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管理规定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范本(4篇)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范本一、背景和目的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接触到放射性物质,可能面临辐射剂量过高的风险。
为了确保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本公司制定了以下个人剂量管理制度,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个人剂量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与放射性物质相关工作的工作人员,包括但不限于放射治疗、放射诊断、核实验室和核电厂等工作岗位。
三、个人剂量控制1. 每位从事放射工作的工作人员都将被配备个人剂量监测器,并且应随身佩戴,确保监测的准确性。
2. 每年将进行一次个人剂量监测,记录工作人员在过去一年内的辐射剂量情况。
四、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的解读和处理1. 每位工作人员都有权获得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并且可以自行了解个人剂量情况。
2. 当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超过安全限值时,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并进行进一步评估和控制措施。
3. 超过安全限值的工作人员可能需要暂停放射工作,接受进一步的健康评估和治疗。
五、个人剂量管理责任1. 公司管理层负责确保公司内部的个人剂量管理制度有效实施,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培训。
2. 监测部门负责按照规定要求进行个人剂量的监测和记录,并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放射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个人剂量管理制度,正确佩戴个人剂量监测器,并及时上报与辐射安全相关的问题。
4. 监督部门负责对个人剂量管理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予以整改。
六、培训和教育1. 公司将定期组织相关培训,包括但不限于辐射安全意识培训、个人剂量监测仪的正确佩戴和使用等。
2. 新员工入职前需要接受辐射安全培训,并了解个人剂量管理制度的要求和重要性。
七、制度的评估和改进1. 公司将定期对个人剂量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修订和完善。
2. 每位工作人员都有权提出个人剂量管理制度的改进建议,并将被公司认真考虑和评估。
以上是本公司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的范本,具体执行细则和补充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制定和修订。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制度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制度
一、医院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安排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并遵守以下规定:
(1)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不应超过90天,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按照有关标准执行。
(2)建立并保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3)允许放射工作人员查阅、复印本人的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二、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应当包括:
1、常规监测的方法和结果等相关资料;
2、应急或者事故中受到照射的剂量和调查报告等相关资料。
辐射工作单位应当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及时记录在《辐射工作人员证》中。
三、放射工作人员进入放射工作场所,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1、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
2、操作结束离开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场所时,按要求进行个人体表、衣物及防护用品的放射性污染监测,发现污染要及时处理,做好记录并存档。
3、进入辐照装置、放射治疗等强辐射工作场所时,除佩戴常规个人剂量计外,还应当携带报警式剂量计。
4、工作人员工作时,应将个人剂量计随身佩戴,禁止将个人剂
量计遗弃在机房内,由此造成个人剂量计监测结果超标,造成影响和后果的,本人负全责。
必要时,调离工作岗位。
四、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应当由具备资质的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承担,并按照规定,将报告送达放射工作单位。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制度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制度
一、医院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安排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并遵守以下规定:(1)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不应超过90天,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按照有关标准执行。
(2)建立并保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3)允许放射工作人员查阅、复印本人的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二、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应当包括:
1、常规监测的方法和结果等相关资料;
2、应急或者事故中受到照射的剂量和调查报告等相关资料。
辐射工作单位应当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及时记录在《辐射工作人员证》中。
三、放射工作人员进入放射工作场所,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1、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
2、操作结束离开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场所时,按要求进行个人体表、衣物及防护用品的放射性污染监测,发现污染要及时处理,做好记录并存档。
3、进入辐照装置、放射治疗等强辐射工作场所时,除佩戴常规个人剂量计外,还应当携带报警式剂量计。
4、工作人员工作时,应将个人剂量计随身佩戴,禁止将个人剂量计遗弃在机房内,由此造成个人剂量计监测结果超标,造成影响和后果的,本人负全责。
必要时,调离工作岗位。
四、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应当由具备资质的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承担,并按照规定,将报告送达放射工作单位。
X X X市X X X医院
X X X年X X 月X X 日
1。
放射性个人剂量监测管理规定

放射性个人剂量监测管理规定
编制:
审核:
批准:
山东东岳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泰山铝业分公司
放射性个人剂量监测管理规定
1、放射性个人剂量监测的周期为3个月,个人剂量计的使用、回收由辐射安全小组统一到市疾控中心办理收发登记手续。
2、放射个人剂量计的收发,由辐射安全小组负责。
3、配戴个人剂量计的工作人员,在放射工作场所必须认真配戴,不得擅自拆卸、损坏,如发现有损坏现象,每个赔偿20元。
4、配戴个人剂量计的工作人员,必须妥善保管,不得丢失,剂量计丢失一次罚成本费的30%,第二次罚100%,第三次罚200%。
5、配戴个人剂量计的工作人员,不得弄虚作假,发现一次经查实后,罚款200元。
6、配戴个人剂量计的工作人员在一个周期内接受剂量大于国家标准的10%,管理人员必须到现场考查配戴、使用情况。
7、从业单位要将个人剂量计监测结果记入《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档案》,并将监测报告报安全环保科备案。
8、长期无检测剂量按没有从事放射性工作处理。
个人剂量检测管理制度

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制度
一、监测对象
长期从事或临时从事放射工作的所有人员。
二、监测机构
委托按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的规定取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检测和评价.
三、个人剂量监测管理
(一)制定个人剂量监测计划并认真安排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二)对每一位放射工作人员建立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并终生保存。
准许放射工作人员和职业健康监护主管人员查阅、复印其个人剂量档案。
(三)剂量计佩戴要求:对于比较均匀的辐射场,当辐射主要来自前方时,剂量计应佩戴在人体躯干前方中部位置,一般在左胸前;当辐射主要来自人体背面时,剂量计应佩戴在背部中间。
对于工作中穿戴铅围裙的场合,通常应佩戴在铅围裙里面躯干上.当受照剂量可能相当大时,还需在围裙外衣领上另配一个剂量计。
(四)工作人员上岗需佩戴个人剂量计接受放射防护监测,同时,有责任协助防护人员对其工作场所和个人进行放射性监测.
(五)佩戴周期和收缴:按有关规定每年进行个人剂量监测4-6次,每次佩戴个人剂量计2—3个月.个人剂量计的测读周期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佩戴周期结束时,由设备处通知各科室防护责任人将剂量计收集上缴设备处,统一寄回监测机构检测并校准。
(六)处罚:丢失个人剂量计者,按剂量计按剂量计实际价格,由个人赔付。
(七)检测结果的返回:每个检测周期过后,由设备处将个人剂量测量结果以复印件方式送达每一放射人员所在科室,受监测个人可随时查看。
监测报告原件存设备处备查。
济南济生医院
2011年8月25日。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5篇)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一、放射工作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安排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并遵守下列规定:1、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为____天,最长不应超过____天;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按照有关标准执行;2、建立并终生保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3、允许放射工作人员查阅、复印本人的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二、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应当包括:1、常规监测的方法和结果等相关资料;2、应急或者事故中受到照射的剂量和调查报告等相关资料。
三、放射工作人员进入放射工作场所,应当遵守下列规定:1、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2、操作结束离开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时,按要求进行个人体表、衣物及防护用品的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发现污染要及时处理,做好记录并存档;3、进入辐照装臵、放射治疗等强辐射工作场所时,除佩戴常规个人剂量计外,还应当携带报警式剂量计。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计划一、所有放射工作人员必须通过所在地、市级环境保护部门举办的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考核,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
二、使用科室要定期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学习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臵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臵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三、使用科室要定期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学习和贯彻《盂县人民医院放射工作安全管理办法》和《盂县人民医院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方案(试行)》及其他管理制度。
四、使用科室定期组织放射工作人员集中学习关于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臵的安全和防护知识,以增强教学、科研及医疗工作的能力。
五、使用科室要定期组织放射人员进行放射性事故应急预案演习培训。
放射性监测方案一、使用单位和放射工作人员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臵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臵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二、放射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严格执行有关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臵安全和防护的规定。
卫生部关于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批复-卫监督发[2006]77号
![卫生部关于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批复-卫监督发[2006]77号](https://img.taocdn.com/s3/m/f6af25eb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3.png)
卫生部关于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批复正文:---------------------------------------------------------------------------------------------------------------------------------------------------- 卫生部关于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批复(卫监督发[2006]77号)重庆市卫生局:你局《关于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请求》(渝卫[2006]6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放射作为特殊的职业危害因素,对其监测和评价,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都做了明确规定:(一)《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二)中编办[2003]17号文《关于放射源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要求:“卫生部门负责放射源的职业病危害评价管理工作”;(三)《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第449号令)第二十九条规定:“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关于个人剂量监测和健康管理的规定,对直接从事生产、销售、使用活动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二、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是职业健康监护的重要内容,是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和职业病危害评价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诊断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必备条件之一。
三、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作为一项技术性工作,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必须由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因此,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纳入职业健康监护的范畴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符合我部履行的职责,应加强监督。
此复。
医院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医院工作人员在从事放射工作过程中的健康安全,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包括放射科、核医学科、介入科、放疗科等科室的工作人员。
三、个人剂量监测1. 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必须按规定佩戴个人剂量监测计,并确保其正常工作。
2. 个人剂量监测计应佩戴在工作衣左胸口,如穿铅防护服时可佩戴在左衣领上。
3.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当量每年不大于20MSV。
如超过规定剂量,应立即停止工作,并报告上级部门。
4. 个人剂量监测计必须按照实际接受剂量,不得随意放在X线机房内。
5. 放射工作人员下班后,不得将戴有剂量监测计的工作服放在X线机房内。
四、个人剂量检测与档案管理1. 个人剂量检测按委托检测部门的要求定期(90天/次)进行个人剂量计的检测。
2. 定期委托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对放射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一年/次)。
3. 发现工作人员有超剂量照射时,应及时配合有关部门查明原因,并采取整改措施。
4. 各有关单位按《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规定建立个人剂量档案。
5. 放射工作人员工作调动时,应将个人剂量档案资料转入所调入单位的放射防护部门,并向地区有关部门备案。
五、职责与权限1. 放射科负责个人剂量监测计的采购、发放、回收、维护及检测工作。
2.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放射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及档案管理。
3.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对放射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并监督个人剂量监测制度的实施。
4. 各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及防护工作。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2. 本制度由医院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医院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修订。
个人剂量监测制度

个人剂量监测制度
个人剂量监测制度
1:医院依据《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方法》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
要求,安排本院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并恪守以下规定:(一)个人剂量计由放射科主任专管,负责发放和采集;
(二)外照耀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为30 天,最长不该超出90 天;
(三)成立并平生保留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四)同意放射工作人员查阅、复印自己的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2: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应该包含:
(一)惯例监测的方法和结果等有关资料;
(二)应急或许事故中遇到照耀的剂量和检查报告等有关资料。
医院应该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实时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3:放射工作人员进入放射工作场所,应该恪守以下规定:
(一)剂量计应佩戴在人体躯干前面中部地点,一般在左胸前;
(二)个人剂量计有识其他标记和编码,应按规定要求佩戴,不得任意改换、调动。
4:严格恪守个人剂量计发放、佩戴和回收时间,个人剂量计在非工作时间
应防止受就任何人工辐射的照耀。
5:个人剂量计监测结果出现超标等问题时,应配合个人剂量监测单位进行
检查,明确超标原由,并予以整顿。
6: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应该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具备资质的个人
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肩负。
7:个人剂量计在每个佩戴周期结束后赶快送往个人剂量监测单位,收到个
人剂量监测报告后进行存档。
放射科辐射监测和个人剂量监测制度

xxx镇卫生院辐射监测和个人剂量监测制度
一、目的
为了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防止放射事故的发生,规范放射科的辐射监测和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放射科的所有放射工作人员和患者。
三、职责
1、放射科负责本科室的辐射监测和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管理。
2、放射科主任负责本科室的辐射安全管理,对本科室的辐射监测和个人剂量监测工作负总责。
3、放射科辐射安全负责人负责本科室的辐射安全技术指导,对本科室的辐射监测和个人剂量监测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
4、卫生院放射科各岗位放射工作人员负责本岗位的辐射安全操作,按照本制度执行辐射监测和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并遵守相关规定。
四、内容
1、辐射监测
1.1辐射场监测放射科应定期对本科室的各个辐射场所(包括诊断区、操作区、等候区等)进行辐射场强度或剂量率的测量,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
1.2 辐射环境监测放射科应定期对本科室周围的辐射环境(包括卫生院内外部环境)进行辐射环境水平或剂量当量率的测量,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
2、个人剂量监测
2.1 个人剂量计佩戴放射科应为本科室所有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配备个人剂量计,并按照规定佩戴在胸前或腹部。
个人剂量计应按季度更换,并及时送交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读数。
2.2个人剂量记录卫生院放射科应建立本科室所有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的个人剂量记录档案,并登记个人剂量值.
xxxxxx镇卫生院
2023年2月6日。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一、放射工作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安排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并遵守下列规定:1、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为30天,最长不应超过90天;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按照有关标准执行;2、建立并终生保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3、允许放射工作人员查阅、复印本人的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二、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应当包括:1、常规监测的方法和结果等相关资料;2、应急或者事故中受到照射的剂量和调查报告等相关资料。
三、放射工作人员进入放射工作场所,应当遵守下列规定:1、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2、操作结束离开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时,按要求进行个人体表、衣物及防护用品的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发现污染要及时处理,做好记录并存档;3、进入辐照装置、放射治疗等强辐射工作场所时,除佩戴常规个人剂量计外,还应当携带报警式剂量计。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计划一、所有放射工作人员必须通过所在地、市级环境保护部门举办的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考核,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
二、使用科室要定期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学习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三、使用科室要定期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学习和贯彻《盂县人民医院放射工作安全管理办法》和《盂县人民医院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方案(试行)》及其他管理制度。
四、使用科室定期组织放射工作人员集中学习关于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知识,以增强教学、科研及医疗工作的能力。
五、使用科室要定期组织放射人员进行放射性事故应急预案演习培训。
放射性监测方案一、使用单位和放射工作人员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二、放射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严格执行有关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的规定。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管理规定

XX医院关于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我国放射卫生防护管理水平,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和防护评价提供剂量依据,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放射工作单位和放射工作人员。
第二章监测原则第三条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以下简称个人剂量监测)的基本内容:(1)个人剂量监测:主要指内照射和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皮肤和衣服的污染监测;(2)工作场所的监测:主要指工作场所的放射水平,空气污染和表面污染监测;(3)异常照射剂量监测:主要包括事故和一般应急受照的剂量监测。
第四条当放射工作人员一年受照的剂量当量有可能超过5msv(0.5rem)时,必须接受常规的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对接受的年剂量当量低于5msv的放射工作人员,可根据需要进行个人剂量或工作场所的监测。
并作记录。
第五条凡操作开放型放射性物质其年摄入放射性核素的量可能超过年限值的十分之一者,应当根据需要接受常规的工作场所空气污染监测,表面污染监测或内照射剂量监测(包括生物样品检测,呼出气测量和用全身计算器进行体外测量等);对年摄入放射性核素的量低于年限值的十分之一者,可视具体情况进行监测。
第六条应当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必须佩带各省(市)、自治区放射卫生防护部门所规定的个人剂量计,或接受内照射剂量监测。
第七条当放射工作人员受到事故或其它意外照射时,需要采取不同于常规个人剂量监测的特殊监测,应尽快地估算其剂量,以利确定受照的严重程度,必要时应对事故剂量(包括器官剂量当量,待积剂量当量及有效剂量当量等)进行较精确的估算(包括重建辐射场,进行模拟性的测量等)。
第八条对于有计划的特殊照射,应当采取必要的个人剂量监测手段,以保证一次所接受的照射不超过国家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规定的限值。
第九条负责个人剂量监测的专业人员应当按照《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的规定进行监测和记录。
第三章评价的基本原则第十条当放射工作人员每年全身受照剂量低于年剂量当量(或年摄入量)限值的十分之三时,只需记录个人剂量监测的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管理规定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管理规定(GB5294—85)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测原则第三章评价的基本原则第四章个人剂量档案第五章管理工作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我国放射卫生防护管理水平,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和防护评价提供剂量依据,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放射工作单位和放射工作人员。
第二章监测原则第三条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以下简称个人剂量监测)的基本内容:(1)个人剂量监测:主要指内照射和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皮肤和衣服的污染监测。
(2)工作场所的监测:主要指工作场所的放射水平,空气污染和表面污染监测;(3)异常照射剂量监测:主要包括事故和一般应急受照的剂量监测。
第四条当放射工作人员一年受照的剂量当量有可能超过5mSv(o(5rem)时,必须接受常规的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对接受的年剂量当量低于5mSv的放射工作人员,可根据需要进行个人剂量或工作场所的监测。
并作记录。
第五条凡操作开放型放射性物质其年摄入放射性核素的量可能超过年限值的十分之一者,应当根据需要接受常规的工作场所空气污染监测,表面污染监测或内照射剂量监测(包括生物样品检测,呼出气测量和用全身计算器进行体外测量等);对年摄入放射性核素的量低于年限值的十分之一者,可视具体情况进行监测。
第六条应当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必须佩带各省(市)、自治区放射卫生防护部门所规定的个人剂量计,或接受内照射剂量监测。
第七条当放射工作人员受到事故或其它意外照射时,需要采取不同于常规个人剂量监测的特殊监测,应尽快地估算其剂量,以利确定受照的严重程度,必要时应对事故剂量(包括器官剂量当量,待积剂量当量及有效剂量当量等)进行较精确的估算(包括重建辐射场,进行模拟性的测量等)。
第八条对于有计划的特殊照射,应当采取必要的个人剂量监测手段,以保证一次所接受的照射不超过国家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规定的限值。
第九条负责个人剂量监测的专业人员应当按照《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的规定进行监测和记录。
辐射工作人员个人计量管理制度

乌兰浩特人民医院
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一、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安排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并遵守以下规定:
(1)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不应超过90天,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按照有关标准执行。
(2)建立并保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3)允许放射工作人员查阅、复印本人的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二、个人剂量监测档案主要内容
1、常规监测方法和结果等相关资料。
2、应急或者事故中受到照射的剂量和调查报告等相关资料。
放射
工作单位应当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及时做好记录。
三、放射工作人员进入放射工作场所,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1、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
2、操作结束离开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场所时,按要求进行个人体表、
衣物及防护用品的放射性污染监测,发现污染要及时处理,做好记录并存档。
3、进入辐照装置、放射治疗等强辐射工作场所时,除佩戴常规个
人剂量计外,还应当携带报警式剂量计。
4、工作人员工作时,应将个人剂量计随身佩戴,禁止将个人剂量
计遗弃在机房内,由此造成个人剂量计监测结果超标造成影响和
后果的,本人负全责。
必要时,调离工作岗位。
四、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应当由具备资质的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承担,并按照规定,将报告送达放射工作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管理规定
1985年10月14日,卫生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我国放射卫生防护管理水平,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和防护评价提供剂量依据,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放射工作单位和放射工作人员。
第二章监测原则
第三条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以下简称个人剂量监测)的基本内容:
(1)个人剂量监测:主要指内照射和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皮肤和衣服的污染监测;(2)工作场所的监测:主要指工作场所的放射水平,空气污染和表面污染监测;
(3)异常照射剂量监测:主要包括事故和一般应急受照的剂量监测。
第四条当放射工作人员一年受照的剂量当量有可能超过5mSv(0.5rem)时,必须接受常规的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对接受的年剂量当量低于5mSv的放射工作人员,可根据需要进行个人剂量或工作场所的监测。
并作记录。
第五条凡操作开放型放射性物质其年摄入放射性核素的量可能超过年限值的十分之一者,应当根据需要接受常规的工作场所空气污染监测,表面污染监测或内照射剂量监测(包括生物样品检测,呼出气测量和用全身计算器进行体外测量等);对年摄入放射性核素的量低于年限值的十分之一者,可视具体情况进行监测。
第六条应当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必须佩带各省(市)、自治区放射卫生防护部门所规定的个人剂量计,或接受内照射剂量监测。
第七条当放射工作人员受到事故或其它意外照射时,需要采取不同于常规个人剂量监测的特殊监测,应尽快地估算其剂量,以利确定受照的严重程度,必要时应对事故剂量(包括器官剂量当量,待积剂量当量及有效剂量当量等)进行较精确的估算(包括重建辐射场,进行模拟性的测量等)。
第八条对于有计划的特殊照射,应当采取必要的个人剂量监测手段,以保证一次所接受的照射不超过国家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规定的限值。
第九条负责个人剂量监测的专业人员应当按照《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的规定进行监测和记录。
第三章评价的基本原则
第十条当放射工作人员每年全身受照剂量低于年剂量当量(或年摄入量)限值的十分之三时,只需记录个人剂量监测的结果。
对高于年剂量当量限值十分之三的人员,应记录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同时要查明原因,作出相应的放射卫生评价。
第十一条在对低于年剂量当量限值外照射的防护评价中,个人剂量监测的结果可近似地作为个人受照的剂量当量;当受照剂量高于年剂量当量限值时,则需进行较精确的剂量评价,此时要根据电离辐射类型,电离辐射场能谱和照射方向等有关资料进行器官(或组织)的剂量当量及有效剂量当量的估算。
第十二条内外照射并存时,若两类照射都分别达到或超过了相应年限值的十分之三,则应按照《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中的叠加原则处理。
第十三条外照射(Xr线)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接近年剂量当量上限时,其总的不确定度不
超过50%,当年剂量当量低于15mSv(1.5rem)时,要求总的不确定度小于±100%。
第四章个人剂量档案
第十四条各有关基层单位应按《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的有关规定建立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档案,此档案存放于本单位的放射卫生防护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有关部、委主管防护部门,有权检查和调阅这些剂量档案。
第十五条放射工作人员调离时,其个人剂量档案资料应转给调入单位的放射卫生防护部门,并向所在地放射卫生防护主管部门备案,仅当这些手续完善后,才准许其参加放射工作。
第十六条当工作人员受到异常照射时,应按表1的项目进行处理和登记,并将此表存入个人剂量档案中,同时迅速抄报上级放射卫生防护主管部门。
第十七条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记录(包括个人剂量档案,监测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和事故受照的详细说明,应当保存足够长的时间,通常在放射工作人员脱离放射工作后还应保存10年,由于技术上的需要可以保存30年。
第五章管理工作
第十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有关部、委的放射卫生防护主管部门,可根据本规定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第十九条从事放射工作的基层单位应当设置专(兼)职人员,作好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建立个人剂量档案。
并接受上一级放射卫生防护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二十条凡不具备个人剂量监测条件的单位,可向本地区的放射卫生防护主管部门申请为其进行监测,但本单位应有专(兼)职人员管理此项工作。
第二十一条各级放射卫生防护机构应按本规定做好监测数据的总结及评价工作,并及时将监测的结果通知被监测者所在单位,再由单位通知被监测者或本人。
当监测结果超过放射卫生防护基本限值,推定极限或某种特许极须对测量结果进行卫生评价并提出防护改进措施。
第二十二条自本规定实施后,没有个人剂量监测数据的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损伤,不能作职业病诊断。
第二十三条每年二月底,各单位放射防护部门应将上年度个人剂量监测的结果按表一至三的项目填写后报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放射卫生防护机构。
每年三月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放射卫生防护机构,应将上年度个人剂量监测的结果按表一至三的项目报告卫生部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所。
该所负责剂量监测资料的汇总和评价。
异常受照调查表
表1
编号:
----------------------------------------------------------------
单位:年龄:性别:
姓名:
工作性质:发生时间:
----------------------------------------------------------------
情况描述|
--------------|----------------------------------------------
调查方法描述|
--------------|----------------------------------------------
测量数据处理|
--------------|----------------------------------------------
有效剂量当量、|
约定有效剂量|
当量(mSv)|
--------------|----------------------------------------------
处理意见|--------------------------------------------------------------
调查人员:
负责人:
日期:
表2
单位:年度不同工种个人剂量监测报表编号:
------------------------------------------------------------------
| | | 剂量当量频数分布|
|放射工作|被监测人|——————————| 平均年剂量当量
工种|人员总数| 员总数|<55--15--50--| (mSv)
| | | (mSv)|
--------|--------|--------|--------------------|--------------
| | | |
--------|--------|--------|--------------------|--------------
总计| | | |
------------------------------------------------------------------
填表人:负责人:日期:
注表:表中的剂量当量系指个人剂量监测位置的值;工种系指医用诊断X线、核医学、教学、科研、工业探伤、核工业等大类而言,不必分得太细。
表3 年度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报表
--------------------------------------------------------------------------------
| | 年摄入量的分布(人次)| |摄入
被测| 监测|----------------------------------------------------|均值|方式
核素| 人次|--0.1Ij限|--0.5Ij限|--1Ij限|>Ij限| |
------|------|--------------|--------------|----------|--------|----|----
| | | | | | |
--------------------------------------------------------------------------------
填表人:负责人:日期:
注:Ij限为放射性核素J的年摄入量限值。