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招教资教育学总结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总结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总结绪论1、教育学: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学产生发展四阶段:(1)萌芽阶段:①孔子《论语》;②柏拉图《理想国》;③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学记》;④外国最早教育著作、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⑤荀子《劝学》;⑥韩愈《师说》;⑦朱熹《语录》;⑧颜元《存学篇》(2)单一制形态阶段:①1632,捷克,夸赞美纽斯《小教学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②1762,法国,卢梭《爱弥儿》,小说体;③德国,康德,最早谈教育学;④赫尔巴特,1806,《普通教育学》,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沦为一门单一制的学科。
(3)发展多样化阶段:①1861,英国,斯宾塞《教育论》,实证主义者;②梅伊曼“实验教育学”;③拉伊1908《实验教育学》;④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用主义,杜威创办,《民本主义与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搞中学,现代教育代表人物;⑤凯洛夫《教育学》,以马克思观点阐述社会主义教育规律;⑥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杨贤江《崭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义观点阐释教育的著作(4)理论深化阶段:①1956美国布卢姆制订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②1963美国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倡发现学习,基本结构教学;③1975苏联赞科夫《教学与发展》;④1972巴班斯基教育过程最优化第一章教育的概念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成长。
2、教育的基本要素:①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主导者;②受教育者――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的成人学生。
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③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学知识点总结教育学是教师资格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它涵盖了教育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学等内容。
在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掌握教育学的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教育的基本理论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社会行为,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促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2. 教育的目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中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的培养。
3. 教育的功能:教育具有社会化、个性发展、创造力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等多个功能。
二、教育心理学1. 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学派、社会文化学派等不同的学习理论,对于了解学习过程和提高教学效果非常重要。
2. 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律,了解儿童、青少年的发展特点和需求。
3. 动机与情感: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学习和行动的内在动力,情感对于学习和教育的积极性和效果有重要影响。
三、教育方法学1. 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型:教学设计从整体上规划教学过程,教学模型则是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模式,如任务型教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等。
2. 教学策略与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多媒体教学等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衡量,反馈则是根据评价结果给予学生适当回馈。
四、教育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1. 教育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教育行政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教育的相关法律条文和规定,有助于合法合规地从事教育工作。
2. 教师职业道德与师德师风: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准则,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
五、教育学研究方法1. 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案例研究等不同的研究方法,有助于了解教育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教育学知识点1. 什么是教育、教育学、学校教育?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训、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们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简述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
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他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得总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3.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简述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基本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
1902年"壬寅学制"第一个近代学制;1904年 "癸卯学制"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 "壬戌学制提出"六三三"学制4.试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5.为什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点总结教育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想要成为教师的人来说,掌握教育学的重点知识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的重点内容进行的总结。
一、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是教育的基本要素。
3、教育的起源主要有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
其中,劳动起源说是科学的教育起源说。
4、古代教育的特点包括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人之术、教育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等。
5、近代教育的特点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6、现代教育的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7、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和多样化发展阶段。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体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为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表现在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可以促进民主、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文化影响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和价值取向。
教育对文化的作用体现在教育具有传承、选择、融合和创新文化的功能。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发展的概念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身体和心理两方面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管理)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管理)重点归
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管理)重点归纳总结
本文旨在总结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学教育管理)部分的重点内容,供考生参考。
一、教育学
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和主要学派
-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 教育学的起源和发展
- 中国教育学的历史演变过程
3. 教育社会学
- 社会学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 教育中的社会化问题
- 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4. 教育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研究理论和教学方法
- 学生个别差异及其教育对策
5. 教育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相关法规- 教师法及其实施办法
二、教育管理
1. 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教育管理的定义
- 教育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 教育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校管理
- 学校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
- 学校管理中的组织与领导
- 学校管理中的教师发展和评价3. 教育经济与教育投入
- 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育资源的配置与管理
- 教育经费的筹措与分配
4. 教育评价与质量管理
- 教育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指标体系
- 教育质量管理的原理和实践
- 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质量保障
以上为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管理)的重点归纳总结,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相关教材和教育学教育管理理论。
祝您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总结教育的定义可以广义地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也可以狭义地指学校教育。
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教育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同时,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多样性日趋突出,教育的科学化水平也日益提高。
教育的功能是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根据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和方向,可以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以及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关于教育的起源,有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等不同的观点。
现代教育的特点之一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在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教学观,掌握教育规律和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水平,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教育的政治功能包括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促进民主化进程。
教育的经济功能包括再生产劳动力和科学知识。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可以归纳为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多因素共同作用论。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在于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能有效地调控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教育万能论的代表包括___、___、___和爱尔维修。
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及其教育要求需要根据不同的动因和影响因素来具体分析和实践。
③教育教学理论知识④教育科研和创新能力3)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①教育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②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能力③教育教学评价和反思能力④教育教学研究和改进能力28、教师的职业发展①职业生涯规划②教师职称评定③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④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⑤教师职业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小改写: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任务的培养。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学常考考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学常考考点总结教师资格证是考核教师专业能力的标准之一,其中教育学是一个重要的考试科目。
在教育学的考试中,有一些常考的考点,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考点对于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常考考点进行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1.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研究教育的规律和原则,是一门关于教育的科学。
它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历史性等特点。
2. 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育现象和过程,培养教育学的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掌握教育规律和原则,提高教育实践能力。
3.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教育学与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共同构成教育科学体系。
二、学校和家庭教育1. 学校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的智能、品德和身心健康,其任务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塑造学生的人格。
2.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内容家庭教育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最早和最重要的环境,其重要性体现在价值观的形成、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方面。
三、教育原理和教育方法1. 教育原理的分类和作用教育原理包括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等原理,它们指导着教育实践中的教学活动。
2.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等,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来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四、教育评价和教育改革1.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等进行客观评判的过程,对于改进学校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教育体系;其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对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常考考点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涉及到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学校和家庭教育、教育原理和教育方法,以及教育评价和教育改革等方面的内容。
教资教育学考点总结
教资教育学考点总结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教师教育专业的重要学科。
在教育学考试中,教育学通常是必考科目之一。
本文将对教育学考点进行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规律和提高教育质量的科学,它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教育实践的科学。
教育学的特点包括系统性、实践性、指导性和科学性。
二、教育学的学派和理论教育学有多种学派和理论,其中最重要的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
行为主义强调对学习过程中外部刺激和反应的研究;认知主义强调对学习过程中人类知识和思维活动的研究;人本主义强调对学习者个体的尊重和关注;建构主义强调对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重要性。
三、教育的基本特征和教育目标实现的途径教育的基本特征包括有目的性、系统性、影响性和个别差异性。
教育的目标实现途径包括教育引导、创设情境、教学法和评价方法。
四、学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生发展的理论包括发展心理学、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发展理论。
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进程,包括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几个方面。
学生发展的实践包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因材施教、个别指导等方法。
五、教育教学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教学管理的理论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学校教育管理等。
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践包括学校管理、课程管理、教育评价等。
六、教育法律与道德教育法律与道德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学生权益保护、学校管理的法规等。
教育法律与道德的实践包括教育公平、教育公正和教育法律的执行,以确保教育的公正和顺利进行。
七、学校文化建设与教育改革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校文化建设包括学校价值观的塑造、学校氛围的营造和学校管理的转变等。
教育改革的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八、教育技术的应用教育技术的应用包括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智能教学等。
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造性思维。
九、教育研究与教育评价教育研究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案例研究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点总结教育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大重点内容,涉及到教育原理、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多个方面。
下面就教育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教师资格证。
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内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的一门科学,包括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内容。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有教育、教育过程、教育对象等。
教育学的内涵着重研究教育的规律性,包括教育的目的、教育的过程、教育的方法等方面。
二、教育的目的与功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
教育的功能包括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等。
教育的目的与功能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教育的全面性。
三、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教育的内容包括学科内容和学科之外的教育内容。
学科内容是指各个学科的知识,教育应该以学科为基础进行教学。
学科之外的教育内容包括思想道德、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形式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性教学、讨论研究等。
四、教育的方法与手段教育的方法是指教育活动中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式。
教育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等。
教育的手段包括教材、教具、教学设计等。
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
五、教育评价与教育改革教育评价是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客观评价的过程,包括评测、评估、鉴定等环节。
教育评价的目的是改进教育质量,提高教育效果。
教育改革是对教育体制、教育方法进行改革的过程,旨在提高整体的教育水平和教育发展的质量。
六、教师的角色与素质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扮演着培养人的重要角色。
教师的角色包括知识传授者、引导者、促进者等。
教师的素质包括学科知识素质、专业素养、教育思想观念等方面。
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社会的教育需求。
以上是教育学的重点总结,通过对教育学概念、目的与功能、内容与形式、方法与手段、评价与改革、教师的角色与素质等方面的了解,考生可以更好地备考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部分。
希望本文能对考生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难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难点总结教育学作为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一门重要科目,是考生们备考的重点之一。
教育学包含了广泛而复杂的知识体系,涉及到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学、教育管理学等多个领域。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需要针对教育学的重点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总结。
本文将以教育学的三大重点难点为切入点,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和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
一、教育学的重点难点教育学的重点难点主要包括学派理论的掌握、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应用和教育方法学的实际操作。
下面将分别对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学派理论学派理论是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经典学派和现代学派两个方面。
经典学派主要有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学派、人本主义学派等,而现代学派则包括社会认知学派、建构主义学派等。
学生需要熟悉不同学派的理论观点和教育原则,了解它们的核心观点和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2.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了教育与学习的内在规律。
考生需要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教育过程中的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学习动机,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手段。
3. 教育方法学的实际操作教育方法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方法和策略。
考生需要熟悉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解决教育学的重点难点的方法针对教育学的重点难点,考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备考。
1. 系统学习教育学知识非常广泛,考生不能只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还需了解学科的相关发展和前沿研究。
建议考生系统地学习教育学的各个学派理论,了解它们的理论背景和研究对象,掌握它们的核心观点和教育原则。
2. 多维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教育心理学时,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教学观察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可以参观学校、观察教师的教学实践,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学习动机,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调查法
通过调查来了解被评价者的背景、经历、兴趣爱好等 。
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与策略
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改革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 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改革也越来越注 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如在线教育、虚拟现
实等。
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与策略
要点一
推进教育信息化
要点二
加强教育评估与监测
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数字化教育资源,提高信 息化应用水平。
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估与监测机制,对教育质量进行科学评 估和监测,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学科,旨在揭 示教育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教育学具有科 学性,因为它基于实证研究和实践经验,通过观察、实 验、调查等方法获取数据,并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和 总结。同时,教育学也具有系统性,因为它将教育作为 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涵盖了各个方面的教育问题。此外 ,教育学还具有实践性,因为它与教育实践密切相关, 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指导和建议。
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要点一
总结词
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 论观点和研究成果。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教育学的发展受到多种学科的影响,其中哲学、心理学、 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是教育学的重要理论 基础。哲学为教育学提供了价值论和认识论的基础,心理 学则关注个体发展的内在机制和规律,社会学则关注社会 结构和社会变迁对教育的影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些学科的理论观点和研 究成果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技术)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技术)重点归
纳总结
本文旨在总结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学教育技术)科目的重点内容,以帮助考生高效备考。
一、教育学
教育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点科目之一,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 教育思想和教育学理论:关注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学说和流派,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
2. 教育心理学:重点了解学生发展及其心理特点,包括儿童心理、青少年心理和成人心理等。
3. 教育教学理论:深入了解教学过程与方式、教学设计和评价方法等。
4. 教育法律法规:熟悉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义务
教育法等。
5. 教育管理学:关注学校管理、教师管理、教育资源管理等。
二、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另一个重点科目,主要内容如下:
1. 教育技术原理: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教育
技术的定义、特征、分类等。
2. 多媒体教学:熟悉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施方法,包括PPT制作、影音资料运用等。
3. 远程教育:了解远程教育的发展历程、技术手段和实施方法,包括网络教育、在线课程等。
4. 教育软件应用:关注教育软件的选择和应用,了解电子教材、教学辅助软件等。
5. 教育信息化:了解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包括教育
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影响等。
以上就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学教育技术)科目的重点内容
归纳总结,希望能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祝大家考试顺利!。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总结教育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涉及到教育学的理论、实践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对教育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
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和价值、教育的过程和方法等。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的定义、教育的特征、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价值等。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人类社会对新一代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和教导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特征: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具有计划性、有目的性、有组织性和有选择性等特征。
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使人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教育的价值:教育的价值体现在促进社会进步、培养和发展人的个性、实现人的自由和幸福等方面。
二、教育学的理论1.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社会交往理论和发展理论等。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是通过刺激和反应的机制来形成的,重视外部的刺激和奖惩对行为的影响。
认知理论:强调个体的认知过程对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关注学习者的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交往理论:认为社会环境和社会交往对学习和发展有重要影响,注重学习者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
发展理论:研究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规律和特征,关注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
2. 教育学的教育理论教育学的教育理论包括传统教育理论、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改革理论等。
传统教育理论:强调知识传授和纪律训练,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继承。
现代教育理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教育改革理论:探讨教育改革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关注学校管理、教学评价和教师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三、教育评价与教育研究1.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教育过程和教育成果进行客观、全面、科学的评估和判断的过程。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总结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广义: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狭义:学校教育“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东汉XXX《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主导)、受教育者(主体)、教育影响(媒介)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等三.教育的属性(一)质的规定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二)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阶级性、继承性、相对独立性等四.教育的起源学说名称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宗教XXX主要观点神创论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行为教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地仿照教诲起源于劳动特点最古老第一个正式提出《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说XXX劳动起源说XXX五.教育的历史发展形态(一)古代中国朝代夏西周春秋战国教育事件出现了学校教育形态朝代宋明清教育事件程朱理学四书五经八股取士1905年废科举官学体系政教合一;国学和乡学;六艺教育官学衰微,私学兴起西汉(二)古代西方国家古印度古埃及古希腊雅典斯巴达中世纪欧洲教会教育骑士教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诲事件XXX(《吠陀》)和XXX教育宫廷学校和XXX以僧为师,以吏为师造就政治家和贩子,注重身心和谐发展造就军人和军人,夸大军事体育训练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XXX: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三)古代教育特点: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街道等砖刻象)(四)近代教育特点:1.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诲普遍施行(最早在德国)3.教育的世俗化4.教诲的法制化教诲家XXXXXXXXXXXXXXXXXX教育思想XXX并举:军百姓教诲、实利主义教诲、公民道德教诲、世界观教诲、美感教诲“国际平民教育之父”,主张乡村平民教育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倡导活教育,“中国幼教之父”职业教育家生活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毛称之“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五)现代教育特点: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终身化(全民多现身)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定义: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一、教育学1. 教育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意义、教育学的分类以及现代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等。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和当代教育思想等。
3. 教育学理论体系掌握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
4. 教学设计熟悉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基本流程,在实践中能够运用构思教学设计。
5. 教育法律法规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行政规章等,熟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学生人格,保障教育教学的合法权益。
二、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学科性质、关系及其特点。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研究理论、认知发展研究理论、社会研究理论、情感研究理论等内容。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包括儿童的生理发展、智力发展、性格发展和社会关系发展等内容。
4. 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方法,包括因材施教、激励教育、群体教育、教育评价等。
5. 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了解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包括儿童认知、德育和情感教育、教育行为问题等内容。
这些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科目的重点内容,在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需要重点掌握,提升自己的考试水平。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总结
教育学一、名词1、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指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2、义务教育:是指依据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重点)3、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重点)4、遗传素质:遗传素质也成为遗传,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性等。
(重点)5、环境:指人生活于其中,围绕在人周围并影响人的发展的一切外部世界。
6、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和能动作用,它是人的主观意识方面的特征,故称为主观能动性。
(重点)7、教育目的: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把受教育着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或单选)8、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者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或单选)9、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也就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质量规格标准。
(或单选)10、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P94定义,重单选11、素质教育: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12、教师:是旅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职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重点)13、教师资格证制度:国家对教师职业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最基本的要求。
(重点)14、教师聘任制度:在聘任双方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校岗位的设置,聘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的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广义: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狭义:学校教育“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主导)、受教育者(主体)、教育影响(媒介)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等三.教育的属性(一)质的规定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二)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阶级性、继承性、相对独立性等四.教育的起源五.教育的历史发展形态(一)古代中国(二)古代西方(三)古代教育特点: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街道等砖刻象)(四)近代教育特点:1.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最早在德国)3.教育的世俗化4.教育的法制化(五)现代教育特点: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终身化(全民多现身)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定义: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其中,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萌芽阶段预时孙摩:禁于未发谓之豫,当其可谓之时,不陵节而施谓之孙,相观而善谓之摩(预防及时循序渐进集体)(二)创立阶段(三)规范教育学阶段(四)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发展一.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一)对社会作用具有能动性(二)具有其自身质的规定性(三)具有历史继承性(四)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型二.学校文化(一)概念:学校全体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拥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二)分类:1.物质文化: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2.组织制度文化:组织形态、规章制度和角色规范3.精神文化(核心):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第三章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第一节人的发展概述一.人的发展的内涵(一)人的发展:个体从出生到死亡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特制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包括生理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第二节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一.学校教育及其作用(一)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二)学校教育在影响人发展上的独特功能:1.做出社会性规范2.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具有即时和延时价值4.具有开发特殊才能和个性的功能第三节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第四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内涵和层次结构(一)教育目的概念广义: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国家对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总的要求(二)教育目的层次结构1.国家的教育目的2.学校的培养目标3.学科的课程目标4.教师的教学目标(三)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联系:教育方针包括:①教育性质和教育方向②教育目的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和根本原则区别:教育目的具有较强理想型,教育方针具有较强现实性和不可回避性二.教育目的的功能(一)导向功能(二)选择功能(三)激励功能(四)调控功能(五)评价功能第二节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二.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五育关系:不可分割,相辅相成,不能相互替代,无轻重主次之分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一)渊源: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二)根本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三)三大要以:1.面向全体--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2.全面提高--终极目标3.主动发展--灵魂(四)内涵:1.面向全体学生2.促进全面发展3.促进个性发展4.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目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被称为学习化社会的四大支柱。
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第一节概述一.概念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
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非正式教育正式教育正规教育学校学校系统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一)前制度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包括非正式教育和正式教育。
学校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特点:①教育主体确定②教育对象相对稳定③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④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二)制度化教育即正规教育,标志: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三)非制度化教育思潮库姆斯的非正规教育概念、伊里奇的非学校化观念三.影响学制的因素(一)影响学制的因素1.生产力发展和科技发展水平2.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3.人口状况4.儿童年龄特征5.外国学制经验(二)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幼小衔接2.义务教育年限延长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界限日益淡化6.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第二节学制的形成与发展一.欧美现代学制的建立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一)西欧双轨制一轨自上而下,结构是大学--中学;另一轨自下而上,结构是小学、初中--职业学校。
代表:英国、法国、前西德(二)美国单轨制由小学而初中直至升入大学,这种学制有利于教育的普及。
(三)前苏联学制中间型学制或Y型学制二.我国学制的形成与发展(一)中国近代学制(壬颁布,癸实施,壬子癸丑男女都有)1902年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张百熙制定,首次制定的近代学制,但未实施。
1904年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张之洞制定,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修业年限很长。
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蔡元培制定,规定男女同校,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现代学制。
1922年壬戌学制,又称六三三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二)新中国建立后的学制1.新学制内容从层次上看包括:(1)学前教育(2)初等教育--小学(3)中等教育--初高中(4)高等教育从类别结构看包括:(1)基础教育--学前至高中(2)职业技术教育(3)高等教育(4)成人教育(5)特殊教育2.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义务教育3.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优育改促提)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第三节义务教育一.概述以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学校、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义务教育教学计划三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二、义务教育的起源与发展1.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义务教育。
2.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标志着中国确立义务教育制度。
第四节终身教育一.概述终身教育概念由法国保罗朗格朗正式提出二.特点(一)终身性(二)全民性(三)广泛性(四)灵活性和实用性第六章学生与教师第一节学生一.学生的本质属性(一)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二)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二.学生的地位及权利义务(一)学生社会地位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基本原则:(吴尊一家)1.无歧视原则2.尊重儿童尊严原则3.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4.儿童利益最佳原则(二)学生权利1.人身权--公民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权利。
包括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等。
2.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三)学生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第二节教师及其专业发展一.教师角色及其劳动特点(一)职业性质《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从法律上确认了教师社会地位的专业性。
(二)教师角色1.常规角色: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就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①传道者②授业解惑者③管理者④示范者⑤朋友⑥研究者2.教师角色的转变(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社区型的开放教师(5)终身学习的践行者3.教师劳动的特点(1)主体性与示范性(2)复杂性与创造性创造性体现在:因材施教、教育机智(3)长期性与间接性(4)连续性和广延性三.教师职业素养(身心能知道)(一)身体素养(二)心理素养(三)能力素养 1.基础能力素养:智能素养和言语能力素养2.职业能力素养:教学能力素养、育人能力素养、教育科研能力素养(四)知识素养 1.学科专业素养即本体性知识:双基、发展脉络、思维方法和方法论2.教育专业素养即条件性知识:教育理念、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五)道德素养 1.思想素养2.政治素养3.职业道德素养: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终身学习四、教师专业发展(一)教师职业发展途径师范教育、入职辅导、在职培训、自我教育(二)傅乐的教师关注阶段1.教学前关注--职前培养时期2.早起生存关注--实习阶段3.教学情境关注4.关注学生(三)叶阔的“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1.非关注阶段--进入正式教师教育之前2.虚拟关注阶段--职前接受教师教育阶段3.生存关注阶段--新任教师4.任务关注阶段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第三节师生关系一.师生关系的概念及其作用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二.师生关系的构成(一)教学上的授受关系(二)人格上的平等关系(三)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三.师生关系的模式:放任性、专制型、民主性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威观教学)(一)建立新型的师生观: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心理相容(二)树立教师威信(三)善于和学生交往(四)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第七章课程基本理论第一节课程概述一.课程的词源及分类孔颖达《五经正义》“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是我国课程一词最早使用。
朱熹《朱子全书论学》“宽着期限,紧着课程”这里指功课及其进程。
西方课程最早出现在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意为跑道。
据此,课程的定义是学习的进程,简称学程。
美国博比特1918年《课程》出版,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这也是教育史第一本课程理论著作。
古德莱德关于课程的分类:1.理想的课程--专家提出应开设的课程2.正式的课程--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3.领悟的课程--任课教师领会的课程4.运作的课程--实际实施的课程5.经验的课程--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二.课程的类型三、制约课程的因素(一)社会需求(二)学科知识水平(三)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四)课程理论四.课程理论流派第二节课程资源一.课程资源含义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