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第六单元复习教案初中化学

第六单元复习教案初中化学

第六单元复习教案初中化学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则。

二、教学重点
1.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作用。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则。

三、教学难点
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则。

四、教学内容
1.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作用。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则。

五、教学准备
1. 教师备课内容。

2. 教学教具:黑板、彩色粉笔。

3. 学生学习资料。

六、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化学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作用。

2. 学习: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平衡原则。

3. 实践:让学生进行练习,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4. 拓展:引导学生探讨化学方程式的一些衍生问题,加深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

5. 总结: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认识。

七、课后作业
1. 完成练习题。

2. 复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平衡原则。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需要通过更多的引入实践实验和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6课时,含教学反思)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6课时,含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1)第1课时碳的单质 (1)第2课时碳的化学性质 (4)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7)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0)第1课时二氧化碳 (10)第2课时一氧化碳 (15)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18)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1课时碳的单质【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C60分子的结构特点。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4.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使学生懂得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2.通过木炭、活性炭对红墨水的吸附实验,让学生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C60、碳纳米管的发现及研究的介绍,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帮学生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木炭和活性炭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碳氏三兄弟”一天碳氏家族的三个兄弟在表功,老大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硬的,我能破石开山”;老二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软的,我很滑,能导电,但我过后留有痕迹”;老三说:“我在当前社会上广泛应用于高科技材料”。

你能总结出它们性质的特点吗?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碳的单质提出问题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讨论交流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1.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

2.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比较及用途:课堂讨论1.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物质吗?由石墨制造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2.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吗?这些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为什么不同?知识拓展1.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⑶二氧化碳
⑷碳酸
⑸碳酸钙
知识点 2:
氧气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比较
制取方法
反发收检
应生集验
原装装方
理置置法
归纳总结: 分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
碳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 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 装置、检验方法,找出其 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归 纳出制取气体的一般方 法。
3/7
利用氯酸钾和 二氧化锰或高 锰酸钾制取氧 气 利用过氧化氢 和二氧化锰制 取氧气 利用碳酸钙和 稀盐酸制取二 氧化碳
问题 5:一氧化碳有哪些性质?有 人说:“我不会一氧化碳中毒!我闻 到一氧化碳的气味就跑出去”。这种 说法对吗?
例题 1: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来鉴别 解题指导: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气体(至少填三 这是一道鉴别题 。鉴别
种)
是利用不同物质的特性,
(1)
利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
智 (2) (3)
把它们区别开来。物质的 鉴别主要是根据物质的特
装置应选用


置”。利用该装置收集气 体时,一般注意“能排能
5/7
( 3 ) 实 验 室 制 取 CO2 的 原 料 为

(写名称),有关的化学方程
式为
;制取
二氧化碳的装置应选用


(4)①若用 f 装置收集 CO2,应从
端通入,收集 H2 应从
端通入。
②若用注入水的方法将 f 装置中的 O2
排出,水应从
则选择 a;如果是“固体

加热型”,则选择 b
⑵气体收集装置由气体的

密度和溶解性决定。如果
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选

择 c;如果气体密度比空
气小,可选 择 d;如果气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课教案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课教案
5.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三、课堂检测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对本章知识有个系统的掌握。
五、布置作业:
完成本节学思练练习题。
板书设计: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单质
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过程、策略):
一、引入新课: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对碳单质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都有一定的认识,希望同学们通过本堂复习课的学习,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二、讲解新课
一、碳的单质及碳的化学性质
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1.药品: 2.原理:3.装置: 4. 二氧化碳的收集:
教学重点
1.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2.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
教学难点
1.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2.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及方法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归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对比学习法。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课时数
1课时
课堂教学实施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备内容或集体备课讨论记录(标、增、改、删、调)
初中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授课周次
授课时间
课题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掌握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知道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学会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及装置,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方法3.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掌握碳的几种单质(如金刚石、石墨、C60等)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理解碳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等。
-熟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性质(如不助燃、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一氧化碳的生成、性质(如可燃性、毒性)、应用及防范措施。
2.技能层面: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操作提高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以及设计与实施实验方案的能力。
-能够运用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设计简单的实验,进行观察和分析。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与碳及其氧化物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层面: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复习中主动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系统化的认知结构。
-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碳及其氧化物性质和应用的梳理。
2.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知识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认识到化学知识在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理解科技发展对生活质量的改善,形成积极向上的科学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在进入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对碳及其氧化物的基础学习。他们对碳的单质形态、化学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由于概念抽象、知识点繁杂,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此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有待提高,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尚需加强。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用途等知识点。
2.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概括性描述等方式,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说明反应生成了红色金属Cu,也产生了CO2。

知识点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反应原理1.实验药品某某石(石灰石)和稀盐酸。

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知识拓展】:实验目的是制得较为纯净的二氧化碳,从原料角度来分析:浓盐酸、浓硝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在制气过程中会挥发出氯化氢或硝酸蒸汽,从而导致产物不纯;碳酸钠、碳酸氢钠是粉末状的固体且易溶于水,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速度过快,不利于收集气体;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物为硫酸钙,微溶于水,包裹在碳酸钙表面,阻止外界的酸与内部的碳酸钙继续反应,使反应速度大大减慢;综上所述:实验室制取较纯净的二氧化碳宜采用块状的某某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作原料。

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1.研究实验原理研究制取气体的实验原理,即在实验条件下(如加热、常温、催化剂等)可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

2.研究支取气体所采用的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

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是气体的性质。

(1)发生装置的选择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装置举例固体(固体+固加热体)固体+液体(液体+液体)不加热(2)收集装置的选择气体的选择收集方法装置举例优缺点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O2、H2、CO等收集气体较纯,但含水蒸气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中各组分反应向上排空气法O2、CO2等纯度不高,需要验满,但较干燥密度比空气小,不与空气中各组分反应向下排空气法H2、NH3等纯度不高,需要验满,但较干燥3、研究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取的气体O2、H2、CO2的检验方法气体检验方法现象O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复燃CO2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H2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纯净气体能安全燃烧,有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知识拓展(1)当气体的密度和空气密度相近且难溶于水时,一般用排水法收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碳的氧化物 复习 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碳的氧化物 复习 教案

汇报课教案第六单元碳的氧化物第六单元碳的氧化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能熟练的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熟练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并会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过程与方法:利用对比、归纳,将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系统,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态度观:学会辩证的看待事物,全面认识与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在传播“低碳”理念的同时,学习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温室效应,教育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取CO2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的书写本单元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一: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溶解性 二氧化碳无色气体无味比空气大能溶于水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操作现象与结论现象:下面的蜡烛 先灭 ,上面的蜡烛 后灭 、 结论:二氧化碳不 燃烧 ,也不 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现象:紫色石蕊溶液 变红 、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CO 2+H 2OH 2CO 3现象:澄清的石灰水 变浑浊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 2CaCO 3↓+H 2O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1)实验原理 CaCO 3+2HCl CaCl 2+CO 2↑+H 2O 。

(2)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固体+液体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检验方法通入 澄清石灰水 若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是二氧化碳。

反应的方程式是: CO 2+Ca(OH)2CaCO 3↓+H 2O 。

(4)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接近 集气瓶口 ,如果 木条熄灭 ,证明已满。

4.用途及对环境的影响(1)用途 ①用于灭火。

②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用于制冷剂、人工降雨。

③参与光合作用,作气体肥料。

④作化工原料。

(2)对环境的影响:易引起 温室效应 ,使全球气候变暖。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第六单元知识较为零散,学生多数反映易学难记,针对此特点,本次单元复习着重在于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在回忆碳及碳的氧化物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同时,将各物质之间的转化来一次整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在复习过程中得到较好的提升;另外针对本单元要求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及用途之间的联系,设置了对应的练习让学生加深认识;最后要求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解答一些其它题型。

二、教学目标1、在认识碳及碳的氧化物的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掌握碳及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2、能够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联系;3、从实际例题出发,进一步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相关内容。

三、重点难点1、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2、碳及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3、物质结构与性质和用途之间的联系;4、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四、教学过程晰起来深认识,请各位同学在学学生思考并完成对应练习。

)长颈漏斗下端没有伸入液面下点,给大家练练手。

管压出,无法收集气体。

六、教学反思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本单元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

在《课程标准》中,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分散提出的,而本单元根据全书体系结构的设计,采取了集中编排、集中处理的方式,因此很多学生一下子之间感觉较难适应,觉得知识点零散而凌乱,很难形成一个有效的、有序的知识系统,因此本次复习课将重点放在第一部分,即碳和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上面,通过回忆碳及碳的氧化物的化学知识,从而将这些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明确起来,让学生会加深理解从而加深记忆,这应该说也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

后半部分的练习设计也是经过精心的挑选,较好的将未提到的知识点概括到一起,给学生一个综合练习的机会,再次将重难点消化掉。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复习课教案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复习课教案

第六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全面复习碳和碳的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①掌握碳、CO、CO2性质和用途,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与分析。

②掌握实验室制取CO2所用的药品、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检验和验满的方法,并初步说明所用的试剂、装置、收集方法的原因。

③建立以CO2为中心的化学反应网。

2.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络,并通过示例讲解,练习反馈让学生再次感受、体验碳和碳的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本单元一些规律性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是有规可循。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 ⑴建立以CO2为中心的化学反应网。

⑵实验室制取CO2的有关知识。

2、难点: ⑴如何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课的讨论、练习等活动。

⑵探究实验室制取CO2.装置的选择与连接。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碳单质(金刚石,石墨,C60)复习方式:猜词语游戏事先准备好词语卡片:金刚石、石墨、C60两人一组:一人背对卡片,一人面对卡片,利用三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进行词语解释,猜测。

另选一名学生将性质和对应的用途整理成板书小结:为什么它们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二)复习碳的化学性质教师和一名学生进行猜词语游戏来复习碳的三个化学性质,一名学生板书1、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2、可燃性(学生上黑板书写化学方程式)3、还原性(学生上黑板书写化学方程式)(三)复习碳的氧化物(CO2和CO)选两名学生进行猜词语游戏,教师板书并进行补充(四)复习二氧化碳的制取课件展示: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1)发生装置: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__________ 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气体时则用制CO2的发生装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记住常见的碳单质、性质、用途2、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3、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用途、污染知识要点:一、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2、可燃性: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 C+O2点燃CO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2CO3、还原性:C+2CuO 高温2Cu+CO2↑(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高温4Fe+3CO2↑三、二氧化碳的制法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2) 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5、如果要除去CO2中少量的CO,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A.把混合气体点燃
B.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D.把混合气体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
6、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新鲜鸡蛋会呼出CO2,下列物质能在蛋壳表面形成难溶性固态保护膜,因而可作鸡蛋保鲜剂的是()A.稀盐酸B.水C.石灰水D.食盐水
(3)、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物理性质,与水、澄清是石灰水(碱)等的反应)。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4)、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与检验方法等)。
(5)、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自主复习1
(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及相关化学方程式)
①,②。
⑵实验室制取CO2,选用A----E中的装置。
⑶判断CO2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⑷用高锰酸钾制取O2,装置A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⑸用装置F制取气体,在反应过程中,用弹簧夹夹住导气管上的橡皮管,过一会儿反应就会停止。其原因是。
练习下边是雪碧汽水标签中的部分内容。
(1)小虎同学取适量雪碧汽水于试管中,稍稍加热后产生大量气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木炭在氧气不足情况下燃烧
(3)还原性(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木炭还原氧化铜②木炭还原二氧化碳
练习
1、下列几种情况,能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事实是()
A.它们的熔点相同B.都不溶于水
C.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金刚石
D.完全燃烧后都得同一产物——二氧化碳
2、碳元素有金刚石、石墨和无定形碳等多种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反应原理。
4.碳及其氧化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
1.碳及其氧化物性质与变化规律的理解。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反应原理的掌握。
3.将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碳及其氧化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自主发现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方程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4.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c.请举例说明碳及其氧化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d.如何书写碳及其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e.你认为碳及其氧化物在环境保护中有何作用?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a.根据反应原理,书写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b.解释以下现象:
8.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手段:通过展示图片、视频、动画等,形象直观地呈现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9.定期组织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定期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图片,呈现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木炭、石墨、金刚石等含碳物质,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之间的联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一、重点、难点突破主要的知识脉络可燃性物理性质:通常是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体叫“干冰”一般情况下,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与水反应:CO2 + H2O = H2CO3与石灰水反应:CO2 +Ca(OH)2 =CaCO3↓+ H2O原理: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装置:固、液态物质在常温下反应制气体的装置收集:向上排空气取气法验满: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看其能否变浑浊用途:灭火、人工降雨、气体肥料、工业原料、致冷剂等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略小于空气,难溶于水可燃性:2CO + O2 点燃2CO2还原性:CO + CuO加热Cu + CO2毒性(注意防污染)用途:做燃料、冶炼金属易分解 H2CO3 = CO2↑+ H2O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一)、碳1.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它们在物理性质上有很大差异,但化学性质相似,因为是同一种元素碳组成的。

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可以做钻头等,石墨可以做电极、润滑剂、铅笔芯等。

C + 2CuO高温2Cu + CO2↑3C + 2Fe2O3高温4Fe + 3CO2↑O2不充足:2C + O2 点燃2CO化学性质性质常温稳定还原性O2充足:C + O2 点燃CO22.碳的化学性质随温度的升高可变得比较活泼,常温下其性质非常稳定,这是因为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4。

如:书写档案用的碳素墨水中含碳单质。

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用作燃料和某些金属的冶炼的还原剂。

3、无定形碳有焦炭、炭黑、木炭、活性炭等。

木炭和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作除臭剂、脱色剂、防毒面具等,因为其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表面积很大。

(二)、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2、二氧化碳性质实验(三)、一氧化碳1.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实验(1)装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CuO+COCu+ CO 2 Fe 2O 3+3CO2Fe+ 3CO 2(2)实验现象:石灰水变浑浊,氧化铜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5篇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非浅。

因此,平时,我们紧抓备、教、改、辅、查等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②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③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分析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②了解前人的实际,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①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归纳复分解反应及条件。

教学方法:联系实际→对比区分→归纳总结→实验探究。

教学用具:仪器:托盘天平、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杯、漏斗、滤纸、蒸发皿、酒精灯、试管、带导管的塞子、剪刀、药匙、滴管、火柴。

药品:粗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巩固:〔提问〕:什么是盐?〔回答〕:在水溶液里能离解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盐。

〔追问〕:与我们生活中说的盐是一回事吗?〔讨论〕:学生回答,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70页。

〔介绍〕:化学中的盐,除了食盐外还有好多种,如:硫酸铜、硝酸钾、亚硝酸钠等,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过渡〕:生活中的盐除食盐以外,常见的还有:碳酸钠、碳酸氢钠、大理石等。

本节课我们先来探讨有关食盐的知识。

新课讲授:〔板书〕:一、氯化钠〔提问〕:你能写出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这四种物质的化学式,说出它的俗名吗?〔学生回答〕NaCl 、俗名:食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第六单元知识较为零散,学生多数反映易学难记,针对此特点,本次单元复习着重在于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在回忆碳及碳的氧化物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同时,将各物质之间的转化来一次整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在复习过程中得到较好的提升;另外针对本单元要求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及用途之间的联系,设置了对应的练习让学生加深认识;最后要求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解答一些其它题型。

二、教学目标
1、在认识碳及碳的氧化物的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掌握碳及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2、能够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联系;
3、从实际例题出发,进一步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相关内容。

三、重点难点
1、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2、碳及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3、物质结构与性质和用途之间的联系;
4、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四、教学过程
晰起来
深认识,请各位同学在学
学生思考并完成对应练习。

)长颈漏斗下端没有伸入液面下点,给大家练练手。

管压出,无法收集气体。

六、教学反思
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本单元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

在《课程标准》中,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分散提出的,而本单元根据全书体系结构的设计,采取了集中编排、集中处理的方式,因此很多学生一下子之间感觉较难适应,觉得知识点零散而凌乱,很难形成一个有效的、有序的知识系统,因此本次复习课将重点放在第一部分,即碳和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上面,通过回忆碳及碳的氧化物的化学知识,从而将这些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明确起来,让学生会加深理解从而加深记忆,这应该说也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

后半部分的练习设计也是经过精心的挑选,较好的将未提到的知识点概括到一起,给学生一个综合练习的机会,再次将重难点消化掉。

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部分,通过提问的方式将重点内容再次清晰理解,最后用几道中考真题加强巩固一下,使学生真实认识到该单元知道的重要性,达到提炼复习的效果。

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本单元还是有部分知识未能一一提到,这是略显不足的地方,而且在本节课结束的时候因为时间关系也未能较好的小结本节课内容,略显仓促,这是以后在类似复习课型中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