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

合集下载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名词解释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名词解释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名词解释1.夜现周期性:丝虫成虫寄生于淋巴系统产生微丝蚴,微丝蚴在人外周血中周期性出现,白天滞留于肺微血管内,夜晚出现在外周血中,微丝蚴在外周血中的昼少夜多现象称为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

两种丝虫微丝蚴在外周血中出现的时间略有不同:班氏为晚10点到2点,马来为8点到4点。

2.钩蚴性皮炎:钩虫的幼虫丝状蚴侵入人体皮肤时引起患者皮肤针刺、烧灼与奇痒感,然后出现充血斑点或丘疹,1-2日内出现红肿及水疱,搔破后可有浅黄色液体流出。

若有继发细菌感染则形成脓疱,最后经结痂、脱皮而愈。

3、棘球蚴砂:从囊壁的胚层上脱落的原头蚴、生发囊及子囊,悬浮于囊液中,统称为棘球蚴砂。

4、幼虫移行症某些动物体内寄生的蠕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内,发育受阻,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在体内可长期移行,破坏组织,产生疾病,根据寄生虫幼虫侵犯的部位与症状,将其分为两型,即皮肤幼虫移行症与内脏幼虫移行症。

如斯氏狸殖吸虫可引起皮肤与内脏幼虫移行症。

5、机会致病寄生虫:某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出现异常增殖而致病,呈现临床表现,这些寄生虫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

如刚地弓形虫、卡氏肺孢子虫、隐孢子虫等。

6、世代交替:在寄生虫的生活史中,既有有性生殖,又有无性生殖,两者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世代交替。

7、土源性蠕虫:生活史简单,在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其卵或幼虫直接在外界发育为感染阶段。

食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接触土壤而感染宿主。

绝大多数线虫,特别就是肠道寄生线虫都属于此类,如似蚓蛔线虫、毛首鞭形线虫等。

8、生物原性蠕虫:生活史复杂,在发育过程中幼虫必须经过中间宿主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感染阶段经口、皮肤或昆虫叮咬感染人体。

所有的吸虫与棘头虫,大部分绦虫与少数线虫属于此类。

9、生物源性线虫:此类线虫在发育过程中,幼虫需要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感染阶段,再感染人,亦称间接发育型。

如寄生于人体组织内的丝虫与旋毛形线虫。

人体寄生虫学 重点 总结

人体寄生虫学 重点 总结

第一章:总论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 :又称医学寄生虫学, 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和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也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础课程。

包括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和医学节肢动物。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钩虫病、黑热病。

再现寄生虫病:指那些早已熟知,发病率已降至很低水平,不再被视为公共卫生问题,但现在又重新流行的寄生虫病。

1、新现寄生虫病的第一类:疾病和综合征已被认知,但未被确认或病原体未被确认;第二类:疾病早已存在,但病原体重新鉴定或分类;第三类:自由生活寄生虫,新发现可偶然寄生于人体;第四类是那些过去可能并不存在,确实是人类新出现的传染病。

新现寄生虫病:是指新识别的和未确认的寄生虫病。

第二章:寄生虫的生物学1、共栖( commensalism ):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此种现象称为共栖。

鮣鱼与鲨鱼,海葵与寄居蟹。

2、互利共生( mutualism )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称为互利共生。

河马与小鸟。

3、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受益者称为寄生物(parasite),受害者称为宿主(host)。

寄生虫(parasites):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生物。

一、寄生虫生活史: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的整个过程。

包括寄生虫侵入宿主的途径、虫体在宿主体内移行、定居及离开宿主的方式,以及发育过程中所需的宿主种类(包括传播媒介)和内外环境条件等。

(1)直接型:不需要中间宿主(土源性蠕虫)——蛔虫和钩虫(2)间接型:需要中间宿主(生物源性蠕虫)——疟原虫和血吸虫、丝虫二、寄生虫的类别1、专性寄生虫(obligatory parasite)指寄生虫生活史的各个时期或某个阶段必须营寄生生活,不然就不能生存的寄生虫。

人体寄生虫学考试重点

人体寄生虫学考试重点

人体寄生虫学考试重点3)湿度,有利于雌蚊寻觅吸血对象。

4)蚊的生活史:全变态。

卵→幼虫→蛹→成虫。

5)蚊按孳生习性分类:田塘型、缓流型、丛林型、污水型、容器型6)雌蚊必须吸食人或动物的血液卵巢才能发育、产卵。

7)不同蚊种传的疾病:(1)嗜人按蚊:疟疾、马来丝虫病;(2)中华按蚊:马来丝虫病;(3)微小按蚊:疟疾;(4)大劣按蚊:疟疾;(5)淡色库蚊:班氏丝虫病、乙脑;(6)三带喙库蚊:乙脑;(7)白纹伊文:登革热、乙脑;(8)埃及伊文:登革热、黄热病。

8)蝇足的末端有发达的爪垫,密布纤毛,可分泌粘液具粘附作用并携带病原体。

9)蝇的食性:边食、边吐、边排便。

10)蝇蛆病是由双翅目昆虫的幼虫对人体和脊椎动物活体的侵害。

11)蚤传播鼠疫、地方性斑疹伤寒、绦虫病。

12)虱分为人头虱和人体虱。

传播流行性斑疹伤寒、虱媒回归热。

13)蜱分为软蜱和硬蜱。

传播森林脑炎(俄罗斯春夏脑炎)。

14)蠕形螨是一类永久性寄生螨。

分为毛囊蠕形螨、皮脂蠕形螨。

15)蠕形螨的检查方法:透明胶纸黏贴法、挤刮涂片法、挤粘结合法。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1.形态:成虫似葵花籽;虫卵最小,淡黄褐色,内含一个毛蚴。

2.生活史终宿主:人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沼螺、豆螺等)第二中间宿主:水鱼虾保虫宿主:猫、狗感染阶段:囊蚴3.寄生于人体的肝胆管内,引起肝吸虫病;致病:以机械性损伤为主。

4.诊断: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检查最为有效;集卵法。

治疗药物首选吡喹酮,阿苯达唑亦可。

◆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1.形态:虫卵最大,淡黄色,内含一个卵细胞和若干卵黄细胞。

2.生活史:终宿主:人中间宿主:扁卷螺传播媒介:水生植物(菱角等)保虫宿主:猪感染阶段:囊蚴3.寄生于小肠上段,引起姜片虫病;致病:夺取营养,机械性损伤和变态反应.4.诊断:查粪便中的虫卵为主要方法。

治疗药物首选吡喹酮。

◆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1.形态:成虫虫体最厚;口、腹吸盘大小相似;虫卵金黄色,含一个卵细胞和十个卵黄细胞。

人体寄生虫学全书重点总结

人体寄生虫学全书重点总结

人体寄生虫学第一篇总论第一章引言一、寄生虫病的流行与危害·寄生虫病是一类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常见而多发的生物源性疾病。

·10种主要热带病中有7种寄生虫,分别为疟疾、血吸虫病、淋巴丝虫病、盘尾丝虫病、利什曼病、非洲锥虫病和美洲锥虫病。

二、新现和再现寄生虫病·由于人们追求饮食上的“鲜活”,不仅大大增加了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机会,而且还将会感染一些新现或再现的寄生虫。

三、寄生虫学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学习寄生虫学的关键在于掌握人体寄生虫的生活史、致病和诊断阶段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和免疫学特性等基本知识和相关概念,具体而言即发育阶段、感染期、感染途径、成虫寄生部位、致病期和诊断检查期。

第二章寄生虫的生物学一、寄生现象·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赖,彼此受益,称为互利共生。

互利共生一般是专性的,多数情况下共生的任何一方都不能独立生存。

·共栖又称为片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受益,另一方不受益也不受害。

·寄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其中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

·寄生虫是指营寄生生活的单细胞原生生物和多细胞无脊椎动物,暂时或永久地寄生在宿主的体内或体表,通过夺取宿主营养、机械性损害、损伤性炎症或免疫病理反应等综合作用损害宿主。

二、寄生虫与宿主的类型·寄生虫的类型按寄生虫在人体的寄生部位分为体外寄生虫和体内寄生虫;按寄生虫对宿主的选择分为专性寄生虫和兼性寄生虫;按寄生生活的时间分为永久性寄生虫和暂时性寄生虫;偶然寄生虫是指进入或附着于非正常宿主,但不能在此宿主中长期寄生的寄生虫。

·宿主的类型包括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保虫宿主是一种特殊的终宿主,寄生于其中的寄生虫属于人兽共患寄生虫,可寄生在人类以外的脊椎动物内,这些寄生虫称为保虫宿主;转续宿主是一种特殊的中间宿主,是寄生虫幼虫侵入的非正常宿主,在其中寄生虫长期保持幼虫阶段。

人体寄生虫学考试重点

人体寄生虫学考试重点

人体寄生虫学考试重点1:名词解释1) 寄生虫:在寄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虫。

2) 宿主:在寄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3) 寄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4) 寄生虫的生活史: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

5) 机会致病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

如:刚地弓形虫。

6) 生物源性蠕虫:在完成生活史的过程中需要在中间宿主或吸血昆虫体发育至感染阶段才能感染人的蠕虫。

如:丝虫。

7) 土源性蠕虫:在完成生活史的过程中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可直接发育至感染期而感染人的蠕虫。

如:蛔虫、钩虫。

8) 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 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10) 保虫宿主:又称储存宿主。

某些寄生虫即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

这些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的寄生虫传播给人,称为保虫宿主。

11) 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当该幼虫有机会进入其适宜宿主时才能发育为成虫,这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12) 感染阶段:又称感染期。

指寄生虫生活史的发育阶段中能侵入人体的阶13)幼虫移行症:指一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可在体长期存活并移行,引起局部或全身病变。

14)带虫者:指感染寄生虫后并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个体。

广义的带虫者包括人和动物。

15)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可以在人和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寄生虫病。

16)自然疫源性:指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不需要人的参与而存在于自然界的性质。

17)滋养体:指有活动、摄食和增殖阶段的原虫生活史时期。

18)包囊:指滋养体在不良条件下分泌外壁形成,形成的静止的原虫生活史时期。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

医学寄生虫学是研究包括人体、动物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以及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流行情况和防治原则的科学世代交替是指在生活史中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交替进行的现象专性寄生虫某些寄生虫整个生活史期或有一阶段营寄生生活,称为专性寄生虫兼性寄生虫某些寄生虫既能营自由生活,又可营寄生生活,称为兼性寄生虫机会致病性寄生虫某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免疫功能受累时,可出现异常繁殖、致病力增强而使宿主发病,称为机会致病性寄生虫终宿主是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繁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中间宿主是指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繁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储存宿主某些寄生虫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于人体,又可寄生于动物体内,一定条件下又可传播给人,这些动物称储存宿主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体内,长期保持幼虫状态,当进入正常宿主体内时,便可发育为成虫,这些非正常宿主为转续宿主伴随免疫血吸虫活的成虫所产生的免疫力对原有成虫不发生影响,对再感染时侵入的童虫有一定的抵抗力,称为伴随免疫带虫免疫是指人体感染疟原虫后产生的免疫力可维持低虫血症,宿主对同种再感染疟原虫具有一定抵抗力病原学诊断指从患者的血液、组织液、排泄物、分泌物或活体组织中检查寄生虫生活史某一阶段的方法带虫者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可传播病原体,称为带虫者隐性感染指人体感染某寄生虫后无明显临床表现,并不易用常规方法检出病原体,当免疫力下降时可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幼虫移行症指一些蠕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成成虫,可在体内长期移行,造成局部或全身病变异位寄生寄生虫还可在常见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引起异位损害,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感染阶段指寄生虫生活史的某一阶段在外界环境或中间宿主体内发育和/或繁殖,而且进入宿主体内能继续发育或繁殖的发育阶段人兽共染寄生虫病某些寄生虫病可在人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称为人兽共染寄生虫病自然疫源性在人迹罕至的原始、荒漠地区,某些寄生虫可在脊椎动物间传播,人进入该区时,这些人兽共染病可传播给人,具有明显的自然疫源性,这种地区称自然疫源地循环传播型指完成生活史需要一种以上的脊椎动物,分别进行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形成世代交替现象,如岗地弓形虫以猫为终宿主,以人、鼠或猪为中间宿主虫媒传播型指完成生活史需经吸血昆虫体内的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再接种人体或其他动物,如利什曼原虫(无世代交替)和疟原虫(有世代交替)的生活史伪足是无定形的运动细胞器滋养体具有运动、摄食能力的原虫在生活史中泛称为滋养体期,是多数寄生原虫的基本生活型裂体增殖为无性生殖中的多分裂繁殖方式,胞核多次分裂后胞质包绕每个核周围,一次分裂为多个子代配子生殖为有性生殖的一种类型,雌、雄配子体产生雌、雄配子,再结合为合子,进一步发育为动合子、囊合子红细胞外期指唾腺中的子孢子在按蚊叮人时随唾液进入人体,侵入肝细胞内发育,增殖的过程红细胞内期指由肝细胞释出的红外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进行裂体增殖的过程速发型子孢子指无休眠期的子孢子迟发型子孢子指有休眠期的子孢子疟疾发作指疟原虫裂殖体发育成熟后,导致所寄生的红细胞破裂,大量裂殖子、原虫代谢产物、残余和变性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碎片混于血流,可直接或通过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和有关细胞产生内源性热源质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寒热发作再燃疟疾未经彻底治疗或发作自行停止后,血内仍可长期残留少量疟原虫,而转入隐匿期。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知识总结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知识总结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知识总结一、基本概念1.寄生虫:依靠寄主的体内或体外环境为生活环境的异种生物。

2.寄生虫分为内寄生虫和外寄生虫:内寄生虫在寄主体内寄生,如蠕虫、原虫等;外寄生虫寄生在寄主体表或寄生在寄主体表附近,如虱子、跳蚤等。

3.直接寄生虫和间接寄生虫:直接寄生虫是寄生在一种寄主身上,不需要在多个物种寄主之间转换;间接寄生虫则需要在多个寄主之间进行转换。

例如钩虫是直接寄生虫,而疟原虫则是间接寄生虫。

二、寄生虫的分类和形态学特征1.寄生虫的分类:寄生虫可分为蠕虫、原虫、线虫、节肢动物等。

2.寄生虫的形态学特征:寄生虫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体形、大小、颜色、鳞片、复眼、口器等。

三、寄生虫感染途径1.接触感染:直接接触寄生虫、寄生虫卵或幼虫的感染途径。

2.水源性传播:通过饮用受寄生虫卵或幼虫污染的水源感染。

3.食物性传播:通过吃寄生虫卵、幼虫或包含病原体的寄生物感染。

4.蚊媒传播:由蚊子传播寄生虫病原体,如疟原虫和丝虫等。

5.传染媒介动物传播:通过叮咬行为将寄生虫病原体传播给人类,如跳蚤和虱子等。

四、人体寄生虫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诊断1.人体寄生虫感染的临床表现:感染寄生虫后,人体会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如消化道症状、呼吸道症状、皮肤症状等。

2.人体寄生虫感染的诊断:通过临床症状、寄生虫病原体的检测、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

五、人体寄生虫疾病的防治措施1.个人预防措施:保持个人卫生,注意饮食卫生,定期接种疫苗,穿戴防护装备等。

3.政府和社会的干预措施:制定和执行疫情监测预警制度,提供疫苗接种服务,介入传染病疫情,提供相关医疗资源等。

总结: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寄生虫与人体关系的学科,掌握人体寄生虫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寄生虫的感染途径和临床表现,掌握寄生虫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对于保护人体健康、预防和控制人体寄生虫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人体寄生虫学 知识点重点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  知识点重点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一、定义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 parasitology也称人体寄生虫学。

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科学。

二、主要概念1、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2、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4、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5、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6、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人之于日本血吸虫。

7、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钉螺、鱼之于日本血吸虫。

8、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猫之于华支睾吸虫或猪肉绦虫。

9、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蛇之于猪肉绦虫,蟹之于广州管圆线虫。

专性寄生虫(obligatory parasite)指寄生虫生活史的各个时期或某个阶段必须营寄生生活,不然就不能生存。

疟原虫、钩虫等兼性寄生虫(facultative parasite)主要在外界营自由生活,但在某种情况下可侵入宿主过寄生生活。

粪类圆线虫等体内寄生虫(endoparasite)指寄生于宿主体内器官,如消化道、肝、肺、心等,或组织细胞内的寄生虫。

蛲虫、刚地弓形虫等体外寄生虫(ectoparasite)指一些媒介昆虫,如蚊、虱、蚤、蜱等,刺吸血液时与宿主体表接触,吸血后便离开。

机会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

卡氏肺孢子虫、刚地弓形虫、微小隐孢子虫等。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医学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在人体寄生虫学中,共生有共栖和互利共生两种方式,而寄生则是一种关系,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方受到损害。

寄生虫是指在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而宿主则是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

寄生虫对宿主有致病作用,包括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反应和超敏反应等。

而宿主则通过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来对抗寄生虫。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其中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基本环节,而自然、生物和社会因素则会影响寄生虫病的流行。

寄生虫病的特点包括异位寄生、幼虫移行症和慢性感染和急性感染等,其防治原则则是控制和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

医学蠕虫学是研究人体内寄生的蠕虫的科学。

其中似蚓蛔线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成虫形似蚯蚓,雌虫较大,长20-35cm,尾直,而雄虫则较小,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

其虫卵则为椭圆形或椭圆形扁球形,大小为0.07-0.09mm x0.04-0.05mm。

肝吸虫的生活史需要经过两个中间宿主,首选中间宿主为淡水螺。

成虫寄生在人体肝内,产下虫卵,虫卵随着痰液或粪便排出体外,进入水中孵化成为毛蚴,再被淡水螺吞食,经过无性生殖繁殖,最终形成具有尾蚴的cercariae,再次感染人体,成为肝吸虫的成虫。

三、感染方式:人体摄入感染虫卵污染的水或食物,也可以通过皮肤接触感染。

四、致病:肝吸虫寄生在肝内,会引起肝脏炎症、肝硬化、门脉高压等疾病,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五、实验诊断:通过检查痰液或粪便中是否有肝吸虫虫卵来进行诊断,也可以通过血清学检测或影像学检查来辅助诊断。

六、流行:肝吸虫主要分布于亚洲,尤其是中国南方地区。

七、防治原则:主要是灭螺和治疗感染者,药物治疗首选吡喹酮。

同时,加强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也是预防肝吸虫的重要措施。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本科24学时)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本科24学时)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总论局部:1.人体寄生虫学分类: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医学节肢动物;2.WHO热带病特别规划署规定的5类7种寄生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2种〕、疟疾、利什曼病〔黑热病〕、锥虫病〔2种〕;3.我国建国初期五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疟疾、利什曼病〔黑热病〕、钩虫病;4.三种共生现象及例举:1)共栖〔偏利共生〕:鮣鱼与大鱼;2〕互利共生:白蚁与鞭毛虫;3〕寄生:5.保虫宿主举例:生食鱼虾的猫、狗等为华支睾吸虫〔肝吸虫〕的中间宿主;6.转续宿主举例:野猪为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的转续宿主7.寄生虫分类举例:1)偶然寄生虫:蝇蛆病2)专性寄生虫:疟原虫、钩虫3)体外寄生虫:蚊、白蛉、虱、蚤等4)时机性致病寄生虫:刚地弓形虫,隐孢子虫,肺孢子虫8.寄生生活对寄生虫的影响:1)形态特征的改变:体形的改变;某些器官退化或消失;某些器官兴旺;新器官的产生;2)生理特征的改变:抗消化液的作用;低氧环境中以酵解方式获得能量;生殖能力普遍增强;9.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素和免疫损伤;10.寄生虫感染的特异性免疫方式:1)非消除性免疫:疟原虫的带虫免疫和血吸虫的伴随免疫;2)消除性免疫:皮肤利什曼病;11.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12.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13.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14.寄生虫病的防治原那么:控制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15.简答:宿主对寄生虫感染的获得性免疫反响是否总是对宿主有利,为什么?宿主感染寄生虫后产生的免疫反响有时可表现为对宿主的免疫病理损伤,可导致Ⅰ、Ⅱ、Ⅲ、Ⅳ型超敏反响。

16.举例说明人体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超敏反响:医学寄生虫局部:一、形态1.土源性蠕虫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蛔虫、蛲虫、钩虫、鞭虫;生物源性蠕虫生活史中需要中间宿主:丝虫、旋毛虫、肝吸虫、日本血吸虫、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棘球绦虫2.线虫的形态和生活史特点:1)雌虫大于雄虫,雄虫尾端向腹侧弯曲或膨大成交合伞构造;2)消化系统简单而完整,有简单的神经系统,雌性生殖系统为双管型,雄性生殖系统为单管型;3)生活史中最显著的特点是蜕皮,一般蜕皮4次;3.似蚓蛔线虫〔蛔虫〕:1〕成虫属大型线虫,体长平均25cm,口孔有3个品字形排列的唇瓣;1)成虫小型线虫,雌雄大小差异最显著,体长1cm,成虫特征:头翼和咽管球〔食管球〕;2)虫卵卵壳外形不对称,一侧较平,一侧稍凸,无色透明,内含蝌蚪期胚胎或者幼虫;5.钩虫:2)虫卵:椭圆形,卵壳薄,无色透明,内含不同分裂时期的卵细胞,卵细胞与卵壳之间有明显间隙;3)杆状蚴:有口,能在外界环境中自主摄食;4)丝状蚴:口囊封闭,有向温性,向湿性和穿刺能力;6.毛首鞭形线虫〔鞭虫〕:1)成虫细小,前段尖细,后2/5粗大,形似马鞭;2)虫卵纺锤状或腰鼓状,卵壳厚,两端各1个透明栓,卵壳内含一个椭圆形卵细胞;7.丝虫:1)我国感染的丝虫有班氏吴策线虫〔班氏丝虫〕和马来布鲁线虫〔马来丝虫〕两种;8.旋毛形线虫〔旋毛虫〕:1)成虫为寄生于人体最小线虫;2)幼虫寄生于人和动物横纹肌中,形成幼虫囊包,也称囊包蚴;9.吸虫的形态和生活史特点:1)叶状或舌状,背腹扁平,两侧对称;2)有口、腹吸盘;3)消化道不完整,肠支末端形成盲管,无肛门;4)除血吸虫外,均为雌雄同体;5)生活史复杂,需要水环境和中间宿主,发育过程有世代交替现象;10.华支睾吸虫〔肝吸虫〕:1)成虫0.5cm,葵花籽状,虫体后端有分支状前后排列的睾丸;2)虫卵为常见寄生虫虫卵中最小的,形似芝麻粒,有卵盖、肩峰、小棘〔小疣〕;卵内含一毛蚴;11.日本裂体吸虫〔日本血吸虫〕:1)雌雄异体,雌雄合抱,雄虫有抱雌沟,雌虫因吸食血液虫体后半部为黑褐色;2)虫卵大,椭圆形淡黄色,卵壳一侧有侧刺,卵壳外表常有坏死组织等污物,内含一葫芦状毛蚴;3)尾蚴分叉,有穿刺腺;12.绦虫形态共同特点:1)成虫白色或乳白色,背腹扁平,带状,分节,大小因种而异;2)虫体由头节、颈部、链体组成,链体依次分为幼节,成节和孕节;3)头节有吸盘,顶突小钩等固着器官;颈部有生发功能;成节有完整成熟的雌雄生殖系统;孕节内只有子宫,充满虫卵,成熟后可自动脱落;4)虫体无消化系统,靠体壁直接吸收营养;14.两种带绦虫和棘球绦虫的虫卵光镜下都无法区分:圆球形,卵壳薄,卵壳与六钩蚴之间有棕黄色胚膜;15.棘球绦虫成虫:细粒棘球绦虫体长2-7mm,多房棘球绦虫更小;头节上有4个吸盘和顶突小钩,顶突可伸缩;16.棘球蚴构造:1)圆形囊状物,大小不一,直径可达几十厘米;2)棘球蚴由囊壁和囊内容物组成:囊壁外层为角皮层,无细胞构造,起保护虫体作用;囊壁内层为生发层,有生发作用,角皮层和囊内容物均由此长出;囊内容物包括囊液和棘球蚴沙,囊液无色澄清具有强致敏性;棘球蚴沙包括育囊,子囊,原头蚴,每条原头蚴内有与成虫一样的头节,均可发育为一条成虫;17.微小膜壳绦虫形态特点:1)节片均宽大于长,为宽扁状,成节有3个横列的睾丸,头节上顶突小钩可伸缩;2)虫卵由卵壳、胚膜、六钩蚴组成,胚膜较厚无条纹,胚膜与卵壳间有4-8根极丝;18.溶组织内阿米巴形态特点:1)滋养体形态不规那么,内含红细胞吞噬泡、细胞核构造包括核膜、核周染色质颗粒、核仁小且居中;2)包囊球形,内含1-4个核,核构造同滋养体,未成熟包囊内有棒状拟染色体和糖原泡;3)溶组织内阿米巴与结肠内阿米巴形态鉴别要点:19.阴道毛滴虫:滋养体水滴状或梨形,鞭毛5根〔4前1后〕;实质核1个,贯穿虫体轴柱1根,虫体1侧有波动膜;20.贾第虫:滋养体鞭毛4对8根,泡状核2个,吸器2个,轴柱1根不贯穿虫体;包囊有厚囊壁,囊壁与虫体间有空隙,2-4个核,内含鞭毛、轴柱前体及中体构造;21.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也称利杜体,为常见人体寄生虫中最小,内含1个核,1个动基体;前鞭毛体鞭毛1根且与虫体等长,虫体梭形,核位于中央,前端有动基体;22.原虫形态学特点:1)细胞质分为:内质、外质;主要的运动细胞器有伪足、鞭毛、纤毛、波动膜;2)细胞核分为:泡状核〔溶组织内阿米巴、贾第虫〕;实质核〔阴道毛滴虫、杜氏利什曼原虫、疟原虫、弓形虫〕二、生活史1.人作为终宿主的寄生虫有:蛔虫、蛲虫、钩虫、鞭虫、丝虫、旋毛虫、肝吸虫、日本血吸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2.人作为中间宿主的寄生虫有:旋毛虫、猪带绦虫、棘球绦虫、疟原虫、弓形虫3.具有保虫宿主的医学蠕虫:1)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2)猪,鼠为旋毛虫的保虫宿主;3)生食鱼虾的猫、狗为肝吸虫的保虫宿主;4)接触疫水的牛,犬,鼠等多数动物可作为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5)犬、鼠可作为杜氏利什曼原虫的保虫宿主6)大多数哺乳动物都可作为弓形虫的保虫宿主4.特殊的终宿主:1)犬科动物为细粒棘球绦虫的终宿主;2)狐为多房棘球绦虫的终宿主;3)按蚊为疟原虫的终宿主;我国主要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大劣按蚊等;4)猫科动物为弓形虫的终宿主;5.特殊的中间宿主:1)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是班氏丝虫的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2)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是马来丝虫的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3)肝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涵螺、沼螺、豆螺〕,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4)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只有钉螺1种;5)猪、牛分别为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的中间宿主;6)羊、牛等食草类动物为细粒棘求绦虫的中间宿主;7)鼠等啮齿类动物为多房棘球绦虫的中间宿主;而人不是多房棘球绦虫的正常宿主8)蚤类幼虫、面粉甲虫、赤拟谷盗等为微小膜壳绦虫的中间宿主;6.直接产幼虫的寄生虫是:丝虫和旋毛虫7.发育过程:1)蛔、蛲、鞭、:虫卵→感染期虫卵→幼虫→成虫;2)钩虫:虫卵→杆状蚴〔1、2期〕→丝状蚴→成虫3)旋毛虫:幼虫→幼虫囊包〔囊包蚴〕→成虫;4)丝虫:微丝蚴→腊肠期幼虫→丝状蚴→成虫;5)肝吸虫: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童虫→成虫;6)日本血吸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成虫;7)猪带、牛带绦虫:〔孕节〕虫卵→六钩蚴→囊尾蚴→成虫;8)棘球绦虫:孕节〕虫卵→六钩蚴→棘球蚴/泡球蚴→成虫;9)溶组织内阿米巴:4核包囊→滋养体→4核包囊;10)贾第虫:4核包囊→滋养体→4核包囊;11)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前鞭毛体→无鞭毛体;12)疟原虫:红内期〔环状体→晚期滋养体→成熟裂殖体→环状体〕红内期〔环状体→雌雄配子体〕→蚊内期〔雌雄配子→合子→动合子→囊合子→子孢子〕→肝内期/红外期〔子孢子→裂殖体→裂殖子〕→红内期〔环状体〕8.幼虫移行:1)蛔虫:肠壁小血管→门脉→肝→门脉→右心→肺→咽→消化道;2)钩虫:皮下小血管→右心→肺→咽→消化道;3)旋毛虫:肠壁小血管→宿主横纹肌;4)肝吸虫:消化道→肝胆管;5)日本血吸虫:皮下小血管→右心→肺→左心→体循环→肝内门脉系统→门脉-肠系膜静脉6〕猪带绦虫:肠壁小血管→皮下、肌肉、脑、眼7〕棘球蚴:肝、肺、骨、脑9.寄生部位:1)寄生于人体小肠的蠕虫:蛔、鞭、蛲、钩、旋毛虫、猪带、牛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2)旋毛虫幼虫寄生于横纹肌组织;丝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深、浅淋巴系统;3)肝吸虫寄生于肝胆管;日本血吸虫寄生于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4)猪带绦虫囊尾蚴可寄生人体皮下及肌肉、眼、脑;5)棘球蚴寄生于人体肝、肺、腹腔、肾、骨、脑;泡球蚴寄生于人体肝;6)溶组织阿米巴寄生于人体结肠粘膜皱褶,也可经血道播散寄生于肝、肺、脑等;7)贾第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和胆囊;8)阴道毛滴虫寄生于女性阴道和男性尿道、前列腺;9)杜氏利什曼原虫寄生于人体巨噬细胞内;10)疟原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红细胞内;11)弓形虫可寄生于所有脊椎动物的有核细胞内;10.感染阶段:1)蛔虫、鞭虫、蛲虫——感染期虫卵;2)钩虫、丝虫——丝状蚴;3)旋毛虫——幼虫囊包〔囊包蚴〕;4)肝吸虫——囊蚴;5)日本血吸虫——尾蚴;6)猪带绦虫——囊尾蚴,虫卵;7)牛带绦虫——囊尾蚴;8)棘球绦虫——虫卵;9)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阿米巴〕——四核包囊;10)贾第虫——四核包囊;11)阴道毛滴虫——滋养体;12)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13)疟原虫——子孢子;14)弓形虫——滋养体、包囊、卵囊;11.感染途径:1)经口感染的寄生虫:蛔虫、鞭虫、蛲虫、旋毛虫、肝吸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棘球绦虫、微小膜壳绦虫;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贾第虫〕;弓形虫;2)可通过吃肉感染的寄生虫:旋毛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弓形虫3)通过生食鱼虾感染的寄生虫:肝吸虫;4)经皮感染的寄生虫:钩虫、丝虫、日本血吸虫、杜氏利什曼原虫、疟原虫;5)接触感染的寄生虫:阴道毛滴虫;6)蛲虫和猪带绦虫虫卵都有自体感染和异体感染两种方式;7)生活史中存在逆行感染现象的寄生虫:蛲虫;8)生活史中存在自体内感染现象的寄生虫:猪带绦虫虫卵、微小膜壳绦虫卵12.诊断阶段:1)蛔、鞭、蛲、钩、肝吸虫、日本血吸虫、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的诊断阶段均为虫卵;2)丝虫的诊断阶段为微丝蚴;旋毛虫的诊断阶段为旋毛虫幼虫囊包〔囊包蚴〕;3)棘球绦虫的诊断阶段为棘球蚴/泡球蚴;4)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诊断阶段为滋养体和包囊;5)阴道毛滴虫诊断阶段为滋养体;6)蓝氏贾第鞭毛虫诊断阶段为滋养体和包囊;7)杜氏利什曼原虫诊断阶段为无鞭毛体;8)疟原虫诊断阶段为红内期原虫形态;9)弓形虫诊断阶段为滋养体〔速殖子〕或包囊;13.特殊的生活史特点:1)丝虫微丝蚴有夜现周期性;2)旋毛虫完成生活史必须转换宿主;3)生活史中有世代交替现象的寄生虫:肝吸虫、日本血吸虫、疟原虫、弓形虫4)微小膜壳绦虫既可不经过中间宿主直接发育,也可经过中间宿主间接发育;5)简答: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于门脉系统,为什么能在粪便中发现虫卵?答案见书,课堂已给出;6)阴道毛滴虫生活史中仅有滋养体一个时期;14.原虫生活史主要阶段:滋养体期〔活动期〕;包囊期〔静止期〕;15.原虫生活史类型:1)人际传播型:阴道毛滴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贾第虫;2)循环传播型:弓形虫;3)虫媒传播型:杜氏利什曼原虫;疟原虫;16.原虫的生殖方式:1)无性生殖:二分裂、多分裂、出芽生殖;2)有性生殖:配子生殖、接合生殖;三、致病:1.蛔虫致病阶段包括幼虫和成虫:1)幼虫致病:蛔虫性肺炎和荨麻疹2)成虫致病: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病症、全身过敏反响、儿童发育障碍;3)蛔虫成虫的并发症主要由于蛔虫“钻孔〞习性: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胆道蛔虫症;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肠穿孔,此外还有肠梗阻、胰腺炎、阑尾炎。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总结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总结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总结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人类体内寄生虫的分布、形态、生命周期、影响和防治等方面的学科,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

人体寄生虫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比较普遍,并且对人类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对人体寄生虫学中的重点进行总结。

一、人体寄生虫的分类按照生物学分类,人类体内寄生虫的类型主要有动物原生生物、线虫、扁平虫和吸虫等。

其中动物原生生物包括锚头虫、滴虫和纤毛虫等;线虫包括钩虫、蛔虫和鞭虫等;扁平虫包括血吸虫和棘球绦虫等;吸虫包括肝吸虫和肠吸虫等。

二、人体寄生虫的生命史人体寄生虫的生命史在不同的虫种中有所不同,但一般包括虫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虫卵是指寄生虫的精细生殖细胞,寄生虫在人体内的繁殖过程中产生,通过排泄物排出人体外便可感染其他人体。

幼虫是指虫卵孵化后的形态发育到一定程度的生物形态,有的幼虫通过消化道穿入人体内,有的则通过皮肤、肺部等通道感染人体。

成虫是指虫体发育成熟后的生物形态,它们会寄生于不同的人体部位,如肠道、泌尿系统、血液、脊髓和眼耳鼻喉等器官。

三、人体寄生虫的传播途径人体寄生虫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传播:1. 经由污染水、膳食。

例如:肝吸虫、血吸虫、钩虫等;2. 经由昆虫叮咬。

例如:噬人黑蜱、古蚕虫、恙虫等;3. 经由皮肤吸收。

例如:钩虫、毛蚴、棘球绦虫等;4. 经由接触染病动物或粪便。

例如:弓形虫、尾螺等。

四、人体寄生虫的血液学检查人体寄生虫病的确诊主要依靠血液学检查。

在这些检查中,通过对影响人体健康的血液中寄生虫细胞、虫卵、寄生虫抗原或抗体的检测,可以进一步明确寄生虫病的类型、分布和严重程度,为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血液学检查的方法包括血片检查、凝胶扩散试验、骨髓检查和补体结合试验等。

五、人体寄生虫的防治措施人体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1. 动员健康科普知识和提高公众健康素质。

宣传洗手、饮水卫生等基本的健康习惯;2. 加强环境清洁和卫生条件。

室内、室外环境保持清洁卫生,改善生活条件;3. 定期体检和及时治疗。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知识总结(全)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知识总结(全)

人体寄生虫学学习目标:1. 通过掌握寄生、寄生虫、宿主、终宿主、中间宿主、寄生虫生活史、感染阶段、感染途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等概念。

2. 通过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习,掌握寄生虫的致病机理和实验诊断,了解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机制,了解常见人体寄生虫的种类。

3. 掌握华支睾吸虫吸虫的形态特点,生活史一般特征。

4. 掌握华支睾吸虫致病机理和病原检查方法,了解临床表现、免疫诊断、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

授课内容:人体寄生虫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医学生学习这门课的意义。

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篇总论人体寄生虫学:研究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存繁殖规律,阐明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相互关系的科学。

范畴医学蠕虫学医学原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十大热带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淋巴、盘尾)、利什曼病、锥虫病(非洲、美洲)麻风、结核、登革热。

(展示相关疾病的图片,给同学们做一些病例介绍。

)五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钩虫病寄生与寄生关系共生:两种不同的生物形成的互相依赖,互相联系的共同生活现象。

共栖(commensalism):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互利共生(mutulism):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

寄生(parasitism):一方受益,另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

受益者称为寄生物,受害者称为宿主。

寄生虫及其类型根据寄生性质,可分为:1、专性寄生虫:营寄生生活,如疟原虫。

2、兼性寄生虫:多营自由生活,某种情况下可营寄生生活。

3、机会致病寄生虫: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

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出现异常增殖并致病。

根据寄生部位,可分为:1、体内寄生虫:寄生于宿主器官或组织细胞内2、体外寄生虫:寄生于体表。

宿主及其类型宿主(host):被寄生虫所寄生的人或动物。

终宿主(definitive host):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知识总结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知识总结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知识总结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寄生在人体内的寄生虫及其防治的学科。

寄生虫是一类以寄生、寄生幼虫继续寄生或侵袭人体为特征的生物。

了解人体寄生虫学的重要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与防治常见的人体寄生虫病,以下是人体寄生虫学的重点知识总结:一、常见人体寄生虫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1.蛔虫病:蛔虫是常见的消化道寄生虫,成虫寄生于小肠,虫卵通过食物或水源进入人体,经胃肠道进入小肠,孵化成幼虫后,经肠壁进入血液循环,再从肺经气管进入咽喉,最终再次吞咽到小肠定殖。

2.钩虫病:钩虫是常见的土壤寄生虫,寄生于小肠,人类感染主要通过皮肤接触感染源污染的土壤,幼虫穿透皮肤进入人体,经血液循环到达肺部,从而被咳出,再次吞咽到小肠。

3.弓形虫病:弓形虫是一种单细胞寄生虫,可寄生于人体多个器官,感染途径主要有经口摄入感染性卵囊或感染性囊体的肉类、饮用未经过滤、消毒的生水、接触感染性化粪污染的土壤或环境等。

4.血吸虫病:血吸虫是一种寄生于人体肠道或膀胱的吸虫,感染途径主要有经皮感染、经口感染、经母婴传播等,主要通过接触感染水源中的钉螺或人工种植的河流水生植物等。

5.疟疾:疟原虫是一种通过蚊子传播的寄生虫,感染途径为蚊子叮咬,在人体内感染红细胞,寄生在红细胞内进行繁殖,然后感染新的红细胞。

二、常见人体寄生虫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1.蛔虫病:轻型病例可能无明显症状,重型病例可出现腹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

诊断主要依靠粪便虫卵检查。

2.钩虫病:感染初期可出现皮肤瘙痒、红斑、水疱等症状,慢性期可出现贫血、消瘦、肠炎等表现。

诊断主要依靠粪便虫卵检查。

3.弓形虫病:感染初期可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慢性期特征性体征为淋巴结肿大、脾肿大等。

诊断主要依靠抗体检测和弓形虫DNA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4.血吸虫病:急性期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带血等症状,慢性期可出现肝脾肿大、腹水、贫血等。

诊断主要依靠粪便或尿液中虫卵检查。

5.疟疾:疟原虫感染出现周期性发热、寒战、头痛等症状,诊断主要依靠血涂片或快速诊断试纸检测。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总论一、定义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

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

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二、主要概念1、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2、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4、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5、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6、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7、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8、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10、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1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12、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13、带虫者:体内带有寄生虫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

14、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一)、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A.掠夺营养;B、机械性损伤;C、毒性反应;D、超敏反应。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作用1、先天性免疫2获得性免疫:1)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

2)消除性免疫三、寄生虫的流行与防治(一)寄生虫流行的基本环节1、传染源:寄生虫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2、传播途径;3、易感人群。

(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生物,社会。

(三)寄生虫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四)寄生虫病的特点:1、异位寄生;2、幼虫移行症:幼内脏虫移行症;皮肤幼虫移行症;3、慢性感染和急性感染(五)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者医学蠕虫学第一章线虫第一节似蚓蛔线虫一、形态1、成虫:长圆柱形,形似蚯蚓雌虫:较大,长20-35cm,尾直雄虫:较小,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2、虫卵:受精卵:短椭圆形,棕黄色,卵壳厚,外被波浪状的蛋白质膜,卵壳内有一个椭圆形的卵细胞。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整理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整理

人体寄生虫总论(一)寄生与寄生关系共栖;互利共生;寄生寄生生活: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得利,另一方受害。

获利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包括微生物和寄生虫)受伤害的一方称宿主。

(二)宿主的分类1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期或有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2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期或无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有第一和第二之分。

3储存宿主(保虫宿主):寄生虫的成虫除可寄生于人体外,还可寄生于某些哺乳动物体内,这些脊椎动物具有保护虫种和起传染源的作用。

这些动物宿主称为储存宿主。

4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体内,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但可生存,以后若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时,即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正常宿主和非正常宿主)(三)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发育生长的过程及所需要的条件称生活史。

感染阶段:寄生虫的某一阶段离开传染源后,必须在外界环境中,或在中间宿主或在媒介生物体内发育和/或繁殖,才能达到具有感染性的阶段,称感染阶段。

直接发育:凡寄生虫需要在外界发育至感染阶段,再侵入人体继续发育,并完成生活史者,称直接发育。

间接发育:凡寄生虫需要在中间宿主或媒介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再侵入人体完成生活史者,称间接发育。

(二)、寄生生活对寄生虫的影响在形态方面的适应性改变有:(1)体形;(2)器官:消失或退化,加强,新器官的产生在生理方面的适应性改变有:肠道寄生虫抗消化液的机能增强繁殖能力的加强适应外界环境条件能力的强化各种特殊向性的出现(三)、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1、寄生虫的致病作用:1)摄取营养、影响吸收:是寄生虫对宿主造成最常见的危害之一。

2)机械性损伤:寄生虫可通过穿刺、堵塞、压迫、破坏等作用,对宿主造成危害。

3)化学性损伤:寄生虫的代谢产物、分泌物、排泄物及虫体死亡后的分解物等化学物质的刺激作用,对人体可产生各种不同的危害。

4)免疫病理损伤:寄生虫体内和体表许多成分,均可作为抗原诱导宿主产生免疫病理反应。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总结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总结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总结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人体内寄生虫的一门学科。

在医学领域中,人体寄生虫常常是引起疾病的因素之一,因此对其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重点总结了人体寄生虫学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

一、人体寄生虫的分类在人体寄生虫学中,人体寄生虫主要被分为原生动物和线虫。

原生动物包括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等,而线虫包括蛔虫、钩虫、血吸虫等。

每种寄生虫都有其生命史和寄生习性,这些对于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人体寄生虫的传播途径人体寄生虫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传播。

其中最常见的途径是食物和水源的污染,包括排泄物、污染的土壤和河流。

此外,还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如皮肤上的螨虫和虱子。

人与动物也可能互相传播某些寄生虫,如毛细血管回虫和真菌性疣。

三、人体寄生虫的临床表现人体寄生虫病症状可以有多种,且症状并不明显。

一些常见的症状包括消化系统症状,如腹泻、腹痛和消化不良;呼吸系统表现,如呼吸困难和咳嗽;皮肤症状,如瘙痒、皮肤炎症和疣等;并伴有贫血和营养不良等。

四、人体寄生虫的诊断方法诊断人体寄生虫病需要通过临床病史、病症的体征和各种检测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常用的检测手段包括:血液检测、粪便检测、尿液检测、组织检测、抗原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五、人体寄生虫的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的人体寄生虫,治疗方案会不同,因此诊断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常用的治疗药物有抗寄生虫药和抗生素,如吡喹酮、苄哒嗪等。

此外,需要配合病人的营养支持和生活习惯的管理。

六、人体寄生虫的预防方法防止人体寄生虫病必须依靠注意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健康饮食等方面。

特别是对于野外生活和旅游的人群应注意饮食卫生,尽量不喝未经消毒的水和没有煮熟的食品。

同时,避免与寄生虫病患者接触,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人体寄生虫病的重要方法。

综上所述,人体寄生虫学对于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预防和治疗人体寄生虫相关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预防人体寄生虫病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起到不小的作用。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总结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总结

人体寄生虫学
芝麻状,淡黄褐色;蠕虫卵中最小者;卵壳较厚、有卵盖、肩峰、小疣;
内含物为毛蚴椭圆形,蠕虫卵中最大
者,淡黄色,卵壳薄而
均匀,一端有小盖;
卵内有一个卵细胞
20~40个卵黄细胞
金黄色,椭圆形,
左右不对称;
前端较宽,有扁平
卵盖,后端稍窄;
与卫氏相似
与带绦虫基本相似
虫卵、孕节→六钩蚴→棘球蚴→成虫;
成虫寄生部位:小肠上段
棘球蚴寄生部位:多寄生于
成虫→受精卵(多为受精)→感染期虫卵→幼虫→成虫;
寄生部位:人体小肠
属土源性线虫,不需要
寄生部位;滋养体寄生于十二指肠或上段小肠、胆囊,以二分裂。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复习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复习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复习线虫第一节概论一、形态(一)成虫:1、圆柱形,不分节,两侧对称,雄虫多较雌虫小,尾端向腹面卷曲.2、原体腔或假体腔:无上皮细胞3、体壁:由角皮层、皮下层、纵肌层组成4、消化系统:化系统完整,组成:口孔、口腔、咽管、肠、肛门消化腺5、雌雄异体;生殖系统:雄虫的,单管型;雌虫的,多为双管型(二)虫卵:卵圆形,无卵盖卵壳:由外向内为卵黄膜(受精膜)壳质层脂层或蛔甙层卵内二、生活史1、基本发育阶段:卵、幼虫、成虫幼虫发育需4次蜕皮、移行2、生活史类型:(1)生物源性线虫(间接型):需中间宿主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感染期幼虫,以组织线虫为主,如:丝虫(2)土源性线虫(直接型):不需中间宿主以肠道线虫为主:卵产生后不久即具感染力,如蛲虫卵在外界发育至感染期虫卵,如蛔虫、鞭虫卵在外界孵出幼虫并发育至感染期幼虫,如钩虫似蚓蛔线虫(蛔虫)一、形态(一)成虫:1、体型最大者,似蚯蚓,15~35cm2、特征性结构:唇瓣,细齿体表:横纹、体侧线3、雌虫:双管型,开口于腹面中部之前4、雄虫:单管型;尾端向腹面弯曲,交合刺一对(二) 虫卵1、受精蛔虫卵棕黄色,宽椭圆形45~75×35 ~ 50um由外向内:蛋白质膜卵壳卵内容物2、感染期卵(含蚴卵)蛋白质膜:有或无卵壳(受精膜、壳质层、蛔甙层)卵内: 蚴虫3 、未受精蛔虫卵:棕黄色,长椭圆形,(88 ~94)×(39 ~ 44 )um;组成:卵壳(受精膜,壳质层)卵内容物:折光颗粒4、脱蛋白膜卵 - 厚而透明二、生活史生活史要点:1、人:唯一终宿主2、受精蛔虫卵在外界适宜环境发育3周为感染期卵3、感染途径:经口;感染期:感染期卵4、幼虫移行途径:幼虫侵入肠壁V↓经肝↓右心→肺,支气管,会厌↘咽↓胃、小肠5、钻孔习性6、雌虫产卵量大,24万个/天/雌虫三、致病(一)成虫1、成虫致病机理及临床表现:夺取营养:消瘦,贫血等机械损伤:毒素作用、变态反应成虫并发症:胆道蛔虫病肠梗阻肠穿孔蛔虫性胰腺炎蛔虫性阑尾炎等(二)幼虫1、蛔虫性哮喘2、蛔蚴性肺炎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4、异位寄生四、诊断1、粪检虫卵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浮聚法2、驱虫治疗性诊断五、流行1、传染源:粪中含受精蛔虫卵的人2 、产卵量大、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强;直接发育;人粪施肥;感染率高六、防治:(一)驱虫阿苯哒唑(丙硫咪唑): 400mg顿服 1 ~2天甲苯哒唑:成人100mg/d,顿服 3 ~4天伊维菌素: 6 mg/d,顿服疗效100﹪驱虫时间:秋冬季节,每隔3~6个月驱虫一次(二)并发症:手术镇痛抗生素等(三)加强卫生宣传(四)加强粪便管理毛首鞭形线虫(鞭虫)1、形态:成虫:形似马鞭,长30到50毫米间前3/5呈细线状,后2/5粗如鞭柄状雄虫尾端环状蜷曲2、生活史特点(1)感染期:感染期虫卵感染途径:经口(2)寄生部位盲肠(3)幼虫直接在肠道中发育为成虫3、致病:鞭虫病消化道症状并发症:消化道出血、阑尾炎、肠梗阻、肠套叠、直肠脱垂4、诊断:粪检查虫卵5、防治:甲苯咪唑、噻嘧啶、阿苯哒唑连服3天蠕形住肠线虫蛲虫一、形态(一) 成虫1、细小,乳白色,线头状,雄虫(♂):(2~5)×(0.1~0.2)mm雌虫(♀):(8 ~13)×(0.3 ~ 0.5)mm2、特征性结构:头翼咽管球3、雄虫:后端卷曲“6”字形;单管型雌虫:长纺缍形,尾尖直;双管型(二)虫卵:无色透明,”D“形;大小:(50~60)um× (20 ~ 30)um; 卵壳由外向内:蛋白质膜、壳质层、脂层;卵内:含蝌蚪期胚胎二、生活史生活史要点:1、雌虫在交配后,夜间肛门括约肌松驰时爬至肛周产卵2、受精卵发育至感染期卵仅需6小时3、感染途径:肛门--手-口途径、接触或吸入、自身重复感染(逆行);感染期:感染期卵4、终末宿主:人5、成虫寿命短(2~4周)三、致病:肛门、会阴部瘙痒消化紊乱神经精神症状异位寄生:蛲虫性阑尾炎蛲虫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四、诊断成虫虫卵:清晨便前,洗澡前方法:棉签拭子法五、流行1、人:唯一的传染源2、传播方式:A、肛门-手-口B、接触感染和吸入感染C、逆行感染六、防治1、防止再感染2、驱虫:阿苯哒唑 200mg 顿服甲苯哒唑 100~200 mg 顿服 2天三苯双脒 200 mg 顿服或生理盐水灌肠 3、局部用药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美洲板口线虫一、形态(一)成虫:1、细长1cm左右,呈“C”形或“S”形2、雌虫:末端圆锥形,可有尾刺;双管型雄虫:末端膨大为交合伞单管型3、特征性结构:口囊:钩齿、板齿咽管发达的肌肉交合伞、交合刺口囊:交合伞背辐肋是虫种鉴别的依据两种钩虫成虫鉴别:头腺1对(分泌抗凝素)咽腺(分泌乙酰胆碱酶)排泄腺1对(分泌蛋白酶)(二)虫卵:椭圆形,大小:(57~76)×(36~40)um;壳极薄,无色透明卵内含2~4个卵细胞(二)幼虫:杆状蚴:前端钝圆后端尖细,有口孔丝状蚴(感染期蚴):口孔封闭二、生活史丝状蚴的生物学特征:(1)向温性、向湿性、聚集性、借水膜爬行(2)穿刺力强,咽管腺(3)接触皮肤, 主动入侵生活史要点: 两种钩虫基本相同1、一个宿主:人2、感染途径:经皮肤,十二指肠钩虫可经口感染、经胎盘感染;感染期:丝状蚴(感染期幼虫)3、经皮肤入血到右心,经肺,肺泡,支气管,咽,小肠发育为成虫4、十二指肠钩虫幼虫有迁延移行现象5、成虫寿命:5~7年左右钩蚴的迁延移行人体经皮肤感染十二指肠钩虫后,部分幼虫在组织中,发育暂停或迟缓,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到达小肠发育为成虫(可达250多天)的现象。

人体寄生虫学重难点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重难点归纳

第一篇总论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也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课程。

人体寄生虫学包括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和医学节肢动物学三部分内容。

第一章引言重点和难点一、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寄生虫的危害包括作为病原体引起寄生虫病和作为媒介传播疾病。

在世界范围内,寄生虫病是普遍的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培训研究特别规划署联合倡议要求重点防治的10种热带病中,随麻风病、结核病和登革热外,其余7种都是寄生虫病,即疟疾、血吸虫病、淋巴丝虫病、盘尾丝虫病、利什曼病、非洲锥虫病和美洲锥虫病。

我国曾经将血吸虫病、疟疾、钩虫病、丝虫病及黑热病(杜氏利什曼病)列为我国五大寄生虫病。

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包括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我国寄生虫病防治的成就、现状及任务我国曾是寄生虫病种类多且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我国在控制和消灭曾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五大寄生虫病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黑热病在1958年已基本消灭,目前每年的新发病例为200例左右;丝虫病于1994年达到基本消灭,并于2006年实现了阻断丝虫病传播的目标,目前我国已无新发病例;疟疾近年来已无本土发病,报道的病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每年大约3000例左右,97% 为恶性疟病人;血吸虫病在70%的流行地区已基本达到疫情控制或传播阻断的标准;据2014年第三次全国寄生虫病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钩虫的感染人数为1700万左右,感染率虽有大幅的下降,但形势仍不容乐观。

传染源和传播媒介的存在,抗药性的出现,一些流行区疫情复燃;输入性境外寄生虫病的种类和发病人数不断增加,并且伴随“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中国对输入性寄生虫病的监控和防治难度面临挑战;食物源性和机会性寄生虫病的感染率也有增高的趋势。

因此,寄生虫病的防治任务还十分艰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寄生虫学一、定义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

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

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二、主要概念1、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2、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4、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5、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6、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7、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8、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10、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1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12、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13、带虫者:体内带有寄生虫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

14.寄生虫:一类失去外界自由生活能力,暂时/永久地寄生在另一生物的体表/体内,获取营养,给被寄生物带来损伤的低等动物15.带虫免疫:人体感染某些原虫后,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可杀伤体内大部分原虫,但还不能彻底消灭,体内仍存有少量原虫,并对再感染的原虫有一定抵抗力,无虫体免疫力消失,这种免疫现象称带虫免疫10.带虫者:寄生虫进入人体,可在体内长期生存,把这种人称为带虫者11.隐性感染: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感染某些寄生虫后,不出现临床症状,用常规的病原学诊断方法不易查到病原体,称为隐性感染12.夜现周期性:微丝蚴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则出现于外周血液的现象13.疫水:疫水是指被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以及寄生虫所污染的,具有传染性的水源14.变态:从卵变为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行为和本能的一系列变化的总称。

15.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16.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17.伴随免疫:初次感染血吸虫后,体内活成虫产生特异性免疫,对己存在体内的活成虫不起作用,但可杀伤入侵的早期童虫,这种现象称为伴随免疫18.机械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表或体内,无发育无繁殖(数量/形态不变),虫媒对病原体只起传递运载作用19.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必需在一定种类节肢动物体内发育至感染期或(和)繁殖至一定数量后才能传播给宿主20.免疫逃避:在免疫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可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识别,而存活、寄生21.旅游者腹泻: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主要寄生于人体的小肠上部,引起腹疼、腹泻和吸收不良的症状,此病在旅游者中多见22.再燃:急性疟疾患者由于治疗不彻底或机体产生了免疫力,大部分红细胞内疟原虫被杀死,疟疾发作停止。

在无新感染的情况下,由于残存的红细胞内的少量疟原虫大量繁殖,再次引起的发作称再燃,四种疟原虫均可引起再燃23.复发:经过抗疟治疗或免疫作用,杀灭所有红细胞内期疟原虫,疟疾发作停止。

在无新感染的情况下,由于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形成的休眠体复苏,进行裂体增值产生的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内发育,引起的发作称复发。

只有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可引起复发24.发热阈:疟疾的临床发作是由疟原虫的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所引起,而引起疟疾发作的原虫血症最低值称为发热阈数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一)、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A.掠夺营养;B、机械性损伤;C、毒性反应;D、超敏反应。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作用1、先天性免疫2获得性免疫:1)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

2)消除性免疫三、寄生虫的流行与防治(一)寄生虫流行的基本环节1、传染源:寄生虫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2、传播途径;3、易感人群。

(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生物,社会。

(三)寄生虫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四)寄生虫病的特点:1、异位寄生;2、幼虫移行症:幼内脏虫移行症;皮肤幼虫移行症;3、慢性感染和急性感染(五)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者医学蠕虫学第一章线虫第一节似蚓蛔线虫一、形态1、成虫:长圆柱形,形似蚯蚓雌虫:较大,长20-35cm,尾直雄虫:较小,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2、虫卵:受精卵:短椭圆形,棕黄色,卵壳厚,外被波浪状的蛋白质膜,卵壳内有一个椭圆形的卵细胞。

未受精卵:长椭圆形,卵壳蛋白质膜较薄,卵壳内含大小不等的卵黄颗粒,也称屈光颗粒。

感染期虫卵:受精卵细胞不断分裂而形成幼虫盘曲在壳内二、生活史成虫→虫卵→感染性虫卵→幼虫→(小肠小肠壁静脉或淋巴管→肝→右心→肺→气管→咽喉→胃→小肠)成虫寄生部位:人小肠;感染阶段:感染性虫卵;感染方式:经口感染三、致病幼虫:蛔蚴性肺炎成虫:掠夺营养;损伤肠粘膜,并发症(肠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四、实验诊断1、直接涂片法:检出率一张80%,三张95%2、试验驱虫法五、流行因素:1、生活史简单,产卵量大2、虫卵抵抗力强六、防治原则: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加强预防工作;2、加强粪便管理;3、普查普治。

第二节钩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一、形态1、成虫:A、虫体细长,10mm雌虫:尾端呈圆锥状雄虫:尾端膨大成交合伞B、头部具头腺,可分泌抗凝素C、口囊发达:十二指肠钩虫:两对钩齿美洲钩虫:一对板齿2、虫卵:椭圆形,无色透明,卵壳薄,刚排出虫体的的虫卵内含2—8细胞二、生活史成虫→虫卵→杆状蚴→丝状蚴→真皮的血管、淋巴管→右心→肺→气管→咽喉部→胃→小肠→成虫寄生部位:小肠感染阶段:丝状蚴感染方式:丝状蚴从皮肤钻入人体三、致病幼虫::钩蚴性皮炎呼吸道症状:肺部炎症成虫:⑴贫血:成虫吸血,且边吸边排分泌抗凝素,是伤口血流不止不断更换吸血部位,是新旧伤口同时流血十二指肠钩虫:0、25ml/天美洲钩虫:0、05ml/天⑵消化道症状;⑶异嗜症。

四、实验诊断1、直接涂片法;2、饱和盐水漂浮法;3、钩蚴培养法五、流行世界性分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为广泛。

因素:有传染源存在;病人粪便污染土壤;人与土壤接触。

第三节蛲虫(蠕形住肠线虫)一、形态1、成虫:细小,乳白色雌性:8-13cm,尾端长而尖细雄性:2-5cm,尾端向腹面曲2、虫卵:无色透明,椭圆形,两侧不对称,卵内有一卷曲幼虫二、生活史:成虫→虫卵→感染性虫卵→幼虫→成虫寄生部位:回盲部感染阶段:感染性虫卵感染方式:经口感染成虫寿命:2-4周三致病:1、肛周及会阴皮肤瘙痒、炎症;2、异位寄生及损害。

四、实验诊断:1、查虫卵,清晨便前;肛周拭子法:透明胶纸法和棉签拭子法。

2、查成虫:宿主入睡后2-3小时五、流行分布于世界各地,感染率城市高于农村,儿童高于成人因素:1、传染源:病人与带虫者;2、生活史简单;3、感染方式简单,机会多2、自体感染:肛门——手——口3、间接感染4、虫卵抵抗力强第四节丝虫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一、形态1、成虫:丝线状,乳白色雌性:58、5-105×0、2-0、3mm,尾端略向腹面弯曲雄性:28、2-42×0、1-0、15mm,尾端向腹面弯曲2-3圈2、微丝蚴:卵胎生幼虫,状如小蛇,头端钝圆,尾端尖细,外被鞘膜,体内有体核,头端无核区为头间隙二、生活史幼虫:蚊体内,成虫:人体内。

成虫→微丝蚴→腊肠期幼虫→丝状蚴→成虫↓↑蚊胃→蚊子胸肌→蚊下唇成虫寄生部位:淋巴系统马来丝虫:班氏丝虫:2、终宿主:中间宿主:3.感染阶段:4、感染方式:5、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三、致病:主要为成虫对淋巴系统的损害1、急性炎症和过敏应用期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管炎、丹毒样皮炎班氏丝虫:急性精索炎、附睾炎、睾丸炎2、慢性阻塞期A、象皮肿:局部皮肤和皮下结缔组织增生班氏丝虫:马来丝虫:B、乳糜尿、睾丸鞘膜积液四、实验诊断血液检查:厚血膜法,鲜血片法采血时间:晚上9时至次日清晨2时五、流行:1、流行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班氏丝虫:世界性分布,以亚洲较为严重马来丝虫:仅限于亚洲2、传播媒介:班氏丝虫:库蚊马来丝虫:按蚊六;防治原则1、普查普治首选药物:海群生2、灭蚊防蚊第二章吸虫一、形态特点:1、多数体形为叶片状或长舌状(吸血虫除外)2、具口、腹吸盘3、多数雌雄同体(吸血虫除外)4、生殖系统发达5、虫卵多有卵盖(血吸虫除外)二、生活史特点:1、吸虫的生活史复杂,幼虫阶段进行无性生殖2、生活史发育过程中需要1—2个中间宿主3、生活史均需经过水域环境发育,首选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一节肝吸虫(华支睾吸虫)一、形态:1、成虫:a、体形狭长,背腹扁平,似葵花籽仁b、具口、腹吸盘c、雌雄同体:两个分支状的睾丸,子宫管状,弯曲2、虫卵:寄生人体的最小寄生虫卵,黄褐色,前窄后宽,前端有明显卵盖,具肩峰,小疣,卵内含毛蚴二、生活史:成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寄生部位:终宿主:保虫宿主:第一中间宿主:第二中间宿主:感染阶段:囊蚴感染方式:生食或半生食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三、致病:阻塞性黄疸;胆管炎、胆囊炎;消化功能紊乱;肝硬化;胆石症四、实验诊断:a、粪检虫卵:沉淀集卵法,b.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五、流行:主要流行在东亚及东南亚各国,广东珠江三角洲为世界性高发区,不良饮食习惯为本病流行的最主要因素六、防治原则:1、治疗药物:吡喹酮2、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3、加强粪管,改善养鱼办法第二节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一、形态1、成虫:a、长椭圆形,虫体肥厚,形似姜片,是寄生人体的最大吸虫; b.具口、腹吸盘;c、雌雄同体。

2、虫卵:椭圆形,淡黄色,寄生人体最大的寄生虫卵,卵壳薄,卵盖小,卵内含一个卵细胞和20—40个卵黄细胞。

二、生活史成虫→虫卵→毛蚴→胞蚴→两代雷蚴→尾蚴→囊蚴→成虫成虫寄生部位:小肠终宿主:人保虫宿主:猪中间宿主:扁卷螺传播媒介:水生植物感染阶段:囊蚴感染方式:吃入生或未熟的含活囊蚴的水生植物三、致病:消化道症状;肠梗阻;重度感染四、实验诊断1、粪检虫卵:a、直接涂片法:连检三张检查率90%;b、沉淀集卵法。

2、由粪便或呕吐物查成虫五、流行:流行于亚洲,主要与当地种植可供生食的水生植物有关,还有饮用水六、防治原则:1、加强粪便管理,防止人或猪的粪便污染水源2、关键在于不生食水生植物,提倡用熟饲料喂猪3、治疗病人,常用药物是吡喹酮和槟榔第三节日本裂体吸虫(日本血吸虫)一、形态1、成虫:圆柱形,具口、腹吸盘,雌雄同体。

雌虫:较细长,20mm,暗褐色,常处于雄虫的抱雌沟内,成合抱状态雄虫:较粗短,16mm,乳白色,腹吸盘后两侧体壁向腹面卷曲成抱雌沟2、虫卵:椭圆形,淡黄色,无卵盖,卵壳薄,卵壳一侧有一小棘,壳表面常附有宿主坏死组织残留物,卵内含一毛蚴二、生活史1、成虫→虫卵→毛蚴→两代胞蚴→尾蚴→童虫→成虫2、终宿主:人3、保虫宿主:牛中间宿主:钉螺2、感染阶段:尾蚴3、感染方式:人与疫水接触:人喝入含尾蚴的生水4、虫卵的去路:a、一部分虫卵穿过肠壁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b、一部分虫卵随血流回肝,在肝脏沉着,死亡钙化c、一部分虫卵在肠壁沉积钙化死亡三、致病:1、尾蚴性皮炎:仅见于重复感染者2、童虫:肺部炎症3、成虫:静脉内膜炎,静脉周围炎4、虫卵:a、急性血吸虫病:虫卵周围形成嗜酸性小脓肿b、慢性吸血虫病:肝脏及结肠壁纤维化c、晚期血吸虫病:三大症状:肝脾肿大、腹水;门脉高压;胃底静脉曲张5、异位寄生:肺,脑部四、实验诊断:1、粪检虫卵:直接涂片法(粘液脓血便);沉淀集卵法2、检幼虫:毛蚴孵化法3、直肠镜组织检查4.免疫学诊断五、流行:流行于长江流域及以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因素:a、粪中血吸虫卵污染水源b、水中有钉螺存在c、人与疫水接触六、防治原则:治疗药物:吡喹酮普查普治;消灭钉螺;加强粪管;个人防护第三章绦虫形态特点:1、体扁平,带状,分节 a、头颈节 b、链体;2、生殖系统发达,雌雄同体;3、无消化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