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新年中国传统礼仪
春节拜年的礼仪方式礼品
春节拜年的礼仪|方式|礼品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其实,春节拜年学问很多,春节文化元素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
春节拜年的礼仪1、拜年前的预约:拜年前要提前预约,不要和主人的其他拜年客“撞车”或是因主人也出门拜年而跑空趟,同时也给主人一个提前准备的时间。
预约时间最好给主人有选择的余地,不要自己单方面定一个时间,共同约定的这个时间最好双方都比较方便为宜。
2、拜年的时间选择:一般向长辈拜年多选择上午,节日期间不要过早,由于平时劳碌,年节期间人们一般起得较晚。
若过早登门拜年,往往让主人措手不及。
如果被拜年者有年饭的招待,可根据饭局的时间来确定拜年的时间,要提前到达,不要等开饭的时间再到,应该留有寒暄问候聊天的时间。
3、拜年的礼品准备:要根据拜年主要对象来选择得体的礼品,如果对拜年对象很了解,可选择对方喜欢的礼品,也算投其所好。
如不太了解可选择鲜花、水果、食品……也不会出错。
烟酒类要根据对象来确定,比如给奶奶拜年,送的却是奶奶不受用的烟酒,这个就没有意义了。
如果主人家里有小朋友也可适当选择孩子喜欢的礼品。
4、拜年的服饰:新年新气象,到亲朋家拜年,要注意自己的服饰得体,节日的服饰以都市休闲、时尚为主,不要穿的太运动,也不要穿晚礼服类的太正式。
如果衣服颜色较深或是压抑,可适当增添一些小饰物来点缀,增加节日气氛。
一家人的服装色彩尽量做到协调,增加家庭的温馨感。
5、做客的礼仪:进门要根据亲朋好友家的环境请求换鞋;对亲朋好友家人一一打招呼(可提前了解亲朋好友的家庭成员情况及称呼);礼貌送上礼品;到亲朋家做客,以客厅为主要活动场所,未经主人允许,不要主动到各个房间参观;到亲朋家要以主人家的生活习惯为主,不要象自己家的一样随意。
与主人之间的聊天内容多以问候、寒暄,增进彼此感情为主。
6、拜年时间的控制:如果是没有饭局的拜年,一般控制在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为宜,如果有饭局,可适当在饭局前1个小时左右到,饭局结束后1个小时告辞,时间没有固定限制,可根据与拜年对象的关系来选择,以不增加拜年对象的接待负担为宜。
中国传统风俗礼仪_礼仪知识_
中国传统风俗礼仪“风俗”是中国传统社会大众生活文化特性的词语概括,在传统风俗观下,“风俗”是风与俗的合成词。
“风”强调风土等自然地理条件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俗”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社会生活模式。
那么,我国的文化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中国传统风俗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中国传统风俗礼仪【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此节乃一岁之首。
又称元旦、元正、新春等。
民间有贴、舞龙灯、发压岁钱、拜亲访友、吃团圆饭等习俗。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夜,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这天要点灯、放灯,所以又称“灯节”。
除赏花灯外,吃元宵是重要习俗之一。
【清明】民间传统节日。
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端午】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端阳、重午、重五。
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中秋】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团圆节。
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重阳】民间传统节日。
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除夕】民间传统节日。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
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
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天。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少女节或七夕。
【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
【坐向】大堂上坐北朝南的位置为尊,内室靠西面东位置为尊。
《史记·项羽本纪》中有“项王、项伯东向坐。
亚文南向坐”。
这里的“南向坐”的位置最尊贵,“东向坐”也是比较尊贵的位置。
【封禅】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礼节,多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主持。
在泰山顶上祭天为“封”,在泰山脚下祭地曰“禅”。
春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_春节风俗习惯
春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_春节风俗习惯新年为岁首,第一件事就是祭祀祖先,针对这一礼仪,有一些地方称之为“拜家堂”,因为祖宗是称为“家亲”而不是称为神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春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正月初一:拜年贺岁除夕前扫除干净屋子,大年初一不能动用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初一要跟长辈或者左邻右里拜年,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
除夕守岁后,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新年好!平安吉祥”。
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正月初二:回娘家这一天嫁出门的闺女要带着女婿一起走娘家,带的礼物要是成双成对的。
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
正月初三:安睡迟起传统习俗中,大年初三被认为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扰到老鼠嫁女儿。
老鼠大有“谁不让我过好这一天,我让谁难受一整年”的味道,如果惊扰了老鼠嫁女儿,老鼠就要祸害这一家。
正月初四:迎灶王爷按照民间的说法,正月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燃放鞭炮,以示恭迎。
陈竞表示,尽管民间很多说法没有依据,但其本身承载了人们祈福避祸的美好愿望,这也是其能一直传承下来的原因。
还要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
室内掸尘,屋内扫地,垃圾堆到院中准备“扔穷”。
正月初五:迎财神大年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
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
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出去。
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
正月初六:送穷初五刚把财神迎进门,初六就要送走穷神。
送穷神这一天,要在家里面进行大扫除,扫出来的垃圾,还有没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
春节的传统礼仪和礼节规范
春节的传统礼仪和礼节规范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中国新年或农历新年。
在这个阖家团圆、喜庆祥和的时刻,人们向亲朋好友表达祝福和敬意的方式多种多样。
本文将介绍春节期间的传统礼仪和礼节规范,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中国文化。
一、拜年礼仪1. 拜年问好:在春节期间,拜年是一种重要的传统礼仪。
拜访亲友时,要先恭敬地向长辈、长辈朋友和上级领导等拜年。
行拜年礼时,应站直身体,双手合十,鞠躬表达敬意,说出祝福的话语,如“新年好”、“祝你全家幸福”等。
2. 红包赠送:送红包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传统。
红包是装有现金的小红袋,象征着祝福和财富。
通常,长辈会将红包送给晚辈,以表达对晚辈的爱护和祝福。
在赠送红包时,应先拿出红包,然后恭敬地递给对方,同时表达新年的祝福。
3. 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餐,家人会共同围坐在餐桌前享受丰盛的美食。
在吃年夜饭时,要注意尊重长者,先让长者开始用餐;同时,也要遵守餐桌礼仪,不大声喧哗、不乱扔餐具,与家人和睦共享这个特殊时刻。
二、节日礼节规范1. 穿着打扮:在春节期间,人们通常会穿上整洁而体面的新衣服,象征新年新气象。
而且红色是春节最常见的颜色,被认为能驱邪辟邪,所以很多人会选择穿红色的服饰。
另外,人们还会将头发整理得干净利落,不穿脏乱的睡衣外出,以示尊重和祝福。
2. 行为举止:在春节期间,人们应尽量保持文明礼貌的行为举止。
要注意提前安排好行程,不迟到、不早退;出门时要关好门窗,以避免意外发生;避免高声喧哗,尊重他人的休息;同时,还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整洁有序的环境。
3. 言语礼仪:在与长辈和长辈朋友交谈时,应用尊敬的称呼,如“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并问候他们的身体和家庭情况。
同时,要避免谈论不雅或敏感的话题,尊重对方的感受,保持友善而和谐的交流。
4. 礼物赠送:在春节期间,人们通常会互相赠送礼物,以表达新年的祝福和感激之情。
选择礼物时要考虑对方的喜好和身份地位,不送有财物纠纷或破坏性的礼物;同时,送礼要遵循双手递交的原则,表示恭敬与真诚。
春节的传统礼仪
春节的传统礼仪春节的传统礼仪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节的传统礼仪,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节的传统礼仪篇1一、守岁礼仪守岁:除夕之夜,合家点灯熬夜,辞旧岁,迎新年,俗称守岁。
守岁有许多活动,如吃饭、做游戏等。
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
待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
在守岁的时候切记娱乐要适度,春节电影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大年三十,亲友欢聚守岁,玩牌打麻将其乐融融,这往往打破老年人平时建立起来的生活规律,对身体健康不利,若通宵达旦的娱乐危害更大,往往使大脑皮层过度兴奋,造成失眠,精神紧张,血压升高;其次不要说不吉利的话,特别是家里边的老人,对这些是非常忌讳的。
二、拜年礼仪拜年要注意衣着整洁。
适当穿上一些好衣服,给人一种节日的美感。
要讲究称呼的规范化。
拜年的时间选择要妥当。
如有必要,可先向主人报信,避免空跑一次,如不准备吃饭,最佳时间是上午九时至十一时之间。
要事先对可能碰到的长辈、同辈的称呼有所了解,以免出现尴尬的场面,使人感到不够礼貌。
吉利话要说得适宜。
对不同的人,应有不同的祝贺语。
交谈时,要拣双方愉快的话题,不要扯到悲哀伤感的事情上,不要高谈阔论,信口开河,过分激烈地争论问题,要在轻松愉快、亲切自然的气氛中,把道喜贺新的真情实意表露出来。
举止、姿态要文明。
三、春节用餐礼仪春节的时候我们会经常走亲访友,那么了解合适的酒桌礼仪能让你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
首先在餐桌上交谈要幽默,餐桌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华、常识、修养和交际风度,有时一句诙谐幽默的语言,会给他人留下很深的印象,特别是春节是一个欢快的节日;其次,劝酒适度,有的人总喜欢想方设法劝别人多喝几杯。
中国传统礼仪习俗
中国传统礼仪习俗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传统的礼仪习俗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习俗涵盖了各个方面,包括日常生活、庆祝活动、宗教仪式等。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传统礼仪习俗的魅力。
一、日常生活习俗1. 拜年在中国,每年过春节时,人们都会拜年。
拜年是中国传统的习俗,意味着表达尊敬之情和祝福之意。
在拜年时,晚辈会向长辈行拜年礼,同时互相道喜,祝福健康和幸福。
这是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的象征。
2. 尊重长辈中国文化非常注重尊重和孝顺长辈。
在中国,尊敬父母、尊重长辈被视为一种美德。
当年轻人遇到长辈时,通常会行鞠躬礼,以示尊敬之情。
此外,长辈的意见和建议也经常被称为信仰之源。
3. 宴客礼仪在中国,举办宴会是一个重要的社交活动,宴客礼仪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传统习俗,主人要亲自迎接客人,为客人服务,保证客人的满足感。
而客人则应礼貌地接受主人的款待,并表达谢意。
二、结婚习俗1. 婚礼仪式中国传统婚礼仪式独具特色。
新郎新娘在婚礼当天会先进行传统的迎亲仪式,随后进行敬茶仪式和交杯酒仪式。
这些仪式都有着特定的顺序和规定,代表着新人对彼此的承诺和祝福。
2. 禁忌和习俗中国传统婚礼中有一些禁忌和习俗。
比如新娘在结婚前一晚不能剪指甲,因为在中文中,剪指甲的发音与“分离”的发音相近;同时,新人离开婚礼现场的时候不可回头看,以示对未来美好的祝福。
三、节日习俗1.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用于祭扫和纪念祖先。
在此期间,人们前往坟墓,整理墓地,并祭拜自己的祖先。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龙舟比赛等传统活动,以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2.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人民对收获和丰收的庆祝活动。
人们会吃月饼、赏月、赵子龙、写对联、战嬴英等等。
此外,中秋节还与中国传统的家庭团聚有着重要的关联。
四、宗教仪式中国传统礼仪习俗中也包含了一些宗教仪式,例如庙会和神像崇拜。
在中国,庙会是传统的集市,充满了文化、祭祀、娱乐等各种元素。
春节的年夜饭桌上礼仪
春节的年夜饭桌上礼仪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现。
春节的年夜饭是家人团聚的重要仪式之一,人们会聚在一起分享美食和家庭的温暖。
在这一时刻,礼仪尤为重要,以下是春节年夜饭桌上的礼仪指南。
1. 尊重长辈在中国文化中,尊重长辈是一种传统的美德。
在年夜饭中,年长的长辈要先入座,年轻一辈要等长辈坐下后再入座,并且不能比长辈先开口。
长辈夹菜时,要主动为长辈夹菜,并向他们倒酒。
2. 餐具使用在享用美食时,使用餐具也是需要注意的礼仪。
餐具应该干净整洁,拿取餐具的时候应该轻拿轻放,不要发出噪音。
此外,在夹食物或者盛放食物的时候,应该使用服务勺或者筷子,不要直接用手接触食物。
3. 谈话内容年夜饭团聚是家人亲近的时光,但是在交流时需要注意一些内容的避讳。
不宜谈论一些负面话题,比如病痛、死亡、悲伤等等。
也应该尽量避免谈论财富、工作、政治等敏感话题,避免引发争论。
4. 酒量控制年夜饭上少不了美酒佳肴。
但是喝酒要有度,应该控制自己的饮酒量。
进餐时应该小口喝酒,不要大醉,不要向他人强迫饮酒,更不要在年轻人面前咳嗽或吐痰,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5. 结束礼节在年夜饭结束的时候,应该送别长辈,并向他们道谢。
此外,不能抢先离席,应该等长辈离席后再离席。
离席前要向主人道谢,并赞扬他的美食。
总之,春节年夜饭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家庭团聚和睦的时刻。
在这样一个喜庆和祥和的时刻,我们应该尊重家人,遵守礼仪,让年夜饭更加美好。
拜年的形式
拜年的形式
一、叩拜,即跪拜磕头,在一些农村地区,晚辈给长辈,尤其是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还行这种礼仪。
二、作揖,双手抱拳前举,抱拳时,男子用左手握右手,这叫“吉拜”,相反,右手握左手,则是“凶拜”。
行礼时,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可作揖后鞠躬。
这种礼仪一般是晚辈向长辈,或下级向上级。
三、鞠躬,现代通用礼仪,用于拜年,多在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亦可用于平辈间,男女皆行。
四、万福,古代妇女礼仪的一种,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于右侧腰肋间,上下微晃数下,双膝微微下蹲,边行礼边口称万福。
现已经鲜有袭用。
五、抱拳拱手,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礼仪,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
这种礼仪多见于平辈间的拜年。
六、云拜年,现今拜年的主要方式,不仅能传递我们的感情,也能减少外出和聚集,变得更安全。
但是云百年会使年味变淡吗?拜年的形式很重要,但能否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心意更重要,尤其是对长辈来说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和孝心,比拜年时说几句吉祥话更能让他们开心。
云拜年是顺应时代诞生的,它的出现给我们的拜年方式又多了一种选择。
过年有25条老规矩,中国人必须讲究
过年有25条老规矩,中国人必须讲究《孟子》有言:“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也留下来不少规矩。
无论时代如何日新月异,有些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不能丢。
尤其是春节过年,就有不少规矩,是生活的智慧,文明的精华。
今天,我们从待客、吃饭、说话、拜年和送礼五个方面,和大家分享。
01待客出迎三步,身送七步。
茶七,饭八,酒满。
新客到来,要换新茶。
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客食未毕,主不起身。
1、客人来时,要起身向前迎三步,送客时,要主动送七步,以表敬重。
2、茶倒七分满,饭添八分满,斟酒则要酒满杯盈,是传统待客之道的礼数。
3、喝茶期间,如果新的客人拜访,要换上新茶表达欢迎,否则会被认为是慢客。
4、迎客时,要讲究先后次序,由尊而卑,即先年长者后年幼者,先长辈再晚辈。
5、客人还没吃完,主人不能先吃完就起身撇下客人,要等客人食毕才停止进食。
02吃饭共饭不饱,共食有礼。
食勿乍舌,咽勿鸣喉。
鸡不献头,鱼不献脊。
有酒食,先生馔。
食不言,言必周。
1、和人一起吃饭,不要只顾自己吃饱,要遵守餐桌礼仪。
2、品尝菜肴时,不要吧唧嘴,细嚼慢咽,斯文而食才是最好的吃相。
3、不把肉少的鸡头和多刺的鱼脊对着客人,最好的部分留给客人,才是中国人的热情。
4、礼为尊长,宴席中,晚辈要尊重诚敬,让年长的人先动筷子。
5、正在吃东西的时候不要说话,当你说话时,也须周到齐全,有所分寸。
03说话吃鱼不说“翻”。
不说“还要饭吗?”。
饺子开皮不说“破”。
不唉声叹气。
不说不吉利的话。
1、翻鱼,即翻余,意思是反到富裕的反面,而且一些地方翻鱼和翻船同音,所以不能这样说。
2、添饭时,一定不能说“还要饭吗?”,应该说“还要添饭吗?”。
3、下饺子后,饺子皮破了不能说“破”,要说饺子“挣”了,图个好彩头。
4、一叹穷三年,特别是过年时叹气,会赶走自己的财气和运气。
5、凡是坏、死、光、鬼、杀、病、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不要说出来,以免触霉头。
04拜年入门前,先叩门。
传统节日礼仪
传统节日礼仪
传统节日礼仪是指在传统节日中应该遵循的礼仪和习俗规范。
不同的
传统节日有不同的礼仪,以下是几个传统节日的礼仪: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新年的开始。
在春节
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活动,如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
吃年夜饭、拜年等。
在拜年时,人们会互相拜年,祝福对方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等。
同时,也要注意保持环境整洁、卫生,不要乱扔垃圾,
文明游玩。
清明节:清明节是祭祀祖先和扫墓的节日,也是缅怀逝去亲人的时刻。
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会前往墓地或骨灰堂,为逝去的亲人扫墓、献花、烧纸钱等。
扫墓时要保持肃穆,不要大声喧哗或嬉笑怒骂,以免打扰
逝者的安宁。
端午节: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是吃粽子和赛龙舟的节日。
在
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叶、饮雄黄酒等。
在包粽
子时,要注意粽叶的清洁卫生,糯米要浸泡好再包,以免粽子煮不熟
或煮过头。
在赛龙舟时,要遵守比赛规则,注意安全。
中秋节:中秋节是赏月、吃月饼、敬月的节日。
在中秋节期间,人们
会赏月、吃月饼、敬月神等。
在赏月时,要注意保持环境安静,不要
大声喧哗或嬉笑怒骂。
在吃月饼时,要记得礼尚往来,把月饼分给亲
朋好友吃。
此外,还有重阳节、腊八节、小年等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
的礼仪和习俗。
在庆祝传统节日时,应该尊重传统、遵守礼仪、尊重
逝去先人、关爱家人和朋友,保持文明、和谐的氛围。
同时,也要注意环境卫生和安全,不要乱扔垃圾、随意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
中国春节的风俗习惯和意义
中国春节的风俗习惯和意义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春节的风俗习惯,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春节的风俗习惯1、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2、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4、贴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5、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6、吃饺子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
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劝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7、放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早读:过年10大老规矩,10大忌,赶紧记下来!
早读:过年10大老规矩,10大忌,赶紧记下来!过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要讲究各种老规矩,还要注意很多禁忌。
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并不能简单地视为“陈规陋习”。
这些老规矩和禁忌,体现了中华民族“凡事讲礼数”的人文关怀,以及趋吉避凶的生活愿望。
01过年十大老规矩1、祭祖规矩俗语说: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这一天一家人要在户外焚香别岁。
同时也要上坟请祖,摆好牌位和贡品,祭祀祖先。
祭祖上菜有规矩。
上菜要上九道,三荤六素。
三荤是鱼、肉、鸡,六种素菜很讲究,都有具体的含义。
祭祀不是迷信,而是世道人心最直接的体现方式之一。
也许过年祭祀的形式会逐渐发生改变,但其中的寄托和精神,必然会一直传承下去。
2、除夕规矩大年三十,洗年残。
在大年三十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沐浴并换上新衣服。
寓意将过去一年的霉运洗掉,用崭新的姿态,来迎接新的一年。
除了要沐浴外,除夕守夜的灯火要彻夜长明,寓意用光明来驱除邪祟,一年平安。
3、磕头规矩每逢过年,一些地方会有晚辈给长辈磕头的礼节。
在磕完头后,长辈们会拿出一个红包。
在磕头时,一定要注意双膝不能同时着地,这是对过世之人的祭拜。
晚辈给长辈磕头,双膝应当先后弯曲跪下,这才是标准动作。
4、拜年规矩国人拜年有拱手礼,手势千万不能错。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以左为尊、以左为阳,所以在作揖时需右手握拳,对右拳或包或盖,这样的作揖手势是“吉拜”。
反之则为凶拜,可用于吊丧,千万不要弄混了。
5、商家规矩初五早上,人们焚香祭拜,迎接财神,祝愿自己一年,富贵安康。
五路财神,无论往哪个方向走,都能得财,得好运。
祈愿今年可以顺风顺水,财源广进。
6、说话规矩俗语说:“大年三十死了驴,不好也得说好”。
祭祀之月,最忌讳的是嘴巴不吉利。
说话中不允许带死,饿,累,傻等字眼,要多说平安、福气的好词。
如:吃鱼不能说“翻过来”,要说“正(挣)过来”;饺子煮破了,要说煮“挣”了;添饭时不要说“还要饭吗?”,要说“升升吧”;不小心打破了杯盘,要赶紧说一句“岁岁(碎碎)平安”。
拜年的礼仪与文化
拜年的礼仪与文化在中国,拜年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而与之相伴的就是各种拜年的礼仪与文化。
拜年的礼仪与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亲友的关心和祝福,也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拜年的礼仪与文化。
一、给长辈拜年在中国的拜年文化中,给长辈拜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常在农历新年的前几天,年轻人会提前准备好一些礼物,如水果、糕点、茶叶等,然后,他们会亲自前往长辈的家中,向长辈拜年并送上礼物。
在给长辈拜年时,年轻人一般要双手捧着礼物,恭敬地说上几句祝福的话语,表达对长辈的敬意和祝福。
二、给晚辈拜年与给长辈拜年相反,年长的人在农历新年期间也会给晚辈拜年。
他们会提前准备好一些红包,里面装有一定金额的钱,并在红包上写上吉利的祝福语。
然后,他们会亲自去晚辈的家中,将红包递给晚辈,表达对晚辈的关心和祝福。
对于晚辈来说,收到红包不仅是一笔经济上的收益,更是一份亲人的关爱和祝福。
三、亲友互拜除了给长辈和晚辈拜年,亲友之间也会相互拜年。
在农历新年期间,亲朋好友会相约到对方家中,或者约定一个地方共聚一堂,互相拜年。
在互拜时,大家会交流一年来的近况,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并互相致以新年的祝福。
这既是一种亲缘关系的维系,也是表达友情和感恩的方式。
四、重点礼仪:春联与贴福字在中国的农历新年期间,春联与贴福字是必不可少的礼仪。
春联是用纸或布制成的对联,上联通常写着如“福”,如“富贵福满门”之类的吉祥话语,下联则写着对应意义的词语,如“大吉大利”、“喜气洋洋”等。
人们会将春联张贴在门框上,以祈求新的一年一切顺利如意。
贴福字是指将印有“福”字的红纸贴在门上或窗户上。
福字是寓意着吉祥和祝福的象征,在家门口或窗户上贴上福字,寓意着迎接来年的好运和祝福。
此外,福字也可以用剪纸或彩绘制成,增添了艺术的美感。
五、其他拜年礼仪与文化除了上述的主要礼仪,拜年还有许多其他的礼仪与文化,如舞龙舞狮、放鞭炮、吃团圆饭等等。
舞龙舞狮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种表演形式,代表着辟邪驱神和祈福的意义。
中国人过年的礼仪
中国人过年的礼仪
中国人过年有许多传统礼仪,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1. 拜年:在新年期间,人们会拜访亲朋好友,互相祝福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等。
2. 红包:长辈会给晚辈红包,表达对他们的祝福和关爱。
3. 贴春联:人们会在门口贴上春联,表达对新年的美好期望。
4. 年夜饭:除夕夜,家人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
5. 守岁:除夕夜,人们会熬夜守岁,迎接新年的到来。
6. 放鞭炮:在新年期间,人们会放鞭炮,以驱走邪恶和迎接好运。
7. 舞龙舞狮:一些地方会有舞龙舞狮表演,以庆祝新年。
这些礼仪都是中国人过年的传统习俗,代表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望和祝福。
关于春节的礼仪_礼仪知识_
关于春节的礼仪春节,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
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春节的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关于春节的礼仪如何拜年提到拜年,有人握手,有人拥抱。
其实,应该双手抱拳“作揖”。
这个动作平时不常做,但是在春期间,就有特别喜庆的寓意。
但是,怎样的动作才标准呢?标准的男子姿势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为右手是攻击手,包住要以示善意;女子则相反,但不抱拳,只压手。
这和自古"男左女右"传统一脉相承。
餐桌的礼仪参加主人新年招待宴席,要以长者为主,谦让主座给长者。
吃饭不能吧唧嘴、吃饭时捧起碗是最基本的礼节。
此外,晚辈还得记得帮长辈和小朋友舀汤、盛饭、夹菜。
年夜饭里的鱼,一定要留下头和尾,寓意新的一年有头有尾。
同是,吃完一面鱼,记得不能说“翻”过来,要用“顺”字。
拜亲朋的礼仪拜亲朋讲究次序: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
按照这个顺序拜年,既符合中华传统,而且也用担心顺序排前排后得罪人。
咱们中国是礼仪之邦!人们都会赞许讲礼仪之人。
尤其是长辈,见到懂礼貌的后辈,那必定是人前人后都给夸一遍。
所以看到长辈要主动问好,打招呼是很有必要的。
做客之礼进门要根据亲朋好友家的环境请求换鞋;对亲朋好友家人一一打招呼(可提前了解亲朋好友的家庭成员情况及称呼);礼貌送上礼品;到亲朋家做客,以客厅为主要活动场所,未经主人允许,不要主动到各个房间参观;到亲朋家要以主人家的生活习惯为主,不要象自己家的一样随意。
与主人之间的聊天内容多以问候、寒暄,增进彼此感情为主。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一、春节的来历: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
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有哪些传统的礼仪习俗_春节
春节有哪些传统的礼仪习俗春节是我们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亲朋好友交流感情的最佳时期,您知道过年有什么礼仪吗,有什么要注意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春节的传统礼仪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春节传统礼仪到底该怎么拜年?提到拜年,有人握手,有人拥抱。
其实,应该双手抱拳“作揖”。
这个动作平时不常做,但是在春节期间,就有特别喜庆的寓意。
向人们作揖拜年并不奇怪,也不做作,反而能过显示你对对方的重视!说明你这个人不随意!但是,怎样的动作才标准呢?标准的男子姿势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为右手是攻击手,包住要以示善意;女子则相反,但不抱拳,只压手。
这和自古"男左女右"传统一脉相承。
如左右手弄反的话,那可是哀拳,报丧、求饶才用噢!送红包有讲究送红包有什么讲究呢?除了数额要吉利之外,其实包装也很重要!首先,当然不能让“钞票”裸奔啦!过去见过有人直接塞钱的,这样做不仅显得不重视,而且这不是明摆着显摆自己是土豪吗?!其次,如果封的是百元大钞,最好选用大一点的红包,不要让钞票在里面折叠。
想象一下,对方收到平整的钞票,一定会觉得心情更好——更能记住这个封红包的人!吃顿礼貌、吉祥的年夜饭一家人团圆,开开心心围着吃顿年夜饭,这个时候,如果表现得不好,可能会给人留下坏印象哦!吃饭不能吧唧嘴、吃饭时捧起碗是最基本的礼节。
此外,晚辈还得记得帮长辈和小朋友舀汤、盛饭、夹菜。
年夜饭里的鱼,一定要留下头和尾,寓意新的一年有头有尾。
同是,吃完一面鱼,记得不能说“翻”过来,要用“顺”字。
年夜饭上不要急着敬酒,要等大家喝完汤,稍微吃了点东西,垫垫胃之后再敬酒。
而且要从长辈敬起。
切记,过年喝酒不拼酒,图个吉利,不贪杯!为长辈守岁估计好多人现在都搞不懂“守岁”是为了什么?守岁=熬夜?这个理解太肤浅!其实,守岁是为年事已高的父母长辈增福延寿。
初一五更十分(即3—5点/10分),守岁完毕,晚辈应向长辈磕头三次后,才能得到压岁钱哦——都磕头了,长辈怎么会不喜欢呢?不过要提醒各位,广西似乎很少磕头的习俗,如果长辈接受不了这样的大礼,可以鞠躬作揖哦——心意是最重要的!送礼要用吉称过年走亲访友,手上总得带点儿礼物。
中国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中国春节的风俗有哪些中国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在中国,人们庆祝春节的方式多种多样,涵盖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传统风俗。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国春节的主要风俗。
一、除夕夜的守岁习俗除夕夜是传统春节庆祝的开始。
人们会整夜不眠,以示对新年的迎接和祈福。
在除夕夜,家家户户会贴上福字,门上挂上对联,或是在窗户上贴上红纸剪纸。
这些都是为了驱邪祛病,保佑家庭的平安和幸福。
二、辞旧迎新的年货买卖在春节前,人们会进行大规模的年货购物。
年货市场是春节期间最繁忙的地方之一。
年货包括各种食品,如糖果、水果、肉类等。
此外,人们还购买新衣服、鞋子和其他用品,以示辞旧迎新。
三、拜年的传统习俗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表达节日的祝福和祝愿。
长辈会给晚辈红包,红包里装有压岁钱。
这是一种金钱的礼物,象征着兴旺和好运。
拜年时,人们会说一些祝福的话语,如“新年快乐”、“万事如意”等,以传递喜庆和祥和的氛围。
四、舞狮舞龙的传统节目舞狮舞龙是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表演之一。
舞狮是一种象征着祥瑞和好运的表演,狮子舞动的姿态优美,象征生气勃勃的新年。
舞龙是用大型龙形布偶表演的,人们手持长竿,带动龙的舞动,象征着财源滚滚和繁荣昌盛。
五、放鞭炮的传统习俗放鞭炮是传统春节期间的习俗之一。
人们相信,鞭炮声能驱走邪灵,带来好运。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放鞭炮庆祝新年的到来。
然而,由于环境污染和安全问题,放鞭炮的行为在一些城市已被限制。
六、春联和灯笼的装饰在中国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和挂灯笼来装饰家居。
春联通常是由对联组成的,包含吉祥的寓意。
灯笼则是用红纸或其他材料制作的,形状各异。
这些装饰品能够增加节日气氛,并给人们带来喜庆和温馨的感觉。
七、走亲访友的传统习俗春节期间,人们喜欢走亲访友,互致新年祝福。
这是一种传统的社交活动,以加强亲戚和朋友之间的联系。
人们会互相赠送礼物,举行聚餐,一起玩游戏和娱乐,共度欢乐和祥和的时光。
八、欣赏焰火和晚会的传统在春节的最后一天晚上,人们会聚集在广场或其他开放的空地上观看焰火表演。
中国春节拜年的基本礼仪
中国春节拜年的根本礼仪春节拜年根本礼仪1在拜年的时间上选择要妥当如有必要,可先向主人报信,防止空跑一次,如不准备吃饭,最正确时间是上午九时至十一时之间。
过早,可能人家还未起床,节日都要休息的习惯;太迟,正适人家吃饭,不方便。
下午应以三时至五时之间为宜。
2春节拜年要注意衣着整洁干干净净过节日,穿衣和打扮要整洁、大方,适当穿上一些好衣服,给人一种节日的美感。
要讲究称呼的标准化:到别人家拜年,尤其到亲戚家拜年,要事先对可能碰到的长辈、同辈的称呼有所了解,以免出现为难的场面,使人感到不够礼貌。
3“吉利话〞要说得适宜对不同的人,应有不同的祝贺语。
交谈时,要拣双方愉快的话题,不要扯到悲哀伤感的事情上,不要高谈阔论,不要信口开河,不要过分剧烈地争论问题,要在轻松愉快、亲切自然的气氛中,把道喜贺新的真情实意表露出来。
4拜年时接物要有礼貌主人送茶,要起身双手接住,并道谢。
主人招待食品,可先让给小孩,然后自己取少量受用。
5拜年时欢闹要有节制掌握适度。
不宜大声喧闹,不宜通宵达旦,以免影响邻舍,阻碍别人休息。
拜年结束时,要表示谢意,邀请人家回访。
对主人的盛情款待,要赞美几句。
临分手时,可发出邀请,表示回报的意思。
拜年的礼仪常识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中国人自明清起始,对拜年礼仪定下了不成文的规矩,有着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长,最后全家按辈份次序互拜。
对尊长要行大礼,对孩童要给赏赐。
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拜亲朋也讲究次序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
这种习俗早在宋朝时就已流行。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
春节十大习俗
春节十大习俗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由虞舜时期兴起。
春节指华夏传统历法夏历的元旦(与中国现行的公历元旦不同),农历正月初一,又称农历新年、大年、岁首、正旦、正月朔日,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度岁、庆新岁。
下面小编介绍春节十大习俗,欢迎阅读。
①春联和年画春联、年画都起源于上古时代的驱鬼习俗。
汉魏六朝时代,每至春节,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立桃人,画神荼、郁垒驱鬼。
后来发展为门神年画。
宋代木版年画开始流行,年画的内容也扩大了,至今仍保存下来的《四美图》就是当时的年画。
春联出现在唐代。
宋代写春联更加流行。
明代贴春联已经普及全国。
春联是我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和书法艺术形式,并流传到韩国等地。
春联既表达人们的心愿,又增添了节日喜庆气氛。
②生旺火新年来到时,在院子里点燃火把、火堆、或炭火盆,在古代称为“庭燎”“烧火盆”“旺相”,现代民间称为“生旺火”或“点发宝柴”。
古代的庭燎是为了驱邪,或者祭神祭祖。
后来的生旺火已经发展为象征全家兴旺发达,表达美好希望。
1738年,郎世宁画了一幅《弘历雪景行乐图》,表现的正是乾隆皇帝与子女一起过年的情景。
乾隆帝面前就放着一个火盆,一个小皇子正在向火盆中放松柏类的小枝当时称为“烧松盆”。
现代民间生旺火常常是点燃柴堆或炭堆,火势越旺越好,象征新年全家兴旺。
也有用火盆烧松柏桃杏树枝,合家跨火而过,象征燎去旧灾晦,迎来新气象。
③爆竹爆竹的原始目的是驱逐鬼怪,或迎神。
后来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成为最能代表新年到来时刻的民俗标志。
关于爆竹的最早可靠记载见于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
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
”当时的爆竹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产生爆裂声。
新年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爆竹。
宋代出现了火药爆竹,即现代的爆竹、炮仗、鞭炮。
有了火药爆竹,没有竹子的地区也可以放爆竹了。
爆竹于是成为全国性的风俗。
后来,爆竹本身的喜庆色彩使得人们对于爆竹的象征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用喜庆的爆竹迎神。
春节的古代礼仪与礼器文化
春节的古代礼仪与礼器文化春节,又称为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自古以来,春节作为一个庆祝丰收和家庭团聚的时刻,伴随着丰富的礼仪和仪式。
本文将探讨春节期间的古代礼仪与礼器文化,展示这一富有传统韵味的节日庆典。
一、祭祀祖先在春节期间,祭祀祖先是一项重要的古代礼仪。
人们认为祖先保佑是幸福吉祥的源泉,因此举行祭祀仪式以表达敬意和感恩之情。
祭祀仪式包括悬挂门神画像,在家中祭拜祖宗牌位,烧香祭祀,以及供奉食品和礼品。
二、戴花冠古代春节期间,人们喜欢戴花冠来庆祝春天的到来。
花冠通常由鲜花、树枝、草叶等制成,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男女老少都喜欢戴花冠,这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也展示了人们对春天的热爱和追求。
三、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最具有代表性的表演之一。
舞龙舞狮表演起源于古代,并在多个地方有不同的文化表达。
舞龙表演通常由一条长龙装扮的舞者表演,而舞狮表演则由几个舞者扮演狮子,以庆祝新年的到来,驱逐邪气。
这些表演充满了灵动的姿态和儒雅的文化内涵,成为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表演之一。
四、滚花车滚花车是春节期间的一项传统活动,也是一种古代的游行文化。
滚花车是由装饰华丽的车辆组成,车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布景和人物形象,如神仙、妖怪、花草等。
滚花车游行在城市的街道上,引起人们的观看和欢呼。
这项活动不仅展示了艺术和手工艺的精湛,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居民的参与。
五、燃放爆竹燃放爆竹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也是一种古代礼器文化的体现。
人们相信燃放爆竹能够驱逐邪气,迎接吉祥和幸福。
在古代,爆竹通常由竹片、纸和火药组成,形状各异。
燃放爆竹时,一阵阵爆炸声和彩色火花在空中绽放,给人一种热闹喜庆的氛围。
六、祈福祭祀在春节期间,人们还会进行一些祈福祭祀的活动,以祈求幸福和好运。
例如,到庙宇祭拜神明,祈求家庭的健康和平安;贴春联、年画、神符等吉祥物或文字,以驱逐厄运和邪魔;进行拜年访亲,在家人和朋友之间交流祝福和问候。
这些祈福祭祀的活动成为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传统礼仪,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渴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新年中国传统礼仪
1、不许吧嗒嘴儿;
2、不许叉着腿儿;
3、不许斜楞眼儿;
4、不许罗着锅儿;
5、不许不称长辈为您;
6、不许掳袖管儿;
7、不许挽裤腿儿;
8、不许搅菜碟儿;
9、不许筷插碗儿;
10、不许嘬牙花儿;
11、不许抖落腿儿;
12、不许不叫尊称或名字就说话儿;
13、不许当众喳呼;
14、不许说瞎话儿;
15、夹菜不过盘中线;
16、不许吃饭咬着筷子;
17、不许壶嘴对着人;
18、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只能夹眼前的;
19、吃饭前要礼貌性的招呼长辈,长辈坐下说吃饭才能吃;
20、作客时,主人动筷子客人才能动;
21、不许拿筷子、勺子敲碗;
22、不许反着手给人倒水或倒酒;
23、吃饭不能西里呼噜出声;
24、不许压人肩膀;
25、倒茶不能倒满;
26、做客不能坐人家的床;
27、做客不许进没有人的房间;
28、站不倚门、话不高声;
29、回家要跟长辈打招呼;
30、出门要说一声。
中国的文化传统到处在式微、在衰落,这是一个趋势。
在日常生活中,在很多地方,现在越来越找不到“中国”。
我们不妨把中国
分成两个区域,一个是经济最发达、媒体最集中的区域——沿海以
及交通比较发达的城市——这是被全球化深刻影响的地方。
这些地
方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生活方式已经与西方人越来越接近,共
享着好莱坞电影、玩F1赛车、说英语、吃西餐、过圣诞节、复活节、情人节。
他们中的很多人,讲起西方的习俗头头是道,说起中国的
却不甚了了,已经渐渐成为地球村的成员。
与之相对,中国还有一
块还没有被全球化波及的区域,比如说农村、少数民族地区,那里
依然保留着一些民俗化的传统,但是在现代化、全球化中,这样的
地方正越来越少。
日常生活中传统礼仪的崩溃
文化这个东西很复杂,它是一套价值、是一些观念、是一系列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一套具有公众性的仪式。
对文化的感受和传承
都需要一套礼仪,现在中国文化这套礼仪可以说已经崩溃了。
在我
小的时候,春节有春节的样子,一家人在一起包饺子、包汤圆,这
些东西都是自己动手做的。
问题不在于做,在于做的过程,正是这
个做的过程给人一种节日的氛围,但现在这些东西已经被快餐化、
社会化了。
近年虽然恢复几个传统节日作为公众假期,然而这些节
日也就被看成是一个不用上班的休闲假期,节日与假期是不一样的,假期是私人的,而节日是公众的,公众的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
意义。
然而,在今天,中国的节日,无论是国庆,还是春节、中秋,都被私人化了,节日假期化。
它不再具有民俗节日应有的一套文化仪式,恰恰是这套仪式在过去是非常丰富的。
物换星移,人的内心与
宇宙、与自然、与文化相通的一套规则被破坏,人与人之间的纽带
出现了断裂。
是否现代化、全球化必然如此?不尽然。
同样的东方,
如果过春节的时候在香港,你就可以看到每年初一有国泰公司组织
的花车巡展、年初二晚上维港有烟花汇演,这都是公众的仪式。
与
之相对,现在中国大陆这些仪式已经没有了,如果有的话也仅仅是
私人的、家庭的,而非社区的、地方的、公众的仪式,这是一个很
大的衰落。
当韩国人将“端午祭”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真是“礼失求诸野”——这个节日仪式是由中国流传到韩国去的,韩国迄今保存的很完整,得到了世界的肯定。
而在中国,这套
东西却完全消解了,这就是日常生活中礼仪的崩溃。
没有了这套礼仪,要把中国文化的价值继承下来,很难。
这套礼仪为什么会没有呢?最早是受到政治运动的打击,人们认
为这都是封建的、迷信的;全球化之后又受到了西方的冲击。
更为重
要的是,中国现在是有市民,没有市民社会。
如果有社会的话,一
定会创造出一些仪式来巩固这个社会。
现在中国的农村里面可能有
些家族在复兴,他们还有可能通过宗族的仪式来恢复逝去的礼仪。
在城市,都是陌生人,人们搬进新的社区,这些社区完全是功能性的,不具有文化性。
人与人之间没有宗族、乡里的联系,很远很疏离,我把它称之为非人格化的关系,或者说是契约关系、市场关系,很少有非市场的、人格化的交流。
这套礼仪的消失导致我们在日常
生活中看不到中国,导致年轻人把西方的东西拿过来作为自己的日
常生活仪式。
即使是洋节,无论圣诞节、情人节,在中国也都是私
人性的,与公共生活没有关系。
在今天的中国,缺乏的恰恰是公共
生活,是公共生活中的文化礼仪。
现有的祭黄帝、祭孔子、祭大禹,
活动背后都充满着商业的色彩、经济利益的冲动,与日常生活没有
关系,甚至是反日常生活的。
镜子:台湾、新加坡
礼仪的衰落是可悲的。
在儒家文化的核心区域中国大陆,这套礼仪衰落非常严重,而同为儒家文化圈的香港、台湾、新加坡与韩国,传统文化都远比中国大陆保存得好。
我曾在新加坡度过当地的中元节,感触很深。
中元节源于佛教《大藏经》中目莲救母的故事,自
古就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拜祭亡魂的“鬼节”。
体验新家坡的中元节,就不难看出传统文化在一个社区、一个群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新
加坡同样处在全球化之中,由于昔日的甘榜(马来语音译,也就是故乡、家乡的意思)都变成了新的城镇,当年守望相助的“厝边”(邻
居的闽南语发音)各分东西,平日难得一聚,每年农历七月十五的中
元节宴会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欢聚叙旧的机会。
同住一个组屋区的
居民,新老“厝边”齐联欢,借此机会联络感情。
中元节集会还让
在同一商业区做生意的商家小贩加强联系,让同公司、同工厂的员
工增进感情。
许多大企业、大酒店的华裔员工欢庆中元节,洋老板、洋主管都会来凑热闹,他们为的显然不是拜“好兄弟”(老百姓在中
元节期间为避讳,将亡魂称为“好兄弟”),而是为了入乡随俗,与
属下融洽关系。
不同种族与不同宗教信仰的同事、工友一同参加中
元宴会,这已经成为一种风气,体现了中元节的多元性。
同时,中
元节也给慈善福利团体、社区组织提供了筹募善款的大好机会,许
多民间福利机构、宗教福利团体、民众联络所,都可以在中元节筹
募到大量的善款。
中元节歌台,每晚演出二三十台,表演通俗歌舞
和连场谐剧,新加坡本土的俗文化奇观,也只有在中元节才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