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佛教方志文献研究概述

明代佛教方志文献研究概述
明代佛教方志文献研究概述

OPCServer使用说明

OPCServer 使用说明 上海迅饶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2011年12月

目录 1、OPCSRV简介 (1) 2、OPC技术介绍 (1) 3、OPCSRV说明 (2) 3.1运行环境 (2) 3.2程序标识 (2) 3.3程序特性 (2) 4、快速入门 (3) 4.1关于驱动 (3) 4.2关于设备 (3) 4.3关于组 (3) 4.4关于标签 (3) 5操作步骤 (3) 5.1、增加新驱动 (3) 5.2增加设备 (4) 5.3增加组或者标签 (5) 6、DCOM配置说明 (5) 6.1.服务器的配置 (5) 6.2.客户端的配置 (17) 6.3.OPC客户端连接OPCS RV过程 (17)

1、OPCSrv简介 OPCSrv服务器是国内最好的OPC服务器之一。从2005年诞生,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OPCSrv服务器通过了OPC基金会的CTT测试,性能卓越,运行稳定可靠,并不断应用到工业现场中。 OPCSrv.exe支持OPC DA1.0和2.0规范,同时集成了串口、网口等多种协议。并提供一个简易的人机界面给用户,用来编辑和配置TAG;保存或者打开scd工程文件;导入或者导出CSV档;克隆设备、组和TAG对象;多重复制TAG;管理所有的驱动插件;还提供启动OPC客户端程序进程、Ping远程计算机、注册和注销OPC服务器等辅助功能。 2、OPC技术介绍 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用于过程控制的对象链接和嵌入)是基于Microsoft的OLE(Object Linking and Embedding,对象链接和嵌入)/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组件对象模型)技术,为解决工业客户机与各种设备驱动程序间通讯而产生的一项工业技术规范和标准。OPC技术规范是OPC基金会制定的,它提供了统一的数据访问软硬件接口。由于OPC技术比传统数据存取方式(驱动程序法和动态数据交换法)更具开放性和先进性,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工控领域硬件和软件制造商的承认和支持,实际上已成为工业控制软件公认的软件标准。 早期的OPC标准是由提供工业制造软件的5家公司所组成的OPC特别工作小组所开发的。Fisher-Rosement、Intellution、Rockwell Software、Intuitive Technology以及Opto22 早在1995年开发了原始的OPC标准,微软同时作为技术顾问给予了支持。 OPC基金会在1996年10月7日在美国的芝加哥宣告正式成立的。之后为了普及和进一步改进于1996年8月完成的OPC数据访问标准版本1.0,开始了全球范围的活动。OPC 标准的建立基于微软的COM技术规范,并由OPC基金会这个国际组织管理,OPC基金会是一家非营业性机构。OPC为不同的厂商的硬件设备、软件和系统定义了公共的接口,使得过程控制和工厂自动化中的不同的系统、设备和软件之间能够互相连接、通信、操作。 在日本为响应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标准活动,由11家公司作为发起人,于1996年10

明代县巡捕官初探

明代县巡捕官初探 第25卷第5期 2010年9月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J0URNAL0FJIANGSUPOLICEOFFICERCOLLEGE Yo1.25No.5 Sept.2010 ? 法史研究? 明代县巡捕官初探 王泉伟 摘要:中国古代从秦汉时期即在县中设立县尉,负责巡捕事宜.明代取消了县尉这一职官,设 立巡捕官来负责维持县中的治安和秩序.明代的县巡捕官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官职,县级官员的序列中 没有巡捕官这一具体官职,处于一种有职无缺的状态.其运行方式是从知县以下的县级官员中选择一 员来担任巡捕官,由担任者来履行巡捕职权.这个担任者就是县巡捕官.这一人选一般从县丞,主簿 和典史三者中产生.三者担任巡捕官的情况都有,因地方而异,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明嘉靖之后,随 着典史职权的变迁,县巡捕官职权有逐渐向典史集中,典史也开始被广泛地称为"县尉".至此明代 的县巡捕官制度有向古代回归的趋势.但终明一代,统一的县巡捕官制度没有建立起来. 关键词:县尉巡捕官制度明代治安 中图分类号:D929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1020(2010)05—0093—06

美国政治学家利普森在分析国家的作用时,认为国家的三个基本职能就是安全,秩序与公平.①三 者呈现一种递进关系,越前面的层次越低,但是也越是必不可少.从人类的历史来看,维持社会的安 全与秩序始终都是国家的一项基本任务.一个国家如果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要有能力维持社会 的安全与秩序.社会治安职能是政府职能中不可或缺的一项.从这个角度上说,只要有国家的存在就 有维持社会治安的需要.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历代王朝都在县一级设置了负责治安的官员.在 明代以前,这一职能主要由县尉负责.县尉一职始于秦汉,"尉,古司寇官.至秦汉,改今名.义取除 奸,尉安良民".汉朝进一步明确了县尉的职能,"尉主盗贼.凡有贼发,主名不立,则推索行寻, 案察奸宄,以起端绪".县尉在以后的王朝中一直延续.虽然添革不一,设置人数也有所区别,但是 其作为一个官职一直存在于县级政治体制中.而且县尉的职能也大体保持不变,一直是县的治安官员, 负责维持当地的社会秩序.明代取消了县尉,这一持续了将近两千年的职官才从此消失.但是明代的 收稿日期:2010-08一l0 作者简介:王泉伟(1987一),男,浙江温岭人,汉族,南开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09级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天 津,300071. ①[美]莱斯利?利普森:《政治学的重大问题》,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50—52页. ②黄震:《黄氏日抄》卷八六《修吴县尉衙纪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范晔:《后汉书?百官五》,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3623页. 一 93.

古印度文化

古印度文化 一、文学 1、文字 哈拉巴印章文字:2.5CM见方天青石、陶土、象牙、铜摩亨佐·达罗出土 雅利安梵语:吠陀经梵语、史诗梵语、古典梵语、俗语 (梵语:Samskrita,意为“整理好的”,引申为“完美”、“文雅”) 吠陀经梵语:用来书写《梨俱吠陀》、《阿闼婆吠陀》的最古老的梵语 史诗梵语:用来书写《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古典梵语:称其它宗教、哲学、文学、科学等著作所用的语言。 俗语:民间雅利安人所用的梵语的各种方言,主要指摩揭陀语、半摩揭陀语、巴利语2、吠陀文学(产生于婆罗门祭司阶层) 婆罗门教四大吠陀本集:《梨俱吠陀》、《阿闼婆吠陀》、《娑摩吠陀》、《耶柔吠陀》 《梨俱吠陀》最早、最重要、最具文学意义,四大本集成书于BC1500-BC500,韵文作品吠陀文学指文献中富文学性的成分,有颂诗、神话、咒语诗、传说等 3、史诗文学(产生于与刹帝利王族关系密切的“苏多”阶层) 重要标志:印度两大民族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的诞生 《摩诃婆罗多》被认为印度古代文学艺术的最高峰,内容被视为印度人民的圣经,被誉为印度文学史上的《伊利亚特》BC4世纪成书,作者:毗耶娑 《罗摩衍那》作者:仙人蚁垤,成文于2世纪 4、往世书文学 《往世书》又译“古事记”、“富烂那”,印度教百科全书,基本用诗体写成,行文多问答《薄伽梵往世书》地位仅次于两大史诗,描写黑天,为最具影响力的往世书 5、佛教文学 巴利文佛教文学、梵文佛教文学(因佛教典籍有巴利文和梵文经典两大类) 巴利文佛教“三藏”:经、律、论经、律包含较多文学成分 律藏由《经分别》、《犍度》、《附篇》组成,《犍度》较有文学趣味 经藏《小尼迦耶》、《法句经》包含格言诗、偈颂诗、民间故事、寓言 《佛本生故事》是《小尼迦耶》第十部经,是一部体系庞大的佛教寓言故事集,也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大致分7类: 寓言故事:主角多为动物,隐喻人间各色人物 神话故事:主角为蛇精、仙鸟、罗刹,不乏对人类社会的映照 报恩故事:将人与动物对比,劝谕人心向善 魔法故事:主角基本是人,劝人不要贪财或心术不正 笑话故事:主角为愚人或智者,以幽默讽刺见长 道德故事:多劝人积德行善 世俗故事:描写男女青年如何通过巧妙的手段获取爱情的成功 梵文佛教文学:《大事》、《神通游戏》 6、梵文古典文学 特点:情节的非现实性和大量作品以恋爱为主题,文学和宗教混合在一起 体裁:诗歌、戏剧、故事、小说 诗歌:出现了伐致呵利、马鸣、迦梨陀娑等著名诗人 伐致呵利:梵文古典文学初期最引人注目的诗人,生活在公元初期,诗集《三百咏》(《世道百咏》、《艳情百咏》、《离欲百咏》)在印度长期广泛流传 马鸣:长诗《佛所行赞》、《美难陀传》

中国古代文学与佛教文献之间的关系

中国古代文学与佛教文献之间的关系 引言 从文献的定义可知,文献是记录知识的载体,佛教文献则是记录佛教一切知识与活动的载体,佛教文献是一种有形的东西,可以保存下来,不像佛教文学那样不可以看见。我国研究佛教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则是通过佛教文献来完成的,由于佛教文化是一种外来文化,在其传入到我国的时候,佛教文献也记载了我国古代的一部分文学作用,佛教文献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学包含佛教文献,总的来说,佛教文献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是比较深远悠长的,本文着重说明佛教文献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产生的影响,从此方面来解释中国古代文学与佛教文献之间的关系。 一、佛教文献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内容,促进中国古代文学的繁荣 佛教文献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内容的丰富主要体现在对诗歌、戏曲、小说及俗文学的影响等方面,佛教文献成为很多文人进行文学创作所借鉴的情节,其思想渗透到古代文学各个领域。创作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文学发展受政策影响比较大,比较明显的是唐代,唐代的对外开放程度是中国前所未有的,这项政策加强了唐代的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使这个时候的文学展示了空前的活力[1],让我国在文学发展上跨入了一大步,这个跨越性的发展与这个时期的佛教文化在唐朝广泛流传是离不开关系的。自从佛教文学传入我国以后,文学创作也开始改变以往的陈旧思想,渐渐取材于佛教故事,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与佛教里的故事结合,充实自己的文学创造内容,使文学作品更加有内涵、有深度,比如流传甚广的《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这个形象及其部分情节就是借鉴了佛教的经典情节。并且,佛教文化的传入也改变了一些词的含义,比如龙的含义发生变化就是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在六朝还催生了一种新的诗体,即宫体诗,佛教文献影响到佛教僧侣文人,大量比较华丽的诗歌从他们笔下诞生,中国的戏曲则是由印度传入,其中的三世轮回、因果报应思想就是佛经里面的鲜为人知的代表观念。 二、佛教文献影响文人的思想观念,促使中国古代文学理念的形成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原本也有形、神、言、意只说,只不过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部分文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功名利禄而忽视了文学作品的形、神、言、意,而一些成绩比较显著的文人在追求自己的文学作品上已经达到了一个极端,佛教文献强化了中国古代文学对形、神、言、意的追求,在其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文学作品愈加丰富,文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逐渐形成了中国文学的又一独特理念,即境界说。佛教文献的形近神不灭打破了文人们对原来的形神关系的理解局限,将文学当中的形神关系的论述推向一个历史高度,并促使中国新的文学理念的形成,比如传神写照、以形写神和重神轻形理念。佛教文献解放了文人的思想,使其不再局限于固有的认识,对于文学创作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同时,佛教文献促使了中国古代文学新的理念形成,至今这些理念还被应用到现代文学创作当中[2]。 三、佛教文献创新了古代文学的体裁,对今天的文化繁荣产生深远影响 佛教文学影响到古代的文学创作思想与理论,从而影响到文学体裁与形式,另一方面,佛教文献的传播方式对于文体的产生也具有一定意义。在文人进行文学创作的中,佛教文献对文人的思想形成冲击,使其寻找更加新颖的创作体裁与形式,满足自己对文学的追求,比如永明体的出现,这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是中国古代诗歌体裁发生变化的根本性标志,也使中国古代文体的发展方向彻底改变。值得一提的是,佛教文献促进了中国古代文体形式俗文体的诞生,从此,俗文学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开始在我国出现并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佛教文献对我国今天的文学发展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文学是文化的一个方面,文学的进步发展必然带来文化的繁荣,在今天的文化发展中,复杂的国际形势又使文学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3]。 结语

如何开发OPCServer

如何开发OPC Server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OPC OPC (OLE for Process Control——用于过程控制的OLE)是基于Microsoft公司的DNA (Distributed Internet Application)构架和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技术的一个工业标准接口,是根据易于扩展性而设计的。 再来了解一下OPC的用途 OPC主要适用于过程控制和制造自动化等应用领域。 OPC是以OLE/COM机制作为应用程序的通讯标准。OLE/COM是一种客户/服务器模式,具有语言无关性、代码重用性、易于集成性等优点。OPC规范了接口函数,不管现场设备以何种形式存在,客户都以统一的方式去访问,从而保证软件对客户的透明性,使得用户完全从低层的开发中脱离出来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OPC Server的组成 一个设备的OPC Server主要有两部组成,一是OPC标准接口的实现;二是与硬件设备的通信模块。 实现OPC 标准接口 [图1] 在这些接口中,IOPCServer 是OPC Server的主接口,通过它实现OPC Server在操作系统中的安装和注册。此接口是必须要实现的,其所有方法也必须实现。其它的接口都是可选的我们就不做介绍了,下面主要来介绍如何实现IOPCServer接口。 在IOPCServer接口中共有六个法: 1、 IOPCServer::AddGroup HRESULT AddGroup( [in, string] LPCWSTR szName, [in] BOOL bActive, [in] DWORD dwRequestedUpdateRate, [in] OPCHANDLE hClientGroup, [unique, in] LONG *pTimeBias, [in] FLOAT * pPercentDeadband, [in] DWORD dwLCID, [out] OPCHANDLE * phServerGroup,

古印度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古印度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印度和中国都是具有五千年以上的文明古国,二者的文化交流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他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宗教性、延续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印度文化是一种充满浓厚宗教色彩的文化,并且印度人以善于内省和沉思而著称。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多种宗教长期存在,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就发祥于这片土地。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前7世纪,它的兴起是列国时代印度社会政治经济的巨大变化在宗教和思想领域的反映。佛教在阿育王时代开始急剧想外传播,在东汉时代,佛教传入中国。在南北朝时期,佛教传播于中国各地。至隋唐时代,由于统治者的大力推崇和扶持,佛教在中国继续传播,并与儒、道相鼎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可以说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以魏晋南北朝为例) 一、印度佛教对哲学的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使得中国佛教哲学成为一只单独的思想流派。这影响到中国人是世界观、时空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佛教与道教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由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发展壮大成完备成熟的宗教。道教的教义是以道家对儒家的反动思想,也就是“无”的世界观思想为基础,此外又由于不满东汉王朝的政治,转而以宗教表现其志向。道教具有强烈的民间色彩,除各种行事外,又在各地建立义舍,以便利信徒,于是逐渐成为庞大的反儒家、反佛教的宗教。但不可否认的是道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了部分佛教教义。 佛教与道教,一个是外来宗教,一个是本土宗教,但是二者在我国的兴起处于同一个时期,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但是结果却是双方共同得益,共同发展。佛道二者能够共生共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二者具有共同点,例如在教义上,佛教和道教都主张离欲脱俗,去追随现实生活以外的东西。从哲学上看,佛教与《道德经》也有契合点。 2、佛教与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影响。作为中国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深深扎根于政治制度,深入统治阶级和民众心中,其地位不可动摇。因此佛教只能够避其锋芒,采取迂回的方式进行传播。但是即使是采取这样的方式,还是引起了三武一宗事件”(“三武”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一宗”是后周世宗),又称“灭佛事件”。 在此期间出现了一次不得不提有关于佛与儒之间的辩论:关于神灭与神不灭的辩论。在南齐事情范缜的《神灭论》对佛儒两家都是一个大的冲击。这篇文章是以儒家的无神论的思想来批驳佛教的根本思想。但是最后却在梁武帝时期进行了一次对无神论的大规模的绞杀。 从以上二个事例可以看出来,佛教在中国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3、玄学 摆脱两汉经学的束缚自然与真言意与形神魏晋风流:颖悟旷达真率之美从玄言到理趣。魏晋时期形成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的理论形态就是魏晋玄学。魏晋玄学的形成和老庄思想有明显的关系,东晋以后又吸取了佛学的成分,步入新的阶段。这是一种思辨的哲学,对宇宙、人生和人的思维都进行了纯哲学的思考。它和两汉的神学目的论、谶纬宿命论相比,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魏晋玄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经籍的方法,对于打破汉代繁琐经学的统治也起了积极的作用。从两汉经学到魏晋玄学,是中国思想史的一大转折。 二、印度佛教对诗歌的影响

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

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 作者:高华平 字体:【大中小】 我们这里所说的“佛教文献”,主要指佛教各种的藏经和续藏经中的佛典文献,当然也包括敦煌等出土文书中的佛教资料。佛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除了有自己的经典之外,还包括各种宗教体验、宗教仪规和宗教活动及其活动场所和法器等。但是,我们今天考察中国古代佛教对文学的影响,主要只能借助现存的佛教文献和文学文献来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讲,“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问题,也就是“佛教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问题。 近代以来,将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结合起来研究的学者很多,而且涌现出了一大批大师。梁启超、胡适、陈寅恪、郑振铎、季羡林、金克木等老一辈学者,是本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们的成就令人高山仰止。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学者,其学术的素养虽难以与前辈比肩,但他们各有独特的视野,陈允吉、孙昌武、项楚等人是其代表。此后,在老一辈学者的启发和带领下,加之日趋自由的学术空气,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学者加入到该研究领域,而且做了可喜的学术尝试。在海外,日本学者加定哲地在深浦正文、小野玄妙等人“佛教文学”概念的基础上,确立了“中国佛教文学”的范畴。加定哲地的《中国佛教文学》一书,实际上是将“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范围更加明晰化了。因为其中所说“中国佛教文学”的内容,除了“佛典的翻译”之外,主要指中国古代正统文学中的“佛教文学”和俗文学中的“佛教文学”,以及一些佛教僧侣的诗偈创作,而并不包括佛教中的文学性经典或佛教经典的文学性问题。欧美的学者,则多在“敦煌学”的框架内讨论佛教与中国古代俗文学的关系,尤其重视对中国古典诗歌体裁之佛教源头的探讨,如美籍学者梅维恒(Victor.H.Meir)和梅祖麟(Tsu-LinMei)合著的长篇论文《论近体诗的梵文来源》,即是其中一例。港台学者对佛教文献中的禅诗、变文有较多的研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饶宗颐结合佛经和敦煌文献,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许多理论问题做出了全新的阐释,成绩斐然。 综合考察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我认为佛教经典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佛经中的内容、观念渗透到了中国古代文学领域,被中国文学广泛地采用 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学题材内容及思想观念的渗透,涉及中国古代文学的小说、诗歌、戏曲及俗文学等许多方面。中国古代小说的许多情节都取材于佛经,如六朝“志怪小说”刘义庆《宣验记》中的“鹦鹉灭火”的故事、吴均《续齐谐记》中的“阳羡笼鹅”的故事,唐代传奇小说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沈既济的《枕中记》、陈立佑的《离魂记》、张荐的《灵怪录》、李亢的《独异志》、戴君孚的《广异记》等,一直到著名的神魔小说《西游记》及其孙悟空的形象和孙悟空与妖怪斗法的情节等,都取材于佛教的经典。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谈六朝小说发达的原因时说:“还有一种助六朝人志怪思想发达的,便是印度

opc服务器

Opc 1、在控制领域中,系统往往由分散的各子系统构成;并且各子系统往往采用不同厂家的设备和方案。用户需要,将这些子系统集成,并架构统一的实时监控系统。 2、这样的实时监控系统需要解决分散子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各子系统需要统一协调相应控制指令。 3、再考虑到实时监控系统往往需要升级和调整。 4、就需要各子系统具备统一的开放接口。 5、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 规范正是这一思维的产物。 6、OPC 基于Microsoft公司的Distributed interNet Application (DNA) 构架和Component Object Model (COM) 技术的,根据易于扩展性而设计的。OPC规范定义了一个工业标准接口。 7、OPC是以OLE/COM机制作为应用程序的通讯标准。OLE/COM是一种客户/服务器模式,具有语言无关性、代码重用性、易于集成性等优点。OPC规范了接口函数,不管现场设备以何种形式存在,客户都以统一的方式去访问,从而保证软件对客户的透明性,使得用户完全从低层的开发中脱离出来。 8、OPC定义了一个开放的接口,在这个接口上,基于PC的软件组件能交换数据。它是基于Windows的OLE——对象链接和嵌入、COM——部件对象模型(Comp onent Object Model)和DCOM——分布式COM(Distributed COM)技术。因而,OP C为自动化层的典型现场设备连接工业应用程序和办公室程序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方法。 OPC应用领域 1、工控解决方案用户 2、楼控解决方案用户 3、工控解决方案厂商 4、楼控解决方案厂商 5、工控解决方案集成商 6、楼控解决方案集成商 7、All Automation Fields OPC是为了连接数据源(OPC服务器)和数据的使用者(OPC应用程序)之间的软件接口标准。数据源可以是PLC,DCS,条形码读取器等控制设备。随控制系统构成的不同,作为数据源的OPC服务器即可以是和OPC应用程序在同一台计算机上运行的本地OPC服务器,也可以是在另外的计算机上运行的远程OPC服务器。 OPC接口既可以适用于通过网络把最下层的控制设备的原始数据提供给作为数据的使用者(OPC应用程序)的HMI(硬件监督接口)/SCADA(监督控制与数据采集),批处理等自动化程序,以至更上层的历史数据库等应用程序,也可以适用于应用程序和物理设备的直接连接。所以OPC接口是适用于很多系统的具有高厚度柔软性的接口标准。

明代的各种地图

明代的各种地图及《郑和航海图》 从元朝到明朝,前后历经3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较长的封建王朝,这段时间内中国的地图学发展虽说没有新的重大发展,但在传统的编制方法上日趋成熟,图种也渐增多,开始出现了全面表示全国山川城镇的地图,还有不少用于军事防务的军事防务图,其中包括首次出现的沿海防务用的海防图、江防图和用于治理水利用的河防图与航海用的航海图等。这时 的地图内容多是贯彻一套基本的特点: 1. 以中国为主,外国作衬映 2. 以传统的计里画方法为数学基础 3. 注重河流、山川的表示精度 在明朝的众多地图中,《郑和航海图》就是其中一幅具有重大影响的航海图。郑和七次航海,是我国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在世界上也是一次罕见的大举,从公元1405年到1433年,前后近30年访问了亚洲、非洲等30余国,对促进我国与世界的交往,对政治、经济和文化均有极大的作用。这其中据郑和航海经历编成的航海图,是我国地图学史上的一大创作,更是一部专为指导航海用的地图。其表示内容、表示方法与编制方法上有其独特之处: 1. 从方便使用出发,从起点开始至终点,图幅呈一字排列展开的连续拼接。 2. 采用“对景图”的画法,绘制山形形象与有方位意义的地物,可把图与实地一一对景,尽快 判断出自己所处的位置。 3. 绘出平潮时的浅沙、礁石和港口、海岛等航海用的地物要素与居民地、山地等。 明代的地图较发达,尤其到了明末,西方新兴的自然科学技术由一些传教士逐步在华传播,地图 制图术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当时,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华,第一次把西方绘制的世界全图传入中国,把中国的资料补充进去,充实丰富了地图内容。续此之后,西方传教士也陆续来华绘制了一些,这些世界地图经过修编后,不仅打破了中国传统的绘图成规,而且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特点: 1. 把地图的中央经线置于中国,形成以我国为中心的图面配置。

OPC UA功能概述

OPC UA功能概述 什么是OPC UA? 标准OPC 仅支持Windows 操作系统。为了应对这一限制条件,OPC Foundation 研发出了OPC UA(OPC统一架构)标准。 OPC UA 标准并不特定于某个平台,并且针对高性能应用使用优化的基于TCP 的二进制协议。 OPC UA 支持诸如Window、Linux、Apple OS X、实时操作系统或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 或iOS)。 OPC UA 目前支持以下传输机制和协议: ● 通过TCP/IP,将消息作为二进制流直接传输(S7-1200/S7-1500支持) ● 通过TCP/IP 和HTTP 采用XML 形式传送消息。由于这种传输机制仅支持慢速传输,因此极少使用 S7-1200 基本控制器支持"Micro Embedded Device 2017 Server Profile"。 由于OPC UA 标准独立于特定的操作系统,并采用安全传送机制和数据语义描述,因此尤其适合于跨层级的数据交换。机器数据(受控变量,测量值或参数)也可采用这种方式传输。 OPC UA 采用简单的客户端/服务器的机制进行通信。服务器可在网络中提供大量信息,如有关CPU、OPC UA 服务器、数据和数据类型的信息。OPC UA 客户端访问这些信息。 图1. S7-1200 OPC UA通信 通过OPC UA可以做些什么? OPC UA通信常用的有以下功能:

?浏览 ?读/写 ?注册读/写 ?订阅 ?方法 ?伴随规范 S7-1200 支持的OPC UA功能 服务器: S7-1200 CPU 固件版本V4.4 及以上版本均配备OPC UA 服务器,除了标准的S7-1200CPU外,还包括S7-1200F系列CPU。 ?浏览 ?读/写 ?伴随规范 OPC UA 服务器组态通常与在S7-1500 CPU 中的组态一样;功能范围和数量限值受所支持"Micro Embedded Device 2017 Server Profile"的限制。与S7-1500 CPU 不同的是,以下功能不可用:服务器方法、结构化数据类型(结构和数组)、Registered Read 和Registered Write。 客户端: S7-1200 CPU 目前不支持,具体信息可以参考下表描述。

中国明朝1433年地图及其说明

中国明朝1433年地图及其说明 张书林编辑 明时期图说(1433年) 元末农民起义军蜂起,随后形成了若干割据政权。朱元璋以1352年起兵于濠州(安徽凤阳),1356年取集庆(南京),改称应天府以为根据地,在破灭上游的陈友谅和下游的张士诚之后,1368年即帝位,建国号明,年号洪武,是为太祖。同年,北伐中原,元帝弃大都北走。明兵又四出征讨,至洪武十五年(1382)平云南,二十年(1386)降辽东元将纳哈出,完成统一。 洪武元年以开封府为北京,应天府为南京,意欲复北宋之旧,定都开封。十一年以开封漕运不便,罢北京;应天府改称京师。成祖永乐元年(1403)以北平府(元大都)为北京,称行在,改府名为顺天。十九年定都北京,以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 洪武初仍无制以中书省及行中书省分统州县;九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十三年罢中书省,以所领州县直隶六部。是时全境共有直隶(中央直辖区)一,布政使司十二:浙江治杭州府;江西治南昌府;福建治福州府;湖广治武昌府;山东治济南府;山西治太原府;北平治北平府;河南治开封府;陕西治西安府;广东治广州府;广西治桂林府;四川治成都府。十 五年收安南入版图,置交趾布政使司;十一年置贵州布政使司,至是共有直隶二、布使司十四。宣德二年(1427)弃安南,罢交趾布政司。此后终明一代为直隶二、布政司十三。二直隶又称京师、南京二京,十三布政司流俗仍称十三省。两京十三司总称十五省。宣德称明代盛世,本图以宣德八年(1433)为准。 十五省分统府、州各百数十,县一千一百有余。府州县只领民户,另置卫、所以领军户。全国卫所以千计,分隶于两京都督府及十六都指挥司、四行都指挥司、一留守司。两京都督府各有直隶卫所。十三省各有一都指挥司,京师又有万全都司治宣府卫(河北宣化),大宁都司治保定府,山东又有辽东都司治定辽卫(辽宁辽阳)。又有山西行都司治大同府,陕西行都司治甘州卫(甘肃张掖),福建行都司治建宁府(建瓯),四川行都司治建昌卫(西昌),中都留守司治中都凤阳府(安徽凤阳)。 府州县卫所之外,又有土府、土州、土县隶于布政司,宣慰、宣抚、安抚、长官等土司隶于都司。 两直隶和各布司都司是直辖版图,外此洪武永乐间又在西陲设哈密(新疆哈密)、赤斤蒙古(甘肃玉门西北)、沙州(甘肃敦煌)等羁縻七卫于陕西行都司边外;永乐招抚海西、建州、野人女真诸部,分置数以百计的羁縻卫所于辽东都司边外,又招抚黑龙江下游奴儿干、吉烈述及海东苦夷诸部族,设奴儿干、囊哈儿等卫,统以流官奴儿干都司(治黑龙江口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区塔赫塔)。又遣使诏谕西番各族,授其僧俗首领以国师、法王、及都指挥、宣慰使、招付使、元帅、万户等官,因俗以为治。阐化、赞善、护教、阐教、辅教五王各有分地,相当今西藏自治区除阿里以外及青海玉树州之地。又置俄力思军民元帅府于今阿里地区。又设乌斯藏、朵甘二都指挥司于五王之地。封大宝、大乘、大慈等法王于乌斯藏之地,设董卜韩胡、长河西鱼通宁远二宣慰司于四川徼外今四川甘孜、阿坝州之地。 1368年元帝退出大都,北走上都;次年明军捣上都,元帝再往北逃;又次年明军克应昌(内蒙古克什克腾西达米诺尔附近),元帝逃往和林,国号仍为元,史称北元。传至1402年去帝号称可汗,去国号称鞑靼。永乐宣德时时或寇边,时或修职贡,受封爵。 元亡之后蒙古分为三部:鞑靼之西为瓦刺,永乐初分马哈木、太平、把秃李思三部,明朝封为顺宁、贤义、安乐三王。数与鞑靼相互攻袭,对明时通贡献,间侵及哈密。 鞑靼之东为兀良哈,洪武时受明招抚,置朵颜、泰宁、福余三卫于其部落,通称兀良哈三卫,或朵颜三卫。牧地在挑儿河流域及嫩江下游一带。三卫是明的羁縻卫,和鞑靼瓦刺与明朝仅为藩属关系不同。 十四世纪四十年代察合台汗国陷于分裂,六十年代西察合台汗国演变为帖木儿汗国。明初东察合台汗居别失八里(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永乐十六年(1418)西迁亦力把里(新疆伊宁),明代史籍即以城名作为其国名。其地西起葱岭。库克恰腾吉斯(巴尔喀什湖),而哈实哈儿(喀什)不在境内;东接哈密及撒里畏吾儿阿端曲先等卫;北起也儿的石河(额尔齐斯河)上游,南抵昆仑山。其向阳地区(天山南路)则在贵族朵豁刺惕氏控制之下。 01.京师(北直隶)

明代县衙规制与日常政务处理程序初探

县衙是明代县级政府的办公官署,可以说是一县的政治中心。县官、佐贰、首领等朝廷职官和六房书吏,按规定都要在县衙中居住和办公,大量的执事差役也在县衙中听候官吏差遣,县级政府的刑名、钱谷等日常政务主要是在县衙中完成的。此外县衙内外还有监狱、仓库、县学、宾馆、驿站、递运所等相关机构和设施。考察明代县衙的布局和结构,以及日常政务在其中的运行流程,对于我们理解明代县级地方政府的实际运作当是极有助益的。(注:关于明代县衙及其政务运转的研究,此前主要有柏桦的《明代州县衙署的建制与州县政治体制》(《史学集刊》1995年第4期)、《明代州县政治体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刘鹏九的《内乡县衙与衙门文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李志荣的《元明清华北华中地方衙署建筑的个案研究》(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及美国学者Thomas G. Nimick的博士论文《晚明的县、县官与衙门》(The County, the Magistrate, and the Yamen in Late Ming China. Ph. D. Disserta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1993)。以上成果对研究明代县衙的建筑格局和衙门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对明代县衙的具体规制和政务运作流程还缺乏深入细致的说明。) 一、明代县衙的规制 据学者的新近研究揭示,中国古代地方官衙的建筑格局到明代发生了一个显著的变化,这就是明初太祖颁行了地方衙署建设应遵循的“范式”。这一规制与前朝的主要不同在于“府官居地及各吏舍皆置其中”。[1](P22) 洪武初王祎《义乌县兴造记》载:“今天子既正大统,务以礼制匡饬天下。乃颁法式,命凡郡县公廨,其前为听政之所如故,自长贰下逮吏胥,即其后及两傍列屋以居,同门以出入,其外则缭以周垣,使之廉贪相察,勤怠相规,政体于是而立焉。命下郡县,奉承唯谨。”[2](卷九) 这样的建筑格局反映了朱元璋惩前元之旧弊,力图整顿吏治的思想。《大明律·工律·营造·有司官吏不住公廨》规定,有司官吏必须居于官府公廨,不许杂处民间:“凡有司官吏,不住公廨内官房,而住街市民房者,杖八十。” 虽然明初颁布了地方衙署建设的规制,但明代县衙的建筑格局还要受历史遗留下来的衙署格局的影响。从文献记载来看,许多在明初新修或重修衙署的格局的确遵循了新的规制,但也有些地方限于经济条件或历史格局的影响,并不完全符合新的规制,比如在一些地方吏舍并未被纳入到县衙之中。总的来看,明代县衙根据所在地区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的不同,有的较为宏敞,有的则较为简陋,但大多数县衙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封闭性,四周以高墙与外界相隔;二是形制四方规整,中间有一条显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县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等主要建筑。中轴线大致可分为三段:仪门之前主要是礼仪性的建筑;仪门至二堂或三堂为县衙的核心区域,为知县审案、办公之所;二堂或三堂之后,为知县内宅。中轴线上的院落一般遵守对称的准则。中轴线两侧,则分布着佐贰官县丞、主簿和首领官典史的衙门和宅邸,以及吏廨、监狱、仓库等建筑。 以下试以隆庆《仪真县志》所载仪真县衙[3](国朝县治图) 为例,来说明明代县衙的具体构造。 县衙前有照壁一道,照壁后为牌坊,仪真县衙牌坊上有匾额题“忠廉坊”。牌坊以里为大门,大门两边的墙呈“八”字形,所谓“八字衙门”即由此而来。八字墙上可张贴告示、榜文,公布科举考试录取结果等,有的加上顶棚和栅栏,称“榜廊”或“榜棚”。牌坊以里,设有医学、阴阳学,右侧设有总铺(急递铺),以便于县衙公文的快速递送。牌坊正北为鼓楼或谯楼,为两层,是县衙中最高的建筑,便于报时和瞭望。鼓楼外墙左右,分别建有申明亭、旌善亭,或申明在左、旌善在右,或反之,无一定之规。嘉靖《太平县志》:“申明亭:在县治门外,

20世纪以前佛教音乐文献研究综述.docx

20世纪以前佛教音乐文献研究综述 “不懂佛教音乐,就无法全面看待和认识中国传统音乐。不研究佛教音乐的历史,中国音乐史上将有很多关键性的问题将无处寻找答案。”佛教自公元前后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并形成了以“儒释道”为核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佛教音乐也随着佛教入华与中国音乐相融合,最终成为中国传统音乐重要组成部分。佛教音乐是我国宗教音乐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类型,但佛教音乐的研究总体上却处于初期阶段。“佛教音乐学”虽然未正式的以独立的学科层面被提出,但其作为传统音乐研究的一个拓展领域,学科化发展的趋势却也逐步的显现。所以,摸清佛教音乐发展的历史脉络,了解历史上佛教音乐文献之状况,是一条不可逾越的基础性工作。 一、《出三藏记集》 南北朝僧人僧?v(公元445-518)编撰的《出三藏记集》,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佛教文献目录,共15卷,包括4部分:1.撰缘记;2.铨名录;3.总经序;4.述列传,是研究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的珍贵资料。其中卷十二《法苑杂缘原始集》中的《经呗导师集》中,有关于“鱼山梵呗”的缘由和经过描述:“陈思王感鱼山梵声制呗”,虽然仅是目录,但也是对梵呗的最早记录。而在《三国志补注》卷三引刘宋刘敬叔《异苑》中也有记载:“陈思王尝登鱼山,临东阿,忽闻岩岫里有诵经,清遒深亮,远谷流响,肃然有灵气,不觉敛衿?敬,便有终焉之志,即效而则之,今梵唱,皆植依拟所造。”同时,在《魏书?释老志》和梁慧皎《高僧传》中也都有对“鱼山梵呗”的记载。“鱼山梵呗”也被视为中国佛教音乐的起源,在其影响下,此后又有了“联句梵呗”“泥洹梵呗”“高声梵呗”和“六言梵呗”的产生,对中国佛教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齐竟陵王肖子良(公元460-494)著有《转读法并释滞》是对后世梵呗传承的最大贡献,其还著有《赞梵呗偈文》《梵呗序》和《帝释乐人般遮琴歌呗》,被认为是转读和呗赞音乐系统在中国成立的标志。 二、《百丈清规》 历史上,那种带有音乐旋律音调的唱念诵经制度,与寺院僧人的生活起居、人事关系等规定是在一起的。据《出三藏记集》卷十二《齐太宰竟陵王文宣王法集录》中目录载,南朝齐代的萧子良撰制《僧制》,只是其仪文散失,其中内容不得而知,但参照后世仪文,想必定有课诵唱念之内容。而从清代僧人仪润的《百丈清规证义气记》中得知,唐代百丈山禅僧怀海(720-814)又创立了《百丈清规》,规定“朝参夕聚”,其中有包括佛菩萨诞辰唱念佛事的仪文,包括当今寺院中所唱诵的《宝鼎热茗香》《药师赞》《三皈依》等均为《百丈清规》之内容。而寺院中的“朝暮课诵”,也源于此。后北宋宗赜又编撰《禅苑清规》,但其

OPC Server

一.OPC技术 OPC Server/Client 是一套利用微软的COM/DCOM 技术达成工业自动化资料取得的架构。OPC Server 提供了许多的接口,Client 端通过这些接口,可以取得与OPC Server 相连的硬件装置的信息,而无须了解这些硬件装置的细节信息。 OPC客户和OPC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可以有两种不同方式,即同步方式和异步方式。同步方式实现较为简单,当客户数目较少而且同服务器交互的数据量也比较少的时候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异步方式实现较为复杂,需要在客户程序中实现服务器回调函数。然而当有大量客户和大量数据交互时,异步方式能提供高效的性能,尽量避免阻塞客户数据请求,并最大可能地节省CPU和网络资源。 二.King OPC Server 2.1.King OPC Server产品概述 King OPC Server是北京亚控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国内首屈一指的通用OPC服务器。它继承了亚控科技超过10年的驱动开发成果,实现了通讯和OPC技术的完美结合。 图2.1 OPC Server 部署图 支持的操作系统: √ Windows Server 2003 √ Windows XP √ Windows 2000 √ Windows Vista √ Windows CE √ Windows XP Embedded 不支持的操作系统:

× Windows 98(网络OPC功能) 2.2.King OPC Server亮点 2.2.1.在线组态 King OPC Server为完全的在线组态模式,即修改即运行,不需要停止采集。 2.2.2.设备冗余 King OPC Server支持针对设备的双链路冗余、双设备冗余。 对于同一设备的双链路冗余,链路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典型应用为同一PLC的双IP冗余。切换准则为当前链路通讯失败时切换至另一链路。 对于不同设备之间的冗余,设备厂家必须相同,设备系列可以不同,但是必须支持相同的变量。典型应用为两个PLC之间的冗余。切换准则为当前设备通讯失败时切换至另一设备。 2.2.3.导入导出变量 King OPC Server支持导入导出变量。选择设备,可将该设备下的变量导出为.csv文件,也可将.csv文件中的变量导入至该设备。.csv文件中保存变量名,地址,数据类型等。2.2.4.系统变量 在协议或设备支持的情况下,King OPC Server允许自动批量创建变量。 目前支持自动批量创建变量的驱动包括: AB Logix以太网驱动 BACnet驱动 B&R PLC驱动

世界古代史古代印度文明

世界古代史古代印度文 明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吠陀文明、婆罗门教与种姓制度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孔雀帝国与佛教的传播婆罗门教和佛教有哪些异同之处试论德里苏丹国家对印度封建文明的影响印度种姓制度在中世纪的变化 概论 古代印度的自然环境古代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印度”一词来源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第一次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其后,西方人一直沿用了这一名称。我国汉代把它称之为“身毒”或“天竺”,至唐代,玄奘在其所着《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改译为印度。古代印度史事实上是指南亚次大陆各个国家的古代史。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北依喜马拉雅山,南临印度洋,东接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湾,是一个被高山和海洋环绕的大陆。就地理形势而言,印度全境可分为北、中、南三部份,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山岳地带;中部是印度河和恒河平原;文底耶山以南是德干高原。通常把北部高山地带和中部平原地区称为北印度,这里是古代印度重要的经济区域,也是印度历史的主要舞台。南部的德干高原有丰富的森林和矿产,但不宜于农耕。只有高原两侧的平原雨量充沛,气候良好,宜于农耕,也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印度各地区自然条件上的极大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也就决定了印度各地区间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 居民古代印度在旧石器时代已有居民,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几乎遍及整个次大陆。一般认为,这些文化的创造者为矮黑人和原始澳洲人。从公元前三千年代起,达罗毗荼人在次大陆居于主要地位,一般认为印度河流域的城市文明就是由他们创造的。约自公元前二千年代中叶开始,雅利安人自西北部侵入次大陆。到公元前一千年代中叶以后,波斯人、希腊人、大月氏人和嚈哒人又先后侵入次大陆,使次大陆的居民成份更趋复杂。 史料研究哈拉巴文化的资料,完全来自考古发掘。虽然在哈拉巴文化遗址中也发现了文字,但仅是印章上的文字,而且还未释读成功,还不能用之于历史的研究。现在发现的印章中,已公布约2500个(大部分出土于摩亨佐·达罗)。除了印章外,在哈拉巴文化遗址中还发现有城市遗址、陶器、青铜制品、车、船模型、女神像、卫城、房屋建筑、下水道、砝码等,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宗教信仰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境外发现的哈拉巴文化的典型物品(印章),说明它与外界的交往的存在。 有关雅利安人入侵后的南亚历史的资料,与哈拉巴文化历史的资料完全不同,它主要不是依靠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而是依靠文献资料。这大约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古代南亚的传统史料。其中又有几个来源:

!!!跋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明刻本《两镇三关通志》

跋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明刻本《两镇三关通志》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8-07-31 14:57:00 ] 作者:特木勒居蜜编辑:凌月仙仙 【内容提要】 本文在比较国会图书馆、天一阁和东洋文库本的基础上判定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明刻本《两镇三关通志》是迄今所见存世最好的刻本。同时围绕和田清和司律义有关明代蒙古史研究的成就与缺憾,检讨《两镇三关通志》的史料价值。以明朝为正统的“华夷之辨”思想是《两镇三关通志》文本产生过程中的重要的制约因素。 【关键词】《两镇三关通志》/尹耕/翁万达 一、国会图书馆所藏《两镇三关通志》 从1918年4月到1919年7月,美国农业部植物学专家施永高(Walter T. Swingle,或译“施永格”)在中国和日本为美国国会图书馆(以下简称“国会”)搜购了大量典籍。在中国,他通过张元济等版本目录学专家的帮助,收集了413种地方志,其中包括2种省志、87种府志、324种县志。根据《国会图书馆馆员1919年年度报告》(Report of the Librarian of Congress and Report of the Superintendent of the Library, 1919.以下简称《报告》)的描述,在上述400余种方志中,有很多种在当时“即使在中国都已经非常稀罕”,《两镇三关通志》(以下简称《通志》)就是其中之一。关于《通志》的价值和入藏“国会”的由来,《报告》说得很简略: 除了官修地方志,(施永高)还购买了大量的非官修地理著作,其中很多即使在中国都已经非常稀罕,佚名明朝官员纂修的《两镇三官通志》就是一例。该书是有关中国北方边界的记录,记载了迄至十六世纪上半叶的蒙古人和满洲人的入侵。也许是由于书中的反满倾向,此书没有被列入乾隆的帝国文献目录。①《报告》所谓“乾隆的帝国文献目录(Ch'ien Lung's imperial catalogue)”,应该是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该书没有收录《通志》的原因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原因绝非所谓“反满倾向”(anti- Manchu tendencies)。《通志》是产生于16世纪中期明朝西北边镇的地方志,所反映的是长城中部沿线地方的历史沿革,其重点是明朝开国迄至嘉靖二十八年(1549)的明朝西北长城沿线的明蒙关系。《通志》虽然片言只语提及北宋末年金朝军队对北方边镇的占领,却完全没有涉及,也不可能涉及远在辽东边外,迟至17世纪初才崛起的满洲。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讲,《通志》都不会出现什么“反满倾向”,对于上引《报告》的后一段话,我们不必过于认真,但是《报告》的前一句话应该引起我们足够重视,诚如《报告》所说,在施永高搜购的大量方志中,《通志》的确是一种非常珍稀的中国地方志。近来的共同研究使我们对“国会”所藏《通志》数量上的稀有程度和精良的版本质量有了新的更多的认知。 早在20世纪30年代,王重民先生为国会善本书撰写提要,他最早研究了“国会”所藏《通志》,现征引他的描述如下: 《两镇三关通考》,残,存十三卷,八册,(国会)。明嘉靖刻本[十行二十一字(23* 16.2)]。按千顷堂书目卷八载是书作二十三卷,后来殊少著录,日本东洋文库亦有残本,缺卷十四至十八,比此书犹多五卷。考卷内叙事至嘉靖二十八年五月,当即纂于是年。《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