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周易》的哲学观讲义
第一讲周易的基本概念上ppt课件
四、周易书本的基本内容
1太极、阴阳 2八卦、 3六十四卦 4爻、辞、彖、象 5十翼简介
1太极、阴阳
— — ——
《周易》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 四象,四象生八卦。”宋代的易学大师邵康节说: “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一般来说, 阴阳未分,即为太极。
阴,用两个短线,中间相断表示。为何用此表示 阴阳,有很多种解释。一般认为,阳为奇数、阴 为偶数,阴阳的符号只是表示奇数偶数而已。今 人郭沫若,对西方社会史思想生吞活剥,突发奇 想,认为阴阳符号代表古代生殖崇拜,渐渐得到 海内外学术界的认同,实为荒唐。
2国际评价
欧洲的许多学者对《周易》给予很高的评价。1703年德国自然科学家莱布尼 兹首次发明二进制,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没有足够的信心,直到从传教 士白晋的信中获得有关《易经》和伏羲八卦的资料,才确定了对理论的信心, 正式发表了关于二进制的论文,题目是《二进制位计算的阐述--关于只用0与1 兼用其用处及伏羲氏所用数字的意义》。莱布尼兹意料不到他发现的二进制 会和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图有异曲同工之处,他曾写信给当时清朝的康熙皇帝, 要求加入中国籍,他认为伏羲八卦是“最古老的科学纪念物”。他在德国法 兰克福建立了一所中国学院,一直延续了二百多年。
著名量子物理学家玻尔在1937年到中国访问,了解到中国关于阴阳互补的概 念时,曾十分惊叹。当他被封为爵士时,则用阴阳太极图作为其徽章的图案, 并刻上“互补即对立”的文字。
黑格尔也说过,《周易》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1949年,欧洲哲学权威C·G 捷恩在英文版《易经》的序言中指出:“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 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 的事实所推翻,唯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延六千年之久,依然具 有价值。”。
《易经》的主要哲学思想简析
《易经》的主要哲学思想简析《易经》简称《易》,又称《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相传为周文王所著,成书于周代,故而称呼《周易》。
周,原是一个朝代名,但它做为书名,却是周普的意思。
所以,《经典释文》说:“周,至也,遍也,备也。
今名书,义取周普。
”广义的《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
《易经》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
由于《易经》成书很早,大约在西周时期,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因此春秋战国时代的人撰写了《十翼》,又称为《易传》,以解读《易经》。
《周易正义·序》说:“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
……郑玄依此义作《易赞》及《易论》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易经》最初是占卜用的书,其实《易经》是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
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对立统一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
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数学、物理、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
自从十七世纪开始,《易经》亦在西方流传。
由于《易》本是古人卜筮时用来参考占断吉凶的底本,所以,易经,在历史上除了我们在这里介绍的《周易》外,还有《连山易》、《归藏易》。
遗憾的是这两种易已经失传了。
易经,最初主要以图案和符号为主体内容;随着文字的发生和演化,才逐渐完善。
原始的易经主要由河图和洛书的图案中内涵规律演化而来,并逐渐形成八卦符号。
如果说作为一个占卜的操作系统,《易经》逐渐只为一小部分巫觋拥有于民间,那么作为一个关于世界意义的解释系统,它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观念内容则几乎为全部的思想大家所重视。
它不仅为道家所传袭利用,也为儒家所继承发展。
太极一元论,阴阳二元论,乃至重功能轻实体,重直觉轻分析的思维特征无不与《易经》所包含的原始思维及巫文化因子有关。
朱熹称颂:“至哉易乎!其道至大无不包,其用至神而无不存”。
第一讲《周易》的哲学观精品PPT课件
21 12.10.2020
*E两宋时期 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文化思潮
张载在中国文化史上第一个明确提 出了“天人合一”的命题
1、肯定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2、人和自然都遵循统一的规律 3、把“天人合一”看作是人所追求 的
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理想是天人 协调。
22 12.10.2020
二、中和之美
天人合一思想演化的过程
A西周时期
神人关系
B春秋时期
天与人可以相通
*C战国时期 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易传·文言》提出了著名的“与天地合其 德”的精湛的天人合一思想
(人与自然界要相互适应,相互协调)
天人协调的思想,即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 另一方面又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 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较为全面正确 的观点。
19 12.10.2020
D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
董仲舒以先秦儒家为基础,吸收其他各家,特别 是阴阳五行家的观点,提出“人副(符合)天 数”之说。从而构成了一个以”天人合一” 为特征的神学唯心主义体系.
董仲舒的“天人相副”“天人感应”理 论
即人是天的副本,拷贝 人的仁义礼智本性是天所赋予的,人世的秩
8 12.10.2020
3、《周易》的两种基本符号 ——阴阳二爻(yáo)
阴(--)代表阴、柔、女、妻、臣、弱、
小、暗、偶数等,代表静态的。
阳(——)代表阳、刚、男、夫、君、强、
大、明、奇数等,代表动态的;
“盈乎天地之间无非一阴一阳之理”
——(《朱子大全·易纲领》)
阴阳爻象的形成,本于古人对自然万物 的直接观察,象征着广泛的相互对立的 种种事物、现象。
中和之美是中国古代美学的基本形态,古代 中国人思考社会人生问题都以中和之美为最高 理想. 是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结构中一种重要、稳 定而富于积极意义的有机构成。
《周易》周易概述第一讲(权威经典解读)
《周易》启蒙第一讲《周易》概述我本人自研读国学以来,深感古人著作,用字之考究,思维之缜密,智慧之精深,我后辈当继承前人之优秀成果,不负先人所留宝贵之文化遗产。
现将自己的一点学习心得,并我本人的一点微薄之见,与志同道合者共勉交流,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仁人志士批评指正。
我本人定将吸纳各方意见及见解,以达弘扬我中华文化之宏伟梦想。
今天,要和各位同仁交流的是《周易》,《周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易经》。
《易经》在众多人的眼中一直是很神秘的,为什么呢?因为《易经》具有卜筮占卦的功能,学《易经》的人都能够算卦,甚至可以预测未来。
所以《易经》自古至今一直都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实际上,《易经》绝不仅仅具有卜筮占卦这项功能,那么,《易经》究竟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神秘的古书。
提起《易经》,可能有的人阅读并深入研究过,称得上是精通《易经》;可能有的人听说并接触过一些,算得上是了解《易经》;有的人可能对《易经》比较模糊,甚至是没听说过。
不管您属于哪一类人群,今天我们都抱着同一个目标,那就是我们通过学习《易经》,能够真正的在《易经》中得到一些智慧,并用《易经》中的智慧去指导我们的人生,这也是我们研读《易经》的最初始目标。
那么,有人问了,我们研究《易经》,除了可以获得一些智慧之外,《易经》还有多大的价值呢?我们看看历史上的《周易》名家便可知晓,比如诸葛亮,刘伯温,张良等等军事家精通《易》学。
还有像周敦颐,邵庸,苏轼等大文理学家也都对《易经》有很深的造诣。
当代《易》学大师有南怀瑾,曾仕强,傅佩荣等等。
至圣先师孔子更为我们留下了韦编三绝的美谈。
孔子读《易》,韦编三绝。
孔子晚年很爱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一日内折断了好几次。
“韦编三绝”语出《史记·孔子世家》。
这个成语说明孔子读《易经》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后来用“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
孔子将读《易经》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创作了《易传》,也就是十翼,使得《易经》得以展翅腾飞。
第一讲 周易概论
周易与人生智慧
孙熙国 sunxiguopku@ 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周 易 概 论
●周易离我们有多远? ●学习周易需要掌握哪些知识? ●周易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周易》一书的作者 ●《周易》一书的现代使命
一、周易离我们有多远?
• 司马迁说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可见孔子于 易用力之深。(注:韦是指熟牛皮。编是指穿织 竹简的皮条和绳索。) • 《史记· 孔子世家》说孔子 “晚而喜易,序《彖》、 《系》、《象》、《说卦》、《文言》。 • 孔子自己也说:“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 彬矣。”(《史记· 本记》,此话不见于论语) 《述而》曰:“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 大过矣。”
哲学之书的偏颇
• 周易中有丰富的哲学思想是毫无问题的。(朱先 生的中国哲学四资料说)但仅仅用哲学概括是偏 颇的。 • 文学,史学,民俗、文化各方面的内容都有。 • 就文学来说,周易中有许多精美的诗歌:《明 夷·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 日不食。” • 《诗经》:“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 远送于野。” • 与《易经》相比,《诗经》的这些内容多了些浪 漫,少了些悲凉。
• 最早透露出这一信息的是宋人杨万里《诚斋易 传》,他讲易,多参证史事,但没明确讲是史书。 • 明确讲周易是历史书的人是,20年代的沈竹礽: 《周易余说》 • 后来章太炎在1933年的演讲中也表达了这一观点: “至于周易,人皆谓之研究哲理之书,似与历史 无关,不知周易实是历史之结晶。” • 1942年胡朴安自己出资印刷200本《周易古史 观》,把64卦作为史书加以全面系统的解释,并 形成完整的周易古史体系。
《周易》的科学哲学思想观分析
1 《 易 》 的 哲 学 思 想 周 中
月 日月 相 推 而 明 生 焉 。寒 往 则 暑 来 , 往 暑 《 易 》 古 代 哲 学 有 着 持 久 而 深 远 的 影 响 _ 要 是 易 月 来 , 往 而 日来 , 周 对 , 主 则 寒 来 , 暑 相 推 而 岁 成 焉 , 是 天 气 气 候 变 化 的 基 本 规 寒 这 传 对 易 经 所 作 的 哲 理 角 度 的 阐 发 。《 经 》 蕴 藏 着 哲 学 思 易 中 周 与 《 实 维 的 萌 芽 , 是 仅 仅 提 供 了 向 哲 学 体 系 发 展 的 可 能 《 但 易 律 。《 易 》 中 医 也 是 密 不 可 分 的 ,周 易 》 为 中 医 之 源 ,
张“ 阴阳合德 , 而刚 柔有 体 , 强 调综 合 , 一 在物 体 形态 中 ” 统
的 功 效 。《 传 》 还 提 出 了 “ 则 变 , 则 通 , 则 久 ” 它 易 中 穷 变 通 ,
《 易》 周 的博 大 精 深 , 及 到 天 地 人 等 各 个 领 域 , 一 领 域 包 涉 这
的光芒 。
上 古 之 时 , 人 们 为 了便 于 掌 握 天 象 , 像 的变 化 创 造 先 物 了八 卦 ,周 易 》 八 卦 , 十 四 卦 是 从 古 天 文 学 观 测 中 发 现 《 的 六 的 一 套 自然 规 律 , 是 《 易 》 主 体 部 分 , 图 、 书 √ 它 周 的 河—
此 基础上进一 步酝酿成熟的 。 定 的 结 论 。 此 外 , 有 人 用 河 图 , 书 的 图 式 来 说 明 几 何 的 还 洛
在 《 传 》 有 十 篇 , 称 十 翼 。它 提 出 了 一 个 包 括 天 道 、 三 角 定 理 和勾 股 定 理 。从 化 学 的 角 度 看 , 易 理 指 导 下 的 易 共 又 炼 丹 活 动 使 人 们 得 到 了 一 些 物 质 变 化 的 正 确 知 识 。 反 映 在 地 道 、 道 在 内的 广 大 的哲 学 思 想 体 系 , 图 对 自然 和 社 会 人 企 周 中则 有 水 银 容 易 蒸 发 , 容 易 与 硫 磺 结 合 ; 也 氧 的普 遍 规 律 进 行 理 论 概 括 , 是 这 样 一 个 抽 象 思 辨 的 内 容 《 易参 同 契 》 但 化 铅 能 被 炭 还 原 成 铅 ; 种 不 同 的 金 属 可 以 成 合 金 , 矿 石 几 汞 是 利 用 了《 经 》 有 的 卜 框 架 来 建 构 的 。 易 传 非 常 注 意 易 原 筮 可 以 制 炼 成 红 色 的 硫 化 汞 ; 金 很 不 容 易 氧 化 ; 质 起 作 用 黄 物 对 立 面 的 平 衡 和稳 定 , 视 对 立 面 的 相 互 转 化 , 调 发 展 变 重 强 时 的 比例 很重 要 等 认 识 。 “ 阳 制 伏 ” 一 理 论 对 我 国 古 代 阴 这 化 。《 传 》 作 者 用 阴 阳 范 畴 全 面 解 释 了 这 一 对 基 本 符 易 的 化 学 研 究 作 出 了卓 越 的 贡 献 。 号 , 出” 阴 一 阳 之谓 道 ” 对 立 统 一 原 理 , 中 包 含 着 丰 提 一 的 其
周易概论讲座1培训课件.ppt
“屯”卦九五爻辞:“屯其膏。小贞, 吉;
优选 大贞,凶”
12
❖ 3、象数与义理
孔子:韦编三绝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乾”卦初九爻辞 :“潜龙勿用”
章句之学
《系辞》:“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 者
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
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
其占”优选
13
《周易》概论
一、文本介绍 二、学习方法 三、阴阳之道
优选
15
❖ 2、太极图
优选
16
❖ 《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皆 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 《庄子》:秋毫为大,泰山为小; 殇子为寿,彭祖为夭
优选
17
❖ 十二 辟卦
优选
18
优选
19
❖ 《序卦》:“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 故 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 之以同人” “贲者,饰也。致饰然后亨则尽 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 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 受之以复”
优选
10
❖ 黄帝: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近取诸身,运取诸物
❖ 《连山》、《归藏》、《周易》、 《吕氏春秋》 “先秦”
❖ 易道周普无所不备
优选
11
一、文本介绍 二、学习方法
❖ 1、《周易》的“深刻”
阴阳的普遍规律,六十四卦的思维定式
❖ 2、《周易》的“深涩”
“大过”卦初六爻辞:“藕用白茅,无 咎”
“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 坎
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泽”
“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 为
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
《周易》讲座——第一讲
(二)三才的意义
• 三才,即天地人。 三才,即天地人。 • 人在天地之中,人行天地之道,人参与天地 人在天地之中,人行天地之道, 万物的造化——为此,人与天地并列为三才。 为此,人与天地并列为三才。 万物的造化 为此 • 人为中:鼻吸上天之气;嘴吃大地之食;人 人为中:鼻吸上天之气;嘴吃大地之食; 在天地之中——人中穴。 人中穴。 在天地之中 人中穴 • 中庸之道源于三才 中庸之道源于三才——即人在天地之中,人 即人在天地之中, 即人在天地之中 行天地之道。 行天地之道。
• 孔子:“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 孔子: 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 • 天道为时,地道为利,人道为和 天道为时,地道为利, ——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 ——人道之和:和谐、和平、和睦。 人道之和:和谐、和平、和睦。 人道之和 ——和字拆开:为禾,为口。禾为粮食,口为 和字拆开:为禾,为口。禾为粮食, 和字拆开 能吃到嘴里的粮食方为和。 吃。能吃到嘴里的粮食方为和。 ——谐字拆开:为言,为皆。众口皆说,为谐。 谐字拆开:为言,为皆。众口皆说,为谐。 谐字拆开
(二)易的概念
易就是日月。 1、易就是日月。 ——日月并行为明,日月交替为易。 日月并行为明,日月交替为易。 日月并行为明 2、易的含义有 ——交易、简易、变易、容易。 交易、简易、变易、容易。 交易 易是研究变化的学问。 3、易是研究变化的学问。
《周易》及其哲学
《周易》及其哲学《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籍,被誉为“易经”,它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哲学经典。
《周易》中包含了许多关于宇宙万物和人类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智慧。
它的哲学思想深远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思想,对于世界哲学史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周易》是一部关于变化的经典。
它的核心思想是“易来有德,德来有位,位来有名,名来有实”。
这个思想观点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
而这种变化发展有一个规律,即由易到德,由德到位,由位到名,由名到实。
这种变化过程表明了一个事物从无到有、从无名到有名、从虚到实的演化过程。
《周易》通过对命运和人生变化的思考,唤起人们对宇宙的敬畏之情,并提醒人们要顺应时势,认识变化的规律,把握变化的机遇。
《周易》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阴阳五行”。
《周易》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和五行组成,阴阳和五行是宇宙发展的两条基本规律。
阴阳相对而生,相互转化,构成了宇宙中一切事物的运行规律。
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它们相互制约,相互滋养,构成了宇宙中各种事物的存在和变化。
《周易》通过对阴阳和五行的研究,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哲学观点,如天人合一、兼容并包,体现了中国古代对宇宙构成和发展的深刻认识和思考。
《周易》的哲学思想对于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易》中的“道德经”被认为是道家哲学的重要源头,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朴素和深邃的哲学思想。
《周易》中的“义理教化”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的社会法制和道德规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强调“义”和“理”的统一,主张个人要有道德操守,要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这一思想观点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周易》的哲学思想也对世界哲学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的“变易”思想被认为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特点之一,而中国哲学的变易思想又影响了世界哲学的发展。
例如,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先验与经验”的哲学思想受到了《周易》的启发。
同时,俄国哲学家普列汉诺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也受到了《周易》的影响。
周易入门选修课1教学内容
3、后天八卦
后天方位是: 离南,坎北 震东,兑西 艮东北,坤西南 乾西北,巽东南
(二)易经的时位中应理论
时:就是时机,也可以是时段。 《孙子兵 法》:“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孟子也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 下。”
毛泽东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 鳖。”
孙中山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 者昌,逆之者亡。”
4、周易的八个卦
周易的八个卦分别是:乾、兑、离、震、 巽、坎、艮、坤 。
其中乾、坎、震、艮为阳 坤、巽、离、兑为阴 八卦的顺序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
巽五、坎六、艮七、坤 八。这个很重要的, 可用来计算卦中的数。
5、周易六爻的阴阳
易经六十四卦,是以六个一组的“—”与“- -”构成 的。“—”象征阳、刚;“- -”象征阴、柔。因此, “—”称作“阳爻”,“- -”称作“阴爻”。
东方:三个红点在内,八个黑 点在外,表示青龙星象,五行 为木。 (三八为木)
南方:二个黑点在内,七个红 点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 为火。 (二七为火)
西方:四个黑点在内,九个红 点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 为金。 (四九为金)
中央:五个红点在内,十个黑 点在外,表示时空奇点,五行 为土。 (中央为土)
周易精髓之一: 简易
周易是一部非常神奇的书,它的精髓是 简易、变易、不易。
所谓简易,就是通过易经的理论把就是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便于理解。我 们从中国人特有的,筷子和毛笔就可以 看出,《易经》的道理看似神秘,但实 则简易。
周易精髓之二: 变易
变易:就是说宇宙万物都是时刻不断变化的,并 且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
《易经》的时
《易经》的时,指时间的变化。它包括时间、 时效、时机、时序、环境和条件等。
《周易》的哲学思想
《周易》的哲学思想《周易·系辞下传》云:“古者包羲氏之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这样看来,《周易》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万物之情;究天人之际,探索宇宙、人生必变、所变、不变的大原理;通古今之变,阐明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
以为人类行为的规范;这一天理即人道的天(这里的天指的是人类所处的宇宙自然)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称作“天人之学”。
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一切学术的根源。
⑴《周易》的阴阳变易思想:《易·系辞》云:“一阴一阳谓之道”。
即宇宙的一切现象变化,无不是相互对应的阴与阳的作用。
例如:天与地、明与暗、刚与柔、强与弱、男与女等,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界限虽明确,但必须相互会合,才能成立。
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意在阐明《周易》的阴阳观是鲜明的,这是《周易》的核心理论,既是《周易》的哲学基本原理,也是六十四卦结构的基本原则。
“一阴一阳”体现了阴阳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在《周易》的经文中虽有“—”(叫阳爻)与“- -”(叫阴爻)的两种符号,却没有以文字形式出现的阴阳范畴。
如《系辞下传》解释八卦的性质时说:“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
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这是以乾?为阳,以坤?为阴,并按阴、阳数量的多少,确定其它卦的阴阳性质。
坎?,一阳二阴,则为阳卦;离?,一阴二阳,则为阴卦。
可见《周易》不仅把卦画、卦象阴阳化了,而且也把这种阴阳理论推演到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去了。
《周易》以“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观点,实际上点明了阴阳两方面的对立统一的变化就是宇宙间最广泛、最普遍的基本规律。
《易·系辞》云:“刚柔相推而生变化”,“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其刚、柔,乃阴阳之义,皆说明阴阳是一切变化的根源。
又云:“阴阳不测之谓神”,此明确指出阴阳两个对立方面的同时存在、相互依存、彼此对立而又统一的关系是宇宙运动的根本。
周易讲义分析PPT课件
爻辞与小象3
•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象曰: 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 翻译:九三:君子整天勤奋不懈,直到夜间还是 警惕如白日,危险而无害。(无咎,善补过也)
• 举例:植物花开以后的生长初期,需要风雨摔打。 毕业生工作的最初几年(办事员),乃至成家的 开始几年,每日忙碌,还没有到提升的资历和阅 历。(也可比喻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企业发展的 平缓期、停滞期)此时广学多闻,积蓄力量,善 于补救过失是关键。(实践中学,困而后学)不 会补过就有麻烦。邓小平在长征路上,姜子牙辅 佐周的日常事务,周公辅佐武王。
爻辞与小象2
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象曰:见龙再田,德 施普也。
• 翻译:九二:巨龙出现于田野,宜于见大人。
•
象辞:美德昭著,施舍于四方。
• 举例:(仲春之花,芳香满人间,为生命的第一 次灿烂,然而,如芝麻开花,虽然节节升高,离
结果还有很长的路,还要忍受风雨。毕业找工作,
如果读研就是继续潜伏,姜子牙见文王,邓小平 27岁当中央秘书长等等)
•
后来,有人在成王面前进谗言,说周公有不轨之心。周公就避居
楚地。不久,成王翻阅库府中收藏的文书,发现在自己生病时周公的
祷辞,为周公忠心为国的品质感动得流下眼泪,立即派人将周公迎回
来。周公回周以后,仍忠心为王朝操劳。周公辅佐武王、成王,为周
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他在受成王冤屈以后,仍
忠心耿耿,为周王朝的发展呕心沥血,直至逝世,终天下大治。周公
• 从纵向解释元 亨 利 贞。 • 从横向解释元 亨 利 贞。每一德必须包含其
它三德,才能够真正成就这一个德。四德 本来是一德。 • 元 亨 利 贞如何能够循环往复,贞下起元?
利来利往—从利的角度来谈四德
周易经典讲义.doc
第一讲《周易》解题一、《周易》释名(一)《易》的含义东汉郑玄《易赞》及《易论》曰:“《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易纬·乾凿度》曰:“《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
”又曰:“易者,其德也。
光明四通,简易立节,天以烂明,日月星辰布设张列,通精无门,藏精无门,不烦不扰,澹泊不失,此其易也。
变易者,其气也。
天地不变不能通气,五行迭终,四时更废,君臣取象,变节相移,能消者息,必专者败,此其变易也。
不易者,其位也。
天在上,地在下,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伏,此其不易也。
”从文字学看,“易”字的构成是“日”、月”,象征日月阴阳变化。
(二)《周易》解说《易》又称《周易》,有二种解说。
1.讲变化之书东汉郑玄《易赞》及《易论》曰:“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
”又释之曰:“《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
”2.周代占筮之书唐代孔颖达曰:“案《世谱》等群书,神农一曰‘连山氏’,亦曰‘列山氏’,黄帝一曰‘归藏氏’。
既连山、归藏并是代号,则《周易》称‘周’,亦取歧阳地名,毛诗云‘周原膴(wǔ)膴’是也。
”(三)《周易》书名辨异1.春秋时专指“周易”春秋时,就有《周易》提法,在《春秋左传》这部史书当中,多次提到“周易”,但从当时人们运用的《周易》看,包括六十四卦的卦画(符号)、卦辞、爻辞。
2.战国时包含了“易传”战国时,以解释《周易》为宗旨的“易传”成书,《周易》、“易传”并称为《易》。
3.西汉以后,“周易”和“易传”被称为《易经》西汉以降,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孔子儒家的著作称为“经”。
《周易》和“易传”被称为《易经》,或直接称为《易》。
二、《周易》性质学界长期以来的分歧:筮书(朱熹),历史书(章太炎),哲学书(庄子),宇宙代数学(冯友兰),玄学,百科全书,等。
第一讲 《周易》的哲学观讲义[1]
中国传统文化绪论概括性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这是一个大题目,它涉及“天人之际,古今之间”的许多问题,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十分丰富。
在改革开放以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只局限于少数专家学者,社会上的多数人对这个问题并不感兴趣,有人将它视为东方的老古董予以鄙视,有人甚至把它作为封建的糟粕予以批判。
包括“文革”后期的批儒(批孔),把它当作反动、落后的思潮予以批判和鞭挞。
而在一些西方人的眼里,中国的这些老掉牙的陈谷子、烂芝麻,也像满清时期男人脑袋后边的辫子、女人的小脚一样,除了可以作为人们的笑料和茶余饭后的谈资外,似乎已经没有了任何实用价值。
谁又能想到,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发生了沧桑巨变,而且使中国传统文化从被忽视、受冷落的地位,一跃而为当今的“显学”,不仅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而且也引起了广大青年和国内外人民的广泛关注。
我们学校也于2004年开始,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这门课,把它作为全校学生的必修课。
这门课程的性质是文化素质课。
所以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同学们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主要特点。
通过学习,使同学们不断提高文化素质,提高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进一步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
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应弄清什么是文化。
进而弄清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一词,中国古已有之,倒不是什么舶来品。
有的学者认为,凡是超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成果都属于文化。
因此也可以说:文化即自然的人化。
,即“文明”,应包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个方面。
文化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
仅指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故而称为“小文化”。
是历史的结晶,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
是指我国的古代文化,即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文化。
我们说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所谓“源远”,是说自从中国产生人类那天起,就有了中国的历史,也就有了中国的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绪论概括性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这是一个大题目,它涉及“天人之际,古今之间”的许多问题,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十分丰富。
在改革开放以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只局限于少数专家学者,社会上的多数人对这个问题并不感兴趣,有人将它视为东方的老古董予以鄙视,有人甚至把它作为封建的糟粕予以批判。
包括“文革”后期的批儒(批孔),把它当作反动、落后的思潮予以批判和鞭挞。
而在一些西方人的眼里,中国的这些老掉牙的陈谷子、烂芝麻,也像满清时期男人脑袋后边的辫子、女人的小脚一样,除了可以作为人们的笑料和茶余饭后的谈资外,似乎已经没有了任何实用价值。
谁又能想到,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发生了沧桑巨变,而且使中国传统文化从被忽视、受冷落的地位,一跃而为当今的“显学”,不仅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而且也引起了广大青年和国内外人民的广泛关注。
我们学校也于2004年开始,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这门课,把它作为全校学生的必修课。
这门课程的性质是文化素质课。
所以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同学们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主要特点。
通过学习,使同学们不断提高文化素质,提高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进一步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
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应弄清什么是文化。
进而弄清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一词,中国古已有之,倒不是什么舶来品。
有的学者认为,凡是超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成果都属于文化。
因此也可以说:文化即自然的人化。
,即“文明”,应包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个方面。
文化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
仅指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故而称为“小文化”。
是历史的结晶,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
是指我国的古代文化,即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文化。
我们说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所谓“源远”,是说自从中国产生人类那天起,就有了中国的历史,也就有了中国的文化。
“流长”,可以从其流传的时代、文化的类型以及传播的地域来说明。
(略)第一,中国传统文化,如按时代划分,可以分为九个时代:①史前文化、原始文化:包括旧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
其中又分为宗教文化、艺术文化、陶瓷文化、建筑文化等。
②殷周文化:又称青铜文化。
殷人尊神,有人称其为神本文化;周人强调重天保民,人称尊礼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德治主义、民本主义、忧患意识乃至天人合一思想等都是从此发源的。
③春秋战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有人将这一时期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轴心时代,它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活跃、文化最繁荣的时期,它基本上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④秦汉:从一统帝国,到文化的大一统,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
汉武帝建太学,思想文化领域又出现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
⑤魏晋南北朝:乱世中文化的多元化。
玄学的兴盛,道教、佛教的兴起。
⑥隋唐:封建文化的辉煌。
唐诗。
⑦两宋:市井文化的勃兴,出现了士大夫阶层、市民文化,程朱理学的兴盛。
⑧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与农业文化的冲突。
元曲,中外文化的交流。
⑨明清: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考据学,古典小说,西学东渐等。
第一讲《周易》的哲学观第一节《周易》简介同学们都知道“五经”,五经中的《易》,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学专著。
《周易》在中国传统典籍中是最有特色的,也可以说是东方神秘主义的代表作。
儒家以它为“五经”(《易》《书》《诗》《礼》《春秋》)之首,道家以它为“三玄”(《老子》《庄子》《易》)之一,无论研究天文、地理、音乐、兵法,还是研究数学、武术、气功,古人都喜欢援引、借助《周易》的学说。
至于道士炼丹,术士算命,更是以它为根据,以它为招牌。
在古人看来,“《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它囊括了天、地、人间的一切知识,它研究的是事物的本质以及宇宙变化的规律,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总汇。
可以说,《周易》的思维模式、人生哲学,深深地影响甚至支配了中国乃至中国文化圈内各国人的思维习惯、人生态度。
就是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它也在相当程度上充当了至少是哲学指导的角色。
它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着罕与伦比的地位,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1、*《周易》的含义:关于书名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一种说法是:“周”指周遍、普遍,“易”指变易、变化,“周易”就是事物普遍的变易法则。
外国人把它直接翻译成《The Book of Changes》另一种说法是:周指周代,易取变化之义。
学术界有人认为,“易”本是个象形字,象蜥蜴的形状,蜥蜴就是我们平时叫做壁虎的动物,因它能十二时变色,善于变化是它的一大特点,正了符合占筮的神妙莫测之义,因此假借为“变易”之“易”。
2、《周易》、《易经》、《易传》与易学:①《周易》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周易》是指形成于西周初期的一部占筮用书,由乾、坤等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卦辞、爻题和爻辞组成。
广义的《周易》包括狭义的《周易》和《易传》。
②《易经》: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在中央办太学,置五经博士,将儒家的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并立于官学,从此被尊为“经”,表示其为千古不变之常道,世人必尊之天理。
《易经》则被奉为五经之首。
③“传”相对于“经”而言,是对经义的说明与引申。
《易传》就是注释和阐发《周易》的著作的通称。
④易学是指研究广义《周易》以及与之相关的一切学问的一门学科。
3、*关于《周易》的作者、创作时代及其性质:①作者及及时代这些是《易》学史上争论已久的重要问题。
传统的说法是:“文王拘而演《周易》”(《史记》),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概括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
意思是说上古伏羲氏象天法地,始画八卦;中古周文王被囚羑里,推演出六十四卦;下古孔子作十翼以解经。
现代多数学者认为,“人更三圣”“人更四圣”“人更多圣”等可能不尽如史书所说,但“世历三古”还是基本上符合实际的。
《周易》的成书有一个数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并非出自于一人或几人之手;在这个过程中,它分别受到了上古、中古、下古几个不同时期文化的影响,反映了不同文化的特色,也可以说是从远古到春秋战国的集体作品。
现在我们认为它当在西周以前的颇为远古的年代就已产生并出现了。
②*《周易》的性质:关于《周易》的性质,历来有几种不同的观点:应该承认,它起初是占筮之书,而且是一部系统而正宗的占筮用书。
朱熹说:“《易》本为卜筮而作。
”《周礼》记载:“凡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
”筮,指占筮。
卜,指龟卜。
卜和筮是当时一种决定国家大事的政治形式,是一种由极少数人操纵的极为高级、极为神圣的文化行为。
在夏、商、周三代,卜、筮是赖以沟通天人、指导人事的重要方式,是统治阶级用以教化民众、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
其实它是对天道、人道变化规律的探索,人们逐渐地注意到了它的哲学观和文化要义。
第二节《易经》简说1、*八卦及六十四卦:翻开《周易》,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八卦、六十四卦的符号,以及与这些符号紧密关联的卦辞、爻辞。
这就是《周易》的“经”文。
十分明显,无论是后来的八卦或六十四卦,都是由阴阳两爻(-- —)组合成的,所以我们从这两种基本符号谈起。
“阴”“阳”概念的形成,是古代人们通过对宇宙万物矛盾现象的直接观察得出的。
“盈乎天地之间无非一阴一阳之理”,“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
这里的阴阳,具有哲学形上学意义,是世界构成的原始要素。
古先民把宇宙间变化万端、纷繁复杂的事物归结为阴、阳对应系统,通过阴阳把宇宙万物进行哲学化的归纳。
用两种符号表示:阴为“--”,阳为“—”。
关于阴阳概念的形成,在学界往往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阴阳取象于男女两性文化,男为阳,女为阴;另一种产生于对光的明暗度的标识,明者为阳而暗者为阴,起初,光的明暗不是取自于日月之象,而是取于山阳山阴。
对山之阴阳面的关注,源于古先民的相宅卜居理念,即“负阴山,抱阳水,冲气为和”。
后来,阴阳观念形成丰富的哲学对应系统:“——”称为“阳爻”,代表阳、刚、男、夫、君、强、大、明、奇数等,代表动态的;“——”称为“阴爻”,代表阴、柔、女、妻、臣、弱、小、暗、偶数等,代表静态的。
“爻”是阳和阴两种符号的总称,爻的本意是交错,这里指阳阴的交错。
之所以用“——”和“——”作为爻的符号,是因为它们同卜筮用的蓍草形象一致。
“—”表示一根蓍草,为奇数,是阳的特征。
“--”表示断开的两根蓍草,为偶数,是阴的特征。
将三个爻有规律地组合起来,就是卦。
卦”也就是一套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符号。
最基本的卦有八种,称八卦。
它们两两相对,分别代表自然界八种相生相克的自然现象。
《周易》概括地、明确地指出阳爻和阴爻是“效天下之动者”,也就是仿效天下事物运动、变化的产物。
用阴阳两爻代表世间两种最基本的对立势力,并且用它们来说明自然和人事的变化,这也表明了古人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八卦”有不同的名称、形式,分别是:(卦名)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各自代表着宇宙间的一种事物,这八种基本物质是: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这表明,八卦的取象,已经从阴阳二爻对事物的广泛象征,发展到对自然界八种基本物质的具体象征了。
《周易·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既是介绍“八卦”的生成过程,又反映了易经学者对宇宙构成的看法。
他们认为:宇宙原始于太极(宇宙的原始状态、天地混沌时期。
这种混沌未分的“元气”蕴藏着无限的生机,包含万物的胚胎),太极生出两仪(阴、阳二气),两仪生出四象(只要宇宙在运动,就必然会出现四象。
四季/另说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四象再生出“八卦”。
八卦图形歌: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举《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帮助理解。
太极 两 仪四象其中代表天的乾卦和代表地的坤卦,被认为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的根源,因而在八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
这八种事物,在古人心目中是极为威严而又神圣的。
《周易》的作者从自然现象和人事变迁中,认识到天地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并且认为人们可以根据八卦的演变,对这些变化做出预测。
这反映了一种承认事物的运动、变化,并且认为事物变化有规律可循的哲学观念。
而且,八卦中还包含了四对矛盾,即天与地,雷与风,水与火、山与泽的矛盾。
尽管这些观念都十分朴素,但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它们的组合显示了客观事物的意义不是单一的,而是非常复杂的。
《周易》的《易》部分就是对六十四卦逐卦进行解释。
2、***《周易》的核心思想: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矛盾运动之中,并在阴、阳的作用中向前发展。
易是一个富含辩证思想的概念。
“易”本是一个象形字,上日下月,即一阳一阴。
它有三种互为一体的含义,称“三易”:变易、简易、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