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李时珍简介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时人谓之李东壁。
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
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
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
李时珍的事迹3篇
李时珍的事迹第一篇:李时珍的生平李时珍是明朝著名的药物学家、医学家,被誉为“中国民族博物馆之父”,他的主要成就是在《本草纲目》一书中,综合了在中国、印度及阿拉伯的文献,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药物的各种性质、使用方法、生产技术以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李时珍是出生在湖南省汨罗县的一个贫困家庭,从小缺少家教,但他非常喜欢阅读各种书籍,特别是医药方面的书籍。
十几岁时,他离开家乡去四方学习医药,在学习过程中,他广泛阅读了许多文献,如《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和《本草经》等,对药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之后,他在不同地方担任过医生、药师、教师和官员等多种职务,不断丰富和深化了自己的药物学知识。
最终,李时珍在完成《本草纲目》时,花费了27年的时间,他深入了解了各种植物、动物以及矿物对人类健康的功效和作用,并结合自己的观察和实践,总结出了每种药物的性质、用途和用法。
这本书收录了超过1900种草药和其他天然成分,是当时东方最完整、最全面的药物书籍之一,对中国和世界的药物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印刷版直到1600年代才得以面世,随后广为流传,成为中药方面研究的基础经典,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
李时珍也因此成为了药物学界的重要人物,被后人誉为“药王子孙”、“东方药学之父”。
第二篇:李时珍的性格和成就李时珍是一个热爱知识、勤奋刻苦的人,他不畏困难,坚持不懈地研究和探索药物学知识,最终创作出了《本草纲目》这部著名的书籍。
他的性格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深思熟虑。
李时珍善于思考,对显示出一种求知的态度,他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有关药物学、医学和宇宙的问题。
在他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深刻的洞见和对自然世界的敬畏。
2. 勤奋刻苦。
李时珍花了27年的时间来完成《本草纲目》这部巨著,他在写作过程中非常勤奋,每天坚持工作,不顾身体的疲劳和疾病,这也是他最终能够完成这部巨著的原因之一。
3. 随和平易。
李时珍虽然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但他却很平易近人,与不同背景和社会地位的人都能够友好相处,这也为他获取了更广泛的知识来源,并使他的思考更加广泛和深入。
李时珍以身试药的故事
李时珍以身试药的故事
李时珍,明朝著名医学家、药学家,他的《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药物学著作之一。
李时珍一生致力于药物学研究,他不仅搜集了大量药材,还亲自进行了许多药物实验,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他以身试药的故事。
据传说,李时珍在研究药物的过程中,曾多次亲自尝试药效。
有一次,他在研究一种名为“半夏”的中药材时,发现了其对胃病的治疗作用。
为了验证药效,李时珍决定亲自试验。
他将半夏研磨成粉末,用鸡蛋和水调成糊状,然后服下。
不久之后,他开始感到胃部不适,随后出现了呕吐的症状。
李时珍并没有因此而退缩,而是坚定地相信半夏对胃病的治疗效果,他继续观察自己的症状,并继续进行实验。
最终,他成功地验证了半夏的药效,并将其记录在了《本草纲目》中,为后人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李时珍以身试药的故事,展现了他对医药事业的执着和坚持。
他不畏艰险,不怕困难,为了探索药物的真实效果,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
他的精神激励着后人,让人们深刻体会到医者仁心、医者爱心的真正内涵。
李时珍的以身试药,不仅是对药物疗效的验证,更是对医者责任和担当的体现。
在当今社会,医学技术日新月异,但医者的初心却永远不变。
医者要以患者的利益为先,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医德情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李时珍以身试药的故事,不仅是医学史上的佳话,更是一面镜子,照亮着当代医者的前行之路。
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传承这份精神,让医者的爱心永远闪耀。
《李时珍传》文言文及翻译
《李时珍传》文言文李时珍传原文及翻译:一、原文:李时珍,字东壁,祖某,父言闻,世孝友,以医为业。
时珍生,白鹿入室,紫芝产庭幼以神仙自命。
十四补诸生,三试于乡不售。
读书十年,不出户庭。
博学无所弗窥,善医即以医自居。
富顺王壁庶孽,欲废适子,会适子疾,时珍进药,日附于和气汤。
王感悟立适。
楚王闻之,聘为奉祠,掌良医所事。
世子暴厥,立活之。
荐于朝,授太医院判。
一岁归,著《本草纲目》。
年七十六,预定死期,为遗表臣幼苦赢疾,长成钝椎,惟耽典籍,奋切编摩,篡述诸家,心弹厘定。
伏念本草一书,关系颇重,谬误实多。
窃加订正,岁历三十,功始成就。
自炎皇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之良毒:轩辕师歧伯、尊伯高,剖经络之本标,爱有《神农本草》三卷,梁陶弘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重修,长史苏恭增。
百一十四,宋太祖命刘翰详较,仁宗再绍补注,增药一百:唐慎微合为《证类》,修补诸本,自是指为全书。
夷考其间,瑕疵不少。
有当析而混者,女萎,二物并为一条,有当并而析者南星、虎杖,一物而分为两种,生姜、薯蔬,莱也,而列草品;槟榔、龙眼,果也,而列木部,八谷,生民之天,不能辨其种类,三,日用之蔬,罔克的其质名,黑豆、赤救大小同条,芒消、硝石,水火混注,兰花为兰草,卷丹为百合,寇氏《衍义》之舛谬:黄花即钩吻,旋花即山姜,陶氏《别灵》之差讹,欧浆、苦胆,草果重出,掌氏之不审。
二、翻译: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
好读医书。
医书《本草》所载药物,自神农所传止有三百六十五种,梁代陶弘景增加三百六十五种,共七百三十种,唐代苏恭增加一百一十四种,宋代刘翰又增一百二十种,到掌禹锡、唐慎微等人,先后增补,合计一千五百五十八种,当时认为诸药齐备。
然其中品类既繁,名称杂乱,或一物分为二三种名称,或二物混为一种,时珍深以为不当。
他又多方采集,删繁补缺,历经三十年,查阅八百余家医书,三易其稿而成书,名为《本草纲目》。
该书新增药物三百七十四种,分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
李时珍简介及主要事迹
李时珍简介及主要事迹李时珍(1518年~1593年),清代权威医学家、药物学家,明末清初著名的天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历史上最杰出的医药的奠基人,被称为“医圣”,又被誉为“医学宗师”。
一、个人简介李时珍,字长生,号移山,清朝江宁县(今江苏省南京市)人,明景朝工部节度使李宽之孙,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权威医学家、药物学家,也是天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二、生平经历(一)学习经历少年时期,李时珍除学习诗文、国学外,也学习了医学、兵法等,从康孟鹤那里学习了医学,从郑玄那里学习了天文和算学。
后来又专研医学,到明朝后半期,有兴趣成为一位名医。
(二)社会活动李时珍曾发动百姓,发动蒙古等少数民族开垦牧地,取代纷乱和内耗,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他又主动前往前线,为赈灾抗敌而负重出行,他还精力充沛地参与了多次朝廷的政务,主持不易的官务,功勋卓著。
三、研究历史(一)《本草纲目》李时珍最主要的成就是完成了《本草纲目》,这本书将最新的科学成果与古代医学知识系统地表述,描绘了中国文化的辉煌,也被广泛认可为医学史上的不朽万古经典之作。
尤其是将中药及其治疗方式,条理明晰地系统介绍,使历代经久不衰的传统医学得以完整系统地传承。
(二)《伤寒论》李时珍还编写的《伤寒论》,是介绍和介绍伤寒的最主要的实用著作,同时以其强大的诊断功能和特殊的治疗,成为中医理论框架的基础,许多疾病治疗原理都在此建立,是传统中医诊疗和医学发展的基础性著作,该书也被称为“中国伤寒之父”。
四、主要事迹(一)主张“保护天赋”李时珍认为,一个健康社会不仅要求人们表现出慈悲、友爱和容忍的品质,而且还要尊重他人的天赋信仰不变,而不是将他的才能限定在一个特定的解决中,或仅仅遵守他人的安排。
(二)抗英领先李时珍对甲午战争充满了极大的热情,曾主动抗击清朝宦官贩卖兵粮和军火、勒索财物等,主动前往前线,帮助应援军队,与清朝应援香港英军作战,也曾路经台湾,拜访朱允炆的旧友,向他报告清朝的成绩和情况,受台湾民众的欢迎。
李时珍简介
李时珍简介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田,号叔明,晚号水巴,是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学家和中药学经典《本草纲目》的作者。
他出生在今天的中国湖北省神农架地区,是明代着名医学家李海东的后裔。
早年生活李时珍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在家乡学习经史文化,对于中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童年时期,他就展示出对于植物学的热爱,并对于草药有着深入的研究。
学术成就李时珍青年时考入当时中国最顶尖的学府——明孝陵文理学院,拜著名学者李时中为师。
他在这里深入研究了医学、药学、植物学等学科,并且对于各种草药及其特性有着极为深入的认识。
李时珍最为著名的成就是他所著的巨著《本草纲目》。
这部经典的中药学著作收录了大量的方剂和草药,从植物学和药学的角度对中草药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研究。
《本草纲目》成书于明万历年间,耗时近30年才完成并在1590年正式出版。
这部著作系统地总结了中草药的种类、功效等内容,成为了中医药学领域的重要参考书。
对中医药学的贡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不仅仅是一部药物方剂的整理总结,更是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卓越贡献。
他在书中提出了“治未病”的理念,主张通过调理身体,防止疾病的发生。
他还对于草药的选用、配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后世的中医药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此外,李时珍还对于动植物的分类和饲养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
他既是一位卓越的医学家,也是一位出色的植物学家和动物学家。
李时珍的影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药学史上的巅峰之作,至今仍然被广泛研究和引用。
他对中医药学的贡献和影响不仅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广为认可。
他的学术思想和方法对于后世的医药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草药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李时珍被尊为医药学领域的伟大先驱和国宝级人物。
他的形象被铸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套人民币的20元纸币上,以示对他在医药学领域所作出的重大贡献的崇敬和纪念。
他的学术成就和对中医药学的奉献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李时珍简介
李时珍简介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儒略历1518年7月3日,合新历7月13日),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
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
李时珍38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
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
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
李时珍在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
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朝时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
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
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
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
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
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
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
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
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
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
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
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
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
李时珍简介
李时珍简介
李时珍,字伯珍,号施令,南京人,明末清初民族著名大医、经学家、药物收集家、
植物研究家。
汉族,元丰(1514年)入朝当吏,曾出任南京通判、运盐总司、北通政使等官,为抗倭取得名望,但因遭狱害后离官,家贫,不羁同一流。
李时珍擅长针灸、草药治疗,与严复、李渔并称“明清三老”。
他毕生研习老庄《内经》经学,以《本草纲目》和《伤寒论》为荣耀业绩。
《本草纲目》全书共七卷,收录五
千十四种药物,收集了古、今的治病用药,是当时唯一有关药材的全部记载。
《伤寒论》
是明清医学著作中,最持久而影响最大的古典医学理论性著作,是中国伤寒学興隆和发展
的根基。
李时珍有“皆以药物之治者”之美名,取药范围宽大,有专门负责收集、研究的班底,全日到中华大地各个角落,凝採众多古方九十六首,将其连同草木种类,边角子等,收藏
史料万篇。
贡献大,为中国医学开拓展出新境界,定本草史上属永久之业绩,立生化学之
基石。
李时珍与奠定了中国古代医学的基础,他的思想成果只以《本草纲目》和《伤寒论》
就能一看便知,其思想由于明清以来医学史上的作用至今仍广泛有用,被世界公认为内科
宝典。
李时珍生平简介
李时珍生平简介李时珍简介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
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
1982年,其墓地李时珍陵园(李时珍墓)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时珍死因李时珍是历史上杰出的医学家,出生于医学世家,幸得其父指导,年过二十的李时珍方能在医学上进步那么大。
李时珍对医学的兴趣从小便有,对父亲治病之术的耳濡目染加上自己的天赋和好学,李时珍的名气很快就上去了。
李时珍为了能够很好的编修《本草纲目》,不畏艰辛,长途跋涉,到达了许多个省会,走过上万里路途。
李时珍为人谦逊,所到之处不论是何种职业之人均是他的老师或朋友,李时珍也在他们身上学到很多关于药物的知识。
而且一路进行考察一边为百姓治病的李时珍,深受百姓的尊敬,李时珍常运用自己在民间学到的方法去医治百姓,有一个婆婆有长达三十年便秘的恶习,医治了也不见好,因此李时珍用民间的偏方很快治好了她长达三十年的便秘。
李时珍就是这样进行数十年的考察学习,最终艰辛的完成了《本草纲目》的编修,但是他又面临另一个问题,李时珍的书中有对当时封建的长生之术有讽刺,对“水银”的正解得罪了当地很多达官显贵,因此当地的出版商都不敢去印发出版。
而李时珍为了书籍出版也费了很多心力,那是李时珍已经七十多岁还四处奔波,希望能让书籍尽早出版,但未得到解决。
李时珍也因为奔波劳累而病倒,加上李时珍早年过于为了采集药材过于劳累,身体一直有落下病根,最后因病逝世。
李时珍简介
李时珍简介李时珍简介李时珍,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李时珍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李时珍简介李时珍(1518—1593),字东壁,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公元1518年7月3日,合新历7月13日),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
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
著有《濒湖脉学》、《本草纲目》等中医药经典。
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
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
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
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
李时珍在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
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朝时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
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
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
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
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
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
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
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
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
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
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李时珍简介
李时珍简介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田,号东泽,明代著名医学家、药学家。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药物学家之一,也是《本草纲目》的作者。
李时珍在医学和药学领域的贡献被誉为“东方药学宝典”。
李时珍出生在今天的湖南省衡阳市,出身贫寒,但家庭重视教育,给予了他良好的学习环境。
他从小聪明好学,对于草木花果的观察和记忆力非常出众。
李时珍年少时曾在当地的医馆学习中医知识,后来又进入湖南大学学习医学。
李时珍的医学造诣非常深厚,他不仅精通中医理论,还熟悉药物的性质和功效。
他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通过深入研究草木花果的性能,将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观点。
这些理论和观点后来被总结并编纂成《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的杰作,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药物学著作之一。
这本巨著共有60余万字,收录了1892种动植物药和11,096种方剂,是一部集中了中国传统医药知识的百科全书。
《本草纲目》除了介绍了各种草木花果的性能和功效,还详细说明了药物的采制、加工、贮藏和使用方法。
这本书不仅对于当时的医学界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对于后世的医学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李时珍的医学理论和药学知识为后世医药学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在中国广为传播,而且还对世界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贡献被誉为“东方药学宝典”,他本人也被尊称为“药王”。
除了在医学和药学领域的贡献,李时珍还对中国的植物学和地理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本草纲目》中收录了大量的植物资料,并对其产地、生长环境以及药用价值进行了详细描述。
这些资料不仅为后世的植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而且对于推动中国的农业和药物生产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李时珍一生致力于医学和药学的研究工作,他的成就被后人广泛认可和尊重。
他的《本草纲目》至今仍被视为中医药学的经典著作,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医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李时珍的杰出贡献使他成为中国医学史上的巨擘,他的学术成就和精神风范也深深地影响和激励着后人。
李时珍给我的启示
李时珍给我的启示
李时珍是中国明代的一位著名中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所著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中药学的巅峰之作。
他对中医药学的贡献和成就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1. 勤学苦读:李时珍是一个非常勤奋和刻苦的学者,他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来编写《本草纲目》。
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即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学习,我们才能够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成就。
2.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李时珍在撰写《本草纲目》时,不仅仅依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和实践。
他亲自采集草药,观察疾病治疗效果,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药物记录,提高了药性的准确性。
这给我们启示,理论知识需要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实践才能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并不断改进和提高。
3. 尊重传统文化:李时珍对中医药传统的尊重和继承也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他熟知古代医书和传统医学理论,注重挖掘和整理古代药物知识,从而为后世人提供了宝贵的医学遗产。
这告诉我们应该尊重和继承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智慧,并将其与现代科学相结合。
4. 推崇多学科综合:李时珍不仅精通药物学,还涉猎了许多其他学科,包括农学、地理学、天文学等。
他的《本草纲目》不仅仅是一部药物学著作,还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
这给我们启示,应该推崇多学科综合,扩大知识面,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索和理解问题。
总之,李时珍以其卓越的贡献和对中医药的深入研究,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启示,如勤学苦读、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尊重传统文化和推崇多学科综合。
这些启示对我们在学习和研究中医药以及其他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李时珍简介
李时珍简介导读:李时珍(1518—1593),字东壁,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公元1518年7月3日,合新历7月13日),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
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
著有《濒湖脉学》、《本草纲目》等中医药经典。
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
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
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
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
李时珍在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
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朝时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
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
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
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
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
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
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
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
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
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
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
李时珍生平简历.doc
李时珍生平简历历史上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你知道吗?要了解一下吗?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李时珍生平简历”,欢迎大家阅读,供大家参考。
李时珍生平简历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
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
被后世尊为“药圣”。
个人生平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
李时珍38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
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
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
李时珍在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
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中国明朝时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
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
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
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
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
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
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
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
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
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李时珍(1518年7月3日-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李时珍的传说故事
李时珍的传说故事嘿,咱今儿就来讲讲李时珍的传说故事。
你说李时珍,那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啊!他就像一个超级英雄,专门拯救咱老百姓的健康呢!据说啊,李时珍小时候就对草药特别感兴趣。
那时候,他就像个好奇宝宝,成天在山林里穿梭,寻找各种稀奇古怪的草药。
你想想,一个小家伙,在山林里钻来钻去,那画面,多有意思呀!长大了的李时珍,那更是不得了。
他为了弄清楚各种草药的药性,那可是走遍了千山万水啊!他就像个不知疲倦的行者,一路走,一路记,把看到的每一种草药都仔细研究个遍。
这要是换了咱,走几步路就喊累了吧!有一次,李时珍听说有一种神奇的草药长在悬崖峭壁上。
那地方,一般人可不敢去。
但李时珍呢,他可不怕。
他系上绳子,就往悬崖上爬。
哎呀呀,这得多大的胆子呀!他就这么一点点地爬上去,终于找到了那种草药。
你说,他这不是拼命三郎是什么?还有啊,他在研究草药的时候,那可是非常严谨的。
他不会随便就相信别人说的,一定要自己亲自试过才放心。
这就好比咱买东西,总得自己先看看好不好,才决定要不要买吧。
李时珍的故事,那真是说也说不完。
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咱中医的道路。
他的《本草纲目》,那可是中医的经典之作啊!就像一本神奇的魔法书,里面记载了无数的草药知识和治病良方。
咱想想,如果没有李时珍,那咱现在得有多少人受病痛的折磨呀!他的贡献,那可真是无法估量。
他的精神,也一直激励着我们。
咱也得像他一样,对自己喜欢的事情充满热情,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总之,李时珍就是咱的榜样,咱得向他学习,传承他的精神。
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伟大的人物,记住他为我们做出的贡献吧!。
李时珍以身试药的故事
李时珍以身试药的故事李时珍,字东田,号淡庵,明代著名医学家、药学家,他的《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药物学著作之一,对中国传统药物学和药物资源的整理和总结具有重要意义。
而李时珍以身试药的故事,更是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
据传记载,李时珍在整理《本草纲目》时,曾亲自尝试药物,以求证其疗效。
其中最著名的故事就是他亲身尝试了砒霜。
砒霜是一种剧毒物质,李时珍为了验证其毒性和疗效,决定亲自试验。
他服下了砒霜,然后记录了自己服药后的各种生理反应和症状,最终幸运地存活了下来。
通过这次尝试,李时珍不仅验证了砒霜的毒性,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临床资料。
李时珍以身试药的故事,展现了他对医药事业的执着和责任感。
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学者,更是一位敢于亲自实践、勇于探索的医学家。
他的行为不仅是对医学实践的尊重,更是对患者生命的尊重。
他的精神激励着后人,成为医学界的楷模和榜样。
李时珍以身试药的故事,也反映了古代医学实践的特点。
在古代,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医生的亲身实践和经验总结。
李时珍的实践不仅是对药物疗效的验证,更是对医学理论的实践检验。
他的实践精神,启示着后人,医学研究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需要医生亲自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不断提高医疗水平,服务患者。
李时珍以身试药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的实践精神、责任感和勇气,激励着我们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勇于实践,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医学研究中要尊重事实,尊重生命,不断完善医学理论,提高医疗水平,造福人类。
总之,李时珍以身试药的故事,不仅是中国医药史上的一段佳话,更是对医学实践和医学精神的宝贵启示。
他的实践精神和责任感,将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为医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通过记事来写人的记叙文。
课文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庙、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内容:
课文5——13自然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课文重点句段,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重点词句,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重点词句,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体会结尾写景的好处。
教法:
一、处理好“小故事”与“大背景”的联系。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件事,相对于李时珍修《本草》来说,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
可是就是在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到一个为了实现人生目标,造福人民的高大形象。
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决定把这个“小故事”与修《本草》这个“大背景”紧密结合来进行教学,补充李时珍修订本草的故事和有关《本草纲目》的资料。
二、突出重点、读中感悟。
本文的教学,我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修订《本草》时,历经的千难万险,以及他们面对艰辛时所表现的态度。
主要采取找重点句,抓关键词,感情朗读等方法来引导感悟。
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三处内容:1.李时珍师徒的对话;2.李时珍亲自尝草药。
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的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的精神境界。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再找出有关的语句,谈谈各自的理解,互相交流。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好这几处内容,特别是“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这句,体会到李时珍修《本草》时的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从而在心目中树立起李时珍的高大形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文本:
1.上节课,我们初读学习了《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这篇课文的词语。
出示:
察访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焦急、破败、断垣残壁
降临、啃干粮、长年累月
皎洁、寻访、笔墨纸砚
你能选用同行中的词语说一句或几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吗?
2.如果把这些词语作为一个整体,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李时珍的这番经历吗?板书“苦”(同步口述:为采草药【写草字头】,夜宿古寺【写“古”字】,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苦”?板书“?”)
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4自然段,这部分内容写李时珍所受的苦是?(住破庙)
4.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入那个夜晚,走近李时珍,探询答案。
二、精读感悟
(一)精读5——7自然段。
1.出示自学提示:自由朗读5——7自然段课文,在你感受到“苦”的地方做上记号,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指名交流
3.出示课件(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
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指导朗读
4.吃了这样的苦,李时珍却是怎样说的?我们来看师徒俩的一段对话。
出示对话(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
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自由读,那句话或一个词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师生交流,指导分角色朗读
师补充:李时珍35岁时就开始编写《本草纲目》了,时至今日,已经有15个年头,在这5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在这长年累月的奔波中,你认为这还是“吃点苦”吗?但李时珍却认为?
朗读重点句: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5.总结学法:读——记——体会。
(二)精读8——13小节
1.其实,要想编好《本草》,除了要承受着各种生活之苦,还要承担更为繁重复杂甚至危及生命的编写工作。
接下来老师就请同学们去细细的品读课文8——13小节,用学习5、6、7自然段的方法学习8——13自然段内容,并在小组内交流。
2.师生交流,相机出示(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
李时珍把本子摊开,拿起毛笔,边忆边写。
)
工作条件苦:借着“交接的月光”,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可见条件之差,记录之苦;
冒险尝草药:出示(他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
怎么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一阵,各扯下一点放进嘴里嚼嚼,若有所悟。
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
生嚼无涎……”)
(1)从李时珍的做法中,你感受到什么?(李时珍研究态度严谨认真)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端详、嚼嚼)
(2)“端详”和“看”一样吗?能否换成“看”?
(3)从放进嘴里“嚼嚼”你能想到什么?
(4)明知有危险,为什么还要亲自尝呢?你感受到什么?
(5)其实,为了修订《本草纲目》,李时珍冒险尝草药是常有的事,我们来看下面的故事。
3.出示小故事:《李时珍尝曼陀罗》。
4.学习了课文,看了李时珍的故事,你觉得李时珍师徒还可能吃了那些苦?可补充句子,也可自由发表。
课件出示:
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李时珍师徒( )。
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时珍师徒()。
5.面对这种种艰苦,李时珍觉得苦吗?让我们回头找找李时珍说过的话,一起读懂他的内心:(出示并朗读)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6.师边读边出示“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
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
最后一个自然段不是写寺内的人,而是写寺外的风啸鹰叫和皓月当空,有什么好处?
7.师小结本文写作特色: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和环境描写都可以表现人物精神。
8.李时珍凭着造福万民的信念,凭着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的研究态度,历经30多年,行程1万多里。
亲自查访药材,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先后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让我们再来深情地读读他的话,再次感受李时珍的伟大品格。
(引读)“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
9.小结:这就是李时珍,对于生活的苦,生命的危他早已置之度外,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齐读——读出崇敬之情)
三、认识《本草》,凸现人物形象。
1.读到这儿,我们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有着密切的关系。
你们对《本草纲目》又了解多少呢?
2.学生发言。
3.请听听世人对它的评价吧——(出示课件)
李约瑟博士在评价《本草纲目》时写道:“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
”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本草纲目》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
4.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5. 瞻仰着他的像,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6. 此刻,你对这“苦”与“值”是否有了更深的感悟?那就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李时珍的心声吧。
四、作业:
1. 搜集李时珍的资料、故事,与同学交流。
2.了解一些中药及其药效。
板书设计:
17 李时珍夜宿古寺
修订《本草》苦?
万民得福值!(不怕吃苦严谨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