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重点考点18 精品
2020年高三历史重点知识
2020年高三历史重点知识把握每一个重点知识,你会在考试中赢得胜利。
下面是 ___为大家的2020年重点知识,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一、百团大战——目的: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抗战形势的好转。
时间与地点:1940年下半年,华北。
___及参战部队: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对日作战。
意义:它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二、敌后军民的艰苦斗争作战方针: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的运动战。
三、抗日根据地的建设——(1) 目的:为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胜利。
(2) 上:实行三三制原则。
1941年,抗日根据地政权机构在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
加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经济上:土地政策(内容是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意义是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大生产运动(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开荒,使根据地渡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4)思想上:1942年中共开展整风运动。
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
意义是通过整风,全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和“右”的错误,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 ___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5)上:开展反扫荡斗争。
四、中共七大的召开——(1)背景:世界反 ___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2)时间地点:1945年春延安。
(3)主要内容: ___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提出了党的任务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___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 ___国家。
;确立 ___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以 ___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4)意义:这次大会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 ___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2020最新精选【5篇】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2020最新精选【5篇】高考,意味着什么?那是一座窄窄的桥,千军万马将要从这里挤过,要发挥的优势和能力,来保证自己不被淘汰。
历史高考知识点有哪些?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1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BC230-221韩赵魏楚燕齐(1)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2)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
三公的职责: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3)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
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
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2)唐朝三省六部制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3)元朝的行省制度认识到行省制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我们现在省制的开端(4)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不断加强对对方的控制和管理,国家的权利不断集中在君主手中。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至此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被废除了,君主专制发展的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雍正时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从却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2一、汉初的黄老之学1、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2、主要内容: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4、作用:成为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
2020高考历史复习的重点
2020高考历史复习的重点一德国和日本的崛起A、德国的崛起1、第一次崛起:(1)、1871年,结束了分裂割据状态,打败了欧洲两大传统强国法国和奥地利,完成了国家统一,成为欧洲的新兴强国。
(2)、19世纪末,德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
(3)、一战前,组建了以它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并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原因:(1)、国家实现了统一,有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在统一的过程中,得到了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以及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为经济的起飞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资源。
(3)、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重视科技和教育等。
2、第二次崛起:(1)、20世纪20年代,经济复苏,并重新成为政治、经济大国。
(2)、30年代,为解决经济危机,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对外疯狂扩张,最后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势力达到了鼎盛。
原因:(1)、利用美国等国的经济援助,20年代经济复苏。
(2)、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内镇压,对外疯狂扩张,势力急剧膨胀。
3、第三次崛起:(1)、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成为西欧最强大的经济大国。
(2)、1990年,两德实现统一,德国再度成为欧洲大国。
原因:(1)、战后实行民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为经济的发展奠定政治基础。
(2)、充分利用美国的援助(经济非军事化)。
(3)、重视教育和科技,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4)、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5)两德统一,综合实力逐步提高。
B、日本的崛起1、第一次崛起:(1)、明治维新后,成为亚洲新兴强国,打败中国。
(2)、一战中力量逐步增强,独霸中国。
(3)、30年代,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对外疯狂扩张,最后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势力达到了鼎盛。
原因:(1)、明治维新使之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善于学习西方先进文化。
(3)、重视教育和科技,充分利用两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4)、一战中大获其利。
(5)、在国家的扶植下,日本垄断组织建立并迅速发展。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整合练习:专题18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含答案
专题十八整合训练1、材料据《吴问》记载,晋国赵简子将周制的“步百为亩”变为“二百四十步”为亩,从而提高了属民的生产积极性;赵氏实行国税与户税制度,往昔籍而不税的籍田制显然已被废除;战时作为应急措施出台的各级军功赏,扩大了军功奖赏的范围,有利于调动全军上下的战斗积极性。
赵裹子辅政时期,晋国新型的君臣关系逐渐确立,君主的绝对权威得到强化,文武分职的官僚体制也在初创之中。
赵氏主观上为实现自身权力所做出的各项变革,客观上促进了晋国社会性质的转变。
——摘编自白国红《世族的崛起与春秋政治格局的演变—一以晋国赵氏为个案》1.根据材料,概括春秋时期晋国赵氏变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晋国赵氏变革的意义。
2、对于秦国的强国之道,古今论者见仁见智。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
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则民用矣……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
皆曰“不得(敌首),无返!”——《史记·商君书》材料二秦之胜在于官僚制度的建立,政治行政中心所体现出来的秩序和强权。
一个巨大官僚机器的高度精密可靠的运转,本身就被视为最高目的。
在这种秩序崇拜的权力哲学之中,吏员不过是官僚机器的齿轮与螺钉,民众不过是人格化的力役和赋税。
他们仅仅在数量和功能上具有意义。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材料三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
世之有民也,固先于国,且建国以为人乎?——章太炎《国故论衡·原道下》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采取了哪些弱民强国的措施,并指出其目的。
2.材料二认为秦的强国之道是什么?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三对秦强国措施弊端的共同认识。
3.概括三则材料作者对强国之道各自认识的立足点。
3、材料三国以降,州一郡一县三级政区成为正式制度。
南北朝时期,州郡增置日多,全国一度出现275州统领663郡、1500县的局面。
新高考历史3年(2020-2022)真题汇编专题18 选修内容(学生版)
三年(2020-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新高考专用)专题18 选修内容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22年】1.(2022·浙江·高考真题)梭伦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是按土地收入的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重新分配政治权利。
这项措施A.彻底化解了雅典的社会矛盾B.使不同等级公民享有相同的政治权利C.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D.开启了希腊文明史上最为鼎盛的“古典时代”2.(2022·广东·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北魏孝文帝认为使用近百年的都城平城“只是用武之地,非可文治”,而洛阳是帝宅王里,可“光宅中原”,故有意迁都。
由于迭经战乱,洛阳早已衰败,太和十七年(493)孝文帝巡幸洛阳,令穆亮和汉族人氏李冲,董爵等人筹划重建。
两年后,北魏“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考古发掘证明,北魏洛阳城的核心格局继承和发展了中原正统王朝的都城模式和制度,主要建筑的规模、位置和名称等于魏晋一致。
迁洛早期重建的洛阳宫太极殿广泛吸收和借鉴了魏晋洛阳城、南朝建康城和平城太极殿的形制。
整个城市分为宫城、内城和外郭城。
布局谨严,规模宏大,远超前代。
筑外郭城以及在城内统一规划建造里坊,使郭城区域的功能进一步明确和丰富,是中国古代都城营建的一大创举。
三重城围都城行制的出现,也改变了过去都城前朝后市的布局。
开东魏、北齐邺都南城和隋唐长安城宏大整齐之先河。
——摘编至钱国祥《北魏洛阳外郭城的空间格局复原研究》等(1)概述孝文帝重建洛阳的原因和举措。
(2)简析北魏重建洛阳在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意义。
3.(2022·湖南·高考真题)【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科举改革的谕旨,主要内容是:在乡试、会试中以策论取代八股文;调整乡试、会议三场考试的内客,将史论与政论列为第一场,时务与实学列为第二场,四书五经列为第三场;每场发榜一次,上榜者方可参加次场考试。
2011-2020十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考点18 新中国的外交(学生版+解析版)
2011-2020十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考点18 新中国的外交知识点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2019·江苏高考·11)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张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球》(见右图),对这幅漫画所含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A.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B.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C.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 D.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2.(2018·北京高考·19)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
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
随后,美国同意和谈。
这表明()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3.(2017江苏12).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
”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A.参加万隆会议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出席日内瓦会议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4.(2016·江苏单科·12)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
这次国际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C.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5.(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17.9%上升到52.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6.(2015·广东文综·17)表2 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表2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7.(2015·山东文综·22)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
2020年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8 史学常识方法理论(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2022年高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历史)18史学常识方法理论(解析版)考点一:史料(或史实)01.(2022年上海单科13)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金匮石室之书,还到各处实地探访,搜集遗闻,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
由此可见司马迁A.侧重口述史料收集B.具有史料考证意识C.留意史学文学价值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02.(2 022年上海单科15)对于同一个历史事实,往往由于视角、史料的差异而产生不一样的解释。
下列选项中,由于新史料的发觉而导致不同解释的是A.哥伦布到达美洲被称为“发觉新大陆”,也被称为“文明的相遇”B.魏晋南北朝被称为“分裂的时代”,也被视为“思想的自由时代”C.欧洲中世纪被称为“黑暗的时代”,也被目为“田园牧歌的时代”D.商朝一度被认为是“传奇中的时代”,也被认为是“信史时代”03.(2 022年山东文综38)(24分)某历史爱好小组以“20世纪学校国的社会进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争辩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
甲:图9为爱好小组依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
乙:摘编自董天野等依据巴金小说《家》绘制的同名连环漫画中的一组画面。
画面中的故事发生在1919年前后。
仆人公是封建大家庭高府的三公子觉慧和丫鬟鸣凤。
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
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预备叫她守“望门寡”。
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抵制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敬重我个人的人格,乐观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结论:①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炽,保守和进步共存。
②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
(1)争辩该课题时,爱好小组为什么要搜集、争辩材料甲?(4分)(2)依据材料乙、丙,概括指出爱好小组得出结论①的依据(举一例说明即可)。
2020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0⾼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对于历史的学习,背诵重要的知识点是⾮常重要的。
下⾯就让⾼三⽹给⼤家分享⼀些2020⾼考历史必背的知识点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1⾼考必背⼗⼤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1)分封制⼜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诸侯⼀卿⼤夫⼀⼠”。
(3)宗法制的特点有嫡长⼦继承制、⼤宗与⼩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缘关系⽅⾯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1)孟⼦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
孟⼦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
(2)⽼⼦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切要顺应⾃然,提倡清静⽆为、知⾜寡欲;提出“⽆为⽽治”的政治主张。
⽼⼦哲学思想的精华是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韩⾮⼦主张改⾰和实⾏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4)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动荡⼤变⾰的环境下形成的儒家思想由于不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所以⼀直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5)西汉时期:两汉董仲舒糅合百家思想,对儒学进⾏了改造,适应了中央集权制的需要,从⽽确⽴了儒学在传统⽂化中的正统地位。
中国古代科技和⽂学艺术(1)科技:以四⼤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世界⽂明的发展进程.都产⽣过巨⼤影响。
(2)古代书画:古代中国书画⼀体,其艺术独具东⽅神韵,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席.并对周边国家产⽣重⼤影响。
(3)古代⽂学:中国古代的⽂学也辉煌灿烂。
从春秋的《诗经》、战国的楚辞,直⾄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说,不断得到发展.并呈现平民化的趋势。
2020年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建议收藏)
2020年⾼考历史知识点汇总(建议收藏)历史对于很多⽂科⽣来说是⼀个难点,历史的复习贵在记忆和理解,只有把知识点记牢,才可能拿到⾼分。
下⾯⼩编为⼤家整理了⼀些⾼考常考的历史知识点,供⼤家参考。
2020⾼考历史知识梳理2020年⾼考历史知识点整理第⼀部分中国史(12个⼀级考点)⼀、古代中国(⼀)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商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2)宗法制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德形成(1)皇帝制度。
(2)三公九卿制。
(3)郡县制。
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代:内外朝制度;推恩令、刺史制度;察举制。
(2)隋唐:三省六部制;节度使制度;科举制。
(3)宋代:⼆府三司制;转运使、通判。
(4)元朝:中书省制;⾏省制度,宣政院,⼟司制度。
考点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2)清朝设⽴军机处。
(⼆)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1:农业的主要耕作⽅式和⼟地制度(1)商周:集体耕作(⼑耕⽕种;千耦其耘)。
(2)春秋战国以来:个体农耕(⼩农经济;铁器⽜耕;直辕犁到曲辕犁;翻车和筒车)。
(3)⼟地制度:⼟地国有制(井⽥制;均⽥制);⼟地私有制(君主、地主和⾃耕农⼟地私有制)。
考点2:⼿⼯业的发展(1)西周:⼯商⾷官制度(2)春秋战国以来:官营、私营和家庭⼿⼯业;冶铁,制瓷,纺织。
考点3:商业的发展(1)春秋战国:出现⼤商⼈;私商成为主体;形成商业都会。
(2)秦汉汉朝:重农抑商;统⼀货币;盐铁官营制度,统⼀铸币。
(3)隋唐:坊市制;官商分利政策。
(4)宋元:交⼦;商业税收成为重要税源。
(5)明清:商业发展呈现出新特点。
考点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资本主义萌芽(2)重农抑商政策(3)海禁政策(三)中国传统⽂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1: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1)儒家:孔⼦;孟⼦;荀⼦。
(2)道家:⽼⼦;庄⼦。
(3)墨家:墨⼦(4)法家:韩⾮⼦考点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董仲舒新儒学(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考点3: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2)陆王⼼学考点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1)明末“异端”思想家李贽(2)明末清初三⼤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专题汇总(精品)
范文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专题汇总(精品)1/ 82020 年高考历史热点专题汇总一、英国脱欧【知识衔接】欧洲一体化进程 1.条件和背景:①欧洲各国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②近代冲突和战争所带来的灾难,特别是二战后欧洲国际地位下降。
③美苏争霸,威胁到欧洲各国的安全与发展。
④二战后各国经济高速发展,促进经济上的联合。
2.过程①1952 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建立——西欧国家经济一体化的开始。
②1957 年,西欧六国签署《罗马条约》——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
③1958 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
④1967 年三个共同体正式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⑤1992 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扩大一体化的范围,将“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同时提出建立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加强司法和内政事务的合作。
⑥1993 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欧洲一体化的内容由最初的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各国合作更为广泛和紧密。
⑦2002 年 1 月 1 日欧元正式启用。
这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有利于整个欧洲经济的稳定发展。
⑧到 2004 年 5 月,欧盟成员共有 25 个国家。
3.欧盟的性质: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联盟组织。
4.欧共体(欧盟)的运行机制:出让部分国家主权建立共同的管理和协调机制。
5.关税同盟的建成:1968 年建立,成员国之间逐步取消各种关税,实现贸易自由化,对外建立共同的关税税率。
到 1980 年,欧共体成为超过美、日的世界第一大贸易集团。
6.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其原则是共同体内农产品自由流通和统一农产品价格,共同体优先,建立共同的农业基金。
这一政策的实施为欧共体实施更多共同政策13/ 8提供了宝贵经验。
7.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欧共体内人员、商品、资本、劳务自由流通,1993 年正式开始运作。
8.评价:欧洲一体化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利益。
欧洲一体化也改变了世界格局,极大地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
2020高考历史必背考点
2020高考历史必背考点一、知识点关注度和熟练度(一)中国古代史——国家统一的潮流(政治制度的改革、主流思想的统一及文明的传承、经济制度及经济结构的调整、生产力与生产技术的进步、中外交流及民族关系疆域政策的发展、重大人物及措施)1、制度的改革:(1)明清的制度改革:税制改革、外贸政策的调整、外交政策的特点、台湾的管理和对台政策的变化(已考:荷兰占台背景及台湾的收复、八旗制度、乡规制度、矿禁制度、海洋、养廉银制、警察制度、移民制度、闭关锁国)。
周年:《尼布楚条约》——奠定中国版图的基础。
(2)民族政策——加强边疆管理的制度:唐太宗开明“爱之如一”的政策、张居正“羁縻”政策、明清“改土归流”及清初统治者的宗教政策。
(已考:八旗制度,蒙古“三娘子”)特点:和平、交流合作、融合、教化引导(归化)、移民开发、制度管理、中央集权与尊重相结合、政治管理与经济文化发展(增加道德教化)相结合(3)行政、监察及法律制度和选官制度及经济社会管理制度:刺史制度、地方巡视制度、清朝的总督制度、明的三司制度。
—— (已考:基层管理“乡规民约”制度;汉唐行政区划、魏晋周隋法律、宋监察弹劾、唐谱牒及藩镇、汉纪年、清八旗及城市管理制度改革、唐两税法及前期赋税制度、南朝山泽管理制度)制度改革的目的及作用: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经济的发展、边疆安定与开发、民族融合、制度加强(包括对其他制度产生的延伸性的影响)、生产\生活的进步、区域开发效率提高、中外交流、文化繁荣\抵抗外来的经济侵略、维护主权和领土。
——常用的答案(目的只要在作用前面加个“为了”或“为”)局限:没有真正和彻底实现、作用有限(阶级、个人、时代与历史的局限性),或存在一定的问题。
2、文明的传承和中外文化交流——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观念(1)中华文明圈:汉——唐时期(形成) (已考:鉴真东渡与玄藏西游)。
2020年高考历史知识点
2020年高考历史知识点在2020年的高考备考过程中,需要掌握好历史的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2020年高考历史知识点以供大家学习。
2020年高考历史知识点:文艺复兴一、概念:文艺复兴发生于14—17世纪的欧洲。
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借助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二、意大利文艺复兴(14——17世纪)1、发源于意大利的原因:首先,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前提条件);其次,意大利较多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重要条件)2、实质: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的一场反对封建的一场思想文化的运动。
是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3、社会思潮的核心及评价——(1)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社会思潮。
它的核心是肯定人,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2)影响:①对当时的科学、哲学,文学、艺术,教育甚至生活方式都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②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
③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文艺复兴运动晚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4、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成就——①、最早的代表人物及作品:诗人但丁及作品《神曲》,画家乔托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
②、诗人、学者彼特拉克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薄伽丘著有《十日谈》。
③15世纪后半期至16世纪,出现“美术三杰”——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大卫》)、拉斐尔和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军事著作家、诗人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三、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①英国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是戏剧家莎士比亚。
②法国作家拉伯雷著有《巨人传》。
③德意志人文主义代表人物伊拉斯谟著有《愚人颂》。
④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著有《堂吉诃德》。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1)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兴起的条件:①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使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②生产经验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
【名师推荐资料】(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八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考点47
考点47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b)(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b)(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李大钊指出尊孔复古思想其实就是帝制复活的先声,批判尊孔复古思潮就是反对复辟帝制。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①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是新文化运动重点批判的对象。
②陈独秀指出,“三纲五常”是“奴隶之道德”,与时代潮流、民主共和不相容。
③鲁迅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①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②陈独秀则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雕琢、陈腐、艰涩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③“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
3.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d)(1)积极性:①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全面进攻;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②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③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他们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作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作封建文化加以否定,而把一切西方新文化都看作是进步的。
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微点拨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继续,辛亥革命是从政治上反封建,而新文化运动是从思想上反封建。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b)(1)十月革命前①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称他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2020年部编版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必背重点知识汇编
2020年部编版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必背重点知识汇编2020部编版历史高考高频考点及高考必背重点知识汇总目录高中历史重要知识点有哪些 (6)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 (6)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6)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7)秦始皇的功与过: (9)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不同点? (10)皇权和相权之争的原因和过程: (10)评价康熙 (11)评价唐太宗 (11)唐太宗的评价的采分点 (12)影响科举制的“利” (13)科举制度的“弊” (13)“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14)古代中国科技发达的原因和明清落后的原因? (15)东西方科技发展比较: (16)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16)☆中国近现代史 (17)五次侵华战争中的三次战争及影响 (18)中国人民的爱国救国方案和斗争 (18)中国向西方学习实现近代化的进程 (19)孙中山为维护民主与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 (20)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分段 (20)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分期? (21)高考历史高频考点汇总 (21)【高频考点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涵、特点及影响 (22) 【高频考点2】古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 (22)【高频考点3】三省六部制特点、影响及演变 (22)【高频考点4】宋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23)【高频考点5】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 (23)【高频考点6】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背景、影响及特征 (24)【高频考点7】辛亥革命的结果与影响 (24)【高频考点8】抗日战争 (25)【高频考点9】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贡献 (25)【高频考点10】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 (26)【高频考点1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与成就 . 26 【高频考点12】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影响 (27)二、中国的经济文明 (27)【高频考点13】古代耕作方式与土地制度 (27)【高频考点14】唐宋元明清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28)【高频考点15】列强经济侵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29)【高频考点16】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特点、原因 (29) 【高频考点17】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30)【高频考点18】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成就与失误 . 30 【高频考点19】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1)三、中国的思想科技文化 (32)【高频考点20】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32)【高频考点21】宋明理学的主张及影响 (33)【高频考点22】明末清初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33)【高频考点23】维新思想与三民主义 (34)【高频考点24】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传播 (35)【高频考点25】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 (35)四、世界的政治文明 (36)【高频考点26】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实质 (36)【高频考点27】罗马法的演变、内容及特点 (36)【高频考点28】英国光荣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38)【高频考点29】美国1787年宪法的原则及作用 (38)【高频考点30】法、德代议制的确立过程、特点 (39)【高频考点31】巴黎公社的特点及经验教训 (39)【高频考点32】“冷战”局面下两极格局的对峙 (40)【高频考点3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发展 (41)五、世界的经济文明 (41)【高频考点34】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的影响 (41)【高频考点35】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43) 【高频考点36】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43)【高频考点37】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特点及影响 (44)【高频考点38】罗斯福新政与福利国家 (45)【高频考点39】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背景、特征 (46)六、世界的思想科技文化 (47)【高频考点41】人文精神的起源、兴起、发展历程及特点(48)【高频考点42】牛顿力学体系、相对论、量子论和达尔文进化论 (48)高中历史高频考点汇总 (49)先秦 (49)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50)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51)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的由盛转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18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2020·广东文综·T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思路点拨】本题从孟子仁政的主张入手考查学生信息提取能力和理解能力。
【精讲精析】选C。
因为根据材料,孟子的主要观点是: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
田界划分正确了,那么分田,制定俸禄标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
从而分析出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由此判断选C。
A轻徭薄赋意思是减少对人民的剥削,实行宽松的政策,材料没体现;B均贫富与材料不符合,而且孟子代表地主阶级利益,此观点与其阶级立场相矛盾;D项民贵君轻是孟子观点,但材料没反映出来。
2、(2020·安徽文综T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抓住儒、道、佛三家思想在建筑艺术上的表现。
本题体现安徽地方特色,解题时抓住每个建筑图中的文字。
【精讲精析】选B。
因为图②徽州牌坊群体现儒家守节、忠义等伦理思想;④图包公祠体现是为纪念中国历史上著名清官包拯而建的祠堂,体现儒家仁、正义思想;而①图是安庆迎江寺是寺庙,体现佛家思想;③图涡阳老子庙体现道家思想。
由此判断B正确。
3、(2020·广东文综·T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古代儒家思想在唐宋时期的演变过程。
反映儒家思想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融合其他学派而发展完善。
关键词是儒者、道士、僧人,唐宋。
【精讲精析】选A。
材料“虎溪三笑”反映的是隋唐以来儒、道、佛三教合一的趋势,当时诗歌绘画作品对此情况进行了反映,由此判断A正确;B项错误,佛教传入中国是汉末,不是唐宋时期,因此B项与题意不符;C项不符合材料题意;D项绘画虚构的故事情节,不能证明以写实为主。
4、(2020·北京文综·T14)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注意结合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统治中的地位分析。
【精讲精析】选A。
因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的主要思想支柱,从而分析得出通过官方建立文庙强化孔子在封建专制统治中的地位,以此强化对人民的统治。
由此判断A项正确。
B项在西汉时期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
程朱理学产生于宋代,故C项错误。
文庙是祭祀孔子的场所,不是发展经济的场所,故D项错误。
5、(2020·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思路点拨】本题通过本题主要考查儒家的思想观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精讲精析】选B。
A项爱无差等是墨家的思想。
C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治国方针,D项存天理,灭人欲属于个人修养问题,故排除A、C、D三项; B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又符合儒家思想。
6、(2020·上海单科·1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思路点拨】本题以陆王心学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精讲精析】选A。
王守仁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
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故A项符合题意。
C项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属于格物致知,归程朱理学,排除。
B、D两项表述错误。
故选A项。
7、(2020·北京文综·T15)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注意结合明末清初的时代背景分析。
【精讲精析】选D。
由于明末清初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思想界出现了黄宗羲等为代表的鼓吹早期民主,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家,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故D项正确。
A项是程朱理学的主张,B项中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只是批判君主专制,并不否定孔子,C项中儒、佛、道三教合一发生于魏晋时期。
8、(2020·全国新课标文综·T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结合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和时代背景理解分析材料大意,其主张建立专门机构限制君权,实行开明君主统治,具有鲜明民主启蒙色彩。
【精讲精析】选C。
A项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与题意不符;B、D两项体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但这种看法是为更好地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缺乏民主意识;天下为公体现了一定的民主色彩,故选C项。
9、(2020·天津文综·T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精讲精析】选C。
从材料看,儒学一直是少数士大夫垄断,而李贽则认为普通百姓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一种思想学说要为大多数人服务,被大多数人所拥有,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的批判,也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
李贽并不反对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B 、D项与材料不相符合,故排除。
10、(2020·海南单科·T7)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理解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与儒学的关系。
【精讲精析】选B。
因此A项错误;由于闭关锁国政策等因素,明清时期的先进思想并非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C项排除;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在当时政治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条件下萌生的,D项说法错误。
11、(2020·福建文综·T16)《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思路点拨】本题以《唐律疏议》的记载切入,巧妙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辨别和理解历史事实的能力,以能力立意为主,但难度中等,关键在于对材料意思的理解。
【精讲精析】选D。
本题的解题材关键在于理解材料意思,即文“以礼义教化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而以刑罚制裁作为治理国家的辅助手段,就犹如早晚四季交替是相辅相成的。
”从中可以看出二者对政教的重要性。
“德礼为政教之本”,礼义教化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德礼是政教的本体,不是刑罚的本体,排除A项。
“刑罚为政教之用”,刑罚制裁作为治理国家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德礼的体现,排除B项。
“相须而成者”,说明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排除C项。
故选D项。
12、(2020·海南单科·T6)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
”“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A.延续元朝典章 B.继承华夏传统C.复兴汉唐制度 D.回归周朝典制【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在对材料内容理解的基础上,逐个分析备选项,找出符合题意的一项。
【精讲精析】选B。
抓住材料中“立学”“儒教”“圣道”,这些关键信息,可以看出明朝初年朱元璋倡导儒学的教化作用,因此此处的“复先王之旧”应指继承中国传统文化,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不符合史实,且材料中没有体现。
二、非选择题13、(2020·江苏单科·T21)21.(12分)“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
”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材料二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
……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材料三理学之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请回答:(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
(2分)(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
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
(5分)(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
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
(3分)(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2分)【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依据材料中有效信息,并结合明清之际的时代背景及顾炎武的主要思想,根据设问进行概括提炼作答。
【精讲精析】本题主要考查材料分析和概括提炼能力。
第(1)问结合明清之际的时代背景概括回答;第(2)问从材料一中“则天下有风俗”概括社会表象,从人伦、风俗、政事、国家的角度概括其功能。
第(3)问依据材料三中“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