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预设(共2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2.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他家境贫寒,14岁开始自谋生计。他一生写了160多篇童话。他的童话爱憎分明,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情节生动。今天要学的这篇童话就是其中之一。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全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具体顺序:卖火柴一一擦火柴——人死去)

第一段(卖火柴1——4自然段):讲述在下雪的除夕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仍然在大街上情景。

第二段(擦火柴5——11自然段):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她所看到的幻景。

第三段(人死去12、13自然段):讲述小女孩冻死在大街上。

板书:卖火柴擦火柴人死去

三、学习“卖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大年夜,地点是街上,当时的天气冷极了,一幅悲惨、凄凉冷清的景象。)

2.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况的时候,着重抓住一些细节描写。读读这部分内容,想想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3.交流(反馈)

(1)对小女孩的鞋是细节描写。(说明她穷得连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跑说明她被人欺负。)

(2)课文中对女孩的头发是细节描写,“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说明小女孩是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却贫穷,又冷又饿,根本注意不

到自己的美丽。)

(3)“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是细节描写。(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告诉人们,资本主义是多么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流浪街头。)(4)“天快黑了,又下着雪”是细节描写。(这样写能进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怜与孤独。)4.指导朗读。小女孩是多么可怜,值得同情。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感情。

5.总结扩展。这一段突出描写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没吃没穿又冷又饿,得不到同情和帮助,我们读了也禁不住万分同情,那么作者是怎么体现出这种感情,让我们受到强烈的震撼呢?具体体现在哪几方面呢?讨论交流。

(体现在:(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2)动用对比烘托人物;(3)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四、作业

l.形近字组词。

乖()裙()币()堵()焰()

乘()郡()市()睹()掐()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乖巧()奇异()精致()慈爱()

3.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感情。

第二课时

一、学习“擦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火柴,各出现了什么幻景?

(l)自由读第一次擦火柴部分。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吗?”怎么理解?

(卖不了火柴会挨打。她不敢随便取,因为火柴是他们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实在冷得受不了,终于抽出了一根,进一步说明她冷,渴望温暖,所以会出现大火炉的幻景。)2.指出学法。刚才学习这一段用的是“读——想——读”的方法,先读课文,弄清写了什么?再抓重点词,为什么这样写?说明了什么?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几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景部分。

3.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

第几次擦燃火柴现实幻景说明现实

第一次寒冷火炉渴望温暖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第二次饥饿烤鹅渴望食物烤鹅不见了

第三次孤独圣诞树渴望快乐圣诞树不见了

第四、五次痛苦奶奶渴望幸福跟奶奶飞走了

4.感情朗读,体会现实

(1)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句子: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2)交流:现实的残酷,女孩命运的悲惨。

(3)比较句子:○1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

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2她又擦了一根。○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4她赶紧擦着了一

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体会:女孩由开始的不敢到敢,从抽出一根到后来的抽出一把,表现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而这种美好,只有在虚假的幻想才能得到满足。所以,“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在死亡中,在另一个世界中,女孩终于摆脱了现实的残酷。

5.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段。

二、学习“小女孩死去”这一部分内容

1.读后思考。

(l)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用“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为什么要写明是在大年夜冻死的呢?

(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几句话。(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证明她是在幻想、幸福与欢乐中死去,这就使幻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再加上“大年夜”这本应得到的欢乐和幸福,更增强了这种对比效果,加深了人们对女孩的同情,启发人们深思。)2.指导朗读。小女孩冻死了,我们对她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和怜惜。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读出来。

三、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回忆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不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2.前后桌讨论,总结写法。

(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2)想象丰富深化中心。

3.学习表述。这篇文章是童话,也是很典型的一篇文章,读了之后不觉热泪盈眶,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感动呢?也就是作者如何表述的,我们讨论学习一下。

(1)这四次幻想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作者以小女孩心理特点和具体环境为依据,符合小女孩的迫切要求,这样是合理的,脱离了实际,凭空捏造的想象只给人虚假的感觉,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一个方面。

(2)详细的刻画,环境的衬托则是我们所要学习表述的另一个方面,文章细致的描写(例如:小女孩的头发、小女孩的鞋),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环境的衬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也反映出女孩的可怜凄凉。对照以上两点,用笔在书中画出这两方面。

四、总结、扩展

1.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可怜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同时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我们长在红旗下,生在幸福中,该怎样做呢?(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做贡献。)2.感动之余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五、总结写法与读法

1.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中,我们与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走进这个童话世界的。(有感情朗读、质疑思考、讨论交流、联想入境,都是品味读书的好方法。)

2.这篇童话为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对比的写法,使女孩美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