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
教师专业发展导论1-8章
![教师专业发展导论1-8章](https://img.taocdn.com/s3/m/e610accf4028915f804dc232.png)
• • • • • •
2.职业的基本特征 (1)产业性 (2)行业性 (3)职位性 (4)组群性 (5)时代性
• (二)专业 • 1.专业的含义:一般认为,专业是指一群 人经过专门教育或训练、具有较高和独特 的专门知识与技术、按照一定专业标准进 行专门化的处理活动,从而解决人生和社 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并获得相应报酬和 社会地位的专门职业。 •
• (四)教学方法技能 • 教学方法是指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 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它 包含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以及教与学 的方法。教学方法技能主要包括教学方法 的选择技能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技能。
• (五)教学语言表达技能 •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达思想、传递信 息的主要工具。广义的教学语言是指教学过程中 教师使用的教学口语、书面语言(如板书、作业 批语等)、体态语言(如示范性或示意性动作 等)。狭义的教学语言专指教学口语,它是教学 语言的主要形式。有时又把教学语言分为有声语 言和无声语言。教学语言表达技能主要包括教学 口语表达技能、教态语言表达技能和书面语言表 达技能。
•
• • • • • •
2.教师专业化的特点 (1)丰富性 (2)多样性 (3)发展性 (4)多主体性
第三节 教师专业化的标准 • 一、专业的标准 : • ①其成员的业务实践有系统的理论做依据, 有专门的技能做保证,有不断的研究做支 持。②其成员把服务对象的利益放在首位, 有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③其成员的行为 不受外力的限制,有专业性的自主权。
• 四、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阶段 • 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在巴黎召开“关于教师地位的政府间特别会议”。 会议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明确强调: “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profession)。” •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45届国 际教育大会以《加强变化世界中教师的作用》为 主题,再次强调教师在社会变革中的作
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第一章
![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0fbb90e7524de518964b7d62.png)
第一章教师角色的转换1 教师角色的内涵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的期望的行为模式。
2 教师角色的特点(1)规范性与自主性的统一(2)人格化(3)多样化和发展性(4)弥散性和模糊性3 中国现代教师角色观社会视野中的教师角色: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新生一代灵魂的塑造者、学生心理的保健者、学习者和学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教学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师生关系视野中的教师角色:教师既是知识的输出者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导航者、教师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既是知识的给予者又是学习方法的传授者、教师是因材施教者4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的创新、课程结构的创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内容的创新、课程资源和课程管理的创新、教学方式的创新、课程评价的创新5 适应新课程的教师角色引导者、对话者、开发者、组织者、合作者(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与家长的合作、与教育管理者的合作、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者、研究者第二章教师专业化与教师发展1 专业:是指一群人在从事一种需要专门技术的职业,是一种需要特殊智力来培养和完成的职业,其目的在于提供专门性的服务。
它须具备一些核心特质:意思具备一套专业知识、二是具备一种专业自主权、三是具备一个服务理想或一种服务或集体取向。
在众多的特性或标准中,专业知识一般被赋予基础性地位。
是否有一套专业知识、技术基础关涉一个职业能否成为专业性职业。
2 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因为教师的工作还未到达一个完全成熟的、并已被确立的“专业”的标准,因而,教师职业只能是一个“边缘专业”或“半专业”。
也正因为教师职业在现实中至多只是一个半专业性职业,“教师专业化”才被作为重要课题。
而所谓教师专业化,也通常用来指称一个半专业性职业不断地满足一个完全专业性职业标准的过程。
3 教师发展问题的凸显及其背景教师发展问题的凸显与教师专业化的演变有着深刻的关系,亦即与教师专业化论由社会取向的教师专业化论向教育学取向的教师专业化论转变有着密切的联系。
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
![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f66e8bdc011ca300a7c39014.png)
浅谈教师角色的隐喻----“蜡烛论”、“园丁论”、“工程师论”、“桶论”等。
一、蜡烛论“教师是蜡烛”这一隐喻使人感到既喜又忧。
一方面,它体现了教师行业的无私奉献精神。
但另一方面,它反映了一种重要的师生关系,即生重于师。
光是有方向的,光总是朝着一定的目标照;而作为教师的光只能跟着学生走,围着学生转,教师的自身发展没有得到重视。
而事实上,教师作为蜡烛,不仅要照亮别人,也要照亮自己,教师也有自己的生命,需要与学生“教学相长”;在燃尽自己、照亮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要光彩照人。
教与学其实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教师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发展了自身,而教师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就发展了学生。
“蜡烛论”给教师的定位太高,几乎将教师抽象为一种“圣人”。
它反映了社会普遍对教师这个职业所抱有的崇高期待,似乎教师可以解决学生的一切问题,可以为其“传道、授业、解惑”。
而实际上,蜡烛的光是十分有限的,只能照亮学生的一部分;有时甚至还会限制学生的发展。
因为它的光太微弱了,靠点蜡烛看书的人很容易近视;而在有电的时代里,蜡烛只能在停电时发挥一点补救的作用。
因此,教师不必把自己的作用估计得那么高,不必一味顺从社会的期望,将其作为巨大的包袱背在背上,不必像蜡烛那样牺牲得那么悲壮,把自己全部燃烧尽了。
教师也是自然的人,也要重视自己的生活发展,也可以生活得有滋有味,有自己的情感和兴趣爱好。
如果教师认识到自己在服务于别人的同时也在为自己谋福利,便不会如此“悲天悯人”、“自我怜悯”,便会在“为人师表”的同时创造条件发展自身。
“蜡烛论”在把教师无限拔高的同时,也指出了教师较低的地位,似乎教师只能靠燃烧自己来完成其工作职责。
教师这个职业处于一种非常奇特、尴尬的处境。
一方面,它享受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尊重(虽然教师中也有等级之分);教师被认为是知识的拥有者、道德的表率、行为的楷模。
而另一方面,教师的经济地位却比其他一些职业如商人、律师、医生(在西方国家)要低。
《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课程内容概述
![《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课程内容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dd1d514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7a.png)
《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课程内容概述2023年,我国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课程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和深度实施。
该课程旨在为广大义务教育教师提供全面、系统、实用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推动其专业素养水平普遍提升,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本课程主要依托于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等相关学科专家教授。
其贯穿了整个义务教育教师职业生涯,从师前培训开始,到任教中、进修以及后续的职业发展过程中全程引领辅导,不断完善和深化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
本课程在内容上分为两个模块:一、基础教学理论和方法模块。
该模块主要为教师提供学科知识和教学基本理论,如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
同时,该模块还将重点介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实用性,包括PBL、在线教育及创新设计等,使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趋势。
二、教育实践模块。
该模块旨在通过教育实践案例、教学反思等方式,帮助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场景,践行教学理论,得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该模块包含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活动,参与其中的教师不仅能结合案例进行学习,还能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本课程强调教师的个体发展,旨在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支持,同时也能够培养教师团队的协作精神与专业素养,让所有的教育者都获得精神上的凝聚力和前进动力。
此外,为了促进义务教育教师的职业成长,本课程还将开设多种选修课程,包括教育评价、教育管理、教育心理学等多个方向,以满足不同类型教育者不同领域发展方向的需求。
教育是未来的希望,而优秀教师的确能够在其中创造更多的奇迹。
通过该专业发展导论课程的实施,我国教育者将收获更丰富、更多彩的教育经验,共同开创中国教育事业新的辉煌篇章。
学习《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心得体会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5bd8e1f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3.png)
学习《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心得体会我是一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生涯中一直对教育行业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今年,我在院方的安排下,参加了由学校教育学院组织的一期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课程。
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也得到了许多成长与收获,以下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我要感谢授课教师的辛勤付出。
他们在精心备课后,为我们详细地讲解了中国义务教育的基本情况,从多维度多角度的视角,为我们呈现了中国教育体系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而在课程实践环节,教师们加深了我们对“优质教育”的理解,向我们展示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实践方法和教育技术,让我们在学习的同时充分体验了“知行合一”的真谛。
通过这门课程,我深深感受到对于教育行业的责任与使命。
教师作为一个社会责任、义务、荣誉和信誉的公共职业,其发展离不开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提升。
而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具备更全面、更深入的专业素养,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习《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也要求我们要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拓展人际交往与沟通的技巧,以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促进教育事业的繁荣。
我还想强调这门课程对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课程以“导论”为名,实则是一门自我提升、整合学科知识的综合课程。
它贯穿教师生涯的全过程,探究教育问题的根本,并引导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之路。
同时,课程还尝试将教师的职业情感、职业理想和职业责任进一步凝结,增强教师的责任感、自信心和职业信仰。
这些正是一个教育者最需要的,而《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也将这些要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究,为教育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在总结一年来学习《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的收获及意义时,我认为:当代中国的义务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教育行业的发展岌岌可危,同时也充满动力和无限可能。
而学习《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以及其他教育课程,则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教师专业发展导论
![教师专业发展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75085a82d0d233d4b14e69a3.png)
一、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及特征:P17内涵: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提高以及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确立和提升的过程。
特点:1、丰富性。
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从教师职业整体地位提升的动态过程到教师成为专业人员被承认的静态结果,从关注教师职业组织发展阶段到关注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人们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不断发展。
2、多样性。
教师的专业化既关注教师学科专业性的提高,又关注教师专业性的增进。
既重视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规律性和科学性的把握,又重视教师艺术性和创造性的提升。
3、发展性。
教师专业化本质上就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和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
4、多主体性。
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多主体共同努力的过程。
需要政府、学校、个体的共同努力而体现出多主体性。
二、教师专业知识的构成:P271、学科专业知识:a,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B,学科发展历史和趋势。
C。
学科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和方法。
D,相关学科的知识。
2.教育专业知识。
A,一般教育学知识。
B.一般心理学知识。
C.学科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3,实践性知识:a,情境性知识,b。
操作性知识。
C。
人际知识。
D。
自我知识。
4,普通文化知识。
A。
人文社科类知识。
B,自然和技术性知识。
C,工具类知识。
D,艺体类知识。
E,劳技类知识。
F,时政知识。
三,教师专业伦理:P42含义: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遵守的一套行为规范和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培植自我的内在品格和德行。
表现:1,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在生活;教学,和社会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素质和行为都是可以成为他人学习的表率。
一方面要求教师体现严谨的教学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有能力让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
另一方面,教师要严于律己,言行如一,积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促进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
2,客观公正。
指教师在从教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平正义,光明正大和公道的品质。
1,平等对待学生,2,一视同仁,3,实事求是,赏罚分明。
《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完整习题及答案
![《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完整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4a217758fafab069dc0268.png)
一、填空题1.耶恩(Jehn)根据学校文化和组织气氛的不同,将学校分为友谊团队与(相识。
)团队两种类型,并认为友谊团队在知识分享方面会有良好的表现。
2.格里菲思和坦恩(Griffiths & Tann)曾经指出,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会形成一些自认为理所当然的个人知识,这些知识如果没有通过对话来公开化,就有可能会因为缺乏严格的检视而沦为(愚昧的理论)。
3.教师实践知识的特征包括:实践性、情境性、(个人化)、(缄默性)、(经验性)。
4. 凯米斯(Kemmis,S) 等人将反思划分为三个层次:技术性反思、(实践性反思)、(批判性反思)。
5.富勒和布朗依据教师在专业上的不同关注对象,将教师的发展归纳为四个阶段:执教之前的关注、(早期关注求生阶段)阶段、(关注教学情境阶段)阶段、(关注学生阶段)阶段。
二、单选题1.强调教师在其专业工作中应扮演“对话者”与“合作者”的角色,这种观点属于西方教育理论流派中的(B)A、人本主义B、建构主义C、实用主义D、批判理论2.专业的核心特质是指其必须具备专业知识、专业自主权和(D)A、专业规范B、专业规划C、专业团体D、服务理想3.台湾学者蔡培村认为,影响教师发展的外在环境影响因素包括行政管理和(B)A、工作时间B、学校气氛C、工资制度D、办公条件4.教师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主体性原则,交往性原则和()A、自由性原则B、功利性原则C、实践性原则D渐进性原则5.在以下关于反思内涵的说法中,属于错误理解的是______。
D、对于理论的学习6.教师同事之间的关系应该是(A)A、批判性互动关系B、表面的礼貌和亲密关系C、一团和气D、相互恭维和谦让7.“教学相长”的思想是在( B)中首次被提出来的B《学记》8.“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这是( C)关于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经典论述。
2017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心得体会精选
![2017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心得体会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43a95ffc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68.png)
2017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心得体会精选一名教师,应该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
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希望对你有帮助。
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心得体会(一)我认真地读完了《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
通过认真细致地教师业务学习,我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从茫然到豁然,教学业务能力和水平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教师惟有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这神圣的职责。
“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
时代是继续不断的前进,我们必得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不断的掌握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不断的反思总结,在理论的指导下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
一名教师,应该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
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探究,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一名教师“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能够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是创造性的劳动态度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兴趣,灵感的源泉。
”教师只要增强自己的科研意识,把自己的课堂、班级当成自己的“实验室”、“试验田”,并投入精力去做,就一定能使自己变科研的局外人为局内人,变可能性为现实性,实现型向科研型的转变。
《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章节练习2
![《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章节练习2](https://img.taocdn.com/s3/m/a763fe88b84ae45c3a358c5e.png)
章节练习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每个题目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教师的专业理想包括〔〕。
A、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B、职业道德精神C、A和BD、以上都不正确答案解析:专业的“效劳理想〞就是指专业内的成员具有利他的、客观的、一视同仁的效劳态度。
专业组织将这种效劳理想制度化为一套专业的道德守那么,也即职业道德观念,职业道德精神。
因此答案选C。
2.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
A、素质情操和自我情操B、理智的情操和道德的情操C、A和BD、以上都不正确答案解析:教师的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
从内容上看,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①理智的情操,是由对教育功能和作用的深刻认识而产生和荣耀感和使命感;②道德的情操,是由对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的认同而产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因此答案选B。
•桑德斯指出传统上最古老而典型的三大专业是〔〕。
A、牧师、医生和教师B、牧师、医生和律师C、医生、教师和律师D、牧师、医生和教师答案解析:凯尔•桑德斯指出传统上最古老而典型的三大专业是牧师、医生和律师。
因此答案选B。
4.波兰尼指出:“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这也可以用来说明教师实践知识的〔〕特征。
A、实践性B、情境性C、个人化D、缄默性答案解析:正如游泳者也许不知为何能在水中浮起,骑车人不知为何车子不倒一样,教师实践知识大多是不可言说的,尽管教师可能已经习惯了某种教学技能,但他们未必能将这些技能表述得很清楚。
因此答案选D。
5.“资之深,那么取之左右逢其源〞,这要求教师掌握宽厚的〔〕。
A、通用性知识B、学科专业知识C、教育专业知识D、实践知识答案解析:从教室角色要求的角度说,虽然一位教师只教一门或两门课程,即使他的专业课学得很好,但是如果没有广博的根底科学文化知识,他的授课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答案选A。
三、判断题“一群人在从事一种需要专门技术之职业,这种职业需要特殊的智力来培养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专门性的社会效劳〞。
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培训心得
![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培训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1c0c5c8f01f69e314232940f.png)
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开展导论培训心得我想,作为一个教师,不仅是一个教书育人的教师,更应该成为一个研究者,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开展导论培训心得【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开展导论培训心得范文一】学习《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开展导论》后,我获益匪浅,尤其对教师专业化开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为适应素质开展的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思想文化修养,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专业化能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成为专业开展型教师。
此外,我更坚决了自己“教书育人〞的思想,要逐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去做,完善自己,要坚决不移地热爱自己的教学事业。
(一) 首先要培养自已作为一个教师的历史使命感。
“做一天蜡烛,就要发一天的光;做一只春蚕,就要吐一寸丝。
〞这是我的教育观和思想观。
千万不能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种不负责任、逍遥懈怠的思想,有的就是一种教师的使命感。
通过3天的培训,使我渐渐懂得: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悟、时间、精力乃至付出自己全部的心血。
这种付出是需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根底的,要以强烈的责任讯作为代价。
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应该勤勤恳恳,无怨无悔。
这也是师德的首要条件。
(二) 其次要热爱自己的学生。
班主任的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鼓励学生奋进的催化剂,是师生之间到达心理相融的接触点,也是班主任的教育机智,教育才能的血和肉是一种含有友情有超越友情,含有父母的爱又超越父母的教育之爱,作为一个教师,要想爱更要会爱,如果不会爱,原来即使想爱,后来也会变得不爱。
用自己的话来说,教师需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健康开展。
通过培训,我懂得了怎样去爱一个学生。
“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那么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
今后我需要努力做到能爱,善爱,去关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笑的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巨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
“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根底;“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
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简答题、论述题 - 学
![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简答题、论述题 - 学](https://img.taocdn.com/s3/m/d7e1e64dc5da50e2534d7f0e.png)
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简答题、论述题1. 教师角色有哪些特点?P12.当代西方对教师角色是如何定位的?P13.国外的传统教师角色定位有哪些?P14.什么是角色转换?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角色应如何转换?P46我国曾出现过多种关于教师角色的隐喻,如“蜡烛论”、“园丁论”、“工程师论”、“桶论”等。
请您对这些教师角色隐喻的合理之处和不当之处进行分析与评价。
P21.简述利伯曼(M. Lieberman)提出的“专业”应当满足的基本条件。
P52.请列举出三个对于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至关重要的关键词,简要说明。
P463.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关注的重点有何不同?P54.说明有效的学科专业知识在“质”的方面的要求。
P65.说明教师实践知识的含义与特征。
P66.教师为什么必须具备较强的移情能力?P61.试比较休伯曼等人提出的教师发展的“补缺”模式和“成长”模式。
P82.教师需要专业发展,并且只有教师实现了自身的专业发展,才能使教学内涵提升,使各项教育改革真正落实,然而,长期以来教育界推行的各种专业发展工作成效却比较有限,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P81.休伯曼的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是怎样划分教师发展阶段的?P112.说明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三条基本规律。
P113.传统人性论观照下的教师发展有何特点?P46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师发展提出哪些要求?P115.玛斯莱奇将职业倦怠的表现概括为哪三个方面?P126.怎样应用理性情绪疗法来缓解教师职业倦怠?P121.试述教师发展的主体性规律的内涵。
P132.试述教师发展的交往性规律的人性论、知识论和学习论基础。
P143.试述教师发展的主要内容。
P524.如何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
P521.如何理解反思。
P172.如何理解教师反思。
P173.简述杜威的反思型思维的五个基本步骤。
P174.简述萧恩提出反思的两种时间框架。
P175.如何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
P466.教师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专业发展导论
![教师专业发展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3d0cac096edb6f1aff001f5c.png)
教师专业发展导论一,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及特征:P17内涵: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提高以及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确立和提升的过程。
特点:1、丰富性。
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从教师职业整体地位提升的动态过程到教师成为专业人员被承认的静态结果,从关注教师职业组织发展阶段到关注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人们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不断发展。
2、多样性。
教师的专业化既关注教师学科专业性的提高,又关注教师专业性的增进。
既重视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规律性和科学性的把握,又重视教师艺术性和创造性的提升。
3、发展性。
教师专业化本质上就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和增加专业能力的过程。
4、多主体性。
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多主体共同努力的过程。
需要政府、学校、个体的共同努力而体现出多主体性。
二、教师专业知识的构成:P271、学科专业知识:a,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B,学科发展历史和趋势。
C。
学科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和方法。
D,相关学科的知识。
2.教育专业知识。
A,一般教育学知识。
B.一般心理学知识。
C.学科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3,实践性知识:a,情境性知识,b。
操作性知识。
C。
人际知识。
D。
自我知识。
4,普通文化知识。
A。
人文社科类知识。
B,自然和技术性知识。
C,工具类知识。
D,艺体类知识。
E,劳技类知识。
F,时政知识。
三,教师专业伦理:P42含义: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遵守的一套行为规范和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培植自我的内在品格和德行。
表现:1,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在生活;教学,和社会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素质和行为都是可以成为他人学习的表率。
一方面要求教师体现严谨的教学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有能力让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
另一方面,教师要严于律己,言行如一,积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促进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
2,客观公正。
指教师在从教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平正义,光明正大和公道的品质。
2021年自考《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习题及答案(卷一)
![2021年自考《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习题及答案(卷一)](https://img.taocdn.com/s3/m/5e3e5ccbfc4ffe473268ab2f.png)
2021年自考《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习题及答案(卷一)材料分析题以下是上海某中学制定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试用有关教师发展的基本原则的相关理论分析该制度包含的合理性成分。
教师发展连环制度:对职初教师的适应性发展,主要通过“师傅带教的新手成长制”,以师徒结对的传统方式,让新手的教学知识有效转化为教学能力,促进经验的快速形成;经验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专家介入的教育视导制”,由校内本学科资深教师组团进入课堂视察、引导,贴近观察并严加剖析,不断提炼经验,促使其较快成长为学科骨干教师;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则通过“导师引领的合作伙伴制”,由校内外知名教师跨学科组团实施合作互动,平等切磋,对课例进行细致而深入的探究,强调反思的作用,促成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成长为研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通过“自主完善的项目研修制”,学校引导他们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系统研究教育教学问题,自行物色专业理论导师,实行自主研修、自主完善,要求出经验、出理论、出思想,并积极争取成为区级名优教师。
教师交流考察制度:学校倡导走出去、请进来的校本研修方式,为教师教育科研创设良好的交流平台。
建立教师交流考察制度,有计划地安排相关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交流,同时邀请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教学专家来我校讲学。
继续完善对外教学开放日制度,邀请区内外同行、专家来校参加专题研讨活动,畅通交流渠道。
适当安排教师储备,安排专项资金,保障教师学术交流的正常进行。
教师专业扶持制度:对区级层面和校级层面的项目工作室进行指导与管理,及时总结项目研究成果,对一些有价值的思想、经验、方法进行必要论证,成果一经鉴定通过,应逐步予以推广。
鼓励项目工作室之间的交叉渗透,拓宽研究领域。
可适当聘请校外专家指导工作室开展工作,争取早出成果。
教师课堂磨炼制度:以专业引领与行为跟进为关键的“行动教育”模式为教师课堂磨炼的主要方法,并形成制度。
教师“对话”研修制度:让教师学会与文本对话——研究教材及各类教学资源,善于汲取,敢于质疑;与他人对话——审视并探寻可资借鉴的经验,学会欣赏普通人的成果;与专家对话——将自己的教学实践及体会与专家的理论作对接辨析,寻求理念的支撑与引领,获得专业认知的提升;与自己对话——通过专业日记记录教学体验,常反思促提高,在不断否定自我中完善自我。
学习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心得体会
![学习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ea977146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f.png)
学习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心得体会俗话说“给人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是常流水。
”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希望对你有帮助。
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心得体会(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这是值得我用一生去思考的问题。
合格的教师不是终身的。
过去是“不进则退”,现在是“慢进则退”,不进将会很快被淘汰,昨天的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
只有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的学习、探索,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寒假,我校组织广大教师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业务培训,从教学技能的方方面面带来了比较科学的理念,让我受益匪浅。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
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
其高尚与否,关系到到素质教育能否得以正确顺利地实施。
通过寒期的学习,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我认为,好教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
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
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
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
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
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
教师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培训心得
![教师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培训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7121055331126edb6f1a108f.png)
教师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培训心得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培训是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为适应素质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思想文化修养,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专业化能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成为专业发展型教师。
下面由为大家的教师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培训心得范文,希望可以帮到大家!6月4日至5日,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培训会暨xx年全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在美丽的羊城——广州隆重召开。
本次会议专家云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0多位省市教研员和部分知名专家学者共同与会,共同探讨小学语文教学的前进之路。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受邀观摩,感到荣幸之极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才疏学浅感到诚惶诚恐。
多位教育名家的讲座课堂展示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
本次大会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温儒敏的报告拉开序幕。
温教授报告的主题是“把培养读书兴趣作为小学语文的头等大事”。
温教授在报告中提出“语文课最基本的是语言文字运用,培养读书的兴趣与习惯。
有了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很自然就可以把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等带动起来。
语文教育要回到朴素的立场。
语文教师要把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作为工作的重点。
”这样的观点令现场与会教师深有体会。
让我更有体会的是温教授“干货”的提出,他说“一堂课下来,有把握得住的‘干货’。
”“干货”原是电子商务术语,通常指电子商务从业工作者发表、分享的一些网络推广、网络营销的文章和方法,因为这些方法都是实用性比较强的,不含吹水成分,也没有虚假的成分所以业内人士通常把这一类分享活动称之为“干货”。
我想,教学活动里所谓的“干货”就是实实在在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
小语会陈先云理事长说“一课一得,强调每课进步一点点,也就是温教授在报告中说到的要有‘干货’。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到底有多少的“干货”留在学生的手里,这很值得我们的深思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1.“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这一说法意味着教师扮演着(B )角色。
A.认知促进者B.知识灌输者C.行为训练者D.学习引领者2.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家罗杰斯指出,教师要成功地承担起“促进者”的角色,就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真诚、接受和( B )。
A.公平B.移情性理解C.负责D.博学3.教师专业化的直接动因是( A )A.教师职业仍然是一个“边缘专业”或“半专业”的事实B.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C.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与教育质量提高的基础D.教师职业与医生、律师等职业相比待遇非常低4.在贝尔和吉尔伯特提出的教师发展的三分法分析框架中,教师发展包含三个维度,即(B )A.态度性发展、功能性发展和动机性发展B.个人发展、专业发展和社会性发展C.功能性发展、程序性发展和生产性发展D.知识发展、能力发展和道德发展5.卢梭指出:“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卢梭这一论述实际是要求教师具有(A)能力。
A.移情能力B.判断能力C.反思能力D.交往能力6.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为( A )A.教师成长=经验+反思B.教师成长=实践+对话C.教师成长=经验+合作D.教师成长=情境+反思7.应用理性情绪疗法来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其核心是( A )A.驳斥、去除教师抱有的非理性信念B.减轻教师压力C.提高教师的成感D.发展教师的理性8.美国学者瓦利总结出五种反思模式,如果教师以一个关怀者而非信息或知识的施与者的身份出现,其反思较少地关心学生在学业考试中的成绩,而更多地关注学生成长,则这种反思属于(C )A.技术性反思模式B.缜密性反思模式C.人格性反思模式D.行动中和行动后反思模式9.学生自己在成才之后很难说清楚究竟是哪位教师、哪种教育因素造就了他们的才能,这说明教师工作具有( A )的特征。
A.影响界限不清晰B.目标模糊C.反馈滞后D.无边界性10.“同伴互导”与“教学指导”最大的不同是(A )A.同伴互导是同一层级教师之间的互助援助,教学指导是高层级教师对低层级教师的指引和帮助B.同伴互导主要采取相互听课的形式,教学指导主要采取“师傅”进行教学示范的形式C.同伴互导不能在初任教师之间使用,而教学指导则是针对初任教师的D.同伴互导多为非正式的,教学指导是正式的二、填空题1.概括而言,教师专业共同体具有通透性、联结性、(自组织)、(归属感)四项基本特征。
2.教学活动包含两大系统,即涉及“教什么”这一问题的(内容)系统和涉及“怎么教”这一问题的(形式)系统。
3.教师行动研究包含以下五个基本环节:提出研究问题、初步研究分析、制订行动研究计划、(行动)、(成果展示与反思)。
4.“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这一著名命题是由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提出来的。
5.玛斯莱奇提出的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是(情绪衰竭)、(人格解体)、(低成就感)。
三、简答题1.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应该作哪些转换?.答:(1)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向课程的创造者、设计者和评价者转变;(2)由传统知识的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现代知识传授者转变;(3)由“单一学科型教师”向“跨学科型”教师转变;(4)由“知识的搬运工”向“充满实践智慧的专业人员”转变。
2. 合作对于教师发展具有哪些方面的积极意义与促进价值?答:(1)合作有助于激发与强化教师的发展意愿;(2)合作有助于提高教师个体反思的能力;(3)合作有助于促进学校组织学习。
3. 教师的行动研究在提出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应当坚持那些基本原则答:1)问题要有研究价值;(2)问题要具有现实性;(3)问题要有科学性;(4)问题要具体明确;(5)问题要有可行性;(6)问题的独特性与创新性4. 简要说明科瑟根(Korthagen)提出的ALACT教师反思模式。
答:荷兰学者科瑟根(Korthagen)指出,教师反思的过程遵循五个主要步骤:行动(Action)、回顾行动(Looking back on theaction)、意识到主要问题所在(Awareness of essential aspects)、创造别种行动方案(Creating alternative methods of action)、尝试(Trial),其本身又是一种新的行动,故而实际上成为新一轮反思的起点,这就是所谓的ALACT教师反思模式。
如此周而复始,就构成一个不断螺旋上升的连环套,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就不断地经由“反思”而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5. 说明教师发展的“补缺”模式与“成长”模式在性质与形式上的不同之处。
答:(1)休伯曼和古斯基曾经指出,在充满多样性的教师发展领域里,有着“补缺”模式与“成长”模式之间的紧张与对立。
“补缺”模式认为,教师存在某些质量上的缺陷,需要外部力量对其进行弥补或矫正;“成长”模式的教师发展则指伴随教师对其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持续性探究”的各种专业发展活动。
(2)从性质上来说,“补缺”模式所代表的是一种“培训”模式的教师发展,教师是发展的客体,而“成长”模式则强调教师对自身教学的持续性探究,教师是发展的主体。
(3)从形式上来说,“补缺”模式一般为正规化、“标准化”的教育和培训,而“成长”模式则主要是一些非正式的学习和探究活动。
二者分歧的要害还是在于教师是发展的主体还是客体的问题。
6.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做过一个因素分析,如果要把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需要涉及108个因素,而要把一个儿童培养教育成人,则涉及1019个因素。
试用本课程所学理论简要分析这一观点。
答(1)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教师工作是复杂而充满挑战性的,因而教师职业应该成为专业,教师也应该成为专业工作者。
(2)教师角色具有多样性,它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角色丛,只有同时扮演多样化的角色才能做好教师工作。
(3)培养人的工作涉及极其复杂的因素,因而教师应具备广泛而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四、材料分析题1. 试用本课程所学的观点分析下述案例老师,请不要太自我中心郭老师是前年刚从XX师范大学毕业的教师,第一年学校领导就安排她当班主任。
在她当班主任的第一学期末,她进行了一次无记名问卷调查,让学生给班主任提意见。
结果大出所料,全班62名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对老师提出了批评和指责。
当她看到同学们一张张毫不客气的批评问卷时,她的脸红了,手也颤抖了,她惊呆了一一原来我是这么一个坏人吗?同学们为什么说我太虚伪、太自我中心?她反反复复地回忆这一学期来自己的所作所为。
她批评过学生,向学生家长告过状,学生竟然认为这是老师没本事的表现,并且告诫老师不要再去打扰家长,说他们都很忙,自己的工作自己做,不要认为只有自己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不要让所有的人都围绕着老师的工作转。
她还告诉过一些同学不要跟XX同学交朋友,说他品德有问题。
同学们不但没有照老师说的去做,反而更加同情那位同学,都愿意和他做朋友。
她帮助学生编排了一个节目,在全校元旦晚会上演出,并且获了奖。
但很多学生都说老师选的节目他们不喜欢。
他们喜欢“123”而不喜欢“雪绒花”。
但老师硬是逼迫他们遵从了自己的意愿,最后节目得了奖,老师也受到了领导的表扬。
但同学们却说老师是多么自我中心,多么爱表现自己。
他们多么想都能够参加演出,都能上台让自己的父母看看,可是老师就让5个人上了场,其他同学天天为他们忙碌,天天为他们腾场地,心里又是感觉多么委屈啊;她看着看着只感觉头脑发胀,眼泪也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但她还得擦干眼泪,笑着走到教室,对同学们说:我刚才看了大家所提的意见都很好,对我帮助很大,希望大家以后有什么意见及时向老师反映,咱们共同把工作做好,把学习搞上去。
回到宿舍里她自己却连饭都吃不下去,一个人委屈地哭了起来。
答:1)从教师能力的角度看,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移情能力,不能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教师的移情能力,指的是教师设身处地地像体验自己精神世界那样体验学生精神世界的能力。
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移情能力,才能在教育教学前预期学生会有哪些反应、在过程中迅速捕捉到学生的反应、过程后猜想学生可能会有哪些反应。
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移情能力,才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意图,深刻体验学生的内在情感,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状况和思维特点进行教育教学设计。
案例材料中郭老师由于缺乏移情能力,表现得不够善解人意,导致许多同学对其工作不认可。
(2)从初任教师发展的角度看,通常而言,初任教师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课堂教学以及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并且初任教师的决策与行为常常为一些不恰当的教师信念所左右。
郭老师作为一名初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上明显经验不足,并且抱有“教师是支配者”的教育信念,这些都导致师生关系的隔膜与紧张。
(3)从教学相长的角度看,学生的多样性、发展性、不确定性,总是不断地给教师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刺激教师问题意识的产生。
而问题意识正是学习和发展的契机。
因此,我们可以说成长发展中的学生通过刺激教师问题意识的产生从而为其发展提供契机,成为教师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催化剂。
案例中学生通过回答问卷的形式给郭老师反思自身提供了契机,这也必然推动郭老师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2.一位网友在某教育网站的论坛里写道:我曾见到一名数学教师,很有敬业精神,一天到晚除了认真上课,精心批改作业;就是钻研各种难题。
他对每年高考数学试卷的解答,总是最快最好。
但报纸,从来不看一张;期刊,一年也翻不了几回;图书馆难得光顾,影视几乎不看。
他觉得不能把时间浪费在这些上面。
可是他的教学很一般,学生反映也不太好。
对此,他很不解。
请问,为什么他“好心没得好报”?答:(1)教师的知识结构可以分成通用性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和教师实践知识四部分。
(2)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是一个教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但不是惟一保证。
其与学生的成绩之间也并不存在简单的正相关。
尤其是当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达到一定程度,能基本满足学科教学所需时,其教学效果更取决于其他几方面的知识而与学科专业知识的相关更小。
(3)通用性知识是指便于教师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各种知识的总和,具体包括哲学知识、现代科学和技术的一般常识、社会科学的理论与观点等。
通用性知识能使教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开阔的视野,现代教师只有建立起既精深又广博的知识结构,其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4)材料中的教师注重学科专业知识的丰富,但是其他知识,尤其是通用性知识的匮乏,必然削弱其教学效果3. 黄老师做了将近40年的教学工作,可直到退休的时候仍然讲不好课,他的课一直都没有什么很大的改变,是学校出了名的不为学生欢迎的教师。
而与其同事且只有9年教龄的小郑老师的情形却很不一样:郑老师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她的教学也不为学生所欢迎,学生经常在上课的时候捣乱,甚至有一次去上课时被学生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