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颗粒剂
药剂学-固体制剂单元操作第七章
![药剂学-固体制剂单元操作第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a80d3ec06f1aff00bed51e3f.png)
特点:适用于热敏感药物、软化温度低而容易成饼的药物。
方法:
物料先冷却,迅速通过高速撞击式粉碎机粉碎,停留时间短。 粉碎机壳通入低温冷却水,药物投入内部保持低温的粉碎机进行粉碎。 将干冰或液氮与物料混合后粉碎。 组合上述冷却方法进行粉碎。
(四) 粉碎设备
A.研钵,乳钵
类型 适用对象 研磨方法
(三) 粉碎的方式
开路粉碎与循环粉碎 闭路粉碎、自由粉碎 单独粉碎与混合粉碎 干法粉碎与湿法粉碎 低温粉碎
开路粉碎:只通过一次粉碎机完成粉碎操作 特点:操作简单、粒度分布宽,适于粗粒或粒度要求不
高的粉碎。
物料→粉碎机→产品
循环粉碎:经粉碎机粉碎的物料通过分级设备使粗粒重新返 回到粉碎机反复粉碎的操作。 特点:动力消耗低、粒度分布窄,适于或粒度要求比较 高的粉碎。
阀座 撞击环 均质 物料 阀芯
二、筛分(sieving) /分级(size classification)
借助网孔大小将不同粒度的物料 按粒度大小进行分离的操作。 粒径均匀一致的粉末 提高混合的均匀性 除去药材的杂质
注意事项 过筛时需要不断振动 正确选用适当型号药筛 过筛的粉末要保持干燥 粉层厚度应适中
单独粉碎:氧化性/还原性、贵重、刺激性、局毒性药物
特点:便于后续操作。 混合粉碎:两种以上物料同时粉碎的操作。 特点:避免黏性或热塑性物料单独粉碎时粘壁。混合物 料的硬度、密度等需相对接近。 串研法:含糖较多的中药(熟地黄、山茱萸)的粉碎 串油法:含油脂较多的药材(杏仁、桃仁)的粉碎
+ + + + 快
+ + + +
混悬剂
第七章煎膏剂 颗粒剂
![第七章煎膏剂 颗粒剂](https://img.taocdn.com/s3/m/0c6582f7f90f76c661371ab1.png)
第七章煎膏剂颗粒剂第一节前膏剂一,概述;1定义;是指药材用于煎煮,去渣取液浓缩后,加炼密或糖制或的稠厚状半流制剂。
因其药性滋润,故又名膏滋。
2特点;浓度高,味甜可口,服用方便,易于贮存。
3适用范围;小孩,老人,慢性病患者或体质虚弱者,4注意事项;受热易变质,挥发的中药不宜制成煎膏剂,二制备煎膏剂的生产工艺流程是;原辅料处理→煎煮→浓缩引清膏→加糖(密)以膏→分装㈠原辅料处理1,原料处理药材不同,加工的方法不同;①根茎类药材,加工成片;全草类药材,加工168成段,并且接处方规定进行炮制。
②若是新鲜的果类,则宜洗净后压取果汁备用,③若为无组织结构的胶类药,则将处方中的其他药煎煮浓缩到一定程度时加入胶类药溶解。
综上所述,对原药材进行处理的目的;无非就是尽可能卫生并且尽可能多的提妈出药材中的有效成分,2,辅料的处理;包括蜂密的处理法和糖的处理两种情况①蜂密的处理法,在选择蜂蜜时,就特别注意选用元素蜂蜜,普通蜂蜜元素,但有因密源植物的关系而致蜂蜜有毒,例由乌头,曼陀罗,雪上一样蒿等有毒植物的花计所酿这密,稀而色深,味苦麻而涩有毒切忌入药,无毒的蜂蜜是乳白色或淡黄色桐黄色桐厚糖浆状液体或凝脂状半流体,有香气味浅甜而不酸,不涩,不麻,清而无杂质,炼制方法如下;169将密置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密,水总量不能超过锅容积的1/3,以防加热沸腾后泡沫上升,溢出锅外,)加热至沸腾用40-60目筛滤过,除出浮沫及死蜂等杂质再入锅继续加热熬炼并不断捞去浮沫。
其炼制程度,应根据目的的不同而控制其加热时间、温度炼蜜颜色、水分等熬成嫩蜜、中蜜、老蜜三种。
①嫩蜜:系指蜂蜜加热至105-115℃而得的制品。
嫩蜜含水量在18%-20%,色泽无明显变化,稍有粘性。
适用于粘性较强的药物制丸。
②中蜜(又称炼蜜):系指蜂蜜加热至116-118℃满锅内出现均匀淡黄色细气泡的制品。
炼蜜的含水量为10-13%用于捻之有粘性,能拉出白丝,但拉长即断。
第七章-固体制剂(药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第七章-固体制剂(药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https://img.taocdn.com/s3/m/6f19ed9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2e.png)
- /200页 -
产生冷却效应,适用于热敏性物料和低熔点物料;
适合粒度要求为3μm~20μm
超微粉碎;
可适用于无菌粉末的粉碎;粉碎费用高
气流粉碎机的粉碎有以下特点:
- /200页 -
各种粉碎机的性能比较
- /200页 -
- /200页 -
药筛的种类
药筛的标准 中国国家标准以网孔尺寸为基本尺寸,以筛孔内径大小表示(μm);工业用筛常用“目”表示,是一英寸(25.4mm)长度上所含筛孔数目的多少。
《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粉末等级标准
离析(segregation)——使已混合好的物料重新分层,降低混合程度。
- /200页 -
混合的影响因素:
1、各组分的混合比例
比例相差过大时,难以混合均匀,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配研法)。等量递加法(配研法),即量小的药物研细后,加入等体积其他药物细粉混匀,如此倍量增加混合至全部混匀,再过筛混合即成。倍散:小剂量的剧毒药与数倍量的稀释剂混合 制成的散剂。
4、含液体或易吸湿成分的混合
处方中含有液体组分时,可用处方中其它固体组分或吸收剂吸收该液体,针对吸湿原因解决。
5、形成低共熔混合物
将二种或二种以上药物按一定比例混合时,在室温条件下,出现的润湿或液化现象,称做低共熔现象。避免形成低共熔物的混合比。
均匀混合的措施:
- /200页 -
- /200页 -
二、散剂的质量检查
- /200页 -
实例分析
各成分的作用
操作步骤
- /200页 -
西药颗粒剂示意图
中药颗粒剂示意图
- /200页 -
granules——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合而制成的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制剂,供口服用。其中粒径范围在105~500µm的颗粒剂又称细粒剂。
第七章害虫防治
![第七章害虫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dab41cd8770bf78a652954b6.png)
喷雾法:用手动、机动或电动喷雾机具将药液分散成细小的
雾点,喷撒到作物或靶标生物上的一种施药方法。
泼浇或浇灌法:把农药加入到较大量的水中,在较远距离用
粪勺等容器向作物上均匀泼浇,也可结合施肥来进行,但用 药量常比一般喷雾法多2-3倍。
种苗处理:用农药对种子、苗木施药处理的方法,这是一
种比较节约的施药方法,集中对种子施药,将种子与药剂 混合拌匀。
第七章 害虫防治原理与方法
防治害虫的方法,可分为下列五大类:
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法、生物防治法、物理机械防治
法和化学防治法。 任何一种防治方法都不能全面有效地解决害虫问题, 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 发展出发,根据害虫种类、作物特性、耕作制度、有益生 物,以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防治 方法,把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水平以下。
碎而成。适于兑水喷雾。如50%巴丹可湿性粉剂。
乳油(乳剂):原药加一定量的乳化剂、溶剂制成透明油 状剂型,可兑水喷雾,倒入水后乳化成乳白色。如40% 乐果乳油、10%氯氰菊酯乳油等。因昆虫的体壁常是疏 水性的,乳油能有助于药剂与体壁接触,故使用乳油防治
害虫的效果一般比其它剂型好,残效期较长。
或控制在局部地区。
(一)植物检疫的范围
(1)对外检疫
为防止外国有关物品中带有危险性的病虫杂草输入
国内,引起重大损失,由国家在沿海港口,国际机场,以
及国际间交通要道等处,设置植物检疫及商品检查站等机 构,对进出口岸及进境的农产品等物进行检验和处理。
(2)对内检疫
为了防止国内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由于交换、调 运种子、苗木及其它农产品等传播危险性病虫杂草,由各 省、市、自治区的检疫机构会同邮局、铁路、公路、民航 等有关部门,根据各地人民政府公布的对内检疫办法和检 疫对象名单,执行检疫,以防止局部地区危险性病虫杂草 的传播蔓延。
第七章 中药制剂分析-第九章各类型制剂分析12
![第七章 中药制剂分析-第九章各类型制剂分析12](https://img.taocdn.com/s3/m/7507d3fc856a561252d36f30.png)
(4)色谱测定法: 本法主要适用于药物组成复杂的橡胶型硬膏制剂, 利用色谱法将复杂的组分分离,然后再与标准品或 对照药材作对照鉴别。如中药橡胶膏剂中含有樟脑、 薄荷脑、冰片、水杨酸酯等挥发性成分时,可采用 闪蒸气相色谱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简便, 样品用量少,样品不需作预处理。
第六节 中药注射剂的分析
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 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球形或类球形制剂,分为蜜 丸、水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蜡丸、微 丸等
性状 水分、重量差异 装量差异 溶散时限、微生物限度
检查项目
• (二)丸剂质量分析的特点 • 样品处理主要步骤
1. 样品的预处理: 水蜜丸、水丸、糊丸、蜡丸、浓缩丸可直接研细粉碎
酒剂和酊剂样品处理
• 常用的净化方法是将酒剂或酊剂加热蒸去乙醇,
然后再用适当的有机溶剂萃取。
第二节 半固体中药制剂的分析
• 浸膏、流浸膏、糖浆剂、煎膏剂
• 一.半固体制剂的质量的一般要求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提取,蒸去
部分或全部溶剂,调整浓度至 规定标准而制成的制剂 1ml流浸膏 —— 1g 原药材 1g 浸膏 —— 2 ~ 5g 原药材
5 检测成分应归属某单一药味 6 检测成分应与中医用药的功能主 治相近 7 确无法含量测定的,可测定浸出 物含量 化学分析法 常用定量方法 分光光度法
色谱法
第一节 液体中药制剂的分析
• 合剂、口服液、酒剂、酊剂、注射液等
• 一.液体制剂的质量的一般要求
1、
合剂与口服液
合剂系指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 采用适宜方法提取,经浓缩制成的 内服液体制剂
• (二)片剂质量分析的特点 • 辅料影响 • 标示量
含量均匀度 溶出度测定
颗粒剂——中药药剂学
![颗粒剂——中药药剂学](https://img.taocdn.com/s3/m/369e182bcc1755270722088a.png)
快速搅拌制粒
固体辅料、药物细粉与稠膏共置快速搅拌 容器内,通过调整搅拌桨转速使物料沿 器壁抛起通过高速旋转的制粒刀而制粒。
流化喷雾制粒
又称沸腾制粒,是先将药粉呈流化态,再 将药液或粘合剂以雾状间歇喷入,使粉 末被润湿而凝结成多孔状颗粒。
干法制粒
是将药粉直接压成薄片,再打碎成颗粒。
包衣锅滚转制粒
工艺流程: 赋形剂→检验→干燥
药材→提取、精制---→制颗粒→干燥→ 整粒→包装
颗粒剂的制备
1 2 3 4 5 6 药材的处理 辅料 制颗粒 干燥 整粒 包装
1.药材的处理
依据药材所含有效成分的不同,采用不同 的提取方法。 如煎煮、回流、渗漉、双提法等。
除杂后的药液浓缩至稠膏,或制成干浸膏 粉备用。
配方颗粒剂(免煎饮片) 无糖颗粒剂
二 颗粒剂的分类
1. 按溶解性分为可溶性颗粒剂(又分水溶 性与醇溶性颗粒剂)、混悬性颗粒剂和 泡腾性颗粒剂。 2 .按形状分为颗粒状、块状。
§2.颗粒剂的制备
一、水溶性颗粒剂的制备 二、酒溶性颗粒剂的制备 三、泡腾性颗粒剂的制备 三、混悬性颗粒剂的制备
一、水溶性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3.颗粒剂的质量要求与讨论
颗粒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均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一、配制颗粒剂时可加入适宜的辅料、矫味剂、芳香剂 和着色剂等。 二、除另有规定外,药材应加工成片或段,按具体品种 规定的方法提取,滤过,滤液浓缩至规定相对密度的 清膏,加定量辅料或药材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干 燥。加辅料量一般不超过清膏量的5倍。 三、挥发油应均匀喷入干燥颗粒中,密闭至规定时间 四、颗粒剂应干燥、颗粒均匀、色泽一致,无吸潮、软 化、结块、潮解等现象。 五、除另有规定外,颗粒剂宜密封,置干燥处贮藏。
第七章 药物干燥技术
![第七章 药物干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e7761116c85ec3a87c2c566.png)
2.干燥过程分析与控制 (1)干燥过程分析: 干燥过程既涉及传热过程,也涉及传质过 程。从传热角度看,传热温度差是传热的推动 力,因此高温空气提供热量,水分吸收热量。
Hale Waihona Puke 从传质角度看,浓度差是传质推动力,湿 物料表面水分的蒸气压Pw大,空气中的水蒸气 压P小,因此水蒸气不断从湿物料表面向空气 中扩散,从而破坏了湿物料表面的气液平衡, 水分则不断气化,湿物料表面的含水量不断降 低,进而又在湿物料表面与内部间产生湿度差, 于是物料内部的水分借扩散作用向其表面移动。
(1)传导干燥: 将湿物料堆放或贴附于高温的固体壁面上, 以传导方式获取热量,使其中水分汽化,水蒸 气由周围气流带走或用抽气装置抽出,因此它 是间接加热。 常用饱和水蒸气、电热作为间接热源,其 热利用率较高,但与传热壁面接触的物料易造 成过热,物料层不宜太厚,而且金属消耗量较 大。
(2)对流干燥: 将高温热气流(热空气或饱和水蒸气等称为 干燥介质)与湿物料直接接触,以对流方式向 物料供热,汽化后生成的水蒸气也由干燥介质 带走。热气流的温度和湿含量调节方便,物料 不易过热。 对流干燥生产能力较大,相对来说设备投 资较低,操作控制方便,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 种干燥方式;其缺点是热气流用量大,带走的 热量较多,热利用率较传导干燥要低。
真空干燥烘箱
按操作方式可分为连续干燥和间歇干燥。 工业生产中多采用连续干燥,其生产能力大、 产品质量较均匀、热效率较高、劳动条件较好; 间歇干燥的投资费用较低,操作控制灵活方便, 故适用小批量、多品种或干燥时间要求较长的 物料。
按热量供给方式可分为传导干燥、对流干 燥、辐射干燥和介电加热干燥。
(一)对干燥设备的要求 为满足物料和产品质量要求的多样性,干 燥设备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类型的 干燥设备也都各有其适应性和局限性。
7各种类型中药制剂的分析
![7各种类型中药制剂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6ccbabf2af90242a995e550.png)
碱性酒石酸铜试液的标定:
标液:葡萄糖液 指示剂:1%亚甲蓝
•
蔗糖、麦芽糖掺杂物检出方法: 1、间苯二酚试验:存在5-羟甲基糠醛,出现樱 红色或暗红色则为阳性反应 2、紫外吸收:在200~40O nm间测定吸收光谱, 掺杂品在285 ±1nm处有强吸收峰,正品无此现 象
•
第三节 固体中药制剂
• 丸剂、片剂、散剂、冲剂、栓剂等
供试品液D:水洗聚酰胺柱用95%乙醇30 ml洗 脱,洗脱液弃去,继用3mol/L氨乙醇液40ml 洗脱,洗脱液水浴浓缩至干,加入lml甲醇溶解
•
阴性对照液:如上法同步进行 桂皮醛的鉴别:分别吸取供试品液A 细辛挥发油的鉴别:分别吸取供试品液A 麻黄碱的鉴别:供试品液B 芍药苷的鉴别:分别吸取供试品液C 甘草酸的鉴别:分别吸取供试品液D
7各种类型中药制剂的分 析
2020年5月25日星期一
第七章 各种类型中药制剂的分析 研究和设计中药制剂的分析方法的根据:剂型的 特点、被测成分的理化性质、存在状态、以及各 种成分之间相互产生干扰的程度等 含药材粉末的制剂:显微检定检查法可做为重要 方法 常用的提取法:冷浸、回流提取、超声提取等 成分含量较高:考虑选择容量法或重量法用于含 量测定 成分含量较低:选用灵敏度高方法
对照品:阿魏酸
供试品溶液2:等量硅藻土研匀,7%硫酸提取,在 水浴上加热回流,石油醚提取,挥干,残渣加无 水乙醇
大学《药剂学》考试大纲
![大学《药剂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eedbff17cd184254a3535ff.png)
《药剂学》考试大纲I、考试性质该考试所包含的内容将大致稳定,试题形式多种,具有对学生把握课程的较强识别、区分能力。
Ⅱ、课程内容第一章药物剂型与药物制剂1. 掌握药剂学的概念、药剂学常用术语、药物剂型的作用和重要性、药用辅料的概念。
2. 熟悉药物剂型的分类、药用辅料的功能。
3. 了解药用辅料的分类第二章药物制剂的质量管理1. 掌握药物制剂生产企业质量管理的机构与职能、药物制剂生产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2. 熟悉质量保证的概念、内容;质量控制的概念、内容;质量检验的主要内容;质量风险管理的概念、程序。
3. 了解质量管理的概念、原则、药品质量管理的目标;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发展历程、中心指导思想、基本内容。
第三章液体制剂1. 掌握高分子溶液剂的概念、特点与稳定性;混悬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与稳定剂及质量评价;乳剂的概念、特点与分类、乳剂的不稳定现象等。
2. 熟悉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的概念、分类及用途;乳剂的制备、混悬剂的制备等。
3. 了解溶胶剂的概念与稳定性等。
第四章无菌制剂1. 掌握注射剂和滴眼剂的概念、特点与质量要求;注射剂的溶剂与附加剂;输液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剂对生产环境的要求等。
2. 熟悉热原的定义、污染途径、去除方法和检查方法;制药用水的分类及用途;过滤器的分类及特点;等渗的概念及计算。
3. 了解注射剂生产中常见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注射用无菌粉末的特点和分类。
第五章浸出制剂1. 掌握常用浸出制剂的概念及制备方法。
2. 熟悉常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的操作要点。
3. 了解浸出液的浓酸和干燥方法以及浸出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第六章散剂1. 掌握粉碎、筛分、混合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散剂的概念、特点与分类;散剂的制备方法。
2. 熟悉散剂的质量检查与贮存。
3. 了解粉碎、筛分、混合的常用设备的特点与应用等。
第七章颗粒剂1. 掌握颗粒剂的概念、特点和分类;湿法制粒的工艺流程和常用设备。
2. 熟悉颗粒剂的质量要求和质量检查方法。
颗粒剂(中药药剂学)
![颗粒剂(中药药剂学)](https://img.taocdn.com/s3/m/197fdf5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91.png)
颗粒剂:颗粒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燥颗粒状制剂。
颗粒剂既可吞服,⼜混悬或溶解在⽔中服⽤。
根据其在⽔中的溶解情况,颗粒剂⼜分为:
可溶性颗粒剂
混悬性颗粒剂
泡腾性颗粒剂:辅料中含有⽆⽔发泡药物如枸橼酸、酒⽯酸和碳酸氢钠等,⽔冲后产⽣⼤量CO2⽓体,趁 发泡时服下,有矫味和提⾼药物疗效作⽤。
颗粒剂的制备:颗粒的制法有三种:湿法制粒、⼲法制粒、喷雾制粒。
以湿法制粒为例,颗粒剂的制备操作过程如下:
包⾐,是为了使颗粒剂达到短矫味、矫臭、稳定、长效或肠溶的⽬的,可对其进⾏包⾐,⼀般常⽤薄膜包⾐。
芳⾹剂可溶于有机溶剂中,均匀喷⼊⼲颗粒中并密闭⼀定时间,以免挥发损失。
颗粒剂的质量检查:颗粒剂的质量检查,除主药含量测定外,《中国药典》还规定有粒度、⼲燥失重、溶化性及装量差异等检查:
1)外观
2)粒度:不能通过1号筛和能通过4号筛的颗粒和粉末总和不得超过8.0%.
3)⼲燥失重
4)溶化性
5)装量差异。
7各类中药制剂分析
![7各类中药制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92b9fa551810a6f52486a8.png)
7.微生物限度检查
(二)颗粒剂质量分析的特点
若颗粒剂全部为药材提取物,可用合适的
经过提取
相对较纯净
溶剂进行溶解或提取
含药材细粉的颗粒剂,要 注意提取溶剂的渗透性 超声提取法 回流提取法
避免糖、糊精等辅料对测定的干扰 提取液的精制 液-液萃取法 柱色谱法
四、散剂
(一)散剂的一般质量要求
1.性状: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重量差异:重量差异应符合药典规定
3.融变时限:融变时限应符合药典规定 脂肪性基质的栓剂应在30min内全部融化、软化或 触压时 无硬芯; 水溶性基质应在60min内全部溶解 4.微生物限度标准
(二)栓剂的质量分析特点
应注意减少基质的干扰-将栓剂与硅藻土等惰性材料混合、
研匀,转入回流提取器中,用适宜的溶剂回流提取,具体如下: 亲水性基质-有机溶剂提取 水或稀醇提取 油脂性基质 将栓剂切成小块,加适量水,加热使其融化,搅
巴布膏剂、贴剂
一、软膏剂
(一)软膏剂的一般质量要求
1.外观:色泽均匀,无酸败,变色,变质,变硬,融化,油水分 离等变质现象.
2.酸碱度:
W/O型乳剂基质≤8.5; O/W型乳剂基质≤8.3
3.细腻度:应分散均匀、细腻、稠度适宜 4.粒度:含药材原粉的软膏剂应检查粒度,不得检出大于 180μ m的粒子. 5.装量:应检查最低装量
拌一定时间,取出置于冰浴中再使基质凝固,
将水溶液滤出,如此反复2至3次,除去基质。 生物碱类成分:栓剂 有机溶剂溶解 酸水萃取
调碱性
有机溶剂萃取
六、滴丸剂
(一)滴丸剂的一般质量要求 1.性状:应大小均匀,色泽一致
2.重量差异
初级药师考考点之颗粒剂
![初级药师考考点之颗粒剂](https://img.taocdn.com/s3/m/1a8c8aa1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7a.png)
初级药师考考点之颗粒剂
2018初级药师考考点之颗粒剂
你知道什么是颗粒剂吗?你对颗粒剂了解吗?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颗粒剂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概述
颗粒剂与散剂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飞散性、附着性、团聚性、吸湿性等均较少;③必要时对颗粒进行包衣
(二)颗粒剂的制备
颗粒剂的.传统制备工艺简介如下:
辅料
物料→粉碎→过筛→混合→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质量检查→分剂量→包装→颗粒剂
药物的粉碎、过筛、混合操作完全与散剂的制备过程相同。
1.制软材“手握成团,轻压即散”。
2.制湿颗粒一步制粒法
3.颗粒的干燥
4.整粒与分级一般采用过筛的办法整粒和分级。
5.质量检查与分剂量。
颗粒剂(中药制药技术课件)
![颗粒剂(中药制药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d01dd1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11.png)
21
颗粒剂制备
7.总混:整粒后同批进 行总混,以保证产 品质量的均一性。
2023/8/21
三维运动混合机
22
颗粒剂制备
8.包装、贮存 复合铝塑代包装,
密封干燥,贮藏, 防止吸嘲,软化。
2023/8/21
23
颗粒剂制备
药材 煎煮过滤 滤液 浓缩
部分粉碎
稀膏
浓缩
醇沉、过滤 滤液
回收乙醇浓缩
稠 膏 辅料 制软材
颗粒剂的含义
特点与分类 颗粒剂
颗粒剂的制备
颗粒剂的质量要求
Compan4y Logo
颗粒剂概述
含义
颗粒剂是原料药物与适宜辅料混合制成具有一定 粒度的干燥颗粒状制剂
2023/8/21
5
颗粒剂概述
特点
(1)具汤剂、酒剂、糠浆剂特点 (2)保持汤剂吸收快、作用迅速等特点 (3)量小、方便、口感好 (4)稳定性较好
2023/8/21
29
中药制药技术
颗粒剂质量控制
2023/8/21
颗粒剂质量控制
Compa3n1y Logo
颗粒剂质量控制
1.辅料用量 :一般不超过清膏量的5倍,干膏量的2倍。 2.外观性状:干燥,颗粒均匀.色泽—致,无吸湿、软化、结块、 潮解等现象。
2023/8/21
32
颗粒剂质量控制
3.粒度:除另有规定外,照粒度测定法(附录XIB第二法,双筛分法) 测定,不能过一号筛和能通过五号筛的总和不得过15% 4.水分:按现行版《中国药典》附录IXH水分测定法之—烘干法或 之二-甲苯法(含挥发性成分)法测定。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超过 8.0%
一、水溶性颗粒剂的制备
工艺流程:备料 提取 纯化 总混质检 包装
中药药剂学--颗粒剂 ppt课件
![中药药剂学--颗粒剂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f3638f72cc58bd63186bd94.png)
二、酒溶性颗粒剂制备: 1、 要求 1)有效成分应易溶于稀乙醇中 2)溶剂为乙醇(与60度酒相当) 3)赋形剂能溶于酒中 4)单剂量包装 2、制备: 提取多用60%左右乙醇渗漉提取,回收乙醇, 浓缩成稠膏用于制粒。 制备工艺基本同水溶性颗粒剂
ppt课件 30
三、 泡腾性颗粒剂的制备。 1、定义:是利用有机酸与弱碱遇水作用产生二氧化 碳气体,使药液产生气泡呈泡腾状态的一种颗粒剂。 2、特点:产生二氧化碳.颗粒易崩裂,速溶性;二 氧化碳水中呈酸性,刺激味蕾,矫味。 3、赋形剂:有机酸:柠檬酸、酒石酸等 弱碱:碳酸氢钠、碳酸钠等。 4、制法:药材稠膏或干膏粉,分成二份,一份中加 入有机酸制成酸性颗粒,干燥另一份中加入弱碱制 成碱性颗粒,干燥后混匀、包装,即得。
ppt课件 28
6、 整粒: • 因干燥后颗粒可能结块,需过1号筛(12-14目)除 大颗粒,再过4号筛(60目)除小颗粒和细粉 • 目的是使颗粒均匀,整齐。除去的大、小颗粒可回 收利用。(注意:粒度检查要求是1~5号筛) • 挥发性成分,香精:用45%乙醇溶解喷洒于干颗粒 上搅拌,密闭一定时间,或将其制成包合物物与干 颗粒混匀。或采用β-CD制成包合物 • 为防潮、掩盖不良气味,颗粒剂也可包薄膜衣 7、包装: 复合铝塑袋包装,密闭干燥,贮藏,防止吸嘲,软 化。
我国的颗粒剂制备工艺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ppt课件 5
三、 颗粒剂类型
水溶颗粒(小柴胡颗粒) 溶 解 性 能 和 状 态
可溶性颗粒剂
酒溶颗粒(木瓜酒颗粒):
应能溶于白酒,服用时加饮用酒 成药酒
混悬颗粒剂 泡腾颗粒剂
冲服时呈均匀混悬状(复脉颗粒)
利用有机酸+弱碱→CO2 + H2O +有 机酸盐; 促使颗粒迅速崩解、气体释放 而呈沸腾状
颗粒剂实验
![颗粒剂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8c54847531b765ce05081454.png)
颗粒剂的制备
实验目的
学习中草药的一种新剂型—颗粒剂的制备
实验要求
1、掌握颗粒剂的含义、特点、分类。
2、掌握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检查要求。
3、学会粉碎、过筛、浸提、浓缩、干燥、混合、制粒等单元操作的基本技能,并了解各自的操作要点。
实验内容
颗粒剂是一种中草药剂型,是将中草药的浓缩浸膏,加入部分药粉或可溶性赋形剂,混合制成颗粒状的制剂。
颗粒用开水冲服,加药粉或不溶性赋形剂制备的冲剂,冲化时混浊;加可溶性赋形剂制备的颗粒剂,冲化时澄清。
实验安排
8:00 — 8:30 讲解30分钟
8:30 — 11:30 称量样品、粉碎、煎煮
13:00 — 15:00 浓缩
15:00 — 17:00 浓膏处理,醇沉15小时
次日8:00 — 10:00 制粒
10:00 — 10:30 干燥
10:30 — 11:00 包装
13:00- 16:00 质量检查。
包括粒度检查,溶化性检查,重量差异限度,水分检查。
注意事项
1、煎煮过程注意加水量适宜,要保证药材充分吸水。
煎煮过程中要注意搅拌。
2、直火加热浓缩到一定程度后改用低温水浴蒸发,以免蒸干。
3、制粒时可用66%乙醇调节干湿度,加入辅料量一般不超过5倍。
4、干燥温度控制在60-90度。
思考题
1、制备颗粒剂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淀粉和糊精在处方中起何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成品质量标准
(3)成品质量微生物指标
(四)包装 颗粒剂易于吸潮,应分装于密封的容器中贮存, 一般 以塑料袋、纸塑复合袋、铝塑袋或瓶包装。 块形颗较剂一般用防潮蜡纸或玻璃纸。最好用锡箔纸 分块包封后,再用硬纸盒包装,外面再用l层玻璃纸封 严。 颗粒剂宜贮存于阴凉、通风、干燥处。
四、颗粒剂的质量要求
包装 (1)直接接触保健食品的内包装材料应采取适当方法消毒 灭菌,灭菌干燥后密封保存; (2)包装室内温度 18-28 ℃ ,相对湿度 50%-60% ,旋 转式分装机上应有吸尘罩排除粉尘; (3)对包装袋及标签上的品名、规格、批号等文字,必须 复核校对。包装结束后应统计包装袋及标签领用数、 实用数及剩余数。剩余和报废包装袋及标签按标签管 理办法处理。
分装 (1)分装前核对半成品品名、规格、批号、数量,应与化验合 格单相符; (2)应规定人员负责分装设备且工具的调试、养护和保管; (3)机器分装前应试装,检查封口情况且装量差异,试装合格 后开机生产,定时抽样检查装填量差异及封口; (4) 称量、检测所用的衡器,使用前应校正,定期校检验; (5)分装好的半成品装入洁净、干燥容器中,容器内外附有标 签,标明名称、批号、规格 数量、件数、日期、工号。
(三)流态化制粒设备 流态化设备具备良好的流态操作过程,气固两相大面 积接触,传热传质快,较传统工艺倍提高工作效率; 完成的剂型流动性好,在制粒中得以广泛应用。
二、颗粒剂的辅料
(一)稀释剂 糖粉:蔗糖磨成的细粉,具有矫味和黏合作用。一般 先经低温干燥后粉碎,过80-100目筛备用;容易吸潮 结块,注意密封保存。 糊精:在冲剂制粒时,具有黏合作用,使颗粒晶于成 形。在冲剂以水化开后,能增加稠度,改善外观和起 助悬作用。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不宜用作酒溶性颗 粒剂。本品在使用前应低温干燥,过筛备用。
醇提工艺:多采用渗漉法、 浸渍法及回流提 取法提出药材有效成分。分离提取液经减压回 收乙醇,并浓缩至稠膏。
水提工艺:将药材加水煎煮并收集挥发油或采用 浸渍法、渗漉法提取,提取液及药渣离心除去一 般杂质后,离心或超过滤技术除去药滴中大分子 的无效成分,再用减压薄膜浓缩至清膏状,直接 喷雾干燥得粉状浸膏,或在清膏中加入一定量的 赋形剂后。喷雾干燥、制粒一步进行,得颗粒剂 。
药物细粉: (1)贵重细料药,充分利用药材; (2)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材,用量少,且挥发性成分 不易用蒸馏法提出者; (3)不宜长时间加热的药材,可用100 -120目细粉兑 入,加入药材细粉,可适当减少一般赋形剂的用量。
(二)包封剂 目的:保存颗粒剂中挥发性成分、增加溶解度、改善 药物的苦味。 环糊精是常用的包封剂,其可减少药物与周围环境的 接触,具有许多特殊的作用,如可保存挥发性成分, 防止氧化和分解,可使得发性液体、油状液体粉末化 并增加药物溶解度,降低药物的苦味。
水分:除有特别规定外,含水量不得超过 5.0% 。一 般颗粒剂照《中国药典) 2010年版附录,水分测定法 第一法测定;含挥发性成分的颗粒剂按照水分测定法 第二法测定平坠于厚2cm的 松木板上,不得有一块破碎缺角(缺作破碎论)。 粒度:取单剂量包装的颗粒剂5包,多剂量包装的 颗粒剂l包,称定重量,置于筛内过筛。过筛时, 筛保持水平状态,左右往返轻轻筛动3min,不能 通过一号筛和能通过五号筛的颗粒和粉末总和, 不得超过15% 。
制剂操作过程和工艺条件 决明子、山楂加水煎煮 2 次,每次 2h ,合并煎 液,滤过,滤液浓缩成膏;其余荷叶、何首乌用 50% 乙醇回流提取 3 次,第一次3h,第二次2h,第三次 lh,回收乙醇,浓缩成膏。与上述浓缩膏合并,加入 糖粉适量,混合,制成颗粒,干燥,制成l000g。
质量控制
半成品、成品质量标准 (1)半成品质量标准
装量差异:单剂量包装的颗粒剂的装量差异检查,应 符合下表规定。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可不检查装 量差异。
卫生学检查:应符合有关规定。
五、颗粒剂生产管理规程
原辅料的预处理 (1)原辅料使用前需核对品名、规格和数量,并目检 ,过筛,如为液体应过滤,除去异物。 (2)处理后的原辅料应在盛器内外附有标签,写明品 名、规格和重量,作好记录。剩余的原辅料应立即 返回中间站。
(二)分类: (1) 可溶性颗粒剂:绝大多数为水溶性冲剂,以开水冲 开服用;还有个别品种为酒溶性冲剂,临用冲剂,临 用时加一定量饮用酒溶化后服用。 (2) 悬浮性颗粉剂:其中含有一部分药材细粉,加开水 呈混悬状,如桔红冲剂、复脉冲剂。 (3) 泡腾冲剂:加水冲化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泡, 如山楂泡腾冲剂。
整粒与混合 (l)筛去不合格颗粒及药粉; (2)整粒机落料斗中应装有永久磁铁,吸除意外进入颗粒中的 铁屑; (3)芳香性物料按规定用量在整粒过程中逐渐加入,颗粒混合 后,密闭存放 4h 以上,便于渗透均匀。 (4)制好颗粒装在洁净容器内,容器内外附有标签,标明品名 、批号、数量、件数、日期、工号,及时送中问站; (5)特殊有毒品种,应在密闭室中生产,操作人员应隔离操作 ,室内应装有除尘装,排出的粉尘集中处理。
干浸膏制粒 (1)干浸膏指将稠浸膏以真空干燥,或加糖粉或糊精稀释 后于60-70℃干燥所的干浸膏块,以及用清膏喷雾干燥 所得的浸膏粉。 (2)干浸膏制粒方法: ①以浸膏粉或干浸膏块粉碎成细粉,加适量糖粉与糊精混 合均匀,用适当浓度乙醇为润湿剂,制成颗粒。干燥后 的颗粒质量好,色泽均匀,但操作复杂、费工。 ②将糖粉和糊精稀稀后加人已干燥的浸膏块,粉碎成40 50 目细颗粒。制得颗粒呈粉末状,吸湿性较强,包装要 严密。
(三)干燥、整粒 湿颗粒制成后,摊于洁净的铝盘或搪瓷盘内,盛放在 专用车架上,推进烘房,尽可能迅速干燥。干燥温度 一般以 60-70℃为宜,干燥时要逐渐升温。 干燥程度一般控制在含水量为2%以下,然后再用8-10 目筛或振动式筛选机整粒。 干燥方式,可用烘烤、沸腾干燥、振动式远红外干燥 等设备进行。
稠膏与部分药材细粉混合制粒 (1)将部分药材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加入糖粉, 混合均匀,再加入稠浸膏,搅拌均匀,或加40-50% 乙 醇适量,制成软材制颗粒。 (2)生产颗粒剂可节省糊精、糖粉,降低成本,但在水 中呈混悬状。
泡腾颗粒剂的制粒 (1)将泡腾物料枸橼酸(或酒石酸)与碳酸氧钠,分别与 部分糖粉、糊精、稠浸膏混合,制成两种颗粒,干燥 后混匀;或将部分糖粉与碳酸氢钠混匀,以蒸馏水湿 润后制粒,干燥,剩余糖粉与稠浸膏混匀,制软材, 制颗粒,干燥,再将上述颗粒混匀,喷雾加入挥发油 或香精,再加枸橼酸混匀,过12目筛2-3次后分装。 (2)泡腾颗粒剂须注意控制干颗粒的水分,以免在服用 前酸与碱发生反应。
配料与制粒 (1)由前工序转来的细粉、稠膏(浸膏)应通过中间站或专职 质检人员检查,并附检验合格单。 (2)配料前核对原辅料品名、数量、规格、批号、生产厂家, 与化验单相符,以防错投。配料计算、称量及投料应复核 ,做好记录。 (3)制粒时,必须粉料混合均匀后,逐渐加入稠膏或黏合剂, 一个批号分几次制粒,颗粒大小、松紧一致。 (4)对黏合剂的温度、浓度、数量等基本条件,必须按品种、 特点制定必要的技术参数,严格控制操作。 (5)称盘所用的衡器,使用前校正,并定期校验。 (6)所使用的容器应清洁、无异物。
(二)制粒 稠浸膏制粒: (1)取干燥糖粉和糊精置适当容器中,混合均匀,加入 稠设膏搅拌均匀,必要时加适当50-70%的乙醇,调整 湿度制成软材,软材的软硬度一般以手操能成团、较 压则散为宜。然后以制粒机挤压过10-12目筛成颗粒。 (2)稠膏制粒的优点在于操作简便,制得的颗粒坚硬、 整齐,但稠膏的黏性不能太大,否则难以制粒。
第七章 颗粒剂
概述 颗粒剂的辅料 颗粒剂的制备 颗粒剂的质量要求 颗粒剂生产管理规程 颗粒剂批生产管理记录
一、概述
颗粒剂:指药材的提取物与适宜辅料或与部分药材细 粉混匀,制成的干燥颗粒状剂型。 产品:降脂颗粒、保健茶等
(一)特点 (1)作用迅速、生物利用度好; (2) 服用方便,且药材经过提取处理,体积缩小,清洁 卫生; (3) 制剂工艺能实现工业化生产和机械包装,可利用先 进设备和技术进行生产,产品质量高; ( 4) 因含糖较多,贮存、包装不当时,易引湿吸潮、软 化或结块,影响质量。
辅料用量 外观性状 溶化性 水分 硬度 粒度 装量差异 卫生学
辅料用量:颗粒剂加辅料量一般不超过干膏量的 2 倍,或不超过清浸膏量的 5 倍。 外观性状:颗粒剂成品应干燥,颗粒均匀,色泽一 致,无吸糊、软化、结块、潮解等现象。
溶化性: (1)可溶性颗粒剂:取颗粒剂10g,加热水20倍,搅拌 5min;块状冲剂1块,称定重量,加热水20倍,搅拌 5min ,均应全部溶化,但可允许有轻微浑浊。 (2) 泡腾性颗粒剂:加水后应立即产生二氧化碳气,并 呈泡腾状.,5min 内颗粒应分散或溶解在水中。
(三)泡腾剂 在泡腾颗粒剂中常加枸橼酸(或酒石酸)与碳酸氢钠, 两者混合一起,遇水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颗粒剂呈 泡腾状。 (四)润滑剂 在块形颗粒剂压块时,由于冲头和模孔表面积大,较 易黏冲,需选择适宜的润滑剂。
三、颗粒剂的制备
(一)提取 水提醇沉工艺:药材加水煎煮 2-3次。含挥发性成分 的药材,先用水蒸气蒸溜法收集挥发油,水液及药渣 与其余药物一同煎煮,若用多级提取器则煎煮与蒸馏 可同时进行。合并煎液,浓缩至稠膏状,加50-80%乙 醇,充分搅拌后,放置使沉淀,分取醇液,沉淀物以 乙醇洗涤,洗液与滤掖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 成稠膏状。
颗粒干燥: (1)按品种规定控制湿颗粒厚度、数量,干燥过程中经常 翻料,并记录; (2)严格控制并定时记录烘房温度,定时循环通,防止颗 粒融溶焦糊、变质,控制颗粒水分在规定范围之内; (3)应定期检查烘房温度的均匀性; (4)若用沸腾床干燥时,所用的空气要净化处理,制定出 有关相应的技术参数,不断检查有无结料现象; (5)干燥后的颗粒应放凉立后装入洁净的容器中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