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如何运用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的客观主义不同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
因而,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会带来一场教学或学习的革命。
关键词:建构主义;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建构主义理论简介建构主义也称结构主义,源于有关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
他通过研究儿童的认知规律,提出了完整的同化——顺化学说。
所谓同化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改变。
所谓顺化指同化对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无能为力”时引起个体认知结构发生重组和改造,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
个体通过保持同化与顺化的动态平衡,即“外物同化于认知结构”与“认知结构顺化于外物”这两个对立统一的过程,使个体处于一种“平衡一不平衡一新的平衡”的认知状态的动态循环中,从而使个体的认知结构与内容不断丰富发展起来。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去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原有知识经验与所要建构的知识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引起的认知结构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
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他们有自己已形成的对社会各种各样的认识,有自己的知觉经验,有已形成的认知结构。
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新旧经验相互冲突不断产生问题,学习者要解决问题,就要进行思考分析,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作出合理的推论,形成自己的假设和方案,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子。
由于这种认知矛盾是学习者内部产生的,问题是自己提出的,所以,学习者更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因此,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不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与此同时,在教学模式上,教师要设计整体性的、有弹性的任务或问题,帮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浅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起源于皮亚杰及布鲁纳等人所作的革命性研究,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learner- cen-tered)”的理论,后来他倡导“发现学习(discov-ery)”,即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给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发现,去建构。
古宁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
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年提出“有意义的学习(meaning learning)”理论,即认知结构同化论,认为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
事物的意义并非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而是源于我们的建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到事物的某些方面,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
传统行为主义者(behaviorist)的教学建立在直接观察和外在控制的方式上,不仅无法发展学生有意义的学习,而且这种教学违反人类学习的“建构”本性,应该扬弃。
建构主义理念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因此建构主义教学原则可以概括为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情境性、学习的协作性和学习意义的建构性。
阅读是人们从客观世界搜集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若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必须充分关注他们的阅读能力。
新课标也明确指出,以听、说、读、写为主的语言技能是英语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初中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有了新的内涵,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已经成为当前英语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而阅读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更应当引起充分重视。
建构主义的出现为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合理运用建构主义可以有效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
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教师和伙伴等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能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对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情境,引导探索发挥创新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要素。
1.要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建构主义认为,情境的创设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概念、能力,要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课题和内容,充分利用丰富的时事、材料、以及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的事实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知识,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为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2.将知识“外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环境中应用他们的知识,即将知识“个化”,思想政治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去应用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实现自我反馈。
要让学生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即实现自我反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学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既有经验以及社会实践为基础展开,以自主活动为主要展开形式,强调学生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思考”等一系列活动中体验、感悟及至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教师转变角色教师在教学中要做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着。
教师要充当“管理者”“咨询者”和“助学者”等多种角色:教师不应该把自己看成工作者,而应该是合作者,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演变成“主导—参与”的关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无法充分满足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在这一背景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崭露头角,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
这一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旨在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而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简单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主动地对新知识进行解读和建构。
教学不应只是知识的传递,而应是知识的创新和生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教学不再是一种单向的灌输过程,而是一种双向的交流和合作过程。
教师应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同时,学生也应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以期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教学环境创设、教学策略设计等方面的分析和阐述,我们将揭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同时,我们也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地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1.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
它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和理解的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师教育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师教育中的应用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它强调学习者通过主动参与建构知识的过程来实现学习。
在教师教育领域,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对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师至关重要。
通过引导教师了解和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可以提升其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首先,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在教师教育中,教师也是学习者的一种。
通过将建构主义理论引入教师培训课程,可以激发教师的学习动机和热情,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接受建构主义理论培训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参与多种教育实践活动,如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竞赛等形式,实现知识的建构和理解,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其次,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合作性。
在教师教育中,教师需要具备与学生、家长、同事等各方面的合作能力。
通过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教师可以培养与他人共同建构知识的意识和技能,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例如,可以组织教师参与团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研讨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另外,建构主义理论注重学习环境的设计和组织。
在教师教育中,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师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可以帮助教师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环境,激发教师的思维和创造力。
例如,可以通过模拟教学环境、虚拟实验室等方式,让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建构知识的乐趣和成就感,提升其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师教育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引导教师了解和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可以促进教师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学习能力的提升,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师,推动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需要教师教育者和教师本身的共同努力和支持,通过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师教育的持续改进和创新发展。
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其共性则是在教学环节中都包含有情境创设和协作学习, 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 开始建立一种能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全新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内容:一、建构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构建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 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 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
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 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
他认为, 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 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皮亚杰指出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
认知个体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 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 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 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 平衡即被破坏, 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 ( 即顺应) 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
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 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在皮亚杰的上述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本文将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分析其优势和实施策略。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优势1.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和情境性,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促进教师角色转变建构主义理论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4.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实践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
2. 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意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完成阅读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项目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例如,在历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组研究历史事件,共同完成研究报告。
4. 注重知识建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知识的动态性和情境性,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反思等方式,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物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分析、总结等方式,构建物理知识。
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策略建构主义的理论内容非常丰富,其核心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在建构主义者看来,有效的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一、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把学生作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即学生最现实条件的变革这者,是知识发生过程的探索者。
因此,教学工作一切应从“以学生为中心”为出发点。
1.要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教师应努力学习,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对每一位学生应充满信心。
2.要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看待,要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要尊重学生差异,视差异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二、探寻新旧联系,促进知识同化建构主义认为:认知既不来自主体,也不是单纯起源于客体,而是起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平衡是促进认知变化的机制。
其中“同化”与“顺应”是两个基本而又重要的过程。
同化学习,尤其是儿童学习中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具体作用方法,它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为生长点,通过对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比较,在已有认知结构中找到附着点,将新知识纳入到原结构中并赋予新知以某中意义,形成对原认知结构的扩张、丰富、分化,进而达到融会贯通。
由于学生个体生活的经验、生活环境、认知结构及思维方式与水平的差异,同化的方式与水平即认知结构的扩张“度”与“质量”会不同。
因而,相应的教学策略是:首先,教师在课前全面了解,分析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
第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检索、激活已有知识经验作为附着点,如与学生讨论,提示新旧知识联系的线索;第三,创设提供生动丰富的实际环境(如多媒体技术与学具的恰当使用),有效促进意义建构;第四,引导学生验证、探索与应用,使他们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它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深刻的理解,建构起个性化、有创见的、真正属于自己的认知,即知识的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对教学的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教学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建构主义教学实践的核心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实践策略和实施步骤等方面,探讨建构主义对教学的实践。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念1. 学生中心: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应以学生的需求、兴趣和经验为基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知识建构:建构主义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是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主动建构起来的。
3. 教师角色:建构主义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4. 真实情境:建构主义教学强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5. 合作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相互启发、共同进步,提高学习效果。
三、建构主义教学实践策略1. 创设情境: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2. 问题导向:教师应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分析、讨论等方式,主动建构知识。
3. 互动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等方式,实现知识的共享和拓展。
4. 多元评价: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技术支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网络、多媒体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促进知识的建构。
四、建构主义教学实施步骤1. 教学准备: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教学计划,创设教学情境,设计问题。
2.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教学中如何运用建构主义理论
静海县2015年暑期培训作业姓名:刘宝双乡镇:中旺学校:大庄子中学您的教龄:13培训类型:骨干培训_培训学科:语文培训时间:主讲人:刘金明_培训内容:学习理论与教学作业题目: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作业成绩:_____________教学中如何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三种。
无论哪一种形式,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特别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其次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以及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中,我得到启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中心的确立,教学目标的设定,内容意义的建构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怎样才能在教学中较好地体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现就结合一些案例进行简要的阐述;?一.支架式教学的案例?支架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的一种概念框架。
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我在教学八年下《巴东三峡》之前,先钻研了教材,收集了一些参考资料,抓住了本文采用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的特点。
教此文时,我以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为突破,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试验。
课前,我拟定教学目标为:?1.?了解游记的一般特点。
?2.?掌握作者的游览行踪,理清写作思路。
3.?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围绕这一目标我设计了三课时:?第一课时我在进行常规教学之余,引导学生品读文章的基本内容:“谈谈对长江三峡的总体印象”待学生弄清楚后再品读:“西陵峡”,这部分主要引导学生品语言、品画面、悟谚语等;第二课时品读:“巫峡”时,抓修辞;第三课时品读:“瞿塘峡”,看两岸的人文景观,揣摩作者感情。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能体会到,学生对这样的建构还是十分满意的。
建构主义及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建构主义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它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学习是通过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建构主义理论在我国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1. 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习者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和需求,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 教学观建构主义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3. 学生观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互动、与同伴的交流以及与环境的互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4. 教学目标观建构主义强调教学目标应关注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提升。
三、建构主义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知识。
2.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提问、讨论、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一篇作文。
3. 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建构主义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例如,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毛新勇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的客观主义不同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
因而,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会带来一场教学或学习的革命。
一、建构主义教学原则(一)把所有的学习任务抛锚在较大的任务或问题中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有效地适应世界。
任何学习活动的目的对于学习者都是清楚的。
个体的学习活动可以是任何类型——关键的问题在于学习者清楚地感知和接受特定学习活动与较大的复杂任务间的相关性。
(二)支持学习者发展对整个问题或任务的自主权传统的教学计划特别强调学习目标,但不幸的是,学生通常并不接受这些目标,而只是关心能否通过考试。
因而,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达到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符合。
我们可以从学习者那里获得问题,并用这些问题作为学习活动的推动力。
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
(三)设计真实的任务真实的活动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重要特征。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学习领域内的一些日常活动或实践。
这些接近生活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整合了多重的内容或技能,它们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
(四)设计任务和学习环境,可反映学习者在学习结束后能适应有效行动的复杂环境建构主义教学不是简化环境,而是要学习者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学习并工作。
这与认知学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和认知弹性理论是一致的,反映了背景在确定学习者对概念或原理的理解中的重要性。
(五)给予学习者解决问题过程的自主权学习者不仅应该确定所要学的问题,而且必须对问题解决过程拥有自主权。
教师应该刺激学习者的思维,激发他们去自己解决问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问题解决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问题解决能力1. 简介建构主义学习理念是一种关注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教育理论,强调通过积极参与和实践来促进深层次的学习。
本文将探讨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问题解决能力为重点。
2. 建构主义学习理念概述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个体基于现有经验和观察逐步构建起来的,而非被passively 接收。
它倡导个体通过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和实践活动来构建新知识,并将之融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基于这一理念,教师作为引导者和促进者,设法创造出适合学生发展的环境。
3. 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个体选择、计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
它培养了个体对于知识独立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使学生具有持续学习和自我发展的动力。
自主学习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为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打下基础。
4. 建构主义教学策略在建构主义教学中,教师以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提供适当的教育资源、设计情境任务和促进合作交流。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建构主义教学策略:•项目化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通过实际问题解决来获得知识。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合作,在小组讨论与合作中共同建构知识。
•主动探究: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等方式主动探索新知识。
•反思与分享:倡导对于所得知识进行反思,并与他人分享交流。
5.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其具备针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创新和解决的能力。
以下是几个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情境化教学: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面对复杂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提供挑战性任务:给予学生一定程度的挑战,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解决方式。
•培养批判性思维:教育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并提出独立、有根据的观点。
•促进合作交流:鼓励合作学习,通过交流和协作来激发集体智慧。
6. 结论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问题解决能力。
建构主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建构主义是一种教育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学生通过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理解,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和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构主义可以运用以下几个方面:1. 交互式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生通过自己构建知识,而非被动接受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提问和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概念和技能。
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来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分享思路和策略,更好地加深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2. 问题驱动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学习中需要面对一些挑战和问题,这些挑战和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帮助他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数学问题的本质规律,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尝试解决。
教师可以适当调整问题的难度和复杂度,让学生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
3. 多样性教学建构主义认为孩子们的学习方法不同,而教学方法也应该因材施教以适应不同的孩子们。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使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例如,在尝试教授两位教师,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游戏、小组讨论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来辅助学习,而另一位教师则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解释问题解决方案来提高他们的阅读技能。
4. 反思性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和评估,深入理解自己的学习路径和行为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根据错误找到正确的答案。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小组讨论和一些反思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学习中所做的正确和错误之处,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总之,建构主义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和学习习惯,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相关推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精选7篇)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篇1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为教育学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合作性。
在教学过程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教学营造了另一种氛围: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学生也不是单纯的学;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生更好的建构新的知识经验而创造有利的教学情景,促进其交流与合作。
这样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都得到很好的发挥,也是教育教学所一直向往的境界。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20世纪8O年代建构主义兴起,并对当前的教学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哲学上,建构主义受到后现代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知识社会以及科学史的影响。
因此正如斯拉文所说:“在教养心理学中正发生着一场革命,人们对他叫法不一,但更多的称他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主体学派学习理论在当今的进一步发展,其奠基人皮亚杰明确指出,人不是发端于主客体,而是发端于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其核心主旨是知识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建构而来的。
杜威的经验学习理论,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以及认知心理中的图式理论等均对建构主义理论产生了影响。
…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进一步阐述和理解来探思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一)知识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且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需要针对于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不同的人由于原有经验的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
而且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虽然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相同的理解。
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通过构建知识和理解来建立深刻的学习。
本文旨在探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并分析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和效果。
一、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核心理论基础是学生对自身经验的主观构建。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通过与外界的互动来构建知识和理解,而非通过被动地接收信息。
这种互动包括与教师的交流、与同学的合作以及与自身经验的对话。
二、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1. 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扮演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角色。
2. 提供真实世界的经验:建构主义倡导教师通过创设和提供真实世界的经验,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解决问题。
3. 提供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教学强调提供开放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表达观点、分享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4. 鼓励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建构主义的核心要素之一,通过与同学的合作,学生能够分享知识、共同构建理解。
三、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1. 问题驱动学习: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2. 项目学习:通过开展项目学习,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不同角色的观点和情感,进而建立全面的理解。
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建构主义在教育中的应用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传统教学相比,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在语言教育中,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创设实际情境、实践语言技能和开展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科学教育中,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引导学生发现科学问题,并通过合作实验和讨论来解决问题。
然而,建构主义教学方法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指学习者通过积极参与、探索和建构知识,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学习理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面我们将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索。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情境,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建构自己的语文知识。
比如,在教学《诗歌》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觉得诗歌中的意象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探讨和建构诗歌的意义。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深入理解。
其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性的活动,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可以更好地建构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比如通过小组讨论来分析一篇文章的意义和结构,或者共同创作一篇短文。
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激发彼此的思维,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此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可以通过项目学习的方式来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情境和任务性的项目,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去应用和建构语文知识。
比如,通过设计一个角色扮演或者创作一个故事情节的项目,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去运用语文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通过项目学习,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建构知识,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和项目学习等方式来应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在高校教育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在高校教育中的运用第一章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概述建构主义是一种以人类认知建构为核心的教育理论,它认为人的认知是基于个人经验的建构而成,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而不是被知识注入的过程。
建构主义强调个体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结构和建构模式,教育者应该以此为基础,为学生创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以便培养学生的新陈代谢和创造性思维。
第二章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在高校教育中的运用2.1 课程设计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和互动构建知识,高校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背景设计课程内容,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和交流的环境。
课程主题应当是具有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参与实践,并获得经验和思维慣用方式,并且与他人交流,建构共享的知识。
2.2 学习方式建构主义的学习方式是基于个体、互动和反思的。
高校教育者应该尝试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和项目制学习等,并与学生互动交流,以创造积极学习的环境。
教育者应通过反思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反馈,改变学习目标和计划,借助评估来更好的支持学生的学习。
2.3 评估方法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强调个体认知建构的过程,评估应当是关注学生学习进程和反思的过程,而不只是监督学生的学习成果。
高校教育者应该使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例如学生自我评估、小组评估或者口头评估等,并注意记录学生的反思和成长的过程。
第三章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实践案例3.1 课堂教学建构主义理论可以在各种学科中应用。
物理学是通常不被视为建构主义教育的学科之一。
一个成功的例子是由一个物理学教师进行的研究,她利用自主实验室和小组讨论等建构主义方法来创造一个具有互动性的学习环境,以鼓励学生有效的学习物理学。
这些实验室和小组讨论采用了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探究性思维和实验性思维。
3.2 小组项目制学习在一所高等科技职业教育学院,提出结合“项目制”和“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将建立管理信息系统项目作为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参与课程设计、项目实施和项目维护等教学活动的方案。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课堂中的应用实践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课堂中的应用实践概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参与和建构知识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通过与环境互动来主动探索和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本文将讨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课堂中的应用实践,包括如何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提供适合的学习资源、鼓励合作与交流以及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等方面。
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在建构主义教学中,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教师应该营造一个相对自由、开放和支持性的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其次,在课堂上使用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工具,如实验设备、图书馆藏书和多媒体素材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此外,为了促进思维发展和知识重构,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和交流观点。
提供适合的学习资源教师在构建建构主义课堂时,应确保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包括书籍、文章、实验设备、模型等资料。
通过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并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知识建构的过程中。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如电子白板、在线教育平台等,让学生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和分享信息。
鼓励合作与交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分组讨论等形式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这种情境下,学生有机会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并从其他同伴那里获得新的见解和启发。
此外,在一些项目型任务或研究项目中,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小团队,并指导他们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或项目。
通过合作与交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评估学生学习成果在建构主义教学中,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旨在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和知识构建的质量。
因此,传统的标准化考试形式可能不再适用。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方式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如项目展示、口头报告、写作作业等。
重点是关注学生对问题或任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所展现出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海县2015年暑期培训作业姓名:刘宝双乡镇:中旺学校:大庄子中学您的教龄:13
培训类型:骨干培训_
培训学科:语文
培训时间:2015.8.18
主讲人:刘金明_
培训内容:学习理论与教学
作业题目: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
作业成绩:_____________
教学中如何运用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三种。
无论哪一种形式,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特别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其次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以及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中,我得到启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中心的确立,教学目标的设定,内容意义的建构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怎样才能在教学中较好地体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现就结合一些案例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支架式教学的案例
支架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的一种概念框架。
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
我在教学八年下《巴东三峡》之前,先钻研了教材,收集了一些参考资料,抓住了本文采用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的特点。
教此文时,我以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为突破,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试验。
课前,我拟定教学目标为:
1. 了解游记的一般特点。
2. 掌握作者的游览行踪,理清写作思路。
3. 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围绕这一目标我设计了三课时:
第一课时我在进行常规教学之余,引导学生品读文章的基本内容:“谈谈对长江三峡的总体印象”待学生弄清楚后再品读:“西陵峡”,这部分主要引导学生品语言、品画面、悟谚语等;第二课时品读:“巫峡”时,抓修辞;第三课时品读:“瞿塘峡”,看两岸的人文景观,揣摩作者感情。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能体会到,学生对这样的建构还是十分满意的。
因为这样做实际上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
1. 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话题的问题。
2. 教学设计的每一个问题都能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关。
3. 教学设计的过程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控制。
也就是说,教师在教时,不会因为问题太难而启发不了学生,学生也不会因为问题太难而无从下手。
当我在引导学生品读时,学生几乎不用思考就能回答出结果来,从而印证了我的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二.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的理论核心是,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
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生命之舟》是一则电视新闻的文字稿,这则新闻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
如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一篇有一定难度的文章化繁为简,传授给学生,使他们能感受到语言的能力训练;又能从中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这确实需要我们进行多方面的思考。
在教学中,我发现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入手。
根据这一思路,我们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切入口。
也就是从情感画面入手,因为学生对于新闻故事很感兴趣的,而新闻中冲锋舟如何救人是重点,又易把握。
于是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让学生带着崇敬欣赏阅读这则新闻。
2.掌握好文中的字音。
3.找出其中最紧张、最令人难忘的情节,说说内心的感受。
以上问题设计结合课文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并且也能从文中找到答案。
有了这些问题设计,学生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
三.随机进入教学
建构主义随机进入教学方法的理论核心是,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
换句话说,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这就是所谓“随机进入教学”。
八年下《观刈麦》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叙事诗,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这一设计,不单考察了学生基本的文体常识,还考察了他们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也考察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针对不同的具体语言材料进行灵活处理的能力。
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大大增加。
四.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点感受和启发
通常讲备好课,认真备课,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指的是熟悉课文。
怎样从语言学、文章学、文艺学、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恰当地运用一种教学理论,找到一条适合的教学之路,形成一种适当的教学模式,还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或者说,在某些方面我们的思考还不够深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先驱,持“继承发生认识论”观点的奥萨伯尔认为,“假如必须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部原理,我就要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弄清楚学习者知道了什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
总之,原有的适用观念是学习新知识的关键。
”《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一文说,只有建构性学习才是最符合学习的本质,最有利于开发人脑的潜力,最能促进人的整体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观点的。
因为,这不是一种具体的学习方法,而是人探索、认识、发现世界的方式。
把握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问题,对于更新我们的教学观念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