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常见病变的CT表现

合集下载

肺部常见疾病影像表现.

肺部常见疾病影像表现.

泛耐药屎肠球菌肺炎
葡萄球菌肺炎
28岁的患者,静脉吸毒者.感染MRSA 后,肺部症状很重,呼吸困难.
肺结核常见影像
原发综合征
• 1.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 片状或类圆形模糊阴影, 也可呈肺段或肺叶阴 影。 2.同侧肺门淋巴结 增大。 3.肺内原发病灶 与增大的肺门淋巴结之间 可见索条状阴影,即结核 性淋巴管炎。 上述三者 呈哑铃形,又称双极期, 为原发综合征典型表现, 但这种征象并不多见。如 原发灶范围较大,常可将 结核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 炎掩盖。
干酪性肺炎
• X线表现颇似大叶性肺炎,显示 一片无结构的、密度较不均匀 的致密影,可累及一肺段或肺 叶,密度较一般性肺炎高。由 于多伴有肺不张,肺体积略有 缩小,少数体积也可扩大。干 酪样坏处灶中心发生溶解、液 化并可经支气管排出,在高千 伏摄影时,可见大片实变中有 多量不规则低密度影,加虫蚀 样,亦称虫蚀样空洞或无壁空 洞。 • 高千伏胸片示右上致密影内可 见虫蚀样空洞。
血播型
局限肺 结核 (陈旧)
抗结核治疗三个月
艾滋病纵隔淋巴肿大
艾滋病并结核
肺肿瘤影像
中央型肺癌
• ①癌瘤局限于粘膜,未构成支气管的狭 窄及阻塞者,X线上可无阳性表现。 ②癌瘤致支气管狭窄,可出现一侧或叶 的肺气肿。深呼气位照片易于显示。 ③癌瘤致支气管狭窄,造成分泌物引流 不畅,则出现阻塞性肺炎。 ④癌瘤致支气管阻塞则出现阻塞性肺不 张。另外,癌瘤向支气管外蔓延,形成肺 门区肿块。右上叶肺癌可出现典型的横“S” 征。
• 常见于各种急性炎症、渗出性肺结核、肺 出血及肺水肿。
二、增殖
指肺组织内形成以细胞和纤维为主的肉芽 组织,常局限在腺泡范围内,与正常组织 分界清楚。
影像表现: 1、结节状或梅花瓣状,密度高、边缘清楚; 2、可为单发病灶,即使多发病灶聚集一起, 也无融合趋势; 3、病变发展缓慢; 4、CT上呈软组织密度,可有点状钙化,纵 隔窗缩减率不大。

肺部感染ct报告单

肺部感染ct报告单

肺部感染ct报告单
检查项目:肺部CT扫描
检查结果:肺部感染
1. 一般情况:患者肺部CT扫描显示有肺部感染病变,表现为
较多的肺部炎症病灶。

2. 病灶特征:扫描发现多处散在分布的实变病灶,大小不一,边界模糊,密度增高,结构不规则。

3. 胸腔积液:部分扫描显示胸腔积液,提示病变部位可能存在炎症渗出。

4. 气管支气管异常:扫描显示气管、支气管壁增厚,轻度扩张,可能存在炎症反应。

5. 淋巴结异常:腺体显影显示腔隙周围多个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提示炎症反应的累及。

综合分析:肺部CT扫描结果显示患者存在肺部感染病灶,可
能为细菌性感染。

建议进一步检查细菌培养等相关实验,以确定病原微生物,并及时开始相应的治疗措施。

肺部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肺部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肺气肿 指肺实质过度充气状态。基本病理变化是终末细支气管至外围肺泡腔内的过度充气,体积异常扩张,可有肺泡壁的破裂。按病因、病变性质和范围可分为弥漫性肺气肿、局限阻塞性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和间质性肺气肿,其中以弥漫性肺气肿最常见,主要由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引起,而X线平片发现局限阻塞性肺气肿要排除早期肺癌。 弥漫性肺气肿X线平片表现为:①横膈低平,运动受限,可显示锯齿状附着点,肋膈角钝平;②肺透亮度增高、不均,局部出现肺大泡;③肺血管纹理稀疏、纤细、变直;④深吸气时肺体积变化明显减小;⑤心影窄小,心尖离开膈肌;⑥胸骨后间隙增大;⑦肋骨变平,肋间隙增宽。 高分辨力CT可以显示肺小叶的结构及异常改变,对肺气肿的检出率很高,甚至在肺功能发生异常之前即可发现早期的肺气肿。 肺气肿以病理解剖为基础可分为: 1.小叶中心型肺气肿 病理特点为小叶中心部分呼吸细支气管及其壁上的肺泡扩张,而小叶周围的肺泡无扩张,早期多见于肺上部。高分辨力CT可见小叶中心部呈0.5~1cm的无壁透明区。病变进展透亮区可以增多,范围扩大,严重时与全小叶型肺气肿不易区分。 2.全小叶型肺气肿 高分辨力CT可见病变累及整个肺小叶,在两肺形成较大范围的无壁低密度区,好发于中下叶,呈弥漫性分布,肺气肿区血管纹理明显减少,多合并肺大泡形成(肺泡壁破裂融合致含气腔隙大于10mm时可称肺大泡,无壁)。 3.间隔旁肺气肿 病变累及小叶边缘部分,多在胸膜下,可沿胸膜、叶间裂及纵隔旁分布,表现为胸膜下的小气泡。常同时伴有较大的胸膜下肺大 4.瘢痕旁肺气肿 病变多发生在肺内慢性炎症、结核或尘肺纤维化病变的周围,表现为局限的低密度区或较小的肺大泡。
肺不张 病理上系不同原因引起的肺泡内含气量减少或完全无气,导致肺泡不能完全张开,肺体积缩小。可由支气管完全阻塞、肺外压迫及肺内瘢痕组织引起。 X线影像上的直接征象有叶间裂移位、向病变肺叶靠拢、病变肺叶体积缩小且密度增高;不全不张时可见病变肺叶内肺血管纹理聚拢。间接征象包括:肺门移位,向病变肺叶靠拢,患侧膈肌抬高,纵隔向患侧移位,邻近肺叶代偿性过度充气,无支气管充气征(仅见于阻塞性),患侧肋间隙变窄,等等。 1.各肺叶不张的表现 右上叶肺不张:上叶体积缩小,肺门升高,右中下叶膨胀代偿,大多数中叶向上向外代偿。右下叶代偿至不张上叶的后方,偶可伸展至其内侧。如右中叶的顺应性良好,则右下叶决不会伸展至不张上叶的外侧。正确诊断右上叶完全不张的要点为:肺门上升,右肺门影变小,右侧肺透亮度加大,其中肺血管稀少。CT表现为右肺上叶支气管层面以上可见缩小的肺叶呈右侧纵隔旁的三角形或窄带状阴影,尖端指向肺门,边缘清楚。 左上叶肺不张:左上叶体积缩小,左下叶向上膨胀至其后方,常伸至肺尖区。另外,左下叶伸至不张上叶的外侧也常见,偶尔左下叶也可向内侧伸延。左肺空间的重新分布使左上叶部分不张的典型的X线表现为左侧肺尖区充气良好,这是由于左下叶过度膨胀所致。从锁骨向下,肺野呈不同形状大片面纱状密度增高,系不张的上叶重叠在下叶的前方所致,左肺门常模糊。舌段支气管起源于尖后和前段支气管开口附近,因此单独的舌叶不张相对少见。 CT表现为在支气管隆突以上层面三角形软组织密度阴影,尖端指向肺门,边缘清楚。 右中叶不张:完全不张时,其继发性X线征象如肺门下移、膈肌抬高及纵隔移位等均不明显。其肋面从胸壁回缩成极薄的薄片,其外侧的空间则被部分上叶及部分下叶所占据,正位胸片易漏诊;内下缘相对较厚,较易显示,且紧贴右心缘,并使其模糊不清,呈“剪影征”。但如重度不张时,右下叶向前膨胀,可使右心缘清晰,不出现“剪影征”。CT表现为中间支气管层面右心缘旁三角形软组织密度阴影,尖端指向外侧,边缘清楚。 两下叶肺不张:下叶体积变小,以下肺韧带为枢纽向后向内移位。随不张程度增加,则斜裂更加朝向外侧,终致在正位胸片上显影。因为下叶不张,下叶肺动脉不显影,致使肺门影变小,此种“小肺门征”可能是诊断下叶肺不张的重要指征。如下叶不张极为严重,下叶在纵隔旁明显变薄,正位片表现为椎旁心脏后方的楔形影,而侧位片通常不能显示。下叶不张的主要表现包括:正侧位胸部内侧后下方的三角形阴影;小肺门征;肺门影向下、内移位;上叶透亮度加大,纹理稀少;水平裂下移或后下移,斜裂向后下移;同侧膈肌稍上升,心脏稍向患侧移位。cT表现为脊柱旁三角形软组织密度阴影.尖端指向肺门,其前外缘锐利。 2.圆形肺不张 或称球形肺不张,为肺不张的少见类型。与胸膜病变有密切关系。本病受累为大叶的一部分,与肺段的解剖无关。为紧靠胸膜的圆形或卵圆形致密影,少数紧贴膈面,通常位于下叶的后部。附近的支气管血管束聚集成束状,而且进入不张内,像彗星尾。手术证明它以胸腔积液为核心,周围绕以不张的肺组织,再向外为增厚的胸膜。X线平片及CT上表现为圆形、椭圆形、分叶或不规则形的病灶,常见于下叶侧、后基底部,一般密度均匀,边缘锐利或模糊,与胸膜呈锐角相交,直径为2.5~5cm,可双侧或多发,有血管集束现象,周围有正常或气肿的肺组织,故与膈肌分界清楚;常伴胸膜增厚、肋膈角变钝、半侧胸腔萎缩或叶间裂移位等。 3.压迫性肺不张 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液气胸可将一侧肺完全压缩,表现为肺门部的均匀软组织密度影。中量积液可使邻近液体的脏层胸膜下产生部分性压迫性肺不张,CT表现为在积液前缘胸膜下,有弧形带状软组织密度影。

肺部基本病变

肺部基本病变
病因
自发性气胸 张力性气胸 外伤性气胸 人工性气胸
气胸X线表现 气胸区无肺纹理分布 可见线状或带状胸膜 压缩的肺呈软组织影 同侧肋间隙可见増宽 纵隔通常向健侧移位
液气胸X线表现 横贯胸腔的气液面
气胸
液气胸
胸膜肥厚、粘连、钙化
病因
结核性胸膜炎 石棉肺 出血后机化 脓胸
病理
炎性纤维素渗出 肉芽组织的增生 外伤出血后机化
结核球
肺癌
部 位 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
大小
φ<3cm
φ>3cm
形状
园形
椭圆分叶状
边 缘 清晰、锐利、无切迹 部分切迹、毛剌
密 度 中等、均或不均
密度较高、均匀
钙化
进展 胸水 周围灶 空洞 淋巴结
40% 慢 无
有子灶 半月形 无改变
1%-2% 较快 有
无或少 不规则、厚壁 转移肿大>1cm
外围型肺癌
支扩密度不均 5、肺不张的邻近改变:代偿性肺气肿、叶间裂多移位、纵
隔向患侧移、同侧肺门改变、同侧横膈升高
支气管的狭窄 上叶肺不张
中叶肺不张 下叶肺不张
软组织块影
支气管的狭窄
横“S”征
5、肺实变的CT表现 1) 片状边缘模糊影 2)段性或叶性分布密度均匀的致密影 3)蝴蝶翼状分布的大片状阴影 4)磨玻璃样阴影 5)空气支气管征(支气管气像) 6)腺泡结节影
空气支气管征
腺泡结节影
腺泡结节影
支气管播散
腺泡结节影
肿块影像学特征
1、肿块的部位 2、肿块大小 3、肿块的结构:空洞、空泡征、钙化、脂肪 4、肿块的形态:分叶征、随呼吸形态改变 5、肿块的邻近:卫星病灶、胸膜凹陷征 6、肿块的边缘:毛剌状 7、肿块的强化

肺部病变的分类介绍及CT诊断

肺部病变的分类介绍及CT诊断
无液平面 (4)肿块内钙化(少见):病灶内原有疤瘢钙化、坏死
后 营养不良性钙化、肿瘤异位内分泌致钙盐沉着 (5)肿块内均匀密度
(2)毛刺 粗毛刺:较长,粗细 不均,数目少
细毛刺:短而直,呈 放射状,数目 多
(1)血管纠集征(血管束征):肿块周围肺血管、支 气 管向肿块聚拢、牵拉、 移位
浸润性生长: 弥漫型:癌细胞——肺泡 壁呈覆 壁生长,肺泡充气,肺泡间隔
无破坏 局灶性:病灶中心纤维结缔组织
增生且伴有炭末沉积——邻近 支气管牵拉向瘤体中心
5.临床表现
(1)咳嗽、咯痰、咯血
(2)胸痛、胸闷、气短
(3)全身症状:发热、消瘦、贫血、食欲不 振
(4)内分泌紊乱: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物质——柯兴氏综合征 分泌甲状旁腺样素—高血CA+ 分泌促性腺样激素——男性乳房肥大
(2)“瘤血管征”:肿块肺门侧可见与肿块相连并增 粗
的血管影
5、肿块侵犯胸膜
(1)胸膜外脂肪层消失,邻近胸膜呈盘 状、结节状增厚
(2)胸膜凹陷征:肿瘤侧细线条影及胸 膜侧对称的小角形软组织组成
(3)胸膜播散及胸水
7、肿块的倍增时间
(1)肺癌〈3CM,生长较慢,〉3CM, 生长
(2)肺癌倍增时间一般为3个月
(2)形态:结节状 (3)边缘:模糊 (4)大小:0.4CM-5CM (5)空洞:较大病灶中心可有 (6)病灶与胸膜关系:部分可见胸膜增厚 (7)强化:部分结节周边环形强化
三、支气管扩张
先天性 继发性 2.继发性病因 (1)支气管壁炎症破坏 (2)支气管阻塞 (3)肺部病变:肺纤维病灶等
(三)慢性肺脓肿
(1)急性肺脓肿迁延三个月 以上
(2)外周炎症吸收,纤维组 织增生——假包膜

肺部疾病病变CT表现

肺部疾病病变CT表现

细支气管充气征:为病灶内细条状空气密度影,亦可为直径1mm的小泡状空气密度影,见于连续数个层面上,为病灶内扩张的细支气管。

此症多见于周围型肺癌,又是可见于炎性假瘤。

病理基础:肿瘤细胞伏壁式生长,未破坏肺的支架结构,细支气管尚能保留。

同时由于肿瘤与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可引起纤维条索附近的完整的含气气腔扩张,从而导致细支气管扩张。

CT表现:薄层放大扫描可见肺结节病灶内细条状或细管状透亮影。

直径小于1mm,多位与胸膜下。

空泡征:为小泡状空气样低密度影,大小不一,小者直径1.0mm,大者数毫米,但不超过5mm,其边缘光滑。

多见于细支气管肺泡癌和腺癌,偶可见于结核与细支气管囊肿。

病理基础:肺泡癌起源于细支气管与肺泡的上皮细胞,常为伏壁式生长,肿瘤细胞沿原有的肺泡壁蔓延、形成与正常肺组织相似的肺泡样结构,因肿瘤未破坏肺的支架结构,细支气管能够保留,放多不伴有节段性肺不张。

cT表现:肺内结节状病灶,由一个至数个小圆形、卵圆形或多个小蜂窝状、小泡状空气样透亮影构成。

大小不一,小者直径1毫米,大者数毫米,边缘光滑。

出现率高达76.3%,普通x线仅50%。

空气支气管造影征,肺炎的cT征象之一。

病理基础:肺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肺实质和肺间质的渗出、炎性细胞浸润.增生及变性。

急性炎症以肺部毛细血管充血、肺泡及细文气管浆液性渗出及炎性细胞浸润为主。

慢性炎症以增生、变性和炎性细胞浸润为主。

病理大体标本上可表现为结节实变,不规则实变区,肺段及肺实变。

由于炎症不破坏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壁,在实变的肺组织内可见含气支气管、细支气管影。

CT表现:在实变的肺组织内从肺门到外周肺野的含气支气管影,与实变的肺组织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支气管造影样表现。

粘液支气管征:又称为支气管液像,支气管粘液栓塞造成的CT征象。

病理基础:粘液支气管征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肺不张内有支气管粘液栓塞。

由支气管狭窄梗阻、粘液分泌异常和纤毛活动障碍所致。

对于中央型肺癌、狭窄或梗阻支气管的远端形成粘液铸型。

临床胸部ct检查报告解读

临床胸部ct检查报告解读

临床胸部CT检查报告解读一、扫描结果概述本报告对受检者进行了胸部CT扫描,旨在评估胸部病变情况。

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肺脏、纵隔、胸膜、胸壁、肋骨及胸椎等部位存在不同程度病变。

二、肺部病变1. 肺内结节: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肺内存在多个结节,直径最大者为XXXmm。

根据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缘及内部结构,考虑为良性结节的可能性较大,但仍需进一步检查以确定诊断。

2. 肺炎: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肺部存在炎症病变,局部可见实变影,边缘模糊。

结合受检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考虑为肺炎。

3. 肺气肿: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肺泡管、肺泡囊及肺泡明显扩张,考虑为肺气肿。

三、纵隔病变1. 纵隔淋巴结肿大: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纵隔淋巴结肿大,最大直径约为XXXmm。

根据淋巴结的形态、大小及分布情况,考虑为炎性增生可能性大,但仍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2. 胸腺瘤: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胸腺部位存在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胸腺瘤。

建议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并评估病变性质。

四、胸膜病变1. 胸腔积液: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胸腔内存在积液,局部可见液性暗区。

结合受检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考虑为胸腔积液。

2. 胸膜钙化: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局部胸膜存在钙化灶,考虑为陈旧性结核病变所致。

五、胸壁病变1. 肋骨骨折: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肋骨局部存在骨折线,考虑为肋骨骨折。

2. 胸壁软组织肿胀: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胸壁局部软组织肿胀,考虑为软组织炎症所致。

六、肋骨及胸椎病变1. 肋骨骨折: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肋骨局部骨皮质不连续,考虑为肋骨骨折。

骨折端未见明显移位。

2. 胸椎间盘突出: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胸椎间盘局部突出于正常椎间盘之外,考虑为胸椎间盘突出。

建议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七、心脏及大血管病变1. 主动脉粥样硬化: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主动脉局部管壁增厚、毛糙,考虑为主动脉粥样硬化。

建议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2. 心腔扩张: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心腔扩张,局部可见液性暗区,考虑为心腔扩张。

肺部病变的基本影像表现

肺部病变的基本影像表现

肺部病变的基本影像表现肺部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同病异影,表现各异;如何分析病变的性质、部位、范围、大小、多少、密度、边界,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和运动器官的功能状态,都是诊断肺部病变的前提。

下面就肺部病变的基本影像表现简要概述如下:1、渗出病变:为急性炎症反应,肺泡内液体渗出所至肺实变。

X 线表现为大小、数目不一的斑片状模糊影,可融合发展成大叶实变,并可见支气管充气症。

CT表现早期为毛玻璃影,代表肺泡内炎性渗出量不多,没有将肺泡完全填充;中晚期则炎性渗出填充肺泡而实变,表现为肺叶、肺段及小叶实变影,大片状阴影区内可见支气管影,也叫支气管气像。

代表疾病为各型肺炎。

2、增殖病变:为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X线上成密度增高的斑片状阴影,排列为腺泡或梅花瓣状,边界清楚,无融合趋势。

CT表现为密度增高,边界清楚地实变阴影,CT值大于渗出病灶。

代表疾病为肺结核。

3、纤维病变:为炎症修复期表现。

X线上呈索条影,排列不规则;广泛肺纤维化呈大片不均匀高密度影;弥漫间质性肺纤维化两肺广泛分布纤维条索,网格状或蜂窝状阴影。

CT表现为两肺外围、胸膜下广泛分布的网状、结节状及蜂窝状影。

代表疾病为特发性肺纤维化。

4、钙化病变:在组织坏死变性基础上有钙盐沉积。

X线上呈边缘锐利的致密影,大小形态不一,呈斑点、片状、结节、大块或弧形影。

CT表现为密度增高,边界清楚地病变,CT值大于800HU。

代表疾病为肺结核。

5、肿块病变:由肿瘤增殖或炎性肉芽肿所致,X线上良性肿块的边界光滑,生长缓慢;恶性肿瘤边缘不规则,有分叶、毛刺症,生长快;转移瘤呈多发大小不一的结节影、CT表现与X线表现大致相同。

代表疾病为肺癌。

6、空洞与空腔:肺部病变坏死液化后,经支气管引流排除,便形成空洞;肺腔隙病理性扩张,成为空腔。

空洞与空腔X线上表现为大小和形状不一的透光区,可分为无壁、薄壁和厚壁空洞,后者壁厚3mm以上;空墙壁菲薄。

空洞或空腔内如有液体滞留,可见液平面。

肺部常见疾病影像表现

肺部常见疾病影像表现

肺部常见疾病影像表现基本病变一、渗出渗出是指肺泡腔内的气体被腔内渗出的液体、蛋白和细胞取代而形成的肺实变。

影像表现:、密度均匀的浸润影、范围可大可小、可单发或多发多发者互相融合致密度不均匀。

、肺实变影中常可见含气支气管分支影。

、变化快多于周内吸收。

、纵隔窗缩减率增大。

常见于各种急性炎症、渗出性肺结核、肺出血及肺水肿。

二、增殖指肺组织内形成以细胞和纤维为主的肉芽组织常局限在腺泡范围内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

影像表现:、结节状或梅花瓣状密度高、边缘清楚、可为单发病灶即使多发病灶聚集一起也无融合趋势、病变发展缓慢、CT上呈软组织密度可有点状钙化纵隔窗缩减率不大。

常见于肺结核和各种慢性肺炎特别是肉芽肿性肺炎。

三、纤维化指局部肺组织或肺间质广泛性纤维变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两种。

局限性以肺急、慢性炎症和肺结核最多见弥漫性以慢性间质性疾病为多。

局限性肺纤维化常表现为条索状、密度高、边界清。

四、结节、肿块常以cm为界划分结节和肿块。

不同的病变表现不一。

肺炎影像大叶性肺炎典型X线征表现为以肺叶、肺段或亚段分布的均匀密度增高影实变区肺纹理消失在致密影中可见透亮的含气支气管影。

根据实变肺叶形态和前后径的长短可呈现不同的X线所见。

右上叶肺炎的下缘平直锐利右中叶肺炎上缘锐利平直但下缘模糊侧位在前下方左上叶肺炎实变影下缘模糊无明显界线侧位病变在上前方。

一般气管、纵隔移位少见。

密度相对均匀的肺阴影边界不清除了肺炎比邻叶间裂空气间隙保持通气形成斑驳的表现(空气肺泡像)支气管气像正常肺软组织界面消失如当肺炎邻近心脏或膈肌时“轮廓征”小叶性肺炎X线表现多样大多数表现为两肺野下部中、内带沿支气管分布的不规则斑点状或小片状致密影境界较模糊。

病变密度不均匀中心密度较高多伴有肺纹理增粗。

病变可以比较散在且较小也可集中呈大片融合趋势但不局限于一肺段或一肺叶。

右下肺内带病灶呈斑点状沿肺纹理分布炎性假瘤 l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或哑铃形肿块边缘多光滑锐利密度中等偏高.直径以~cm多见。

常见肺部疾病的CT影像

常见肺部疾病的CT影像

常见肺部疾病的CT影像李悦晴 (天津医科大学,天津 300204)肺部感染或炎性病变的CT影像特征(1)肺结核。

肺结核引起的肺结节常侵犯多个肺叶和肺段,四处散布,结节较多,一般常见条索状、斑片状阴影等。

肺结核病主要特征表现包括:1.钙化,即肺结核常出现钙化灶,尤其是已无结核菌活动的陈旧性病灶;2.空洞,即结核中的空洞壁薄且光滑。

(2)肺脓肿。

典型特征是含有脓液的空腔,主要因病灶常与支气管相通,坏死液化后的物质随支气管排出,肺部CT影像可见结节中明显的空洞和气-液平面。

(3)肺部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早期,结节常具有“晕征”,即围绕在实性结节周围的磨玻璃影;病程进展,结节内可以出现空洞,内可见悬浮结节或絮状物(菌丝)等内容物。

(4)肺结节病。

肺结节病最典型的特征为双侧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随着病情的发展,肺组织可出现弥漫性病变,甚至广泛纤维化。

而肺癌病灶出现转移后才累及淋巴结,导致淋巴结肿大。

(5)机化性肺炎。

CT影像可见病灶中心密度低,呈磨玻璃状,周围为新月形或环形高密度。

肺部良性肿瘤的CT影像特征(1)肺错构瘤。

肺错构瘤多为密度不均匀的单发实性结节,边界清晰,常出现以下特征: 1.有时边缘可见浅分叶,多是其中支气管上皮成分形成的分支状裂隙;2.结节内多见钙化,以“爆米花样”钙化最为典型,主要是因肺错构瘤内以软骨和纤维组织为主。

(2)硬化性肺细胞瘤。

硬化性肺细胞瘤常表现为孤立圆形或类圆形结节,且边缘较清晰。

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1.因硬化性肺细胞瘤中的各种成分生长速度不一,常表现出浅分叶状;2.部分硬化性肺细胞瘤病灶内或边缘,可见点状、细砂粒状或小斑片状钙化;3.围绕在实性因病灶周围的炎症组织形成大量渗出物或出血,可出现晕征;4.可观察到紧贴病灶边缘的肺部血管;5.富血供。

增强CT 扫描后直径小于3.0 cm 的结节常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直径大于3.0 cm的肿块强化常不均匀。

肺部血管性病变的CT影像特征(1)肺动脉瘤。

胸部病变的CT基本征象

胸部病变的CT基本征象

印戒征: Signet - ring sign
病理学:扩张的环状支气管 + 伴行的点状肺动脉 HRCT:“戒环”支气管 + “宝石”肺动脉
双肺多发支气管扩张
• 镶嵌性灌注(Mosaic) : • 正常肺实质的密度反映了肺内气体量、血
量、血管外液量和肺组织生物密度的综合 影像。任何原因造成上述结构的减少均产 生肺低密度影
病理学:肺结构破坏 + 明显纤维化 HRCT:肺周围部多个含气囊腔、壁厚 1 - 3 mm
蜂窝状影
• 肺囊肿:肺内薄壁常小于3mm,边缘清晰 的圆形含气病变。
• 肺囊肿是肺实质内特殊类型的囊腔。 • 病理学:肺内潜在性的腔隙 病理性扩大 • HRCT:直径 > 1 cm、薄壁、边缘清楚、
内衬上皮
• 界面征:充气的肺实质与支气管、血管或 脏层胸膜面之间的界面不规则称为界面征。
• 小叶间隔增厚:
小叶间隔增厚
• 肺实质索带
癌性淋巴管炎
• 胸膜下间质增厚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 小叶内间质增厚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 胸膜下曲线影(subpleural line)
病理学:细支周围纤维化、肺泡萎陷
通常代表水肿与出血。
毛刺征
分叶
空泡征
晕征
• 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可见钙化、脂肪密 度、空洞,支气管征。
• 1、钙化:斑点状或斑片状,分布可以中心 性或偏心性,中心性多系结核性良性病变。 错构瘤常为爆米花样。
• 2、脂肪密度:见于错构瘤、脂肪瘤 • 3、空洞:一般将结节内直径大于5mm的空
气密度影称为空洞。
肺部病变的CT基本征象
主讲:
肺部基本病变分类
• 根据肺部病变的形态和分布分为以下4种基 本病变: 1.结节或肿块病变 2.空洞及空腔 3.肺不张 4.弥漫性病变:弥漫性间质病变与弥漫性 肺泡性病变、弥漫性肺密度减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渗出与增殖的鉴别

对比肺窗与纵隔窗,观察病变范围的变化。
钙化
1、慢性炎症Biblioteka 其它慢性病变过程中钙盐沉积导 致,CT于纵隔窗见高密度病灶。
2、错构瘤等含骨质病灶的CT下表现。

仅有四种钙化特征被认为是良性病变的表现
同心圆形的层状钙化 中央型钙化 弥漫性结节样钙化
斑点样钙化

斑点状钙化也有恶性可能
出血

血管性出血,于血液潴留部位见渗出样病灶, 随积血的多少密度可有不同,甚至可类似实变 或不张。咯出积血后影像学改变迅速。肺泡出 血同间质性渗出。
增强

如增强前后CT值相差20以上提示,病灶血供 丰富,对孤立性结节恶性可能大。
肺间质病变的基本改变
间质渗出


肺泡内弥漫性渗出,CT可以表现为磨玻璃样 影或碎石征。 碎石征≠肺泡蛋白沉积症。
根据病原不同表现各异。
肺吸虫
多发、游走、隧道征、伴胸膜改变
免疫性疾病

常表现为间质性肺炎或肉芽肿性改变
干燥综合症
韦格纳肉芽肿
肺泡细胞癌

多发结节周围常有边界模糊的渗出性区域。
淋巴瘤

MALTomas:结节内常有支气管充气征,周 围有渗出改变。

继发淋巴瘤:可表现为实变、结节、渗出、 及间质性病变等多种改变。

对片子的直接反应应该是“征”而不是“病”。

读完全片后再追问临床资料。
肺部常见病变的CT表现
呼吸内科 徐浩
肺部疾病的CT读片思路
判断基本病理改变
分析病变的分布特点
推测病变的病理特征和病理生理过程
结合其它临床线索提出可能诊断
肺部病变的基本病理改变 及其CT表现
渗出

基本改变为肺实质内液体含量的增加,CT 下可以见到斑片状密度增高阴影,以肺窗 位明显。
增殖

基本改变为细胞等有形成分的增加,CT下可 见结节、团块状改变,纵隔窗观察更佳。
肺部多发病变的分析
一、播散性病变 血路播散

分布均匀:结核、肿瘤、脓肿
气道播散
分布不如血行播散均匀,有一定的叶段分布特征, 最常见于结核气道播散。
误吸

与吸入时体位有关,常见上叶后段、下叶,常 表现为慢性增殖样改变,部分合并脓腔。
二、直接损害 病原微生物感 染 最常见病因,以多处片状渗出为主要改变,
纤维化

基本病变为纤维组织增生,CT见条索状病灶, 肺窗较明显。
空洞、囊肿、大泡

肺实质的局部异常含气结构。CT见肺实质内 低密度透亮影,壁的厚薄不一。可以为坏死性 疾病造成、引流不畅致肺组织吹胀或先天性疾 病。
空洞
囊肿
大泡
不张与实变
均为有叶段分布特征的肺实质密度均一性 升高,临床易混淆。
结节

弥漫性增殖样病变,可见结节病及间质性肺病 等情况。
线网状影

可由间质水肿、纤维化或淋巴路异常导致,可 见于肿瘤淋巴路转移、肺水肿、肺间质纤维化 等情况。
肺癌淋巴管转移
肺水肿
囊状变

可为蜂窝肺或弥漫性坏死性疾病。可见于肺纤 维化、LCH或LAM、转移癌、支扩
IPF
LAM
转移癌
LCH
支扩
肺不张:病因为气道异常,病灶内一般无支气 管充气征,病变叶段有塌缩。
肺实变:病因为肺实质异常,常见支气管充气 征,除病程较长一般无肺的塌缩。
液化

提示近期有坏死性的病理改变,如与支气管相 通可有液平。CT见均匀液性密度病灶,通常 不会独立存在。常在纵隔窗观察。

含有液体的空腔病变,如叶内型肺隔离症。
五 103 4.13
肺梗塞

多发小梗塞多分布于边缘,呈楔形影,病灶中 可有含气成分。
多种病变表现组合的分析
分析疾病的病理特征: 急性慢性、原发继发、主要次要、去除干扰

肺部疾病的CT读片思路
判断基本病理改变
分析病变的分布特点
推测病变的病理特征和病理生理过程
结合其它临床线索提出可能诊断
养成两个好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