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课《认识感官》
苏教版(2024新版)一年级上册科学《4 认识感官》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2024新版)一年级上册科学《4 认识感官》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2024新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中的第一课。
本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在学生知道了用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来观察并描述描述事物的特点基础上,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全面认识与描述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以实现课程标准关于综合运用多种感官的要求,通过多种感官描述物体的特征,如轻重、厚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气味、软硬等。
学生通过有趣的自主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能描述事物的特点,从而初步建立“感官”的概念。
由此实现科学课程标准上制定的关于低年段的要求:人和动物都有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会观察与描述物体的特征。
学生分析:1.学生年龄特点:本课面向的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好奇心,对感官有一定的了解。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对感官有一些基本认识,但缺乏系统的了角和深入的认识。
3.学习风格:学生喜欢通过观察、实验和游戏等方式学习新知识,本课将充分利用这些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眼睛、鼻子、耳朵、舌头、皮肤都是人体的感觉器官(感官);●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
科学探究●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会发现并描述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科学态度●养成安安静静、仔细观察、耐心倾听的好习惯;● 乐于对生活当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进行探究与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意识到自然界的生命体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重点:●知道全面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器官。
教学难点:●能动用各种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洗净的橘子、闻香盒、学生活动手册。
● 学生课前洗净双手、彩笔。
教学过程设计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4.认识感官

【评析】用眼睛看是学生最熟悉的观察方法,所以教
教学过程(初备)
修改
学设计从眼睛看开始,带领学生进入观察的第一步。在学生对自己组内树叶描述时,教师要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给予引导,以提升学生的描述技能。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衣食住行的图片卡一套,石磨、迷你擀面杖、大米、电动粉碎机。
教师材料:古代人生活和现代人生活的相关视频。
教学预设
个性化备课
活动一:比较古代人和现代人生活的不同。
设计意图:
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生活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教学过程:
教师可以简单介绍古代人和现代人生活的背景情况(见参考资料),便于学生理解。
三、延伸拓展
1.不仅人有感官,动物也有感官,你知道哪些动物有特别灵敏的感官?
2.播放视频,介绍动物的感官。
3.请同学补充其它动物具有灵敏感官的故事。
作业设计
通过与同伴互相指认眼、耳、鼻、舌、皮肤的活动,说出它们都是感觉器官。
板书设计
4.认识感官
教学后记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1.衣食住行的变化教案(2课时)
(三)认识触觉
1.出示毛巾和硬纸板。谈话:用身体不同部位(比如手、脸、胳膊)分别碰触毛巾和硬纸板,,然后说一说你的
感觉。(学生回答:一个硬,一个软;一个光滑,一个粗糙)。
2.提问:你们是用身体哪个器官感知到的呢?
【评析】教材中用脚来感知物体的软硬,光滑与粗糙。但对于北方的孩子,9月末已经天气很凉了,不适合用这种方法。在选材中对比越强烈效果越好,但出于安全和材料方便选取的角度考虑,没有用薄铁板,而是选用毛巾和硬纸板。还有就是学生往往认为手是感觉器官,所以在课堂上让他们用身体不同部位接触实验材料,引导认识手上和遍布人的全身的皮肤是一种感觉器官,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
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认识感官》教学设计及反思(2课时)

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认识感官》教学设计及反思课题:《认识感官》科目:小学科学年级:一年级上册版本:苏教版(2024)课时安排:2课时一、教学内容《认识感官》是新教材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中的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人类的五种基本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和互动实验,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这些感官来探索和了解周围的世界。
课程内容包括:1. 感官的介绍:通过图片和简单的描述,向学生介绍五种感官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观察活动:设计一系列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每种感官的功能。
例如,通过品尝不同的食物来认识味觉,或者通过触摸不同质地的物品来感受触觉。
3. 实验探究:通过简单的实验,如闭眼辨声、蒙眼猜物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感官功能的理解。
4. 安全教育:强调在使用感官进行观察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不将异物放入耳朵或鼻孔等。
5. 思考与讨论:鼓励学生思考感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体验和感受。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人的五种感官,知道它们的名称和基本功能。
学会运用不同的感官进行观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了解感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保护感官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体验、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感官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让学生体会到感官的奇妙,懂得珍惜和保护自己的感官。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认识五种感官的名称和功能。
学会运用不同的感官进行观察。
(二)教学难点描述不同感官观察到的现象。
理解感官的综合作用。
四、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初步运用了自己的感官去认识周围的事物,但对于感官的名称和具体功能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通过观察、触摸、体验等方式学习。
一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4课《认识感官》|苏教版(共16张PPT)

小朋友要好好爱护我,不要把东西塞到耳朵里,不然我就什么也听不到了。
小朋友要好好爱护我,不要把东西塞到耳朵里,不然我就什么也听不到了。 小朋友要好好爱护我,不要把东西塞到耳朵里,不然我就什么也听不到了。
思考:我们都是用什么来观察呢?
我能看很多东西,没有了我就什么也看不到了。
耳朵
我能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小朋友要好 好爱护 我,不 要把东 西塞到 耳朵里 ,不然 我就什 么也听 不到了 。
手
和同桌一块指一指自己的眼、耳、口、鼻、皮肤。 你能说说它们的作用吗 ?
说说它们的颜色、花纹、形状
猜一猜
和同桌一块指一指自己的眼、耳、口、鼻、皮肤。
我能听各种各样的声音。
你能说说它们的作用吗 ? 小朋友要好好爱护我,不要把东西塞到耳朵里,不然我就什么也听不到了。
rèn shi gǎn guān
跟我做:
摸摸你的眼睛,摸摸你的耳朵。 摸摸你的鼻子,摸摸你的嘴巴。 拍拍你的小手。
思考:我们都是用什么来观察呢?
我能看很多东西,没有了我就什么也 看不到 了。小 朋友要 好好保 护我, 不要用 脏手揉 眼睛, 看电视 的时间 不能太 长,否 则就看 不清东 西了.
小学科学 一年级上册 第2单元,小朋友们要好好保护我,不能把东西塞到鼻子里,不然我就不能呼吸了。
我能听各种各样的声音。
rèn shi gǎn guān
思考:我们都是用什么来观察呢?
小学科学 一年级上册 第2单元 你能说说它们的作用吗 ? 小学科学 一年级上册 第2单元 小朋友也要好好保护我,不要让我乱吃东西,否则我会生病的。 我会闻味道,还会呼吸,小朋友们要好好保护我,不能把东西塞到鼻子里,不然我就不能呼吸了。 小朋友要好好爱护我,不要把东西塞到耳朵里,不然我就什么也听不到了。
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第4课《认识感官》教案(定稿)

二
课 题
用感官观察
主备人
教学内容
认识感官
总 课 时
4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1.根据经验,通过指认眼、耳、鼻、舌、皮肤的活动,说出它们都是感觉器官(感官),并养成善于倾听的好习惯。
2.通过观察活动,运用体验、比较的方法认识感官的功能,了解利用感官可以发现物体的颜色、形状、气味、味道、软硬程度等特点,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体验到了观察的乐趣;
重点
难点
重点: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
难点: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
学
准
备
课件、视频、黑色有洞百宝箱、塑胶会叫小鸭子、橙子皮、海绵、石头、
一杯雪碧、一杯柠檬水。
板
书
设
计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有洞的百宝箱: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黑色百宝箱,你们知道里面都有些什么吗?
嘴巴——尝了两个杯子中的液体,发现一个是雪碧,一个是柠檬水;
皮肤——感觉到海绵软软的,小石头硬硬冰冰的。
9.小结:通过小实验,我们发现人体的这些感官非常重要,他们可以帮助我们观察物体的特征,来认识周围的世界。
10.视频:学习歌谣:眼耳鼻舌手,感官身上有,帮我认物体,帮我长本领。
11.提问:可以说感官就是我们的小帮手,帮了我们不少忙,那我们又该如何对待他呢?
4.交流: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进行观察呢?
5.小结:我们身体的这些部位,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感官(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要利用这些感官帮助我们进行观察发现。
一年级上册科学第四课《认识感官》教学设计

第四课《认识感官》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听声音的活动,说出眼、耳是感觉器官(感官)。
2.观赏视频或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
3.在用感官观察的活动中,尝试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
难点: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准备】各种声音的录音片段;动物感官敏锐的视频(老鹰);卡贴(打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这里有一张图片(PPT呈现课本P13图片),请同学们睁大眼睛找一找,有几种小动物隐藏在图片中。
不急,给你们一点时间仔细看,小组间互相交流讨论一下。
二、用眼睛观察你们小组找到了几种?找到了这么多,你们真厉害。
它们都在哪里,能上来指给我们大家看吗?选一个你们最熟悉的,跟大家说说它长的什么样?看来第X小组是通过观察小动物的颜色和形状来找到他们的。
谢谢你,请上位。
还找到了什么?第XX小组找到了蛙,图中有几只蛙?它们有什么不同?还有别的吗?你们小组眼睛真尖,连竹节虫都找到了。
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竹节虫吗?仔细观察它的外形。
对,它的形状像竹子,一节一节的。
还有呢?你们小组又是怎么找到这只枯叶蝶的?它长什么样子?刚才我们通过用眼睛看(板贴:眼睛看),观察到不同的小动物的颜色、形状、还有大小都不同(板书:颜色、形状、大小...)眼睛能够帮助我们观察外面的世界。
在科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器官,叫做感觉器官,简称感官,今天我们就一同来认识感官(板书:认识感官)(本环节根据学生的回答自由调节顺序)三、用耳朵听刚才通过眼睛观察了树林中的小动物,树林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同学们可以闭上眼睛,认真聆听。
(播放声音:羊、蜜蜂、鸟、狼、狂风、雨声)你们听到了什么?谁来分享。
他听到了雨声,能模仿一下吗?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请你来学一学。
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上册《认识感官》说课稿(含反思)

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认识感官》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走进科学》的《认识感官》。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
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课堂活动认识自己的感官,再认识感官的功能。
因此我在教学中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学习经验,采用了游戏导入、实验活动、引导探究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认识感官,在实验中深刻的学习感官的功能。
最后以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认识动物的感觉器官。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感官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因为年龄特点,孩子比较好动,注意力集中程度不够,基于这样的情况,本节课我以游戏和闯关的形式进行教学,让游戏形式贯穿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中注意力,在游戏中学习、领悟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活动,识别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2、通过实验观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获得事物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活动,运用感觉器官来感受信息的获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活动中愿意与同伴合作,并勇于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观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获得事物的信息。
难点实验活动后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觉器官观察的结果。
五、说教学法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
1、其中探究式教学法,首先是根据目标去创设疑问,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引出新概念,最后归纳总结。
设疑—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
2、而互动式教学法体现在整节课堂中,例如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和回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等。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认识感官》教学设计(2024秋)

4.认识感官【核心问题】1.什么是感觉器官?人有哪些感觉器官?2.练习使用感觉器官,观察、描述并表达事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1.知道感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
2.在用感官观察活动中,尝试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3.了解感官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动物也有感官。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用不同感官观察事物,并用自己的语言与同学交流事物的不同特征。
难点:能用感官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并进行描述交流。
【教学具准备】布袋、塑料球、玻璃球、闻味盒(洋葱、葡萄、柠檬、香蕉)、声音片段、盲文纸、1元5元人民币等。
【教学流程】一、创境导入,激发兴趣谈话:今天我们的科学课堂上来了好多客人!老师这里还有一位神秘的客人。
你们看它是谁?瞧!它就是巧虎。
今天巧虎来邀请你们闯关探秘,要求是(1)课上我们要做很多活动,要听清老师的要求再进行活动,活动时做到不争也不抢。
(2)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发言时要安静的倾听,自己发言时声音要洪亮。
小朋友们你们能做到吗?那我们就开始探险咯!二、游戏闯关,认识各种感官功能(模块一二:什么是感官、人的感官)第一关:秘密盲袋1.提问:不透明的布袋里装着什么东西呢?不能打开的前提下,有哪些方法来帮助巧虎确定里面的东西?2.汇报:尝试的方法(摇一摇、摸一摸、捏一捏、颠一颠等),追问分别能获得哪些信息呢?(耳—听声音、鼻—闻气味、手—皮肤—摸形状)3.谈话:同学们的意见不一样,那盲袋里的小球材质、颜色到底是怎样的呢?打开来看一看并把它画在记录纸上。
4.学生汇报后总结:眼睛帮助我们确定了盲袋里的物品,它能看到颜色、形状、材质、是否透明、位置、运动等,获得信息最多。
5.揭示概念:眼、耳、鼻、舌、手这些身体部位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它们就是我们的感觉器官,简称感官。
第二关:神奇旅行1.过渡:神奇的小球开展了怎样的旅程呢,仔细听,有哪些声音?2.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哪个器官帮助了你?3.认识耳朵的功能:在刚才的活动中耳朵有什么作用呀?4.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能听到那些声音?第三关:新的体验1.谈话:小球继续旅行,它遇到了一本特别的书,里面没有字。
小学科学一年级上《认识感官》教学设计

《4、认识感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眼睛、鼻子、耳朵、舌头、皮肤都是人体的感觉器官(感官)。
2.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
科学探究: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2.会发现并描述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科学态度:1.养成安安静静、仔细观察、耐心倾听的好习惯。
2.乐于对生活当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进行探究与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1.意识到自然界的生命体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重点: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
教学难点: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五官板贴学生材料:每组闻香盒1个、食物(或水果)若干、毛巾1块学生材料:(1)找动物:红色彩色笔;(2)选地毯:两块不同质地的红地毯;(3)每小组3份盒装水果、牙签、吸管、水果食物贴图。
教学过程设计: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一起来做“我说你指”的游戏,比一比谁反应快。
指的准。
(教师依次说出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反过来,教师指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学生说名称。
2、介绍: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感觉器官,简称感官,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这些感官(板书课题)。
二、认识各种感官功能(一)“找动物”,感受眼、耳的功能★看图片,找动物1.看图片,找动物:今天课堂上来了九位小动物,想跟同学们玩捉迷藏游戏,现在他们已经藏好了。
有信心找到他们吗?请同学们打开科学课本第13页,看谁能快速找到隐藏在森林这个角落的小动物,用红笔圈起来,找到以后举手示意老师。
3.学生汇报交流。
4.认识眼睛的功能:同学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藏得这么隐蔽的小动物都找出来了,这要感谢我们身体中的一个器官,它就是我们的——眼睛,眼睛有什么作用呢?(板贴——眼睛)★听声音,找动物1.谈话:今天还来了几位会隐身的小动物,他们发出声音,如果大家听声音才出他们的名字,他们就会出来跟大家见面,还会送给大家一份好吃的见面礼,开心吗?请注意要仔细听,听完后再汇报2.播放音频——猫、狗、狼、羊、小鸟、公鸡、山羊、的叫声3.认识耳朵的功能:在刚才的活动中,是我们的哪个器官帮助我们找到其他的小动物呢?耳朵有什么作用呀?(板贴——耳朵)(二)“闻美食”,感受鼻子的功能1.谈话:孩子们,小动物们的礼物——美食来了。
2024苏教版小学科学一上第二单元第4课时《认识感官》教案

我们把身体的感觉器官(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感官。
3.提出问题:说一说身上的感官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做一做:摸一摸自己身上的感官跟视频做(感官律动操)4.总结归纳:5.思考:如果有一天你的感官停止工作一天,会怎么样?二.人的感官身体的感官能帮助我们获得不一样的体验开启体验感官之旅,比一比哪一个小组表现的最棒1.用眼睛来观察出示图片:的感觉器官3.指一指身体感官并思考各感官的作用耳朵让我听......用舌头能尝......4.记忆并深入认识身体感官体会感官的重要性观察发现——展示交流1.找一找,比一比哪一个小组完成的最快,找的最多设计环节说一说——科学指认——实际指一指——思考起作用,环环相扣,内容难度逐步提升看图说话,先找到动物,再结合图和自己的认识描述这些动物的特征,难度梯度上升,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提出问题:在图中,你能找到几种动物?2.用耳朵来观察出示鸟叫、雨声、狗叫、救护车的声音,引导学生听一听,辨一辨温习提示:在听声音时,要静下心来仔细的聆听3.用鼻子来观察老师在盒子里放了一种水果提出问题:如果不打开盒盖,你有办法知道里面放得是什么水果吗?总结:为了准确地判断气味,可以使用“扇闻法闻气味”。
4.用嘴巴来尝一尝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盒子里的水果吧你怎样描述你品尝到的水果呢?总结:描述我们用闻和尝的方式判断出的水果,我们需要借助的词有:清香、清甜、脆、酸、臭、思考:你是怎样找到这些动物呢?准确说出这些动物的颜色、形态、花纹等方面有什么特点2.听声音,辨声音比一比哪一位同学的注意力最集中3.做一做,说一说凑近果盒闻一闻,判断盒子内的水果展示你猜出盒子里面是什么水果4.展示交流:黄瓜很清香;榴莲是清甜的;苹果又脆又甜;橘子酸酸甜甜的;5.做一做——说一说(1)用你的手摸一摸桌面,然后用手摸一摸热用声音来引导学生学习感官耳朵,形式多样,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孩子们在做中学,说中学,释放孩子们的天性老师及时总结,及时提醒,让学辣、苦等等。
苏教版(2017秋)小学科学一级上册 《4认识感官》教学设计

苏教版(2017秋)小学科学一级上册《4认识感官》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了解感官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掌握感官的种类和特点。
2. 培养对感官的认知和兴趣,提高观察和感知能力。
3. 学会正确使用感官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材分析本课以“认识感官”为主题,通过介绍感官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感官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对感官的认知和兴趣,提高观察和感知能力。
教材内容生动有趣,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学情分析1. 学生年龄特点:本课面向的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好奇心,对感官有一定的了解。
2. 已有知识经验:学生对感官有一些基本认识,但缺乏系统的了解和深入的认识。
3. 学习风格:学生喜欢通过观察、实验和游戏等方式学习新知识,本课将充分利用这些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重难点重点:了解感官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掌握感官的种类和特点。
难点:学会正确使用感官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与周围的世界互动,通过不同的方式感知和认识这个美丽的世界。
那么,你们知道我们是如何通过感官来感知和认识这个世界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4认识感官》。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感官的认识和了解。
(二)新课学习1. 感官的概念和作用(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官,它们分别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
这些五官是我们感知和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
那么,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呢?(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五官的作用。
(教师总结)眼睛可以感知光线和颜色;耳朵可以感知声音;鼻子可以感知气味;舌头可以感知味道;皮肤可以感知温度和触感。
这些五官协同作用,使我们能够感知和认识周围的世界。
2. 感官的种类和特点(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官,但每个器官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那么,你们知道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吗?(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五官的特点。
一年级上册科学《认识感官》

4.认识感官【教学目标】1.通过与同伴互相指认眼、耳、鼻、舌、皮肤的活动,说出它们都是感觉器官(简称感官)。
2.观赏视频或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
3.在用感官观察的活动中,尝试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
【教学难点】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每组闻香盒1个、食物(或水果)若干(每组最好不一样)、地毯1块【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用眼睛看1.(出示课本13页图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图片,睁大眼睛看一看,你能找到几种小动物?2.学生寻找隐藏的动物。
(从上往下:蛾子、竹节虫、蝗虫、毛毛虫、青蛙、)3.小朋友们,真厉害,个个都是火眼金睛,找到了这么多的小动物。
那是什么帮助我们找到这么多小动物的?(眼睛)我们通过眼睛来(看),看到了它们有不同的(颜色)、(形状)。
(板书:眼睛看颜色、形状[建议一年级板书用正楷字在黑板贴写并标上拼音])[设计意图:眼睛作为我们观察世界的主要器官,需要一个略具挑战性的任务才能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副隐藏有小动物的图片,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有了好奇心和好胜心,课堂便成功了一半。
]二、创设游戏,用耳朵听1.过渡:(出示森林图片)那么这个大森林里还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在听的时候我们可以闭上眼睛,仔细的听一听,想象一下你听到的画面,初步判断一下你听到了什么?2.(播放声音)学生闭眼倾听。
3.学生交流、汇报。
(狼嚎、虎吼、蜜蜂鸣、鸟惊飞、羊叫)4.小结:这么多声音,是谁帮我们听到的?(耳朵)那你能不能把你们听到的声音串联起来,说一说森林中到底发生了什么?5.学生小组内准备。
6.学生展示。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认识感官》说课稿

科学《认识感官》说课稿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认识感官》。
一、说教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中的第一课。
本课的学习内容的设计思路是:先从自己熟悉的感官入手,分别用眼、耳、鼻、舌、皮肤进行观察,再认识感官的功能,最后拓展到对动物感官的认知。
二、说学情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婴儿呱呱坠地,就开始用感官从周围世界获取信息。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观察能力逐步发展,这不仅增强了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更有助于他们区分主观的世界和客观的世界。
一年级学生对自然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周围的事物总是想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这些都是人类探究世界的本能的观察行为。
本课将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为载体,在解决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到好奇的小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观察伴随着今后的科学探究的每一步,逐渐学会各种观察的方法,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和观察品质。
本课将以观察为起点,着力于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
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1.通过与同伴互相指认眼、耳、鼻、舌、皮肤的活动,说出它们都是感觉器官。
2.在用感官观察的活动中,偿试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3.观赏视频或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食物的很多信息。
难点: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五、说教学法1、教法: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1)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感官》优质教案

苏教版科学⼀年级上册第⼆单元《认识感官》优质教案苏教版⼩学科学第⼀册第2单元⽤感官观察4.认识感官教学资源开发:本课是苏教版科学⼀年级上册第⼆单元《⽤感官观察》中的第⼀课。
本课的学习内容的设计思路是:先从⾃⼰熟悉的感官⼊⼿,分别⽤眼、⽿、⿐、⾆、⽪肤进⾏观察,再认识感官的功能,最后拓展到对动物感官的认知。
观察是⼉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法。
婴⼉呱呱坠地,就开始⽤感官从周围世界获取信息。
随着年龄的增长,⼉童的观察能⼒逐步发展,这不仅增强了他们获取信息的能⼒,更有助于他们区分主观的世界和客观的世界。
⼀年级学⽣对⾃然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对周围的事物总是想摸⼀摸、看⼀看、闻⼀闻……这些都是⼈类探究世界的本能的观察⾏为。
本课将以学⽣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为载体,在解决⼀个⼜⼀个他们感到好奇的⼩问题的过程中,使学⽣明⽩观察伴随着今后的科学探究的每⼀步,逐渐学会各种观察的⽅法,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和观察品质。
本课将以观察为起点,着⼒于培养⼩学⽣的科学思维。
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以下的教学⽬标:教学⽬标:1.通过与同伴互相指认眼、⽿、⿐、⾆、⽪肤的活动,说出它们都是感觉器官。
2.在⽤感官观察的活动中,偿试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形状、声⾳、⽓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的特点。
3.观赏视频或阅读图⽚资料,知道动物也通过眼、⽿、⿐等感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利⽤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物的很多信息。
难点: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形状、声⾳、⽓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的特点。
教学准备:各种声⾳的录⾳⽚段,PPT,不同味道的⾷物,丝绸和⽑⼱教学过程设计⼀、问题导⼊,揭⽰课题每组出⽰2⽚树叶,谈话:⼤家看看这2⽚树叶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学⽣从形状、颜⾊、⼤⼩等⽅⾯说出不同)提问:我们是⽤什么器官⽐较出2⽚树叶的不同的?(学⽣答:眼睛)提问:除了眼睛,我们⾝体还有什么部位帮助我们观察周围的事物呢?学⽣交流:眼睛、⿐⼦、嘴(⾆头)、⽿朵、⼿⼩结:我们⾝体的这些部位,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感官(板书课题)。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认识感官》教学设计2

《认识感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眼睛、鼻子、耳朵、舌头、皮肤都是人体的感觉器官(感官)。
2、知识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
3、在用感官观察的活动中,尝试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4、乐于对生活当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进行探究与分享。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食物的很多信息。
难点: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烧杯、白醋、水、毛巾、硬纸板、水果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请来了一位神秘的好朋友,猜猜看,它是谁?(学生思考、回答)对了,就是这位松鼠先生。
(教师边讲述边多媒体出示图片)它想邀请大家去家里做客。
不过,你们必须先要闯过几道关卡才行,大家有勇气闯关吗?(有)好,让我们开始吧。
(教师多媒体出示)二、观察探究,认识感官活动一:勇闯第一关----考考你的观察力1、师多媒体出示课件:看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说出下面的图案都是哪些动画片中的形象?2、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几种动画形象。
(米老鼠、灰太狼、熊大、叮当猫……)3、师顺势引导孩子提问:大家猜得又快又准,真不错!恭喜大家顺利闯过了第一关。
好,接下来,请大家想一想,刚才,你们是用身体的哪个器官来进行观察的呢?(学生回答:眼睛)4、师:对,我们可以用眼睛来进行观察。
(教师张贴板书:眼睛)那,除了眼睛之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观察呢?大家来看一看这张图片,你有什么发现?(教师多媒体出示图片:小男孩的感官图片)5、学生观察后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逐一张贴板书:鼻子、嘴巴、耳朵、手的图片。
)6、师逐一介绍: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我们人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器官。
我们常用眼睛来看外面的世界。
(教师张贴板书:看)。
除了眼睛之外,我们还可以用鼻子去闻(教师张贴板书: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认识感官》
教学资源的开发
儿童科学学习的特点是: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最容易激发其学习兴趣,他们有能力完成的活动容易使其产生学习动机。
本课教材学习活动设计的思路为:先从认识自己很熟悉的感觉器官入手,再到认识感官的功能,最后再将对感官的认识拓展到其他生物种类,以加深对事物的感知和理解。
设计教学活动的逻辑序列为:第一部分,通过互相指认感官的活动系统识别自己和同学的眼、耳、鼻、舌、皮肤五种感觉器官,会用“感官”这一名词概念表达;第二部分,学生做平时喜欢的“看图找小动物”的游戏活动,并通过识别事物的不同特点的操作活动来分别体验眼睛、耳朵、皮肤的观察功能,学会用一些词汇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描述;第三部分,将对感官的认识从人拓展到其他生物,积累和丰富对人和动物感觉器官的感性认识。
结合学生的实际和生活实际,本课在设计时选取了应季的主要水果桃子和香蕉来进行观察,把训练学生用比较准确地语言表达观察到的物体特征作为训练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使科学素养化身学生能感受到的实际存在,在一个一个连续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1.通过用不同的感官进行观察,知道眼、耳、鼻、舌、皮肤是人和动物的感官,了解人和动物用感官可以发现物体的颜色、形状、气味、味道、表面粗糙程度等特点并去认识周围环境。
2.通过参与各种观察活动,运用体验、比较的方法认识感官的功能。
3.愿意参与合作学习,体验用感官进行观察的乐趣,乐于分享自己观察时的体验和收获。
教学重点:人和动物利用感官来观察和认识世界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认识感官的功能
教学关键:创设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一个桃子、一个香蕉、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小朋友们桌子上都有一个桃子,我们和旁边的小朋友来丝比,你们的桃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请小朋友们按照大小、颜色、形状来进行比较。
【评析】:先让学生自由地去观察桃子,说说和小朋友的有什么不同,学生的观察是随意的,描述的方式也是混乱的,这时候给学生一个标准,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桃子的特征。
二、认识感官
(一)认识眼
1、请小朋友们按照大小、颜色、形状来说一说你的桃子是什么样子的。
2、指导学生按照大小、颜色、形状来描述桃子的特征。
3、我们是用身体的哪一个器官用什么方法发现桃子这些特征的?
4、小结:我们用眼睛看的方式,可以观察出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等特征。
【评析】:细致指导学生按照大小、颜色、形状的特征来描述看到的桃子特征,使学生知道眼睛在观察中的作用,并明确眼睛可以观察到物体的哪些特征。
(二)认识手(皮肤)
1、小朋友们摸一摸,你的桃子皮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是软的还是硬的?
2、这些特征我们是用哪个器官发现的?
3、小结:我们用手摸的方式,可以观察出物体光滑、软硬的特征。
【评析】帮助学生认识手(皮肤)也是一种感官,并了解皮肤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了解物体的特征。
(三)认识鼻和舌
1、我们接着观察桃子,你还能用哪个器官发现桃子的其它特征?
2、小结:我们还可以用鼻子闻它的香味,用舌尝它的酸甜。
【组织学生吃桃子,清理卫生】
【评析】帮助学生认识鼻和舌也是感官,它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了解物体的特征。
(四)总结拓展
1、刚才我们是通过哪些器官用什么方式发现桃子特征的?
2、你能不能这种方式来说一说香蕉的特征?
3、小结:像眼、手(皮肤)、鼻、舌这些帮助我们认识我们认识物体特征的器官叫做感官。
【评析】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学过的四种感官,并能把观察的方法进行运用来观察香蕉的特征,然后描述出来。
(五)认识耳
1、我们身体上还有没有别的感官能帮助我们认识物体的特征?
2、播放声音,描述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小结:用耳朵听,可以听出声音的大小、长短等特征。
【评析】利用声音文件帮助学生了解耳朵也是感官,能听出声音的特征。
(六)总结
1、我们人体有哪些感官?它们分别用什么方式帮助我们认识物体的特征?
2、我们人类就是通过感官来观察物体的特征,来认识周围的世界的。
3、学习歌谣:眼耳鼻舌手,感官身上有,帮我认物体,帮我长本领。
【评析】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人体的感官,并通过小歌谣的方式记住人体的感官。
三、了解动物也有感官
1,不仅人有感官,动物也有感官,你知道哪些动物有特别灵敏的感官?
2,播放视频,介绍动物的感官。
3,教师补充其它动物具有灵敏感官的故事。
【评析】通过视频帮助学生了解动物也有感官,有的还很灵敏,能帮助动物们发现其它物体,将对感官的认识从人拓展到其他生物,积累和丰富对人和动物感觉器官的感性认识。
四、课堂练习
1,观察教材13页图片中有哪些动物
2,完成活动手册第4页的连线
3,完成活动手册14页的评价
【评析】通过寻找图片中小动物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我们在用眼观察时是从大小、颜色、形状等方面来发现物体特征的。
通过连线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五种感官的功能。
完成本课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本课的表现情况,并体验成功的乐趣。
片断赏析
用眼观察桃子
师:我们小朋友都有一个桃子,和旁边小朋友比一比,你们的桃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自由比较
师:同学们在比较的时候比较随意,如果我们能按照大小、颜色、形状等方面来比较,会说得更清楚些。
生:我的桃子是红色的,大大的,圆圆的。
师:说得真好,其他小朋友的呢?
生:我的桃子和他的比是小小的,一半红一半黄,是扁的,他的是尖尖的。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同时还说出了其他小朋友桃子的特征。
这些大小、颜色、形状方面的特点我们把它称为特征。
那么,我们刚才在比桃子大小、颜色、形状的时候,用到了身体上的哪一个器官怎样发现桃子这些特征的呢?
生:用眼睛看的方式发现桃子大小、颜色、形状的特征。
师:你说得太好了,还有哪个小朋友来说说。
生:我通过眼睛看的方式发现了桃子大小、颜色、形状的特征。
师:你换了一个词“通过”,表达得更准确。
【评析】:通过引导学生有序地用眼睛来观察并描述桃子,帮助学生不仅认识到眼是人体的一个感官,同时也让学生知道眼在观察物体时会发现哪些方面的特征,并按照一定的方式来描述,为接下来认识其它感官并描述物体特征作好铺垫。
用鼻子观察桃子
师:我们还可以用哪些器官用什么方式发现桃子的特征?
生:我用鼻子闻到桃子香香的气味。
生:我用鼻子闻到桃子有毛的气味。
师:啊!毛的气味是什么味?“毛”是不是你碰到鼻子之后的感觉啊?
生:嗯,是碰到了鼻子,觉得有毛的气味。
师:你碰到了鼻子,其实就变成了你用皮肤来摸桃子了,所以你感觉到了有毛,这不是你闻到的,而是你“摸”到的,是不是这样呢?
生:哦,我知道了。
【评析】学生在自主发现可以用鼻子通过闻的方式来发现桃子香味的特征,而有的同学在观察时把皮肤的感觉和闻到的气味混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闻到到的是气味。
用舌观察桃子
师:我们还可以用哪些器官用什么方式发现桃子的特征?
生:我们可以用嘴吃桃子,桃子有甜味。
师:你吃了吗?没吃怎么知道桃子有甜味?那小朋友们都咬一口桃子,看一看桃子到底是什么味道的。
生吃桃子
生:我的桃子甜。
生:我的桃子酸。
生:我的桃子又酸又甜。
生:非常香甜。
师:你说香甜,“香”是一种扩散在空气中的气味,是我们用鼻子闻到到的,而甜是我们用舌头尝到的一种味道,它们也是不一样的。
【评析】学生在表达用舌尝味道的时候会把气味和味道混淆,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气味和味道,主要从感觉的器官和感觉的方式来分辨,帮助学生进一步区分清楚鼻子和舌头观察到的是不同的特征。
教学反思
《认识感官》这节课的内容从教材上看比较简单,结合课程标准对“观察”的要求,本课在教学时,不仅帮助学生认识人体的各种感官,还着重帮助学生认识到这些感官通过什么方式来发现物体的哪些特征,并强化训练学生用比较标准的表达方式来描述观察到的物体特征,使学生初步明确了人的感官在观察物体特征时的作用,并能够比较准确全面地描述观察到的物体各方面的特征。
刚入学的学生还没有能力全面地总结每种感官会从哪些方面来观察物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引导学生按照某些方面来观察并描述物体的特征,使学生的观察目的明确,也更加准确地观察到物体的特征并有序地表达。
通过这样细致地训练,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等,把科学素养落实到实处,实现本课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