现形式、以及如何通过沟通增进家庭成员间的理解与关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同家庭结构的特点,认识到家庭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识别和表达亲情之爱的能力,增进家庭成员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

3. 引导学生学会在家庭中有效沟通,以促进家庭和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理解家庭结构的基础上,真正体会到亲情之爱,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沟通技巧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

重点:家庭结构、亲情表现形式、有效沟通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关于家庭和谐、亲情的图片,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庭的认识,引入本节课主题。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家庭结构、亲情表现形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家庭的特点以及亲情之爱的多样性。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设置一个家庭场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与沟通。

4.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如何通过有效沟通增进家庭成员间的理解与关爱,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针对所学内容,进行角色扮演练习,模拟家庭沟通场景。

7. 拓展延伸(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观察自己家庭中的亲情表现,尝试运用所学沟通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家庭结构:核心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等。

2. 亲情表现形式:关爱、支持、陪伴、尊重等。

3. 有效沟通方法:倾听、表达、同理心、非暴力沟通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自己家庭中的亲情表现,分析家庭成员间的沟通方式,并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观察家庭成员间的互动,记录下关爱、支持、陪伴等亲情表现,结合所学沟通方法,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2.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庭”为主题,写一篇关于家庭和谐、亲情的作文。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让家更美好》公开课教案_0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让家更美好》公开课教案_0

微课让家更美好——人教版《道德级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三框《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验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家人沟通方式多元、交流内容多样,培养遇到家庭成员产生矛盾能想办法解决的意识和态度。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与父母沟通交流的能力,协调、化解家庭成员矛盾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现代家庭结构、规模、观念,交流方式及交流内容的特点,懂得关心家庭建设,让家更美好。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提高孝亲敬长的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体验与家庭成员沟通交流的快乐,提高充当“家庭黏合剂”的能力。

设计意图:依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以成长中的学生为出发点,帮助学生学会交往,提高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框主要内容由“家庭面面观”和“和谐家庭我出力”两个话题组成。

通过前两框的教学,在了解了家是生命的居所,体味了亲情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如何让家更美好。

本框学习内容是前两框的延伸,也是学习这一课的最终目的,前两框是明理和情感渲染,本框在于导行。

本框主要帮助学生学会与父母交往,处理好家庭关系,提高交际水平,增强以后到高一级学校读书和踏入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得到了父母长辈的极大关爱,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增多,关爱来自几代长辈,但由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和智力不成熟,部分学生容易忽略家庭的关爱。

对此,本节课让学生体验现代家庭的特点,并引导学生为营造和谐家庭出力,进而孝亲敬长。

四、教学方法微课教学法、活动探究法、情景表演等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听一听,家庭和睦万事兴师:播放老师自己为学生演唱的歌曲《家和万事兴》,提出问题:这首歌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或者说,听了这首歌,你最想表达的一个观点是什么?生:听歌曲并思考问题师:同学们,请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

生回答。

设计意图:同学们边听老师演唱的歌曲,边感悟歌词的寓意:家和万事兴是老祖宗留下的话,说明是我国的优良传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精品教案(3课时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精品教案(3课时含教学反思)

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家庭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激发爱家孝亲的情感。

能力目标: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行的能力;孝亲敬长的行为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法律义务。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悟家庭的重要性,激发爱家孝亲的情感;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法律义务。

教学难点:感悟家庭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行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关于“春运”的图片──他们在路上要经历什么,他们的方向指向哪里?(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思考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新课讲授】教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家”。

出示资料:我家在北京市西城区……(这里的“家”指的是住址)那座房子就是我家……(这里的“家”指的是住所、建筑物)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这里的“家”指的是国家)初二(5)班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这里的“家”指的是班集体)这些句子中,“家”分别指什么呢?教师提问:以上的两个例子中,“家”又指的是什么呢?家里有我们的父母,我们和他们是血缘关系,而爸爸妈妈之间又是婚姻关系,当然,也有的家庭父母和孩子是收养关系,这些都能够组成家庭。

家庭虽然看起来千差万别,但是我们对家的感受和期待又很相似。

在这个醉汉的心中,在这位“父亲”的心中,在你的心中,觉得“家”是什么呢?学生发言: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例子,总结出一般意义上家的意味——生命的居所。

)教师:是的,不论我们的家庭里有哪些家庭成员,有什么样的结构,我们对“家”的期待是类似的。

古人对家也有自己的期待,他们是怎么看待家的呢?出示图片,解读家的写法。

出示资料:“家”字是会意字,它的外部像房子的形状,中间的部分像“豕”形,“豕”就是猪。

上古时代生产力低下,打猎捕食的偶然性很大,生活没有保障。

因此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备食,以防饥荒,房子里有猪就成了家的标志。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第七课亲情之爱第3课时让家更美好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第七课亲情之爱第3课时让家更美好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教案-第七课亲情之爱第3课时让家更美好第3课时让家更美好教学内容现代家庭面面观;和谐家庭我出力。

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家庭的特点。

2.掌握如何建立和谐家庭,学会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

重点难点重点:如何建立和谐家庭。

难点:如何处理家庭发展中的问题。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播放成龙演唱的歌曲《国家》。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家,歌曲中唱到:“国是千万家”。

在夜幕降临时,我们可以看到如下景象(播放夜晚万家灯火的图片)。

在众多家庭中,每一个家庭都一样吗?【活动】古代家庭是什么样子的?小说《家》中描述了什么样的家庭?教师出示电视剧《家》剧照。

这样的家庭现在还有很多吗?教材第83页情境材料,填写:什么是核心家庭?(教材第84页“相关链接”)【小结】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教材第83、84页) 【活动】朗诵杜甫的诗《春望》,诗中有“家书抵万金”一句,“家书”是怎么传到家人手中的呢?如果你在外地上学,和家人是怎么沟通的呢?这说明和古代相比,现代家庭又有什么特点?【小结】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流动,现代沟通手段的丰富,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活动】教材第84页“探究与分享”,回答设问问题。

教师简介一些小说《家》中的封建家庭的情节,重点强调封建家庭的家长权威,不民主。

你还知道哪些描述古代家庭关系的话?(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小结】和古代相比,现代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教材第84页)【引导】我们都希望有一个和睦的家庭,但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你的家庭里有烦恼吗?在你的家庭里,你和父母、祖父母产生过冲突吗?这些冲突可能会是哪些原因导致的?你认为我们怎样处理家庭中面临的问题呢?【小结】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是家庭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这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情亲之爱第一节《家的意味》公开课教案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情亲之爱第一节《家的意味》公开课教案

《家的意味》公开课教案王场初中:陈绍武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体会家人对我们的付出,体验家人之间亲情的温暖和爱,感受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是心灵的港湾。

2.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之情,认同中华文化中的“孝”的价值观,养成热爱父母、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意识。

(一)能力目标1.提高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

2.提高与家人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1.理解“家”的内涵和功能,知道“家”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

2.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理解中华文化中“孝”的内涵,知道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需要继承和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如何孝亲敬长(一)难点:家庭的含义三、教学学法(一)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一)学法:自主学习法交流讨论法四、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课前欣赏歌曲《我想有个家》,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学习上来。

2.多媒体展示三毛流浪记图片故事(故事讲述了孤儿三毛的辛酸遭遇。

在解放前的上海,三毛是旧上海的一名流浪儿童,他没有家,没有亲人,无家可归,衣食无着。

吃贴广告用的浆糊,睡在垃圾车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

为了生存,他卖过报,拾过烟头,帮别人推黄包车,但总是受人欺侮,但他挣到的钱连吃顿饱饭都不够。

只有与他命运相同的流浪儿关心他,给他温暖。

)3.多媒体展示一对父子的对话,思考:(1)三毛最渴望什么?(2)你觉得蜗牛为什么宁愿背负着重重的壳?引入课题,导入新课。

(一)自主预习(课前完成)1.家庭的含义是什么?2.家对我们有什么意义?3.家庭的功能是什么?4.如何理解中国人心中的“家”?5.我们为什么要孝亲敬长?6.我们应该如何孝亲敬长?(三)讲授新课活动一:运用你的经验【学生活动】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P71【教师小结】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而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部编初中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亲情之爱 教案

部编初中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亲情之爱 教案

第七课亲情之爱第1课时家的意味一、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含义、家庭的功能、家庭确实立,明确家的丰富内涵。

二、能力目标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重点:家的内涵。

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

【导入新课】情景导入:听音乐?回家?。

思考: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情感?(思念家乡)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特别想家、想父母的时候?那种感觉是怎样的呢?那么,家是什么呢?你想有个什么样的家?你能为家做点什么?这正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内容——家的意味。

活动:阅读教材P71运用你的经历,答复: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答案提示:此问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家,如:家是地域,家是住所,家是温暖的避风港,家是心灵的港湾。

一、生命的居所1.教师:家是一生读不完的书,只有动真情才能读懂它。

家不仅仅是我们居住的场所,更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2.阅读教材P72探究与分享,答复: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当着多种功能。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你对家庭功能的认识。

答案提示:物质生产功能:农村家庭承当着包土地进展生产的功能,城镇个体户家庭承包着生产经营的功能。

经济功能:家庭成员就业获得家庭经济收入。

休闲娱乐功能:家庭是家人经常性的休闲娱乐场所。

教育功能:家庭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学校,不仅幼年受家庭教育,而且人人都要受家庭文化的影响。

3.阅读教材P73阅读感悟。

(1)学生分享这两个故事。

(2)思考感悟,从这两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答案提示:(1)略。

(2)体会到了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4.教师:家是一个地理位置,是我们的生活场所,是人群集合体……但它又不等同于这些,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家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才能体味那一份温暖。

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2框爱在家人间教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2框爱在家人间教案新人教版
然而,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表达亲情之爱的方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对于如何用行动和语言表达爱意感到困惑,表现出一定的沟通障碍。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提升,可能会需要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升。
课后作业的布置,我选择了与课堂内容紧密相关的题目,希望能够通过作业的完成,让学生们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但是,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并不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是作业题目设计得不够明确。
九.内容逻辑关系
①亲情之爱的概念与重要性:亲情之爱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感情,是生活中最自然、最纯粹的情感纽带。亲情之爱对于个人成长和家庭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②表达对家人的爱的方法:通过语言、行动、礼物、服务和质量时间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
③与家人和谐相处的技巧:掌握与家人沟通、理解、尊重和支持的技巧,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 理解家人之间的爱;2. 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3. 掌握与家人相处的方法;4. 承担家庭责任。
难点:1. 深刻理解亲情的重要性;2. 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3. 实际运用与家人相处的方法;4. 主动承担家庭责任。
解决办法:1. 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家人的爱,理解亲情的重要性;2. 利用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方法,让学生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3.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与家人相处的方法;4.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做起,逐步培养承担家庭责任的习惯。
- 《家庭与亲情》:一本关于家庭关系和亲情的书籍,深入探讨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
- 《爱的五种语言》:一本介绍如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和接受爱的书籍,包括言语、行动、礼物、服务和质量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亲情之爱教案【篇一:7.1《爱在家人间》教案】第七课亲请之爱第二框《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每个家庭中,亲情之爱的表现形式并不一样,了解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所在,亲子冲突的危害,知道要以恰当的方式应对与父母的冲突。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冲突,掌握与父母沟通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味家庭中的亲情之爱,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以实际行动增进与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点】重点:理解孩子与父母之间产生碰撞的表现、原因、危害。

【教学难点】难点:学会怎样与父母沟通相处。

【教学过程】视频导入课前观看公益广告《family》导出课题:《爱在家人间》一、幸福分享:1.在家庭中,你爱所有的亲人吗?为什么?2.你是因为他们特别爱你,你才爱他们的吗?学生回答师:每个家庭中都有着割舍不断的亲情,蕴含着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那么我们该怎样理解家庭中的亲情之爱?①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p76)②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同。

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自然随和......(p78)③有时候家庭结构会变化,但家中的亲情仍在,表现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

二、爱的碰撞1.探究与分享p79进入中学后,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①进入初中的我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

一方面,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不要过多干涉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面对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有时我们又觉得失落和不安,期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呵护。

(渴望独立与期望关注的心理矛盾)(p79)2.情景剧《小雪与妈妈的冲突》变化②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

(p80)话题一:在与父母相处中,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烦恼呢?能向我们倾诉吗?话题二:你认为“小雪”与母亲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

【合作探究】从生理、心理、阅历等方面比较我们与父母的差异,探讨隔阂产生的原因。

表格略。

危害: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

(p81)3、有效地化解冲突,需要我们作出努力,要加强与父母沟通。

那么我们应该学会怎样与父母沟通相处?(1)看完故事《一碗馄钝》之后,学生得到的感受。

请同学举手回答。

①爱是需要呵护的。

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

如果与父母发生冲突,我们要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

②我们可以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

我们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p82)(2)小冰生爸爸的气,替小冰出出协调的主意。

与父母沟通的技巧:1.关注事实2.把握时机3.留意态度4.选择方式5.考虑环境【课堂小结】【课堂练习】【板书设计】【课后作业】完成《学法大视野》48页—50页【篇二: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二框爱在家人间自主学习主干梳理1.什么是家人的亲情之爱?它是怎样产生的?(1)(2)或是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或是因为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操劳,或是因为他们分享了我们的喜悦、分担了我们的忧伤,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影响者,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成长的陪伴者和见证者??2.亲情之爱有什么不同的表现?由此我们会产生怎样的态度?(1)和??(2)此否认亲情的存在。

3.怎样认识亲人离开、新成员出现的亲情之爱?(1)(2)态度:只要我们用心感悟就会发现,家中的亲情仍在。

(3)4.为什么会出现爱的碰撞?(1)进入初中的我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和家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一方面,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不要过多干涉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面对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有时我们又觉得失落和不安,期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呵护。

(2)间的碰撞增多了,这是我们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3)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

(4)5.怎样化解爱的冲突?有效地化解冲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样,也需要我们自己努力。

(1)在沟通中加深,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

③如果与父母发生冲突,我们要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

(2)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微思考】提示:可以。

(1)逾越代沟,需要父母和子女双方共同努力。

(2)作为子女,只要对父母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尊重、多一些沟通,就可以把两代人的距离缩小到最小的程度,进一步密切亲子关系。

合作探究热点剖析1.体味亲情【关键词】换肾姐在家在许建国是张家口市经开区柳树屯村人,姐姐叫许建平。

2012年,许建平不幸被确诊患有尿毒症,许建国果断决定为姐姐换肾。

2016年1月12日,肾移植手术顺利结束。

5月,记者采访时,姐弟身体都非常健康。

说起姐姐,许建国眼神灼灼。

“真的,长姐如母!”许建平供弟弟们读书、为弟弟们操心工作、操办婚事??他们的母亲、父亲相继去世后,许建国(1)从材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了家人间浓浓的割舍不断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2)有的同学说,像这样轰轰烈烈的爱才叫亲情,平时琐碎的爱称不上亲情。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亲人之间爱的表现是不同的,有的是轰轰烈烈付出,有的是细致入微照顾??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

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甚至因此否认亲情的存在。

轰轰烈烈付出是亲情之爱,平常照顾也是亲情之爱。

2.化解亲子冲突【关键词】离家出走争执2016年5月24日,济南商河县公安局接到报警称,长清区某中学16岁女生李兰离家出走,已失联5天,可能在商河县城出现过,请求帮助找寻。

后公安人员在县城平安旅馆找到李兰,及时与其家人取得联系。

经了解,李兰是因学习成绩不理想与父母发生争执而离家出走的。

(1)你认为上述材料中的女生错在什么地方?与父母发生冲突后,采取离家出走的方式是错误的。

这种做法既伤害了父母,也使自身处于危险的境地。

(2)我们从中得到什么警示?①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之间发生矛盾是正常的,是我们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②矛盾出现后,我们要努力化解这种矛盾和冲突。

③爱在沟通中加深,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我们可以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

④我们应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

感悟提升(1)子女和父母之间的距离是不可避免的,也容易发生矛盾和冲突,积极的做法是从现实中架起理解的桥梁。

(2)在沟通的过程中,要做到彼此了解,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学会换位思考,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

【篇三:第七课第2课时爱在家人间】第七课亲情之爱第2课时爱在家人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每个家庭中,亲情之爱的表现形式并不一样,了解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所在,亲子冲突的危害,知道要以恰当的方式应对与父母的冲突。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冲突,掌握与父母沟通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味家庭中的亲情之爱,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以实际行动增进与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点:沟通传递爱。

教学难点:能以恰当方式化解与父母的冲突。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活动探究法教具:多媒体设备课型:新授课教课时:1课时板书设计:第七课亲情之爱第2课时爱在家人间体味亲情爱在家人间:1、爱的碰撞2、沟通传递爱亲情之爱1、亲情的表现不同2、感受和体会与父母相处瞬间爱是需要呵护的学会表达我们的爱和家人关系的变化3、亲子之间的碰撞4、正确认识亲子之间碰撞教学过程:一、情景生成问题,导入新课课前活动1.在家庭中,你爱所有的亲人吗?为什么?2.你是因为他们特别爱你,你才爱他们的吗?3.翻翻自己和家人的照片,选择你最喜欢的几张,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案提示:师:每个家庭中都有着割舍不断的亲情,蕴含着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今天我们学习——爱在家人间,让我们的家庭更和谐,更温馨。

二、讲授新课:自学互研生成能力(一)自主预习1、家中有亲情2、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3、怎样维护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爱4、与父母沟通的技巧(二)合作探究知识模块一体味亲情探究一:探究与分享情景体验1:我理想中的父母生活中的父母父母理想中的我生活中的我思考:这种差异说明了什么?情景体验2:回忆一件你最不能接受的家人做过的事,谈谈原因。

当你知道真正的原因后,你的想法有变化吗?引导学生体验家庭中存在着割舍不断的亲情——家中有亲情1、家中有亲情: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自然随和。

不能因为亲情的平常或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而否认亲情的存在。

感悟:父爱如山,往往深沉严格。

母爱如水,往往温柔细腻。

情景体验3:闹钟没有妈妈的味道使学生体验到,无论家庭结构怎样变化,也改变不了一脉相承的、永恒不变的亲情。

教材p79阅读感悟“绝症母亲对孩子的爱”(1)学生分享这篇文章。

(2)从这两篇文章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答案提示:(1)略。

(2)感受到了父母对子女那种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家中有亲情,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对我们的亲情之爱。

知识模块二爱的碰撞探究三:材料一:当我们在静静写日记的时候,他们可能在门外探头往里偷看,当我们把门关上了,他们就变得神经兮兮,不断地找借口往我们房里窜,他们实在太烦了!!教材p79探究与分享1)类似的“碰撞”,在你的生活中有吗?请选择两三件,记录下来。

2)想起这些,你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答案提示:(1)略。

(2)想起这些,我心里充满了对父母的愧疚之情。

父母是爱我们的,可我有时却不理解父母对我的爱,反而抱怨父母。

这些碰撞时我们和父母之间的矛盾,那产生这些矛盾的原因是什么呢?2、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1)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的爱,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和经验。

亲子之间的碰撞增多了,甚至发生冲突,这是我们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探究四:探究与分享放学回到家,父母常说的一句话:告诉父母自己受到表扬是,父母常说:说起和好朋友发生矛盾时,父母常说:感冒发烧时,父母的表现:考试不理想时,父母一般会说:周末想和同学去看电影,父母的态度:1)结合以上情境,填写内容。

关注的问题关注的重点交流的方式父母我(2)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

2)在上述情境中,父母更关注哪些问题?你希望父母更关注哪些问题?与父母交流时,你期望得到什么,而父母经常给予你什么?按照这些提示,完成表格。

3)审视表格中填写的内容,反思自己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善或增进亲子关系,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