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础 Prat1 工程结构的隔震与消能减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方案建议在建筑结构与基础之间用滑石层隔开, 地震时建筑物可以产生滑动,避免建筑物产生破坏。
设计中还针对地震引起建筑物与基础之间的相对 位移,对煤气管和排水管采用了可变形的连接装置。
1924年,日本的鬼头健三郎申请的建筑物抗震装 置专利,是在柱脚处设置盘状凹面,其间放入球体来 支承建筑物(如图4—3)。
1 结构控制方法概述
传统的结构抗震设计是通过加强结构自身的抗震 能力以抵抗地震作用,如加大构件尺寸、提高材料强 度等,使结构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 抗震设防目标。
然而,传统方法不仅使结构造价大大增加,而且, 由于地震作用的不确定性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为了使重要建筑物(如纪念性建筑、博物馆、核电 站、通讯枢纽、大型桥梁等)在强震时能保证正常运行 功能,可以运用结构控制理论进行工程结构抗震设计。
2 ) 主动控制
主动控制是有外加能源的控制,其控制力是由控制装置按某种控 制规律,由外加能源主动施加的。
由于主动控制的减震效果基本上不依赖于外部扰动,其控 制效果明显优于被动控制。
常用的主动控制装置有:主动控制调谐质量控制系统(AMD)、 主动TMD、主动锚索控制系统等。
主动控制特别适用于对抗震(抗风)要求较高的重要建筑、高层建筑、 重要桥梁、特种建筑等,但费用较高。 大型柔性空间结构,如大型空 间天线、太阳能帆板等,具有低频率、低阻尼、轻质量和大跨度的特 点,任何外界干扰都可能引起这些结构持续大幅的振功,严重时将影 响航大器工作甚至导致航大任务的失败。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对其有 害振动进行抑制。主动振动控制技术被认为是解决大型柔性结构振动 控制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电梯是高层建筑的重要运输上具。随着城市的扩张和
高层建筑的发展,电梯的速度不断提高。速度的提高使 得电梯振动加剧,影响了乘坐舒适性以及电梯的使用寿命。 因此,振动控制是高速电梯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电梯的 振动包括垂直振动和水平振动两方而,目前国内对电梯振 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垂直振动方面。
瞿伟廉 MR半主动阻尼器
3) 混合控制及半主动控制
结构的混合控制系统是将主动控制系统和被动控 制系统同时施加在一个结构,或同时应用若干种控制 方法的结构控制系统。它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控制方法 及控制装置的优点,控制效果更好。同时系统的稳定 性和可靠度有所增强。
4 ) 各种控制技术的比较
各种控制技术的对比见表4-1。
表4-1 各种控制技术的比较
较为成熟,设计计算较成熟
主振型较为明显稳定的多高层、超 技术基本成熟,设计计算需进一
高层建筑、塔架、大跨度桥梁等
步研究
主动控制
对抗风要求较高的建筑物
技术尚待完善,运行费用较高
混合控制及 半主动控制
各种不同类型、不同要求的建筑物
组合合理可以来自百度文库到较好效果
2 工程结构隔震
1 ) 概述
图4-2为英国医生J.A. Calantarients在1909年发明的 隔震方案。
目前,结构控制理论已从工程结构基础隔震发展 到主动控制地震反应(或工程结构的减震控制)。
工程结构的减震控制:指通过在工程结构的特定 部位,设置某种装置或某种机构,如隔震支座、消能 支撑、消能剪力墙、消能器等,或某种子结构或施加 外力等方法,调整或改变结构的动力参数或动力作用。
这种使工程结构在地震(或风)作用下的动力反应 (加速度、速度、位移)得到合理控制,确保结构本身及 结构中人、仪器、设备、装潢等的安全和处于正常使 用状态的结构体系,称为工程结构减震控制体系,其 相关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统称为工程结构减震控制。
目前开发出的隔震装置主要有:①橡胶垫隔震; ②滑移隔震;③滚珠及滚轴隔震;④摆动隔震;⑤悬 吊隔震;⑥螺旋钢弹簧隔震;⑦混合隔震等。
(b) 耗能减震技术是把结构物中的某些构件(如支撑、 剪力墙等)设计成耗能部件或在结构物的某些部位装设 阻尼器以耗散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能量,保护主体 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安全的方法。
按结构控制的技术方法进行分类,一般可分为被 动控制、半主动控制、主动控制及混合控制等类型。 如图4—1所示。
1) 被动控制
被动控制是指无外加能源的控制,其控制力是由 于控制装置随结构一起振动变形而被动产生。通常在 结构中安装经调整的控制装置,以隔离或减少结构内 的地震能量,减少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被动控制包 括隔震、耗能减震、吸振减震等方法。 (a) 隔震是指在工程结构中设置某种隔震装置以隔离 地震作用,减少地震反应的方法。是被动控制方法中 应用较早、理论和技术较为成熟的一种。
(c) 吸振减震技术是在主体结构中附加子结构、使结 构的振动发生转移的方法。即:使结构的振动能量在 原结构和子结构之间重新分配,从而达到减小结构振 动的目的。
主要的吸振减震装置有:①调谐质量阻尼系统
(TMD);②调谐阻尼系统(TLD);③调谐液柱式阻尼系 统(TLCD);④质量泵;⑤液压一控制系统(HMS);⑥ 空气阻尼器;⑦油阻尼器等。
2) 隔震层
(1) 多层橡胶支座的构造
多层橡胶隔层支座由薄橡胶片与钢板相互交错叠 置而成,如图4—6所示。
(2) 多层橡胶隔震支座的工作原理
多层橡胶隔震支座的工作原理如图4—7所示。
当橡胶支座承受垂直荷载时,橡胶层的横向变形 受到约束,使隔震支座具有很大的垂直承载力和竖向 刚度。
隔震结构体系一般由上部结构、隔震层、下部结 构三部分组成。由隔震装置组成的隔震层可根据需要 设置在结构的不同部位,如图4—4所示。隔震层也可 由隔震装置和限制结构位移的阻尼器组成。将隔震层 设置在结构物底部与基础或地下结构柱顶之间的结构 体系称为基础隔震体系[图4—4(a)]。
隔震装置有多层橡胶支座、滚动支座、滑动式支 座、摆动式支座等各种不同形式,如图4—5所示。
控制技术 隔震
消能减震 质量调谐等
应用范围
特点及存在主要问题
一至三十层,或高宽比不大于4的建 筑物,要求确保地震中绝对安全的 结构物、桥梁、设备、仪器等
安全可靠,减震效果明显,技术 较为成熟,产品耐久性、稳定性 能较好,设计计算方法成熟
水平刚度较小的多高层建筑、塔架、 安全可靠,减震效果明显,技术
大跨度桥梁、管线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