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14 两次工业革命(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两次工业革命非常实用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两次工业革命非常实用
(2)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和逐渐成熟。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两次工业革命非常实用
二、打造“世界工厂”(课外阅读!)
思考:19世纪中期,英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工厂”? 为什么称它为“世界工厂”?
1、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 (1)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大增强。 (2)政府采取了一些经济措施:
(2)内容: 保证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 规定在国际贸易中给予最惠国待遇, 逐渐取消关税保护;
(3)意义:
使国际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 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两次工业革命非常实用
小结:“蒸汽”的力量 整体结构:
英国工业革命 (条件、进程、影响)
工业革命扩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和逐渐成熟
4、促进了科学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 诞生。
5、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6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两次工业革命非常实用
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
1、无产阶级遭到日益深重的剥削和压迫; 2、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化 进程,受到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3、生产力的发展,自然资源的被过渡开发;以煤为燃 料的蒸汽机车和蒸汽轮船的出现,造成严重的环境污 染,人与自然的矛盾开始日益突出。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以上数字反映了什么问题?
1、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国变为
工业国。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两次工业革命非常实用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二: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 “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 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 级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 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民间的一切差别 化为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

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两次工业革命解析版

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两次工业革命解析版

文综历史两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 ,在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大题共12小题 ,〕1.有学者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 ,叫做“裙子经济〞 ,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开展成反比。

即裙子越长 ,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 ,经济就越先进。

以19世纪中期的英国为例 ,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拖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 ,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

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A. 手工工场开展 ,妇女思想解放B. 民主政治进步 ,女权意识增强C. 工业时代到来 ,妇女角色改变D. 对外殖民扩张 ,妇女远离故土C此题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抓住材料时期“19世纪中期〞。

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为适应机器工业生产的需要 ,许多妇女走出家庭 ,走进工厂 ,故C项正确;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 ,手工工场已经被机器工厂取代 ,排除A;题干论及的是裙子与经济的关系 ,排除B;早在新航路开辟后 ,英国已经对外殖民扩张 ,排除D。

应选C。

2.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A. 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B. 科学研究与生产紧密结合C. 重大创造来自传统工匠D. 英国的工业开展一枝独秀B注意题干限定信息“突出特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许多技术创造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 ,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自然科学的开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故B项正确.ACD三项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应排除.应选B.此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题解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限定信息“突出特点〞 ,结合所学解答即可.需要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以及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比拟.3.19世纪30年代 ,女装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白麻布、薄纱、蝉翼纱、条纹毛织物 ,而19世纪晚期后 ,人造染料、人造纤维的创造改变了衣料 ,人造丝袜成为女性的时尚用品。

2020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最可能考的13个知识点12.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解析版)

2020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最可能考的13个知识点12.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解析版)

2020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最可能考的13个知识点十二.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推荐理由】2015-2019五年高考14套全国卷,本知识点共出现选择题11道,考查频率79%。

【真题例证】1.(2019全国I卷,35)3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

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

这类作品( )A.抒发了浪漫情怀 B.遵循了写实原则C.突出了理性思维 D.表达了幻灭反叛【答案】D【解析】据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的残酷性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危机,从而出现侧重于表现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现代主义美术,材料中“达达派”就是现代主义美术的分支,它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表达了他们对一战的绝望,表达幻灭反叛的内心感受,故选D项;抒发了浪漫情怀是浪漫主义,排除A项;遵循了写实原则是现实主义美术的特点,排除B项;突出了理性思维是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点,排除C项。

2.(2019全国III卷,33)33.恩格斯在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时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 )A.《哈姆雷特》 B.《等待戈多》 C.《人间喜剧》 D.《西风颂》【答案】C【解析】“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故选C项;《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体现了对人的重视和人的价值的尊重,排除A项;《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期特征是强调表现现代人的自我感受,故事背景模糊不清等,排除B项;《西风颂》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更强调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排除D 项。

3.(2018·全国Ⅰ卷·33)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

高考历史_专题14__五大核心素养突破之时空观念(解析版)

高考历史_专题14__五大核心素养突破之时空观念(解析版)

秘籍14 五大核心素养突破之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一、基本观念:任何历史都是在一定的时空下发生的历史时间是学习一切历史的基础历史事件是在特定的时空下发生的,所以在分析、解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时候需要了解当时时空环境。

时空观不仅包括能够在特定时空下解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还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

二、典型地图类时空观念题目备考策略1.左图右史——挖掘地图信息,构建阶段特征。

教材中的任何地图都应在教学中有效利用,指导学生能够识别历史地图中的相关信息,从而服务于构建历史阶段特征的需要。

2.心中有图——贯穿日常课堂教学历史教学中,并非所有的历史史实在教材中都有相对应的空间地图,要求学生做到心中有图。

3.精选地图——进行二轮地图专题复习。

疆域图;战争、战役类;分布图;城市平面图等(2020泰安一模)对比图1、图2长城与城防分布的变化,可推知秦朝()A.阶级矛盾有所缓和B.边疆危机日益严峻C.极力维护国家统一D.君主权力高度集中【答案】C【详解】战国时期,秦、赵、燕修筑的长城是为了加强各自诸侯国的防务的,秦朝把秦、赵、燕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目的是加强北部边防,维护国家统一,故选C;A、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图1、图2长城与城防分布的变化,与君主权力的集中无关,排除D。

(2021年北京东城一模)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部收到一组贺电,称“这是正义事业和真理的胜利”“在解决重要国际事务方面,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绝不能被排除在外,而应当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历史】两次工业革命详细考点+习题

【历史】两次工业革命详细考点+习题

两次工业革命【考点清单】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解析:两次工业革命一直以来是高考的热点内容。

对于本部分内容要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突出成就,理解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世界市场、国际关系等角度分析)。

【知识梳理】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一)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1、政治前提: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

2、劳动力:圈地运动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3、资金:殖民掠夺等原始资本积累。

4、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二)成果1、纺织机器: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

2、动力机器:瓦特改良蒸汽机。

3、交通工具:蒸汽机车和汽船出现。

(三)影响1、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

2、生产方式:确立了工厂制。

3、阶级结构: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4、世界市场:欧美列强成为机器工业生产中心,亚非拉等地成为原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条件1、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2、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制度前提:19世纪中后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二)成就1、电力的应用: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同时电动机也被制造出来。

2、新交通工具: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问世,随后汽车和飞机相继问世。

3、石油化工:提炼多种化学合成材料。

(三)影响1、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2、生产方式:出现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

3、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要点透析】1.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相同点①两次工业革命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②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公司制、垄断制。

(2)不同点①与科学技术结合的程度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然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相结合。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14: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发展的趋势(附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14: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发展的趋势(附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14: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发展的趋势(附解析)考纲指导: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知识梳理本专题分为三条主线:主线一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格局是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总趋势(1)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共体、中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主线二区域集团化趋势:从“欧共体”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扩大的东盟、非洲联盟的成立等都是当今世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主要表现。

主线三经济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一方面确立起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全球性资本市场的形成、生产的国际化程度提高、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主体、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市场经济体制等,都是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同时也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

常规考点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原因(1)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冲突。

(2)西欧普遍衰落,美苏实力增强,争夺世界霸权。

2.表现3.影响:一方面加剧世界紧张局势,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

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欧洲走向联合(1)过程:法德和解,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2)影响:促进欧洲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2.日本崛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两次工业革命教案(含解析)人民版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两次工业革命教案(含解析)人民版
[教你读史]
史料一指出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重要因素,在归纳这些因素时,以省略号为分界点逐条总结出:英国的商业贸易与金融业发达;企业人才聚集;技术的积累和清教徒节俭及投资思想的影响;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与粮食。
史料二指出了工业革命对生产组织管理形式的影响。注意史料出处和时间“1914年”,美国之所以出现福特的“创新”,这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
[史论术语——填后背诵]
①18世纪60年代,在市场、技术和资金的推动下,英国棉纺织业出现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②瓦特研制的改良蒸汽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蒸汽时代”的到来。
③工业革命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1.交通运输业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兴部门
5.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但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却出现了多个中心的格局。出现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英国海外殖民地大幅减少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迅速开展
C.自由贸易政策的普遍推行
D.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解析:选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迅速开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德发展速度超过英国,因此世界贸易出现了多个中心的格局,故B项正确。
解析:选B从材料“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正值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推动世界各地联系加强,而且使得产品的运费大为降低,便利了商品流通,故B项正确;A项是动力方面的改进,排除;C项不能降低运费,排除;货运飞机当时还没有出现,排除D项。
4.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材料所述积极影响的直接推动因素是()

第16讲 两次工业革命(讲)-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解析版)

第16讲  两次工业革命(讲)-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解析版)

第16讲两次工业革命1.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2.探讨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知识点一、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背景(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条件海外扩张资金圈地运动市场劳动力手工工场技术K英国成为工业化国家2.进程(1)开始: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2)新阶段: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3)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4)扩展:19世纪初,扩展到欧美国家,法国和美国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完成。

3.影响4.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条件①市场: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同时也需要世界各地的原料。

②交通:蒸汽机车和轮船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2)途径: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

(3)表现①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②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4)影响①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是世界市场的主导,攫取巨大利益。

②亚非拉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③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知识点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发展1.背景(1)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科技: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2.成就(1)电的广泛使用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不久,实际可用的发电机、电动机问世。

②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内燃机研制成功,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了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3)电讯事业的发展:电话、电报等新通讯手段的发明,为远距离迅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

(4)化学工业的发展:科学家们制成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人造纤维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高三历史重点题型专练: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版)

高三历史重点题型专练: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版)

两次工业革命专题方法归纳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影响(1)从整体史观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史观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从社会史观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

(5)从生态史观看,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方法技巧】1.从动力变革角度命题。

工业革命前,人们使用的动力主要是自然力,如风力和水力等,所以工厂的设立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

1785年,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解题时往往结合蒸汽机的作用进行分析。

2.从历史反思角度命题。

工业革命对经济结构、城市化、国际格局及社会观念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其消极作用也不容忽视,如环境污染、贫富差距。

使用童工等。

解题时,往往从逆向思维角度分析。

3.从综合链接角度命题。

工业革命既是一次生产技术的革命,也是一次生产关系的变革,与上层建筑等方面联系密切。

高考命题从多角度考查工业革命与资产阶级代议制、自由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及思想科技文化等内在联系及相互影响的理解认识。

解题时注意从联系角度,结合政治、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特点及影响1.途径:殖民扩张、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和资本的流通、殖民掠夺、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等是促使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

其中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21两次工业革命含解析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21两次工业革命含解析

考点训练21 两次工业革命[题组一基础小题]1.(2018·广东中山质检)“工场手工业最完善的产物之一,是生产劳动工具本身,特别是生产当时已经采用的复杂的机械装置的工场……工场手工业分工的这一产物,又生产出机器。

”材料旨在说明( )A.工场手工业的实质是机器大生产B.工场手工业孕育出了机器大生产C.工场手工业是机器大生产的产物D.机器大生产是社会大分工的产物答案 B解析工场手工业采用手工生产,排除A项;由题干中的信息“工场手工业最完善的产物之一,是生产劳动工具本身……生产出机器”可知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技术条件,故B项正确,C、D两项错误。

2.(2019·安徽天长中学月考)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答案 B解析A项中的“珍妮纺纱机”发明于1765年,早于题干中棉纺厂迅速发展的时间“18世纪80年代初”,排除;18世纪80年代初,瓦特改进蒸汽机为工业革命注入了强大活力,题干中棉纺厂发展迅速的现象即为其具体体现,故B项正确;C项开始于19世纪初,D项开始于鸦片战争后,均晚于题干中棉纺厂迅速发展的时间“18世纪80年代初”,排除。

3.(2019·皖南八校联考)18世纪中期以后,在英国国家财政收入的构成中,土地税所占的比例呈现了一种逐步下降的趋势。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结构的变化 B.农业生产的衰退C.对外贸易的发展 D.税收政策的调整答案 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比重上升,农业比重下降,即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这导致土地税比重不断下降,故A项正确。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课件第14单元 单元整合(十四)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课件第14单元   单元整合(十四)

专题纵横拓展
三、20世纪世界上三大经济体制调整的比较
项目 苏俄(联)新经济政策 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被
背 粉碎,“战时共产主义” 经
不 景 政策已经过时,一些地方 矛
专题纵横拓展
项目 苏俄(联)新经济政策 美国
特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 点 币关系来发展生产 不
国家
专题纵横拓展
项目
苏俄(联)新经济政策
(1)都是各国在较为困难
高考链接突破
【答案】 A 【解析】由“代表国内微弱少数的工人和雇佣苏维埃怎么能反对多数的意志和 利益建立社会主义”可得出,此讲话一定发生在十月革命前,但工人阶级已经掌 握了部分力量,和二月革命后的情形符合,列宁希望俄国革命由资产阶级革命转 化为社会主义革命,发表“四月提纲”,故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是十月革命之后的 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对国内外形势进行分析,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故D项错误。
【答案】 C 【解析】罗斯福新政要医治的“资本 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是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A项是罗斯 福新政医治该疾病的方式,故A项错 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导致通货 紧缩,故B项错误;C项符合题意,故C项正 确;自由放任是罗斯福新政之前长期实
A.国家干预
B. 通 货 膨 胀 行的经济政策,而非“暂时疾病”,故D
单元整合(十四)
通史框架构建│专题纵横拓展│学科技能提升
通史框架构建
专题纵横拓展
纵向贯通
一、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发展历程 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 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 1.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以机器生产为主的工厂取代以手工劳 动为基础的手工工场。资本家占有全部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 地组织在工厂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要求实行自由经营、 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必考题:两次工业革命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必考题:两次工业革命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必考题:两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1.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文明社会,传统习惯被打破,社会便处于不断的变化与生长之中。

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B.宗教改革对上帝的否定C.英国的君主立宪制D.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2.“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

……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

”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A.工厂制组织形式B.自由主义经济政策C.机器大工业生产D.工业城市生活方式3.(2012·浙江)《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

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这段话反映了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4.资本主义经济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异化”。

这种异化在19世纪晚期表现为A.资本主义经济完全实现自由竞争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C.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D.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福利政策5.19世纪后半期,股份公司大规模发展,广泛流行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

股份公司的分布范围从金融、交通和公共事业等基础设施向钢铁、机器制造和商业扩散,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

这一“发展”客观上反映了A.新兴工业扩大规模的要求B.科研与生产的直接结合C.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D.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要求6.阅读下列美国钢铁业在某一时期的统计表,从中可以得出这一时期美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年份18701900企业总数(个)808669工人总数(个)7 8000272 000钢铁产量(吨)3 200 00029 500 000投资总额(美元)121 000 000590 000 000A.行业竞争更加激烈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C.企业规模不断大D.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7.《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模拟试题: 两次工业革命 (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模拟试题: 两次工业革命 (含解析)

课时检测(二十二)两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650~1749年,英国小麦价格下跌33%,工业品价格下跌29%,而建筑行业工人实际工资却提高了33%,其他行业工人实际工资也多有增长。

“缺乏人手的抱怨到处都可以听到”。

这表明此时的英国()A.商品价格下跌导致经济衰退B.工资增长致使技术创新乏力C.贫富差距拉大加剧社会矛盾D.经济状况呼唤传统产业变革解析:选D题干比较了商品价格下降与工人工资增长,物价与经济衰退不构成前因后果的关系,故A项错误;题干中“缺乏人手的抱怨”,说明需要机器解决劳动力问题,故B项错误,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贫富差距问题,故C项错误。

2.18世纪英国的手工工场中,做出一根大头针大约需要十八道工序,每天一个工人能制造出4 800根大头针。

如果他们彼此无关独立工作,一个人一天也做不出二十根大头针。

这对工业革命发生所起的作用是()A.可以省时省力地完成更多工作B.将秩序和规律带到生产实践C.对生铁的需求量有较大的增加D.专业分工有利于技术的创新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分工合作提高效率,这有利于工人进行技术创新,推动工业革命的发生,故D项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3.(2019·太原一模)据统计,18世纪末,英国棉纺厂中,约300家是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上、使用动力机器的工厂,600家是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下、使用珍妮机或骡机的工厂。

这客观上反映出()A.机器生产摆脱地理环境限制B.技术变革推动生产规模扩大C.工业化造成分工越来越细密D.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集中解析:选B由材料“使用珍妮机或骡机的工厂”可知工业依然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故A项错误;由材料“约300家是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上、使用动力机器的工厂”可知工业革命促使生产规模扩大,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生产规模而非工业分工,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的高度集中,故D项错误。

4.(2019·大连测试)自中世纪晚期开始。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专项复习《两次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含答案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专项复习《两次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含答案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专项复习《两次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1.(2024·全国新课标·高考真题)17世纪,法国某细布工场雇佣近1700人,分属于制作轮子与刀具、清洗、上色、整经等部门。

织布分为多道工序,其中压印、绣花等通常由妇女承担。

这可用于说明()A.生产方式变革的条件渐趋成熟B.机器大生产强化对工人管理C.现代工厂制度提高了生产效率D.工业革命促进女性地位提升【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法国)。

材料中描述的细布工场中分工明确,各有不同部门和工序,这种细致的分工体现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这为生产方式的变革(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大生产转变)逐渐创造了成熟的条件,A 项正确;17世纪主要还是手工工场,并非机器大生产,排除B项;现代工厂制度是在工业革命后才确立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工业革命在18世纪中后期开始,此时还未开始,排除D项。

故选A项。

2.(2024·湖南·高考真题)1830年,一位法国人发明的缝纫机获得专利,尽管这种缝纫机是用木头制作的,运转缓慢而又笨拙,但其很快被应用于军用制服生产。

这表明当时()A.制服生产实现了科学化管理B.机器发明推动了标准化生产C.机器生产全面取代了手工劳动D.科学理论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30年(法国)。

根据材料“尽管这种缝纫机是用木头制作的,运转缓慢而又笨拙,但其很快被应用于军用制服生产。

”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尽管用木头制造的缝纫机较为笨重,但已具有现代缝纫机的大部分特征,且在军用制服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军用制服的统一,故机器发明推动了标准化生产,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制服生产的管理,且“实现了”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机器生产下仍然存在手工劳动,并未全面取代,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理论与技术创新实现了紧密结合,排除D项。

高考艺体生历史文化课过关14两次工业革命(解析版)

高考艺体生历史文化课过关14两次工业革命(解析版)

易错易混点14、两次工业革命错因归纳:对两次工业革命在时间、成就、特点、影响方面的区别搞不清楚。

释疑解惑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4)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

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

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答案】A【解析】材料“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

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说明发明创造源自于劳动实践,故选A项;材料“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说明来源于劳动实践而不是科学理论,排除B项;材料“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说明资金不是决定原因,排除C项;材料中瓦特和工厂主并不能说明各阶级广泛参与,排除 D项。

2.(2019.4·浙江高考·20)阅读下列示意图表,结合所学判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生铁产量的增加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B.生铁产量的不断增加催生了大工厂制度C.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铁产量的增加D.生铁产量的变化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答案】A【解析】根据图表信息,1788年英国生铁产量不断增加,结合所学,1785年蒸汽机在工厂开始使用,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故选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组织形式上,产生了工厂制度,排除B项;19世纪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广泛使用,排除C项;图表信息不能表明生铁产量增加对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的影响,排除D项。

3.(2018·江苏高考·16)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

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14 两次工业革命错因归纳:对两次工业革命在时间、成就、特点、影响方面的区别搞不清楚。

释疑解惑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点时间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期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开始范围一国(英国) 多国(英美德法)标志性成就万能蒸汽机电力能源煤电力、石油新交通工具火车、汽船汽车、飞机新兴部门机器制造业、铁路业石油化工、电器制造等支柱产业棉纺织等轻工业重工业技术来源经验积累实验室生产组织形式中小企业(工厂) 垄断企业对世界市场的推动初步形成最终形成科学和技术的结合程度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科学和技术真正结合相同点生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阶级关系两大阶级的对立社会生活城市化、环境污染真题突破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4)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

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

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答案】A【解析】材料“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

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说明发明创造源自于劳动实践,故选A项;材料“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说明来源于劳动实践而不是科学理论,排除B项;材料“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说明资金不是决定原因,排除C项;材料中瓦特和工厂主并不能说明各阶级广泛参与,排除 D项。

2.(2019.4·浙江高考·20)阅读下列示意图表,结合所学判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生铁产量的增加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B.生铁产量的不断增加催生了大工厂制度C.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铁产量的增加D.生铁产量的变化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答案】A【解析】根据图表信息,1788年英国生铁产量不断增加,结合所学,1785年蒸汽机在工厂开始使用,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故选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组织形式上,产生了工厂制度,排除B项;19世纪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广泛使用,排除C项;图表信息不能表明生铁产量增加对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的影响,排除D项。

3.(2018·江苏高考·16)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

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

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答案】B【解析】无意发现与材料中“有意的发明产物”不符,故A项错误;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与材料中“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相符,故B项正确;垄断组织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与材料中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改良了蒸汽机”不符,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而材料中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故D 项错误。

4.(2017年新课标全国Ⅰ卷33).表3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年份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数额(百万英镑)140 175 360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1755 1797 1835指数42.74 42.48 78.69综合表3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答案】D【解析】依据表中的英国国民总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数据变化分析,可以看出英国工人实际工资的增长赶不上国民总收入的增长,且1755—1797年甚至没有增长,所以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并不同步增长,故A项错误;表中涉及的数据变化是在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工人使用机器生产,经济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生产工具的改进,不是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故B项错误;工人工资在1797—1835年有较大幅度增长,说明工人生活在一定时期内有明显改善,故C项错误;对比表中英国国民总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数据变化,可知工人工资水平提高速度赶不上国民总收入增加速度,说明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D项正确。

5.(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

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

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答案】A【解析】19世纪上半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加快,城市工厂产生大量环境污染,进而影响人口寿命,导致后死亡率上升,故A项正确;化学工业产生是在19世纪晚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一方面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增加了社会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又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后死亡率上升,所以不会出现人口膨胀食物短缺的问题,故C项错误;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医疗技术水平也会不断上升,故D项错误。

6.(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33)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

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

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答案】A【解析】根据“铁路有多种轨距”可以看出各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存在不便,这必然会阻碍全国统一市场的成熟,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铁路有多种轨距,未涉及经济增长,故B项错误;多种轨距的出现与科技水平无关,更无法体现限制制造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多种轨距的出现与战争无关,而是由于美国国内铁路建设不平衡和国内市场没有统一,故D项错误。

7.(2016·上海单科·14)有人描述某一时期英国人生活的情景:以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艰苦,却很悠闲。

现在,社会的节奏变快了。

时间支配了整个社会,时钟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

导致生活节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 B.信息化 C.城市化 D.电气化【答案】A【解析】材料中英国农业文明下悠闲生活方式被取代的主要原因是,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进行,工厂制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需要人们养成守时的观念,因此“时钟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可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化,故A项正确;信息化出现在20世纪中后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不是直接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工业化推动城市化,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电气化出现在19世纪中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不是直接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8.(2018·海南高考·19)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A.城市化进展显著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C.工业化开始启动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答案】A【解析】据材料“大众休闲文化”“戏院”“喜剧和音乐剧”“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可得出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城市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城市化进展显著,故A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而不是逐渐消除,故B项错误;工业化开始启动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故C项错误;欧美工人福利得到保障,开始于二战后福利社会制度的建立,故D项错误。

9.(2016·江苏单科·17)下图是19世纪英国国民总收入来源示意图。

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19世纪英国农业、林业和渔业处于稳定增长阶段B.第二产业收入的增长与其发展的阶段特征不相符C.第三产业收入的增长并未体现工业化阶段的特征D.经济收入与国民经济在结构的变化上呈现出一致【答案】D【解析】从上图可知,从1801年到1901年,英国农业、林业、渔业发展总体来说变化不大,但略有起伏,因此不能说处于稳定增长阶段,故A项错误;从上图可知,贸易和运输业,制造业、煤矿业和建筑行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收入的增长明显高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说明第二产业收入的增长与其发展的阶段特征相符,故B项错误;从上图可知,来自政府、专业机构、国内服务行业以及海外的收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收入远远高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三产业收入的增长体现了工业化的阶段特征,故C项错误;从上图可知,英国从1801年到1901年,国民经济的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例显著增加,国民总收入也显著增加,两者是相一致的,故D项正确。

10.(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3)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表1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年代1870 1896~1900 1913比例78% 74% 72%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答案】B【解析】从表1可以看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虽然是下降的,但幅度不大,仍占据垄断地位,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与表1不符,故A项错误;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下降,反映出其他地区的工业生产总和上涨,即世界其他地区的工业化有所发展,故B项正确;从表1四国工业生产总和的比例无法得出各国工业发展程度,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但与表1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

11.(2015·上海单科·22)在19世纪末的西欧,一个资本家要新建纺织厂,为提高产量,他应该优先选址在( )A.商业繁盛的地区B.盛产煤炭的地区C.邻近河流的地区D.电力充足的地区【答案】D【解析】资本家为新建纺织厂选址,接近市场是重要因素,不是优先考虑的因素,故A项错误;19世纪末的西欧内燃机逐渐取代蒸汽机,因此接近盛产煤炭的地区不是优先考虑的因素,故B项错误;19世纪末的西欧已经摆脱对自然力的依赖,邻近河流的地区不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故C项错误;19世纪末的西欧电力成为一种新的动力,在生产中广泛应用,因此应该优先选址在电力充足的地区,故D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