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论通识部分重点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论一通识部分
第一部分新课程设计的变革
一、新课程的培养目标的变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的指导思想:是要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
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
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
| x'| 1
展奠定基础。"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义务教育在其性质上是公民基本素质教育,公民基本素质教育的任务构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中心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各科课程标准中是分层次地体现的,目标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可按三个层次分列:
知识与技能----------- 基础目标
能力(过程)与方法核心目标
精心整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优先目标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目标;让学生掌握过程和方法,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为优先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既作为后两项目标的基础,还要为实现后两项目标服务。三层目标之间具有相互依赖性与包容性。三个层次的目标力求按照学生的发展进行立体的表述。它与传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五个方面的目标具有相互对应,渗透和涵盖关系。
五育目标与三级目标的关系
各级目标在课程整体和学生发展中的价值,可以在对各级目标的具体描述中得
| \r a. 1
到具体的论证。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1.理解和掌握适应社会进步和个性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初步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知识的应用范围和应用价值。 f \ f C-/
3.注重综合化的学习,认识到各门学科之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是相互关联的,理解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逐步扩大知识范围。
(二)能力与方法目标
过程和方法目标实际上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能力发展和方法目标,《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能力与方法作为体现能力的目标,它应该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1.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初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2.开发创造潜能,初步养成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展科学思维能力,技术操作与运用能力。
4.发展团结协作能力和竞争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5.保持身心健康发展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程的培养目标上强调了课程在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提供发展平台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 .z x". 1
1.养成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报效祖国
的高尚情操。
A r \ \ ”丿气
2.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初步树立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观念。
3.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树立科学精神,形成创新思维习惯,充分发展个性,自主性和独创性。
5.陶冶人文精神,正确认识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增进国际理解。
综合地看,新课程标准各学科在目标上以及与目标相关的方面发生了以下变
化:
1.现行课程比较重视各种能力的单项训练和培养,如对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比较相同点与不同点的能力,分类能力,归纳能力,概括能力,推理能力,想像能力,类比能力等各种能力,分别进行专门专项训练,但对这些能力的综合运用的培养重视不够。新课程标准在继续重视各种能力单项训练的基础上,特别注意了有计划,有系
统,分步骤地逐渐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能力。
2.各学科要求不过分追求学科的完整性,不求面面俱到,注意点面结合。现行义务教育课程在选择各科学习内容时,比较重视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各科适当删减了一些实际中很少用到的,过于理论性和学术性的学习内容。注意选择部分内容作为范例,或选取某个专题或角度,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进行尽可能深入透彻的学习或专题研究。
3.各学科要求加强探究学习活动课程的比重,从而更加强调关照学生个性和兴趣,使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得到发展。
4.各学科大力更新学习内容,大力增加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学习内容:①增
加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学习内容,宏观上拓展学习广度;②讲清知识的应用,
| x". 1
强调各项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实例;③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④讲清知识的来源,渗透"利用环境学习"的设计思想。
5.各学科在九年一贯的框架内制订课程标准,总体设计和分段设计相互配合,
注重综合化的学习,注意各类知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课程的综合化:①有利于上述这些问题的解决,②有利于提高理解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6.各学科注意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思考和研究的过程,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创造性和个性化。
7.各学科要求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亲身从事思考,研究和创作,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经历发现学习的过程,获得主动探索的经验和创作个性化作品的体验。
8.各学科注意人文精神的培养,注意鼓励学生提出个人的创造性的意见,并注意渗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