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口头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的口头禅

“口头禅”一词出自宋·王懋《野客丛书》附录:“平生不学口头禅,脚踏实地性虚天。”据《辞海》解释,“口头禅”原指不懂佛教经义而空谈禅理,后来泛指经常挂在嘴上而没有意义的空话。可见,“口头弹”是长期习惯化了的语言,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了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教师的口头禅又特指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经意说出的,已经成为日常习惯的话。口头禅是教师教育观念,教育态度及自身人格魅力和价值取向的外在体现,它扎根在教师心中,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更重要地是,它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人师表一定要从“口”做起,做教师的,对教育教学中的“口头禅”绝不能等闲视之。本期,我们就和诸位教师共同谈谈有关“教师的口头禅”的话题,以期引起广大教师重视。

教师“口头禅”类型

教师的“口头禅”是教师长期习惯化了的语言,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了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但却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教师对于某人某物某事的“特定”印象。教师的“口头禅”大致可分为励人型、伤人型、中和型三类。教师意识到这些口头禅对教育教学产生的影响,可以在实践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使教育教学语言更加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励人型“口头禅”能激励学生,起到积极的正向作用,鼓励学生上进。在课堂提问中,当学生答对问题时,不少教师会说“很好、很棒、很聪明”等,给予学生肯定和赞许,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而激励他们再接再厉;当答不上来时,则常会用“再想想,你行的”“老师相信你,再琢磨一下”等,鼓励学生思考探究,增强他们的克难自信和攻坚决心,进而激励他们解决困难;当答错

问题时,也会说句“再细心一点就可以了”“没关系,继续努力就好”等,帮助学生摆脱困扰,正视失败,保持信心和勇气继续学习。

伤人型“口头禅”会伤害到学生,起到消极的负向作用,打击学生积极性。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中,学生常会犯各种错误、回答不上简单或复杂的问题等,教师长期反复面对这样的情况,难免显得比较焦躁、不耐烦,无意识地“脱口而出”一些诸如“你给我听好了”等命令话语,易让学生在叛逆心理的作用下更不“听话”;或者讲了“算了吧,坐下”“我管不了了,让你班主任来处理”等消极话语,易让学生更肆无忌惮起来;或者讲了“你总是考不及格”“你总是迟到”等无奈话语,易让学生更自暴自弃起来;或者讲了“你真笨”“你脑子进水啦”等损人话语,易让学生受到伤害而更不愿亲近教师。

中和型“口头禅”既不励志学生,也不伤到学生,几乎不起正向作用,也不起负向作用。如“然后”就是一个中和型的“口头禅”,它只是一个连词。当然,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类似的中和性“口头禅”有许多,比如:连词类“但是”“因为”“所以”等,感叹类“啊”“我的天呐”等,在提问或解答完后补上一句“是吧”等。虽然中和型“口头禅”讲讲也无伤大雅,但也容易给学生的听觉带来困扰,会让课堂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克制。教师的有些口头禅虽然是话糙理不糙,但教师还是尽量选择正统一些的语言教育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和他人帮助找出自己的“口头禅”,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恰当使用励人型“口头禅”、杜绝使用伤人型“口头禅”、减少使用中和型“口头禅”。

教师常见“口头禅”

一、日常教育中的“口头禅”

1“你给我…”

常听到老师说:“你给我听好了”“请大家给我把课桌整理干净”“你来给我把这一条演算一下”等等。教师俨然是一个发号施令的领袖,让学生给自己做这做那,学生没有了自己,没有了个性,没有了自由,更重要的是,没有了主动意识,一切都处在被动之中,听从老师指挥,给老师做点事情。老师叫多做多做,老师叫少做少做,老师没叫做坚决不做。如果这样,老师的哀叹:“不知这帮学生怎么搞的,好像都是给我做的,一点也不自觉”就找到答案了。因为在老师心底,并没有真正将学生作为有选择能力、有潜力、有责任心的独特个体来对待,并没有真正放下为师的架子,做到与学生平等相处。所以,请放下“你给我”的架子,真正与学生平等相处。

2“你总是…”

“你总是屡教不改,你总是拖拉作业,你总是违反纪律、你总是考最后一名,你总是给班级丢脸,你总是……”那么多“你总是”,言下之意是你没有一次表现是好的。一句简简单单的判断,一句以偏概全的结论,毫不留情地将一个学生定格、定性了。教师“你总是…”的这句口头禅会让学生产生:“我总是失败、我总是令班级失望、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无助感,“我总归是这样了”的放纵感及“我就是这样”的逆反感悄然产生。学生犯错误或做错作业,有的是一两次,有的甚至是许多次,如果教师能对学生宽容一点,就事论事地给予客观评价,欣赏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学生有希望的未来,相信效果一定会比那个毫无回旋余地的“总是”要好。所以,请改变“你总是”的错误认知,真正对学生宽容,树立积极的人生心态,给自己以希望,给别人以希望。

3“算了吧”

可能老师急着赶教学进度,因此,才对那个答题没有击中要害的同学说“算了算了,坐下吧”;可能有的学生着实让老师大费脑筋,使得老师筋疲力尽,老师才用“算了吧,不跟你烦了,走吧”的话赶走学生;可能学生执着地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为自己解释几句,才遭到了老师“你算了吧,别再狡辩了”的断然呵斥;或许有的同学的确成绩不怎么样,教师恨铁不成钢:“你算了吧,学了也没用,我看你是没多大出息了”。于是,学生只能咀嚼着挫折感、被抛弃感、压抑感和绝望感。在“算了吧”的背后,教师对学生的不耐烦、对学生的反感以及老师自身急于求成的浮躁尽显无疑。他再也不愿意倾听学生不切题意的可能是创新思考的回答;他再也不愿意多看一眼那个不中看的学生;他再也不愿意多听一句那个急切想表达自己“无辜”的学生的一句话,更不要谈去仔细分析,提供帮助了。一个习惯于说“算了吧”的老师,很难让人相信他对学生是耐心而又充满期待的。所以,请抛掉“算了吧”的无奈与急躁,真正对学生耐心期待。

4“我搞不懂”

经常听到有的老师这样说,“我搞不懂,这帮学生怎么这么差”“我搞不懂,你为什么总是喜欢对女生推推搡搡的”“我搞不懂,你为什么上课老是走神”“我搞不懂,你一到考试就趴下了”…..老师一脸的困惑,一脸的焦急。其实,很多事情是可以找到原因的,老师是否真正地去分析过学生学不好的原因,是否真正地去了解过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否真诚地去关心过学生最近的生活状态。只要你是一个真正关心、理解学生的老师,你是能够搞懂一些问题的。所以,请收起“我搞不懂”的疑问,真正对学生理解和关心,很多事情教师都是能“搞懂的”。5“你怎么搞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