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在地理学习中的妙用3

合集下载

地理课堂教学中古诗词的活用

地理课堂教学中古诗词的活用

地理课堂教学中古诗词的活用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应用中国的有关古诗词,不仅会使课堂氛围活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

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就经常应用、活用或者化用中国的有关古诗词,效果比较满意,现归纳如下。

1.月相、水分分布差异有关的诗词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加上地形地貌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形成了各个区域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

如在自然地理的教学中引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来帮助学生记住赤道的周长;以及讲月相的变化时引用富有诗情画意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和“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来陈述不同时段的月相等等。

给学生创设一种意境、意趣横生的教学方法,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中“阴晴园缺”本身就是一种月相。

为了说明海陆位置、东西部的水分差异对气候的影响,可以应用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还可以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润如酥”中的一个“酥”字形象的写出了中部地区春雨贵如油的气候特征,尽管如此,但春天毕竟还是来了,下起了霏霏小雨,才催生了“草色遥看近却无”颔联。

“春风不度”且不说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这与东部地区的“雨是最寻常的”和“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的长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看出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的分布规律。

2.气候、水文、土壤、太阳辐射有关的诗词在《山居秋瞑》这首诗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反映了岭南地区在暖湿气候条件下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在《敕勒歌》中有“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说明了历史上内蒙古大草原不仅水草丰美,牛羊成群,一望无际的生态自然景象。

这与近现代草场退化及荒漠化蔓延的趋势形成鲜明的对比,除自然因素外,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

浅谈古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古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古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在地理教学中,适当的引用古诗词来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古诗词;激发兴趣;形象化;记忆我国古代的诗词不仅描绘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的优美,而且也生动地揭示了地理事物的基本规律,在教学中适时引用优美的诗句,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及文学欣赏能力,而且能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将有情有趣。

一、以古诗词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描述地理景观、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的名诗佳句,教师上课时用富有地理情趣的诗词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地理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一节中,我设计导语唐朝诗人王勃曾有“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的诗句,此句中“星移”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自然地引入地球的运动,这样运用古诗词设计引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接受新知识做好心理准备。

二、用古诗词讲解有关知识,使知识形象化讲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时,引用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来讲解气温的垂直变化,即垂直地带性,正是由于这种地带性,才造成了山上山下桃花盛开的时期不同。

再如,讲农业生产的地域性时,可用苏轼的《咏荔枝》中“罗浮山上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该诗点出荔枝生长的地域性特点。

这样教学与科学相结合,使地理知识形象化,既易于学生理解,又丰富课堂内容,从而使教学效果良好。

三、启发学生回忆诗词,加强记忆老师上课时,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启发学生回忆相关诗词,可以加强对地理知识的记忆。

例如在讲冷锋和暖锋过境时天气变化的过程时,为了加强学生对“冷锋过境时先刮较大的风,再出现降水,暖锋过境时不刮较大的风,只强调降水”这个不同点的记忆,我启发学生说“唐朝诗人岑参有一首描写我国边疆大莫戈壁恶劣的气候与环境的诗,其中有两句被人们传诵的优美诗句是什么?”学生很快说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数万树梨花开。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诗词引用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诗词引用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诗词引用摘要: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涉及到自然、人文、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引用地理诗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地理诗词的引用意义、引用方法、引用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引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引用地理诗词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引用地理诗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引用地理诗词的意义、方法、效果等。

二、引用意义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用地理诗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些脍炙人口的诗词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使他们更加关注地理知识的学习。

2.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引用地理诗词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诗词中的描述,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理现象和规律,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三、引用方法1.精选诗词在引用地理诗词时,教师需要精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词,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

例如,在讲解气候类型时,可以引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诗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2.结合教学内容在引用地理诗词时,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教师需要将诗词与教材中的知识点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诗词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讲解地形地貌时,可以引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诗句,帮助学生理解山地、高原等地形的特点。

3.拓展延伸在引用地理诗词时,教师可以适当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通过诗词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

例如,在讲解海洋资源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海水泛波涛滚滚”等诗句中所蕴含的海洋资源种类和分布情况。

四、引用效果1.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引用地理诗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在引用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活动。

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妙用

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妙用

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妙用摘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很多诗词、歌赋、谚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些诗篇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蕴含着地理知识。

在地理教学中我经常引用,学生听后特别喜欢且印象深刻,这些诗句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激发学生不断追求新知识的欲望,无疑对完成教学目标大有帮助。

关键词:诗词、天气、气候、地理教学、激发兴趣我们生活在地理的时空里,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学会把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生活既是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处处留心皆学问,让地理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让地理课堂变得生动起来,让地理走进学生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和学习兴趣,觉得学习不再是意见枯燥的事情。

地理课堂中我常对学生说,我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秀才不出门,晓知天下事”来形容一个人的博学。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很多诗词、歌赋、谚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它们字字珠玑、句句传情,表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从地理学的角度,这些诗篇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蕴含着地理知识。

在地理教学中我经常引用,学生听后特别喜欢且印象深刻,学生一方面觉得地理与文学还有联系,原来学科还有相通性。

另一方面觉得地理老师真了不起,怎么知道这么多的东西,对老师的敬佩之心也油然而生,学生也就更喜欢上地理课了。

1、在讲述七年级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47页活动1题区别天气与气候。

我补充了以下诗句让学生先读,“东边日出西边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窗含西岭千秋雪”、“春风又绿江南岸”。

这些诗句朗朗上口,学生读的兴起,我再进一步追问,这些诗句里哪些是描述天气的,哪些是描述气候的?课堂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学生纷纷发言,七嘴八舌中问题就解决啦。

古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古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古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作为中华民族瑰宝之一的中国诗词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大量的辅助材料,使地理教学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新更活泼。

标签:地理;中学;古诗词;教学;方法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有许多是反映身边的自然环境,在课堂中应用这些精品,可以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对自然知识的记忆、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开拓思维空间和提高地理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古诗词,创造意境古诗词语言优美,气势宏伟,声情并茂,充满激情,能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恰当地巧用古诗词导入新课,会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般的教学意境。

如讲初中地理“长江”一节时,我满怀激情的朗诵《长江之歌》──“啊,长江!”,用优美动听的歌词去感染学生,唤起他们对长江的无限爱恋,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在美的艺术享受中,切入主题。

二、运用古诗词,描述地理现象运用优美的文学诗词描述地理现象,使地理现象直观生动。

例如,在讲月相这一内容时可以这样引入:苏东坡在他的词中曾这样写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词寄托了诗人美好的愿望,诗中所提到的”月的圆缺”的变化,我们在地理学中称其为“月相”……又如,可以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来使学生形象的理解气温的垂直变化和自然带的垂直变异;用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来说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

三、古诗词的运用,能够简化难点气象知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比较的抽象,难以理解,要是选择一些诗句来说明,情况可能回不一样。

利用古诗词再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用自己的观点加以阐述,经过对照——辩论——总结,教学难点得以简化,知识理解得以深化。

如在讲述气候的季风时,我使用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

这里的“春风”我们理解为夏季风。

夏季风从我国东南沿海吹来,由于路途遥远,使之不能到达我国腹地大西北,并明确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大致界线。

浅谈古诗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妙用

浅谈古诗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妙用

【关键词】地理教学;古诗文;学习兴趣;地理知识【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0)13—0183—01古诗词是国学文化的经典,有的诗词不仅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丽,而且生动地揭示了事物的基本规律。

如果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把古诗名句和地理知识结合起来讲解,不仅可以渲染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及文学欣赏等能力,而且能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一、古诗导入新课,新颖、独特,激发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引用古诗词,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调节学生的情绪,增加其学习、思维的主动性。

例如,在讲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分布这一特点时,首先向学生展示“大江东去浪淘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诗句。

然后问学生:“这些诗句都蕴含着怎样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迅速说出我国许多河流是自西向东注入海洋的知识点,老师进一步引导:“我国地势有什么样的特点?”引导学生回答出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

这样就很自然地导入了这一节的学习内容。

二、用古诗词讲解有关知识,使地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心理学测验表明,青少年更易接受生动、具体、直观的知识和事物。

古诗词简短精炼,富有哲理性和科学性,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适当用诗词引导可以使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很多诗词描绘的是鲜活的地理景观画面。

如教师讲述内蒙古草原恬静辽阔的景象时,让学生背诵“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学生的脑海中便会浮现出水草肥美、牛羊成群的优美景色。

讲述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时,可结合“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外杨柳不青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指夏季风。

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古诗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古诗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古诗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古诗词中包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如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农业、工业、交通等诸多方面。

因此,将古诗词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如何应用古诗词呢?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议:1. 结合教材内容选择相关的古诗词。

教师应该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点,选择相关的古诗词进行讲解。

例如,在学习“气候”时,可以选择描写四季变化的古诗词,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2. 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中的地理信息。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中的地理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例如,在学习“地形”时,可以选择描写山水的古诗词,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

3. 利用古诗词进行课堂互动。

教师可以利用古诗词进行课堂互动,如让学生背诵或解释古诗词中的地理信息,或者让学生自己创作与地理知识相关的古诗词。

例如,在学习“水文”时,可以选择描写河流的古诗词,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等。

4.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例如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古诗词,或者在课余时间开展相关的地理活动。

例如,在学习“植被”时,可以选择描写植物的古诗词,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等。

5. 结合实际生活应用古诗词。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应用古诗词,例如让学生用古诗词描述自己家乡的气候、地形等自然现象。

例如,在学习“农业”时,可以选择描写农业生产的古诗词,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等。

总之,将古诗词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古诗词在地理学习中的妙用

古诗词在地理学习中的妙用

古诗词在地理学习中的妙用分享地理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小学校地理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能。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乐之者”才能“奋而忘食,乐而忘忧”到“欲罢不能”的境地。

所以,兴趣是学生勤奋学习﹑发展智能的直接动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手段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将诗歌引进地理课堂教学,用以描述地理现象,阐明地理规律,不失为一种启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在我国浩翰的文学海洋里,有许多描述地理景观、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名诗佳句。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已学了不少的古诗词。

因此,在学习地理知识时,若能将古诗词进一步深化理解,便会惊奇地发现古诗词中也包含大量的诸如气候、地形、水文等有关地理知识。

下-面略举数例,以供同学们参考。

-一、古诗词与气候-古诗词中描写气候的句子很多,例如:-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5。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6。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7。

“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8。

“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

”: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地理教学中诗词应用

地理教学中诗词应用

地理教学中诗词应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

作为地理教师,如果能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涉及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优秀诗句,在课堂上适时加以讲解、赏析,并进一步强调某些地理问题,就能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既传授了地理知识,又可以进行思想教育,陶冶情操。

一.诗词导入,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但归根结底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用诗词导入新课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对新知识的强烈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讲《中国的地势》,可以用这些诗句来导课:“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滚滚长江东逝水”等,然后追问这些诗句中蕴含着怎样的地理知识?学生们会相互讨论,最终正确的得出结论——我国许多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流入大海的。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俗话说水往低处流,这一现象反映我国地势有怎样的特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

”这样自然的导入,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充满兴趣。

如讲到《东南亚》时,我们可以引用陈毅元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

”这首诗中描写了东南亚怎样的地理特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东南亚。

二.借用诗词,探究问题地理教学中有很多重点、难点,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巧妙的借用诗词,就能及时的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如在讲到《地球的自传》时,我们可以引用毛泽东的《送瘟神》,其中说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为什么坐着不动能日行八万里呢?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不仅可以牢记地球的赤道周长是四万千米,还可以形象地感受到地球在日夜不停地运动,其自然周期是一天。

在讲到《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可以引用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其中谈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为什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通过学习就能找出原因: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地理论文-古诗谚语在地理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地理论文-古诗谚语在地理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地理论文-古诗谚语在地理教学中的巧妙运用精品资源~临风文档。

地理论文-古诗谚语在地理教学中的巧妙运用一、古诗、谚语与地貌知识的学习我国地域辽阔~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其成因也各有不同~有地壳运动的内力作用~也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

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就可以理解为流水侵蚀地貌的描绘。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生动、准确地描写了过去阴山脚下河套平原坦荡辽阔的地形和牛羊肥壮牧草茂盛的温带草原景观。

而现在~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沙化~鼠害大面积发生~许多动植物迅速消失~因而又出现了“天苍苍~野茫茫~老鼠跑过露脊梁”的现象。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说明蜀道崎岖二、古诗、谚语与气候知识的学习在讲自然带的垂直地带性时~可以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讲解气温的垂直变化正是由于这种垂直地带性~才造成了山上、山下桃花花期的迟早不一。

有时也可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了解这种气候的垂直变化。

又如“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和背风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的“春风”我们理解为夏季风~夏季风从我国东南沿海吹三、古诗与水文知识学习水能资源的形成有三个最基本的条件:河道峡谷、落差和水量~而描写这方面的诗句也不少。

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既是对庐山瀑布的描绘~又可以从中理解到瀑布蕴藏巨大的水能资源~有待于我们去开发利用。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展示了奔腾不息的长江流经三峡时水流湍急~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学生在体会大江东去~奔流入海~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同时~也加深了对长江三峡湍湍急流水位落差大等特征的了解。

古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妙用介绍

古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妙用介绍

古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妙用介绍1.古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妙用(6)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描绘气候特征)(7)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气候类型的分布)(8)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王冕的《梅雨》,(描写南方受到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影响的风光)2、天气(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湿(江淮准静止锋)(2)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的《出塞曲》(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影响小)(3)南枝向阳北寒,一样春风有两般——唐·宋之问(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与热量的差异)(4)蜀犬吠日(形容四川盆地很少能看到太阳,夸张说法)(5)贵阳“天无三日晴”(形容在昆明准静止锋作用下贵阳冬季多雨)(6)华北平原“十年九春旱”(7)华北平原“春雨贵如油”(8)十雾九晴(9)高处不胜寒(10)风打山梁霜打洼(1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描写对流雨)(12)山雨欲来风满楼(形容锋面雨)二、描写月相1. 丰子恺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残月)2.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月)3.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满月)4.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娥眉月)三、河流1、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形容我国长江中上游地区)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海”是指渤海,“天上”是指巴颜喀拉山)3、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形容淮河)另外,宋陆游的“城市尚余三分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形象的说明了城市热岛效应现象。

唐代李白的“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说明了地球绕日公转所产生的四季变化等等。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古诗词及农谚俗语,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这些古诗词和农谚俗语理解的更加透彻,另一方面,也让所涉及的地理知识被学生形象的理解、记忆,真正做到学习上的“双赢”。

如果我们地理老师能够充分的运用这些与地理有关的古诗词及农谚俗语,对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浅谈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

浅谈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

浅谈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妙用文学名句进行讲解,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兴趣,更可以使知识更具有感染力和生动性,深受学生的喜爱。

本文将从引发学生兴趣、增强记忆效果、启示思考等方面谈谈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的优点。

一、引发学生兴趣地理知识博大精深,常常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而文学名句则常有深刻的哲理和诗意,用适当的文学名句,可以为枯燥的地理知识添上浓郁的画龙点睛之笔,让学生在感受到美好的语言,思考其深刻的内涵之余,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比如,在讲解气候的时候,可以用杜甫的《登高》中的名句“海风吹不散你的雾,心事何人永记得”,来形容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或用青年诗人辛笛的“夏天里的一切都是如此神圣鲜活”,来表达炎热季节的气息。

二、增强记忆效果学生在受到教科书内容讲解时常常会感到疲惫和枯燥,因此,如何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效果,就需要使用一种妙法既能增加兴趣,又能加深记忆,文学名句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比如,在讲解地球自转的时候,可以用诗人李白的一首《将进酒》中的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来形象地说明地球自转不停的重要性。

三、启示思考在讲授地理知识时,除了要完成基础的知识点的讲解,还要引导学生思考,思考背后的道理,思考地理对生活的影响。

而文学名句常常是一种可以启示思考的材料,通过妙用其中的典故和象征,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比如,在讲解环境保护时,可以用杨炯的一首《临江仙·滴翠通微雨未足》中的名句“稀世名园,游子憔悴,触目皆凄清之幸”,来引导学生反思人类对自然破坏的代价。

总之,地理教学中妙用文学名句,是一种培养学生情感、思维和创造力的好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选择相应的诗句并适应讲解需求,同时,也要注意掌握恰当的语境和教学策略,以使花絮无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巧妙运用”基础教育,不仅是一个“传道解惑”的过程,更是一个“育人”的过程,这就要求作为“基础教育”的执行者——教师,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一位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深厚的文化底蕴。

身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仅仅钻研教材、新课程标准,做到把地理知识融会贯通,是不够的,还应该扩展知识储备,提高业务水平,充实地理教学内容,以便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所以,我在地理教学中比较注重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常常利用语文教学中出现的“诗词”解决地理问题。

下面我就从教20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经验:一、利用诗词巧设悬疑,引起注意,导入新课初中地理课是人们眼中的“副科”,因为中考不考,所以一直不被学生和家长重视,课堂教学过程常常不容易进行,教学效果也常常不理想。

在新课开始时能使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一下集中起来认真听讲,那么这节课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成功地导入新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第一关,如果在上课开始时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新的学习内容,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关注,那么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

我常常在引入新课时运用学生熟知的诗词来唤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在讲中国地势特点时,我首先利用课件打出了下面几句古诗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然后提出来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一提到“江河”时常常会和方向“东”联系在一起呢?如果想知道原因,就请你们认真地上完今天这节课,答案就在今天学习的内容中。

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到课堂上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二、适时利用诗词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传统教学方式中,是以“教师授”、“学生受”为主要模式,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发展,提倡“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常常利用一些诗词设计一些问题先引起学生兴趣,再引导学生分析思考,然后归纳总结。

小学生如何通过古诗词学习地理知识

小学生如何通过古诗词学习地理知识

小学生如何通过古诗词学习地理知识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融入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加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古诗词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一、古诗词中的地理景观古诗词中常常描绘了大自然的各种景观,如山水、河流、湖泊、草原等。

小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古诗词,了解和感受不同地理景观的美丽与壮观。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描绘了山与河的景观,告诉我们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发源于青海,最终注入了渤海。

通过读这样的古诗词,小学生可以了解到黄河的流经地域和地理重要性。

二、古诗词中的地理名称古诗词中经常涉及各个地方的名称,这些地名不仅有其特定的地理位置,还有着鲜明的地理特点和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小学生记住地理名称,并了解这些地方的历史与文化。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提到了“巫山不是云”。

巫山位于长江三峡的西南侧,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通过学习这首古诗词,小学生不仅可以记住“巫山”的名称,还可以了解到巫山的山势险峻、景色壮美。

三、古诗词中的地理历史古诗词是历史的见证和记录,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历史变迁和地理演变。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两句描述了大漠和长河,分别代表了北方和南方。

大漠是指中国北方的荒漠地区,而长河则是指中国南方的长江。

通过学习这首古诗词,小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南北地理的区别,以及南方的长江流域与北方的荒漠地带。

四、通过古诗词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和途径1. 制定学习计划: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将与之相关的古诗词列入学习计划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2. 多媒体资源的利用:利用电子书籍、有声读物、网络资源等多媒体工具,让小学生通过听、看等方式接触古诗词,深入了解其中的地理知识。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诗词运用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诗词运用

标题: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诗词运用一、引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常常面临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掌握程度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地理诗词的运用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地理诗词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将地理知识以诗歌的形式展现,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性,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就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诗词运用进行深入探讨。

二、地理诗词的运用策略1.导入新课:利用地理诗词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新课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地理诗词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进入新的地理知识领域。

例如,在讲解地球的运动时,可以引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句诗词,引发学生对地球自转的好奇心,进而引导他们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意义。

2.知识理解:利用地理诗词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在地理教学中,有些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地理诗词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例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词,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海拔不同对气候的影响,进而引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这一知识点。

3.巩固知识:利用地理诗词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在课后,教师可以利用地理诗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例如,“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这句诗词生动地描述了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对气候类型和分布的理解。

三、实际案例分析以“中国地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入“三山五岳贵巍峨,百川千河自奔波。

纵然地势有高低,终归东流大海多。

”这首诗来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以及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四、讨论与建议地理诗词的运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因此,教师应重视地理诗词在教学中的作用,合理运用,以提高教学效果。

课有诗词气自华——浅谈诗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妙用

课有诗词气自华——浅谈诗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妙用
美动 人
引起气候 、植被景观 的垂直变化 ”等地理知识 。 又 如 ,根据 李 商 隐 的 《 夜 雨 寄 北 》: “ 君 问
归期未 有期 ,巴山夜雨 涨秋池 , 何 当共剪 西窗烛 ,
又 如在教学 《 祖国的神圣领土—— 台湾 》时 , 我在课 堂上引用 了三位诗人 的诗作进行德育渗透 , 分别是丘逢 甲的 《 春愁 》、闻一多的 《 七子之歌 》、
容 ,还 能激起 学生情感上 的共 鸣。
例 如 ,在讲 到长江 峡建成 了世 界上
最大 的水 电站 时 , 教师 可引用 毛泽东 的 “ 更 立西汀石壁 , 截 断巫山云雨 , 高峡 出平湖”, 然后 指 出 :同样 的山 ,同样 的水 ,只有 到 了改革开放 的今天 ,才更加青 春焕发 ,娇
三 、诗词运 用 ,增进知识掌握
地理 知识是先人经过长期 的观察 、实践而 总结 因此 ,在 许多诗词中都 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 。 例如 , 唐朝诗人 自居易 的 《 大林寺桃 花 》 :“ 人 间四月芳 菲尽 , 山寺桃花始盛开 。 长恨春归无觅处 , 植 物生长 的影响 。桃花 总是要 开的 ,而不 同的地 区 不 同。同样 , “ 一 山有 四季 ,十里不 同天 ”反 映的 也是地形 的差异 ,它导致 了植 被的垂 直分布 。通过 这些诗词 ,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 解 “ 海拔每升
合性学科 。如果我们在教学 中适 时引用一些与地理 这 一 内容时 ,我是这样 处理的 : “ 同学们 ,王之涣
凉州词 》中写道 : ‘ 黄河远上 白云 间,一 片孤 教学 内容 相关的诗词 ,不 仅能增 加地理课 的人文 色 在 《
彩 ,引起 学生感情上 的共 鸣 ,激发学生强烈 的学习 赏 的能力 ,还能增强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效率 ,优

古诗词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古诗词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古诗词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古诗词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摘要:自然地理部分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理论基础,包含了较多的自然原理与规律,这对于注重感性认知的学生来说,理解这样的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

本文提倡在地理课堂中引入包含自然地理学规律的古诗词,以文释理,让学生在轻松的文学氛围中学习自然地理,这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学习自然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古诗词;高中自然地理教学;教学资源;文学性质高中自然地理部分包含了学生必须掌握的组成地球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基础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知识,它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

而现在的高中把地理学科划入文科,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地理课堂营造了一种枯燥乏味的学习氛围,因此学生学习自然地理部分具有较大困难。

而大量具有浓厚文学色彩的古诗词,在表达诗人情感之外还揭示了自然地理原理和现象。

如果地理教师能够巧妙地把这些诗词运用到自然地理的教学中,将会丰富地理课堂,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自然地理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古诗词中体现的自然地理原理与现象地理,被称为“囊括世界的知识”,并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中国文学中,有大量的古诗词蕴含着自然地理学知识。

例如:(1)古诗词与锋面。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揭示了快行冷锋过境历时短、移动速度陕的特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描述了我国江南地区由于准静止锋形成的梅雨天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揭示了暖锋过境移动速度慢、并带来温暖湿润天气的特征。

(2)古诗词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人间四月芬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揭示了垂直地带性的规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淮南子》)揭示了纬度地带性的规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杜牧)揭示了地域性差异。

二、古诗词应用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的作用1.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古诗词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可以丰富地理课堂,为自然地理的学习创造更有活力的氛围。

古诗词在地理学习中的妙用

古诗词在地理学习中的妙用

古诗词在地理学习中的妙用一、古诗词与气候古诗词中描写气候的句子很多,例如: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也可用来说明天气短时、范围小的特点。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

”: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

10.“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1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王之涣《出塞曲》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12.“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 (后人)本诗说的是晚清陕甘总督左宗棠西征新疆平定阿古柏叛乱时,沿路栽植杨柳树,至今已百年过后,树木成林、郁郁葱葱,似春风度玉关。

这两句诗也说明合理的人类活动可以改善环境。

1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 是我国新疆一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早晚温差大的真实写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在地理学习中的妙用3
三、xx与水文
描写水文方面的诗句也不少。

如:
1.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是说庐山瀑布之壮美,对庐山瀑布的描绘;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展示了奔腾不息的长江流经三峡时水流缓慢、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的壮丽景象;3.“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生”、“八月十八潮,壮丽天下无”既展示了钱塘潮汹涌澎湃卷潮而来的磅礴气势,而且也描绘了潮汐最壮丽的时间(八月十八)及潮汐形成的天文因素(月球的引力)。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是说长江的天门山一段水流缓慢。

5.“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说明湘江的流向是从南自北流的。

6.“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浙江即钱塘江,八月是是钱塘潮最壮丽的时节。

7.“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是说当时新安江江水十分清晰,含沙量极小。

四.xx与人类活动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

2.“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反映了城市中人口稠密,农村人口珍稀的城乡差别。

3.“郡城南下欠亨津,异服殊音不可亲”,反映出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及旧时汉人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态度。

4.“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形象地说明了城市热岛效应现象。

通过对古诗中所描写的环境今昔对比,反映人类在改造自然中创造的奇迹。

5.“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蜀道难》说明蜀道的凹凸与蜀地的闭塞,但现代通过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四川的交通变得非常便当。

6.“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是毛泽东在游览长江时提出的宏伟构想,随着葛洲坝水库和三峡工程的相继建成,将要变成现实,特别是三峡水电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怎能不让世界惊叹呢。

7.“天上无鸟飞,地上无水草,四处无人烟,风吹石头跑”我国西部昔日荒疏的戈壁滩,而今随着大油田、大气田的陆续开发,一条条公路通向沙漠戈壁深处,使人迹罕至的戈壁滩——塔里木盆地,成为我国严重的能源基地。

8.“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碧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王之涣《出塞作》这是一组塞外狩猎的镜头,将士狩猎烧起漫天野火,惊起草中的动物,而后骑马射猎,说明对野生动物的大肆捕杀和为狩猎焚烧动物生息的草场资源,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

五.xx与月相
1.暮江吟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农历的初三时,月亮的形状是弓形的,属于娥眉月。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影射了上弦月。

像上述能表现出如气候、地形、水文、月相、人文等有关地理知识的诗句还有很多,只要同学们在学习中善于发现,善于思考,能将古诗词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我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既复习了古诗词知识,又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一举多得,岂不美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