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第3节 重力》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重力说课教案

人教版初中重力说课教案

人教版初中重力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重力》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概念、大小、方向和重心,以及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对重力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学习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重力的概念,了解重力的大小、方向和重心。

(2)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重力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大小、方向和重心,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 教学难点: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和三要素。

(2)提问:地球附近的物体受到一种特殊的力,你们知道是什么吗?2. 探究重力的概念和三要素(1)介绍重力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一种吸引力。

(2)讲解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

(3)介绍重心的概念,演示重心实验,让学生理解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3. 实验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1)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所受的重力。

(2)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物体质量和所受重力。

(3)分析实验数据,发现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关系。

4. 总结重力的应用(1)讲解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校准等。

(2)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了重力的概念、大小、方向和重心,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数据分析环节,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发现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
4.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探索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使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3.强调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实用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力概念的理解: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需要理解重力的来源、作用点和方向。
2.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探究:理解重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的关系,并能运用公式G=mg进行相关计算,这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和难点。
3.重心概念的认识: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与重力相关的现象,如苹果落地、抛物线运动等,引发学生对重力的好奇心,自然导入新课。
2.实验探究,理解重力: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如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比较不同质量物体的重力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重力,理解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3.互动讨论,突破难点:针对重力与质量关系这一难点,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自主发现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
7.作业布置,拓展延伸:布置与重力相关的作业,如观察生活中的重力现象、计算特定物体的重力等,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8.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9.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培养他们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案

第3节重力知识与技术1.认识重力,知道重力是怎样产生的。

2.认识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式G= mg,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重力的方向,并能够应用其解决实质生活中的问题,会画重力的表示图。

4.认识重力的由来。

过程与方法1.经过学生不论怎样向空中抛乒乓球,最后乒乓球都要落到地面的实验,让学生来认识重力。

2.经过研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相关的实验,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并会用数学上描点、连线的方法,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坐标图。

3.学会用比值法、图像法办理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身旁的小实验,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旁,激发学生研究科学知识的兴趣。

2.在研究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育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课要点研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以及学会利用G= mg的相关计算。

教课难点画重力与质量的坐标图像。

教具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泥、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形引入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瀑布美景。

指引学生思虑“水往低处流”的原由,进而引出课题——重力。

二、新课教课研究点一:重力的产生1.察看现象:让学生观看与重力相关的现象( 多媒体课件展现:①苹果着落;②雨中闲步) ,而后着手感觉重力 ( 上抛橡皮擦最后落回地面 ) 。

2.提出问题:你还看到过哪些与此近似的现象?你以为这些物理现象有什么共同特色?物体着落的原由是什么?教师鼓舞学生沟通议论。

3.形成看法:在议论中,学生很简单得出重力的看法,因为地球吸引而使物体遇到的力叫作重力。

4.拓展总结:地球邻近的全部物体都遇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往常用字母 G表示。

5.活动: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拴住自己的橡皮按下列图所示做实验,谈谈你的感觉。

学生说出:橡皮做圆周运动时需要使劲拉着,不然就会被甩出去。

学生思虑:月亮为何绕地球转动?吊灯为何把悬线拉得很紧?叙述:我们知道月亮在不断地绕着地球旋转,就像橡皮绕着你的手旋转同样,是因为地球吸引月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1.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3. 重力的大小: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比值为g=9.8N/kg。

4. 重力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作用点、大小和方向。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点。

2. 重力的大小及其计算。

3. 重力的方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模型、悬挂重物的绳子、测量重力的仪器。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测量工具、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重力的存在,观察日常生活中重力的应用。

2. 讲解重力的概念:通过地球模型和悬挂重物的绳子,引导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

3. 演示重力的作用点:用悬挂重物的绳子,让学生观察重力的作用点。

4. 讲解重力的大小:介绍重力大小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重力的大小。

5. 演示重力的方向:用悬挂重物的绳子,让学生观察重力的方向。

6.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加深对重力的理解。

7.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重力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重力的概念2. 重力的作用点3. 重力的大小:G=mg4.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 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记录下来。

3. 思考: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学生对重力的理解程度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研究重力在工程、科技等领域的应用,探讨重力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力的概念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一种吸引力。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3节 重力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3节 重力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的原因是什么呢?吸引力,这个力叫做重力。

学生分析归纳出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

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认识。

二、重力的大小猜一猜:影响物体所受重力(G)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探究:物体所受重力(G)大小与质量(m)的关系提醒注意观察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联系数学知识分析,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坐标轴上的两个量是正比例函数,两个量成正比。

写出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给出例题。

学生交流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重力的方法:将被测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被测物体的重力。

在此基础上分析计算得出实验结果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重力与对应质量的比值基本上是一个不变的值,这个比值大约是9.8 N/kg。

让学生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会根据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

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三、重力的方向活动:(1)用一根线把苹果悬挂起来,观察静止时线的方向。

(2)小球的悬挂线与水平桌面的方向是否垂直?悬挂线与斜面的方向是否垂直?思考:我们站在地面上,脚朝下,由于重力的作用可以站得很稳,但地球是圆形的,在我们“脚下”的人,好像脚是朝上的,他们也能站得稳,为什么呢?归纳:通常我们把与重力方向一致的线叫重锤线。

重垂线的方向与水平面垂直,学生观察得出:苹果受重力及小球受重力作用使悬线下垂的方向便是重力的方向,这一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通过分析让学生说出: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或物受到的重力的方向对于他们所处的位置来说都是竖直向下的。

因为地球是球形,所以地球上不同位置上的“下”实际都指向了地球的中心,因此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指向“地心”。

指向地心的方向叫“向下”,背离地心的方向就应该叫做“向上”。

学生领悟到:如果重垂线和墙壁是平行的,说明墙壁竖这一部分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遵循了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方法。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
1.学生对重力概念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够准确描述重力作用的特点和方向。
2.学生在数学运算方面的能力,是否能熟练运用重力公式进行计算。
3.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是否能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4.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否能够理解地球重力场的概念和重力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充分运用实验、图示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重力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鼓励,使他们在掌握重力知识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力概念的理解:重力是八年级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学生对重力的理解容易局限于表面现象,难以把握其本质。因此,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重力概念,理解重力的方向、作用点和大小,是本章节的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
4.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力概念、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地球重力场等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促进相互学习。
3.教师强调重力的实用性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如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引出重力概念。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苹果会落地,水会往低处流吗?”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些现象。
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重力现象的观察和理解,为后续重力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3《重力》教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3《重力》教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重力》教学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

具体内容包括:1.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物体。

3.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4.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5. 重力的大小: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公式为G=mg。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作用点以及重力的方向。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重力的性质和规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和大小。

难点:重力的作用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悬挂重物的绳子、测量工具(如磅秤)。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重力的存在。

将一个物体悬挂在绳子上,让学生观察物体下垂的现象,并提出问题:“为什么物体向下垂?”2. 讲解:讲解重力的概念,强调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物体。

解释重力的作用点,并通过地球仪模型来展示重力的作用点。

讲解重力的方向,强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介绍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给出公式G=mg。

3. 实践与探究:让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并记录数据。

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4. 巩固与练习:通过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重力知识解决问题。

如:计算一个物体的重力,或者判断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的受力情况。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重力: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施力物体:地球受力物体:地球附近的物体作用点:重心方向:竖直向下大小:G=mg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的重力。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3节 重力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3节 重力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进一步思考并理解: 苹果最终会落地是因 为受到到地球的吸引
理解“万有引 力”
之间都有万有引力
重力的概念
指导学生通过自学和思考说出重力 的概念; 强调: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 地球的吸引; 提问:你还能说出由于重力的作用 而产生的现象吗?
说出重力的概念、施 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列举由于重力而产生 的自然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理解重力的方向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线、重物、水槽、铁架台、直角三角尺,烧杯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可能不同
学生利用重力的方向 帮助教师把图挂正, 理解重力的方向在生 活中的应用
学生动手寻找身边物 体的重心,如文具 学生回忆总结
学生思考并实 践,让学生参与 知识的获取过程
进一步理解 加深记忆
加深对重力的理 解
1、举起不同的物体时,所用的力 谈自己的猜想:重力
一般不同,这是因为这些物体所受 的大小可能与①物体
的重力一般不同,请同学们结合生 的质量;②物体的体
活实际猜想:重力的大小和什么因 积;③物体的密度;
素有关呢? 重力的大小 2、学生设计实验并探究重力与物
体形状和质量的关系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讨 论,设计实验方案并 进行探究活动,记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对比地面和太空中水滴的运动轨迹 和形状,引发思考:同学们知道为 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吗?
思考、讨论并回答: 太空中的水滴处于失 重状态

人教版八年级7、3《重力》精品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7、3《重力》精品教案设计

第3节重力[教学目标]1.学习知识(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概念。

(2)理解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3)知道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点是重心。

(4)会画重力的图示。

2.培养能力通过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体会物理的研究方法。

3.提高素质增强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勤于思考的良好品质。

[重难点分析]1.重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难点:重力的方向。

[教具]弹簧秤、钩码、重锤线、地球仪、长尺子、长把锤。

[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重力/质量教师汇总:由实验可以得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练 习:每个同学在台秤上都称过自己的质量。

有一个同学的质量为 50 kg ,这个同学受的重力多大?解:G = mg =50 kg ×9.8 N/kg = 490 N 教师发问 1:根据同学们的认识,重力朝什么方向呢?教师明确:我们所谓的向下指的是什么呢? 春节晚会的一个小品中曾有过这样经典的台词“摆上地球仪,让中国在上,美国在下。

” “美国人都是头朝下,所以眼睛都绿了”。

当然这是一个笑话。

其实地球上各地的人所说的向下都有共同的含义,就是指向当地的地面。

但是地面也不是平的。

重力到底朝什么方向呢? 教师演示:(拿出重锤线,教师表演。

) 教师站在不同的平面上,重锤线都朝向同一个方向。

Om /kgG /N1.图中的汽车质量为1 500 kg,画出它所受重力的图示。

(图中黑点位置为汽车重心)2.图中有一个长方体的箱子静止在斜面上,箱子的质量是10 kg,画出箱子所受重力的图示。

小结: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平常也称为重量。

一个物体受的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在地球的同一地点,质量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

在地球的不同地点,同一个物体受的重力的大小略有不同。

越靠近赤道,重力越小,越靠近两极,受到的重力越大。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可以简单地说向下。

第3节重力-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教案(人教版)

第3节重力-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教案(人教版)

教案:第3节重力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教案(人教版)一、教学内容1. 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2. 重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3.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4.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即G=mg。

5.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重力是物体受到的地球吸引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点。

2. 重力的方向和大小。

3.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重锤、天平、砝码、悬挂装置。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提问: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引导学生思考重力的概念和方向。

2. 知识讲解:讲解重力的概念、作用点、方向和大小。

示例讲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 实验演示:1)地球仪实验:演示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说明重力的概念。

2)重锤实验:演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天平实验:演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G=mg。

4. 随堂练习:根据重力的概念和公式,计算不同质量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重力1. 概念: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2. 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3. 方向:竖直向下。

4. 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即G=mg。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答案:G=mg=2kg×9.8N/kg=19.6N。

2. 题目: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任何位置。

(2)重力的方向总是水平向右。

(3)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实验演示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重力的概念、作用点、方向和大小,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题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题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总结等过程,掌握重力的相关知识。
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重力知识,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重力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5.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重力的作用效果,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重力概念。
6.适时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教学效果。
5.强调重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重力的作用使得物体落地、水流向低处等,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设计具体内容:
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力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内容:讲解重力的概念、方向、作用点等,并通过实验演示重力的测量方法。
3.课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重力知识的掌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题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方向、作用点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计算物体的重力、分析重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等。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测量重力大小的实验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a.质量为5kg的书
b.质量为200kg的人
(3)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

初中物理重力文字教案人教版

初中物理重力文字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 知道重力的概念、方向和作用点。

(2) 能够用G=mg计算重力。

(3) 理解重心概念,能画出简单物体的重心位置。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2) 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感受重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对物理的兴趣。

(2) 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重力的概念、方向和作用点。

(2) G=mg计算重力。

(3) 重心概念和重心位置的确定。

2. 教学难点(1) 重力方向的理解。

(2) 重力作用点的确定。

(3) 重力计算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然后提问:地球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一种力的作用,你们知道这种力是什么吗?引入新课《重力》。

2. 探究重力的方向(1) 实验一:让学生每人拿一个气球,松手后观察气球的运动方向。

(2) 实验二:将一个物体悬挂在绳子上,使其在水平方向自由摆动,观察物体摆动的方向。

(3)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得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3. 探究重力的作用点(1) 实验三:让学生拿一个物体,轻轻放在桌面上,观察物体受到的重力作用点。

(2) 实验四:将物体悬挂在绳子上,使其在水平方向自由摆动,观察物体摆动时绳子受到的力。

(3)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得出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4. 学习重力计算公式(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物体的重力?(2) 介绍重力计算公式G=mg,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9.8N/kg)。

(3) 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公式计算物体的重力。

5. 重心概念和重心位置的确定(1) 介绍重心的概念: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感受重力的存在,理解重力的作用。

在设计过程中,我以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结合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重力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力的定义,知道重力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重力的定义、重力的作用。

2. 难点:重力的大小、方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重力计、水果、玩具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提问方式让孩子们思考: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重力。

2. 探究重力的定义:观察地球仪,让孩子们了解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

3. 实验演示:利用重力计展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重力大小,并用记录本记录。

6. 重力的大小与方向:讲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距离地球表面的距离有关,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7. 课后拓展:让孩子们思考: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那么太空中呢?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究。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重力的定义、重力的作用。

2. 难点:重力的大小、方向。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掌握了重力的基本概念。

在活动中,他们积极参与,观察、思考、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也有不足之处,如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孩子对重力大小的理解仍有困难。

在课后,我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拓展延伸,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实践,进一步理解重力的大小与方向。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探究重力的定义在引入重力概念时,我选择了提问方式:“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这个问题紧密结合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引发了他们的思考。

我接着引导他们观察地球仪,让他们了解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重力的定义。

人教版初中物理《重力》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重力》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举例)6. 复习质量的概念,问:托起质量不同的物体所用的力一样吗?提出问题:物体的重力大小和它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吗? 指导学生进行猜想。

7.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1) 观看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2) 指导学生认识实验器材,阅读实验要求。

(3) 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并把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4) 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作出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象。

G /Nm/kg(5) 师生共同分析总结:G g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得出或 mG=mg 。

6)讲述 g =9.8N/kg 的意义:质量是 1 千 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9.8N 。

(在粗略计算时,g 可以取10N/kg )8.分析解答课本第 11 页例题。

9.(1)把一物体用细线悬挂在水平铁架台上,把物体抬高 后放手,最后竖直悬挂静止。

实际意义。

回答,动手实( 二 ) 重 力验,猜想。

的三要素学习用弹簧测 学 习理 论 1.重力的大小 力计测量物体 与 实际 相重力。

结合。

阅读、交流。

提 高学 生自主、合作 认真实验并记 学习能力录数据。

培 养学 生 对 科学 实 事 求是 的 态 度, 认 识 到实 验 是 研究 问 作图象。

题 的基 本 方法。

学 习用 图象 法表 示 实验数据提 高学 生 的 动手 能力。

认真分析研究实验数据和图象,总结发现 培 养学 生 规律,理解各 分析、归纳 物理量的意义 。

能力。

学习运用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解题。

观察粉笔自由课程要求。

下落及悬挂重物的细线静止 学 习重 力 2.重力的方向时的方向。

的方向。

猜想、讨论重力的方向。

体现“ 从物钩码的质量 m /kg 钩码受到的重力 G /N 重力与质量 之比(N/ kg )。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3节 重力》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3节 重力》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3节重力》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重力》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通过八年级(一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了实验探究的初步能力,初步掌握了探究的方案,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经验,如:熟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并且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等有关事例,他们直观其现象却不明白其道理。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现象观察能力,掌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有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进而使学生由对生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达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习内容分析《重力》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重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力,在力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学习二力平衡、压强、功的基础。

重力知识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已有接触,并不陌生,但缺乏系统性、完整性。

本节课由“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重心”、“重力的由来”四部分内容构成,分别从概念和力的三要素两条线来认识重力。

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本让学生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通过分析生活及实验现象得出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②确认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能够应用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能找到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

③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会画重力的示意图,了解重力的由来。

2.过程与方法①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力 第3节 重力》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力 第3节 重力》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重力,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2)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能准确书写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式G=mg,并能实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重力的方向,并能够应用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会画重力的示意图(1)通过观看视频和各种抛体运动,最后物体都要落到地面的实验,让学生运动共性,从而体会物体都会受到地球的引力,产生重力。

(2)过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相关的实验,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并且会用数学上描点、连线的方法,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坐标图像。

(3)学会用比值法、图像法处理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身边的小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2)在探究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小组的团队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以及G=mg的计算难点:画重力与质量的坐标图像[仪器材料]每组配备:钩码、弹簧测力计,细线,实验数据记录纸。

[教学流程]观察与重力相关的小魔术,引入新课倾斜的易拉罐、平衡叉匙、会翻筋斗的胶丸。

为什么这么神奇?要弄明白,进入今天的学习。

(板书:第3节重力)(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是物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一、什么是重力观看视频:黄果树瀑布、蹦极、空难下落的飞机、羽毛下落问题:这些物体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小实验:磁铁吸在黑板上,用细线向下拉,向下运动,说明磁铁受到向下的一个拉力。

板书:重力是因为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简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过程。

激励学生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重力的感知,让学生更容易知道重力的产生)由地球吸引动画:重力施力物体是谁?受力物体是谁?板书: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

想想议议:例举生活中重力存有的实例。

交流讨论:如果没有重力,我们的生活将会什么样子?(播放天宫一号实验视频) (设计意图:加深对重力的理解,激发学生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

人教版八年级第7章力第3节重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第7章力第3节重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第7章力第3节重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7章力的第三节重力。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作用、重力的计算方法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 让学生掌握重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单位。

3. 让学生学会用重力公式G=mg计算物体的重力。

4. 让学生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知道物体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重力计、质量计。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包括弹簧秤、钩码、细绳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一个物体(如书本、文具盒等),感受一下物体受到的重力。

2. 探究重力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重力是由于什么原因产生的,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重力的方向、作用点等。

3. 学习重力的计算方法:讲解重力公式G=mg,让学生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4. 实验验证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并记录数据。

6. 课后拓展:让学生思考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跳伞、游泳等。

六、板书设计重力1. 概念: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 作用点:重心3. 方向:竖直向下4. 单位:N5. 计算方法:G=mg6.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质量成正比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材P94P95的练习题。

2. 请举例说明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重力的存在,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了解了重力的方向、作用点等,掌握了重力的计算方法。

但在教学中,对于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讲解,可以进一步加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概念。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重力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航天、地震监测等。

人教版八年级第7章第3节《重力》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第7章第3节《重力》教案设计

第3节重力一、教学目标1、知道重力的产生。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难点: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重力的作用点是重心。

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过程课时1 重力的概念及重力的方向、作用点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向上抛出一个物体,它最终要落向地面,熟透的苹果也总是向地面落下来,水往低处流…这是为什么?P12想想做做→重力的由来力的作用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例如:太阳与地球、地球与月球、地球与人造卫星、地球与熟透的苹果……2、重力①.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符号“G”②.说明。

I.重力的实质是万有引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II.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但重力一般小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III.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物体。

IV.重力是非接触力与运动状态无关,即静止或在空中运动的同一物体受到重力一样。

二、重力的方向与作用力1.方向:竖直向下。

竖直:与水平面垂直。

应用:重锤线检查墙壁是否垂直。

2.作用点:物体的重心重心与形状分布有关①.规则物体在几何中心②.不规则物体:悬挂法(利用二力平衡)支持法B B D③.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如圆环、球等应用:①体育运动中,改变重心位置提高成绩。

例:立定跳远,身体前倾,重心前移。

③.降低重心可以提高物体的稳定程度(或与支持面面积)。

三、小结。

课时2 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一、导入。

前面介绍了重力的作用点,方向,那么重力的另一个要素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二、教学。

1.探究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①.提出问题:重力大小跟质量有什么关系。

猜想:设计实验:用已知质量的钩码逐次做实验。

实施实验:记录表格:分析数据m /kg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②.关系。

G/m =g 或 G=mgG--重力--Nm--质量--kgg=9.8N/kg 1kg物质受重力为9.8N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壱、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1.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知道什么是重力
2. 通过实验探究重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掌握重力计算方法
3. 知道重力的方向
4. 会找物体的重心,并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重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力的定义、重力的方向及重力的计算 。

难点:明确 G 与m 的关系,以及运用 G =mg 进行计算。

参、 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通过看书和讨论了解重力概念。

学习活动 1: 学生看书 P9 面——图 7.3.1:水往低处流、撒出去的渔网会落下
展示评价 1: (1)用语言描述什么叫重力?重力的符号是什么?
、 。

(2)用语言描述重力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各是谁?
自主探究:如果没有重力会怎么样?
设计理念: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通过具体形象的例
子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重力,并自学重力的定义。

2、通过实例、实验、说明(用语言描述、画图等)重力和质量关系。

学习活动2:
猜一猜:物体的重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根据质量大的物体更沉等现象猜想重力与质量有关
展示评价2:探究:重力大小可能与质量有关?
教师提问:需要测量的物理有哪些?
学生根据之前的学习认为需要测量重力和质量。

教师讲解:本实验用已知质量的钩码做实验,可以不用测质量
引导学生复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方法:把已知质量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

教师讲解实验的主要过程:1、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出它们所受重力,并记录在表格中2、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描点并连接这些点。

10 倍。

观察表格中的数据画出质
量与重力关系的图像,学
生总结能得出重力与质量
的关系是:重力与质量成正。

从数值上说物体受到的
重力约是该物体质量的
科学家经过精密计算发现G / m = 9.8 N / kg ,我们把这个数值叫g。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为表示质量为1 kg 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 N。

(粗略计算时可取g=10 N / kg)
学习活动3:一辆汽车的质量是3 t,则这辆汽车受到的重力是多少?(g 取10 N/kg)
展示评价3:
3、通过看书和实验探究重力的方向。

会设计实验,根据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学习活动4:观察教师用细线吊起的砝码的方向,在铁架台倾斜时方向又如何?
展示评价4:
1、重力的方向:
2、对重力方向的应用:
自主探究:小组讨论能不能根据重力方向判断窗台是否水平?
4、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学生讨论和自主分析(用语言描述)重
心概念。

学习活动5:阅读教材P12 重心(重力作用点)的方向内容,完成下列展示评价内容;
展示评价5:
1、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的位置:几何中心。

2、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不在中心点,用细线吊起不同点找交叉点就是它的中心。

三、当堂检测:
1、关于物体重力,说法错误的是()
A.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

B.物体重心就是重力作用点。

C.物体重力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D.物体的质量和它所受的重力成正比。

2.若没有重力,下列现象不会发生的是()
A.河水不会流动
B.茶杯中的水倒不进嘴里
C.人一跳就会离开地面
D.物体没有质量
3、下面关于重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B.只有与地面接触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C.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D.苹果下落是由于苹果熟透了的缘故
4、按要求完成图4 中各题。

(1)画出地面上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画出静止在斜面上重20N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图。

(3)在空中飞行的足球受到5N 的重力的示意图。

图4
四、板书设计
1、重力的概念
第三节重力
定义: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知道什么是重力
符号:G
施力物体:地球
2、重力的大小
G=mg g=9.8N/kg
3、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4、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